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耳珰的用法:佩戴前必须先在耳垂是那个穿孔,并且将耳孔撑大,戴时将其贯入孔中。因两端粗于中央,戴上后不易滑落。耳珰需要在耳朵上穿孔才可以佩戴。
耳铛早在原始社会就成为女子的珠宝首饰了,到了汉代耳铛成为时尚的首饰饰品,而且种类多,颜色鲜艳。耳铛的材质:水晶耳铛;琉璃耳铛;陶瓷耳铛;玉器耳铛。耳铛是古代女子的耳朵上的饰品,相当于今天的耳坠儿和耳钉。
耳铛也是陪葬品,古代汉墓中多见耳铛。耳铛堪称古代的艺术品首饰,而且佛像中塑像也有耳铛配饰,可见耳铛应该是从西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的。
耳珰的历史:
耳珰,原始社会就有了,古代耳铛材质多为玉石、陶、煤精等制品。先秦时期,随着玻璃制作工艺的出现,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已出现玻璃耳珰的随葬品。
进入汉代,将如珠似玉的玻璃用做装饰品比较流行,玻璃耳珰逐渐增多。迄今在陕西、河南、湖南、甘肃、宁夏、云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墓葬中已发现玻璃耳珰二百多件。有关其文字记载也广泛见于汉魏的史籍。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为西魏时期的文物,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旬阳县。高45厘米,宽435厘米。独孤信印是一枚用煤精制作的印章,这枚印章是由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多面体,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独孤印的材料与形状特别,集多面印文於一体的印章在中国印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故被称为“稀世国宝”。
印由煤精制成,呈球体8棱26面,其中正方形印面18个,三角形印面8个。有14个正方形印面镌刻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笺”、“信启事”、“耶敕”、“令”、“密”等。印文为楷书阴文,书法遒挺拔,有浓厚的魏书意趣。据印文内容及核查史书,此印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印。十四面印文内容不同,各有其用途,是研究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一枚小小的印章,背后是一个大将军叱咤沙场的一生,他才貌双全,官至公卿,地位举足轻重,最重要的是他有北周、隋、唐三朝皇后女儿,人们称他为“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烂柯人君将与大家一起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聆听独孤信的故事。
这枚印章是由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多面体,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印章由煤精刻制而成,煤精也称煤玉,是褐煤的一种变种,以低等植物为主,也有部分高等植物遗体组成的腐植腐泥混合煤。这枚印章的主人是西魏八柱国之一、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印文的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公文用印,如“大都督印”、“大司马印”、“柱国之印”、“令”、“密”等;上书用印,如“臣信上疏”、“臣信上章”等;书简用印,如“独孤信白书”、“信启事”等。
看完了这枚26面印章,你一定会对独孤信的一生产生极大的兴趣,他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特殊身份,才能够支配着26面且14面刻字的印章?隐藏在印章背后的,还有哪些秘密?那我们就一起走进独孤信的一生。
一、英勇善战、一路升迁
独孤信,本命独孤如愿,是云中人(今山西大同)。独孤信出生于北魏北部边境一个军人家庭。他打小就是一个大帅哥,据《周书》记载“信美容仪,善骑射……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可见独孤信,在当时可谓是集美貌与才华为一身的美男子,在军中深受众士兵的拥戴。
所谓乱世出英雄,独孤信本来可能将为北魏终身戍守边疆,但六镇起义改变了他的一生。六镇本是北魏设置在北方边界防御柔然的军镇,六镇的驻军主要为鲜卑部落兵与附属民族兵。但随着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这些属于北魏本族的军人渐渐受到冷落,社会地位降低,变成低等的阶级。六镇起义的最终结果,他们的代表尔朱荣在洛阳发动河阴之变,大量的高门世族与朝廷官员被屠杀,之后,北方陷入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的战乱格局中。
独孤信本是尔朱荣的部下,在攻破对手葛荣的战争中,独孤信崭露头角,先后封员外散骑侍郎、骁骑将军、安南将军。后又因战功升任大都督。北魏孝武帝因想摆脱权臣高欢的控制,西逃宇文泰驻地,独孤信便护驾前往。孝武西迁之后,便开始东、西魏的对峙。而独孤信开始因为与东魏战败南逃梁三年,返回之后因为其才能依然得到重用,因为他在任陇右十州大都督时,政绩突出,宇文泰赐他名字“信”。后西魏在改革军制之时,设立八个柱国大将军。而独孤信就是其中之一。北周建立后,任大司马,为三公之一。
二、为人正直,众人敬仰
独孤信除了他帅气的容颜与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为人也深受后世的敬仰。
北周时期,宗室宇文护专权,宇文护是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的侄子,在北周的创业过程中战功赫赫,深受宇文泰赏识,宇文泰称赞他说“此儿志度类我”在宇文泰去世之时,将军国大事托付给他,让他行周公之事,辅佐他的儿子。但宇文护先后废掉和杀掉孝闵帝,后毒死明帝。朝廷大臣都十分惧怕他,纷纷投在其门下。
但独孤信却看不惯宇文护飞扬跋扈的行为,他与另一个柱国大将军赵贵试图谋杀宇文护,但是还没行动就泄露了,所以赵贵被处死,而宇文护忌惮独孤信的名声,逼他自尽,时年55岁。在北周武帝袭杀宇文护之后,他才得到了平反。
独孤信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他在陇右做大都督时,有一次打猎回来时,已经天黑了,他骑着马飞驰在道路上,他的帽子微微倾斜。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没想到传遍了全国甚至邻国,人们戴帽子都仿效他的做法。由此可见,他的美名传遍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三、三朝国丈、最牛丈人
独孤信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他的三个女儿,长女为北周明帝的皇后、第七女为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第四女唐高祖李渊的母亲。
他的大女儿史书记载不详,只知道她嫁给明帝,且死亡早于明帝,明帝被宇文护害死后,夫妻合葬。
他的七女儿则是大名鼎鼎的文献皇后,她的本命叫独孤伽罗,在北周时期,杨家的门第比不上显赫的独孤家,但独孤信认为杨坚“有奇表”,就把女儿嫁给他。伽罗一生对丈夫孩子都管教很严,尤其对于隋文帝杨坚,不允许其纳妾,隋文帝的五个孩子,都是他与伽罗所生。要问隋文帝与隋炀帝最怕的是谁,无异就是独孤伽罗了。
他的四女儿则是唐朝开国君主李渊的母亲,李渊登基后追封她为元贞皇后。
在隋唐之际的历史中,独孤一家无异对历史有重大影响,唐高祖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哥,故在隋末天下大乱之时,杨广把最重要的北方重镇晋阳交给他自认为靠谱的表哥李渊,没想到真正釜底抽薪的也正是他的这位表哥。
文史君说:
史学界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关陇贵族集团”,其中一个立论依据便是北周、隋、唐的创立者与主要的功臣先世都是关陇贵族,独孤家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家族。我们从独孤信留给我们唯一的遗产: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中,看到他扮演多重角色,在朝廷身兼多职。我们也可以想到此印对于他处理繁忙的政务无疑有着重要的帮助。独孤信长相英俊、为人正直、军事才能突出,更是有三个出色的女儿,影响了数百年间的政治变迁。这一中国古代最牛的老丈人,每当我们想到他,总是有无数的遐想。
“煤精印”主人独孤信风云史
独孤信(公元503—557),生于北魏末期,原名独孤如愿,后因治绩突出,被西魏权臣宇文泰赐名为信。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是鲜卑化的匈奴人。独孤信“美容仪,善骑射”军中人称“独孤郎”,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初为葛荣部将,葛荣失败后,改投尔朱荣,后随孝武帝西行投靠宇文泰建立西魏。因战功卓著,拔至宰辅,声名远播。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恭帝被迫禅位于宇文泰之子宇文觉。
然而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却是独孤信三个不同寻常的女儿。长女是北周明帝的孝敬皇后,第七个女儿嫁给隋文帝杨坚,成了以节俭闻名的独孤皇后,第四个女儿嫁李,而李因儿子李源做了唐朝的开国皇帝被封为太上皇。这三个女儿为中原统治者的纯汉族血统输入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使唐朝在古代中国走向了鼎盛之世。不寻常的婚姻关系,同时也成就了独孤信“中国第一老丈人”的美誉。
“煤精印”中的地理知识
煤精印雕刻所使用的材料叫做煤精,大多数人对这一材质比较陌生。煤精,又称煤玉,煤炭资源的一种,主要成分为炭c,是古代柞树、桦树、松树、柏树等硬木埋藏于地下,经过地壳变迁夹杂在煤层中间,再经过地质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石头。独产于中国抚顺西部的露天煤矿,因其成黑色、没有纹路、质地细密、韧性大,且具有明亮的沥青和金属光泽,有 “黑宝石”之称的美誉。
煤精适用于制作工艺美术品、雕刻工艺品和装饰品,故有的人称它为雕刻漆煤。因其成没有纹络、质地细密、韧性大的特点,是雕刻工艺品的重要原材料。独孤信的煤精印,整体呈多面球体,共有26个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其上文字的雕刻采用的是我国传统基本刻制方法中的阴刻,和阳刻相对。其刻制方法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刻出,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是一种独特的雕刻方式,主要用于篆刻,印章,剪纸等方面。
“煤精印”中的书法知识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在汪竹柏先生的《赞汉字》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中是由甲骨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纵向发展变化的过程。
战国时期,抚顺地区属燕国的辽东郡。
汉代设玄菟郡,治所即在抚顺。
西晋时期的高句丽王国在抚顺的高尔山上建新城。
初唐时期曾为安东都护府下辖的都督府治所在地。辽、金时置贵德州统辖抚顺地区。
公元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修筑抚顺城,抚顺得名于此,其交为“抚绥边疆,顺导夷民”。
抚顺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境内的赫图阿拉遗址即为后金的都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抚顺为直辖市。1954年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抚顺改为省辖市。
抚顺市简介:
抚顺市为辽宁省下辖地级市,是辽宁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位于辽宁省东部,东与吉林省接壤,西距省会沈阳市45公里,北与铁岭毗邻,南与本溪相望。
地理坐标为东经123°55',北纬41°52',抚顺境内平均海拔80米,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市区位于浑河冲积平原上,三面环山;辖四个市辖区及三个县;总面积1127103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2107万。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始元五年(前82年),西汉王朝把帝国的东北军事行政管理机构玄菟郡设在这里。
随着隋唐复土,结束了高句丽政权,新城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统一和繁荣的时期—唐朝,这也是辽东文明得到空前辉煌时期,它也使得中原文化和辽东文化得以相互交融。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在高尔山下兴建抚顺城,明成祖朱棣谕赐“抚绥边疆,顺导夷民”,“抚顺”一名由此得来。
抚顺是龙兴之地,人杰地灵,满族儿女在这里成长壮大,公元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呼兰哈达下的佛阿拉山城起兵,踏上了启运肇兴之旅,拉开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大业的帷幕。 [8]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今抚顺所辖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称汗,自此开创大清王朝近300年的基业。 [9]
民国四年(1915年),抚顺县公署由抚顺城移至千金寨,这里又成为抚顺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东北易帜”,次年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抚顺县属辽宁省管辖。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大侵略战争,决定对抚顺煤矿进一步扩大开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伪统治者决定划抚顺县部分地区设抚顺市,成立伪抚顺市公署,成为抚顺设市的开始。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一五”光复,中国人民解放军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部队进驻抚顺,分别建立抚顺市、县人民政府。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21日,国民党军队占据抚顺地区后,设置市政府和县政府,在城市和农村设置了相应的统治机构。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党的行政院决定撤销抚顺市,将抚顺市并入抚顺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31日,抚顺解放,分别建立抚顺市政府和抚顺县政府,归当时的安东省领导。
1949年,抚顺市为中央直辖市,抚顺县属辽东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抚顺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抚顺改为省辖市。
1956年,新宾、清原划归铁岭专员公署。
1958年,新宾、清原改属抚顺市。
1961年,复建抚顺县。
1964年,新宾、清原改属沈阳专员公署辖。
1965年,新宾、清原复属抚顺市至今。
-抚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