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玉的特点是什么?

独山玉的特点是什么?,第1张

独山玉通常是由两种或大于两种的颜色构成,其鲜艳的颜色,硬度与翡翠有着些许相似,因产地主要集中在我国河南南阳的独山,又有着 “南阳玉”的称谓。一般呈现不透明至半透明的分布状态,无裂无瑕,这才是独山玉的平衡之美,好的独山玉以绿色为准,和翡翠非常类似。

1、绿独山玉

绿至翠绿色,包括绿色、灰绿色、蓝绿色、黄绿色,常与白色独玉相伴,颜色分布不均,多呈不规则带状、丝状或团块状分布。质地细腻,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表现不一,其中半透明的蓝绿色独玉为独山玉的最佳品种。

在商业上亦有人称之为“天蓝玉”,或“南阳翠玉”。矿山开采中,这种优质品种产量渐少。而大多为灰绿色的不透明的绿独玉。

2、红独山玉

又称“芙蓉红”。常表现为粉红色或芙蓉色,深浅不一,一般为微透明至不透明,质地细腻,光泽好,与白独玉呈过渡关系。此类玉石的含量少于5%。

3、白独山玉

总体为白色,乳白色,质地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常为半透明至微透明或不透明,依据透明度和质地的不同又有透水白、油白、干白三种称谓,其中以透水白为最佳,白独玉约占整个独山玉的10%。

4、紫独山玉

色呈暗紫色,质地细腻,坚硬致密,玻璃光泽,透明度较差。俗称有亮棕玉、酱紫玉、棕玉、紫斑玉、棕翠玉。

5、黄独山玉

为不同深度的**或褐**,常呈半透明分布,其中常常有白色或褐色团块,并与之呈过渡色。

扩展资料

独山玉的价值:

优质独山玉的颜色为绿色和白色,微透明、质地细腻、无裂纹、无杂质。颜色杂、色调暗、不透明、有裂纹和杂质的独山玉品质较差。原石交易中,依据质量独山玉可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外级五个等级。

特级:颜色为纯绿、翠绿、蓝绿、蓝中透水白、绿白;质地细腻为无白筋、无裂纹、无杂质、无棉柳;块度为20公斤以上。

一级:颜色为白、乳白、绿色、颜色均匀;质地细腻,无裂纹、无杂质,块度为20公斤以上。

二级:颜色于白、绿、带杂色;质地细腻,无裂纹、无杂质,块度为3公斤以上;纯绿、翠绿、蓝绿蓝中透水白,绿白无白筋、无裂纹、无杂质,块度为20公斤以上。

三级:色泽较鲜明,质地致密细腻,稍有杂质和裂纹,块度为1公斤以上。

等外:杂色,色泽暗淡、裂绺、杂质较多,块重1kg以下。

-独山玉

辉绿岩(diabase) [1]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显晶质,细-中粒,暗灰-灰黑色,常具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深灰、灰黑色。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与辉长岩成分相当的浅成岩类)组成,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基性斜长石常蚀变为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和高岭石;辉石常蚀变为绿泥石、角闪石和碳酸盐类矿物。因绿泥石的颜色而整体常呈灰绿色。 辉绿岩跟辉长岩的成分差不多,但它形成得比较浅,不像辉长岩那样深。根据含有的不同成分,有多种。如含石英多的叫作石英辉绿岩;含沸石、正长石等的,称碱性辉绿岩等。辉绿岩是上等建筑材料。 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岩浆向地壳浅部侵入结晶形成,常呈岩脉、岩墙、岩床或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的岩株状产出。 按次要矿物的不同,可分为橄榄辉绿岩、石英辉绿岩等。可做建筑石材或工艺石料,是铸石原料。质地均匀、无裂纹者可做石材原料,细粒者尤佳。如贵州的“罗甸绿”、浙江临海的“孔雀绿”、河南的“五龙青”、“菊花青”均属此类矿床

1、紫色宝石-紫水晶

紫色水晶是宁静、安全的象征。传说佩戴紫水晶的人们会带来灵感和智慧。同时紫色水晶也是爱情的象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并会带来桃花缘。因此期待爱情的小伙伴们,可以佩戴紫水晶,相信您的白马王子会马上出现的。

古代罗马人还习惯于二月从事清洗罪孽和祭奠亡灵的仪式,紫水晶被作为禁忌*逸、防止自我陶醉、保持诚实和理性的象征。

紫水晶还象征着宁静、安全,据说还能带来灵感和智慧,它的另一个寓意就是象征爱情,进一步说就是增进人缘及异性缘,总结起来可以用神秘、浪漫、高雅来形容它

2、 紫色宝石-紫萤石

紫萤石的化学成分是CaF2,主要的化学物质便是含氟矿物。紫萤石的颜色种类非常多,如黄、淡紫、玫瑰等。而佩戴紫萤石,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也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让你成为朋友圈中闪耀的那颗新星。

古代印度人发现,有个小山岗上的眼镜蛇特别多,它们老是在一块大石头周围转悠。其一的自然现象引起人们探索奥秘的兴趣。原来,每当夜幕降临,这里的大石头会闪烁微蓝色的亮光,许多具有趋光性的昆虫便纷纷到亮石头上空飞舞。

青蛙跳出来竞相捕食昆虫,躲在不远处的眼镜蛇也纷纷赶来捕食青蛙。于是,人们把这种石头叫作“蛇眼石”。后来才知道蛇眼石就是萤石。

3、紫色宝石-紫碧玺

紫碧玺的颜色非常多,主要以浅紫、深紫为主。紫碧玺的寓意便是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力和灵感,帮助人们可以冷静、清晰地处理所有食物。因此紫碧玺也可以有缓解双方冲突的作用。

4、紫色宝石-紫玉髓

紫玉髓俗称“紫玉”,是东海岸玉石中氧化矽矿物类的家族成员之一。原石呈红紫色、暗紫色乃至白紫色均有。结晶体成不透明至半透明,硬度为6-8度比重为2581。

紫玉髓主要分布在东河乡都兰以北至花莲丰滨海岸沿线均可发现,原石以呈现深紫红色及无杂质者为上品;其腊状光泽的明亮和淡柔的紫色光彩,表现出自然及落落大方的美感总让行家们爱不释手。

目前市面上紫玉髓的原石大致用来研磨墬子、项链、手链、及胸针等成品。因紫玉髓同一原石在发育过程中的差异性可能使颜色的分布不均匀,因此也是雕刻的上好材料之一。

5、紫色宝石-紫锂辉石

锂辉石颜色有紫、红、黄、绿等多种颜色。由透明无色至紫色的,称为紫锂辉石、绿色的绿锂辉石,而红色、紫红色和**的,则没有特别的名称。

紫锂辉,因为含有锰而呈现有如薰衣草的淡紫色,在1902年由孔赛博士所发现才成为宝石的一种。

6、紫色宝石-舒俱来

舒俱来石,为1960年代一位日本地质学家发现的新种类矿石,目前产地仅有南非、日本、加拿大和美国。其中美国是最大出口国,这两年因南非限制出口,价格才有所攀升。

舒俱来外观呈各种不透明的深浅紫与紫红色交织,有时甚至深至黑色,其颜色容易因为长久佩带而加深光彩。

7、紫色宝石-紫龙晶

紫龙晶,学名“查罗石”是一种新开发的矿石,属于高档品,1978年才在前苏联雪利河畔发现的罕见稀有的紫色宝石,是由含强碱性的霞石正长岩入侵到石灰岩中由于特殊的压力、温度、化学成份、物理条件所构成的转变,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紫龙晶”。

紫龙晶颜色鲜艳,紫白相间,以紫为主,紫色、白色成细长纤状无定向缠绕“扭”在一起,极似烧料,还有少量深绿色的斑块局部分布,长纤状互相缠绕,似众龙云飞舞,故称紫龙晶。常见少量霓辉石分布。

紫龙晶具有优雅纯正的紫色,间或有白色螺旋条纹状,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美丽。从成色上看,颜色越深紫越好,除了白纹之外的共生矿石,越少越好。

8、紫色宝石-紫黄晶

紫黄晶是由紫水晶经过天然地热等高温的作用,慢慢褪色而成,所以紫黄晶兼具了紫晶与黄晶的特质,其中也会有天然的冰裂及云纹产生,紫晶被西方人奉为“诚实之石”,它象征着诚挚、正直与善良,也象征天真与快乐,适宜赠送给未成年的晚辈。而西方人将黄晶誉为“友谊之石”,代表真诚和挚着的爱,意味美貌和聪颖。

9、紫色宝石-紫玛瑙

多呈单一的紫色,优质者颜色如同紫晶,而且光亮。次者色淡,或者不够光亮,俗称“闷”。淡淡的粉紫玉髓,很少见,看了有说不出的舒服,颜色浪漫呈半透明状的紫玉髓是2010年出现在市面上的宝石,深浅不同的紫色很讨喜并且稀有,有关他的功能与紫晶有些相像,因为同样发出紫色光的关系。

扩展资料:

紫色蓝宝石真假鉴别:

蓝宝石和其他蓝色宝石可以通过鉴定折光率、色散度和硬度等参数来鉴别。在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往往利用其硬度和强二色性来区分:蓝宝石是硬度低于钻石、高于立方氧化锆的唯一一种蓝色宝石。只需用待测宝石的棱刻划立方氧化锆,若能划动。

则证明待测宝石是蓝宝石;若不能划动,则不是。其次,由于蓝宝石具有强二色性,用肉眼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颜色,蓝和绿,或者蓝和蓝绿。

最后,六边形生长带也可作为鉴定蓝宝石的辅助条件,有六边形生长带的一定是蓝宝石,没有的也不一定不是,可能是生长带不明显。天然蓝宝石与人工合成蓝宝石的光学性质、物理性质基本相同,所以很难用上述参数将二者分开。

不过可以仔细观察两点,如果能够看到六边形生长带或者绢丝状红金石包裹体,那么就一定是天然蓝宝石。即使观察不到生长带,也没有包裹体,仍需要专业鉴定才能最终确认是否是天然蓝宝石。

参考资料:

-紫色蓝宝石

变质岩石学的著作和文献中的钙硅酸盐变质岩(calc-silicate metamorphic rock),在本手册中改称为钙镁硅酸盐变质岩(calc-magnesium-silicate metamorphic rock)。这一名称的改变是基于下列原因:①岩石的化学成分并不只是富含钙和硅而是富含钙、镁、硅和铝,还含有不定量的铁、钾和钠的组分;②属于钙硅酸盐的矿物仅有硅灰石,且只有在高温低压的变质条件才能形成,它在区域变质岩石中很少出现,并不具有代表性。而透闪石、透辉石等钙镁硅酸盐矿物在中低、中高变质的该类岩石中分布较广泛。据上所述,它是富含钙、镁、硅、铝组分的变质岩石,但为了不使该类岩石的名称过于冗长(如钙镁铝硅酸盐变质岩),也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和鉴定这类岩石,而将其改称为钙镁硅酸盐变质岩。

(一)概述

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类的化学成分富钙、镁、硅和铝,其次还含有铁、钾和钠等组分,有时还含有碳质。其原岩类型以富含碳酸盐矿物的泥灰岩、钙质泥岩为主,也有钙质砂岩,是碳酸盐岩与泥质岩和陆源碎屑岩之间过渡类型的岩石,泥灰岩往往在碳酸盐岩中呈夹层或互层产出。在变质岩石中,钙镁硅酸盐变质岩中的钙质板岩、钙质千枚岩、钙质片岩、钙镁硅酸盐岩是大理岩和泥质变质岩之间过渡类型的岩石,而石英方解透闪岩、透闪石英透辉岩等变质岩是大理岩和长英质变质岩之间过渡类型的岩石。随着岩石中碳酸盐矿物增加,钙镁硅酸盐变质岩向含有杂质的大理岩渐变过渡;随着石英含量增加,而向石英岩过渡;随着岩石中云母类矿物增加,向钙质绢云千枚岩和钙质云母片岩逐渐过渡。

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钙质板岩、钙质千枚岩、钙质片岩、钙镁硅酸盐片岩、钙镁硅酸盐片麻岩(钙质片麻岩)和钙镁硅酸盐岩(块状构造)。钙镁硅酸盐变质岩以方解石(或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含量<50%而与大理岩相区别;以岩石中含有20%~50%的方解石(或白云石)的钙质千枚岩和钙质片岩,而与泥质变质岩中的钙质绢云千枚岩和钙质云母片岩相区别;以岩石中石英含量<50%,而与长英质变质岩中的石英岩和石英片岩相区别;以岩石中富含钙镁、钙铝的硅酸盐矿物(如透闪石、透辉石、帘石类、中基性斜长石、钙铝榴石等),而与其他变质岩石相区别。

1矿物

由于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中化学成分的种类较多,其含量变化也较大,致使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中的矿物较复杂,其常见的矿物分述如下。

钙镁硅酸盐矿物:透闪石、透辉石及钙质角闪石(含有铁和铝);钙硅酸盐矿物:硅灰石;钙铝硅酸盐矿物:钙铝榴石、黝帘石(或斜黝帘石)、钙长石、珍珠云母、符山石和绿帘石(含有铁和镁);含有钾、钠、钙的铝硅酸盐矿物:云母(绢云母、白云母)、斜长石、钾长石、方柱石。

此外,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中还含有石英、方解石(或白云石)、绿泥石、黑云母、榍石、碳质和石墨等矿物。

当原岩中碳酸盐矿物含量大于其他组分时,在脱碳酸的变质反应中方解石、白云石中的钙、镁与原岩中的硅、铝、铁等组分相结合,形成钙镁、钙铝的硅酸盐矿物后还剩余有一定量方解石、白云石,但这些碳酸盐矿物在岩石中含量<50%。若原岩中碳酸盐矿物含量较少时,它们与岩石中其他组分在变质反应中被全部消耗掉,致使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主要由钙镁、钙铝等硅酸盐矿物和其他的矿物组成,在岩石中不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综上所述,在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中,碳酸盐矿物含量变化较大,在0~50%之间。致使有的岩石中碳酸盐矿物较多,但有的岩石中则很少,甚至没有。在低级变质的钙质板岩、钙质千枚岩及由云母、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少量绿泥石和长石等矿物组成的钙质片岩中,由于钙镁、钙铝等变质矿物较少,原岩中碳酸盐矿物的钙和镁组分很少被消耗,大都以方解石(白云石)矿物存在于岩石中,其含量变化在20%~50%之间。

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的矿物大多呈浅色,肉眼鉴别这些矿物较困难,其中透闪石和硅灰石大多呈白色和灰白色的长柱状矿物,具完全的柱面解理(它们之间的特征和区别可参阅大理岩中的有关描述内容)。透辉石多呈浅绿色,粒状,具辉石式两组近正交解理。钙铝榴石呈浅**、蜜**、浅黄绿色,粒状,无解理。显微镜下为正高突起,正交偏光镜下呈均质性。偶尔有光性异常的一级灰白或黄白干涉色,并具有环带和双晶。

绿帘石呈草绿色、黄绿色及深绿色,粒状或柱状,具两组完全解理。显微镜下呈颜色不均匀的浅黄绿色,正高突起,横切面的两组解理夹角在65°,比辉石的解理夹角小而比角闪石的稍大些。具有不均匀的鲜艳而又明亮的二级—三级彩色干涉色,柱状切面平行消光,其他切面斜消光,延性可正可负,二轴晶负光性。黝帘石等浅色矿物肉眼不易辨认,呈灰色、灰白和浅绿色的粒状或柱状晶体,具两组完全解理。显微镜下无色,正高突起,干涉色一级灰白或具有灰蓝、靛蓝的异常干涉色,平行消光,延性可正可负,二轴晶正光性。如为斜消光,则属斜黝帘石。上述特征可与辉石和绿帘石相区别。

2结构构造

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类中的矿物和组构,在不同变质岩石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在钙质板岩和钙质千枚岩中多为变余泥质结构和显微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具有板状、千枚状构造;由云母、石英、碳酸盐矿物所组成的钙质片岩中,多为细粒片状粒状或粒状片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由钙镁、钙铝硅酸盐矿物组成的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其结构大多为粒状柱状(或柱状粒状)和粒状变晶结构,岩石具有片状、片麻状、块状和条带状构造。岩石中原岩的层理残留时,可形成变余层理构造。

(二)主要岩石类型

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类的主要岩石类型有钙质板岩类、钙质千枚岩类、钙质片岩类、钙镁硅酸盐片岩类、钙镁硅酸盐片麻岩类(钙质片麻岩)和钙镁硅酸盐岩类,应加以说明的是,前人所说的钙质片岩(广义的钙质片岩),包含了本手册的钙质片岩(狭义的钙质片岩)和钙镁硅酸盐片岩这两类具有片状构造的岩石,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类的特征和命名分述如下。

1钙质板岩类

钙质板岩(calcic slate)多呈灰**、土**、浅灰绿色,当含有碳质时则呈深灰色和黑色。其矿物是显微晶质和隐晶质的碳酸盐矿物。但由于其粒径十分细小,在显微镜下也经常不易区别,较简便的方法是,在标本上用稀盐酸观察其发生气泡程度测试其是方解石还是白云石,碳酸盐矿物的含量为20%~50%。其他还有隐晶质的粘土矿物。还含有少量新生变质矿物绢云母和绿泥石。在岩石中也含有一些石英(为主)和长石的粉砂粒。具有变余泥质结构和显微-隐晶质片状粒状变晶结构,板状构造,有原岩层理构造的残留,形成变余层理构造。层理与板理有时平行也有斜交。钙质板岩的命名原则是:

颜色+新生变质矿物(前少后多)+(碳酸盐矿物或钙质)+板岩如灰**绢云方解板岩。当碳酸盐矿物不能辨别其是方解石还是白云石时,可笼统称为“钙质”。在肉眼鉴别时,由于岩石中矿物颗粒十分细小,不能辨认,也可笼统命名为:

颜色+钙质+板岩如灰**钙质板岩。钙质板岩的特征和命名参阅表3-14。

注:具有块状构造细粒变晶结构的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相当于以前的钙硅酸盐变粒岩。

钙质板岩与泥质变质岩中的钙质泥质板岩的区别是,钙质板岩中含有碳酸盐矿物(其含量为20%~50%),是岩石的主要矿物之一。而钙质泥质板岩中碳酸盐矿物含量5%~20%。

2钙质千枚岩类

钙质千枚岩(calcic phyllite)多呈灰**、土**和灰绿色,当含有碳质时,多呈深灰色和灰黑色。钙质千枚岩与钙质板岩不同的是,前者的矿物已全部结晶,在显微镜下已能鉴别,但由于矿物粒径细小(<01 mm),肉眼仍不能辨认,具千枚状构造。而钙质板岩中矿物结晶程度低,部分为隐晶质的粘土和碳酸盐矿物,岩石具板状构造。

矿物主要是绢云母、绿泥石、碳酸盐矿物、石英和长石等。其中碳酸盐矿物主要是方解石或白云石,它们在岩石中的含量20%~50%,这也是钙质千枚岩的主要特征,有时方解石(或白云石)呈变斑晶产出,在钙质千枚岩的表面呈突出的小斑点或小凹坑。

岩石的结构有显微鳞片状粒状(或粒状鳞片状)变晶结构及方解石(或白云石)呈变斑晶时的斑状变晶结构。由绢云母和绿泥石等片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形成千枚状构造,在岩石的表面,具有较弱丝绢光泽,这是由于岩石中含有较多的碳酸盐矿物,致使其表面的丝绢光泽较弱。肉眼看似为千枚状板岩或板状千枚岩,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矿物已全部重结晶,应属千枚岩类。在露头及标本上借助放大镜可见闪闪发亮的碳酸盐矿物的解理面,可通过简单测试方法(用稀盐酸),获知岩石中含有方解石(或白云石)。岩石常见变余层理构造。钙质千枚岩的命名原则是:

颜色+新生变质矿物(前少后多)+(碳酸盐矿物或钙质)+千枚岩如灰**绢云方解千枚岩(照片3-139)。但由于钙质千枚岩中矿物颗粒十分细小肉眼不能辨认,也可笼统命名为:

颜色+钙质+千枚岩

如灰**钙质千枚岩。钙质千枚岩的特征和命名参阅表3-14。

钙质千枚岩与泥质变质岩的钙质绢云千枚岩主要区别是前者含有20%~50%的碳酸盐矿物,其岩石的千枚状面理上的丝绢光泽较弱;而泥质变质岩的绢云千枚岩中碳酸盐矿物含量为5%~20%时,可定名为钙质绢云千枚岩,是钙质千枚岩与绢云千枚岩的过渡类型的岩石。

3钙质片岩类

钙质片岩(calcic schist狭义的钙质片岩)多呈灰**、浅灰绿色,当含有碳质时,可呈灰黑色。钙质片岩与钙质千枚岩的区别是前者的矿物粒径>01 mm,借助放大镜肉眼已能辨认矿物,且具有片状构造。其矿物主要有白云母、黑云母、方解石(或白云石)、石英,有时有绿泥石、酸性 中性斜长石。也可含有少量绿帘石、斜黝帘石、阳起石(或透闪石等其他钙质角闪石)等钙镁、钙铝硅酸盐矿物。其中碳酸盐矿物在岩石中的含量20%~50%,在露头和标本上可观察到岩石中有很多闪闪发亮的粒状碳酸盐矿物的解理面。

岩石的结构是片状粒状(或粒状片状)变晶结构,云母、绿泥石等片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构成片状构造,有时岩石中片状矿物或碳酸盐矿物相对集中构成条带状构造,也常见变余层理构造。钙质片岩的命名原则:

颜色+次要矿物(前少后多)+(碳酸盐矿物或钙质)+片岩

如灰色绿泥二云方解片岩,另外还有云母石英方解片岩等岩石(照片 3 140,141, 142)。如碳酸盐矿物不能确定时,其命名原则:

颜色+次要矿物(前少后多)+钙质片岩

如灰色绿泥二云钙质片岩。钙质片岩的特征和命名参阅表3-14。

当岩石中碳酸盐矿物含量为5%~20%,且以云母类矿物为主(>30%)时,则该岩石属于泥质变质岩的钙质云母片岩类,可命名为方解(白云石)云母片岩或钙质云母片岩,是钙质片岩与云母片岩之间过渡类型的岩石。在这里还需强调指出的是钙质片岩中云母的含量可能>30%,但由于岩石中含有20%~50%的方解石(或白云石),它应属于钙质片岩,本手册命名为云母方解片岩(或云母钙质片岩),而与泥质变质岩中的方解云母片岩(或钙质云母片岩)相区别。

4钙镁硅酸盐片岩类、钙镁硅酸盐片麻岩类和钙镁硅酸盐岩类

钙镁硅酸盐片岩(calc-magnesium-silicate schist)、钙镁硅酸盐片麻岩(calcmagnesium-silicate gneiss)和钙镁硅酸盐岩(calc-magnesium-silicate rock)不仅矿物较复杂,且矿物的含量变化很大。主要由钙镁、钙铝硅酸盐矿物组成,它们是透闪石(或其他钙质角闪石)、透辉石、钙铝榴石、中 基性斜长石、黝帘石、斜黝帘石、绿帘石和方柱石,较少见的有硅灰石、珍珠云母、符山石等。岩石中常含有不定量的石英、白云母、黑云母和方解石(或白云石),尤其是方解石(或白云石)和石英在岩石中的含量变化在0~50%之间。在一些钙镁硅酸盐岩石中,方解石(或白云石)经常少于10%,甚至为零。在有些岩石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形成石墨钙镁硅酸盐片岩(片麻岩),或石墨钙镁硅酸盐岩。当上述岩石中石墨含量>3%,并有一定规模可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石墨矿床。

岩石的结构主要有柱状粒状(或粒状柱状)变晶结构,当有的矿物呈变斑晶产出时则形成斑状变晶结构。常见的是块状构造、片状构造和片麻状构造(岩石中片、柱状矿物连续和不连续定向分布)。岩石中某些矿物相对集中呈互层状产出,可形成条带状构造。在野外常见钙镁硅酸盐变质岩与大理岩呈细薄层互层产出,由于两种岩石抗风化程度的差异,大理岩薄层中碳酸盐矿物易风化而呈凹层,钙镁硅酸盐变质岩层中的钙镁、钙铝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较强而呈凸层,在露头上两者形成凸凹薄层相间,形如暖气片状的变余层理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由于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的矿物十分相似,进一步划分岩石类型主要是以构造特征作为岩石的基本名称。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有钙镁硅酸盐岩(块状构造)(照片3-143,144,145,146,147,148)、钙镁硅酸盐片岩(片状构造)(照片3-149,150)和钙镁硅酸盐片麻岩(片麻状构造),也称钙质片麻岩(照片3-151,152),上述岩石的特征和命名参阅表3-14。

钙镁硅酸盐片岩,前人也称为钙质片岩。其与上述钙质片岩(主要矿物是云母、石英、碳酸盐矿物(20%~50%)为主的具片状构造的岩石)的主要区别是:其主要矿物是由钙镁、钙铝等硅酸盐矿物组成,云母类矿物含量少,岩石中方解石(或白云石)的含量变化很大在0~50%之间。前人所说的钙质片岩(广义),实际上包含了钙镁硅酸盐片岩和岩石中方解石(或白云石)的含量为20%~50%,而其他矿物是由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石英、长石等组成的钙质片岩。考虑到这两种片岩的矿物有较大的差别,且两者的变质程度也不同,钙镁硅酸盐片岩以中级变质为主,有时可达高级,而钙质片岩以低级变质为主,有时可达中级。所以,本手册将前一类岩石命名为钙镁硅酸盐片岩,后一类岩石归属钙质片岩(狭义),以便将两类岩石区分开。

具有片麻状构造的钙镁硅酸盐片麻岩,也称为钙质片麻岩。其与长英质变质岩中的长石片麻岩和富铝片麻岩之间的区别是,岩石中主要由钙镁、钙铝等硅酸盐矿物组成,斜长石含量不定,有的钙镁硅酸盐片麻岩中甚至不含长石,其与后两类片麻岩在矿物上差别很大,较易区别。

具有块状构造的钙镁硅酸盐岩的矿物和组构特征,与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钙镁硅酸盐角岩和由气液变质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十分相似,从岩相学特征上要将上述不同成因的岩石区分开很困难。涂光炽,1977在第一届全国成岩成矿实验及矿物包裹体学术交流会议上的报告。涂光炽(1977),赵斌(1989)曾将钙镁硅酸盐岩归属为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矽卡岩。由于矽卡岩和钙镁硅酸盐岩的地质成因明显不同,本手册没有接受这一提议,并认为对上述岩石的命名,必须以野外地质产状为岩石的基本名称(如角岩、矽卡岩)的主要依据。

对区域变质作用或不能确定变质作用类型的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的命名原则是,当岩石具片状构造时:

颜色+次要矿物(前少后多)+主要矿物+片岩

如灰白色透闪方解透辉片岩。当岩石具片麻状构造时:

颜色+次要矿物(前少后多)+主要矿物+片麻岩

如灰白色石榴钙长透辉片麻岩。当岩石具块状构造时:

颜色+次要矿物(前少后多)+主要矿物+岩

如灰白色石榴钙长透辉岩(具有细粒变晶结构的这类岩石,程裕淇等(1963)命名为钙硅酸盐变粒岩)。

在上述岩石定名中的主要矿物是岩石中含量最多的矿物。应强调指出的是在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中即使是石英含量最多,也不能将其作为主要矿物参加命名,而应以含量次多的矿物作为主要矿物命名,以避免与长英质变质岩石中的石英岩(或石英片岩)相混淆。例如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的矿物有透闪石(25%)、透辉石(35%)和石英(40%),如按岩石的命名原则应定名为透闪透辉石英岩(或石英片岩)。从这一岩石命名应属长英质变质岩中的石英岩类(或石英片岩),这类岩石中的石英含量应>50%,这一情况与实际情况不附。正确的岩石命名应是:透闪石英透辉岩(或片岩)。这一名称属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类。

(三)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类的递增变质作用

原岩为泥灰岩、钙质泥岩经低级变质作用形成板状、千枚状构造的钙质板岩和钙质千枚岩(照片3-139),矿物主要为方解石(或白云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和斜长石。随着变质作用的加强,形成具有片状构造的钙质片岩,其矿物中出现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方解石(或白云石)、石英和酸性斜长石,有的钙质片岩中还含有少量钙质角闪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矿物(照片3-140,141,142)。中级变质条件,绿泥石和绿帘石消失,斜长石以中 基性斜长石为主,出现透闪石(及其他钙质角闪石)、钙铝榴石、透辉石、黝帘石并含有不定量的方解石(或白云石)、石英和白云母、黑云母等矿物,中级变质的岩石是钙质片岩(照片3-142)和钙镁硅酸盐片岩(照片3-149,150)及其片麻岩(照片3-151,152)和钙镁硅酸盐岩(照片3-143,144)。高级变质条件,斜长石成分为钙长石含量较高的基性斜长石,常与钙铝榴石、透辉石、石英、方解石(或白云石)等矿物共生产出,其中基性斜长石常被方柱石置换(照片3-145,146,147,148),在低压条件下,有时可出现硅灰石,高级变质的岩石为钙镁硅酸盐片岩、片麻岩和钙镁硅酸盐岩。

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类在低级、中级及高级变质条件下的矿物和典型岩石参阅表3-15。

表3-15 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类在递增变质作用的矿物和典型岩石

中 高级变质的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中常含有石墨,形成含有石墨的钙镁硅酸盐变质岩石,往往与含石墨的大理岩、长石片麻岩和石墨石英片岩等岩石共生产出。我国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等地的石墨矿床,主要产于上述各类变质岩石中。

黄玉(托帕石),黝帘石(坦桑石),尖晶石,人造记铝榴石。

一般用的是莫氏硬度来衡量宝石硬度。硬度从1到10分别是:滑(滑石),石(石膏),方(方解石),萤(萤石),磷(磷灰石),正(正长石),石(石英),黄(黄玉),刚(刚玉),金(金刚石)。大于等于9硬度的前四位分别是:金刚石(硬度10),莫桑石(硬度925-95),红宝石(硬度9),蓝宝石(硬度9)。

玉石硬度分为三个级别:高硬度的属于宝石级,一股在摩氏7度以上,如钻石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碧玺等。以欧珀宝石硬度最低,为55度;中硬度的属于高硬度玉石,一般在摩氏7—6度之间,如玉、翡翠、玛瑙、水晶、木变石、东陵石、河南玉等;低硬度的属于用刀划得动的玉石如青金石、松石、珊瑚、孔雀石、岫玉、萤石等,图氏硬度在5—4度之间。

琥珀最低,是25度。在矿物中,玉石很少有低于4度的。部分石头密度如下:花岗石:263~33,正长岩:25~33,闪长岩:25~33,斑岩:28,安山岩:25~33,辉绿岩:27、29,流纹岩:25~33,花岗片麻岩:27~29,片麻岩:25~28,石英岩:261、28~30,大理岩:25~33,千枚岩(板岩):25~33,凝灰岩:25~33,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25~33,砾岩:22~33,石英砂岩:26~271,砂岩:12~30。就颜色来说,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纯白者极少,硝子则是匀净洁白的纯白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723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