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样用金矿练成金的

古代人怎样用金矿练成金的,第1张

炼金术常被人认为是“伪科学”,因为它那把普通金属变成黄金的实验显得如此荒谬,而它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与关注,似乎也仅限于对化学发展的一点点贡献。这种误解的产生,主要原于炼金术士一向对他们期望通过炼金术达到“启悟”的目的故意隐瞒并讳莫如深。实际上,炼金术隐含的深奥哲学思想在于,普通金属在于尚末提高知觉意识的“自我”,而黄金因其不易腐败与永远闪光的自然特性,代表精神转换的“自性”,炼金术的试验过程即为人剔出人们日常实践中的“渣泽”,使人进入净化的精神境界。

  炼金术关于个体的人可以不通过宗教的“媒介”提升自身精神意识的理念,遭到了中世纪教会的无情抨击,并将其视为异端邪说与巫术,使炼金术士不得不用象徵符号来代表炼金术的物质转化过程。但是,炼金术不仅仅是这样内在精神转化的象征过程,而是切切实实提供了进行物质与精神转化的“修炼”方法。炼金术士期望将普通金术变成“点金石”(已称为点金药等),以次验证点金石的力量与本质,而不是只把它看作物质转化的媒介。对于炼金术士而言,从开始阶段到最後的“启悟”这一漫长的旅程,称为“伟大的工作”-物质与精神闲的相互依存与协调统一。

  据说,炼金术最早启始于古埃及,但其深奥的哲学思想由于古希腊、阿拉伯、印度与中国炼金术的发展密切相关。12世纪,英国人罗伯特。切斯特将阿拉伯炼金术著作《炼金术之合成物》翻译成拉丁文後,炼金术开始在西欧逐渐兴起。上诉著作中阐明,炼金术隐含的理念起源于古代人的世界观,即世间包括人内在内的一切,均是由一种非物质的“原始物质”创造出来的,这种“原始物质”就是构成宇宙的神奇四大元素-土、火、空气与水。因为这四大要素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所以其它任何物质基于这种法则都理所当然的可以互相转换。而且,按照此世界观的逻辑,已经转换过的物质还可变回“原始物质”。反之,“原始物质”也可以其它不同的物质形式再出现。

  在中世纪的炼金术著作中,对炼金术操作过程之叙诉常常使人感到晦涩难懂,而且夹杂了许多抽象的,含义不清的象徵符号,导致许多学者从中看出了炼金术士公然蔑视常规的理论逻辑,认为依靠自己的灵感与知觉就能指引自己通向“启悟”之路,而大多数评论者却愤怒的大骂这些令人费解的著作是“冒牌货”。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炼金术士是用“原始物质”开始进行他们的“伟大工作”的,但这种“原始物质”要靠他们自己去“开采”,一般为某种“石头”的样子(不是“点金石”)。然後将“石头”研磨成粉末,加入被称为“干水”的“第一中媒介”,或者用“无火焰之火”,按某些炼金术士之说,这是从酒石中提炼出的物质。他们将这两种物质混合成的混合物用春天的雨露润湿,放入密封的容器或“哲人之蛋”内,即开始持续不断的开始加热,加热的过程十分漫长。

  在“孵化”的过程中,在“原始物质”之内的两中“法策”,通常用硫磺(红的、阳性、太阳、热能量)与汞(白色、阴性、月亮、冷能量)作为象征进行搏杀,最後二者“两败俱伤”腐化成黑色的物质,这就是炼金术中的第一阶段“变黑”。到了第二阶段,黑色的物质又变成了彩虹的颜色(有时形容唯孔雀尾色或珍珠色),然後变成白色,即“变银”阶段。这时,代表“原始物质”的两种“法则”成为了一种新的形态-“红国王”(硫磺或智慧),它脱胎自“白王后”(水银或白玫瑰)的“子宫”。“国王”与“王后”载火之恋中交欢,形成完美的统一体-点金石,这是将普通金属变为黄金的催化剂,亦为打开“启悟“之门的钥匙。

  对炼金术士而言,不断矫正从事这一“伟大工作”的动机,并加深对“修炼”过程实质的理解是关键的问题。如果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炼金术中物质的化学变化上,毫无疑问十之有九要失败。而且,那些追求“贪欲”的炼金术士,其结果正如书中所诉:“得到了也将烟消云散。”因此,炼金术士们应当报有这样的目的“认识本性与它的走向,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逐渐接近造物主。”。

  炼金术士最初需要“开采”的“石头”,象征人们期冀于找到自身精神实质的强烈愿望,即炼金术士的术语“被动原则”,而“第一中媒介”则代表“被动原则”,这时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不易发现的内在力量,但它是潜在的精神力量成长的依托。一旦通过冥想的方式,与自身的主动与被动的原则得以沟通,这一矛盾的冤家必然发生征战。由于被动原则一向是通过愿望来达成自己的要求,所以被动原则不易征服。之後,按神秘学家的话来说,灵魂即将度过黑暗的夜晚,主动原则和被动原则似乎都已被消灭且不复存在,人即感到孤独失望并有被抛弃感觉。一旦摆脱这种绝望的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彩虹般灿烂的清晨,为此需要用爱而不是力量使这两种原则结为为一体,即“红国王”与“白王后”之联姻,他们的後裔将诞生与水与精神之中。

  那么,在这些象征符号中隐含的精神修炼的方法又是啥那?许多炼金术士采取的方式就是在冥想的过程中,将意念集中与炼金术的象徵符号,然後按炼金术的几个阶段一级级进展。但在中国炼金术著作《金花之秘》中,有时人们看到了这种冥想方式的细节。按该书中所诉,在冥想修炼的时候,想象物质力量集中与人体脐下穴位,随之降生发出无穷的热量,再(象徵性的)通过“沸点”上升,象飞雪一样达到“顶峰”,即创造力之颠。

不管炼金术士的语言是离奇有趣还是晦涩难懂,但也许有一些炼金术士确实将“红国王”与“白王后”结合称为了一个统一体,即实现了把普通金属变为纯金的目的,达到了伟大的精神自性启悟。

先秦到西汉中晚期,主要的制钢工艺是块铁渗碳法,此法首先由矿石炼得块炼铁,其次再由块炼铁渗碳炼制成钢。当然也有不经第二步一次还原炼制成钢的,此钢也叫块炼钢或自然钢。当时,炼钢技术首先在南方的楚国达到较高水平,就连秦昭王都称赞“楚之铁剑利”。

为了获得更加锋利和坚韧的武器,工匠们又发明了“百炼钢”。“百炼钢”,是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让钢体成分更均匀,杂质更少,从而提高钢铁器物的质量。1974年山东省临沂地区苍山汉墓出土的一把东汉永初六年(公元112年)的钢刀,是迄今为止发掘出最早的百炼钢。

我国古代炒钢技术约发明于西汉中晚期,一直沿用到明清。此法乃是一种半液态的冶炼方法,需先将生铁加热到半液态后,利用鼓风中的氧使生铁脱碳为钢和熟铁成分范围。因为在其过程中需要不断炒动金属,因此被成为“炒钢”。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炼钢技术最早发明于春秋晚期。目前发现最早的钢制器物是长沙杨家山出土的春秋晚期钢剑,而这已经证明了我国的炼钢历史至少有2500年!

中国古代最初是使用自然铜,商代早期已能用火法炼制铜锡合金的青铜。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

黄金是人们最喜爱的金属。但很多人不知道,黄金在科学史上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黄金通常呈单质状态存在,是人们最早认识的物质之一。它常与河沙混合在一起,或与岩石掺杂成块状。在世界各地都曾发现过金沙和天然金块,其中19世纪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最大天然金块达214kg。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用黄金来制作装饰品,后来又作为货币使用。至今,世界各国银行仍将黄金储备作为发行货币的基准之一,仍有许多人习惯将黄金看做是财富的象征,以佩戴黄金制成的首饰为荣。

由于黄金珍贵而稀少,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很多人希望通过某种方法,利用廉价金属制成黄金,由此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知识——炼金术。例如古希腊的炼金术士先把锡、铅、铜、铁等按一定比例熔合成黑色合金,在其中加入水银、砷或锑,使其变成白银色,然后再加入少量黄金“酵母”,并用硫黄水等“染媒剂”进行处理,最后合金呈现出金**,似乎就真的变成“黄金”了。

这是科学史上最令人惊叹的一幕。从公元前15世纪起直到公元17世纪大约3000多年间,无数炼金术士在自己家里或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做了大量化学实验,为后人留下很多描述自然界各种物质特性的书籍。许多西方早期科学家包括牛顿在内,都是炼金术的忠实信奉者。

虽然最终没有炼出黄金,但炼金术的方法后来应用到制药和冶金方面,逐渐演变成西方近代化学。英语中“化学”(Chemistry)一词就来自于“炼金术”(alchemy),而“化学家”一词本来的含义则是药剂师,因为早期并没有化学家这个专门职业,都是由药剂师兼任的。

通过炼金术,人们逐渐形成了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不仅发现了磷、砷等以前不知道的元素,而且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本没有的化合物,包括硝酸、盐酸和硫酸等。它们比以前人们所用醋酸的酸性要强得多,不需要高温及长时间的等待就可以把物质分解。人们逐渐明白了哪些东西可以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哪些则不可以。到18世纪,以往人们一直以为是元素的空气被分离成氧和氮,水被分解成氢和氧,石灰石则被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元素,最终建立起科学的元素学说和原子论。

直到20世纪人们才真正了解,黄金与其他元素一样,都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数目不同。现代科学家利用高速粒子轰击原子核,可以导致原子核发生嬗变,完全有可能用其他物质人工制造出黄金,实现古代炼金术士的梦想。

金子基本上是很稳定的一种金属从水中淘金只是其中一种方法 用来淘取砂金 就是那种基本上独立存在的没有和其他矿物质结合在一起的金子

用水淘金的方法叫重砂找矿法

重砂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找矿方法。远在公元前2000年就用以淘取砂金。因为它方法简便,经济而有效,因此迄今仍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方法。不但可应用它寻找矿石、矿物物理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砂矿和原生矿(如自然金、自然铂、黑钨矿、白钨矿、锡石、辰砂、矿铁矿、金红石、铬铁矿、钽铁矿、铌铁矿、绿柱石、锆石、独居石、磷钇矿等金属、贵金属和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及金刚石、刚玉、黄玉、磷灰石等非金属矿产),而且在原生矿床附近,还可用以寻找方铅矿、黄铜矿、辉钼矿和闪锌矿等硫化物矿床。可通过对人工重砂矿物的研究划分地层,对比岩体,研究矿床成因和成矿元素赋存状态,了解区域成矿特点,进行矿产预测。在矿产普查、矿床勘探和矿床研究中都要应用,并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利用的是金子和其他矿物质之间密度的差别来淘取金子

实际上还会大量的使用水银 也是因为两者之间密度存在差异

在水里 金子会沉下去 而其他的矿物质轻微用力很容易被冲洗走

在水银中 金子会沉下去 而其他矿物质大都会浮起来 从而达到分离金子的目的

实际 金子在一些金矿(非金砂)中的提取是利用熔点的概念来提取的 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是用水洗法得到的!

一、砂金的淘选

砂金矿的选金技术比较简单,主要工具是溜槽、流板和淘金盘。

溜槽长4米,宽06米,倒板高016米,安装坡度为5-7°,棒条筛由直径为15毫米的钢筋焊接而成,间隙为15毫米。在地形条件允许时,可将溜槽直接放在砂矿床底板上应用,操作前在底部铺上麻袋布或线毯,并在上边放置格条和压条,固定紧牢,防止矿层流动。流板由容易起毛的椴木、柳木和杨木做成长21米,上宽11-13米,下宽09-10米,倾角15-18°,操作时可将流板牢固地安放支架上或已砌好的斜坡上。淘金盘俗称金簸箕,用椴木或柳木制成。一般长为600-700毫米,宽为350-380毫米,高110-120毫米。其形状侧视为三角形,正视为梯形,是由两块三角形和两块梯形的木块组成。是砂金矿常用的选金工具。

选矿前先挖一个长方形的选矿坑,坑内安设溜槽或流板。将地表水引上木溜槽或流板,将挖出的矿砂倒在溜槽上,并用铁耙子在棒条筛上不停耙动,排除较大的砾石,4-8小时后即可取下压条,用水冲洗格条,反复洗涤衬垫物。把粗精矿放在淘金盘内(约占容量的60-70%),将盘内注入一定的水后,端起摆动,并不断排水,泥沙则顺水流走,只剩下少量金粒和重矿物,此时更需精心操作,把金矿物淘去,剩下金粒。

二、砂金的冶炼

用淘选法所获得的砂金,还含有相当多的杂质,因此,必须就地冶炼,提高品位。常用的方法是火法炼金。

在选出砂金中加入一定量的硼砂、苏打和石英砂。然后放入200-2000毫升的坩埚中,在焦炭和柴油炉里鼓风加温,熔炼温度为1200-1350℃,时间为15-20小时,熔化后倒入一种口大底尖的圆锥形铸铁“蹲罐”内,倒时用小铁锤打击蹲罐,使杂渣与金银合金分开。冷凝后倒出,底部即为合金块。坩埚平均使用次数为2-3次。

火法炼金所用的铸模为灰口铁铸成长条状规格不一,大小不等的铸模,一般每模可铸合金块025-5千克,浇铸前,应先将铸模预温,以防浇铸时熔体飞溅。

砂金经熔炼后,金的品位可达85-95%。如想得到纯金,须再用硝酸或王水(一份硝酸,三份盐酸)处理,使金银分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192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