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金子等于多少银子?

一两金子等于多少银子?,第1张

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据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扩展资料

度量衡制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

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古代货币

古代不同的朝代,黄金和白银换算的数目有所不同。较远的年代因无可靠的资料可以考证,关于黄金兑换白银的数目,我们无从得知。本文就以清代和明代关于黄金兑换银子的数目,进行简单介绍。

明代:一两黄金可以兑换五两白银

《明代律例汇编》‘附奏行时估则例’中记载的关于金、银、铜、锡的估值,其中有这样一条记载“金一两四百贯  银一两八十贯  铜钱一千文八十贯”这条记载中的“”是明代曾发行的一种纸币的计算单位。

从这条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两黄金市值四百贯纸钞,一两白银市值八十贯纸钞。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是1:5。这就是说,一两黄金可以兑换五两白银

小说《金瓶梅》中黄金兑换白银数目

《金瓶梅》四十三回写道,西门借钱给庆与李智、黄四两人做生意。李智与黄四两人生意做得不错,趁着有余钱拿了四锭金镯,折算西门庆借钱的利息。原文描写如下:

正值李智、黄四关了一千两香蜡银子,贲四从东平府押了来家。应伯爵打听得知,亦走来帮扶交纳。西门庆令陈敬济拿天平在厅上兑明白,收了。黄四又拿出四锭金镯儿来,重三十两,算一百五十两利息之数,还欠五百两,就要捣换了合同

从上可知,小说《金瓶梅》中,一两黄金可以兑五两白银,这与《明代律例汇编》中记载是一致的。

清代:不同成色的黄金兑换白银数目不同

清代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提到和珅抄家之事,其中记载的关于和珅抄家所抄财物的估值表中,有如下描写:

上谕云:“昨将和珅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所藏珠宝阁,真珠手串二百馀贯,较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冠顶尤大。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伊所藏真宝石顶数十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未有者……”及抄后,睿宗命将财物一一估值,计上赤金八十万两,值银一千二百八十万两。中赤金三十五万两,值银一百二十五万两。一切金器溶化,值银一百七十九万两。……

从上面这段记载可以看出,上等黄金可以兑换白银十六两中等黄金可以兑换白银三两多。由此可见,在清代,黄金兑换白银的数目,需要根据黄金的成色来决定。

结语:由上可知,古代不同朝代,黄金兑换白银数目也是不同的,这一点在当时的小说中也有所反映。

明代)《金瓶梅》中:(潘金莲对月娘说道)一锭金子,至少重十到两,也值五六十两银子,平白就罢了?

清代)《红楼梦》中:“(贾蓉说道)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

在西汉,一斤黄金只能换三斤白银;在魏晋,一斤黄金已能换十斤白银;到了北宋,一斤黄金可以换十三斤白银;而在鸦片战争前夕,一斤黄金已经能换三十斤白银。

黄金会越来越值钱,一是因为黄金的开采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出去,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商人的逐利行为造成了黄金从东向西的流动及白银从西向东的流动,结果使中国黄金大量减少,白银大量增加。由于古代交通的困难,以及商品国际价差更大于黄金白银比价差异,商人们愿意贩具有更大利润的各国奇珍异品,而不是金银。

所以中国黄金流向西方国家的运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西方各国的黄金白银比价逐渐趋向一致,黄金西流的速度也就越来越慢。大约用了一千年时间,才使中西方国家黄金白银比价差异达到一致。

扩展资料

中国历代重视黄金储备

在古代中国,虽然不像西方那样频频发生因抢夺黄金而引发的战争,但历代统治者对于黄金储备同样很重视。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后,设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等专司府库之职,专门负责管理各种财务的出纳,这便是中国最早的国库雏形。

史书中,西汉时期向来有“多金”的记载,当今有种比较激进的观点认为,西汉的黄金储备已经等于中国2003年的414%,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

虽然古籍中的“金”并不一定指黄金,但从当代出土大量汉代黄金制品来看(例如陕西博物馆中的大量金饼),似乎也能从侧面印证“西汉多金”的说法。由于古代国库中的黄金主要来源于金矿的开发,至少可以推断,“多金”的西汉是我国进行黄金开采的一个高峰期。

此外,近年来古玩界传得沸沸扬扬的唐朝“黄金蛙”“黄金龟”据说出自唐朝金库,但在史料中并未找到明文记载,汉、唐毕竟时代久远,当时国库中的黄金储备究竟如何已不可考。

凤凰网-中国古代王朝是怎样储备黄金的

人民网- 揭秘: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

人民网-中国古代黄金失踪之谜

1、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

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

一两是10钱,一钱是01两。

一锭银子:

锭其实就是量词,就是一块银子。锭是用在元宝上的,只有说一锭元宝。而明清代的元宝都是固定重量,大约分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等。

2、大概比率是这样的:

1一贯钱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而各朝兑换起来不尽相同。 

2一两白银

一两白银通常相当于1000-1500文。

3一两黄金

而一两黄金兑换白银则在8-20两不等。

扩展资料:

1、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2、根据现今有位历史学家所作《大中国》中所述“一千文钱可兑换一俩银子,10俩银子可兑换1俩金子”。

所谓的碎银指钱币单位较小的银子,如同现在的“零花钱”之说,在古代一般指在10俩以下的银子。“

文印”应写作“纹银”,银子在古代根据质量不同也分为不同的称谓,所谓的纹银指质量最好的一种,含银成份最高(古代的银子并不是百分百的纯银),钱币价格方面远远高于其它种类的银子,在古代除了按重量计算银子的价格高低,还要根据质量的不同计算价格的高低。

在古代消费,中国人主要使用铜钱,宋代以后随着纸钞的出现,购买大批货物,一般要使用叫“交子”这种纸钞,当时的“交子”不同于现在的纸币,很大程度上是“存折”的一种,在古代很少使用银子,一般只有钱人家才使用比较多。

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4、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

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5、唐朝一两银子相当于25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块半人民币;宋代一两银子相当于25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角5分人民币;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5角人民币;清朝约一两银子相当于2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角人民币。 

6、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古代货币

1、清朝一两黄金等于八两白银,清朝金与银的比值为一比八,一两黄金换八两白银。

2、现在国际的金、银价对比大约是1:65、66左右,所以不能以现在的白银价格看过去的白银价格。但这其中黄金的价值到是从清朝到现在一直保持一定的平稳性,所以要了解过去白银的真实价格,可以用今天的黄金价格以1:8来换算。

历史上,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规定一两黄金=4两白银,不过明清五百年间,市场上金银比价基本为一两黄金=10两白银,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白银价格才急剧下跌,金银比价从1873年的1:15猛升到1909年的1:40。

黄金到后期越来越值钱,一是因为黄金zhi的开采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出去,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扩展资料:

每个朝代黄金的储备或购买力不同,古代黄金兑换白银数也各不相同。

从秦汉到隋唐五代,金银比价一直较为稳定,维持在1:5左右;至宋初1:6左右;有明一朝波动较大,初期到中期1:7或8,明末1:10左右;18世纪中后期清乾隆年间1:14左右,到19世纪末光绪年间短时间翻了版一番,达到1:20。

由于古代不但黄金开采少,白银开采也少,不但黄金贵,白银也贵,特别是跟普遍可见的铜钱比起来。古代1两黄金约等于10两白权银。1枚铜钱即1文制钱约为015元人民币,1贯铜钱有1000枚铜钱,约为15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为1贯铜钱,即1000枚铜钱。

人民网—揭秘: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

黄金Au9995 16450元/克

黄金Au9999 16453元/克

1号白银现货报价3125元/公斤至3135元/公斤

2号白银现货报价3115元/公斤至3125元/公斤

3号白银现货报价3105元/公斤至3115元/公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8168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7
下一篇2023-08-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