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跌成这样,中国人为什么还要去买

金价跌成这样,中国人为什么还要去买,第1张

黄金价格暴跌在国民看来是绝佳投资时机

首先,黄金历来便具备货币属性与金融属性,可作为高质量的流动资产使用,相对于其他品种更保值的产品。中国人一向喜欢购买黄金作为实体的资产储备,黄金的价格下跌可以让他们在一定的资金总额内购买更多的克数。

这样相当于是变相的“买涨”,毕竟金价下跌,消费者买入的同时心态上就会感觉自己“捡了个大便宜”。而金饰又是传统婚庆喜事必备佳品,所以即使金价下跌,也并不影响其在国民心目中的金贵地位。

硬着陆将给很多市场带来影响,包括黄金。传统智慧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黄金需求下滑。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人的可支配收入将减少,因此他们将削减在珠宝等奢侈品上的支出。 但这种传统智慧或许错了。中国的黄金买家与西方的黄金买家不同。在西方,个人购买黄金首饰用于装饰,投资金条用于升值及作为一种储值手段。在中国、印度及世界其他很多地方,购买黄金首饰是为了满足全部三种目的:为了装饰,作为一种储值手段,为了升值。 在西方,黄金首饰的售价比金价高很多。因此,消费者将黄金首饰视为一种奢侈品,经济衰退期间黄金首饰销量可能会下滑。但在中国,黄金首饰的售价仅略高于金价,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储值手段。如果中国人认为经济将发生硬着陆,他们可能会增加黄金购买量,在人民币贬值之际作为一种财富保值的手段。 中国人购买黄金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日益加剧的社会和政治不稳定。对千百万中国人来说,政府一直没有按社会契约尽自己这一方的责任:北京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而公众则要接受其威权统治。公众的不满在与日俱增。 中国社会学家孙立平估计,2010年中国发生了18万起公众抗议和骚乱事件,较四年前增加了一倍。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政府将难以兑现经济发展的承诺,更多的民众将无法从中受益,很多人会因此加入到对政府的表现和腐败已经深感不满的人群当中。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可能会转向黄金,将其作为社会和政治不稳定时期的一种金融避风港,正如几个世纪以来其他很多人的做法一样。如果硬着陆导致人民币走软,政治不稳加剧,那么中国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黄金市场对黄金的需求将加速。 中国在经济迅速扩张时期曾搅动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黄金崇拜最早始于闪族人

通常认为,黄金崇拜与太阳有关。远古人对太阳充满了狂热的崇拜,在他们看来,只有太阳才能给人带来光明。而和太阳一样散发着神秘光芒的黄金就是太阳的化身,拥有了黄金也就拥有了太阳,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财富。因此古代君王都要身披黄袍,用贵重的黄金来装饰自己的殿堂,希望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一统天下。大约到了铁器时代,随着黄金在交易过程中的使用,黄金的货币价值开始超过其图腾意义,但无论怎样,黄金仍然是权力和财富的化身。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代背景设在了政权更迭频繁的五代十国。那虽然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年代,王宫贵族们推崇的仍然是纸醉金迷的生活。盛唐留给他们的记忆太深刻了,极盛之后的人们是很难接受平庸的生活的。无限放大的黄金崇拜可以说是填补这种由盛至衰、极度失落的最好表现。

尽管对黄金的推崇和迷恋是世界范围的,但黄金崇拜的历史并非源于中国,而是始于古代红海沿岸的闪米特人,这是个崇拜太阳的民族。随着闪族人的不断外迁,形成了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迦南人、希伯莱人、腓尼基人等等,黄金崇拜的观念也随之进入古代两河流域、埃及半岛、希腊半岛等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黄金饰品就是在古代两河流域今天的伊拉克发现的,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古代的埃及人更是把黄金视为可以保护生命、延续生命的神圣器物。

距今4000年古埃及就有黄金储量的地图,上面准确地标出了尼罗河与红海间的金矿位置。在古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年至前2494年)麦列鲁布法老的陵墓中,曾发现有一套金匠制作金器的雕画,这些雕画展示了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进行黄金加工的情景。而最为人所知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金器则是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图坦卡蒙(约公元前1360年)的黄金面具、黄金座椅等黄金器物。

除此以外,考古工作者还先后发现了以黄金陪葬为主的古代中亚地区的“大夏宝藏”,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的色雷斯王陵宝藏和贝内村青铜时代黄金文化宝藏。而在古代希腊,更是存在着由色雷斯人创造的、黄金制造业高度发达的迈锡尼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讲,黄金崇拜和黄金文化可以看成是古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古代“黄金甲”实为用金线和黄缎制成的礼仪盔甲

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黄金制品是甘肃玉门火烧沟夏墓(距今4000多年)出土的铸造粗糙的金耳环。多数学者认为,同古代西方显著的黄金文化和崇拜相比,古代的中国人似乎更迷恋玉石,尽管在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1200年)我国就已经比较普遍地利用黄金来加工精巧的制品了。

从目前的考古出土来看,除了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较为大件的黄金面具和金权杖等器物以外,我国出土的大部分金器为小件饰品。如同闻名中外的马王堆“金缕玉衣”,完全是以玉片为衣,金只为线用。这同西方的金衣裹身是完全不同的。做工精美,工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黄金文化的主要特点。尤其在佛教器物的制作上,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黄金法器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在国人的结婚习俗中,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买黄金,在结婚那一天穿上大红的衣服,佩戴上金光闪闪的黄金首饰,显得富贵耀眼。这其中有许多深层的文化和现实因素,也有很多美好的寓意,包括在人们心中黄金普遍寓意着吉祥富贵、喜气洋洋,也寓意着新人之间的情比金坚和金玉良缘,同时还代表了新郎和娘家人对新娘的衷心祝福。

攀比之风不可取

不过黄金首饰对结婚的寓意虽然美好,却不宜太过张扬,俗语云“凡事不可太过”,结婚佩戴黄金首饰也是一样。如果婚礼时为了面子和显示财富,身上佩戴了过量过重的金银首饰,那么就显得过于俗气了,反而会落人话柄。这就是人们婚礼时的攀比之风,近年来已经愈演愈烈,使黄金原本富贵吉祥的寓意变成了俗气的显示财富和互相攀比,这种风气不可提倡,时间久了也会一步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使人们越来越看重豪华的排场、财富的显示等浮夸表面的东西,助长了不良风气。

金玉良缘、情比金坚

当然在婚礼时,新娘适当佩戴一些金银首饰还是值得提倡的,只是不宜大量佩戴、过于奢侈,否则可能无意中助长人们的虚荣心。而且黄金在国人心中确实有非同凡响的地位,在婚礼上佩戴也寓意着新郎和新娘的金玉良缘,喻意新人之间比黄金还纯的真挚感情,有着白金、玉石等不可替代的内涵。

新郎的诚心和亲友的祝福

而且对赠送给新娘金首饰的娘家人和新郎来说,黄金饰品也代表了他们的一片诚心和祝福。多数地方结婚的时候,都会要求新郎给新娘“三金”,也就是金项链、金耳环和金戒指,这已经成了许多人婚礼上的标配。新娘的娘家人条件富裕的话,也会打发给新娘不少金银首饰,还有打发大量现金的,这些都是娘家人对女儿的祝福和爱意,虽然看起来有些俗气,但毕竟寓意着家人的一片美好心意。

财富的传承

在黄金背后还包含着财富传承的寓意,因为自古以来黄金就是一种永不贬值的投资和财富,不管世道怎么变化,黄金始终都是值钱的,所以黄金也代表着永恒的财富传承。当然在这里并不是宣扬拜金观念,过于看重金钱是缺乏修养和素质的表现,做人终归是要讲感情的,因为我们是人情社会,眼里只有金钱不讲感情的人终究不得人心。

黄金,因为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历来受人们喜爱,更是成为了首饰和货币的主要材料。《说文解字》中说“金,久薶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如果从现代化学的角度可以更好理解这句话。久薶不生衣,是说金的化学属性,金与大部分化学物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其久薶不生衣,相比而言,铜会长绿毛,而铁会生锈,很多金属都会在潮湿环境中被腐蚀和氧化。

百炼不轻是指金在高温环境下的化学属性比较稳定,因为其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会产生氧化物或与其它杂质产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百炼不轻。

从革不违,革者,变也,不违,即顺从,讲的是金的延展性,金是延展性和可锻性最好的金属,几乎能够满足任何的形状改变。

金-首饰

因为金的以上性质,所以就成了首饰和货币等的首选材料,一是因为黄金贵重,价值高,再一个是好铸造。所以也就用金代指首饰,如钏、镯子、金项链等;用金来铸造货币,如我们说的金元宝,现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金条等。

穿金戴银,还有黄金储备的人在世人眼里自然是高贵的,所以金也就有了高贵的意思,高贵的东西那自然少不了帝王,在封建社会**和金色自然是皇权的象征,所以金在古代也代指帝王。

“千金”一词,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本意是用来指男子,用来指女子也是明清时候的事了,是对富家女子的尊称,现在"千金"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得女报喜,我们经常说得了一个千金,给大家报喜,这里的千金只是代指女孩了,已经没有了古时候的尊贵之意。

古代无论是黄金还是用金代指的金属,其制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军队,如金制成的虎符,虎符如皇帝亲临,在古代是调动军队非常重要的信物;武器自然都是金属制成的,即使是木头把,那枪头什么的也是金属的,所以也就有了“金戈铁马”,还有收兵打锣也叫鸣金收兵。“坚固”之意也由此而来,如我们说爱情坚定,可说情比金坚;说防御坚固,可以说固若金汤!

金戈铁马

金,还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是由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的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后被南宋和蒙古联合所灭。金朝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疆域,对于确定后来中国北方的版图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金,还是百家姓中一个大姓,其源流众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安徽是金姓第一大省,湖南、河南、浙江、江西也有分布,90%的金姓人口都分布在这几个省,不过金姓历史上出的名人却很少,最有名的莫过于西汉武帝时期的金日磾了,但其并不姓金,原来是匈奴休屠部的太子,降汉后深受器重,赐姓金,后还成为了托孤大臣,再就是后来清朝有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了,但金圣叹并不姓金,而是姓张!

金日磾

几千年来关于金的金句不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人而言,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最好的高贵,而对我们自己而言,珍惜光阴就是金!

世界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山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形成沙金。

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

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 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133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