各个朝代的比率是不一样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
举个栗子: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时期2000—4000元。
按照你说的500金,兑换人民币,清朝最高来算:500 10 220 =1100000
数据仅供参考,
黄金一钱等于5克。
黄金一般1斤等于16两,1两等于10钱。1斤又等于500克,1两就是500/16=3125克,所以1钱就是3125/10=3125克。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黄金
作为一种贵金属,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炼”就是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即使是在熔融状态下也不会氧化变色,冷却后照样金光闪闪。密度大,手感沉甸。韧性和延展性好,良好导性。纯金具有艳丽的**,但掺入其他金属后颜色变化较大,如金铜合金呈暗红色,含银合金呈浅**或灰白色。
古代一两金子差不多是十两白银,也就相当于现在的1800元,一两白银相当于180元。黄金和白银一直是目前比较通用的两种货币,是能够跟钞票对接的贵金属。在古代纸币正式使用之前,人们常用的货币就是黄金、白银以及铜钱。人们通常会认为黄金是最昂贵的钱,比白金昂贵许多,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历史中,历朝历代的黄金价格一般是白银的5~10倍。
如今,黄金与白银之间的比值很高,但在古代大部分都是维持在10倍左右。古代人对黄金和白银开采量都并不多,与铜钱相比,十分昂贵。一两白银相当于1200枚铜钱,不同的历史朝代,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情况。从秦汉到隋唐时期,金银的比率一直都比较稳定,通常维持在1:5左右,在宋朝金银的比率在1:6,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情况,也就出现了比率不同的现象。
根据史料记载,古人主要是通过粮食价格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只考虑粮价并不怎么客观,但是是十分重要的参考因素。在光绪年间,主要是用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来计算金银的比值,平均每仓石计赢一两四钱6分。黄金的价格比其它货币的价格更加稳定,可以起到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今白银已经成为重要的工艺品,已经不具备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现在科技发展的十分迅速,农业发展也相对较快,现在粮食价格比古代要便宜很多。通过现在的兑换比例,会产生十分大的误差,中国古代的度量制度也比较混乱,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差异。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与明代相符,通常一斤相当于国际标准的六百克。古代的银子比较缺乏,因此具备很多价值,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一两金子值很多银子,银子的价值很高。
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那么根据先生的方法, 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6年7月)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 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那也就算子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 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 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 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 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近几年乾隆金锭同类藏品拍卖成交记录:
藏品名称:西汉大泉五十
估价37840到37840万---成交价:NTD43560万---成交日期:2018年1月26日
藏品名称:台湾军饷拾圆
估价26600到26600万---成交价:NTD32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7月20日
藏品名称:元德重宝
估价14000到14000万---成交价:HKD24200万---成交日期:2018年1月31日
藏品名称:红币(二枚)
估价12000到12000万---成交价:HKD33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1月31日
藏品名称:元二两金铤
估价26000到26000万---成交价:HKD26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6月27日
藏品名称:站洋币
估价18800到18800万---成交价:HKD18800万---成交日期:2018年6月27日
藏品名称:宋崇宁通宝
估价51600到51600万---成交价:NTD123750万---成交日期:2018年1月26日
藏品名称:外洋币
估价16500到16500万---成交价:RMB27500万---成交日期:2017年11月29日
藏品名称:国宝金匮直万
估价18900到18900万---成交价:RMB33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0日
藏品名称:中华帝国
估价10100到10100万---成交价:HKD55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3日
2018年乾隆金锭拍卖哪里速度快
我国使用黄金作为钱币的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南方楚国就已先使用黄款子币,历2000余年一直延续行使至民国时期。但黄金作为大额钱币,在古代铸造使用并不普遍,因此古代黄款子币铸造数目不多,除战国、汉代、宋代金币遗存实物相对较多外,其余时期黄款子币均较有数。现在珍藏市场上较量容易见到的金锭,多数是近代(1840年至1949年)制作的。凭证制作主体的差异,近代金锭概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铸造的官锭,如民国中央造币厂制作的称为“厂条”的金条;另一类是民间商家铸造的金锭。近代商铸金锭是历代金锭中存世数目多的品种,其刊行主体众多,形态各异,规格多样,曾经在民间普遍使用和贮藏,至今仍深受珍藏者青睐。
乾隆金锭大全,这枚是少见的清代实心寿字“足金”款金元宝,品相完整,包浆深挚,鎏金实心、手感极重、正面模印寿字纹。不愧为真金不怕火炼,藏品虽然履历了无限岁月的洗礼,但现在生涯极为完好。此款金元宝以是名气大是由于它的历史性和珍稀性决议的。这款金元宝版面设计优雅,而且存世量希罕,是珍藏界精品,具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与历史价值。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金锭一定是金元宝,着实古代的金锭形制没有金元宝形状的金锭有马蹄形的;长方形金锭
1986年5月1日,周五,佳士得将16万件瓷器与126枚金条所有卖出,总价共计3700万荷兰盾,相当于2000万美元。而近年来在各场拍卖会中,“Geldemalsen号”沉船出水金锭也时常现身,诚轩2011年秋拍一枚臣记金条5175万元成交;中国嘉德2015春拍一枚宝记金条5865万元成交;中国嘉德2016年秋拍依旧是一枚宝记金条46万元成交。
乾隆金锭交易价格,“经常看到拍卖会上有人去买金块和碎银,令我很不解,那就是金料银料啊,不具备任何经济史内在,有什么珍藏价值呢?”在李小萍看来,贵金属珍藏品差异于贵金属,前者比后者的历史文化内在要富厚得多。“只盯着质料的人从贵金属上面也赚不到钱,由于他们不相识,但珍藏了一段时间后,就应该追求金银以外的深层价值了。”
由于古代的度量衡和现在不同,如果按照明清时期的标准,从重量上计算,并且依据近期的金价,一万两黄金的价值大约在1亿2千万人民币。古代的黄金在清朝末年时外流非常多,另外的部分大多被制成了装饰品。
首先,说到黄金万两,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一定是用重量来作为衡量单位的,一万两的话也就相当于是1000公斤,但是这是我们现代的计量方法,在古代时计量方法有所不同,在明朝时规定黄金一两的重量大约是3225g左右,之后也沿用了这样的计量方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黄金万两的话,也就是322500g。目前在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美金与黄金的兑换,根据目前的金价,大约可以计算出黄金万两的价格是一亿两千万人民币左右,这对于古代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赏赐黄金万两这样的情况,其实更多的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以及小说当中。在史实上,真正赏赐黄金万两的时候非常少是几乎没有的,如果真的赏赐,大多数时候无异于掏空国库。而且在古代对于黄金的提炼程度不高,其中有掺杂很多其他金属的成分,甚至在秦朝的时候铜也是被当做金来作为一种流通方式的。
在晚清时期,由于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我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外国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更是家常便饭。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很多外国人都来国内兑换黄金,使得大量黄金外流。而且后来由于大家大多采用了纸质钱币作为流通工具,金银也逐渐退出了货币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金银就更多的是用来打造首饰这类的装饰品了。
中国人用金的历史,可以上推到殷商时期。当时的青铜器上,已经出现错金工艺,就是在青铜器的图案花纹中嵌入黄金,看起来金碧辉煌,华贵无比。
先秦的文献中,也常能见到“金”字。然而据学者考证,春秋时期的“金”多半是指铜。
例如楚国曾赐“金”给郑国,又怕对方用来制作武器,于是要求郑国盟誓,答应只用这些“金”制作乐器。这里所说的“金”,无疑是指铜。
不过那时文献中的“金”有时也指黄金。
战国文献中提到的“一金”,往往是指一斤黄金,或一斤黄金所代表的价值——一万钱,直到汉代也仍然如此。按后来的换算,一万钱不过才十吊,价值有限。可是在汉代,却可以买一百多石米。只是那时的一石只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十斤重,算下来,汉代“一金”可买五六千斤大米,按当下时价,约合人民币二万元。此外,汉代的“一斤”只有248克。照此折算,当时的金价还是相当低廉的,一克黄金合人民币约80元。难怪那时的帝王十分大方,赏赐功臣,动不动就是“黄金百斤”、“黄金二百斤”。而东汉末年大军阀董卓死后,在他的城堡中竟发现黄金两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
金的价格在东汉以后开始上涨,到了西晋时,文献中“一金”的含义,已由“黄金一斤”降为“黄金一两”,价值在六千钱到一万钱之间。
唐、宋、元、明诸代,黄金作为贵金属,常常用于赏赐、馈赠,有时也用来纳税、捐献、行贿以及军政开支,此外的用途就是储藏保值。历代帝王、权贵及缙绅、商贾,对黄金都有着特殊的嗜好。只是黄金始终不曾作为正式货币在民间流通。
在由唐至明的一千多年里,黄金的价格大体稳定,金银比值多半为1:5或1:6,称作“五换”、“六换”。这跟印度、阿拉伯的金银比值大致相等。欧洲的情况则不同,五世纪时,罗马的金银比值为十五换。
中国金艰比值在基本稳定的大趋势中,也有变化较大的时刻。如北宋末年,金价陡然涨到三、四换。究其原因,金人以武力胁迫北宋朝廷纳贡,大量黄金为金人垄断,导致黄金稀缺、金价上扬。不过这个比价到南宋时又有所回落。元朝大一统后,金银比价一度降为不足八换,后来又涨至十换。元代的法定货币是纸钞,名义上不允许民间使用金银,铜钱也很少使用。从元杂剧的情节可知,谁家里有金钗、银锭,都要到银铺子兑换成纸钞,才能在市面上使用。
明代初年,官方规定一两黄金抵四两白银。不过这个比价很快就升到六换、七换。晚明小说《金瓶梅》中,商人李三、黄四欠了西门庆一百五十两利息银,只好拿四个金镯子来抵算。西门庆十分得意,因为四个金镯子重三十两,按当时的比价,值一百八十两银子,西门庆平白捡了个大便宜!不过此后金价持续升高,至明末崇祯时,已涨至十换以上。
在清朝一两黄金大约能兑换十两银子,一两银子能兑换一千文钱。以一个1两重的金镯子为例,能兑换1万文钱,大致相当于现在2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清朝中晚期1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200元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