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玉都有那些?

古代名玉都有那些?,第1张

中华文明的见证---古代名玉不完全记录

谷纹大玉璧 东周 直径215厘米 青玉,浅浮雕排列整齐的谷纹,紧密晶莹。谷纹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这种大型玉璧是一种礼玉,可能已不在服饰口佩带

龙形玉佩和谷纹璧 战国 18X12·7厘米:l9X12·6厘米 龙形玉佩和谷纹璧共两对,是用一整块玉料划开后分别制成。玉佩纹饰阴刻,玉璧纹样采用压地技法,从谷纹排列来看,它的制作已有画稿,为汉代蒲纹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白玉蚕纹壁 战国 直径7厘米 估价:RMB35000一500 玉璧在商周以前均用以祭天,属礼器。有学者认为璧于琮上,孔门相对,以此祭祝天地,以通神灵,而墓葬时用璧垫于背上,亦是此意,有助于亡者的往生。

黄玉龙纹璧 宋 直径76厘米 估价:RMB12000一18000 宋王朝很重视璧的使用,沿用了古代的用璧制度,并制造了大量玉璧。此璧多褐色沁,阴刻龙纹,刻工遒劲粗扩,曲线跌荡起伏。

白玉大雁纹系璧 明 直径55厘米 估价:RMB15000 玉质洁白莹润,浅浮雕兼镂雕大雁,身态呈翔浮状,清丽优美。中心透空可用作穿系。

白玉镂空凤穿花璧 元 93x06厘米 玉为青白色,局部有**斑浸,正面镂雕一展翅飞翔的凤,并衬以缠枝牡丹,背面平磨,内外缘各有纹一周,雕琢精美,风格华丽。

白玉螭璃纹系璧 清 58X11厘米 估价:RMBl50000 以纯白玉镂雕而成。螭为双身,对称环绕于一谷纹环上,螭首正面直视,双目炯炯有神。雕琢精致,抛光平滑。

青玉蟠螭谷纹璧 汉 25X0·7厘米 估价:RMB180000 璧面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蒲格谷纹,外区饰蟠螭纹。这种璧面刻出内、外区纹饰的玉璧,是战国晚期出现的一种玉璧新装饰纹样,并流行于整个汉代。汉时纹饰基大上没什么变化,只是偶尔可见到带有了一周纹饰样带状的玉璧:即在内孔周围再加刻一周纹饰,但这种玉璧尺寸较大

青工蒲纹兽面纹璧 汉 直径20·5厘米 估价:RMB30000一50000 成交价:RMB39600 青灰色,多墨色斑。以丝束纹为界,内层浅浮雕规则饱满的蒲纹,外层以减地阳突法刻兽面纹。刀法熟炼,体大精美。

青玉卧蚕纹璧 汉 直径14·3厘米 估价:RMB45000-55000 青玉,多黑褐色沁,双面雕饰卧蚕纹,卧蚕纹亦即谷纹,排列紧密现则,琢磨精致,莹如露珠,为典型汉璧形式

玉琮 良渚文化 白玉质,有浅**斑,器高一节。边棱处隐起人面像,眼圆,有重圈,嘴阔。用弧线勾画出圆胖脸型的两颊轮廓。头上以阴线刻变形的冠状装饰。知此写实的人物画像,在良渚玉器中是比较少见的,良渚玉器的琢治是依重竹片、竹筐、皮革、石英颗粒、鲨鱼牙等非金属工具完成的。因此,在锯切时往往在器表留下弧线琢痕;钻孔采用圆管对钻技术,孔径外大内小,并留有旋纹;孔内常常留有台痕,兽面纹上的重圈眼是田八九条直线环接而成,外圈则是由小圆管琢磨而成的。

玉琮 商 长66厘米 估价:RMB30000一50000 玉质全部浸蚀,射较矮,通体素面无纹,棱角分明,是商代典型玉琮造型。

玉琮 周 高116厘米 估价:RMB18000一25000 青玉,多沁蚀,分别以四棱角为中线,刻3组简化神兽坟。《同礼》上说:仓璧礼天,黄琮礼地。琮是一种祭祀用具。有学者认为,玉琮的功能 远远超山了祭祀土地。玉琮通过很小的体积,把中国上古时期的世界观包括在其中。琼的内圆外方表示天和地,中间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从孔中穿过的棍子就是天地柱,即天梯,在绝大部分琮上有动物图像,表示巫师通过天地柱在动物的协助下沟通天地。因此,可以说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

琮 周 高6厘米 估价:RhIBl2000一22000 青白玉,多黑褐色沁。大孔,矮射。外壁平素无纹,此器是同代玉琮的典型模式,玉质润泽,做工精湛,琢磨光滑。后人出于惜爱之情,特配以盖、托。

白玉云纹琮 明45X45厘米 估价:RMB25000 白玉琢制,矮射,孔大壁薄,委角,外壁阴线刻勾连云纹。料好质精,虽系仿古器,但做工及纹饰明显带有时作玉特色,其风格与早期玉琮迥然不同。

玉圭 商 长23·3厘米 估价:RMB2O000-30000 玉身平素无纹,穿有大小不一的三孔,抛光精细。

墨玉乳钉纹圭 明 长20·9厘米 估价:RMB40000一50000 仿西周和汉礼器形制,体狭长,上带尖状,边框阳起,中间琢乳钉纹,玉色青灰带黑色斑。

青玉双菱谷纹圭 明 263X65XO8厘米 估价:RMB26000 尖首平底。一面阴线刻夔龙纹、云纹及星宿纹,刻线细密流畅;一面刻谷纹。

玉璋 西周早期 青玉质,受沁痕迹明显。器身窄长,中略内凹,三角形端刃一尖长,一尖短,长方柄,扉牙之间饰以平行阴线。

玉璋 春秋晚期 胃灰色玉质,有受沁痕迹。器身呈扁平长条形,素面无纹,端刃内凹作弧形,柄部较器身窄,作长方形,柄身之间有穿孔。

玉牙璋 战国 高14厘米 估价:RMB50000-60000 成交价:RMB44000

黄玉夔龙璜 西 周 长10·5更米 估价:RMBlO0000一150000 曲度较大,呈半瑗形。以双阴线刻划双龙双凤,线条流畅婉转,两端各穿一孔。

龙首纹玉璜 战国 长173厘米 阴刻兼浅浮雕双龙首纹,身饰勾连云纹,下端镂雕双凤,刀锋犀利,棱角分明,是战国典型玉雕精品。

白玉卧蚕纹龙首 璜 春秋 9。2x0。4厘米 估价:RMB30000 白玉质,虹形状,两端作简化双龙首形,中间呈扇形,上下出廓。通体琢起的蟠虺纹,地饰阴线纹。龙口及端各穿一孔,便于穿系。

白玉谷纹璜 明 135X0·5厘米 估价:RMB15000 成交价:RMB16500 通体浅浮雕排列有序的谷纹,边缘琢脊齿纹,两端各穿一孔,雕工风格质朴精致。

白玉谷纹龙首璜 汉 长16·8厘米 估价:RMB60000一80000 成交价:RMB93500 曲度小,体长。两端以阴线刻划龙首,椭圆眼,身饰谷纹,上端中间一孔,此璜尚留有战国遗风。

旧玉双螭璜 明 长12厘米 估价:RMB28000一35000 成交价:RMB71500 以阴刻兼镀雕技法琢成,布局对称协调,给人以均衡之美。

圆雕玉琥 商 玉料呈深绿色,局部有褐斑。器圆雕而为,形作一方头虎,张口露齿,双且竖起,""""臣""""字形目;背微凹,四肢前屈,尾下垂且尾尖上卷,身以双勾线饰斑纹,呈爬行状。此器为迄今所见最早的玉作圆雕形琥之一,且写实生动,器形长度较大,对玉琥产玉发展史的研究和同期传世玉琥断代等都有重要价值。

玉琥 春秋 阴刻兼浅浮雕一卧琥,圆眼,卷尾,尾饰 """"人字纹""""。琥身纹饰错落有致,曲线自然

玉琥 西周 65X28X05厘米 青玉质,灰褐色。琥头高昂,双耳直立,张口露齿,呈咆哮奔扑状。背微拱,尾回卷,前后肢前屈触地,显得矫健有力,十分凶猛传神。耳中研磨成涡状。

玉钺 夏 长113厘米 二里头文化遗物。钺是一种兵器,然而玉钺却不能作为武器,应是由钺演化而来的一种典礼上的仪仗器。

白玉螭龙纹钺 清 47厘米 估 价:RMB12000一15000 钺的中腹前后皆为素面,上下两头浮雕两条螭龙,玉质洁白。

玉斧 红山文化 175X07厘米 估价:RMB250000 岫岩玉质,制作精致,通体磨光。玉斧呈碧绿色,有透明感,有沁痕,双面弧刃。通体扁平近似于长方形,斧头刃处有缺,下端中间有直径为07厘米的对钻小圆孔。

仿黄玉云纹铲 清乾隆 llxO5厘米 估价:RMB15000 黄玉,刃端多黄褐色沁。长方形,弧刃,以细阴线刻勾云纹及兽面纹,纤细流畅,颇有仿汉之韵味。

骨柄玉石刀 红山文化晚期 长183厘米 估价:RMB30000一40000 骨柄呈弧线伏,出现钙化现象。刀形是弯背弧刃状,嵌玉石刀片的骨柄槽由后柄部直通尖端,在槽内嵌入玉石片。刀刃由4片玉石叶片拼成,中间两片为长方形赭红包玉髓石叶,两端的边刃呈圆弧的三角形,质地是白色玛瑙。

七孔大玉刀 夏 长65厘米 二里头文化遗物。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沁。体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有对称的凸齿,近肩处有等距且排成一直线的7个圆穿。玉刀两面饰纹相似,皆以交又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纹图。此器保存完好,且有迄今所见最精美的饰纹,堪称绝品。

龙纹大玉刀 商晚期 此玉刀凹背凸刃,器身狭长,短柄,双面刃,刀尖上翘,背脊上雕锯齿形扉棱,近背处两面以阴线饰龙纹,刀身后端重近柄处有一穿孔。

玉戈 商早期 长318厘米 估价:RMB96000一144000 成交价:RMB118592 此玉戈线条流畅,质地莹润,为玉中之上品。

青玉矛铜铰 商晚期 通长21厘米 淡绿色玉矛,中间有脊线,尖锋,作铜质蛇头衔矛形,蛇头蛇身均由绿松石碎块镶嵌而成,蛇鳞纹隐约可见,工艺精湛,设计奇巧。

青玉面罩 西周 最大直径107厘米 青绿色玉质,面罩由13块各形玉片组成,它们分别代表人面的前额、眉、眼、耳、鼻,腮,嘴和胡须,合成五官七窍。形象写实如生,此玉面罩是迄今所见最早一例。

金缕玉衣 西汉 长188米 头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组成脸盖的玉片绝大部分是长方形的小玉片,双眼和嘴是在较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5块长条瓦状玉片合拢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构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离的。前片制成胸瞜ao砉恪⒏共抗钠鸬奶逍危笃南露俗鞒鋈颂逋尾康男巫础?阌勺蟆⒂铱阃沧槌桑彩歉髯苑挚摹J植孔龀晌杖矗笥腋魑找昏斡衿鳎悴孔餍础G靶睾秃蟊彻仓糜耔8块,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晗,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这些都是用玉制成的。整套玉衣形体肥大,披金挂玉,共用玉片2498片,由1100克的金丝联缀而成。

玉组佩 西周 此玉组佩由各种类型的玉佩、4件玉磺、328件玛瑙珠管组成,组合关系清楚,五彩缤纷,绚丽华贵。它上系人颈部,下可垂至胸腹,是罕见的装饰品

七璜联珠组玉佩 西周 长87厘米 由玉、玛瑙、料器等374颗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饰件相间联缀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一组由青玉管和红玛瑙珠组成的项饰,下部是一组由7件玉璜与红玛瑙珠、料珠组成的胸组佩饰。出土时玉璜、玉管、玛瑙珠、料珠的穿孔相对,成行排列,有条不紊,某些管、珠的穿孔内尚有红色丝线残迹。依出工位置可以看出,该组玉佩原曾用线绳串联,挂于颈间,佩于胸前,长达骨盆以下。

组列式玉佩 西周 355X9厘米 西周组列式佩的复兴,是装饰玉及其服饰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此件组列式玉佩的结构为:上面是刻有四龙首纹的玉版,下连两侧的柄形器和玉棒,并以玉管、玉珠、玛瑙珠相横接,玉版下又连两行为一组的由玉、玛瑙质数十枚珠和管串成的4组串饰。整体设计新颖别致,造型丰满谐调,风格高雅富丽。1990年河南省平山市西周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

玉决 西周 33x33厘米 白玉质,全身沁斑,质地老化;两片均单面雕工,口成斜伏,雕纹为双龙带子上朝,以变形云纹双线组合,纹饰简单估价:RMB25000-3500

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

玉璧

玉璋是和玉圭相似,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也有叉形刃),另一端有穿孔

玉璋

补充一个玉圭,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

玉圭

瑜、瑾,就是美玉,所有的精美的玉和玉器都可以叫瑜或者瑾(所以周瑜,字公瑾,名和字都是美玉的意思),美玉固定形制。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

玉琮

再补充一个玉珏,玉珏(yù jué)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玉珏

这个是当耳环用的

  玉圭  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玉笏  上朝时所执的玉制手板。即珽。《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注:球,美玉也。

  镇圭  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执镇圭,为六端之一。也作镇圭。《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圭长尺有二寸。

  命圭  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左传》僖公十一年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端。《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谷圭  古玉器名。古代诸侯,用以讲和或聘女的玉制礼器。又称谷璧。《周礼·春官·典瑞》:谷圭以和难,以聘女。注:谷,善也,其饰若粟文然。《考工记·玉人》:谷圭七寸。

  圭璧  圭亦作珪。古代帝王、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玉器。《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以圭璧见于王。《后汉书·明帝纪》:亲执圭璧,恭祀天地。

  璧  古玉器名。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圆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大璧径长一尺二寸,天子礼天之器。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礼天须用苍色,盖璧形圆,象天苍,象天之色。谷璧子所执,饰谷纹,取养人之义。薄璧男所执,瑑饰为蒲形,蒲为席,取安人之义。三者统称为拱璧,因皆须两手拱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形比较简单。商周时代的璧,厚薄不匀,形制也不规整,内外大多不够圆。春秋战国时,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纹等雕饰。汉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比较精细。汉以后至宋、元时,玉雕不多见。明、清时又兴盛,出现大量仿古制品,璧上常见精细的浮雕和螺旋状纹饰。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况下,也有起信物和装饰物作用的。汉代的玉璧,上有小孔,就是用来穿线做佩饰或挂在墙上做装饰用。璧在汉墓中发现很多,常放在死者胸部或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甚至还镶嵌在棺的表面作装饰用。玉璧用途很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作佩系;四做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瑗  古玉器名。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

  玉琥  古代玉器一种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称琥。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5期)一文认为:我以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纹'二字。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佩,无孔的当为玩器或陈列品,可称玉虎。

  玉虎  雕成虎形的玉器,即琥。《 拾遗记·秦始皇》:始皇嗟曰:‘刻画之形,何得飞走?'使以淳漆各点两玉虎一眼睛,旬日则失之,不知所在。参见玉琥。

  珩  古玉器名。玉饰品

,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

  环  古玉器名。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郭璞注:肉,边;好,孔。邢疏: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宋史·舆服志三》:衮冕之制小授三,结玉环三。又:后妃之服,小授三,间施玉环三。《晋书·周访传》:访大怒。敦手譬释,并遗玉环玉碗,以申厚意。  玉佩  佩亦作佩。玉作的佩饰。《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萧德言《咏舞》: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

  环玦  古玉器名。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块。《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玉带钩  古玉器名。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

河南固始在春秋末或战国初期墓中,发现一件玉带钩,是目前已知较早的一件。在河北满城、江苏铜山小龟山等西汉墓及河北定县北庄东汉墓中,均有玉带钩出土。

  玉钩  玉制的钩,故名。有带钩、帘钩、帐钩等。《宋书·符瑞志下》:汉桓帝永兴二年四月,光禄勋府吏舍,夜壁下有青气,得玉钩、玦各一。钩长七寸三分,身中有雕镂。《列仙传·钩翼夫人》: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钩。

  玉剑饰  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玉剑饰始于战国,战国剑较短小,剑首小而薄,边沿外敞,较锋利,格少(多用铜、铁),剑珌有厚长和薄短两种,带扣也小。汉带剑首长而大,格多,剑珌与战国相似。

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一把铁剑,其上四种玉剑饰惧备,并有高浮雕玉饰。汉后,玉剑饰不多见;明清两代仿制较多。  玉珌  佩刀鞘上装饰。同琫、鞛。《诗·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鞆琫有珌。《释文》:琫,字又作鞛,必孔反,佩刀鞘上饰。

  玉琫  古玉器名。刀剑鞘口处的玉饰叫琫,琫对面的小方玉叫珌。《诗·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鞆琫有珌。《传》:琫,上饰;珌,下饰。天子玉琫而鞉珌,诸候CHANG琫而QIU珌。

  玉衣  古玉器名。玉制的葬服,又称玉匣、玉柙。把玉石琢成各种形状的小薄片,角上穿孔,按等级不同采用金镂后银镂、铜镂连缀而成。《汉书·霍光传》:光薨赐金线、缯絮,壁珠玑玉衣。从1946年在河北邯郸郎村汉墓中发现象氏侯刘安意的穿孔玉片开始,到1978年底为止,相继共发现玉衣22套以上,属于西汉的共11套,属于东汉的至少有十一二套,其中有5套保存比较完整,可以复原。

  玉豚  古玉器名。古代死人手握的豚形玉器。在东汉、魏晋南北朝墓中,常有玉豚出土,造型和文饰较简单。用其随葬,主要是巫术的原因。

  含玉  古玉器名。含亦作晗,有的书上还称押舌。古时入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玉。《周礼·天宫·天府》:大丧共(供)含玉。大丧,指皇帝丧。其余则有含壁、含珠、含瑁、含米、含贝等,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死者口中就含有贝。据记载,春秋时代死者口中含的是珠玉。河南洛阳中州路816号西周墓,在死者口中发现一件带孔的蝉形玉。玉蝉作为含玉,在汉墓中发现较多。  玉蝉  古玉器名。古代含在死者口中的葬玉,因多刻为蝉形,故名玉蝉。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说文》:蜕,蛇蝉所解皮也。是知,玉含作蝉形,似是借蝉的生理习性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是战国以来死者含玉蝉的用意。参见含玉。  玉塞  古玉器名。已知在汉代有九窍塞,即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孔窍的九件玉器。这九件玉器在河北满城两座汉墓中都有出土。九窍玉塞为耳塞(2件)、眼塞(2件)、鼻塞(2件)、口塞、肛门塞和生殖器塞(各1件)。由于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故与含玉不同。东晋葛洪《抱朴子》: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这同玉衣也能使尸体不朽的迷信说法是一致的。  玉节  玉作的符节,古代用作重要的信物。《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与之玉节而走之。

  玉玺  皇帝的玉印。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自秦以后,以玉为玺,为皇帝所专用。因而又以指喻皇位。  玉盘  玉琢成的盘。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琅我员ㄖ衽獭!倍鸥Α堆瞎骷莶萏谩肥骸爸窭镄谐从衽獭薄br /  玉鱼  刻玉为鱼,是一种珍玩和佩饰。冯贽《云仙杂记》:贵妃(杨贵妃)苦热,肺渴,每日含一玉鱼,藉其凉津沃肺。程大昌《演繁露·鱼袋》:《六典》符宝即载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银,佩以为饰。又用作殉葬品。杜甫《诸将》诗: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金缕玉衣兴起于西汉,它的特点是死去的人穿上之后尸身不容易腐坏。传说中穿金缕玉衣是地位的象征,只有具有一定权势地位的人才能穿上它,因为古代人很看重玉器,认为玉器能隔绝外面的一切,所以穿上之后,尸身能一直保持原样。

那么金缕玉衣是用什么工序制成的呢,这么神奇,原来玉衣是用玉片,一片一片串起来的,它分为好几个部分,比如,头部,手臂,腿,这些都是单独制作的,先把单独的部分做好,然后再整体缝起来的,期间制作的线也全部都是金线,一开始制作的时候,他们会把玉片排成一排,依次放好,然后对缝连接,中间不能有差错,稍有歪斜,整件衣服的尺寸就会发生变化,可见当时制作的过程也是多么的繁琐,这也是对当时制衣人的一种考验啊。

因为玉片也很厚很重,没有点功夫恐怕是完成不了的,不像我们当今的衣服布料拿在手里那么的轻盈,古代的人们还是很重视这些的,他们觉得死者为大,所以给他们最好的陪葬品,玉衣计算起来,从东周到西汉再到东汉,大概沿用了四百多年。

截止到现在,考古方面一共发现了二十几件,据说是做工非常的精美,让人为之感叹,想到古时候的人们,什么工具都没有,仅仅就是靠双手制造了一件又一件巧夺天工的物件,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不得不为他们点个赞啊。

玉蝉只是葬玉的一个种类,葬玉中除了以蝉形为代表的玉琀外,还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窍塞等几种。而玉蝉的作用除了做葬玉用,在一些时代也更多地被用作配饰。

曾子曰:“始死之奠,其余阁也与。”意思就是在人初死时的祭奠之物,须用人生前剩余的东西。而且古人通常会将死者生前最珍贵的物品作为随葬品,以供其在幽冥中使用。

在随葬品中,除了日用的陶器、铜器、石器及牲畜等等以外,作为随葬品的玉器最引人注日,其玉器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代表着高规格的礼遇,也是祖先和鬼神观念产生之后,人们对丧葬制度的态度和要求的直接体现。

西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写到:“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句话写出了当时人们使用葬玉的目的。古人认为,以玉敛葬,施覆于人体各部位,可以保护尸体,防止精气外泄,从而达到防腐的功能,甚至有使其复活的可能。

因而从石器时代到汉代的漫长历史中,葬玉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玉衣、玉琀、玉握、九窍塞、玉枕、玄璧和镶玉棺等。

玉衣又称 玉柙 或 玉匣,用金丝、银丝或铜丝将许多四角有小孔的玉片相连而制成,一般可分为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6个部分,玉片则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和梯形几种。

《后汉书》中有记载,皇帝使用玉柙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但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如此严格的限制,例如在河北满城汉墓中,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就使用的是“金缕玉衣”

我帮你查了一下,最早的应该是

玉座屏——(天下第一玉屏风) 东汉(25-220年)高169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

此玉屏是陈设玉器,由四块镂雕玉片拼插而成。两侧以双连玉璧为支架,玉璧主体透雕青龙、白虎。玉屏中间两片略呈半月形,两端有榫插入架内。上屏片正中透雕“西王母”,分发高髻,凭几端坐,其旁刻有朱雀、狐狸、三足乌等形象;下屏片雕刻“东王公”,发后梳,凭几而坐,周围透雕侍者及熊、玄武等纹样。其纹饰形象地反映了汉代人的神仙崇拜思想。它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件陈设于房间的纯装饰性观赏为主的玉制座屏,其制作精美,实属罕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643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