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玉石,一块石头没有新老之分,只能说形成到哪个阶段。大理石通过酸的腐蚀形成玉(山料宝盖玉),岩浆水沁入山料变成糖玉或黄玉。山料通过地质结构变化,雨水冲刷到这里旧叫山流水了。玉石顺着山势掉落到河里。在河里冲刷翻滚或被铁离子等金属沁入形成籽料。
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新老。
一、何时开采。人工开采的目的是雕琢成器。成器后留存至今的有传世和陪葬品之分。当然这个是可以交替的。陪葬的玉会受到陪葬环境的影响,产生水银沁,土沁、地火沁、石灰沁、血沁、铁锈沁等等,其颜色会发生变化。因为时间长还会出现牛毛纹等现象。这个是看新玉和老玉的一点。
二、和田玉有新做和旧做之分。老玉是靠昆吾刀,解玉沙加(绳、木、竹),原始砣机。而新玉都是用电动砣机、模具压制、超声波雕刻。从雕功上可以辨认。
玩玉这几年陆陆续续买了几块黑青,作为黑青料忠实的粉丝来谈谈如何选购黑青?
先来看看第一件,号称塔青的青海料,不过油性尚可:
第二件,青海料1细牌子,侧灯基本没有什么结构,侧灯可看见很细小的牛毛纹:
第三件,戈壁料,细度、油性和黑度都不错,侧灯有牛毛纹:
产地不重要
黑青料产量很大,各个产区的料子虽各有其特点,但是上等的料子的品质都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细度、黑度、油性和净度都达标的料子,所以抛开玉质讲产地纯粹是耍流氓,经常看见一些玉友拿着很干很粗的料子来问产地,实则是本末倒置。
产状一定程度上影响颜色
既然是黑青,那么颜色就很重要,并非所有的青玉都能称为黑青,黑度好的料子往往都是氧化料,就是直接暴露在地表的料子,山料中有但是很少,籽料中也不多,戈壁料中有很多,大部分黑度顶级的料子都出现在戈壁料里。
玉质最重要
这是我们玩黑青料亦或是玩玉中最最重要的一点,就像羊脂玉难求一样,各个方面都达到顶级的料子实则难求,好在黑青产量丰富,我们可以在其中适当的取舍,喜欢油性的玉友可以在保证油性的前提下追求细度,喜欢打灯无结构料子的玉友可以在保证细度的前提下追求油性,我个人更倾向于油性好的料子,因为这是和田玉一种独有的特征。
牛毛纹不能作为鉴别产地的依据
最后讲讲牛毛纹,鉴别塔青料时常常打侧灯看牛毛纹,其实很多产区的料子都带有牛毛纹,青海料有,格尔木的料子也有,大多数比较粗且长,称之为“毛毛虫”,塔青料中大部分也有,通常细且短。牛毛纹作为一种瑕疵,其实是越少越好,但是有牛毛纹的料子大都黑度不错,黑青里阳起石含量较大,料子充分氧化后,阳起石中的亚铁离子被转化成三价铁离子,从而致色,这个过程可以参考苹果去皮后在空气中“生锈”的现象。如果玉质很缜密则牛毛纹细小,反之则粗大,有点类似于皮色的形成。有点扯远了,总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玩玉本就是一个从力求完美到逐渐接受妥协的过程。自从玩了玉都快治好了我的强迫症呢。
最后再唠叨一句,对于黑青成品中打磨成高光的料子要慎之又慎,因为高光不能显示玉性却能很好的遮掩瑕疵,所以买这类料子的时候切记要打灯仔细观察。
本文内容来源:美玉秀秀用户玉林高手
更多和田玉精彩内容,尽在美玉秀秀App!
和田玉,人工沁色,仿皮,仿旧,自古有之。
新沁:古法新法结合,姑且称为新沁。在传统熏、烤、烧、炸、蚀的作沁手法中加入新的材料,用杏干、梅干、姜黄、血竭、蓖麻油、鞋油、沥青、酸碱盐、有机燃料等都能做出各种沁色。如鞋油、沥青造黑沁,红糖造红沁,姜汁、血竭造黄沁,高锰酸钾造血沁,氢氧化钠造鸡骨白。把新玉加热后突然冷却造成绺裂再涂抹各种不同的化工原料,如碱性橙、碱性绿、硫化汞、朱砂、铁红、姜黄,此法色彩下沉不自然,不像自然沁色有浮出感。新沁中褪光法是将玉器放入糠麸中摩擦,在摩擦中利用糠麸的油脂均匀褪光,仿冒古玉的柔和滋润光泽。
当代沁:当代作伪沁更多地采用技术含量较高的物理化学方法。“酸化法”用氢氟酸、硝酸、硫酸、盐酸等将玉浸入,日久玉表会形成一层白灰皮,灰皮上还会有虫咬或钉子孔。玉器要添加其他颜色,则在浸泡前将不作灰皮处用蜡封闭隔离,可作出红、黄、黑、褐等色。着色前需加热,浸入高锰酸钾可造“铁锈黄”,浸入硫化汞可造“水银沁”,浸入碱性染料可造“松香沁”或“血沁”,用硝酸、硫酸各一半浸泡玉器可使颜色浸入缝隙,造成灰皮已深入到器物内部的效果。“碱化法”用硫化汞、三氯化铁、碳酸钠、硅酸钠等与动物油脂混合,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可造出各种伪古玉。如用氢氧化钠将玉表密封,部分涂抹着色剂,放入高压锅内加温加压,控制温度和时间,取出再用硫酸清洗还原,就可出现白灰皮和玻璃光、鸡骨白。此外,还有用环氧树脂加辅料涂玉表,烘干,用砂纸加油打磨,造出玻璃光的涂料法;将玉涂上化学原料作电蚀一极,经高压静电触击,通过点解作用在玉质表面染上沁色,会形成带色牛毛纹状的电击法。
玉器天然沁和作伪沁毕竟不同,虽然真伪古玉都有土蚀、土吃、沁色、玻璃光、绺裂、玉皮等物化特征,但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很大差别。真沁土蚀自然风化,有天然自成的感觉,伪沁蚀斑整体相似,但僵硬死涩;真沁深入肌理,伪沁则浅浮玉表。如:真玻璃光柔和润眼,伪玻璃光生辣刺目;真绺裂细微浅显,伪绺裂则深阔新活;真玉皮与玉质融汇一体,不怕火煮水烫,伪玉皮则遇水火燎,原形毕露。
“受沁之源,实难尽辨,盖纵横十万里,上下五千年,深埋于广厚之中,变化于重泉之下,真幻莫测。”古人论沁因受时代所限,言辞必有臆造的成分;今人论沁虽有科学支撑,但能观全所有沁色实物者、照仿实物者恐怕未有一二,何况玉沁造伪者为私己利益也不会透露个中隐秘。今日看来,厘清玉沁色和伪沁色,除了理性分析和对古籍的深入理会,更主要的是努力付诸于实践,那是件“太专业”的“大工程”,枯燥得很却充满诱惑力,渴望做此工作者,学人如此,爱玉者更如此。
误区之一
盲目求白,越白越值钱
这里说的白玉是指含透闪石95%以上的白色软玉,主要产于新疆和田。和田白玉洁白温润,气质高贵,是收藏的宠儿,但有的藏家盲目求白,只要看到白的玉石,就以为是新疆白玉而掏钱购买,其实白玉并非只是和田白玉,青海玉、俄罗斯玉、韩国玉都有白玉,这几种玉与和田白玉的价格相差很多,一些商家往往拿青海白玉或俄罗斯玉冒充和田白玉,收藏者一定要仔细鉴定,以免上当。
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收藏,不要盲目求白。自宋以来,宫廷玩玉以黄为上,特别是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更是对黄玉喜爱有加,以致后来极品黄玉比羊脂白玉更受藏家喜爱。在2008年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年制”刻款黄玉出戟螭龙瓶,以499万元人民币成交。随着玉矿的减少,原材料跟不上市场的需求,玉器价格涨得很快,好的白玉也越来越少,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到自己喜爱的白玉作品,这就使我们要转移一下视线,和田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也是不错的选择,古代君子文人就喜欢佩戴青白玉,寓意清清白白。由此可见,收藏玉器还应理智选择。
误区之二
白色的玉石就是羊脂白玉
羊脂白玉是新疆白玉中的极品,白、糯、润、温、细,且数量少,不少人看到很白的玉就误认为是羊脂白玉,其实白玉与羊脂白玉在矿物质成分和化学结构上是有区别的,用仪器测定可以清楚地看到区别,在玉器市场上人们无法时刻用精密仪器鉴定,便渐渐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认为羊脂白玉应该是有较高油脂度、有柔和白度、润泽细腻的新疆白玉籽料。
对于经验丰富的行家来说,区分白玉和羊脂白玉不是什么难题,但一般爱好者往往错把白度高的玉当做羊脂白玉,要是买到新疆白玉的话还好,可要是买到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的话,价格就比羊脂白玉低很多了。市场上有用水石冒充羊脂白玉的,但水石白得比较干涩、僵硬,而羊脂玉有油脂光泽,反射光线不强,购买时要注意区分。
现在羊脂白玉玉矿已经枯竭,新品不多,以前出产的大都被藏家珍藏,能买到好的白玉就不错了。因此,在购买时要认清优劣,不要盲目追求羊脂白玉,避免花冤枉钱。
误区之三
古玉与新玉盲目对比
古玉在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特别是乾隆玉更是精美绝伦,致使一部分人只认古玉,觉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间。其实这要综合来看,如果古玉没有很好的题材和历史内涵,其价值不一定比新玉高,一些现代玉雕大师的作品也屡创拍价新高。
何况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古玉仿品,红山文化玉龙,龙山文化玉龙,良渚玉琮、玉璧,汉代玉璧、玉剑饰等,作伪水平都相当高。很多人在鉴定时主要看玉器的沁色,认为有沁色就说明在地下埋藏时间久,其实不然,自然形成的东西,人也可以做出来,例如用火烧玉,可以做出“鸡骨白”,把玉缝进羊腿或狗肚里,可以做出“血沁”,放进乌梅水里煮,可以冒充“水坑”,煮过后迅速冷冻,可以产生“牛毛纹”,这些沁色作伪的手法,藏家很容易打眼,购买时一定要仔细鉴定。
随着手工艺水平的发展,玉器制作由传统的手工磨制,进入了机器加工时代,现代玉器作品较之古玉作品更精细,更有观赏性。特别是一些大师的作品,加工持续走高,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对象,文物商店的老玉坠卖不过新玉坠,这也是玉料和雕工共同反映出来的,我们要理性收藏新玉和古玉,找准投资热点,必有升值空间。
误区之四
捡漏心理,一夜暴富
投资艺术品,说白了还是为了能升值赚钱,玉器收藏是个很好的渠道,资源类的东西一直就是涨涨涨,这是由它的稀缺性决定的,人们可以作为保值资产留存,不过,想买到一件好玉一夜暴富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商家在卖东西的时候往往花言巧语,误导买家以为自己能捡漏,捡到“馅饼”了。
希望大家投资玉器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求暴富,但求长久,“只要买对,不怕买贵”,今年买的玉看似贵了,但是明年再回头看,发现还是值得。遇到鉴定问题多和专家交流,多学习,眼力高了,投资收益自然就会高了。
误区之五
带皮的就是籽料,重皮不重玉
新疆白玉籽料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田地区古河床和两侧阶地中,山料经过在河中冲刷磨蚀,失去棱角,表面变得光滑,形成籽料,多有黄、黑、红、褐等皮色,爱好者看到这种有皮的玉就误认为是籽料,这是错误的。过分看重玉皮带来的是造假皮之歪风,用山料甚至其他不好的玉料在机器里滚成籽料外形,再烧上皮子,没有经验的买家很容易上当。大家在购买时要擦亮眼睛,避免把山料当籽料。
有的藏家认为不带皮的玉不是好玉,至于需不需要留皮,什么位置留皮,这和雕刻工匠的艺术眼光有关系,作者在设计作品时,根据所雕刻的题材或皮色的位置,来选择是不是需要去掉皮子,皮色不好的话就要去掉,只保留好的玉质,如果皮色美,就可以保留皮子加以巧妙利用,俗称“巧雕”,俏色用得好会锦上添花,大大提高玉的价值。
误区之六
追捧和田籽料,轻视山料
时下很多人对和田籽料甚为追捧,反而轻视山料,认为山料不润、颜色干白,宁可要一个籽料的小坠也不要山料的大把件,这是有点极端的。和田籽料的价格限制了很多人的购买力,山料的价格这几年迅速增长,相对少之又少的籽料来说,山料的数量还是较多的,大家不妨选择好的山料作为投资对象,升值潜力也是很大的,但要注意有不法商人用加工过的山料冒充籽料出售。
误区之七
以硬度衡量玉质
和田玉硬度高,韧性强,可以划破玻璃,有的人在卖玉器时,喜欢拿来划一下玻璃,看到能划动玻璃自身无损的话,就断定为玉,这是不科学的。玻璃的硬度通常为摩氏6度,而石英质玉石、玛瑙、红绿宝石,以及一些人造宝石硬度都在6度以上,就算同等硬度的材料也能互相划刻,显然不能作为判断标准。
经常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有天价翡翠买卖,使得有些人就认为翡翠比白玉好。其实不然,这要看藏家的艺术眼光和个人喜好。翡翠是舶来品,明朝才传入中国,而白玉是本地货,历史源远流长,早已被国人认同。两者都有各自的艺术特点和自身魅力,只要材料质地好,雕刻工艺精湛,都是有很大升值潜力的。
误区之八
以重计价,忽视其他
和田玉经过4000多年的采挖,玉矿几乎枯竭。上个世纪50年代,新疆籽料每公斤卖50元至100元,到2004年底,普通籽料价格到了7万元左右,2006年,籽料价格猛增到30万元以上,好的籽料更是以块论价。而现在和田玉籽料的价格达万元一克,真是匪夷所思。不过玉的价格不能单纯以重量计算价格,还要看综合方面的因素,比如玉色、材质、工艺、沁色等方面。一件有历史故事或特殊意义的古玉,或工艺大师雕刻的新玉,其价格都远大于重量所体现的价值。
误区之九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古语是有道理的,河里出来的满皮籽料,如果不加雕琢,里面的优质内涵就不能释放,好的工艺还能增加玉的收藏价值。
可是,有些藏家只认雕工,认为没有雕工玉就不美了,这就有点偏激了。大家都知道田黄石很昂贵,篆刻大师用田黄治印留边款时都尽量少刻字,惜石如金。玉器便是如此,面对有漂亮皮色的籽料,玉雕大师往往都不忍下手,顶多只是去掉杂色,或只打个孔用于佩戴,很多籽料都保持着原貌出现在各个拍卖会中,原石陈设也成为一种美。
误区之十
急功近利,落入故事圈套
有些朋友到市场上看到心仪的玉,便急于想买下。商家看准时机,添油加醋编造一番故事,让人误以为这块玉有来头,有典故,升值潜力大,不买就亏了,致使买家头脑一热就乖乖掏钱。虽然编故事的伎俩只能对付某些“菜鸟”买家,但这样的事还是屡见不鲜的。
购买玉石首先要看清材质,是不是真玉?如果是真玉的话,再看产地,是新疆玉还是青海玉,是俄罗斯玉或韩国玉,是独山玉还是岫岩玉等。再看年代,是古玉还是新玉?如果是古玉的话,就看雕工符不符合时代特征;是新玉的话,看玉质雕工怎么样,是不是大师所刻……所以在购买时心要淡定,不要盲目听信商家编造的故事。
玉器收藏者应学会鉴别玉的质地,了解玉的特性,对和田玉、青海玉、南阳玉、俄罗斯玉、岫岩玉等硬度、色泽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掌握各朝代更替的顺序,了解历代用玉的礼制、图案和特征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判别某件玉器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和田王的颜色是长期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其成因是由于含有微量元素(铁、锰、铬等)、地质作用、成矿环境变化、水及水中所含矿物质变化、空气湿度、温度变化、和田玉表面风化或裂隙发育程度等产生的。和田玉的颜色分为原生色与次生色两大类。原生色包括和田玉的本色、和田玉中杂:质的颜色、和田玉与围岩相接之处和田玉与石交融的颜色,以及和田玉在成矿过程中再次交融、再次变质改变的颜色。
和田玉的原生色又可分为白、青、黄、碧、墨等,它们之间的交融与和田玉中杂质色泽的参与,也会呈现不同的色彩。人们也往往依据和田玉的不同色彩来给和田玉命名,区分不同的和田玉种,如白玉、羊脂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
和田玉次生色可分为天然次生色和人为次生色。天然;次生色完全是自然作用所为,如风化、渗透、浸泡、淋滤、光照、氧化,一些矿物成分进入和田玉中,和田玉中的——些矿物成分也会发生变化,使和田玉的原来颜色发生改变,可以分为糖色和皮色。
糖色是由于和田玉原生矿暴露于地表或近地表时,受氧化铁、氧化锰质浸染市呈类似红糖的颜色。人为次生色是和田玉被人开采之后,制作成为各种器物,由人盘摸、染色、随葬,后发掘出土,再为人所佩戴、把玩而造成的颜色改变。皮色是由于次生作用影响和田玉表皮形成的颜色,这种颜色可以是玉材在空气中风化所致,也可以是和田玉长期埋于地下,由于地下水中所含矿物质在表面沉淀附着所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年久风化,玉的表皮己槽朽,形成较厚的皮层,皮层往往呈深黄、暗赭等色,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玉璞之皮,从玉璞的外面已很难了解内里的五色。另一种风化时间较短,表面仅呈膜状,常出现于子料上,从外面常能透出里面的玉色。
2、鉴别古玉的染色方法
据《古玩指南》、《玉纪》、《玉器史话》等书的记述,人工仿沁主要是利用火烤、油炸、酸浸、染色等方法,达到改变玉器颜色,与古玉的沁色相混淆的目的。常见的仿沁方法如下:
(1)煨头:将玉器用火烧烤,使玉色变为灰白,极似古玉中的“鸡骨白”,古玩家又称之为“伪古灰古”。凡是煨头,其上必有火烧后形成的细裂纹,真鸡骨白则无。
(2)羊玉:用色泽好的美玉琢制成古器,植入活羊腿中,用线缝合,数年后取出,会在玉上呈现血纹理,如同传世古玉,但仔细观察将会发现不如真者温静。
(3)狗玉:将狗杀死,让狗血瘀结体内,把玉器放入狗腹内,缝合埋:入地下,过数年后取出,玉上会生出土花斑纹,—形同古玉,但是破绽也很明显,即带有新玉的颜色和雕琢痕迹。
(4)梅玉:以质地松软、质量较差的五,制成器物,用浓度高的乌梅水煮;松软处会被子乌梅水淘空,呈现出像水冲后的痕迹,然后用提油法上色,冒充,“水坑古”。人们称这种作伪产品叫梅玉。
(5)风玉:用浓灰水和乌梅水煮玉后,乘热取出,放在风雪之中,时间约一个昼夜则玉纹冻裂,玉质坚硬者,裂纹细若毫发,因其冒充古玉牛毛纹有曲折,粗细不匀,伪者则不然。
(6)叩锈:此法产生子清乾隆时,具体作法是用铁屑拌玉器坯料,然后用热醋淬火,放入潮湿地下数天,取出后再埋入交通要道地下数月取出,这时玉已为铁屑腐蚀,出现橘皮纹,纹中铁锈呈深红色,有土斑,宛然古玉。须详加审视。
(7)提油:用提出之法上色,称为提油。提油诸法之中,以砂提为上,其色渗透玉理,灰煮不逮与其色极为相似。但是在天阳时色泽较鲜;不晴朗时颜色反而浑浊,真色则不然。
(8)老提油:据说此法甚古。北宋宣和政和年间,有人用甘肃深山中所产的一种红光草,取其汁加入砂少许,腌于新琢成的玉器纹理之间,用新鲜竹枝燃火烧烤,使红色入于玉器肤里;其红似鸡血。鉴定名家也往往不察,用重金购买。
(9)死玉:玉埋入土中,如与金相近,时间长了会受其克制、黑滞干枯,易被误认为是水银沁。
(10)造黄土锈法:把王器涂上胶水,埋入黄土泥中,产生的黄土锈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像古玉的黄土锈。
鉴定古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肉眼鉴定法、矿物鉴定法、化学鉴定法等等。
从博宝艺术网给你转一些资料。
一:看玉器的材料: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目前通常的价格,同等级别的子玉是山料的6--8倍。在市场或网上,更常见以无皮之山料或俄料,充和田子料出售。俄料亦属山料且物质成份一样,因出矿地在俄国境内而称俄料,其价更低得多,特性是色白但玉质太水即是透明感过重,密度和油质感均比不上正宗和田子玉料好!若以俄料充和田子料件出售,经验少者难以辨之,目前在市场或网上唯数不少。
真正的羊脂玉,目前国家没有标准,它是产于冰雪复盖的冰河中。羊脂玉白若羊脂,不但白且绝不反青,其油脂度特高,不是一般色度达到羊脂级的山料或子玉可匹敌的。有些老玩家玩玉几十年也难得一求。羊脂玉取得难度之高加上其稀有度,所以爱玉者常有寻羊脂玉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可以这样说,现在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精绝之品羊脂玉。
现如今自称羊脂玉的,其实大多数是高白色的山玉或子玉,如不带皮的高白玉一般多是山料。玉工都知道子玉价佫高之山料数倍,在做工时一定想尽办法的留皮。有些为了冒充子玉而想方设法做烧染假皮子的,也常可见之。无皮的玉是不是子玉,就要靠鉴定者的经验和眼力来确定了,因此往往存在着争议性。
按照和田玉的同等级来说,子料最为贵重,山流水次之,山料又次之。
二:辨认造型纹饰:
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美的作品。
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三:分析工艺细品艺术:
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砣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易集之。 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值。反之工艺差,艺术低劣,一味摩古者违反艺术美的作品,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了。所以对玉的收藏除重视玉的材质,还要注重玉的工艺水平,关注玉的艺术性。原因很简单,玉的材质越好,在大自然中的存量越稀少,其加工难度也越大,制造一件良玉就越难成功,价值就越高。
具体年代的鉴定目前还不好说,不过建议楼主去网上查阅下相关资料。
参考资料:
玉泡油,是做旧作假的常用手法,自古有之。
提油:人们习惯将清末以前的作色称为“老提油”,而对近现代仿古玉的染色做旧称之为“新提油”,不过清代也有老新之分。《玉纪》中言:“虹光草出甘肃大山中,其汁能染玉,用草汁入硇砂少许,抹于玉质纹理间,用新鲜竹板燃火逼之,则深入玉之肤里,红光自面透背,时人谓之得古法,赏鉴家偶失于辨,或因之获重价焉,此等今世颇少识家,呼‘老提油’者是也。”据说此法甚古,产生于北宋时期。老提油法制的颜色鲜明夺目但沁色大多成片,不会出现牛毛纹、贝壳纹等类古玉具有的沁色特征。《玉纪》中说:“比来玉工,每以极坏夹石之玉染作,欲红,则入红木屑中煨之,其石性处即红;欲黑,则入乌木屑中煨之,此石性处即黑,谓之‘新提油’。初仅苏州为之,近则遍处皆是矣。”木屑烧燃,皆为灰炭,红木煨红,乌木煨黑,实为存疑。新提油,《玉纪补》中也说:“先用色染再放于滚油锅内炸透,然其色外浮,纵有血丝亦系浮于外面,甚有红白相间,即所谓‘猪油炖酱’者,细察中发空色,不似真旧,光由内吐,俗谓‘油炸鬼’即此。”据说油炸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深浅不一的枣皮红、橘皮红等色。
有些清代以前的老提油皮壳处的颜色经常还会出现褪色、脱落、成为斑块,反而不及绺裂纹中的颜色深重,这种现象刚好与出土古玉的沁完全相反。经过油炸作色的仿古玉,其表面颇显油腻,摸上去有些粘腻,很难清洗干净,在真品上是不能出现的。通常提作出的沁色难以持久,阳光下暴晒就会变色发枯,并会随天气阴晴发生变化,晴天晦暗,阴天鲜亮,由于经过高温炸煮,玉质酥软,浮光外露,越盘越暗,日久就会精光全消,黯为干枯的腊肉颜色。提油法有三个破绽:一是玉质生嫩;二是色彩晦暗,而且非深即浅;三是因是以骤热骤冷作出,有火烧之像,纹理粗而硬,甚至可以摸到裂纹,毫无古玉内有的鱼鳞片相和粗细渐变相。
问题一:怎样去除老玉上的污垢 玉件的保养与清洗法则
1.避免与硬物碰撞 。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肉眼看不出裂,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
2.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 因为强烈的阳光,会使玉石分子体积增大,从而影响到玉的质地和色泽 。
3.忌化学剂 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学物品越来越多,这些化学剂会给玉石带来一定的损伤,例如各样洗洁剂、肥皂、杀虫剂、化妆品、香水、美发剂等 。如若不小心沾上,应及时抹除后清洗,不要让它对玉石产生损伤。
4.尽可能避免灰尘、油污 日常玉器若有灰尘或污辱的话,宜用软毛刷(牙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淡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 。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 。
5.新购玉件一般也应在清水中浸泡几小时后,用软毛刷(牙刷)清洁,然后用干净的棉布擦干再佩带 。
6.佩挂件最好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 。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7.定期清洗 玉件一般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清洗,按上述方法清洗后要干布擦拭至有光泽即可。
8.玉佩等悬吊饰物,要注意系绳是否牢固 。应经常检查系绳,每1-2年要更换系绳,防止丢失或损伤心爱的宝物。
问题二:老玉怎么清洗才会露出原色 玉器表面若有灰尘,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着于玉面,可用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净(勿用强烈皂液或热水清洗,以防失去光泽)。切忌使用化学除油剂。对于严重污染的旧玉可到生产、清洁玉器的专业公司用专业的超声波清洗保养
问题三:老玉要怎么样清洗才不影响包浆 每天盘玩过,温水泡泡,别等水凉就取出,主要清洗下汗渍和油污,也不损包浆。
问题四:老玉器脏了如何清洗 温清水,白色棉布,新牙刷,铜盆(或者是没有破损的金属盆也可)。顺着玉器的纹路走向慢慢刷,水温要保持恒定。可放入水中刷直到刷净为止。然后用白色棉布擦净水。
问题五:严重污染旧玉手镯怎么洗干净 送到专门的公司
六种保养玉的正确方法。
一、避免与硬物碰撞
玉石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开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内部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了其完美程度和经济价值。
二、尽可能避免灰尘
玉器表面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器表面,应以温的淡肥皂水洗刷,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剂。如果是雕刻十分精致的玉器,灰尘长期未得到清除,则可请生产玉器的专业工厂、公司清洗和保养。
三、尽量避免与香水接触
籽玉和古玉有一个转化的过程,需要人的体温帮助,汗液会使它更透亮,所以籽玉和古玉可与汗液多接触,因为人的汗液里含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可使籽玉和古玉表面脱胎换骨,愈来愈温润。而新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却会使外层受损,影响其原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羊脂白玉雕琢的器物,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和田玉愈多接触人体愈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不再纯白如脂。
四、和田玉玉器所处的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缺少温度和亮度就会失去其收藏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五、佩和田玉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试,不宜使用染色布或纤维质硬的布料
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和田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擦拭,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六、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
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果是高档的和田玉首饰,切勿放置在柜面上,以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问题六:老玉清洗 这个应该不是老玉,仅从雕工看就知道是电脑机器雕刻的,本人是玉雕爱好者,对雕刻还是有点了解的,还有一些玉石和菩提手串收藏和鉴定知识,不妨进淘 宝店铺(玛雅吉),里面有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交流。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
问题七:如何清洗出土玉器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现代仿古玉器的材质
以新疆玉为主,新疆玉的主要品种有羊脂玉、白玉、青玉、黄玉、黑玉、碧玉、糖玉。由于仿古玉器需求量大,许多种类的矿石,被选做仿古玉材,如岫岩玉、独山玉、东北黄料、河摸玉(汉玉)、密玉、江苏古玉(良渚古玉)、碧玉、青海料(甘肃玉)、俄罗斯白玉、韩国白玉、带浆带花青白玉(新疆玉)、戈壁滩玉、青田石等等。
现代仿古玉的作旧方法
现代仿古玉器的制作,主要是根据玉器书籍资料。由于书上玉器图样在摄影、制版时的角度和色彩误差很大,而且图样只有正面,少有反面,所以按图画样只能仿其大概。现在讲玉器的书籍中,有些古玉本身就是赝品,是厂家照仿制造,变成仿上仿。
苏州、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玉器生产的中心,有相传已久的制玉工艺和传统。这两地有一批治玉好手,以前在玉雕厂接受过严格训练,又到工艺美术学校进修,对传统工艺有一定认识。这批人离职后,仍从事玉器加工,也帮经营玉件的人修修补补,所以对古代玉器形制较了解,接触也多,经他们手仿做出来的仿古件,再经由安徽蚌埠人刻意打磨、做灰、做色,十分逼真,一不留意就会上当。
作旧工艺特点
作旧前的打磨,一般是用油石、细砂纸或金刚石打磨,然后抛光,有用布轮沾上三氧化二铈将器物抛光,还有一种用金刚砂、滑石粉或细锯末,将器物放在特别的滚筒内上光,称之为滚光。
玉器作旧技法与用料
玉器作旧有土古和传世古之分,是以出土古玉和传世古玉为依据的,两者区别表现在沁色和光泽上,在作旧技法上大体相同但略有差异。做传世古旧玉是仿其工艺风格并施以抛光工艺,做土古玉以沁色为主,有的不经过抛光,有的略加抛光,或者擦拭。
玉唬作旧须满足许多客观条件,尤其是选料,酸碱程度不同,玉料上面的杂质表现、色泽表现都对仿旧玉有影响。如有的玉料质地不纯,有石、有斑、有色、有裂纹、有软、有硬。对玉料的认识是做旧玉的首要条件。料适于做什么样的旧样的旧玉,就仿什么样的玉。
仿做旧玉的方法不外乎熏、烤、烧、煮、炸、蚀、沁色等,使用的设备有窑、烤箱、微波炉、煤火炉、电炉、柴炉等,使用的辅料有杏干、梅干、姜黄、血竭、草板纸、蓖麻油、锯木屑、鞋油、沥青、红糖、香料、腐肉、各种酸碱盐和有机染料、颜料等。
熏旧
即用烟熏的办法做旧玉,效果似烟熏过的白墙壁,黄褐黑是主色,使新玉有经年陈旧之感。熏旧可用窑炉,亦可用烤箱,柴烟、油烟都用,熏的时间或长或短,熏完后擦拭一遍,把浮烟尘拭掉,留在裂隙中和工具碾轧缝隙中的烟油杂质与表面的浅黄使仿旧玉有自然旧的效果。
烤旧
烤旧是以火烘烤的方法做旧玉。将仿旧于清洗去油,去油可用碱水煮、梅干水煮、酸碱蚀等方法。去油后的旧玉涂上有机或无机着色染料或颜料,在电炉、煤炉上或烘箱中加热烘烤,使颜色烤入玉的内部。这种作旧以做各种沁色为主,如涂以鞋油、沥青作黑色,涂以红糖作红色,涂以姜黄、血竭作黄褐色。每一种玉可接受的温度不一样,也要注意。玉被火烤很容易破裂,但用高温也可以把玉烤成鸡骨白。
烧旧
用明火进行烧烤称为烧旧。与烤旧之区别是烧旧温度高。将高温烧过的旧玉立刻放入染色液体中,进行沁色。沁色效果依染料和玉质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是以烧变质的部位吃色深。未变质的部位吃色浅。因烧旧有温差变化快的特点,使玉上产生细小裂纹,可作成牛毛纹旧玉。
炸色
这种方法正与烧旧相反,是将各种油脂烧热至冒烟,把常温下或在冰箱冷冻过的仿旧玉立刻放人热油中,油色顺>>
问题八:老玉器脏了如何清洗不伤玉呢 玉器要看多大的玉器其实普通的碱性清洁剂就可以了然后用合适大小的刷子来刷最好不要下水,清洁剂什么的来洗尽可能的在干的状况下用鬃毛刷来刷玉的硬度很大,不怕刷子,但是,作阀石头,清洁剂多多少少会有点小损伤
问题九:老玉壁如何清洗 用水滴法,就是放一个盛水的容器装满水,把容器搞一个小空,让水漫漫的滴在玉器上,这样滴上十天左右不要停,就可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