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怎么鉴赏?(简洁明了的讲一下,普通人就可看明白的)

玉是怎么鉴赏?(简洁明了的讲一下,普通人就可看明白的),第1张

耐心一点

毕竟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的清的

1、从采玉时间上比较。

这里有两个可比点,即采玉时间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大约12000年以前,我国辽南原始居民就开始用蛇纹石打制砍砸器,7000年前的新乐文化出现了磨制较精的彩石石凿,河姆渡出现了彩石玉玦,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罗布淖尔先民已经采用和阗玉磨制无孔石斧。在此后4000年里,我们祖先的治玉活动从未间断过。而国外最早使用玉器的是公元前3000——2000年的西伯利亚原始文化,他们用软玉制造工具和圆盘,但此后便销声匿迹,未再重现了。日本古代硬玉大珠出现于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300年),碧玉管出现于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到了古坟时代(公元300年——440年)治玉工艺便衰落以至消亡。印第安人玉器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900年趋于消失。关于采玉时间的早晚,虽因检测手段不同,可能出现一定的误差,但可以肯定中国是用玉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用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2、从玉质、玉色上比较。

国外各产玉地点所出玉色泽较为单调,如日本、印第安玉器以翡翠为主,其软玉亦呈深浅绿色,欧洲软玉呈青、绿色,贝加尔湖附近所出玉石上带有墨点,孔东原始文化出白色软玉,而我国和阗玉除了青、碧、墨色之外,还有黄、白等色玉,其中尤以羊脂白玉最优。日本硬玉和碧玉,毛利人碧玉,印第安玛雅硬玉之质地均缺少温润晶莹之感,而我国和阗玉质地细腻缜密。因此,从玉质、玉色上比较,和阗玉亦是国外玉石所不及的。

3、从琢玉工具上比较。

我国琢玉用的旋转性工具,可能始于原始社会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后来又逐渐发展为“水凳”。日本、西伯利亚、印第安玛雅等地又以何种工具琢玉呢?日本学者从现行攻玉法推论,认为日本古代玉器也是用旋转性工具碾琢的,此外不见其它论证材料。在印度,19世纪玉工操作旋转性工具的图示流传至今,为一老年玉工用右手推拉弓弦以带动圆砣旋转,左手执玉琢磨,估计操作不便,效率较低。这幅图中的琢玉工具比《天工开物》所描绘的水凳晚了3个世纪,在其结构、传动装置上也远比水凳落后。不容否认,中国古代旋转性琢玉工具在当时是最先进、最完善的。

4、从碾琢技艺上比较。

我国古代玉器工艺有7000余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方面日本、欧洲、毛利、玛雅和阿拉伯等地的碾玉技艺都是望尘莫及的。在这里须对痕都斯坦玉——莫卧儿玉的碾琢技艺作一下具体分析。我们承认痕都斯坦琢玉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我国晚清及现代玉器工艺产生过较大影响。乾隆对痕玉有过极高的评价,他在诗文中说:“璞韫昆山,镂传印度”,“西昆率产玉,良匠出痕都”,并赞其玉器“莹薄如纸”,或比作“蝉翅”。又赞其琢磨精美:“叶簇见重层,刀斧浑无迹”,“细入毛发理,浑无斧凿痕”,“精镌本鬼工”,但费解的是他竟误认为痕玉是“水磨”而成。从现存的莫卧儿玉器考察,胎薄如纸者有之,但胎厚类瓷者亦不乏其例。苏州仿“蕃作”中也有薄胎的,其中菊瓣盘薄如蝉翼,呈半透明状态,说明苏州玉工有能力把玉器磨得很薄。那么为什么我国古代玉器中器胎偏厚者居多?这与玉材难得,价格昂贵有关,若琢磨得过薄,一则费工,二则使 玉材耗损过大,三则有损玉质美,给人以不坚实感,易与玻璃混淆,故治玉不提倡薄胎之工。清代晚期玉业接受了痕都斯坦玉器的莨茹科植物图案与宝石镶嵌两个特点,并发展成“仿蕃作”,这说明我国玉工对良玉技艺持扬长弃了其不符合我们民族传统的薄胎及阿拉伯器形等因素。

5、从玉器功能上比较。

我国古代玉器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前面已经介绍了它所具有的五方面社会功能。欧洲人认为,。软玉(Nephrite)挂在腰间有治愈肾病的功效。这自然是一种迷信的认识,但其原始社会的玉器工具尚有一定的实和的价值;日本人对玉和玉器的认识较欧洲人复杂,他们认为玉除了装饰功能之外,尚有“咒术的、宝器的、祭祀的”功能;阿拉伯玉器大致也仅限于生活用玉和瓶盆之类;印第安玛雅人玉器与神官司的职司、祭祀有关,此外尚有生活用玉和装饰玉器。总之,上述各国玉器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均不及中国古代玉器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功能。

6、从玉器造型比较。

中国古代玉器型制相当丰富。国外古代玉器造型大致如下:日本古代玉器只限于珠、管、 、勾、栉形以及抽象化的动物,少见器皿;毛利人玉器仅见神像、佩、斧;西伯利亚新石器时代也仅有斧、凿、盘等工具和器皿,且造型也较简单;阿拉伯玉器以器皿为主,其器型别致,独具一格,但类型也较单纯;印第安玛雅玉器型制比上述各地稍多,有工具、珠、管、片、人物浮雕和象生玉等,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型制相比,玛雅玉器也显得相当单调了。

7、从玉器装饰图案上比较。

中国古代玉器之装饰图案,有几何形、动物、植物、文字以及绘画性,综合性等多种题材。而日本、欧洲、西伯利亚、毛利等地玉器则多呈光素状或饰简单的几何形图案,装饰其甚少。其中玛雅和阿拉伯等地玉器的装饰图饰图案,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如痕玉之莨苕叶饰和“西蕃莲”与“铁线莲”等花纹。印第安玛雅玉器纹饰以人物图案为精,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图案装饰相比,便显得黯然失色,尤其是中国古玉上的绘画性图案,在世界琢玉史上独具特色。

马未都的这把清代腰刀,细长且锋利

你可能听说过“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却未必知道“平生不识陈近南,读尽诗书也枉然”,却未必知道“莫叹前人无圣贤,世间已有马未都。”马未都虽不及马云、马化腾、马伊琍等马氏名人如雷贯耳,可在文史领域绝对是标杆式人物。

马未都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涉足收藏,短短十数年间就建立起了一个收藏帝国。提及马未都的收藏,绝大多数人都会想起各类价值连城的瓷器。没错,瓷器类收藏确实是马未都的强项,但只是其收藏的冰山一角。

鲜为人知的是,马未都对冷兵器收藏情有独钟。马未都之所以喜欢刀枪剑戟,与其早年经历密不可分,这得从马未都的父亲马丹林说起。1944年,马丹林投笔从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建国初期,马丹林尚在上海,后奉命进京建设空军。

1955年3月,马未都出生在北京的空军大院。马未都从小耳濡目染听父亲讲故事,心中也有朴素的尚武精神。是故,马未都收藏冷兵器也就是情理之中了。马未都的收藏范围很广,从永乐头盔到袖箭暗器,十八般兵器多有涉猎。

在马未都的“兵器库”中,有一件清代腰刀,全称为“清乾隆痕都斯坦玉柄带缎鞘腰刀”,读起来是不是很绕口?其实,捋顺了关系就不觉得绕口,正确的断句方式及注解内涵如下所示:

清(所处朝代)

乾隆(所处时代)

痕都斯坦玉柄(玉器材质)

带缎鞘(显著特征)

腰刀(冷兵器门类)

清代制式刀剑的发展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我国冷兵器最后的辉煌,仅制式军刀就有顺刀、窝刀、札刀、朴刀、斩马刀等诸多种类,腰刀也是五花八门有长有短。

此件腰刀短小精悍,处处彰显皇家的雍容华贵,却又不乏暴力美学:刀身不仅细长,而且美观锋利,还别出心裁地带有镶玉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件腰刀是一件几近完美的工艺品。

该腰刀不同于清宫剧中的腰刀,精华之处在于刀柄的设计和材质非常之特殊。此刀柄首自然卷曲,形成了优美的曲线,辅之以双面浮雕花卉纹,堪称“鬼工”,充满了异域风情的“西洋味儿”,彰显了主人尊贵的身份。

接下来笔者给大家,重点说一下此件腰刀刀柄。该腰刀刀柄材质非常之特殊,采用的是非常罕见的痕都斯坦玉。何为痕都斯坦玉?在这里,很有必要给大家穿插一下古代地理冷知识。

痕都斯坦是我国清朝时期对莫卧儿帝国(1526—1858年)的称呼,另有“温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译名。莫卧儿帝国疆域辽阔,相当于现在的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东部。

乾隆皇帝学识渊博,结合藏语及回语的读音,亲自考证取名为痕都斯坦。是故,痕都斯坦所产玉器亦被称之为痕都斯坦玉。援引马未都的说法,痕都斯坦玉泛指中亚地区的玉器。

乾隆一朝,痕都斯坦玉多有进贡,无论是品相材质还是档次级别都是优中选优。乾隆对玉器情有独钟,特意在宫廷成立了一个机构“西番作”来仿制痕都斯坦玉。

至嘉庆朝,痕都斯坦玉不再进贡,导致其“物以稀为贵”。明白了痕都斯坦玉的来历,你就能想象出此件腰刀的珍贵程度。大家可能好奇,此件腰刀马未都怎么得到的?人家没有透露龙儿还真是不知道。

马未都向来不屑于用钱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在其官网上介绍此件腰刀的时候,特意写了几首诗以作注解,笔者挑选一首,奇文共赏之:

知否刃屠落下,

心莲顷刻开花。

过未大千三千,

眼明如来见法。

痕都金玉之地,

有类近比中华。

冰铁联生暖脂,

腥雪不染琼葩。

这首诗写得倒是文采飞扬,为此件腰刀平添几分人文情怀。悠悠数百年,后人依旧能够从中感受到一股寒冷肃杀之气。鉴物如鉴人,可以感从中领略乾隆与众不同的艺术品味。

再往远处说开去,乾隆时期,我国各类传统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注重吸收西方工艺品的优秀成果。然而,乾隆的“博采众长”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对于影响历史进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却选择性忽略。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者马嘎尔尼率领庞大使团访华,带来了诸多科技含量极高的礼品。其中,配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显得格外扎眼。这就向乾隆释放一个信号,冷兵器时代落幕了。

回过头来再看看马未都所藏腰刀,你就会发现历史充满了偶然性与必然性。或许,这就是文物的另一个功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物为鉴可以知得失,冥冥之中似乎已经决定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走向……

通体的诗词有:《杨柳枝·通体当风弱不支》《春柳词·通体留仙一搦腰》。

通体的诗词有:《杨柳枝·通体当风弱不支》《春柳词·通体留仙一搦腰》。词性是:名词。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体(左右结构)。注音是:ㄊㄨㄥㄊ一ˇ。拼音是:tōngtǐ。

通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通体tōngtǐ。(1)物体全部;全身。

二、引证解释

⒈合为一体。引《淮南子·本经训》:“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⒉谓媾合。引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二:“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⒊文章的整个体例。引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仲尼从而_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少年之诗,往往有句无篇,能通体完密者最少。”⒋全身;浑身。引唐韩_《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绿野仙踪》第十四回:“八人觉得通体_快,如释泰山。”老舍《正红旗下》十一:“他们满面红光,满身绸缎,还戴着绣花的荷包与褡裢,通体光彩照人。”⒌整个物体。引清沉初《西清笔记·纪庶品》:“痕都斯坦玉盘_,其薄如纸,而_甚佳,规矩凹凸,通体毫_不差。”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使事记》:“_厚一丈,渐减至顶厚二尺,通体坚固,海中虽有狂风巨浪,不至有撼动之险。”⒍全部。引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尤其可议的是他们的品格,通体都是矛盾。”老舍《骆驼祥子》十三:“老程极快的穿上衣裳,钮扣通体没扣。”

三、国语词典

全身。

四、网络解释

通体出处唐·韩_《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清·沈初《西清笔记·纪庶品》:“痕都斯坦玉盘_,其薄如纸,而制甚佳,规矩凹凸,通体毫发不差。”释义全身;整个物体。

关于通体的近义词

全部全体全身整体

关于通体的反义词

局部部分

关于通体的诗句

房间小得使我们无法分离四壁薄如棉纸数不清的嘴巴画在墙上低声轮唱你没有如期归来我们共同啜饮的杯子砰然碎裂16矿山废弃已久它的金属拉成细长的线猫头鹰通体透明胃和神经丛掠过夜空古生物的联盟解体了粘合化石的工作仍在进行玉为通体依稀见通体牡丹香

关于通体的成语

躬体力行枯体灰心魂不负体魂不附体心广体胖五体投诚虎体熊腰体贴入妙神不附体魂不赴体

关于通体的词语

一心同体五体投诚魂不负体魂不附体魂不赴体躬体力行枯体灰心体贴入妙神不附体虎体熊腰

关于通体的造句

1、乃是自己几年之前离开武当时先师赐的剑,剑通体素白,剑身偶尔流露出青光,刃如华霜,舞动则流风回雪,静放则清凉雅素。

2、鬼鱼通体黑色,身体比鲨鱼略宽,但是却没有鲨鱼背上的鱼鳍,过了鱼身中段,身体趋向于横向扁平,有些像鹞鱼那种扁平的身体。

3、京伦饭店位于首都市中心,通体洁白,像一方无暇的美玉,镶嵌在十里长街上。

4、最传统的抛光砖是通体砖,瓷砖本身只有一个胚体,直接打磨亮胚面即可使用。

5、最后,奉献在大陆读者面前的,是通体洁净、没有“余毒”的“洁本”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通体的详细信息

乾隆时所称的痕都斯坦玉器是具有阿拉伯风格的莫卧儿王朝玉器,乾隆中晚期时已大量进入内廷,得到乾隆的喜爱,其风格波及北京、苏州、扬州等玉肆。

新疆维吾尔族玉器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宫廷玉器和痕都斯坦玉器不同,虽属阿拉伯风格,但器形、纹饰均较单纯,光素器较多,不重磨工。

清代玉器无论是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并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1087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0
下一篇2023-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