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风景区

阜新风景区,第1张

  [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阜新有被考古专家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的8000年前查海文化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堪称“东北一绝”的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那里有260多尊藏传佛教摩崖造像;有以沙山、碧水、森林而闻名遐迩的大清沟风景区;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风情和风俗及素称“东藏”的瑞应寺。 查海遗址博物馆风景区 查海遗址博物馆位于阜蒙县沙拉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92年,设4个展室、一个全景画馆。查海遗址总面积为3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聚落址, 距今7600年,加树轮校正超过8000年,是人类从游牧转向定居到形成村落的开始,堪称“中华第一村”。1987年至1994年间,在8000平方米范围中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上千种,发掘了半地穴式房址55座、墓葬12个及大量的窖穴、灰坑。其中,玉玦等玉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真玉制品,被誉为“世界第一玉”;龙纹陶片把中华民族崇拜龙图腾的历史向前拉长了3000年,被誉为“华夏第一龙”。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因此将阜新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海棠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海棠山风景区位于阜蒙县大板镇,地处医巫闾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之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融为一体的典范。普安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83),道光赐匾额,与瑞应寺并称藏传佛教东方中心。现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267尊,最高的5米,最小的仅30厘米,姿态殊异,影像传神,鬼斧神工,旷古奇绝,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誉为中国东方“民族文化瑰宝”。由三座山峰形成的999米卧佛形象逼真,其躯干上由裸岩组成的“寿”字线条清晰, 遒劲有力,为“东藏”名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海棠山四季分明,风光旖旎,春赏山花,夏观云海,秋看红叶,冬踏琼雪,四时景各异,其乐俱无穷。 大清沟水库旅游景区 位于彰武县境内的西北部,距县城五十公里。与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相邻,北与内蒙古大清沟自然保护区接壤,东与省级彰武县清沟自然保护区相接南与彰武县大冷乡程沟村相连,总面积9448亩,其中水面2600亩,海拔高度为130--235之间。这条沟长几十里,沟深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沟的波度二十到二十六度,沟底五十到一百五十米,沟顶宽二百到八百米。这条沟的源头在内蒙古哲盟科左右旗。大清沟风景宜人,这里珍、奇、古、怪,植物奇特、景色秀丽,多年来吸引着中外游客、专家和学者宜。大清沟四季长青,花开不断。沟内百余种,各种植物达七百种左右,其中木本植物百种以上。按自然分布基本形成了以水曲柳、蒙古栎、大果榆为代表的三个植物群落。药植物二百余种,观赏植物三四十种以上,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赤橙黄绿青兰紫真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如春夏开花的芍药、百合香线菊、稠李、野玫瑰、杜娟大药杓兰等;硕果满支的南蛇藤,其红果黄萼,素有北国梅花之称。纤维植物分布也很广。野生果树资源也不少,生野菜植物资源也较丰富。此外,还有猴头、云芝、黑木耳、磨菇等真菌山珍植物资源。 瑞应寺风景区 瑞应寺风景区位于阜蒙县佛寺镇,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康熙亲题匾额,并封一世活佛为“大清东部蒙古老佛爷”。道光赐四世活佛行政印章,寺庙属民800多户,僧人3000多名,是东北地区唯一享有“政教合一”管理特权的寺庙,是清代八大国庙之一。瑞应寺三面环山,卧谷十里,大雄宝殿、大召寺、长寿塔、祈愿殿、活佛宫、哲学院等藏式佛教建筑群与佛寺水库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浑然天成,是蒙古族东部地区著名的朝拜圣地,素有“小布达拉宫”美誉,民间称“东藏”。目前,在瑞应寺持戒修行的七世活佛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仅有的六位活佛之一,每年来这里进香、请活佛摩顶祈求家庭合睦、事业腾达、亲人平安的信众络绎不绝。 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风景区 海州露天煤矿2005年关闭,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是世界上罕见的集旅游、考察、科普于一体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也是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新亮点。曾是“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亚洲第一、世界闻名的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为共和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电镐作业场面先后为1954年B2邮票和1960年五元人民币图案,北京世纪坛300米甬道石壁上刻有海州露天矿诞生日。在一百多年的开采历程中,海州露天矿创造了无数个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堪称中国现代工业活化石。置身长4公里、宽2公里、垂深350米、负海拔175米的世界上最大人工废弃矿坑,会令人产生巨大的视觉震撼和心灵震撼。 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 那木斯莱又叫“那木斯莲矮”,蒙语意为“开莲花的泡子”。它位于彰武县四合城乡境内,是辽宁省彰武县那木斯莱莲花泡自然保护区核心部位。这里景色秀丽,尤以盛产莲花而著称。来此游览,既可以饱览大漠风光的粗犷,又能领略水乡秀色的妩媚,真可谓一举两得。登上那木斯莱管理所的二层小楼举目远眺,可见远山含黛,沙丘逶迤,过渡地带特有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在绿树白沙的怀抱中,千余亩水面波光粼粼,犹如镶嵌在沙海中的珠玑。当热心的船工摇动双桨,小木船咿咿呀呀地把你送向荷花深处,你仿佛进入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境。那一株株从微山湖引进来的红莲、白莲、当地产的古莲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或怒放、或含苞、或结蓬,千姿百态,煞是好看。 阜新“万人坑”红色旅游风景区 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国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市红色旅游景区。位于阜新市太平区孙家湾南山,始建于1968年,占地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5平方米,有死难矿工遗骨馆11座、大型展览馆和纪念碑各1座,是全国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形象的大型死难矿工群葬遗址。阜新 “万人坑”形成于1936年至1945年间,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阜新煤炭资源,残酷奴役、迫害煤矿工人,造成13万名矿工死亡,主要分葬在4处“万人坑”,被史学家称为“南有南京大屠杀,北有阜新‘万人坑’”。 只有这座“万人坑”保存下来,约埋葬死难矿工4万,是日本侵略者侵略、屠杀、残害中国人民的历史罪证 张三丰故居 据明史记载:一代道教大师、武当宗师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距阜新县城55公里,距阜新市区70公里。为纪念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独创武当太极神功的道教大师,家乡人在他的故乡修建了张三丰仙居。 张三丰的祖父自称是道教祖师之一张陵的后人,于宋代末年携家眷来到辽东。其父在元太宗时曾经入仕,后来归隐。其母就是在懿州城生活时生下了张三丰。在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少年张三丰》里,张三丰也自报家门,说自己生于辽东懿州城。 懿州城是元朝的北方重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历史上著名的契丹萧太后曾将此城作为陪嫁送给她的三孙女,此城也因此祥兴。在元代,懿州城曾长期作为辽阳行省的行署存在。元代统治者主张儒、道、佛三教并兴,该城内的三清宫就是当时北方最大的道观。懿州城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好的辽代古城。城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土筑城垣,周长4600多米。该城西、北两面城墙遗址尚存,约高1至2米,北面城墙长约80米,西面城墙长约100米。城内另套有一座与之平行的土筑城垣,早年清晰可辨,因村民取土,现在仅存100米左右长的土棱,可为懿州城曾经扩展的明证。城墙及点将台等古遗址清晰可见。 距今900多年的懿州古塔屹立在古城中,位于古城中部稍西,建于懿州辽•太平三年(1023年)。城内建有宝严寺等庙宇。古塔坐基周长43.72米,塔高约32米,八角13级密檐砖筑佛塔,塔身八面筑有龛室,内置砖雕坐佛一寺,龛室两侧除北面雕两尊天王造像外,余之七面龛室两侧各雕胁侍一尊,上雕室盖飞天,造型精美,是阜新地区保存最好一座佛塔,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营子乡位于绕阳河畔。东临彰武县哈尔套镇,南临建设镇,西临务欢池镇,北与平安地镇接壤。全乡8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总人口12019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1626人,全乡总面积1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5000亩,森林覆盖率30%,101国道从西向东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居民主要以蒙、汉、满三个民族为主,民风纯朴。 十家子玛瑙城风景区 阜新是“中国玛瑙之都”,玛瑙产量占全国70%以上,重达66吨的“阜新玛瑙王”堪称世界之最。阜新玛瑙雕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巧、俏、绝特点,从三国到清末一直是宫廷贡品,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玛瑙雕刻《水帘洞》就产自阜新。两年一届的“中国•阜新玛瑙节”,云集30多万名海内外客商、宝玉石大师及游客,欣赏和购买玛瑙工艺品。十家子玛瑙城位于阜蒙县十家子镇,占地1万平方米,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辽宁省十大旅游纪念品市场之一,也是全国玛瑙加工、集散和文化中心。7大类、200多个品种、上千种样式的玛瑙制品远销海内外,是留存记忆、保健吉祥、馈赠亲朋的精品。 关山风景区 关山,蒙语称“翁因敖拉”,意为被封的神山,历来为契丹和蒙古贞所尊崇。位于阜蒙县大巴镇,地处医巫闾山最北端,总面积80平方公里,是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科教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关山种畜场是国家级重点种畜场、省级自然保护区,关山宾馆的鹿宴、烤全羊、手把肉及新鲜蔬菜、水果均产自本地。关山历史文化厚重,有元代的成吉思汗祠堂,唐代的点将台,现代的林彪571秘密军事仓库,尤以辽代肖氏皇族墓葬群最为著名,是研究辽代历史的百科全书。早在古时,关山就以绚丽多姿的山峦美色和糜鹿成群的动物王国而成为辽代皇家猎场。国内最大的吐默特左旗旗敖包,在每年七月十三日的敖包节都吸引上万名信众祭拜、祈福。 乌兰木图山风景区 乌兰木图山是蒙语,汉译为“红木之山”,位于阜蒙县八家子乡,长10公里,总面积308平方公里,海拔8314米,是阜新境内第一高峰。山形诡奇,怪石林立,一峰一态,一石一姿,各具特色,将军峰昂首挺立,石椅子巧夺天工,悬空寺陡峭奇绝,三天门鬼斧神工,登山龟缓缓欲动,望天蛙栩栩如生,梨山读画幽美恬静,孝女登山万古扬名。八大洼景观,洼洼有别,独立成景。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景色优美,每年金秋十月,山上山下一片红,十里八村闻果香。具有神功奇效的麦饭石泉水在山脚下汩汩流淌,叮咚作响,不仅滋润着这里的花草树木,还哺育着山下居民健康长寿,使此地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阜新人民公园 阜新市人民公园位于市中心区,是阜新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占地面积2416公顷,其中绿化面积1919公顷,林地面积1428公顷,水上面积12公顷,草坪面积2公顷,花草种植面积9000平方米,园内建有花卉观赏区、动物观赏区、水上活动区、休闲娱乐区、景园观赏区、园务管理区等六个景区。公园内植被茂密,花草树木一百余种,是市区建园最早的公园,在市中心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园的年客流量达60余万人次,是阜新市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丁香花海 沿三塔沟风景区公路逶迤前行,在东北方向约一公里处,可以看到一座开满紫丁香的丁香山。数百亩的丁香花海,沿舒缓的 山势重叠而上,阳春五月,细雨蒙蒙,微风过处,游人置身花海,相隔数里,便可闻到散发着既甜又苦的丁香花气。拨开丁香花丛,星星落落的绣线菊点缀其间,给满山的紫色增添一点点意外。 多功能的闹德海水库 彰武县西北满堂红乡北侧与内蒙古接壤处,有个闹德海水库,这是一座东南至西北走向的钢筋水泥建筑。坝长160米,滚水坝高32米,坝底至坝顶高415米,坝顶宽14米。坝顶是连接辽宁、内蒙古的重要通道。

  [编辑本段]阜新特产

  大扁杏 1993年从河北引入,现有面积10万亩,有17万亩进入结果期,年产杏核125万公斤,年产值100万元。主要品种有龙王帽、一窝峰。龙王帽果实长扁圆形,缝合线深而明显,果面**,阳面略有红晕、肉薄,纤维多;离核,杏核,杏仁扁平,肥大,正面较圆,平均单果重235克,核重495克,仁重086克,果实7月中旬成熟,发育期90天左右。一窝峰杏核、仁较龙王帽小、厚,正面呈心型。大扁杏食用部分是杏仁、杏肉,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及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医学上的营养滋补品。 大扁杏结果早,定植后3年即可开花、结果,4—5年进入初果期,6年生后进入盛果期,每公顷可产杏仁450kg,产值可达22500元。此外,大扁杏耐干旱、瘠薄土壤,适应性强,可改善生态环境,在阜新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元葱 细河区华东镇位于阜新市东部,全镇耕地8000亩,其中菜田2000亩。蔬菜生产在华东具有悠久历史,是阜新市区蔬菜供应的重要基地。华东镇自60年代从事蔬菜生产,70年代始引进元葱生产,通过多年试种,选出以熊岳元葱为主栽品种。它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经过多年的实践,群众总结出一套育苗栽培,管理的技术,使熊岳元葱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全镇每年种植面积达1500亩,产量450公斤,产值400万元,远俏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元葱已成为华东镇一大支柱产业,已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 元葱是一种易栽培,好管理、耐储存的春夏菜,七月中旬收获,在0—5℃范围内可保存6个月,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矿物质含量较高,具含有特殊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效,味道鲜美,食用方法多种,也可做多样食品的调味料。 红袍杏 红袍杏在阜新县国华乡已有60多年的栽培历史,属地方优良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面红**,果肉桔**,肉质细密,含纤维少,香味浓,品质上等。平均单果重35克,最大的50克,离核,可食率达85%。红袍杏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杏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果实6月20日成熟,8—9成熟时,在常温下可贮运7—9天,完熟后,可贮运5天左右。该果品远销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大中城市,1997年曾出口新加坡。国华乡现有红袍杏5000亩,20万株以上。其中结果树面积10万株,总产可达100万公斤。 阜新玛瑙 阜新玛瑙文化积淀深厚,7600年前的查海遗址中出土了用玛瑙打制的刮削器,以及玉器、石器等,说明查海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玛瑙和使用玛瑙的人群。阜新玛瑙加工历史悠久,从辽代开始,阜新民间就有采集、挖掘、加工玛瑙的生产活动。到了清代,阜新地区玛瑙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阜新玛瑙已成为宫廷贡品。 目前,阜新玛瑙艺术品已形成七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数千种款式,以“巧、俏、绝、怪、新”为典型艺术特色的“雅活”更为突出。巧:为人之灵气,设计构思精巧,雕刻技艺精湛,可谓巧夺天工。俏:为天之造化,充分利用玛瑙天然俏色,纹理图案及质感,所表现的人间万物栩栩如生,逸趣天然。绝:为天人合一,使作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使之成为出神入化的绝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今人拍案叫绝。怪:从作品的创意、设计、造型到技法,勇于超越古人,打破常规,鬼斧神工,使作品充满了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极富艺术想象力,使作品动人心魄。 阜新花生 阜新花生种植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现已实现向规模化和基地化方向发展。从2006年602万亩猛增到今年的1445万亩,种植规模居全省第一位。今年,全市花生产量预计达到28万吨, 阜新花生米质好,宜食用,是南北方餐桌上的必备食品

  [编辑本段]阜新美食

  蒙族馅饼 蒙族馅饼是阜新地区蒙古族的一种风味面食,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以当地特产的荞麦面制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 明末清初,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馅细为特点,烙制后形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透过饼皮可见里面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 蒙族馅饼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们以馅饼这种面食,作为最好饭食招待来客。汉族有句俗语:“好吃不如饺子”,蒙族有句常话:“好吃不如馅饼”,看来饺子和馅饼是同等上乘佳品。 清沟鱼宴 彰武县境内的大清沟,水清、沟深,藻类繁多,为鱼类的生息、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里的鱼,由于摄食自然食物生长而成,因此,肉质细腻,无异味,并有着天然绿色食品的美誉。大清沟盛产鲤鱼、鲢鱼、鲫鱼、鲶鱼、草鱼、甲鱼等30多种鱼类,目前,最大的鱼达40多公斤。 清沟鱼宴可谓色、香、味、型样样俱全。糖醋鱼酸里带甜,焦汁鱼甜中带咸,干烧的枣红色,红烧的金**,溜鱼片乳白色,清沟鱼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鱼鲜味美、口味纯正。食用的鱼均采用现吃现捕现作的方式。二是烹调技术高超。不同的鱼采用不同的做法,用鱼的不同部位,可做出不同口味的佳肴。三是烹调方法花样繁多。有红烧、干炸、糖醋、清炖、清蒸、酸辣、滑溜等20多种。 『购物去处』 阜新鑫维玛瑙城、大商新玛特(解放大街店,西山店)、大商千盛百货、大世界、新天地广场、阜新兴隆大家庭、女人街(一街,二街,小女人街)、大众步行街、金水街 阜新商贸城 花园市场 华园商厦 『美食广场』 阜新西市场不夜城、新玛特五楼小吃广场、千盛一楼美食广场、兴隆大家庭五楼美食广场

阜新老河土镇、十家子镇以及苍土乡可以捡捡玛瑙。据史料玛瑙勒赋记载,其时在阜新地区的老河土镇、十家子镇以及苍土乡,大雨过后,田间地头,河床上下,玛瑙石俯拾皆是。农民捡拾后,卖给当时被称为“火石客”的玛瑙商人,所以阜新老河土镇、十家子镇以及苍土乡可以捡捡玛瑙。

清朝皇帝用的玛瑙产地在辽宁省阜新市。

辽宁省阜新市是中国四大玛瑙产地之一,玛瑙雕刻工艺享誉海内外。清代乾降年间,宫廷所用玛瑙饰物和雕件的用料及工艺大部分来自阜新。玛瑙属中档宝石,具有多种天然色彩和条带花纹,是雕刻的理想材料。

阜新清河门辽墓出土的莲花杯、玛瑙管珠项链、酒杯、围棋已有1000年的历史。清朝乾隆时期,宫廷使用的玛瑙饰品和雕刻的材料和工艺大多来自阜新。如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宝珠营子村因乾隆皇帝60岁生日时当地王爷献上佛光玛瑙珠而得名。

玛瑙的挑选

1、颜色

可以通过颜色上鉴别玛瑙真伪,天然玛瑙的颜色纯正明亮,通过强光照射下,色带的层次感分明,看上去给人一种晶莹透亮的感觉,而假的颜色杂乱不堪,或者显得过于鲜艳,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2、透明度

天然玛瑙是一种多种矿物组合形成的晶体,透明度很高,仔细观察下,有些内部中常有一些自然水线或者“云彩”状的包裹体,而假的玛瑙净度很高,就像玻璃那样透明,内部中常有很多均匀的气泡。

3、质地

或者通过质地进行区分真假,天然玛瑙的质地温润细腻,表面呈玻璃光泽,触摸后比较有手感,而假的大多是人工合成所制,质地干涩,表面以蜡质光泽居多,摸起来也没什么手感。

阜新市人民政府市长 潘利国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是镶嵌在辽宁西北部的一颗“塞北明珠”。这里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然资源丰富,民俗风光独特。全市总面积10355平方千米,辖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和海州、细河、太平、新邱、清河门、经济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七个区,总人口1 93万,有汉、蒙、满、回、朝等30个民族。

阜新市市长潘利国在首届阜新玛瑙节上致词

阜新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城市。距今7600多年的查海古人类遗址因出土“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被国内外考古学界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阜新曾是辽代契丹族的主要活动区域,被称为“契丹故里,辽代腹地”。阜新又是藏传佛教的东方传播中心,瑞应寺有国务院册封的七世活佛,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海棠山上的267尊摩崖造像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浮雕造型艺术珍品。境内战国时期的燕长城、武当宗师张三丰的出生地懿州古城展示着阜新丰富多彩的历史。

阜新矿藏丰富,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纵贯全境,铁路客车直通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等地;阜新高速公路与京沈高速公路相连。特别是随着沈彰、阜朝、阜铁、彰通四条高速公路的建设,阜新将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结点,辽西蒙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东北与华北的第二条重要通道。

进入新世纪,阜新赢得了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2001年底,阜新被国家确定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肩负起为全国同类城市探索中国特色经济转型路子的重任。阜新坚持“自力更生,龙头牵动,科技支撑,民营为主,市场运作”方针,依托资源优势、传统优势、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供应基地、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三大产业基地”的建设,培育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在转型振兴的伟大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阜新玛瑙产业发展的历史

阜新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区之一。占该地区1/2的乡镇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玛瑙石资源。据专家勘查,地表深处大部分矿体还未开采。因玛瑙成因与火山的喷发有关,玛瑙产出的形态分为两种,一种是受火山裂隙控制,形成了脉状玛瑙,另一种因二氧化硅胶体溶液充填在火山岩气孔中,形成了球状玛瑙。阜新地区盛产的玛瑙是两种形状混生而成,故在阜新大地上出现了相对分散,散落而不十分集中的玛瑙矿脉。在玛瑙产区的山坡沟壑,田间地头,河床上下,人们都可以拾到玛瑙石。尤其大雨过后,庄稼人在田地里、山坡上、河床边拾筐采集玛瑙石的习惯从古至今一直延续。此外,还有掘坑而得玛瑙石的。

阜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河流、土壤、地貌等自然因素,为古人类的生存、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早在距今八千年的查海先民就已识玉,他们从石料中能鉴别出“美石”,并用此琢成装饰品和通神祭祀用品。该遗址出土了如玉玦、玉匕、玉环等27件玉器及多件玛瑙刮削器(古人用作刀具使用)。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苏秉琦先生赞誉查海遗址为“玉龙的故乡”。

出土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阜新查海遗址的距今八千年的查海先民制造和使用的玛瑙刮削器

距今一千年前辽代的阜新地区玛瑙采集、加工业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据考究,当时的阜新地区是辽代的中心腹地,后族萧氏的封地及皇亲国戚的风水宝地。1950年,清河门辽萧慎微墓中出土的玛瑙花式盅,呈椭圆形莲花瓣式,造型极为美观,六瓣花口,器体稍厚,圈足,其料质就产自今苍土镇。该墓同时出土了玛瑙小杯一件,器壁较厚,经分析论证,两件玛瑙杯皆出自阜新玉匠之手。1974年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的一对玛瑙杯及1999年彰武苇子沟乡辽墓出土的一对玛瑙杯,其料质均出自阜新,雕工精湛,是当时阜新玉匠的杰作。1993年,在阜蒙县知足山乡罗匠沟村辽墓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玛瑙围棋。1966年,在朝阳市纺织厂院内常遵化墓中出土的一套玛瑙围棋,由黑白料石磨制而成,直径为16厘米,两面微凸,施抛光技术处理,使棋子具有一定光泽。黑、白棋子各186粒,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最全的玛瑙围棋。另外,在朝阳北塔地宫中出土的众多玛瑙器物,从料质上看,产地都在阜新。在阜新地区出土的辽代玛瑙佩饰,较精美的要数1997年出土于乌兰木图山辽墓中的玛瑙绿松石管珠项链,其中有玛瑙饰件三枚(珠1管2),管为暗红色,圆管状,中间穿孔工艺,素面,长3厘米,直径07厘米,壁薄不足02厘米,打孔及琢玉工艺之高超,令人折服。

1950年,清河门区辽萧慎微家族墓中出土的玛瑙花式盅,其料质就产自今苍土镇,玛瑙制品皆出自阜新玉匠之手

1966年,在朝阳市纺织厂院内辽代常遵化墓中出土的一套玛瑙围棋,由黑白料石磨制而成。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最全的玛瑙围棋,经考究此玛瑙原料出自阜新地区

清代是阜新玛瑙业发展的第二个繁荣时期。据考证,清朝乾隆年间为阜新玛瑙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清实录》“宫廷琐事”中载:“ 开挖窑洞十六,窑工千人,南部设有商邑”。清代宫廷所用的玛瑙饰物和雕件取材及相当一部分加工来自阜新,阜新玛瑙遂成为朝廷贡品。民间相传,现今阜蒙县的七家子乡宝珠营子村名就是乾隆帝御封的。因为他60大寿时土默特左翼旗(今王府镇)王爷进献的一串佛光玛瑙朝珠的料石就出自该村。“玛瑙之乡”的美誉就此声名鹊起,远播海内外。

1997年出土于乌兰木图山辽墓的玛瑙饰件

新中国成立后,阜新玛瑙业有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1974年,苍土镇曾产出一块重达30千克的红黄白黑花水胆玛瑙石,不仅透明度好,巧色多样,尤为珍贵的是水胆里的水也很多。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雕成了国家级神品“水帘洞”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1974年,苍土镇曾产出的红黄白黑花水胆玛瑙石,现已经雕成了国家级神品“水帘洞”,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二、阜新玛瑙产业发展现状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玛瑙产业的发展。在经济转型向纵深发展,大力开展“工业年”建设,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作出了加强阜新市玛瑙特色产业发展,把玛瑙产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将阜新打造成全国的玛瑙之都的战略选择。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发展特色产业论证会上,确定玛瑙产业为阜新经济转型优势特色产业,为阜新玛瑙产业确定了战略方向。2005年底,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市玛瑙产业办公室,具体负责玛瑙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工作。2006年年初,市玛瑙产业办筹备并成立市玛瑙协会,建立了行业公约。同时,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加快玛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具体部署发展玛瑙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本着建设集散、加工、信息、文化“四个中心”的总体目标,2006年以来,阜新玛瑙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玛瑙产品已形成工艺品、饰品、旅游纪念品、体育用品、保健品、装修材料和工业用品7大系列、200余个品种、数千种款式。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上半年,玛瑙制品年销售额达325亿元,阜新地区玛瑙厂家、业户快速增长,现已达到6800余户,从业人员达到35000人。建设中的玛瑙产业园区,经过2006年一年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一期工程600亩,已基本达到“五通一平”的入驻条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完成额为1177万元,其中两家入园的企业当年投资建设,当年开工生产。2007年上半年新开工的2个项目,正在建设的玛瑙雕刻技术培训学校和玛瑙交易市场。市区的玛瑙精品宝石城的改扩建工程正在规划设计中,城乡共同发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火爆热烈的2007’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沈阳二期展示活动现场

在发展玛瑙产业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玛瑙文化资源的挖掘。在认真研究阜新文化资源——查海文化、玉文化、辽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将发展特色产业定位在全国最具特色的文化与产业结合最紧密的玛瑙产业上,开发玛瑙文化资源,发展玛瑙产业。市文化局未雨绸缪,着力挖掘玛瑙文化的内涵。2000年举办首届玛瑙精品展示活动,并受市政府的委托,与省招商团多次参加在南京、武汉等地招商活动,参加玛瑙的展览;收集阜新玛瑙雕刻大师雕刻的玛瑙精品,相继制作了玛瑙精品画册和台历;为将阜新的地域文化和特色文化与文艺作品结合起来,经过几年的打造,编排了现代京剧《血胆玛瑙》,2004年获得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剧目金奖,2005年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首届中国·阜新玛瑙节展示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走进玛瑙之都”大型文艺演出盛况

为了更好地宣传阜新城市形象,搭建阜新对外开放的平台,展示玛瑙文化的底蕴,2006年7月,在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阜新市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阜新玛瑙节。“玛瑙节”从活动的安排,到各项活动的创意和构思,无不紧密围绕阜新的历史文化、玛瑙文化和特色文化,特别是“走进玛瑙之都”大型文艺演出、“红玛瑙杯”全国玉雕大赛和“红玛瑙广场”命名仪式等项活动,都蕴含着玛瑙文化的内涵,体现着玛瑙的地域风情。相继在沈阳举办的“玛瑙节沈阳二期展”,再次火爆省城大地。2007年,阜新又成功地举办了规模盛大的2007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再次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阜新玛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玛瑙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与此同时,阜新市正在积极运作打造“玛瑙之都”的城市品牌,2005年阜新市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玛瑙之都”商标。阜蒙县十家子镇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第二批工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 阜新玛瑙雕”被正式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月份,阜新玛瑙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2006中国国际珠宝展,阜新市作为玛瑙特色产业基地的代表参加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市长论坛”,在“论坛”的开幕式上,阜新被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授予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的称号,市长潘利国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演讲。

2006年11月中国国际珠宝展,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孙文盛等领导参观阜新玛瑙产业基地成就展

随着玛瑙产业的蓬勃发展,阜新走出去的玛瑙雕刻人才纷纷回阜创业。现有玉雕工艺大师或相当于工艺大师级水平的近20人,达到工艺师水平的100余人,他们是阜新玛瑙业的核心和灵魂。他们在全国精品博览会及大赛上不断捧回金、银、铜奖。老、中、青三代玉雕艺术家精湛的作品不仅在全国玉雕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是艺术创新的弄潮儿,独领风骚。由中国宝玉石协会主办的代表中国玉雕艺术顶级水平的“天工奖”大赛中,阜新玉雕大师们的作品不断摘金夺银,硕果累累。在2006年第二届中国玉雕大师颁证仪式和第五届“天工奖”颁奖仪式上,我市选送的玛瑙雕刻作品获得金、银、铜、最佳创意、优秀奖等22个奖项。两位大师获得第二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随着玛瑙加工工艺和设备的不断更新,玛瑙产品正在向精深工艺品的方向发展,仅十家子每年生产工艺品在1万件以上,有千余件被知名人士、鉴赏大师收藏。阜新的玛瑙精品已远销到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备受海外人士珍爱并收藏。

阜新市市长潘利国在2006年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市长论坛上做主题演讲

三、阜新玛瑙产业发展的前景与比较优势

阜新盛产煤早已闻名遐迩,阜新还有硅砂、黄金、铁、珍珠岩、沸石、麦饭石、萤石等矿产,最令阜新人骄傲,可称之为中国之最的是玛瑙。阜新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玛瑙制品集散地。阜新有中国独一无二的城乡两个大型玛瑙批发、零售市场。北至太阳岛,南至海南岛,东至青岛,西至新疆,无论是工艺品商店,还是旅游景点的摊床上,所见到的玛瑙工艺品绝大部分产自阜新,经营者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阜新人。在以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为主要任务的转型实践上,阜新玛瑙显现出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使其在全国同类产业中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阜新的玛瑙在众多产业中具有长远发展的比较优势。

2007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开幕式盛况

阜新玛瑙储量丰富,品质特点鲜明。据2004年国际矿山测量大会权威专家推算,阜新玛瑙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0%。阜新玛瑙以产品大、品种多、颜色全、纹理美、质地优、料形奇六大特点闻名于世。2004年5月,在阜蒙县七家子开采出一块重达66吨的“玛瑙王”。2005年夏,在紫都台乡发掘出长达30余米,高近5米,厚度达06米的“玛瑙长城”,这两件玛瑙巨石“出世”,轰动全世界,阜新的玛瑙愈加声名鹊起,远播于海内外。

阜新玛瑙采掘及加工历史久远,渊源深厚。阜新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占据着“发端”的特殊历史地位,中国及世界上最早的玉器就诞生在这里。查海遗址出土的玛瑙刮削器,说明了阜新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已经从事玛瑙采掘、加工,并开始使用玛瑙。辽宁、内蒙古、河北等省出土的大量玛瑙文物证明,阜新的玛瑙采掘与加工业在辽代和清代乾隆年间,已达到了相当繁荣。相传清代宫廷摆设的雕件及玛瑙饰物均取材及部分加工于阜新。

阜新玛瑙产业现已具备相当规模,并呈快速发展之势。阜新玛瑙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玛瑙产业化链条,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拥有相对独立的原料采购和销售网络。阜新建有闻名于国内外的城乡两大玛瑙市场,两大市场日趋繁荣,购销两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玛瑙交易中心和加工集散地。阜新的玛瑙业现已成为阜新的特色产业,也是阜新市叫得响的一张“名片”。

阜新玛瑙雕刻人才辈出,高手如云。他们秉承了查海先人的聪慧,善于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营养,世代相传,以心灵手巧,富于创新著称。他们的作品题材创新,技法创新,表现手法创新,不仅传统的“素活”,如花薰、尊、瓶、觚等雕刻的精美,还有以“巧、俏、绝、怪、新”为典型艺术特色的“雅活”更为突出。作品不仅以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为题材推出新意,更多的是表现当今国内外人们的火热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使这枝古老而传统的玛瑙雕刻艺术奇葩焕发青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春风拂面之感。

阜新玛瑙业的蓬勃发展,为阜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据不完全统计,阜新地区每年玛瑙石采掘量是800吨左右,而进口量已达到1 600吨左右,其域外资源利用量已经是域内资源的2倍,我市玛瑙的加工原料大量利用的是国外资源,因而这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中更具有推广价值。

上述优势奠定了阜新玛瑙在我省乃至全国玉雕界不可替代的优势。

四、阜新玛瑙产业发展目标和措施

“十一五”时期,作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授予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阜新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政府引导,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玛瑙产业逐步形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将阜新建设成为全国玛瑙集散、加工、文化和信息中心,全力打造中国玛瑙之都。到“十一五”末,阜新玛瑙产业的销售收入力争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

阜新玛瑙雕刻人才辈出,雕刻工艺精良,图为阜新市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杨克全获得的第四届中国玉雕、石雕“天工奖”金奖作品——化蝶

主要发展目标是培育和建设玛瑙产业集群。阜新县十家子镇玛瑙批发市场利用规模、人才、品种、制品、加工设备、辅助材料以及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全国玛瑙集散地,建设初加工集散地。阜新玛瑙宝石城利用人才、信息和科技优势,逐步构建技术研发、产品设计鉴定、精品展示,产品示范的精品市场,全市形成城乡共同发展的格局,从而实现玛瑙产业集群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

玛瑙工业园区选址在阜蒙县十家子镇政府西南那立闪村,库二线北侧,一期规划600亩,拟建大型玛瑙综合加工区、商业物流管理区和玛瑙加工污水处理区;二期拟规划1400亩。其中,一期工程将首先修建污水处理厂,以便着色加工区的污水统一收集和统一清理,以此加强环保。玛瑙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以玛瑙加工业为主导,培训教学、科研文化、旅游观光、现代服务为附属的综合产业园区,生产主要以玛瑙制品的小件批量加工生产为主。到2010年计划引进大、中、小玛瑙加工企业80户,企业总投资达到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3000万元。力争第三产业营业额达到5亿元,利税2000万元。直接增加劳动就业7000人。

始建于2001年7月的阜新玛瑙宝石城,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经营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经营业户52户。阜新玛瑙宝石城玛瑙制品经营品种繁多,花样齐全,既有在全国获奖的高档精品,又有大众喜闻乐见的制品,现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玛瑙专业市场,成为阜新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随着玛瑙雕刻作品的热销,改扩建阜新玛瑙宝石城势在必行,目前已经纳入我市规划中,拟在原址重新改扩建,建成集展览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会展中心。

阜新市委、市政府为加快玛瑙产业的发展重点实施“四大战略”,全力打造中国玛瑙之都。一是实施精品战略。目前,玛瑙品牌、品位、品质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市玛瑙业的生产经营者要树立品牌意识,培养营销能力,创造规模效应,进而拓展市场,打出品牌,增加效益;二是实施文化战略。要研究和弘扬中华玛瑙文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积极吸纳现代文化,不断彰显振兴文化,设计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艺术品,以此提高阜新玛瑙的文化品位,努力形成品牌效应;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阜新玛瑙节,利用“节会拉动效应”,不断扩大阜新的知名度和阜新玛瑙品牌的影响力,建设适合阜新市玛瑙产业发展的玛瑙制品会展中心,定期举办玛瑙制品及其他玉雕产品展示会,以提升玛瑙产品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步伐。阜新市玛瑙从业人员达3万人,加快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阜新市将力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玛瑙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在玛瑙专业人才中开展技能鉴定,逐步在大中专设立有关宝玉石鉴定和加工专业的本科班和大专班,使人才的培养接续上产业的发展;四是实施集群战略。以玛瑙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为核心,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加大对玛瑙产业扶持的力度。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入和扶持玛瑙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发挥其辐射作用。计划争取全国各地玛瑙经营企业大户到阜新投资落户。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玛瑙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通过产业集聚,降低成本,打造产业链,形成价值链,提高效益,用新观念、新思路来谋求玛瑙产业的发展。

阜新玛瑙产业的发展和繁荣需要玛瑙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更需要国家、省宝玉石协会专家的关心和指导,阜新市要牢牢抓住历史发展的有利契机,群策群力,扎实高效地加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步伐,全力打造中国玛瑙之都。

阜新市阜蒙县十家子玛瑙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一、二期建设规划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39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