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金条一根多少克

民国时期金条一根多少克,第1张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战祸连连,加上各地记重标准不一样,国家储备的黄金和白银都是按实际计算,没有像现在还铸成比重和纯度一致的金条或银锭;

民国金条重量标准:十两。(俗称“大黄鱼”)。

按旧制1斤16两,1两=500/16=3125克;本来“大黄鱼”是通行的规格,富有家庭通常会存几根金条作为压箱底钱。

但后来金贵银贱(民国的法币是银本位,最早一元法币就是按一枚银圆定价的),普通百姓也纷纷想买黄金,而“大黄鱼”显然太贵买不起。所以金店就铸造了1两一根的小金条(合今天的3125克),俗称“小黄鱼”。

扩展资料

金条重量标准:

一根标准的金条的重量为11664克(折合3746盎司)。金条的份量没有统一规定,在黄金交易所或市场上流通时,标准金条标准重量规格分别为10克、30克、50克、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黄金,黄金成色为9999%。

金条有大有小,标准的金条重量为11664克,大约合3746盎司。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金条没有统一的重量标准,在黄金交易所里交易的金条一般重量规格分为10克、30克、50克,也有重量100克、300克、500克,甚至有1000克的大金条。

金条投资:

投资金条(有时候也称为:投资型金条),是金条的一种,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金条。简单来说:投资金条就是由知名的黄金公司推出的纯金含量大于9999%,根据上海黄金交易所或国际市场实时价格做为参考价格,可实时买,也可实时卖,供人们投资理财保值增值的金条。(市场上常见的投资金条如:山东黄金投资金条、中金投资金条、高要投资金条等)

金条投资风险。

渠道风险:回收不畅

市场不是每家银行和金店都提供金条回购业务,而且大多数银行都只回收自家销售的黄金。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交通银行等虽然提供回购业务,回购价格多为上金所当天黄金现货价格下浮15元左右,但上述银行都只回购本行出售的金条。

购买风险:金子不是装饰品

大多数黄金首饰为“24K金”或者是“18K金”。“24K金”的黄金含量大概是9999%,而18K金的含量为75%。而绝大多数的投资金条的含金量是9999%,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千足金。

交易风险:交易成本过高

投资者在渠道购入实物黄金时,其价格往往会比市价要高,但卖出的价格却比市价低。买卖差价就是投资黄金的交易成本,而这种交易成本往往容易被投资者所忽视。

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发行的货币有两种,法币,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1948年8月19日下令改用金圆券以代替“法币”。曾经有人统计过100元法币的购买力:1937年买两头牛,1946年两个鸡蛋,1946年六分之一块肥皂,1947年可以买一个煤球,1948年可以买五分之一两大米,1948年解放前夕,能买五十万分之一两大米。而金圆券就更离谱,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如果当年金圆券的购买力以1计算,12月跌至00603,1949年2月跌至00000002,相当于金圆券发行时的500万分之一,现在一头牛大致为6000元,米价平均5元/公斤,放在现在100元法币是从12元贬值到003125元;而金圆券发行初始每元法定含金022217厘,目前黄金牌价约400元/克,那么100元金圆券初始价值是大致44434元,12月跌至2679元,1949年2月跌至0000089元,也就是00089分;

民国一根金条有50、100、150、200、250、300、500克七种规格。存世的90%是50克,5%以上是250克,约2%是500克,剩下的规格极为罕见。

扩展资料:

所谓金条,基本都是民国的,目前很少见到民国以前的真货(这句话不针对拍卖会)。

金条和金锭(金元宝)一样,都是用失蜡法铸造,又称融蜡法,不同于模具翻砂浇铸或钢模压铸,熔蜡法铸造的器物一模一样,没有重复。所以在所有钱币类收藏中,金条和金锭价值最高,因为不是机器的量产。

金条类似于金币,主要分为收藏的纪念性特制金条和普制投资金条。纪念性特制金条一般同样会以高于其金原料价值以上较高的价格来发行,其价格一般是固定的。比如我国发行的贺岁金条、2008奥运金条等都属于纪念性特制金条。普制投资金条和普制金币主要区别是规格上的不同,典型的普制金币通常有四种型号:1盎司、1/2盎司、1/4盎司和1/10盎司,规格普遍较小,但是也有1公斤、10盎司、2盎司和1/20盎司的金币;而金条的规格相对于金币而言则偏大。

参考资料:

-金条(古代的货币流通)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100两=1500~2200元。

  明朝中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600—800元;100两=60000~80000元

  北宋朝中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100两=60000~130000元(100000~180000元)

  盛唐时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2000—4000元。100两=200000~400000元。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现代某些电视剧误导,好象古时候老百姓随时都带着银子上街,随便买个馒头要一两银子,简单吃顿饭上百两,给小二打赏也十几两,几十两,好象一两白银跟我们现在一块钱似的,显示出当前中国的影视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其实古代大部分老百姓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银子,他们使用的都是“钱”,即铜板,我们常说的“没有钱”,就是指没有铜钱。

白银和黄金是朝廷明令禁止在民间流通的货币,所以民间大多用钱或钞。钞:就是布做的货币。大量使用铜钱不方便,于是“而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便用钱。”《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所以说,进行大宗货品交易的商人是用钞的,而不是整箱子整箱子的用白银和黄金。

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明朝末年白银与现在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首先要了解,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这是常常变动的,不同朝代兑换比例不一样,同一朝代不同时期也不一样,不像现在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另外,明朝一斤相当与现在的5968克,一斤十六两,一两折合现在的373克。

根据以下描述:

“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货五。

“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明史》,志第五十四 食货二。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明朝前中期黄金白银比为1:4或1:5,而1644年前后境外白银大量流入,1两黄金约可兑换8两白银。

得到第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一般通行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以国际金价来推算白银和铜钱今天的价值。另一种方法则是同时使用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来进行推算的。

1) 国际黄金基准牌价,金价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600美元(2006年9月26日)为一盎司。一盎司为311克。明朝1两为今天的373克。这样一算明代一两黄金相当于7196美元,以今天(2006年9月26日)的外汇基准价来算,100美元兑换人民币 7915元来算,相当于569575元。根据1两金为8两银,1000钱换算,明末一两白银相当于71197元,取712元;一文钱等于07元。

2) 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11美元(2006年9月26日)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1000铜钱,相当于1044元人民币,取105元。

3) 米价基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米价如下:

明神宗万历时(16,17世纪之际) 白米(石)07-1两

明崇祯十四、五年(1641,1642) 米(石)36两(南京一带大灾时空前高价);米(石)5两(上海米价)

明崇祯末、清顺治初 米(石)2-3两

崇祯后期,灾荒加上战争,粮价上涨很厉害,同样1两白银买粮食可能买不了多少,可是买其他东西的时候却有可能很值钱,因此这阶段的数据不能作为一般购买力的参考。这里采用万历时期的最高价格作为一般物价水平,取每石1两白银来计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现在大米价格3元/公斤计算,一石米折合人民币283元,即1两白银折合283元人民币。

这样,我们最后得到三个数据,1两白银分别可兑换人民币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黄金的价值历史中一向比较稳定;虽然今天的粮食产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虑到中国现在14亿人口在消费,而明朝中后期保守估计人口也有七八千万,因此粮食价格可以做为一个重要基准;考虑到白银的比价在各历史时期变化比较大,可参考性比较弱。

因此,我们取黄金基准的712和粮食基准的283取平均值,即4975元。为了凑整数,便于换算,也便于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这里取1两白银折合人民币500元。因此按照前一个比价的结论我们得到明朝中后期的货币兑换数据: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结论:

1两黄金=人民币4000元=8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000钱

1钱=人民币05元

由于实际上,1两白银至少能兑换1500钱,则1文钱=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认为是三毛钱。

另外说个小知识,1两=10钱=100分,所以,一钱银子=50元人民币,一分银子=5元人民币,也就是10-15个铜钱左右。

这样,我们对明朝中后期到清前期的物价就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明朝一个从九品官员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这是政府最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正一品官员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币43500元/月,年薪522万元人民币,这可是当时政府总理的薪水,想来也不过分。

在明代,据说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如果粮食自给自足,钱只用来买点柴米油盐的话,一年750多块钱过日子是挺苦,不过也不是不可能,大家可以问问老一辈,他们过过这样的日子,甚至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现在还在过这样的日子。

袁崇焕杀毛文龙,得到士兵两万八千人,上书皇帝要求:“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虽然这是为了笼络毛文龙的旧部而增加了的军饷,但是也能看出个大概。就是说,养活一万人的部队,每年需要军饷15万两,粮食486万石即900万斤。用现在的话换算过来就是,28万人的一个军,一年的维持费用为7500万元人民币,可以吧?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10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18两。这都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明修《武进县志》称当地 “受募者日银一分”,年饷还不足4两的。到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无所依,募兵变得容易,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军饷又比同期低了很多。

因此,得到第三个结论:维持一支万人部队的正常消耗应该是每年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崇祯三年,御史郝晋言:“万历末年,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馀万。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我们来计算一下崇祯三年税赋:辽饷,九百万;练饷,七百三十馀万,加上正常税收二百万,总共是一千八百三十万两。假设国家什么都不干,只养军队的话,能养活180万人的队伍。

综上所述,我们一共得到了三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第二个结论: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两白银=10钱白银=100分白银,

第三个结论:一支万人部队每年的正常消耗应该是: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7359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6
下一篇2023-08-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