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鉴别檀香木产品

怎么鉴别檀香木产品,第1张

1、看颜色:檀香木一般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时间长了则颜色稍深,光泽好,包浆不如紫檀或黄花梨明显,有一些极为上等的檀香木,存放时间长,甚至表现为黑褐色。

2、闻气味:檀香木香气醇厚,经久不散,久则不甚明显,但用刀片刮削,仍香气浓郁,与香樟、香楠刺鼻的浓香相比略显清淡、自然。有一些人用人工香精浸泡或喷洒木材用以冒充檀香木,香味一般带有明显的药水味且不持久。

3、看质地:檀香木质地坚硬、细腻、光滑、手感好,气干密度为087至097克/立方厘米,纹理通直或微呈波形,生长轮明显或不甚明显。檀香木的质量接近于水的体积密度,拿在手上有一定的重量,显得沉实有份量。即使是直径不大,也难把它轻易折弯。如手握两根檀香木,互相敲击,则发出清脆的声音。

4、看木材本身:质量最好的檀香木产自于印度,其次为印尼。一般国际市场上用檀香属其它木材或不同科属但外表近似檀香木,也有用香味的木材来冒充檀香木。我国的一些厂家多以白色椴木、柏木、桦木、陆均松经过除色、染色然后用人工香精浸泡、喷洒来冒充檀香木而大量制成扇、佛像、佛珠及其它雕刻品。

以上就是怎么鉴别檀香木产品的介绍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檀木看上去颜色较黑紫,是上好的木材。是乐器比如古筝中最好的木料。

红木分老红木和一般红木,老红木的颜色较暗红。是做乐器的好料!很有特色。

黄花梨有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等,但是海南黄花梨才是极品,色泽更加光亮,木纹弯曲回环,极好看。

1、黑檀有天然的檀木香味,密度在檀木中居中, 在水中紫檀在最下面,绿檀在水中,檀香原木在水面上浮着。

2、黑檀在阳光下呈黄褐色,在光线暗淡处变幻成绿色,湿度和温度升高变幻成深兰色,紫色。自然漂亮木纹,神奇而美丽。

3、黑檀有天然的檀木香味,(在所有檀木中有香味的只有绿檀和降香,而绿檀香味更浓); 天然黑檀木暴露在空气中一周,会在表面生成白色粉末状的东西,但是带在人身上,不会生成,反而是越带越亮。

黑檀木属柿树类,主要产于印度、印尼、泰国、缅甸等国。世界上真正具有代表意义的

黑檀木只生长在印尼赤道旁的苏拉威西岛上,由于树木成材极其缓慢,需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以上,再加上其生长环境恶劣,现已濒临灭绝,基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印尼国宝级植物!黑檀木由此得名苏拉威西乌木。

黑檀木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白色(带黄褐或青灰)至浅红褐色;心材黑色(沌黑色或

略带绿玉色)及不规则黑色心材(其深浅相间排列条纹)。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纹理黑白相间,直至浅交错,结构缅而匀,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是一种十分稀少的珍贵家具及工艺品用材。目前每吨的价格一般在1万多元到3万多元不等,如果材质好,价格就会更高一些。而由黑檀木制造的家具价格都比较昂贵,一般由其制成的一把椅子也要数万元。

黑檀木只有在印尼才有出产,其他产地出的均不是黑檀木。用于音响方面来说,正宗黑檀木的效果是其他假黑檀所不能比的

紫檀木和黑檀木最大的区别就是二者的颜色,紫檀木新开的料发橘红色或暗红,老料发黑紫色;而黑檀木发深黑色并有浅色条纹。下面给整了个对比图,拍照忙了半天呵呵

预知更多---------------净善堂(博客)

世界上的檀木只有沈檀,檀香,绿檀,紫檀,黑檀,红檀,金药檀几种。

1、紫檀乃檀木之首,紫檀密度在檀木中居中,置于水中紫檀在水中,绿檀在水底,檀香原木在水面上浮着。绿檀在密闭的薄膜下还会在木材表面形成晶莹剔透的絮状结晶物,这是因为其含有丰富有机质无法挥发而成结晶物,只要将密封的薄膜打开,絮状结晶物遇风逐渐消失。

2、金药檀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药香味,可提神醒脑清热。与紫檀木同类的木材还有檀香木,为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木质坚重、清香,有黄、白两种。多用作香料或制扇骨、箱匣之类小件器物,木质不如紫檀木。

3、黑檀木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白色(带黄褐或青灰)至浅红褐色;心材黑色(沌黑色或略带绿玉色)及不规则黑色心材(其深浅相间排列条纹)。

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纹理黑白相间,直至浅交错,结构缅而匀,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是一种十分稀少的珍贵家具及工艺品用材。

扩展资料

关于檀木的运用: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苏州不光制作了相当纯正的高水平的檀香扇,苏州雕刻厂的技师们,还用正宗的印度老山檀,雕刻出许多精品力作。

象牙雕刻大师殷淑萍也创作过好几件檀香雕刻精品,如瑞光塔内所发现的国家一级文物“真珠舍利宝幢”中四大天王的复制品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殷淑萍以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雕刻师的身份参与了宝幢的修复和复制,因刻成后发现有一处细小的木节,弃之未用。其大小、纹饰与原件不差分毫。体量虽小,却尽显宋代雕塑的雄伟大气。

-檀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331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