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镜片的好处

水晶镜片的好处,第1张

水晶镜片的好处:

1、在较早的时候相对来说,透明度较好,清晰度略高,质地细腻坚硬,遇风沙不易磨毛。这一特点,使之适合风沙区的人佩戴,比如无遮挡的摩托车、手扶拖拉机的驾驶员;

2、在强烈的太阳光下,佩戴水晶茶镜有凉爽感觉;

3、水晶镜片不吸收辐射和热量,对于从事锅炉、冶炼等高温作业的人,可缓和热浪对眼睛的冲击和刺激;

4、水晶耐得起一般酸性溶液的腐蚀,如硫酸、盐酸等化工酸类都对它奈耐不得,从事这类工种的人佩戴水晶眼镜,有很好的护目效果。

扩展资料:

水晶眼镜的历史:作为光学材料,水晶的最大优点是硬度大,制成的镜片不易磨损。在20世纪20-30年代曾流行一时。因其制成的镜片经久耐用,又因其价格十分昂贵,常常留传给下一代。

和古时的常见材料(琉璃、薄纸等)相比佩戴水晶眼镜在光线较暗的室内,远远超过这些粗糙材料的清晰度。但和目前的光学玻璃比起来水晶由于天然形成导致内含的杂质和纹理,导致清晰度大大不如现代光学玻璃。

参考资料:

—水晶眼镜

您好,建议您上传个照片,以方便我们更准确的判断评估。

文字叙述不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

清朝时期水晶眼镜一般是茶水晶或者白水晶的,注意水晶有无冰裂和保存完整度

最好您的照片是常光下近焦清晰照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眼镜(glasses)是由镜片和镜架组合起来的,用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的用品。眼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斜视或者弱视等。

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及散光眼镜、平光眼镜、电脑护目镜、护目镜、泳镜、夜视镜、电竞游戏护目镜、电竞护目镜、风镜、墨镜、玩具眼镜、太阳眼镜15种。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眼镜的其他种类包括护目镜、太阳镜、游泳镜等,为眼睛提供各种保护作用。现代的眼镜,通常在镜片中间设有鼻托,及在左右两臂搁在耳朵上的位置设有软垫。爱美或不习惯佩戴眼镜的人,可以选择以隐形眼镜矫正视力。

起源发展

1268年,罗杰·培根最早记录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在欧洲,最早的眼镜在意大利出现,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镜的画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于1352年绘制的。

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

眼镜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代已有西方的眼镜经过西域或南洋传入我国。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行业形成

在我国历史上随着个体手工业的发展,眼镜用料由天然水晶石发展到使用玻璃后,眼镜的使用范围则开始向民间推广和扩大,制作技术也有新的发展。

中国的姑苏(苏州)是我国眼镜的发源地,苏州生产眼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我国的眼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明代崇祯初年(公元1628年)、苏州眼镜史上山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字文玉,又字泗滨,原籍吴江。他从小勤奋好学,当时他看到视力不健的人很痛苦,但“单照”镜之类又使用不方便。于是他就精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镜上的镜片。他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创造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这种牵陀车,就是所谓古典法加工的水橙,是用脚踏转动,采用矿石砂、白泥、砖灰等作研磨剂或抛光材料,把镜片磨成凸凹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最后终于掌握了磨片技术,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同时他又掌握了“对光”(验光)的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这样就可以随目配镜,效果丝毫不差,戴在脸上也比较方便舒适,以适应各人视力的需要,这是我国自主验光配镜的开始。

后来,孙云球又发明研制了不同用途的光学镜头,有百花镜、鸳鸯镜、放大镜、多面镜、幻容镜等数十种之多。从此,孙云球制造的眼镜名扬各地。可惜,这样一位有作为的技术人才,33岁就病逝了,但他留下一部名为《镜史》的科技著作,对推动后世眼镜制造技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继孙云球之后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又出了一个制造眼镜的人才,名叫褚三山。他进一步发展了制造眼镜的技术,颇有影响。

由于苏州出了孙云球、褚三山两位杰出的制造眼镜的技术人才,从而推动了当时苏州眼镜行业的形成和发展。在1735年,苏州已出现了专门生产眼镜的手工作坊。

到了清康熙年间,眼镜的制作与销售已在北京、上海、苏州、天津、广州等地蓬勃发展。眼镜已成了专门的商品。

行业顺起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配镜技术传入我国,为眼镜行业的崛起开辟了新的道路。清朝末年,首先是英国人约翰·高德(John Goddard),在上海开设了“高德洋行”,专营机磨检光眼镜。之后其他洋人接因而来。如托极司(TobiM)开设了“明晶洋行”,英籍犹太人雷茂顿开设的“雷茂顿洋行”等。

至此以后,到1911年曾经在“高德洋行”工作的中国人筹资开设了“中国精益眼镜公司”。由于精益眼镜公司的开业,使我国眼镜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验光配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革:

①开始废除了旧式店铺沿用已久的“对光牌”验光配镜,采用了主客体相结合的验光技术。

②淘汰了纯手工操作制做镜片的方法,设置了机械研磨加工设备,发展了研磨技术,这时不仅能磨制各种不同性质、不同规格的镜片,还开始自制式监制各类镜框(架)。

③在检、磨、割、装、矫、制等技术方面,由于采用了一些国外的新技术和设备,因而培养了一代制作眼镜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眼镜行业很快形成一支新的技术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

行业变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眼镜行业也得到大力发展。在工业方面,北京、上海、苏州等主要产地均具有了一定规模的眼镜生产基础。如上海眼镜一厂、上海眼镜二厂、北京眼镜厂、北京608厂、北京603厂、苏州眼镜厂等,已经成为我国眼镜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其规模均为近千人的国家中型企业。其产员数量质量及配套能力均居全国首位,有的产品则为市级或国家级优质产品,有的名牌产品多年长期出口,行销全国,驰名中外。

另外,一些国防工业企业,仪器仪表工业也有部分企业转向眼镜行业生产加工,商业服务部门也不断扩大或增加销售网点和增添验光配镜设备、仪器。有些城市还非常重视理论教育,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还开办了眼镜技术短训班和职工个等专业技工学校,为眼镜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1985年4月,由国家轻工业部倡导牵头,在江苏省丹阳市召开了全国眼镜行业的“中国眼镜协会”成立大会。到会的入会集体会员企业共有14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有85个,分别隶届轻工业部、商业部、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农牧渔业部、卫生部和国家科委;分别在14个省、市、自治区等31个城市;共有职工27237人。其中,技术人员1393人:500人以上的单位15个,200—500人的单位29个,200人以下的单位41个。按经济性质划分:全民企业15个,集体企业49个,乡镇企业10个,中外合资企业若干个。这85个单位共有固定资产净值14522万元,1984年全年生产能力为:镜架2018万副(其中金属架590万副),镜片1609万副,毛坯1694万副;总产值14亿元,总销售19亿元,总利润3449万元,每年出口镜架、镜片150万副,换汇75万美元。眼镜协会成立后一年多来又有近百家厂、商申请加入了协会,到1986年底已发展到集体会员企业240个,共有职工3万余。

我国眼镜行业的发展,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迁。已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配套生产能力的大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的眼镜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市场:网上市场。这个就是电子商务在传统行业中起到重大作用的一种表现方式,作为全球首个综合行业商业信息集合平台,汇聚各行各业的代销产品展销信息、代理项目招商信息、直销产品供应信息等。具有能同时服务于经销商、代理商、采购商的特点。生意家是经销商、代理商资源最多的网站。其中,展吧更适合代销产品展销,招商更适合代理项目招商,供应更适合产品批零直销具有广告传播功能,比阿里巴巴等B2B(B2B是指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具有更多的经销商、代理商,较百度等搜索引擎相比,则是分类信息丰富、销售和招商功能强,经销商、采购商多。 [2] 

文化

编辑 播报

前言

眼镜文化充分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思想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特点,随着各历史时代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以物质和艺术的结合,通过有形的方式体现出来。它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体现着佩戴者的身份、社会地位、思想观念、兴趣爱好等。

镜片文化

镜片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质材的优良程度,镜片的大小、曲线、组合以及色彩、光泽等的精美度上。在古代,帝王、官家、富豪与平民百姓所用眼镜的不同,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色彩及内涵。在现代,工、农、商、学、兵等社会各阶层,男性、女性用镜,风格各异,都体现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内涵。

镜架文化

镜架文化也是体现材料质量的高低,镜架外形、颜色、装饰的精美程度,以及图文含义等方面。古代的镜架上往往刻有福、禄、寿、财等花纹图案,体现着“福在眼前”、“福寿双全”、“官运亨通”、“四季发财”等价值内涵。同时,梁架上往往还雕刻着店名、字号、人名、含金量等。依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不同,帝王、达官贵人所用镜架多用金、银、玳瑁、象牙等贵重材料,而普通百姓所用眼镜多用铜、铁、钢、木等材料。眼镜的梁架图案,由最初的拱桥形、门字形、城门洞形、弧形,逐渐过渡到一字形、竹节形、上下翻梁形等;梁卡、边卡、由云纹形、猫头形、虎头形过渡到鹰头形、二点形、梅花点形等形状。

现代镜架在古代镜架文化在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从设计到装饰,花纹图案以及色彩上,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体现了新的价值观和美学观。 

眼镜

1、折射率(n);

2、含水量(%重量);

3、透氧性(cm2/s)(mlO2/ml·kPa)@25℃×10-11;

4、弹性模量Pa104;

5、比重(g/cm3)。

透明度

指一种物质的清晰性。是物质的化学、纯度和水合作用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体现。通常用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某物质样本的透过率之百分比来表示该物质的透明度。该值在大部分明澈的隐形眼镜材料(无着色)中为92%~98%之间。

硬度和韧度

材料的硬度是一重要的质量指标,它反映了镜片的制作和镜片的耐用性能。硬度这一属性,硬镜比软镜关系更密切。韧度反映材料柔韧的程度,柔韧性好的材料制作镜片对初戴阶段感觉良好,但不能矫正角膜散光,因为容易紧贴角膜,与角膜形状相吻合。

抗张强度

表示材料在被牵拉状态的断裂之前,它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值。抗张强度高→良好耐久性。

弹性模量

表示一种材料在承受压力时保持形态不变的能力。

弹性模量低的材料→对压力的抵抗力小。

弹性模量高的材料→更好地抵抗压力,以便保持形态,提供更好视力效果。

眼镜

从镜片的功能上讲,它具有调节进入眼睛之光量,矫正视力,保护眼睛安全和临床治疗眼病的作用。对屈光异常引起的儿童斜视和伴有头痛的屈光异常患者,配戴眼镜后均可治疗。而眼镜架的功能,除其为镜片配套构成眼镜戴在人的眼睛上起到支架作用外,它还具有美容、装饰性。现代流行者强调,眼镜要有与时代人的面部化妆及服饰的和谐,反映社会阶层高、学问高雅、时尚等等象征。

眼镜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镜镜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

现代的眼镜,通常在镜片中间设有鼻托(鼻梁撑),及在左右两臂搁在耳朵上的位置设有软垫。

太阳眼镜

太阳眼镜,又称墨镜、太阳镜,是为了保护眼睛所设计的眼镜,镜片往往是黑色或深色,借此来避免阳(尤其是紫外线)刺激眼部。中国在宋朝的时候就有太阳眼镜了。

单片眼镜

中国最古老的眼镜是水晶或透明矿物质制作的圆形单片镜。

明代已有西方的眼镜经过西域或南洋传入我国,吴宽在得到友人所赠眼镜后写诗致谢,诗中的描述是“圆与英荚同,净与云母匹”,用法是“持之近眼眶”,单片眼镜也被称为“单照”,“单照明时已有,旧传是西洋遗法。”(《苏州府志》)

变色眼镜

许多汽车司机在开车时常常戴着一副黑眼镜。在阳光下或者积雪天驾驶汽车的时候,这副黑眼镜能保护眼睛不受强光的长时间刺激。可是,当汽车突然由明处驶向暗处的时候,戴着黑眼镜反而变成了累赘。一会儿戴,一会儿摘,实在太不方便啦。有什么好办法来解除司机的这个苦恼呢。有,戴上变色眼镜准行。在阳光下,它是一副黑墨镜,浓黑的玻璃镜片挡住耀眼的光芒。在光线柔和的房间里,它又变得和普通的眼镜一样,透明无色。

变色眼镜

变色眼镜的奥秘在玻璃里。这种特殊的玻璃叫作“光致变色”玻璃。它在制造过程中,预先掺进了对光敏感的物质,如氯化银、溴化银(统称卤化银)等,还有少量氧化铜催化剂。眼镜片从没有颜色变成浅灰、茶褐色,再从黑眼镜变回到普通眼镜,都是卤化银变的魔术。在变色眼镜的玻璃里,有和感光胶片的曝光成像十分相似的变化过程。卤化银见光分解,变成许许多多黑色的银微粒,均匀地分布在玻璃里,玻璃镜片因此显得暗淡,阻挡光线通行,这就是黑眼镜。但是,和感光胶片上的情况不一样,卤化银分解后生成的银原子和卤素原子,依旧紧紧地挨在一起。当回到稍暗一点的地方,在氧化铜催化剂的促进下,银和卤素重新化合,生成卤化银,玻璃镜片又变得透明起来。

单片眼镜

卤化银常驻在玻璃里,分解和化合的反应反复无穷地进行着。照相胶卷和印相纸只能用一次,变色眼镜却可以一直使用下去。变色眼镜不仅能随着光线的强弱变暗变明,还能吸收对人眼有害的紫外线,的确是眼镜中的上品。如果把窗玻璃都换上光致变色玻璃,晴天时,太阳光射不到房间里来;在一些高级旅馆、饭店里,已经安上了变色玻璃。汽车的驾驶室和游览车的窗口装上这种光致变色玻璃,在直射的阳光下,连变色眼镜都不用戴,车厢里一直保持柔和的光线,避免了日光耀眼和暴晒,大伙儿该是多么欢喜啊。

1、太阳眼镜

为了保护眼睛所设计的眼镜,镜片往往是黑色或深色,藉此来避免阳(尤其是紫外线)刺激眼部。

2、变色眼镜

变色眼镜不仅能随着光线的强弱变暗变明,还能吸收对人眼有害的紫外线。

3、隐形眼镜

既有普通眼镜矫正视力的功能,又可以解除框架眼镜带来的不便。

4、水晶眼镜

戴上后让人感觉很清凉,它有养目的作用。

5、太阳眼镜

为了保护眼睛所设计的眼镜,镜片往往是黑色或深色,藉此来避免阳(尤其是紫外线)刺激眼部。

6、篮球眼镜

适合篮球、足球、排球、网球、攀岩、越野等运动。

7、自调近视眼镜

能自觉感应晶状体的弯曲度的变化,并使新型软性镜片屈光度作出相应调节,使一副眼镜能够长期使用,不必更换,省却麻烦、节省金钱。

8、后视反光镜

通过镜片的外侧,能够清楚地看到身后的情况,使侦探能够方便的瞻前顾后,提防被人反跟踪。

9、电视眼镜

主要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视频眼镜通过把物理尺寸只有 024 英寸的显示屏图象投射到眼球的视网膜上,而产生相当于人眼在 2 米远处看大屏幕的效果。

10、功能眼镜

专指在特定的环境、阶段下,能给特定人群的眼睛带来某种有利特性,能够改变视觉感受,使视线变得更加舒适、清晰、柔和的特种眼镜。

-眼镜

发明眼镜的人应该获得一座雕像的荣誉,可惜没有谁能够确定,究竟是谁发明了眼镜。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从眼镜问世起,就深植于社会史中,成为各国民俗、流行和骄傲的一部分。

最原始的眼镜是起源于透镜(放大镜),它的制造、应用与光学透镜的出现有密切的相关。现知最古老的透镜是在伊拉克的古城废墟中发现的。这块透镜用水晶石磨成。依此可推知,古老的巴比伦人至少在2700年以前便发现了一些透镜的放大功能。

相传最初发现眼镜能使物体像放大的光学折射原理是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察觉的。当时有人看到一滴松香树脂结晶体上恰巧有只蚊子被夹在其中,通过这松香晶体球,看到这只蚊子体形特大,由此启发了人们对光学折射的作用的认识,进而利用天然水晶琢磨成凸透镜,来放大微小物体,用以谋求解决人们视力上的困难。中国早在战国时期(2300年前),《墨子》中已载有墨子很多有关光和对平而镜、凸面镜、凹面镜的论述。公元前3世纪时我国古人就通过透镜取火。东汉初年张衡发现了月亮的盈亏及月日食的初步原因,也是借助于透镜的。

中国最古老的眼镜是水晶或透明矿物质制作的圆形单片镜(即现在的放大镜),传说明代大文人祝枝山就曾用过这样眼镜。明代开始到现在一直称为“眼镜”。马可·波罗在1260年写道:“中国老人为了清晰地阅读而戴着眼镜。”这证明,至少在这以前,中国人就知道眼镜并使其实用化。公元14世纪的记载说,有些中国绅士,愿用一匹好马换一副眼镜。那时的眼镜,镜片多用水晶石、玫瑰石英或黄玉制成,为椭圆形,并以玳瑁装边。戴眼镜的方法也颇奇特,用形形色色的东西固定;有用紫铜架,架在两鬓角上;有用细绳缠绕在两耳上,或者干脆固定在帽子里。间或也有人用一根细绳拴上一块装饰性的小饰物,跨过两耳,垂于两肩。因为眼镜的原料加工不易,所以当时的人们与其说戴眼镜是为了保护视力,倒不如说是一种炫耀身份的装饰品。

将眼镜从中国引入欧洲的人,真正可信者是13世纪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但几乎过了一世纪,那里才普遍使用眼镜。这期间他们苦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舒服而长时间的戴眼镜开始是诸如今日放大镜的东西,用透明的水晶石、绿宝石、紫石英等矿石磨成的透镜上做出框架,安上手柄,或安在手杖上,后来是用绳子系于胸前,逐步发展成长柄眼镜,后来出现了长柄双眼镜和夹鼻眼镜。夹鼻眼镜尤其适用于高鼻梁的罗马人及英国人。大文豪伏尔泰在作品中赞颂道:“每样东西的存在都有其目的,而每样东西都是达到那个目的所不可或缺的。瞧那为眼镜而生的鼻子!因为它,我们才有了眼镜。”

到1784年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双焦距眼镜,又使眼镜的声誉得以提高。至于无形眼镜,则是1887年由德国人制造的。

眼镜是舶来品,

据考证,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历史上第一幅出现戴眼镜的人物画像是托马索于1352年在物雷维索作的普罗旺斯像,此时相当于我国明朝洪武年间。有资料显示,眼镜从西方传入中国是明朝中期,但是眼镜的大量出现应是清朝初期,后广东人仿其样式以水晶石制之。

曾有国外好事者调查民意,列举历史上百件足以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发明,答案五花八门、众说纷纭,但抽水马桶和眼镜却名列前茅。

我国最早论及眼镜的记载为明万历年间,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提学副使湖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名曰叆叇。”叆叇初译“矮纳”,系阿拉伯语言,后将眼镜定名为叆叇,出自《意林.晏子》:“星之昭昭,不如日月之叆叇。”

眼镜在明清时代被视为奇珍异宝,稀罕之物,“可令昏者视之明,小者视之大,远者视之近。”清阮癸生《茶余客话》谈及:“康熙癸未五月,上特赐少宗伯孙公岳颁水晶眼镜,虞山蒋文肃公时为庶吉士、侍直内廷奏:”臣母曹年老眼昏,乞恩。上亦赐之,当时以为殊荣。

眼镜随着西洋传教士和胡商传入中国,至乾隆以后,苏广工匠已能小批量生产,店铺云集,价格亦随之回落。并有聪慧工匠加以改进,发明了中国式镜架,从存世的实物可以观察,较早镜架用马粪纸制成形,如车辆内胎,外用黑漆涂刷,干后坚硬光洁,镜片夹在圆圈内,轻巧而避震,圈旁有两小孔,穿绳索挂于耳后,以后又用白铜牛角甚至玳瑁等良材制作镜架,同时又增加了眼镜脚,这就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眼镜的使用。

清代中叶眼镜已较为普及,既然眼镜为人宝之,眼镜盒也应运而生。有木雕、皮覆、缎缝、铜刻、漆制、壳造,争奇斗艳、目不暇接,大多将眼镜盒穿绳带、垂流苏佩于腰间,如同玉佩、荷包、烟袋招摇过市。清代眼镜中,以白铜雕梁玳瑁水晶眼镜较为珍奇。玳瑁产于海南,是长寿吉祥之珍。常佩可趋吉纳福避邪消灾,中医认为水晶有清心明目降压消炎之效。

明清江南竹木雕眼镜盒因镌刻精湛,古文化艺术含量高,近年其在古玩交易市场上的价格已从前几年的数百元上升到二、三千元。在上海敬华、朵云轩、崇源等拍卖会上也由数年前的二千元左右攀升至四、五千元之上。它已为现今竹木杂项收藏者所青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783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