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勇的解释_勇的解释是什么

_勇的解释_勇的解释是什么,第1张

1 翠有哪些四字词语

翠羽明垱、

苍松翠柏、

裁红点翠

珠围翠绕、

披罗戴翠、

浮岚暖翠、

翠袖红裙、

翠尘珠坱、

翠被豹舄、

拾翠踏青、

苍翠欲滴、

镂金铺翠、

红衰翠减、

浓翠蔽日、

蟠青丛翠、

停僮葱翠、

珠翠罗绮、

翠竹黄花、

暮翠朝红、

红飞翠舞、

浮翠流丹、

刻翠裁红、

珠翠之珍、

珠歌翠舞、

夏树苍翠、

朱颜翠发、

尤红殢翠、

偎红倚翠、

笑青吟翠、

葱翠欲滴、

眷红偎翠、

翠消红减、

翠羽明珠

2 第三个字是‘四’的成语有那些

八万四千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臂有四肘 比喻不凡的相貌。

楚歌四合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四面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四起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烽火四起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家徒四壁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街坊四邻 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同“街坊邻里”。

九州四海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九洲四海 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狼烟四起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六通四辟 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六通四达 犹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名扬四海 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囊括四海 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三病四痛 指病痛很多。

三长四短 ①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三从四德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三翻四复 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三翻四覆 翻:转。反复无常。

三反四覆 指反复无常。

三老四少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邻四舍 泛指邻居。

三朋四友 泛指各种朋友。

三妻四妾 妻妾众多的意思。

三亲四眷 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三清四白 指非常清白。

三求四告 指再三求告。

三三四四 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室徒四壁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比喻贫穷。

四百四病 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投诸四裔 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危机四伏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文房四宝 俗指笔、墨、纸、砚。

文房四侯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文房四士 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物 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艺 指琴、棋、书、画。

五湖四海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五零四散 形容零星涣散。

五洲四海 泛指世界各地。

眼空四海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扬名四海 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一谦四益 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

志在四方 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志在四海 犹志在四方。

3 第三个字是点的四字词语都有什么

洪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画龙点睛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脚不点地 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脚尖都未着地。

凝脂点漆 形容人皮肤白,眼睛明亮。

青蝇点素 青蝇: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绢。苍蝇玷污素练。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蜻蜓点水 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煽风点火 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顽石点头 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胸无点墨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蝇粪点玉 点:斑点,引伸为污辱、玷污。苍蝇粪玷污了美玉。比喻坏人诬陷好人。

朱衣点头 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裁红点翠 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画龙点晴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龙门点额 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青蝇点璧 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同“青蝇点素”。

青蝇点玉 比喻白璧有微瑕。

扇风点火 指进行鼓动或煽动。

铄金点玉 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星星点点 ①形容多而分散。②形容少许或细碎。

应名点卯 指形式上查点人役。形容照例行事。

4 带“翠”字的成语有哪些

苍松翠柏、苍翠欲滴、珠歌翠舞、珠翠之珍、刻翠裁红、朱颜翠发

1 苍松翠柏(cāng sōng cuì bǎi):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2 苍翠欲滴(cāng cuì yù dī):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3 珠歌翠舞(zhū gē cuì wǔ):指声色美妙的歌舞。

4 珠翠之珍(zhū cuì zhī zhēn):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出自:三国魏·曹植《七启》:“山鵽斥鷃,珠翠之珍。”

5 刻翠裁红(kè cuì cái hóng):比喻极力修饰词藻。出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毛会侯《浣雪词》,刻翠裁红,务求新颖。”

6 朱颜翠发(zhū yán cuì fā):指青春年少。同“朱颜绿发”。出自:宋·周邦彦《西平乐》词:“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5 四字成语第三个字是大的有哪些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彪形大汉: 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不识大体: 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长篇大论: 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粗心大意: 粗:粗蔬。指做事马虎,不细心。

粗枝大叶: 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大彻大悟: 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大吹大擂: 许多乐器同时吹打。比喻大肆宣扬。

大慈大悲: 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

大模大样: 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大是大非: 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大手大脚: 原指人手大,脚大。后多用来形容花钱、用东西不节省。

大摇大摆: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大智大勇: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鼎鼎大名: 形容名气很大。

肥头大耳: 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抚掌大笑: 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顾全大局: 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哄堂大笑: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黄钟大吕: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恍然大悟: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恢宏大度: 心胸开阔,气量宏大。

豁达大度: 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江洋大盗: 在江河湖海抢劫行凶的强盗。

康庄大道: 康庄:平坦,通达。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

宽宏大量: 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溜之大吉: 溜:趁人看不见走开;吉: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

荦荦大者: 荦荦:明显。指明显的重大的方面。

以上,供参考!

6 第三个字是四字的成语疯狂猜成语

烽火四起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家徒四壁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九洲四海 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

狼烟四起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囊括四海 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三从四德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三翻四复 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三朋四友 泛指各种朋友。

三妻四妾 妻妾众多的意思。

投诸四裔 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微机四伏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文房四宝 俗指笔、墨、纸、砚。

五湖四海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五零四散 形容零星涣散。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眼空四海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7 第三个字是'象'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第三个字是'象'字的四字成语只有6个:

像模象样

解释1郑重;隆重。2合格。 3体面好看。

蛮笺象管

解释 高丽 或 蜀 地所产的纸与象牙管的笔。泛指名贵的纸笔。

超以象外

chāo yǐ xiàng wài

解释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铸鼎象物

zhù dǐng xiàng wù

解释鼎:古代炊器,三足两耳,也指传国重器。禹收集九州金属而铸成的九鼎之上所铸各种物品图像。称颂君王有德。

朱衣象笏

zhū yī xiàng hù

解释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记事。身着红袍,手执牙笏。形容仪态端庄肃敬。

超然象外

chāo rán xiàng wài

解释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传说中勇者的传说》结局:西昂变成黑勇者,莱纳是怕寂寞恶魔的半身:怕寂寞,西昂要吃了莱纳,就像以前黑勇者吃了怕寂寞的恶魔一样,但西昂其实不想吃了莱纳,就将他关了起来,菲利斯救出来莱纳,莱纳为了找到救西昂的办法而踏上旅途。然后进入新的阶段,也就是大传说中勇者的传说。电视动画《传说中勇者的传说》改编自日本轻小说家镜贵也原作的同名轻小说。

剧情简介

这是个留有诸多传说的世界。

位于大陆南面的国家——罗兰德帝国的人民因贵族的腐败而受到了苛政的压迫,过着贫苦的生活。另一方面,受命于国王希翁的青年莱纳与少女菲利斯还在继续着他们的旅程。

遗憾的是,主角莱纳是个超没干劲的男人。他只希望能建立一个一天到晚睡觉就能活下去的王国。可是这样的他们却被卷进战争的漩涡之中,三个年轻人的命运就这样复杂地纠结在一起!映入莱纳“眼”里的未来究竟是——?

新感觉幻想风味冒险剧——在此开幕!

  你说的是盲女翠儿吧,翠儿的扮演者是肖茵。

  肖茵,毕业于北京**学院表演系本科,中国女演员。

  2008年参演的根据同名**改编的谍战电视剧《秘密图纸》,在剧中饰演小警察“延安”;2011年参演由王珞丹主演的电视剧《红娘子》,在剧中饰演“二妹”一角;2013年,在电视剧《打狗棍》中,肖茵饰演哑女那格格;2014年2月,主演的灵异网剧《灵魂摆渡》正式播出,在剧中饰演“王小亚”一角;2014年3月,主演电视剧《浴血重生》;2014年8月21日,由郭靖宇担任编剧和总导演的电视剧《勇敢的心》开播,在剧中饰演外表看似柔弱但内心强大的残障女孩“翠儿”。2015年出演电视剧《护宝风云》 。2015年在由郭靖宇、柏杉执导的《大秧歌》中,肖茵饰演八路军护士苏菲娜。2016年,参演蒋家骏执导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饰演“越女剑”韩小莹。参演母爱传奇大戏《娘道》。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_、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解释:天下雪,楚王戴皮帽,穿秦国羽衣,翠鸟羽毛的披肩,豹皮鞋,握鞭而出。仆析父跟随着。子革晚上进见,楚王会见他,脱去帽子、披风,丢掉鞭子,和他谈话,说:“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与齐国的吕_、卫国的王孙牟、晋国的燮父、鲁国的伯禽同时事奉周康王,四国都有分赐的宝器,唯独我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将九鼎作为分赐绐我国的宝器,周王会给我吗?”诗词名称:《子革对灵王》。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信仰:儒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翠被”的详细介绍:

一、《子革对灵王》的全文点此查看《子革对灵王》的详细内容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

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

以为之援。雨雪,

王皮冠,秦复陶,

翠被,豹舄,

执鞭以出,仆析父从。

右尹子革夕,王见之。

去冠被,舍鞭,

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_、王孙牟、燮父、禽父,

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

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

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

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齐,王舅也;

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

岂其爱鼎?”王曰:

“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

周不爱鼎,郑敢爱田?

”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

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

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

”对曰:“畏君王哉!

是四国者,专足畏也,

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__,

敢请命。”王入视之。

析父谓子革:“吾子,

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

国其若之何?”子革曰:

“摩厉以须,王出,

吾刃将斩矣。”王出,

复语。左史倚相趋过。

王曰:“是良史也,

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对曰:“臣尝问焉,

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

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

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

其焉能知之?”王曰:

“子能乎?”对曰:

“能。其《诗》曰:

‘祈招之__,式昭德音。

思我王度,式如玉,

式如金。形民之力,

而无醉饱之心。’”王揖而入,

馈不食,寝不寐,

数日。不能自克,

以及于难。仲尼曰:

“古也有志:‘克己复礼,

仁也。’信善哉!

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二、译文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楚灵王到州来冬猎,驻扎在颍尾,派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领军队包围徐国以恐吓吴国。楚王驻扎在乾溪,作为他们的后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_、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天下雪,楚王戴皮帽,穿秦国羽衣,翠鸟羽毛的披肩,豹皮鞋,握鞭而出。仆析父跟随着。子革晚上进见,楚王会见他,脱去帽子、披风,丢掉鞭子,和他谈话,说:“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与齐国的吕_、卫国的王孙牟、晋国的燮父、鲁国的伯禽同时事奉周康王,四国都有分赐的宝器,唯独我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将九鼎作为分赐绐我国的宝器,周王会给我吗?”

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于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从前我们先王熊绎在偏僻的荆山地方,柴车破衣,居于草野,跋涉山林,事奉天子,只有这桃木做的弓、枣木做的箭来供奉王室大事之用。齐,是周王的舅父;晋及鲁、卫,是周王的同母兄弟。楚国因此没有分赐到宝器,而他们都有。现在周室与上述四国都服侍君王,将会唯命是从,岂会吝惜九鼎?”楚王说:“从前我们的远祖伯父昆吾,住在许国旧地,现在郑国人贪图那里的田地有利,而不给我们。我们如果向他们要求,会给我们吗?”

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周室不吝惜九鼎,郑因岂敢吝惜田地?”楚王说:“从前诸侯认为我国偏远而畏惧晋国,现在我们大力修筑陈、蔡、东、西不羹四个城邑,兵赋都达到兵车一千辆,你参与其事是有功劳的,诸侯会畏惧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畏惧君王啊!单这四大城邑,已足以使人畏惧了,再加上楚国,岂敢不畏惧君王吗!”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__,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这时工尹路请示说:“君王命令破开圭玉装饰斧柄,冒昧请君王指示。”楚王进去察看。仆析父对于革说:“您,是楚国有声望的人,现在和君王说话好象回声一样应和,国家会怎么样呢?”子革说:“我磨快言语的刀刃以待时机,君王出来,我的刀刃就将砍下去了。”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楚王出来,又接着谈话。左史倚相从面前小步快速走过,楚王说:“这个人是好史官,你要好好看待他。这个人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样的古书。”子革回答说:“下臣曾经问过他,从前周穆王想要随心所欲,走遍天下,要使天下都留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了《祈招》的诗篇来制止穆王的贪心,穆王因此能在_宫寿终正寝。下臣问他诗句却不知道。如果问年代久远的事,他怎能知道?”

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__,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楚王说:“你能吗?”子革回答说:“能。那首诗说:‘《祈招》的音乐和谐,表现了美德的声音。想起我们君王的气度,似玉,似金。保全百姓的力量,而没有象醉饱一样的贪心。”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楚王作了一揖就进去了,有好几天,送上饭不吃,躺下睡不着,还是不能自己克制,以致遇到祸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子说:“古时有记载说:‘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来,这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能象这样,岂会在乾溪受辱?”

三、左丘明其他诗词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四、注解

雨雪:下雪。

皮冠:皮帽。

秦复陶:秦国赠的羽衣。

翠被:用翠羽装饰的披肩。

舄:鞋。

仆析父:楚大夫。

右尹:官名。

夕:晚上谒见。

舍:放下。

熊绎:楚国始祖。

吕_:齐、卫、晋、鲁四国的始祖。

康王:即周康王,周王第三代。

四国:指齐、卫、晋、鲁。

鼎: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

辟:同“僻”。

荆山:楚人的发祥地,今湖北南漳县西。

筚路:柴车。

蓝缕:破烂的衣服。桃木做的弓,棘木(酸枣木)做的箭。

共:同“供”。周成王的母亲是姜太公的女儿。

昆吾:楚的远祖,曾住在许地。

许:周初分封的诸次国。

陈、蔡:本为周武王所封的诸次国,后来为楚所灭。

不羹:地名,有东西二邑。

赋:指兵车。

四国:指陈、蔡、和东西不羹。

五、赏析

楚灵王乃是春秋后期一位极富争议的君主,乃楚庄王的孙子,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的弟弟。楚康王死后,其幼子即位为君,当时担任执政官(令尹)的灵王趁国君生病,亲手勒死了国君,自立为王。楚国历史上一直有王子弑君自立的传统:成王杀兄自立,穆王杀父自立,灵王则杀侄自立,三者都获得了大臣的承认,坐稳了江山;但是在《春秋》上,仍然不免被讥讽为乱臣贼子。

自从楚共王以来,楚国霸业日益衰落,晋国占据优势,吴国也强大起来。灵王即位后,与吴国多次交战,先后灭了陈、蔡两个华夏诸侯国,又修筑了东西不羹两座大城以威慑中原,终于在会盟中压倒晋国,重新成为霸主。从这个角度看,灵王可谓中兴之主。但是他的霸业完全依靠武力和威压,而不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当年那样威德并用,中原诸侯大多心中不服,楚国国内也有大量不稳定因素。灵王不思采用怀柔手段稳固政权基础,反而再次出兵与吴国争夺徐国(今徐州一带),《子革对灵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灵王率军驻扎在离徐国不远的乾溪,以狩猎为名,炫耀武力。看看他穿着的服装:皮毛做的帽子(皮冠),秦国赠送的羽衣(秦复陶),翠鸟羽毛做成的披风(翠被),豹皮做的鞋子(豹舄),手中还拿着鞭子。以上服饰极尽奢华,有楚国本土的特产,还有别的诸侯进献的宝物,充分显示了楚王作为霸主的威严。灵王一直以好大喜功著名,郑国名臣子产就曾指出此人虚荣心太强,未来难以善终。狩猎归来,大臣子革进见,灵王遂摘下帽子,脱下披风,放下鞭子,以示对大臣的尊敬。

这个子革是何许人也?不是楚国本土的大臣,而是从郑国来楚国“政治避难”的公子,原名郑丹,子革是他的字。春秋时代列国人才流动频繁,“楚材晋用”的例子很多,中原人才逃往楚国的也不少。子革作为一个落魄的公子,能够做到执政官的助手(右尹),显示了楚国任用人才的不拘一格。灵王接下来与子革的对话,则显示了对子革这一外国人的充分信任。

灵王对子革的问话很长,但精髓很简单: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什么都想要,贪心不足而已。灵王首先回顾了自己的祖先对周王朝的巨大功勋(其实楚国在西周乃是不到百里的小国,远没有灵王吹的那么伟大),然后耿耿于怀地指出,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得到了周天子赐予的礼器,楚国却没有。如果现在派人向周天子索取礼器,天子会不会给?

子革回答:“肯定会给啊!我们楚国的祖先,勤劳勇敢那是没话说,可当时我们不是周天子的亲戚,天子就不拿我们当回事。今天可不一样了,周天子害怕我们,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服侍我们,大王您派人去要礼器,天子哪敢不给啊?”

这段回答很对灵王的胃口,于是他得寸进尺地继续问:许这个地方(即今天的许昌),原本是楚国祖先的伯父的封地(都过去一千多年的事情了,亏灵王还好意思拿出来说),后来郑国人占领了这片土地,不把它还给楚国。如果楚国现在派人去索取这片土地,郑国会不会给我们呢?

子革回答:“肯定会给啊!周天子都不敢不给我们礼器,郑国怎么敢不给我们土地啊?”

灵王听了这两个回答,简直是心花怒放,欲望继续膨胀,于是又问道:原先晋国称霸中原,是因为晋国离中原比较近,我们楚国离中原比较远。现在我们在中原建立了陈、蔡、东西不羹四座大城,都可以出动一千辆兵车,诸侯应该害怕我们了吧?

子革回答:“肯定会害怕啊!这四个城池的兵力足够威慑诸侯了,何况还有楚国本土的兵力呢?谁敢不害怕大王啊!”

至此,灵王的自信心和欲望已经膨胀到极点,幸亏工匠进来请求他去观看玉器的制作,否则真是难以想象,接下来他还会提出多么天真的问题。

灵王以上的问题,有许多失礼的地方。子革是郑国人,郑国是周朝的同姓,又是华夏诸侯。灵王不仅大大咧咧地问他割让郑国土地的问题,还公然提出要威逼周天子、镇压华夏诸侯,丝毫不顾及子革作为郑国人的感情,只能说明他已经被欲望蒙住了眼睛。楚国当时的国力强盛,可以做到威慑周朝和其他诸侯,但灵王提问的口吻如同想要糖果的小孩子,实在不是一个霸主应有的作风。汉朝的汲黯曾讽刺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楚灵王则是赤裸裸的“外多欲”,连行仁义的幌子都懒得打一下。

灵王的欲望和子革的逢迎,果然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满。大臣析父趁灵王不在,对子革抱怨道:“您是在我们楚国很有名望的人,现在大王问你话,你只知道唯唯诺诺,我们国家该怎么办啊?”子革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刚才是在磨刀子呢,等一会大王出来,我的刀刃就要砍下来啦!”先秦时的思想家并不崇尚犯言直谏,而是崇尚温和委婉的讽谏,晏子、邹忌、孟子等均是讽谏的典型。可惜后世的谏官大多贪图名垂青史,以犯上为荣耀,以直谏为正道,已经远远偏离了孔子赞许的劝谏之道。

灵王从工匠那里出来了,这时,楚国的史官倚相正好经过。灵王就指着倚相说:“这是我们楚国的良史啊,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古书。”《三坟》《五典》是三皇五帝的书,《八索》是关于八卦占卜的书,《九丘》则是关于九州地理人情的书。灵王得意洋洋地引用这些书名,大概不是为了称赞倚相的博学,而是为了炫耀楚国的人才众多,间接说明自己这个国王的伟大。可这正好给了子革一个“下刀子”的机会。

子革不屑地说:“我曾经问倚相,周穆王在位的时候喜欢到处游玩,大臣祭公作了一首《祈招》之诗以克制穆王的欲望,结果穆王果然没有遭到祸乱,得到了善终;倚相居然不能背诵《祈招》,这算什么博学啊?”(其实子革只是找一个由头罢了,倚相并不一定就不会背诵那首诗)灵王一听,果然来了兴致,就要子革把《祈招》背诵给他听。子革就背诵道:

“司马祈招多么和悦安详啊,向人民传播大王的德音。想我们大王的德行,就像美玉,又像黄金。他有限度地使用民力,没有酒足饭饱之心。”

——这首诗的意思是,君主应该按照人民能够承担的限度来使用民力,不要用民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的君主才算是具备金玉一样的德行,他的德行才会被天下的人民传诵。“无醉饱之心”,与刚才灵王欲壑难填、贪求利益的心态相比,是多么格格不入啊!用孔子的话说,这首诗就讲了四个字:“克己复礼”。

楚灵王虽然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却不失为一个聪明人,很快理解了子革的意思。他向子革作揖表示感谢,回到休息的地方,当天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我们知道,一个人克制欲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种心神不宁的情形,一个普通人克制一下烟瘾、酒瘾尚且如此,何况一国之君克制权力欲?结果很悲惨,虽然子革的谏言打动了灵王,灵王却无法克制自己。第二年,楚国内部就爆发了政变,穷兵黩武的灵王被废黜,其弟登基为王,众叛亲离的灵王最后在荒野自杀,这就是一代霸主的下场。

春秋时期的霸主,能够善终的不多,像灵王这样身死而为天下笑的却不少。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后因为宠信佞臣,饿死在床上,死后齐国有五世之乱;秦穆公是秦国最贤明的君主,却因为利令智昏而多次败于晋国,子孙三百年不能出函谷关一步;晋厉公在鄢陵击败楚军,独霸中原,几年之后就被卿大夫杀死,只有一辆牛车陪葬;吴王夫差先后打败齐、晋、楚,却死在自己的手下败将越王勾践手里,吴国随之灭亡。《诗经》有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是说越到后面难度越大,而是说成功的人心态会有变化,一旦欲望膨胀起来,就算想保全身家性命都不容易,谈何建功立业?

孔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复礼,就是要符合周礼的规定。一旦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则天下纷纷扰扰都归于自己的仁心,不再会有欲壑难填的苦恼,也不会再有自取灭亡的冲动。可惜后世的理学家把“克己复礼”四个字理解成了“存天理,遏人欲”,最终变成了片面空谈性理,消灭人的正常欲望,与孔子和先秦其他哲人的本意相去甚远。

相同朝代的诗歌

《采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郑伯克段于鄢》、《曾参烹彘》、《智子疑邻》、《师旷撞晋平公》、《滥竽充数》。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子革对灵王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529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