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如何看石纹和裂纹

翡翠如何看石纹和裂纹,第1张

1、翡翠石纹和翡翠中的裂纹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一般我们在听到是石纹而不是裂纹的时候,通常不必过分担心。这是为什么呢?这还要从翡翠的形成说起——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裂开的现象。但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这些断裂的翡翠再次生长融合为了一体,只有一道小小的纹路昭示着它曾经的过往,那纹路就是我们说的石纹。这类石纹虽然存在,但翡翠本身早已‘愈合’,不存在结构上的缺陷,因此石纹并不意味者翡翠结构的缺陷。

2、但翡翠中的裂纹就不同了。同样是可能经过外力而导致的裂痕,翡翠失去了再次生长愈合的条件,就变成了具有瑕疵的翡翠。可以说,石纹和裂纹是有质的差别的。

3、可是我们又该如何分辨石纹与裂纹呢?一个最直观的方法就是上手感受,用手摩挲或者用指甲轻轻刮过翡翠表面,能够感到凹陷、裂缝的就是裂纹,而如果只是隐隐感到摩擦的阻力,但玉石整体平整,那就有可能是石纹了。另外,石纹在十倍放大镜下观察的时候,看起来是类似于翡翠色根的一种状态,而裂纹则是开口状结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4、石纹不影响结构,在翡翠中偶尔有之也可以接受,但如果是翡翠中石纹太多、太浓,甚至到了影响美观的程度,这样的石纹就需要我们规避了。

石纹是玉石内部存在的,难以在外表判断的纹理,大部分是由翡翠早期形成过程中地质运动的内应力作用形成的;裂纹则是对翡翠的破坏,它可能是翡翠形成的地质过程中由应力形成的剪切或拉伸而产生断裂,也可能是采矿或雕刻过程中由于失误而导致的人为破坏破坏。

石纹对翡翠玉石的外观影响较小,但裂纹对翡翠玉石外观影响较大,会极大地降低玉石的美感。

鉴别翡翠最简单的方法:

1、光泽: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光泽变弱。加人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翡翠常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混合。

2、颜色: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所以“B货扩翡翠的颜色分布无层次感。虽然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的绿色仍为原生色,但经过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坏了,看起来很不自然。

3、结构:翡翠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带进带出,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

4、表面特征: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由于充填物与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别较大,在原生的裂隙处呈较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许多绺裂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誓沟渠”。较大的“沟渠”中可见胶结物或残留气泡。加工技术较好的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无上述现象,须更加仔细地观察和测定。

1、按照石纹的定义来说,翡翠手镯上的石纹一般是指在翡翠内部存在、而在外表则是难以判断的纹理。这些石纹大都是在翡翠形成的时候就出现了,在之后的形成发展的时间内又被其他的物质充填,因此是封闭的,而不是像裂隙一样是空心的。天然的翡翠都会出现石纹,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而且对翡翠手镯的耐用和坚固上没有什么影响。

2、其实,石纹是翡翠在促成的时候,只因地质的按压、运动致使翡翠里面石料裂开,而后通过久远的弥补按压裂开处又开始愈合。

3、换一类观点,翡翠石纹就是指翡翠里面晶体之间出现细小的缝隙,且晶体之间的缝隙以刀口状式样分布。翡翠手镯石纹的色彩多为白色,当有外界色彩弥补时就可显示出另一种色彩。

1、翡翠的裂纹是指由于翡翠收到外力作用导致的翡翠内部结构的破坏,这种裂缝一般表面是看不出来的。通常是用手电筒打透光照射翡翠,观察翡翠内部有没有什么物质来阻挡光线的照射来判断的。

2、如果裂隙在翡翠表面,可以用指甲在缝隙上轻轻划动,会感觉有点搁手的情况,那就说明翡翠在表面存在裂缝。

1、翡翠晶体纹是什么:翡翠是由多种石质晶体组合而成的,晶体纹指的就是里面玉石的纹路,各种晶体的成分不同,无法密切结合就会形成一定的空隙,也就是玉石的纹路。

2、翡翠晶体纹是自然形成的,不会影响翡翠的内部结构,是可以透过光的,一般不会对翡翠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种水好的翡翠可能无法通过肉眼看清晶体纹。

3、晶体纹与裂纹是有天壤之别的,翡翠的裂纹是晶体结构遭到破坏形成的,即使是强光也无法透过裂纹,摩挲裂纹的时候也会有明显的阻塞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liwu/6537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 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