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色系辨别,仔料拿在手上,在正常灯光或日光下看,远看、近看色系都不变,属于温润、柔和的白。山料,在正常灯光或日光下看,近看时白度正常,拿远看则有点发青的感觉,尤其和仔料样本放在一起,利用这个方法相比较时,近看、远看,可以看出差异,由于这个目测法屡试不爽,是很好辨别玉料的方法。无论玉的白度看起来再怎么白,不属于和田仔料的玉带远看,还是会偏蓝或青色系。此法和有无汗毛孔方法同样适用于有皮色的仔玉。
第二,从籽玉的裂纹来辨认:大家都知道,皮色是籽玉的重要特征之一,自古以来和田仔玉以皮为贵质虎皮籽,鹿皮籽,秋梨籽,都十分难觅,但是天然形成皮色的概率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玉质紧密纯净的好籽玉根本不会形成皮色,很多的籽玉都没有皮,很多山料磨光假皮仔已经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如何鉴别它的真伪呢?这时候,籽玉的裂就成了它的一个重要鉴别标志。籽玉在河床中历经千百年的冲刷碰撞,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裂,裂隙中往往侵入皮色,这些裂只要不影响主体都是好料 磨光籽和滚筒料料型相对都十分完美无缺,很少有裂,并且可以看出有多个初始的磨光的切面,所以裂也是辨别真籽玉的标志!
第三, 水草状侵染,一些仔料表皮呈水草状侵染,这可以说是仔料铁的证据,因为这种水草状侵染不是短时间人工染色能够形成的,而是几千甚至几万年矿物质侵染的结果。金属盐与仔玉长期接触,沿浅裂隙向两边与仔玉的纤维状结晶体之间发生物质交换,形成这种带有毛刺状的水草状侵染,这是时间的印记,这种侵染潜伏在裂隙两边的玉皮之下一点点。水草状侵染的各种形态见图。(有加强皮籽料或次品无色籽料染色的,虽有汗毛孔但水草状侵染现象是做不出来的;还有一种用酸蚀做出来的假汗毛孔,虽染假皮,但水草状侵染现象是做不出来的)
第四,从籽料的皮色来入手,真籽料是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自然受沁,只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纹的地方颜色比较深。这种皮色是相当的自然,也就是大家总讲的活皮。它的颜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里面的玉感觉是一致的。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不过真正好的籽玉是不长皮的,即使是有,也是星星点点,或在细小的裂子里。那活皮的色是从玉里透出来的。
第五,从汗毛孔辨认,有无汗毛孔,是鉴别真假籽料的重要一点。真正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所以那一般就讲汗毛孔这种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表面现象,绝不是人工可以伪造出来的,在十倍放大镜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肉眼一般看不到)。用汗毛孔来鉴别真假籽料非常有效。但差非所有全部的籽料都能清楚看见汗毛孔,特别是经过打磨抛光后的成品雕件。 因为滚料上面有滚磨过的磨痕,一道道的擦痕,而没有自然状态下的“汗毛孔”。这点百试百灵的啊。
假和田玉籽料主要是人工采用玻璃或者石头等物品仿制而成,之后通过化学物品的泡洗、染色等手段处理,也有的是用玉粉合成品所致。这种和田玉籽料的密度小、硬度低,颜色模糊,将其泡在热水中容易出现掉色的现象。
假和田玉籽料做出来的方法假和田玉籽料主要是人工采用玻璃或者石头等物品仿制而成,之后通过化学物品的泡洗、染色等手段处理,也有的是用玉粉合成品所致,在市场上也比较多见。
由于假的和田玉籽料是经过化学处理而成,它的内部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所以它的密度低,将其拿在手上仔细掂量的话,会给人一种很轻的感觉。
市面上很多和田玉籽料是经过染色而成,所以它表面上的颜色看起来比较模糊,有的还会带有一些杂色,将其泡在热水后容易出现掉色的现象。
第一种方法:观察表面
和田玉经过在河水的搬运,冲刷,碰撞的过程中,表面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裂纹及碰撞坑,这些裂纹及碰撞坑是没有人工痕迹的,反之,如果和田玉的表面光滑度高,没有碰撞坑肯定是假的。
第二种方法:观察和田玉的反光光泽
对着日光观察和田玉的反光面,如果是真的和田玉,光泽在转动的过程中是没有变化的,反观假的和田玉,在转动过程中光泽则是由变化的。
第三种方法:观察裂纹
大部分和田玉都是有裂纹的,裂纹的颜色比周围的颜色深,和周围的颜色呈现过渡变化。而假的和田玉裂纹处的颜色和周围的颜色相差非常大。
第四种方法:触感
天然的和田玉籽料摸起来有一种阻力感,而滚筒籽料摸起来则是光滑平整,甚至感觉有点滑手。
第五种方法:观察皮与肉
仔细看和田玉籽料皮下紧挨着的“肉”,它的皮色和毛孔是有种过渡的感觉的,而人工仿造的和田玉籽料则皮和肉像是截然分开的一样,没有一点过渡的感觉。
这几点鉴别和田玉的方法还是需要细读的,反正在购买和田玉的时候,一定要多多观察,毕竟现在的造假技术越来越厉害了!
扩展资料: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