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农历马年,右图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甲午年》生肖"马"邮票

今年是农历马年,右图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甲午年》生肖"马"邮票,第1张

  不对,今年是农历羊年,中国邮政发行的是羊年生肖邮票 。资料如下:

  中国邮政于 2015 年 1 月 5 日发行了,《乙未年》(羊年)特种邮票,该套邮票志号:2015 - 1,  全套邮票 1 枚,  面值120元,  影写版,  13 度齿孔,  票幅:36mm 36mm,  设计者:吴冠英 ,   北京邮票厂印刷;  还未公布发行量  。(邮票图谱如下)

                                                                                                                                                     

  去年才是农历马年, 中国邮政去年(2014年)1 月 5 日发行了《甲午年》(马年)生肖邮票 。见下图:

        

                                     

政起源存在三种观点

“到底中国邮政历史应该从何时起算,业界专家分为三派。”天津市邮政函件局综合办公室主任季文军告诉记者,这三派的观点分别为天津起源说、上海起源说和北京起源说。

据市邮政文史中心专家魏普金介绍,业界专家之所以形成三个派别,主要基于三个事件:第一是1878年3月23日,天津开始试办邮政,国家首次收寄普通百姓的信件,这是中国邮政史上的里程碑;第二是1878年7月,发行了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期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由天津发行、上海印刷;第三是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国家邮政,这一天即“奉旨成立”的日期。

从这次发行邮票的年份看,国家邮政总局是以1896年皇帝下诏作为中国邮政历史的开端,而这在业界专家中再次引发争议。

“官办官民共用”即邮政开端

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请设送信官局,总理衙门就此致函北洋大臣李鸿章征求意见。李鸿章随即向总理衙门建议并获同意,由赫德主持,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五处海关仿欧政办法,试办邮政。1878年春,赫德指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上述五处海关实施该项计划。3月23日,德璀琳率先在天津发布公告,开始收寄华洋公众信件,又先后组织了以天津为枢纽的海运和陆运邮路。1878年7月,天津发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可以说,中国邮政天津起源有两层意思,一是说1878年3月23日是我国近代邮政之起源;二是说天津是创办近代邮政的五处海关之首。”魏普金告诉记者,其实早在此之前,当时的海关内部就已经开始办理邮政业务了。清同治五年(1866年),北京、上海、镇江、天津海关先后设立邮务办事处,开始只收寄各国驻华使馆的文件和海关本身的公私信件。1868年1月7日,天津邮务办事处开始收寄外侨的信件。但由于这段时期并没有收寄普通百姓的信件,因此业界认为这不属于近代邮政的开端,近代邮政的开端应该是“官办官民共用”。

12月30日,我国将发行《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1枚,面值12元。这枚邮票的发行再次引起了业界专家的关注——中国邮政历史到底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中国邮政历史的发源地,天津专家更坚持“中国邮政历史应该提前18年”的观点。

2002年是我国农历壬午年,即生肖马年。1月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壬午年”特种邮票(即生肖马票),全套2枚,面值360元,版别为影雕套印,邮票规格26mm×31mm,由著名邮票设计家王虎鸣先生设计。邮票第一枚为一匹红底白色的泥塑马,取材于陕西凤翔县的民间工艺品;第二枚为红色斗方上一

繁体“马”字。

世界上首套马年生肖邮票是日本1953年12月25日发行的甲午贺年马票。我国首套马年邮票是1990年1月5日发行的第一轮生肖邮票的第11套——“庚午年”。全套1枚,面值008元,邮票规格26mm×31mm,版别影雕套印,图案是绿色衬底上的一匹装饰画马,设计者为邹建军。

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历史上它曾是战争的主要运输工具,也是古代邮政传递的快捷使者。马还是书画家乐于表现的主要题材之一,新中国邮票上也常能见到马的各种形象。最具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当数1978年5月5日发行的“奔马”特种邮票及小型张,它取材于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国画力作,全套10枚,同时发行1枚小型张。该套邮票一问世即受到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1980年被评为建国30周年最佳邮票。2001年10月28日刚刚面世的“昭陵六骏”特种邮票,全套6枚。邮票画面取自著名的昭陵六骏石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建立唐王朝的战争中所骑过的六匹骏马的雕像,刻于唐贞观十年。六马姿势各异,但均雄健有力,艺师们采用了形神结合的手法,概括雕塑了六骏马立、行、奔的生动形态,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雕刻的高超技艺。其中“飒露紫”、“拳毛 ””两块于1914年被盗,现存美国。“什伐赤”、“青骓”、“特勒骠”和“白蹄乌”四块现存于我国西安碑林博物馆。

新中国邮票上以马为主要表现题材的还有不少。1959年12月28日发行的纪72“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第15枚“赛马”;1960年8月15日发行的纪82“朝鲜”第二枚“千里马”;1953年9月1日发行的特6“祖国”(三)第1枚“马夫”;1956年10月1日发行的特16“东汉画像砖”第四枚“马车过桥”;1961年11月10日发行的特46“唐三彩”第三、四、五、六枚均为“马”;1969年10月1日发行的文18“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第6枚“解放军边防骑兵战士”;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出土文物”第三枚“黑彩马”和第六枚“铜奔马”;1982年8月25日发行的“邮联一大”M;1983年6月30日发行的“兵马俑”第三枚“兵马俑”和小型张“兵马俑”。在邮票上出现群马和匹马图的还有以下一些纪特邮票,它们是1958年10月1日发行的“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第三枚“生产大跃进”;1977年3月8日发行的“女民兵”第二枚“打靶归来”;1978年6月30日发行的“牧业”第一枚“大搞草库伦建设”;1987年12月20日发行的水浒(一)小型张“智取生辰纲”;1988年11月25日发行的“三国”(一)第二枚“三英战吕布”和小型张“千里走单骑”;1989年7月25日发行的“水浒”(二)第二枚“秦明夜走瓦砾场”和第三枚“花荣梁山射雁”;1990年6月20日发行的“铜车马”第二枚“铜马头”和小型张“铜车马”;1990年12月10日发行的“三国”(二)第一枚“夜袭马巢”,第二枚“三顾茅庐”,第三枚“单骑救主”和第四枚“大闹长坂桥”;1991年11月19日发行的“水浒”(三)第二枚“一丈青单身捉王矮虎”;1992年9月15日发行的“敦煌(四)”第四枚“出使西域”;1993年8月20日发行的“水浒”(四)第一枚“柴进失陷高唐州”,第三枚“徐宁教使钩链枪”和第四枚“劫法场石秀跳楼”;1994年11月24日发行的“三国”第三枚“威镇逍遥津”,第四枚“火烧连营”和小型张“赤壁鏖兵”;1995年5月23日发行的“游春图”第一、二枚“游春图”(为连票);1997年1月1日发行的“中国旅游年”,主图为中国旅游年徽志的出土文物“马踏飞燕”;1997年5月1日发行的“内蒙古”第三枚“奋进”;1997年12月22日发行的“水浒”(五)第一枚“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和第二枚“卢俊义活捉史文恭”;1998年3月5日发行的“周恩来”第一枚“军事家周恩来”;1998年7月24日发行的“锡林郭勒草原”小型张“锡林郭勒河曲”;1998年8月26日发行的“三国”(五)小型张“空城计”,以及1999年3月16日发行的“汉画像石”第四枚“车马出行图”等。此外,在邮票上附带展现马的还有纪92“古代科学家”(二)第八枚;纪123“刘英俊”第三枚和第六枚;纪6“三运会”第三枚;④纪17“罗马尼亚”第三枚;纪19“朱德”第三枚;纪84“柯隶华”第二枚;纪126“贺龙”第二枚;纪162“孔子”第二枚、特9“乡村女教师”第二枚;特126“敦煌”第一枚。

迄今为止,新中国邮票中出现马的超过100枚,涉及60余套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和普通邮票,这在我国的12种生肖动物中是最多的。

请采纳。

1950年2月1日,日本发行了贺年邮票一套,这是世界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

中国的十二生肖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流传到日本,已融入日本的主体文化之中,日本至今仍有同中国完全相同的十二生肖民俗传统;随着宋明清三代下南洋,十二生肖又传播到了东南亚各国;鸦片战争后,中国结束闭关锁国,十二生肖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外国发行的生肖邮票上,一般都印有中文或英文或中、英文“马年”、“狗年”等文字,主题都很明确,一眼就可以看出。 发行日期:2014年1月7日

枚数:2

面值:18澳元,60澳分

设计者:潘丹尼(Dani Poon)

发行背景与邮品介绍:

2014年1月7日,澳大利亚邮局推出了中国农历新年马年设计的邮票,此套邮票共2枚,一枚面值18澳元,相当于人民币97元,上面印有中文“马”字,一枚面值60澳分,约合人民币32元,上面印有艺术设计的马。

澳大利亚发行的马年生肖邮票,该套邮票面值为24澳大利亚元。澳大利亚圣诞岛每年年初都会发行极具中国特色的生肖邮票,每年发行两枚,两枚邮票一枚以当年生肖的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一枚以所属生肖的汉字进行创作,使两枚邮票均具有生肖及汉字特色,极具创意。面值60澳分的邮票上,马的形象来源于秦始皇的兵马俑。小型张的设计主题也取自中文谚语“老马识途”,寓意经验是多么宝贵的东西。

马代表的精神被认为是中国人的特质——不遗余力地改善自身条件。这是充满活力、明亮,代表着智慧与敢为,以取得更大更远的成功。正是这种美好的寓意激发了香港出生的设计师潘丹尼(Dani Poon),从而产生创作十二生肖的意念,并在面值60澳分的马年邮票中,用剪纸的艺术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来展示马的这种形象,属马的澳大利亚名人很多,其中就包括总督布赖斯(Quentin Bryce)和剧作家威廉姆斯(David Williamson)等。

此外,还有一张小型张、首日封、生肖排列、明信片,还有国内及国际邮费预付信封、由柏斯造币厂铸造的非流通1元钱币邮封手册、10连张60分邮票连设计封套、纪念手册,以及两张拼接成农历新年心意卡的邮票封套。 发行日期:2014年1月

枚数:1

面值:190瑞士法郎

设计者:史蒂芬·厄恩

发行背景与邮品介绍:

为了迎接中国农历马年,列支敦士登公国再次发行了生肖邮票,面值190瑞士法郎,由史蒂芬·厄恩设计。

邮票选用红色,因为红色是中国象征好运的色彩。设计者采用了金银丝剪影的马图形象,并在工艺上采用体现当前工艺水平的激光技术,使得票图呈缕空状,宛若中国传统春节常见的剪纸窗花。为了更加实用和方便,邮票采用了不干胶的自粘形式,4枚邮票组成一个小全张,小全张为异型剪纸马图。 发行日期:2014年1月8日

枚数:4

面值:70纽分、14纽币、19纽币、24纽币

发行背景与邮品介绍:

新西兰邮政于2014年1月8日发行马年生肖邮票,共由4张邮票组成,面值分别为70纽分、14纽币、19纽币和24纽币,而邮票的图案,则充分表现出了中国和新西兰文化的完美融合——在这组邮票中,书法、剪纸等传统的中国元素都得到了展现,而这些极具中国风图案的背景,正是想来被视作新西兰标志的“长白云”。

在这组邮票中,最小面值是70分,这张邮票的图案是一个中文书法的“马”字,这个“马”字源于中文的象形文字。众所周知,许多汉字都是象形文字,用类似图案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了文字表达的内容,而“马”字,就是一直流传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之一。

而面值14纽币的邮票印制的则为剪纸图案马。剪纸是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贴在门和窗户上的民间艺术品,大家认为,张贴红色的剪纸能够为全家带来好运和幸福。

面值19纽币的邮票上印制的则为赛马图案。一直以来,新西兰在赛马的繁育和驯养上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良好口碑,这枚邮票则用中国式的绘画笔法,生动地描绘了骑手驾驭着赛马跨越障碍的瞬间,将新西兰赛马和中国马年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充满艺术感与历史感的Rotorua博物馆,则成为面值24纽币邮票的“主角”,这间博物馆又名Bath House,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享受水疗的地方。这座于1908年正式对外开放的博物馆,是新西兰政府在旅游产业进行的第一项大投资。

小型张是由4张2014马年邮票构成,4张邮票的组合更加体现了过年的气氛。同时,4张邮票和小型张分别构成两种不同的首日封。这组邮票的每版印刷版都有5个带有马年设计宽隔断。纪念邮票展示套装里包括了4张背胶邮票,小型张和邮票首日封,另外还包括了一张精致的剪纸马。 发行日期:2014年1月3日

枚数:3

面值:026新加坡元、065新加坡元、110新加坡元

发行背景与邮品介绍:

新加坡邮政于2014年1月3日发行马年生肖邮票。新家坡邮政在08年开始推出第二个十二生肖邮票系列,马年纪念邮票是其中的第7套邮票。邮票有3种设计,分别写上“祥”、“春”和“马到功成”的字样,颜色选择了鲜艳的**、绿色和粉红色。该套邮票面值分别为:邮资分别为026新加坡元、065新加坡元、110新加坡元,总面值为201新加坡元。新加坡邮政发行的马年生肖邮票色彩质地酷似“北京烤鸭”,而外形设计又让人联想到中国的民俗小吃“糖人”,非常具有“食欲”的组合,令这匹马从众多的“奔马”、“骏马”中脱颖而出。

有人表示,欣赏设计师颠覆马儿形象的创意。也有人觉得,腹部圆鼓鼓的“骏马”,让人难以将之联想到'龙马精神'等精神奕奕的意象和好兆头。也许这名设计师是要做一个比较有创意的形象,用夸张手法来强调马儿,不过创意过了界,就让人感觉不出那是一匹马。 2002年

发行日期:2002年1月

枚数:1

面值:34美分

设计者:李建文(华裔)

发行背景与邮品介绍:

为庆祝中国的马年,美国邮政总局在中国马年春节来临之际,专门发行了“马年邮票”。该局从1993年前就开始在每年春节来临时发行庆祝中国生肖的邮票,2002年刚好第10届。

“马年邮票”的发行典礼在纽约举行。邮票设计家是来自夏威夷的华裔设计师李健文,他所设计的12生肖邮票相当受欢迎。李健文说,自己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手工剪纸艺术,他用剪纸花样来创作12生肖动物。

洛杉矶的邮票收藏家李肯尼指出,李健文的生肖邮票很有中国风味:“看到美国主流社会看重,感觉很好。”夏威夷的设计家卡齐梅若说,李健文把形象设计提升到国家水平,为东方和西方搭起桥梁。

前几年,他在洛杉矶地区的波莫那参加新年邮票首日封的发行仪式。在结束签名活动后,一些没有得到签名的集邮者在大街上追着他要签名,其热情让他感到吃惊。前年在旧金山举行龙年邮票首发仪式,一名男子冲倒他面前要他签名,结果突然心脏病发作,当场倒地。

他之所以走上艺术的道路,而没有当律师或医生,他的父母突破传统,鼓励他,对他影响很大。李健文说:“他的母亲很有艺术才华,喜欢素描和绘画,很有创作力。他的母亲把中国艺术带进他的世界。”他所构思的马年邮票,延续了一贯的风格。李健文说,他让邮票里的马看来很猛健,正在奔驰。李健文40年前在纽约为IBM公司任设计师。40年后在纽约发行他设计的马年邮票,令他百感交集。李健文说:“新年邮票是对早年来到美国的华裔致敬,他们为自己的子子孙孙提供了发展机会,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

2014年

发行日期:2014年1月

枚数:1

面值:永久邮资

设计者:麦锦鸿(华裔)

发行背景与邮品介绍:

美国邮政在2013年10月10日的集邮媒体碰头会上揭晓了部分2014年的邮票图稿,但只有马年邮票的图稿允许向公众发布。邮票全张含12枚马年邮票,边纸图案是放大的剪纸马,以及12生肖的剪纸图,是美国第二轮生肖邮票的第7套。邮票仍由居住在纽约的华裔艺术家麦锦鸿设计,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气息。马年邮票在2014年1月发行,首发城市为旧金山。

威风八面的大鼓静静地列队,中间的大鼓上放了一对红色的鼓槌,随时等待着主人把报春的鼓声擂响;深蓝色的鼓腰上点缀了两朵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花,显得格外艳丽和耀眼,它和紫红的底色一道,烘托着新春到来的节庆气氛。这就是美国发行的马年邮票图案。一匹金色的剪纸马和中文草书“马”字被安排在邮票左上角,邮票右侧用英文书写“农历新年”。 在邮票上,中间一面大鼓的两侧均有大鼓,但它们只露出一半面容。可是当它们出现在邮票全张时,第2枚邮票的左侧和第1枚邮票的右侧连成了一个完整的鼓,并连绵形成了长鼓阵,这就是马年邮票设计上的奥妙。

马年不干胶邮票是美国第4套无面值生肖“永远邮票”,“永远”的英文字样forever印在邮票右下角。美国邮政计划在2014年初将第一类邮件的邮资标准从46美分调整到49美分。由于马年邮票被安排为2014年1月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因此很可能在邮资调整前发行,这样就会采用原先的邮资标准46美分出售,但一旦邮资调整实施后再去买,同样的马年邮票就会按提高以后的邮资标准出售。 发行日期:2014年1月13日

枚数:2

面值:63加分和185加分

发行背景与邮品介绍:

迎接马年的到来,加拿大邮政于2014年1月13日发行一套马年邮票,分为国内邮票和国际邮票两种,邮资分别为63加分和185加分(1加元可兑换92美分)。国内邮票票面上是一匹四蹄翻飞、回首嘶鸣、通身火红的奔马;国际邮票票面则是一匹前蹄腾空、昂首嘶鸣的半身烫金骏马。国内版和国际版都采用压花技术,票面骏马具有明显的凹凸触感。与此同时,当天还发行小型张——大红底色的方形小型张上是两枚国际邮票:马年邮票的金马和蛇年邮票金蛇,以示蛇马相连。

国内邮票和国际邮票,一版25张的联票上,上联邮票的马尾与下联的马鬃前后相连;繁体的“马”字下面还加了“木”字,以示五行属“木”,旁注英、法两种文字。整版联票在票面之外还印有中国成语骏马迎春、马到成功、喜气洋洋和五福临门,并配有十二生肖图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1980年(庚申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第一套生肖邮票,此后中国邮政于1990年、2002年、2014年三次发行马年生肖纪念邮票,分别为《庚午年》特种邮票、《壬午年》特种邮票、《甲午年》特种邮票。 名称:庚午年

邮票志号:T146

每套枚数:1枚

每套面值:8分

发行量: 1311765万枚

邮票规格(横竖): 26毫米31毫米

整张枚数(横向竖向): 810=80枚

齿孔度数: 115°

类别:特种邮票(T字邮票)

印刷方式:影雕套印

背胶:有

设计者: 邹建军

雕刻者: 呼振源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发行时间: 1990年1月5日

相关资料:票面采用绿底色,使红鬃黑马显得鲜明而又充满生机。设计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和皮影画的手法,绿底色上的黑色马身、火红的马鬃、雪白的三蹄、饰红荷花图案的鞍鞯、鲜红的辔头以及脖子上带穗的铃铛等十分醒目,更显得色彩缤纷。整个画面表现出辞旧迎新的喜庆的气氛。 名称:壬午年(T)

邮票志号:2002-1T

每套枚数:2枚

每套面值:36元 图序 图名 面值 发行量 2-1 马到成功 80分 5500万枚 2-2 壬午大吉 28元 4800万枚 邮票规格(横竖): 26毫米31毫米

整张枚数(横向竖向): 84=32枚

小版枚数:9枚

小版发行量:166万版

齿孔度数: 12°

类别:特种邮票

印刷方式:影雕套印

背胶:有

设计者:王虎鸣王虎鸣

雕刻者:李庆发、姜伟杰、郝欧

印刷厂: 北京邮票厂

发行日期:2002年1月5日

相关资料:2002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于2002年2月27日公布中奖号码,《壬午年》特种邮票的版式二为三等奖,不出售。

名称:甲午年

志号:2014-1T

面值:120元

邮票规格:36×36毫米

齿孔度数:13°

整张枚数:版式一 20枚 版式二 6枚

整张规格:版式一 170×210毫米 版式二 128×180毫米

小本票编号:(50)2014

小本票成品规格:121×88毫米

小本票售价:12元

版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 计 者:陈绍华

责任编辑:王静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发行日期:2014年1月5日

相关资料:同时发行《甲午年》邮票版式三(整张枚数:4枚;整张规格:120×130毫米),用于赠送给预订2014全年纪特邮票的预订户。

发行背景:

农历甲午年是马年。马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奋发进取精神的象征。从秦代马俑、汉代铜马到唐三彩马,各个时代、不同质地、不同形态的马栩栩如生,反映出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马的钟爱。

生肖邮票马的设计独具匠心,造型汲取了我国古代马雕塑的精髓,并参考唐三彩马的特征,运用富含吉祥寓意的传统装饰图案,表现出了马的俊朗、强健与吉祥。白马面颊俊秀、筋骨雄强、体态优雅、气宇轩昂,装饰在马身上的牡丹、蝙蝠,表达了“马上得福”、“吉祥富贵”的美好祝愿。生肖邮票马的设计不仅具有鲜明的传统艺术特色,并且融合了现代人文情怀。

生肖邮票马的印制选用特种银浆油墨,邮票画面上的马随着视角的变换闪烁着金属光泽,神采熠熠,精彩纷呈。该套邮票由我国著名平面设计师陈绍华先生创作,北京邮票厂印制。

中国第一张邮票-------大龙邮票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

在此之前,中国一直使用的通信手段是邮驿。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王朝在宁夏境内设置邮驿机,

任命传邮驿臣,开驿道、建驿站、备车马,藉以传递公文。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开办“大清邮政”。但是邮驿大多是为官府服务。民间只好使用托人带信。

在明朝永乐年间,中国出现了“民信局”,专门经营民间私人邮件。

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后,英国率先在香港殖民地设立邮局,然后列强纷纷效仿:德国,日本,法国,俄国等。这些邮局现在我们称之为“客邮”。

在客邮存在的同时,各地还出现了“书信馆”。以1863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最早。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案是龙,称为“上海工部大龙”。这虽是中国最早的邮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发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邮票。发行邮票的书信馆有:上海,镇江,芜湖,重庆,福州,等很多。 书信馆发行的邮票,称为“商埠邮票”。

1876年,请政府同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同意英国人正式开办邮政业。1878年初,成立海关邮政局,由英国人赫德负责,德国人德崔林兼办邮务。 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

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 大龙”。

1878--1896是海关邮政时期,共发行了大龙,小龙,万寿,三大种邮票。

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开设国家邮政,摆脱了中国邮政完全受外国人统治的局面。改用银元为单位。由于新票还未印出,所以就用小龙票加盖银元单位,后用新印的万寿票加盖银元单位。但是还是不够用,于是就用一种大清朝的红色印花税票加盖银元单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套邮票出现了很多珍贵的邮票。

1897年8月16日,新设计的邮票终于出来了,这就是蟠龙邮票。图案有蟠龙,鲤鱼,飞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410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