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海外报道称中国黄金协会公布统计数据,“2017年是黄金企业面临压力最大的一年”。尽管如此,2017年中国黄金产量已是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位,黄金消费量连续五年保持世界第一位。
2017年,中国国内累计生产黄金42614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产27344吨,同比下降603%;黄金实际消费量108907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41%。黄金首饰、金条销售和工业用金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仅金币销售量出现了下跌。
2017年是自2000年以来黄金产量首次出现大幅下滑。黄金协会称,主要原因是中国先后出台环保税、资源税政策,以及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内矿业权退出,部分黄金矿山企业减产或关停整改等。
过去一年也是黄金价格自2013年4月跌破重要支撑位第四年,不过价格正在企稳。2017年,国际黄金价格自年初最低点每盎司114614美元开盘,随后开始反弹,并于9月8日达到高点每盎司135767美元,年末收于每盎司130267美元。全年平均价格为每盎司125518美元,比2016年的每盎司124614美元增长073%。
黄金保值增值功能仍被看好。2017年,中国国内高端消费持续复苏,二三线城市消费需求崛起,国内黄金首饰销售继续回暖。去年黄金首饰消费69650吨,同比增长1035%。
从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黄金贫乏的国家。虽然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黄金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财富的计量单位和拥有财富象征,黄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但事实上由于中国黄金总量上的缺乏,使得黄金很难成为财富流通中介的主角。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承担流通货币功能主角的是白银。中国“贫金”的现实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而产生“中国贫金”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
(1)历史原因:
据考古发现,在汉代以前中国社会商品流通领域中并不缺乏黄金,整个社会中黄金流通总量也并不缺乏,这可以从汉代以前的墓葬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饰物可见一斑,从各种历史文献中也可以看到当时黄金的重要地位。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皇帝对有功的大臣战将等往往就动辄赏赐几百斤的黄金。
但在汉朝以后中国社会中的黄金总量就突然减少了,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总量的突然减少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还需要中国考古学界来继续研究破解这个谜团。其中有一个说法,从汉代以后,中国朝代更替频繁,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各种战争一直绵延不断,而当时的黄金事实上是储备在中国社会的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恰恰是各种战争与农民革命的掠夺对象,为了保存这些财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必然要藏匿类似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社会动荡各种绵延不断的战争过程中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中的很大一部分被革命浪潮所消灭,这些被藏匿的黄金财富就成了无主的、消失了的财富。由于从汉朝以来,各种战争革命频繁爆发延续了几百年时间,大量的诸如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就被埋在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中,“一人藏匿百人难寻”,大量黄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消失了的财富。也许这真是中国“贫金”的一个历史解释。
(2)近现代的战乱因素:
除了上面的历史疑案外,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诸多事件,进一步造成了中国大陆上贫金的现实。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近100年的鸦片贸易巧取和武装抢夺与盘剥,大量的白银和黄金被当作鸦片货款和战争赔款流出中国,进一步造成了中国黄金与白银等贵金属硬通货的严重匮乏。自此以后中国境内的连年内战和日本侵略中国,更是造成了我国黄金与白银的大量外流,一部分黄金与白银用作了军械物资的购买,另一部分被大量达官显贵外逃携带出国。至今中国民间依然有这样的国际黄金疑案未了结。
(3)国民党内战时期的“金圆券”事件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炮制的“金圆券”事件就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黄金外流事件。国民党政府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为了弥补赤字,就大量发行法币,法币猛增,物价随之飞涨。为了挽救经济崩溃,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其中国民党政府颁发的《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每元含黄金022217克,发行额以20亿为限。按1金圆券折合法币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同时规定黄金1两等于金圆券200元。白银1两等于金圆券3元。美元1元等于金圆券4元。
当时国民党政府使用高压和诱骗等手段强制推行这个法令,命令国统区的人民必须在1948年9月30日前将所持黄金和白银全部兑换成金圆券,过期不交者,一律强制没收。不到两个月,就从人民手中榨取金银外币总值达2亿美元。
1948年10月初,由上海开始的抢购风潮波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物价更进一步飞涨。11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取消限价政策。12日又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法令,规定1金圆券的含金量减为0044434克。公开宣布金圆券贬价4/5,撤销金圆券发行20亿元的限额。之后金圆券无限量发行,至1949年5月,金圆券发行额为六十七万多亿元,金圆券也像法币一样成为废纸。
这些用“金圆券”兑换来的黄金、白银,以及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历年的黄金、白银储备等,在1949年由军舰押送至台湾。1949年1月10日,大公子蒋经国拿出一封蒋介石的“手谕”,上面明令俞鸿钧尽快将全部库存的黄金、白银和美钞运往台湾。当时,国民党经过所谓的“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强行将民间的几乎所有黄金和美元收归国库。关于这笔款的数目,说法不一。国民党的文人陈孝威说是“黄金50万两”;也有的说是美金8000万元,黄金924万余两, 银元3000万元; 而李宗仁的秘书梁升俊说南京失守时,“国库尚有黄金280万两,美钞5000余万元,经合署的棉花纱布出售总值不下美元1500万元,还有价值巨大的有价证券”。 总之,在当时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在蒋介石的直接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用海军军舰全部抢运到台湾。
(4)当代中国仍然“黄金匮乏”
1949年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无金”的中国大陆上开始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建设。中国政府只能从新生产黄金中获得增加,而没有历史存留的积累。在1949年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黄金问题上一直是严格管制阶段,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那时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我国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到1982年社会大众才重新开始有权力拥有黄金,拥有黄金的渠道还只是通过商场可以购买到黄金首饰而已。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当前的“黄金匮乏”的历史原因就非常清楚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里,从1949年到1982年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存在一个“黄金断层”,这个“黄金断层”持续时间长达30年,整整影响了两代人。在两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与黄金无缘,只是很朴素的知道黄金很值钱,黄金很贵重,但无法接触到黄金,缺乏对黄金的各种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对于黄金的重要作用和金融功能了解甚少。这个黄金断层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社会对黄金的普遍性无知和漠视。
中国社会大众需要对黄金理念与投资意识的大补课,迫切需要弥补中国社会与大众在黄金意识层面的大断层,中国需要一个重新唤醒民众真切认识黄金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5)中国央行黄金储备
截止2005年12月底,中国中央银行公布的黄金储备为1929万盎司,折合约为600吨。(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1000吨以上)
按150元/克的市场价格计算,600吨黄金的价值约为900亿人民币。按580美元/盎司的价格计算,1929万盎司黄金价值约11188亿美元。截止2005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约8000亿美元,黄金储备约占外汇储备13%左右
(6)中国黄金生产状况与矿藏储备
2003年我国的黄金产量名列世界第三,黄金年产量约180吨,折合到当时的黄金价格约为200亿人民币,而且最近6年来的产量波动不大。
以2004年1-5月份的我国黄金生产情况来分析,全国5月份生产黄金(成品金)16837吨。1-5月累计完成79065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黄金产量增加7341吨,同比增长1024%。2004年1-5月,黄金矿山企业矿产金(成品金+含量金)累计完成6426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80%;冶炼企业(有色、黄金冶炼企业)累计完成成品金3268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22%。
2004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212348吨,与上年同比增长586%。产金量较大的省有山东、河南、福建、陕西、辽宁、河北等省,山东仍为我国最大产金省,全年产金64509吨,占全国产量的3038%。
2005年,中国黄金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中国黄金协会的《全国黄金统计月报》显示,2005年全国黄金产量达224050吨,中国黄金产业的“十五”规划,要求在2006年达到约240吨的黄金年产量,可见,我国要迅速大幅提高黄金产量的空间已经不大。
中国国内的黄金探明储量为4000至5000吨,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0%,以现有开采速度还可维持22至28年。
(7)民间储金量较低黄金投资意识匮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黄金产业一直实行严格管制,黄金生产企业须将开采和冶炼的黄金,全部售给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过审批环节配售给各用金单位。
1982年,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为标志,中国开放金银市场迈出第一步,1999年11月,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同年6月,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国内金价进行调整。随后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全部放开。
2002年10月30日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黄金投资逐步走进社会大众,黄金投资在中国迎来了全新开端。
目前,中国国内的黄金总存量约为4000-5000吨。这包括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和民间大众拥有的黄金制品。
中国国内的黄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饰性消费需求为主,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黄金绝大部分都成为了黄金饰品,工业、医疗、科研等行业占消费需求的比重较小,而黄金的金融投资需求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所占的比重更是小的可怜。中国民众对黄金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停留在首饰品的认识上,对黄金的金融投资功能知之甚少,黄金金融投资的参与度极低。
是种种历史原因和金融体制的原因,造成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制品只有35克左右的现状。目前,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年消费量只有02克,消费数量集中在黄金饰品上,与港、台地区和西方国家的水平差距悬殊(阿联酋人均年消费黄金最多,达30克),离印度人均约1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黄金消费将从以往每年200吨左右增加到400吨至500吨,这对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将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综观中国国内现状,国家缺乏长远的黄金储备规划,普通民众对黄金的投资意识、保值增值应对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的功能远未了解。但目前国内大众投资黄金的意识正在被唤醒,从投资需求来看,中国黄金市场在彻底开放之后,将令世界再度吃惊,中国民众在黄金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能力不可低估。
沈祥荣
上海黄金交易所经国务院批准于2002年10月30日正式开业,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自律性管理的机构。交易所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组织黄金、白银、铂等贵金属交易。交易所实行会员制组织形式,会员由从事黄金业务的金融机构,从事黄金、白银、铂等贵金属及其制品的生产、冶炼、加工、批发、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法人,并具有良好资信的单位组成。现有会员162家,会员单位中年产金量约占全国的80%;用金量占全国的90%;冶炼能力占全国的90%。因此,通过交易所管理和交易的现状可以窥视我国黄金市场的现状。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黄金作为理想的金融避险工具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进入2009年,随着经济衰退的蔓延和国际资本对于通胀担忧的加深,黄金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少数保持坚挺的资产和各国投资者踊跃投资的金融产品,市场交投活跃,投资者热情高涨,价格屡创历史新高。
在国内,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量稳步上升,现货市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主要特点表现为:
1层层深入,稳步推进,开创交易市场的崭新局面
自2002年10月正式开业以来,交易所通过不断创新交易品种、扩大交易功能、增加会员数量、开展夜市交易、完善风险防范手段等多种有效方式,为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交易所成交黄金446377吨,同比增加263564吨,增长一倍以上。2009年1~11月,交易所成交黄金3991吨,交易量保持稳定;成交铂金52吨,白银132万吨,分别增长了30%和246%。
开业至今,交易所成交黄金和白银均超过万吨,铂金300多吨,成交金额2万多亿元,成为拥有包括20家国内商业银行、4家外资银行、国内各大产金用金企业和投资类企业在内的会员162家,机构客户4千余家,个人客户80多万户,开展现货实盘、现货延期、中远期交收和个人实物投资等多种业务的全球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最大的贵金属交易所。
2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引领投资市场的全面发展
开业后,交易所在稳步发展现货交易的基础上,积极向衍生品市场迈进。通过开发延期、中远期交收业务和推出夜市交易,为进一步活跃交易,满足会员投资、套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个人黄金投资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交易所抓住机遇,联合国内商业银行,适时开展个人实物黄金现货和延期业务,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积极鼓励信托公司,加大市场参与力度,由其推出的凭证、基金、融资、信托等各种黄金投资产品已成为广受欢迎和追捧的投资工具,显示出我国黄金投资市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2008年,交易所个人黄金投资客户突破40万户,交易量达6525吨,同比增加4792吨。2009年,个人黄金投资热潮更加高涨。至11月底,个人客户超过87万户,交易量达33873吨,是2008年同期的6倍多。4月,随着商业银行正式推出个人白银业务,凭借门槛低,价格波动大的优势,个人白银业务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交易量呈爆发性增长态势。
3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实现国内外市场的首度融通
自开业以来,交易所稳步落实周小川行长关于国内黄金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变的要求,开拓国际市场,谋求国际合作。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交易所于2008年成功吸收汇丰、渣打、丰业和澳新等四家在国际贵金属市场中享有盛名的银行成为首批国际会员。外资银行凭借其在国际黄金市场的丰富经验,在增加国内外市场沟通渠道,提高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已开始发挥积极作用。2009年以来,包括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南非标准银行等诸多国际知名的商业银行也分别递交了书面材料,开始申请成为交易所的国际会员。我们正在逐个考核,进一步扩大国际会员的数量。
4展望未来,努力奋斗,加快国内黄金市场发展
国内黄金市场已走过了快速发展的七年,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准确把握时机,切实遵循“三个转变”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战略,促进市场功能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增强市场的辐射影响力,使黄金市场在服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协助总行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市场良性发展。
交易所将积极协助和配合总行,不断完善《黄金市场管理条例》,以对各种新的市场关系进行界定和规范,对各种新产品、新工具和新的交易主体进行引导和约束,为市场的未来发展创造健康良好的环境。
保持黄金市场现有政策的持续和稳定对交易所的未来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交易所成功说服国家有关部门维持现行的税收政策不变,大力维护现有税收政策在黄金市场的规范执行,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保障市场健康发展。交易所还全力以赴,积极开展工作,在制订《黄金市场管理条例》时争取获得总行的最大支持,在切实维护国家黄金市场整体利益的同时,保障交易所和会员的切身权益,确保黄金市场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二要加速推进黄金投资衍生品市场建设进程,不断完善产品创新机制。
交易所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我国黄金市场发展方向、市场细分和产品研发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上做足功课,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重点研究黄金债券、黄金ET F和现货期权等衍生产品业务,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套期保值和投资工具,推动我国黄金市场的创新进程。
竞价、询价两种交易模式的结合,对于培育和扶持国内黄金市场中的做市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满足其多方位的交易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2009年银行间询价交易系统上线试运行后,商业银行可进行纸黄金头寸平盘服务,场外远期交易的个性化交易需求得到了很好地满足。未来,交易所将把两种交易模式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询价市场成为竞价市场的有益补充。
2009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鉴
国内个人黄金投资市场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国际黄金界的高度关注。为此,交易所将进一步开拓思路,把个人黄金投资业务作为交易所市场发展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要加大市场推荐和投资者教育力度,通过各类有效媒介,系统全面地传授黄金投资的基础知识和风险防范的手段、措施,引导市场的正确发展。通过努力,交易所已吸收了大量的市场参与者,市场培育效果显著。
三要加强市场软件建设,深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交易所将坚持“思想领先、意识领先、服务领先”的原则,根据业务需求,不断完善交易系统,为会员和广大市场参与者提供一流的硬件设施。同时,将以会员为本,深化服务理念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继续通过行之有效的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深入了解市场参与者对交易品种、交易规则、系统运行、新业务需求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市场运行动态的第一手资料,重视整体服务范畴的外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体系,向21世纪的现代化服务型交易所迈进。
放眼未来,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交易所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产品功能,提升服务质量,降低交易成本,严格风险管理,促进现货市场做大做强,确保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为国内黄金市场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郑良豪
过去十年间,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国际黄金市场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黄金需求和消费纪录屡创新高,国际金价更是从2001年的不到300美元/盎司一路飙升至2011年的最高点1921美元/盎司。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11年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黄金需求达到40671吨,价值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金饰需求为19629吨,价值达到992亿美元,创下年度新高(图1,图2)。而最新一期的报告显示,即便是在当前如此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下,2012年前三个季度的黄金需求依然达到3185吨,价值近1700亿美元。黄金这一古老的金属,正迸发出耀眼的光彩,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
图1 2009~2011年全球黄金需求
数据来源:汤森路透GFMS,WGC
图2 2009~2011年全球珠宝首饰黄金需求
数据来源:汤森路透GFMS,LBMA,WGC
1西金东移
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黄金市场的供需结构也在不断演变。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金价主要是由西方机构投资者决定的。从短期来看,就机构层面单笔交易的规模而言,这种观点有时可能是成立的。但从中长期来看,它只是众多同等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同样,人们往往关注投资需求,而常常忽略了金饰始终是黄金需求的主要来源这一事实。此外,无论是金饰购买、央行活动还是投资需求,过去黄金市场基本面反映的都是北美和欧洲的事件和活动,而过去40年里,关注点已经大大偏离了这两个中心。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高增长经济体的崛起削弱了西方的影响力。这种转变在黄金市场无疑是非常突出的。作为重要的黄金生产国,中国、俄罗斯和巴西三国2011年的黄金总产量达到650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5。而印度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黄金消费国,年黄金需求量逾1500吨。从市场情况看,中国、印度和巴西都已拥有了交易贵金属现货和期货的交易所,并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世界关注,而俄罗斯也正在加紧推出贵金属的现货及衍生交易品种。此外,金砖四国的官方黄金储备量也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四国的官方黄金储备总量达25286吨,其中,中国为1054吨,俄罗斯为883吨,印度为558吨,巴西为336吨。
世界黄金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去40年间,黄金供应在地理上从较为集中走向分散,尤其是金矿生产(图3)。而供应中金矿生产有所减少,缺口由再生金填补。此外,由于再生金交易在新兴市场更方便、成本更低,来自新兴市场的再生金供应量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图3 金矿产出分布(按地区划分)
资料来源:汤森路透GFMS,WGC
另一方面,黄金需求的地理重心明显转移。通过回顾金价与美元脱钩50年以来每个10年伊始时的需求情况,不难发现黄金需求已从北美和欧洲戏剧性地转向了印度次大陆和东亚地区(图4)。1970年,北美和欧洲的需求共占全球需求的47%,1980年升至68%,而到2010年下降至27%。而印度次大陆和东亚的份额则从1970年的35%升至2010年的58%。
图4 黄金需求分布(按地区划分)
资料来源:Bloomberg,LBMA,汤森路透GFMS,WGC
投资再次成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图5),2010年的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38%(不包括央行购入)。北美和欧洲的投资需求份额从1980年的74%下跌至2010年的45%,而在余下的投资需求中,印度次大陆和东亚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2010年达43%,中国是发展最快的投资市场之一。然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余波中,欧洲的黄金需求趋势再度抬头,再次成为黄金投资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图5 投资需求分布(按地区划分)
资料来源:汤森路透GFMS,WGC
金饰需求是“西金东移”的主力。北美和欧洲的金饰需求份额从1970年的44%降至2010年的14%,与此同时,印度次大陆和远东地区的金饰需求从1970年的36%增至2010年的66%(图6)。即使当前面临严峻的经济环境,2012年第三季度印度和中国的金饰需求依旧占全球的57%。
图6 金饰需求分布(按地区划分)
资料来源:汤森路透GFMS,WGC
2腾飞的东方“金”龙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黄金市场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主要市场的出口需求降低,而国内的消费需求却持续增长。中国黄金市场自2002年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经历了腾飞的“黄金十年”。2007年起,中国取代南非连续5年成为世界最大黄金生产国,2011年产量超300吨。2011年下半年,中国首次成为金球金饰需求最大的单一市场。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黄金需求达1768吨,仅次于印度,其中金饰需求为1238吨,约占全球金饰需求的27%(图7)。
图7 2011年各国黄金首饰需求占全球比例
资料来源:汤森路透GFMS,WGC
中国黄金首饰市场在“黄金十年”里亦得到快速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五六年,随着市场开放及生活水平提高,国人的首饰需求不断增长;近三四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提升了人们的避险意识,黄金的保值功能重获关注,成为消费者购买金饰的另一个考虑因素。因此,虽然过去十年金价节节攀升,黄金销售却火爆不减,购金者络绎不绝。2011年,中国金饰销售额约为3300亿人民币,市场规模不容小觑,而未来,这一领域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虎年黄金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人均黄金首饰消费量仅为026克(图8),位居全球最低水平之列。如果中国内地的人均黄金消费水平赶上印度、香港或沙特,那么光是金饰领域的年需求量至少会上升100吨。
图8 2009年世界各国人均黄金首饰消费量
资料来源:GFMS,IMF,WGC
中国人黄金首饰的成色要求较高,目前,金饰需求主要集中在24K黄金饰品,国内品牌成为市场主导,其中以香港品牌占主流,在中高端以及低端市场都有不俗表现。周大福、周生生等为代表的老字号占据中高端市场,而后起之秀如金至尊等则在二三线市场迅速开辟战场。内地的老凤祥、老庙等品牌也因其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成功诠释而脱颖而出。
各金饰品牌开拓市场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一是品牌直接进入大型零售商场,以加盟的方式开设专柜;二是以直营店的方式开设专柜,三是在专卖店直接开设专柜。今年以来,多个品牌都将此前收缩的加盟全面放开,意在迅速开辟三、四线城市,向需求能力不断增长的地方消费群体进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这些“小城市”正成为金饰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3古老而年轻的中国金饰市场
在中国,“爱金、藏金”是由来已久的传统。黄金自古就代表着吉祥,金色也是帝王的象征。佩戴金饰不仅能彰显身份,更是庆贺婚礼或生辰的传统方式。中国人在文化上对黄金的依恋,为黄金首饰市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的金饰经营开放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此前属于特许经营的范畴。近些年,在整体市场的繁荣下,金饰产业得以快速发展。虽然不过短短十年,却已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与潜力,也呈现出中国式的独有特点和趋势。
婚庆珠宝是主流。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无论是订亲还是婚礼,黄金一直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金饰象征吉祥富贵,寓“金玉良缘”之意,是许多新人结婚时的“标配”。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新人表示在采购婚庆珠宝时会选择黄金饰品。
时尚与个性成新宠。黄金首饰的设计和工艺不断推陈出新,产品风格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端庄大气,现代时尚气息蔚然成风,兼具古典与现代气质的黄金饰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如世界黄金协会2007年推出的唯有金,以其时尚的设计、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广大年轻消费群体的目光。近几年,随着珠宝定制的兴起,金饰更趋于前卫和个性,这赢得了相当一部分追求自我标签的年轻人的青睐。
销售渠道多样化。随着互联网市场的极速发展,电子商务正成为各大珠宝企业争夺市场的新发力点。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方便消费者挑选和购买产品,也为企业节省了经营成本。越来越多的珠宝企业如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宝等开始涉足网络营销,并且已经初步尝到了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周大福旗下某款足金吊坠在其网店的月销量达到了近1600件。未来,随着网络销售渠道的完善与成熟,这种模式必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投资保值需求增加。随着对黄金价值了解的不断加深,中国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注重投资。除了购买金条以外,既带有深刻内涵和寓意,也具有投资价值的金饰正在成为消费者更为普遍的财富保值手段。中国市场独有的24K足金产品是金饰投资最保值的选择。此外,先进工艺、精致设计和个性化定制的独特性也为金饰附加了更多的收藏价值和意义。
4方兴未艾,阔步向前
近年来,由改革引发的社会经济巨变一直在加速推进,2011年中国人均GNI突破了5400美元(图9)。照此趋势,国内中产阶级将在未来数年间不断壮大。这一重要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习惯与迅速的城市化相互关联,可能使中国的黄金需求量在未来十年间翻一番。政府在引领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促进黄金市场的良性发展。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丰富交易品种,完善黄金市场体系,促进形成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图9 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与人均黄金需求量
资料来源:汤森路透GFMS,世界银行,WGC
在经济引擎和政策支持的双重助力下,中国黄金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饰产业将向着品牌化和创意化的方向迈进,民族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将登陆国际黄金市场,展现东方魅力。随着品牌的提升,金饰将更加讲究个性、内涵和设计,这一改变有望推动金饰销售方式从传统的“以克计价”转向“以件计价”。世界黄金协会的唯有金已经成为了这方面的先行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5世界黄金协会——推动市场发展,塑造金饰未来
世界黄金协会是黄金行业的市场发展机构,致力于在行业中发挥领导作用,促进和维持黄金的需求。同时,基于自身准确的市场洞察力,开发黄金支持的解决方案、服务与市场。
自1992年在北京建立办事处以来,世界黄金协会与中国黄金行业紧密合作。20年间,协会曾协助中国决策者为国内市场把脉,提出《新时期中国黄金市场开放:相关政策研究与建议》,帮助央行形成了关于中国黄金市场开放的基础理念;将自身的专业研究成果引入中国,定期发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并与汤森路透GFMS、牛津经济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发布了《黄金年鉴》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黄金走势的影响》等一系列行业研究报告,为业内人士提供了大量深入解读市场的资料和资源。协会还积极响应政府“藏金于民”的方针,与工商银行合作,推出了创新型金融产品“工银金行家积存金”和“唯有金礼赞金条”等投资理财产品。
在金饰领域,世界黄金协会致力于重建作为首饰终极选择的黄金的价值,吸引塑造金饰未来新一代消费者,并创造新观念、引导新的世界潮流。长期以来,协会一直致力于将国际市场的先进实践与推广理念传播到中国,不仅对传统金饰领域进行深耕,更进一步探索时尚前沿。
2003年,世界黄金协会推出“金饰时尚”概念K-gold,联合周大福、周生生、菜百和Just Gold等珠宝企业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18K金饰,并将代表意大利最佳设计水平的Gold Expressions系列产品引入中国,为国内首饰工业带来了新思维、新工艺、新创举,促成了中国的金饰向着时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推动18K金市场获得了较快的增长。
2004年,世界黄金协会携手上海城隍珠宝等企业推出囍福结婚金饰,旨在弘扬东方文化,将现代时尚婚礼和中国传统结婚理念相融合,令年轻的新人既能享受西方现代婚礼的激情,又能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自推出以来,囍福以其独特的美好寓意和精致的工艺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2007年,为全面提升传统足金产品的生产工艺,世界黄金协会提出“纯金精品”概念,发起了唯有金推广项目,携手老凤祥和老庙黄金等珠宝商,用现代营销手段提升传统金饰的形象。唯有金在国内率先实行“以件计价”的销售方式,突出金饰的工艺性,鼓励加工企业对设计工艺的投入。该品牌一经推出就迅速得到了金饰行业和广大消费者的热烈响应,短短五年间就在业界树立了24K金饰的品牌旗帜,成为兼具保值特性和丰富情感内涵的首饰选择。唯有金引导人们逐渐从只关注24K金的价值转向更期待设计时尚、创意独特、工艺精湛的首饰产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金饰产业向高端迈进。2011年,唯有金实现了超过36吨的销售业绩,并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2012年,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有限公司与世界黄金协会携手合作推出“珍·如金”精品首饰品牌。该品牌集时尚设计与经典工艺于一身,更将世界顶尖的设计理念与中国女性独有的个性与特点相融合,使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更能体现中国现代女性魅力。
在推广金饰品牌的同时,世界黄金协会也注重行业新生力量的发现与培养。过去几年间,协会联合南非安格鲁阿山帝黄金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三届“黄金畅想”(中国)金饰设计大赛。“黄金畅想”一直被誉为黄金首饰设计行业的奥斯卡奖,以鼓励“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为宗旨,致力于推动金饰设计及金饰加工工艺的发展和进步,并努力尝试将设计大胆、前卫的展示类黄金首饰转化为商业类金饰,丰富中国的黄金首饰市场。
未来,除了黄金首饰和黄金投资产品的推广,世界黄金协会将继续为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贡献力量,搭建起国内与国际黄金市场的桥梁,促进国内市场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一)相关法规滞后及多头监管模式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金逐步失去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其货币职能逐步弱化,西方主要国家原有的与黄金交易相关的法规基本得以废除。改革黄金管理体制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尽管国务院于2001年正式启动了黄金管理体制改革,但是,目前人民银行对黄金市场的监测和管理主要还是依据国务院于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颁布的《关于规范黄金制品零售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若干行政性规定。这些规定与我国目前快速发展的黄金市场的情况已不相适应,造成人民银行基层行在对黄金市场监测和管理中的依据不明、职责不清。
此外,按现行规定,国内黄金及黄金市场的监管部门是人民银行,而商业银行个人黄金投资理财业务的主管部门是银监会,黄金期货的监管部门是证监会,一般黄金生产及首饰经销的业务监管部门则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这种多头管理很容易导致监管的真空地带,并且造成市场管理混乱,从而影响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黄金市场结构不完善
与国际成熟的黄金市场相比,目前我国黄金市场具有建立时间短、开放程度低等特点,这种现状限制了黄金市场效率的发挥。本文将从黄金市场交易体系结构和交易主体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1中国黄金市场交易体系结构不完善
国际成熟黄金市场体系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实物黄金市场和衍生品黄金市场。实物黄金市场又可细分为批发市场、中间市场、以及零售市场。黄金衍生品市场包括黄金期货、黄金期权、黄金ETF及其他黄金衍生品市场。以该黄金市场交易体系的划分为标准,中国黄金市场交易体系结构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实物黄金市场不完善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由上海黄金交易所、二级黄金交易中心以及银行柜台和首饰金店组成的三级实金交易体系,但二级黄金交易中心建立的不完善影响了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目前我国二级黄金交易中心的分布较为零散,分布面也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会员单位所在城市,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扩散;两一方面,国内的二级黄金交易中心目前以提供代理服务为主,代理经营多元化力度较小,这限制了二级交易中心代理业务规模的扩大。
(2)黄金衍生品市场缺位问题
在成熟的市场中,衍生品交易比例占到交易总量的90%以上,但中国黄金市场尚未对此市场进行开发,这直接导致了市场规模有限、黄金投资功能发挥不充分的现状,从而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2中国黄金市场交易主体结构不完善
黄金交易市场的主体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类是“当业者”,即由大型的黄金生产企业和需求企业组成;另一类主体是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系统分销网络的大型做市商,一般是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组成。从国际黄金市场运行经验来看,一个成熟黄金市场的主体结构通常是做市商投资主体占主要地位。如伦敦黄金市场,由其五大做市国际金商报出黄金价格,作为其他国家的定价参照标准。而在伦敦金银协会(LBMA)中,有一半会员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而目前我国黄金市场交易主体出现向“当业者”一边倒的现象,严重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做市商,从而影响了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可以从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的构成结构中体现出来。
截至2009年6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已有162家会员单位,其中主要以生产商、加工制造商等黄金企业为主,有129家,而具有投资性质的金融类会员只有25家,缺乏活跃市场的经纪商和做市商。因此,上海黄金交易所仅仅发挥了商品黄金资源配置主渠道的作用,而金融黄金资源配置渠狭窄,明显影响其市场效率的发挥。
另外,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会员单位也并未涵盖所有黄金企业,许多由中小企业组成的场外非标准黄金交易市场的存在同样降低了整个黄金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没有直接进场交易的机会,只能选择将黄金出售给人民银行或者制成标准黄金,由会员单位通过黄金交易所代理交易,还有一部分非标准黄金也因此流入黑市,阻碍了黄金矿产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中国黄金价格尚未融入国际黄金市场价格体系
目前,中国在实物黄金——黄金原料和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方面,仍然存在较为严格的进出口管制。这种管制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成功。体现在:首先,中国政府一直鼓励黄金生产,对于日增长的居民黄金需求也采取了逐步放松的政策,近年来国内黄金供应与需求基本维持了平衡;其次,在上海黄金现货市场中,国有股份制银行在自营与代理业务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事实上的做市商,构成了国内黄金现货价格与国外黄金价格盯住制度得以维持的市场基础。
另一方面,这种管制也带来了显著地消极后果。中国黄金市场不得不被动接受国际市场的定价机制,国际市场的黄金价格也难以反映中国目前黄金生产供求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得中国黄金市场成为国际黄金市场的影子市场。而在黄金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如果中国黄金生产供求出现某种不平衡状态,依靠国际市场调节国内市场的供应短缺或盈余,市场价格可以更为灵敏的反映这一变化。
针对中国黄金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对我国黄金市场现存问题的分析,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中国黄金市场的法律法规、建立黄金自律组织
目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中国黄金市场的法律法规方面相对滞后,清理、废除明显滞后于黄金市场发展实际的政策规章,为黄金市场投资者提供可以预期的政策保障无疑是当务之急。
中国黄金市场自2003年建立至今已有5年的历程,但至今尚未制定一部完善的黄金法,仍在沿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关于规范黄金制品零售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大量明显滞后于发展实际的黄金市场管理规章,这对规范黄金市场发展显然是不利的。虽然这种做法在当时是一种战略上的权益之计,但这增大了黄金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黄金管理当局应及时清理与发展改革方向相悖的政策法规,为黄金市场营造一个长远发展的政策环境。
可喜的是。2010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其一,进一步放开本国黄金市场,包括允许更多银行在国际上交易黄金,并宣布了鼓励黄金投资产品发展的各项措施。其二,明确市场发展方向,让中国黄金更“金融,《意见》特别强调,未来黄金市场发展要立足于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由上海黄金交易所、商业银行、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构建完善的黄金市场体系,开展黄金租赁、远期、期权业务,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参与黄金市场,也是对大力发展黄金市场金融地位的表态。””其三,稳步推进黄金市场法律法规,完善税收政策,在税收政策方面,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税收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研究推动完善投资性黄金和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税收政策。扩大有进出口黄金资格的商业银行数量,进一步发展黄金租借市场,拓宽黄金实物供给渠道。其四,投资品种多样化,开发人民币报价黄金衍生品,意见要求,要切实明确黄金市场的发展定位。要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建立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协调机制。要切实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发人民币报价的黄金衍生产品。丰富交易品种,完善黄金市场体系,促进形成多层次的市场体系。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报价的黄金衍生品交易。
此外,建立黄金自律组织,不断提高黄金市场的自律管理能力对黄金市场规范化发展也将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各地应根据当地黄金市场的发展状况,参照国外黄金市场管理模式,通过组建由政府机构、黄金生产企业、黄金销售企业、黄金市场检测管理部门等参加的黄金自律协会,进一步加强黄金市场的自律管理,规范黄金市场交易中的各项操作,防范风险,弥补多头监管可能存在的监管盲区,使黄金市场在自发管理中得以健康发展。
(二)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培育机构投资者
我国应积极发展黄金机构投资者,在提高商业银行或大型黄金经销商的定价与做事能力的基础上,拓展黄金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黄金市场的主要业务之一是代客理财,即场内与场外黄金交易的代理业务,缺乏系统性的黄金产品设计能力、定价能力及做市能力,参与黄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与国外大型黄金经销商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为了进一步增强黄金市场价格的有效性,使得中国黄金价格能够融入国际黄金市场价格体系,我国应逐步打破黄金市场结构单一的现状,鼓励各类投资者入市,着重培养和发展若干有影响的国内金商集团,使它们成为中国黄金市场的主导力量,并逐步发展成为在亚洲地区有影响力的中国金商。同时,还要建立若干支中国黄金投资基金,把中国黄金业务做大做强,成为中国黄金市场的中坚力量。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力量是我国融入国际黄金价格体系的前提条件。
(三)丰富黄金投资工具
黄金市场是商品市场的一个子市场,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应鼓励市场经营机构开发出多样化的黄金投资产品,提供更多的投资与避险工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