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奇石产地一览
石河子奇石:产于吉昌市
和田玉石:产于和田市
金沙江石:产于青海玉树至四川宜宾金沙江河床
雪花石:产于泯江、长江、沱江、嘉陵江
云溪纹石:产于泸州纳溪临长江边
沪州空石:产于沪州、宜宾长江段
绥江画石:产于昭通地区绥江县境内的金沙江
玉龙山石:产于丽江县玉龙山
绿泥石:产于在重庆以上的长江水域中
大理石:产于云南大理
恐龙化石:产于禄丰县
澄江化石::产于昆明市郊天帽山
贵州化石:产于兴义县
黔石:产于贵州盘江
盘江石:产于南盘江,北盘江
百色彩蜡石:产于百色县
天峨石:产于天峨县
大化石:产于大化县岩滩下游江水河河床中
黄玉蜡石:产于南宁市古河床中
邕江石:产于邕江河段
彩陶石:产于合山市马安村,来宾县
草花石:产于武宣县,来宾县
武宣石:产于武宣县
来宾石:产于来宾县黄牛滩
龟甲石:产于来宾县
菊花石:产于来宾县三江口附近
木纹石:产于象州至武宣县
浔江石:产于桂平市境内的黔江,浔江河段
桂产太湖石:产于桂平市
叶蜡石:产于桂平市
桂林石:产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区
墨石:产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北溪河中岭坡上
蜡石:产于钟山县
空心石:产于柳州市郊的阳和村
额尔齐斯河奇石:产于阿勒泰市,富蕴
桃花玉石,河湟石:产于青海湟水河
木化石:主要分布哈密大南湖,沙尔湖,伊吾淖王湖一带
风棱石:产于哈密东部戈壁中的马蹄山一带
戈壁石:产于甘肃西部,内蒙西部
昆仑彩石:产于青海省昆仑山东麓
汉江石:产于陕西,湖北汉江流域的河床
丹麻彩石:产于湟中县内
兆河石:产于碌曲县的黄河支流,即红色珊瑚化石
甘肃化石:产于广河县
庞公石:产于陕西省渭水流域清水县
菊花石:产于浏阳县
元石:产于新化县,邵阳县
武陵石:产于武陵山脉常德,桃源一带
桃源石:产于桃源县龙窝山文溪
雪花石:产于洛河,伊河
黄河石:产于青海至河南的黄河岸滩
巴林石:产于巴林石溪
岫玉:产于岫岩县
辽西化石:产于义县,北票,凌源等地
泰山石:产于泰山一带
博山文石:产于博山,淄博市,博山区颜神镇
莱州石:产于掖县及莱西,烟台一带
青州石:产于青州市
香菇石:产于青岛
崂山绿石:产于青岛崂山仰口一带的海域内
紫金石,山旺化石:产于临朐
金钱石:产于沂蒙山区的平邑县
徐公石:产于沂蒙山区的沂南,费县
天景石:产于费县境内
兖州石:产于兖州内
杏山石:产于临沂市苍山县
艾山石:产于临沂市西郊的艾山一带
牡丹石:产于洛阳偃师县水泉村
吕梁石:产于徐州市东南的铜山县吕梁乡白楼村
梅花石,黄河石:产于洛阳汝阳县
星辰石:产于豫西北的渑池,新安,孟津三县黄河大峡谷
灵壁石:产于灵壁县磬石山为正宗
虢石:产于河南卢氏县北部及灵宝县南部
恐龙蛋化石:产于河南西峡县
雨花石:产于南京聚宝山,六合区灵岩山
栖霞石:产于南京栖霞山
斧劈石:产于武进县
昆石:产于昆山市北区的玉峰山上
太湖石:产于太湖周围地区
宣州景文石:产于宣城市山区华阳乡双河村的河床
宣州雪石:产于南部宣城
骛州石:产于浙江金化市
青田石:产于青田县山口镇
巢湖石:产于巢湖之滨的银屏山一带
菊花石:产于永丰县,上高县
寿山石:产于福州
黑石:产于澎湖列岛新竹,三栈溪
河蜡石:产于基隆
星潭石:仅产于花莲
玫瑰石:产于花莲县
金瓜石:产于花莲地区
西瓜皮石:产于都历至东河之间的沿海(台东)
龟甲石:产于南投县浦里,屏东县恒春宜兰县
黑胆石:主产于南投县
花鹿石:产于枋山
蛤蟆皮石:产于五寮,澎湖
梨皮石:产于新竹县,澎湖北寮与七美
蜡石:产于潮州
九龙壁石:产于漳州市九龙北溪
孔雀石:产于湖北铜绿山
天王菊花石:产于花都市花山镇菊花山
英石:产于英德市东部的英山
绿松石:产于湖北房县
孔雀石:产于阳春市
蜡石:产于阳春市
菊花石:产于湖北恩施清江河畔,阳新,黄石
菊花石:产于湖北恩施清江河畔,阳新,黄石
古陶石:产于湖北恩施清江河畔
问题一:河南产什么石头 河南现赌石俱乐部 郑州上演现实版疯狂石头
问题二:河南有什么石头 奇石?什么啊?我是南阳人,南阳有四大名玉之一的独玉。这也算是奇石吧
问题三:河南有哪些名石 黄冻石 透光石 牡丹花石 荷花石 飞来石 猪心石 梅花石 黄河石 三峡石 就知道这些了。。。。。。。。。。。。。
问题四:河南有什么石头 大石头,小石头。
问题五:河南的玉石石最好的么 河南所产玉石有独山玉、密玉、梅花玉、黑绿玉和西峡玉。独山玉又称南洋玉,产于南洋市东北郊的独山,色彩丰富,呈紫、黑、褐、蓝、绿、青、红、白及各色混合色彩。分为红芙蓉玉、绿玉、绿白玉、天玉、翠玉、青独山、黑独山、紫独山。其中以翠、绿、红三色为上品,水白玉此之,以上四品色玉俗称南洋翡翠。南洋玉石除翠玉呈半透明或透明外,其余均不透明。密玉产于密县西部山区,质地较细,呈肉红、翠绿、橙黄、烟灰、黑褐等色。西峡县还产一种叫西峡的玉石,为透明或不透明状体,为乳白色,质地略微细润,玉石外有黄褐微红的石皮。
问题六:河南南阳河里的什么石头最有价值 河南南阳玉 还有南阳奇石
问题七:河南哪里有石头专家 您的问题,8几年捡了一个鹅卵石,干燥的时候看起来有点纹路,沾上水纹路非常清晰,非常像蛇麟,很逼真,不是化石;是典型的“天然水底硅化沉积石鹅卵石”,国内各地均有发现,喜欢就有收藏价值的;市场上常见不法商人,拿着这样的,冒充高档的玉石品种,高价销售,千万要注意!
问题八:河南有种叫河南黄的叶腊石产地在哪 许多人叫它河南黄龙玉,
产地西峡,淅川 ,
成品大多在镇平贰售
我曾经买过成品,多棉,但浸油后看不出来
有的半年后才发现
问题九:河南有哪些采石场/采石场分布在哪儿 河南采石场主要有: 河南新密采石场 河南郑州采石场 河南焦作采石场 河南天山采石场 河南新郑采石场 新乡采石场 鹤壁西山采石场 列表随时更新
如下:
1、河洛石
河洛石,又称洛水石,洛阳黄河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一带的黄河、洛河、伊河中。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流经熊耳山,进入洛阳,汇集涧河、漯河、伊河等,东入巩县注入黄河;伊河发源于熊耳山,流经河南的栾川诸县,经伊阙龙门进入洛阳,再东北流至偃师入洛河。洛阳市山脉纵横,河流交错,伊河洛河两条古河道处于市郊,图纹石资源非常丰富。
2、洛阳牡丹石
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出自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寇店镇万安山中。该石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掘出的新石种,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以白色、青色为主的牡丹花形图案,故名。
3、梅花石
梅花石,又名梅花玉、汝州石,也称汝州玉,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上店乡关帝沟。该石磨光后,纹理美观,有的呈现出梅花状花枝花瓣图案,故名。汝阳梅花石的开采利用始于商周,鼎盛时期为东汉初期。
4、黄河日月石
黄河日月石,也称日月星辰石、洛阳太阳石,出自河南省洛阳一带的黄河河床。该石属砾石家族,石上色纹似日月星辰,故名。色艳者似日,色淡者如月,图纹富有变化,对比强烈。色彩有红、桔黄、白、黑等,构成圆、半圆、月牙圆等图案。
5、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化石,出自河南省南阳地区的西峡盆地。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群分布面积约80平方公里,恐龙蛋化石埋藏地点己确认的有7个,数量达数万枚,其类型多样、分布密集、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其中以西峡县丹水镇上田村西坡最为集中,另在该县阳城乡赵营村西南白垩纪地层中,除有大量恐龙蛋化石外,还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
6、嵩山画石
嵩山画石,出自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嵩山。此石色泽艳丽,石上常呈现设色山水画面,峰峦叠嶂,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纹理线条、皴法,非常流畅,显色巧妙,过渡自然,浑然天成。石面色纹的明暗变化,虚实合理,形成似崇山峻岭的图案,具有深远感和雄浑感。
7、南阳石
南阳石,又称硫黄石,出自河南省南阳一带。该石质坚且极为细润,多呈淡绿色调。有纯绿色花、淡绿花、油色云头花等品种,以纯绿花者为佳,其他渐次之。南阳石也是明清时期制作琴桌等家具的主要石料。
8、灵铟石
灵铟石,又称灵音石、北灵壁石,出自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青要山中。该石质地坚硬细腻,扣之有金属之声,形态皱、瘦、透、漏诸神具备,呈浅黑、青灰或铁褐等色,小者如拳,大重吨余,产出不多。因产地距仰韶文化遗址20公里,有的亦称之为仰韶灵壁石。
9、天黄石
天黄石,出自河南省河洛山区。该石质地细腻,色泽艳丽,颇似**的玉石。清除石上的泥土后,油润黄嫩,绵柔温和。
10、白玛瑙
白玛瑙,出自河南省洛阳市伊河流域。白玛瑙质地坚硬,玉润晶莹,半透明;颜色有白色、乳白色、灰白色或无色等;石中纹理如山似峰、如人似兽,耐人寻味。
新安县,西峡县。根据百度地图数据显示,信阳石英石分布区域是在新安县,西峡县。信阳市,古称义阳、申州、光州、申城,为河南省地级市,被誉为茶都,位于河南省最南部,东连安徽,西、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
白河岸边有,山上有很多有特色的,你可以去看看,隐山那有蓝晶石。
河南的鲁山县、嵩县、汝州等地均有精美的奇石存在,也是奇石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其中鲁山县沙河所产的蜡石因品质好而出名。
河南的鲁山县、嵩县、汝州等地均有精美的奇石存在,也是奇石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其中鲁山县沙河所产的蜡石因品质好而出名。
河南还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的所产地,受其影响,镇平建成了玉雕基地,汇集了天下名玉名石。因此,身为河南人的小编,不但希望老乡们多捡捡河南的奇石,也诚邀天下奇石爱好者,多到河南捡石,淘宝。
介绍
西峡恐龙蛋化石属于国宝级奇石,其集稀有性、唯一性、典型性、自然性和系统完整性于一身,属于一种特殊环境条件下保存规模较大的古生物化石遗迹,在中国国内是一枝独秀,在国际也有重大的影响和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已被列为国家保护物种。
西峡恐龙蛋化石是目前中国境内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化石群,数量达10万-40万枚左右。
一、地质背景
西峡—内乡古生代构造-深成花岗岩带大地构造位置属北秦岭构造带的一部分,其地质特征与板厂—秋树湾中生代斑岩-爆破角砾岩成矿亚系列一致。
这里古生代加里东期的深成花岗岩广泛分布,如五朵山、漂池、安吉坪、白虎岭、西庄河、川心垛、板山坪等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各岩类构成规模大小不一的岩体。它们多由地壳重熔作用而成,是加里东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作用的结果,从而出现了俯冲型和碰撞型的花岗岩。前者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等M型花岗岩(如板山坪、西庄河、白虎岭、川心垛等岩体);后者为浅源深成的S型花岗岩,如五朵山、漂池等岩体,它们的同位素年龄为402~573Ma(39Ar/40Ar法,Rb-Sr法,K-Ar法,卢欣祥,1986)。
在加里东花岗岩体以及它们的内外接触带中,分布着大量的金及多金属矿床、矿点,其中以五朵山花岗岩体中之矿点最多,规模也大,计有大石窑、许窑沟、七潭、炸板石沟、大南沟、小正南沟等,蚂蚁沟、棉树凹、杏树坪等,在岩体外接触带中有夏家沟、周庄、湍源、梅子沟等小金矿点。成矿元素以Au、Cu为主,不少矿点均可视为Cu-Au矿。成矿受切穿岩体的NNW(330°左右)向韧性剪切带控制。
二、成矿条件
本成矿亚系列的重要特点是矿床或矿体多数产在加里东期深成花岗岩体内。一般均作为与花岗岩有关的金矿体来认识的,但从其产出的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岩成矿时代分析,主要控矿条件有以下几点。
(一)深成花岗岩
1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
花岗岩在这里不是矿源岩,而是赋矿岩。金矿产在成岩后的裂隙中。由于花岗岩较均一,且具刚性。这些裂隙都相当平直,并且切割较深。同时花岗岩一般来源较深,其接触带及裂隙(韧性剪切带)均可以作为沟通深部成矿流体的通道,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资料亦证明主成矿期为雨水及地下水交汇,并非岩浆期后溶液。当然,深部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会发生淋滤作用,从而使围岩(花岗岩)中的成矿物质进入成矿流体中也是可能的,只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由于花岗岩中的成矿物质加入到矿体中而出现的元素共轭异常情况,即在离开矿体的正值区后出现低于正常的负值,之后再出现的正常场。同位素资料亦没能提供矿体与花岗岩的成因联系(两者不同时)。
2赋矿岩体特征
区内赋矿岩体为五朵山岩体。
(1)五朵山岩体地质特征
五朵山岩体分布于内乡、镇平、南召、南阳等县的交界处,出露面积1420km2,为由寺庄、黄龙庙—四棵树、牧虎顶等岩体组成的复式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时代:黑云母40Ar-39Ar年龄448Ma,全岩Rb-Sr法年龄392Ma。黑云母K-Ar年龄为414Ma(卢欣祥,1988)。
(2)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
该岩体岩石化学组分及参数如表2-2,由表知,该岩体里特曼指数σ为199~217,属钙碱系列花岗岩,铝指数(A/CNK)为102~109,属铝过饱和岩石,与S型花岗岩相当。
表2-2 五朵山花岗岩体岩石化学及主要参数表
河南省主要矿产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矿系列
(3)稀土元素特征
五朵山花岗岩体稀土元素特征及模式见表2-3,图2-9。岩体稀土总量为13869×10-6~28774×10-6(平均2155×10-6),与陆壳重熔花岗岩(250×10-6)基本相当。Eu为029~05,亦与陆壳重熔花岗岩(03~05)一致。(La/Yb)N为342~2815(平均1471),比陆壳重熔花岗岩略高。稀土模式曲线右倾。Eu亏损明显,具I型与S型花岗岩过渡型稀土元素模式特征。该岩体中黑云斜长片麻岩熔融残留体,∑REE=37147×10-6,(La/Yb)N=2451,Eu为081,皆比五朵山花岗岩相应值高。说明残留体比花岗岩(熔融体)更富稀土元素。由于残留体富斜长石使Eu相对花岗岩富集。从而也说明花岗岩(即熔融)相对残留体不仅有继承性,更有新生变异性。
图2-9 五朵山岩体稀土配分型式
(据卢欣祥,1990)
1—黑云斜长片岩;2—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3—黑云更长花岗岩;4—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5—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6—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五朵山花岗岩的洋脊花岗岩标准化模式如图2-10,由图知,该岩体洋脊花岗岩标准化模式与皮尔斯(1984)同碰撞花岗岩洋脊花岗岩标准化模式一致。表明该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期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的同碰撞构造环境,属同碰撞型花岗岩。
(4)花岗岩的成因系列
该岩体9个全岩氧同位素δ180样品均值为1231‰,与华南S型花岗岩相当。锶同位素初始比(87Sr/86Sr)i=07085,与澳大利亚Lanchlan活动带S型花岗岩(BWChappell,AJWhite,1974)相当。稀土元素Eu为029~050,也与改造型或S型花岗岩相当。岩体南接触带混合岩化、交代作用明显,和围岩没有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具特征的半自形粒状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和块状构造,表明岩体为原地、半原地花岗岩。因而根据岩体物质来源浅、定位深等特点,其成因系列属浅源深成花岗岩(卢欣祥,1988)。
表2-3 五朵山岩体稀土元素特征参数表/10-6
图2-10 五朵山岩体洋脊花岗岩标准化模式
(据卢欣祥,1990)
1—同碰撞花岗岩;2—五朵山花岗岩
(二)韧性剪切带
成矿受不同规模的韧性剪切带控制是极其明显的。所有金矿均产在花岗岩体内的韧脆性剪切带中。离开剪切带金矿化突然减弱,而迅速降到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图2-11)。这种构造带不仅可以发生在花岗岩中,而且还可以切过花岗岩与围岩的界线而进入围岩,具明显的切层穿时性。
图2-11 许窑沟金矿金含量曲线
(据卢欣祥,1992)
1—中细粒二长花岗岩;2—绿泥石化碳酸岩、绢云母化花岗岩;3—石英脉;4—金矿体;
A:812沿脉坑道150m处穿脉;B:812沿脉坑道200m处穿脉;C:872沿脉坑道500m处穿脉
(三)时代较老的基性火成岩围岩它们对成矿有利
因为秦岭下地壳及基性火成岩含有较高的金丰度。因此深部流体中有可能含有较高的金,这样对成矿就会产生有利影响。
三、许窑沟式矿床特征
(一)矿区地质
许窑沟金矿是北秦岭构造岩浆岩带中产于加里东五朵山花岗岩体内规模较大的一个金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为元古宇—下古生界二郎坪火山岩,岩性主要为基性熔岩,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研究表明,二郎坪火山岩属秦岭中的蛇绿岩片(张国伟,1989;符光宏,1989;孙勇,1994)。岩浆岩主要为加里东期五朵山二长花岗岩,亦是许窑沟金矿的赋矿岩石。
矿区主要断裂构造可分为两组:一组走向NW325°,倾向NE,倾角57°~75°,主要有三条,出露长度260~1700m,宽2~48m,具多期活动特点。早期为脆性张断裂性质,以石英脉充填为主,为矿前期热液活动脉体;中期张扭性质,石英脉破碎形成条带角砾,伴随多次硫铁、多金属热液活动,为主要矿化阶段。晚期以压扭性为主,常使早期充填的脉体、构造岩和矿体被错开,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一号断裂(带)规模最大,走向长1700m,宽04~48m,是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另一组为北东向断裂构造,走向50°~70°,倾向北西,倾角35°~64°,长120~340m,宽04~08m,断裂带中发育破碎蚀变岩及石英脉,金矿化较弱。
(二)矿床地质
1矿体特征
矿区出露四个矿体皆位于1号脉中:Ⅰ、Ⅳ号矿体位于1号脉北西西端外接触带斜长角闪片岩中,Ⅱ号矿体产于1号矿脉中段,Ⅲ号矿体产于1号脉南东段。Ⅱ—Ⅲ号矿体皆位于内接触带花岗岩中(图2-12)。矿体总体走向315°~330°,倾向北东,倾角63°~68°,控矿标高为954~644m。矿体为透镜状、脉状。I号矿体长95m,厚04~48m,平均206m,矿石赋存于破碎石英脉及上盘碎裂蚀变岩中,品位200×10-6~5941×10-6,平均1122×10-6;Ⅱ号矿体长245m,厚04~355m,平均1m。最大出露标高954m,最深工程控制标高632m,垂深322m。金矿石赋存于破碎石英脉和上、下盘花岗碎裂蚀变岩中,金平均品位1453×10-6。Ⅲ号矿体长95m,厚045~205m,平均09m,平均品位822×10-6最大出露标高985m,最深工程控制标高为725m,垂深260m,矿石亦赋存于破碎石英脉及碎裂蚀变花岗岩中,富矿部位黄铜矿、镜铁矿、黄铁矿富集。Ⅳ号矿体产于破碎石英脉中,脉厚03~25m,平均品位697×10-6,最大出露标高828m,最深控制标高663m,垂深165m。碳酸盐化部位,矿化减弱。
图2-12 许窑沟金矿地质图
(据308队,1986)
1—二郎坪群火山岩;2—五朵山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3—花岗岩脉;4—蚀变构造破碎带;5—金矿体;6—断层韧性剪切带;7—地质界线;8—产状
2围岩蚀变及成矿期脉体活动
矿前期蚀变有钾化及早期碳酸盐化,成矿期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镜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铅锌矿化,成矿后蚀变有高岭土化及晚期碳酸盐化。矿前期脉体活动主要为灰白色石英脉,局部含结晶黄铁矿,若没有成矿期热液脉体活动叠加难形成工业矿化,但金工业矿化常与其空间分布一致,可称谓成矿的先导阶段。成矿期热液脉体活动主要有黄铁矿及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多金属硫化物细脉和镜铁矿、碳酸盐脉等,这些矿化热液脉体多充填于早期块状石英脉及蚀变岩裂隙中,构成条带状、网脉状、浸染状金矿石。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为黄铁矿,其次为黄铜矿、镜铁矿、菱铁矿(或含铁碳酸盐)、闪锌矿、方铅矿。金矿体严格受成矿期热液脉体活动控制(图2-12)。
3金的赋存状态及富集部位
金在矿石中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两种矿物存在,自然金占6448%,银金矿占3552%,金矿物粒度0037~001mm与001~0005mm的占9674%。有粒状、麦粒状、叶片状与针状四种,主要呈包裹体金、粒间金和裂隙金形式存在。金的成色为840~860。金矿的主要富集部位是构造分支复合部位和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强烈部位,与多金属硫化物和镜铁矿关系密切。
(三)金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1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形成温度
(1)流体包裹体特征
成矿早期阶段包裹体形态复杂,气液比及包裹体大小变化大,除气液包裹体外,还有含液相CO:包裹体、含石盐子晶包裹体和含气相包裹体。气液比可从5%变化至70%,表现出充填度的巨大差异。包裹体大小可从1μm到50μm。中晚期阶段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少量纯液相包裹体,未见气体包裹体、含液态CO2三相包裹体和含石盐子晶包裹体。
(2)成矿温度
早期黄铁矿-石英(脉)阶段均一化温度为320~400℃,反映早期黄铁矿-石英脉形成于高温热液环境。相同石英样品的爆裂温度155~170℃,远低于均一温度,其原因可能为包裹体气相成分,特别是CO2含量较高,爆裂温度可低于均一温度(何知礼,1982),该温度不具地质意义。
主成矿期金-石英-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范围180~280℃,与金共生的主要硫化物黄铁矿的爆裂温度为250℃,与均一化温度一致。
成矿晚期黄铁矿-方解石-石英脉阶段,石英均一化温度为130~200C,该阶段石英、黄铁矿爆裂温度为170~210℃,与均一温度相近。
2矿物流体包裹体成分
许窑沟金矿三个成矿阶段矿物包裹体成分及参数列于表2-4,2-5,2-6。由表知,液相成分中、早期成矿阶段Na+>K+>Ca2+>Mg2+,而到中晚期阶段则Ca2+>Mg2+>Na+>K+,各成矿阶段均为Cl->F-。从早期到晚期成矿阶段,Mg2+、Ca2+离子大幅度升高,F-/Cl-比值升高。Na+、Cl-离子、盐度、CO2/H2O比值、Na+/K+与Na+/Ca2++Mg2+比值从早期到晚期成矿阶段明显降低。这与成矿早期阶段包裹体相态复杂,含有液相CO2包裹体和含石盐子矿物包裹体相一致。在成矿中晚期阶段随着矿质沉淀,Ca2+、Mg2+离子加入,与此阶段形成较多的碳酸盐相吻合。由于黄铁矿的干扰,不能分析出矿物包裹体中的S2-、HS-含量。但成矿期有大量硫化物形成,表明成矿溶液中必然有大量HS-、S2-的存在。
许窑沟金矿矿物流体包裹体测定结果列于表2-4中。
研究矿物包裹体成分及其存在的物化条件是研究成矿元素搬运、沉淀的重要途径。金在热液中主要呈Au+存在,而Au+具有较大的离子半径,强极化力及强烈的共价链倾向,因此Au+配合物稳定性随配位体离子半径和极性增大而增大。由于Cl-离子半径大于F-离子半径,因而 配离子就比 配离子稳定得多。 配合物一般在较高温度(350~400℃)的流体中占主导地位。该区成矿早期阶段溶液中有大量Cl-存在,可以推断成矿早期阶段Au在流体中搬运是以 配合物形式进行的。而在成矿中晚期阶段,由于温度降低(280~150℃), 变得不稳定,而HS-配合物则在较广泛的中低温条件下稳定存在,溶液中的金在流体中主要呈 而不是呈 形式搬运。金与大量的硫化物密切共生,也是金呈此种形式搬运的佐证。
表2-4 内乡县许窑沟金矿矿物包裹体测温结果
表2-5 许窑沟金矿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
3成矿溶液的氧化还原条件
由表2-5知许窑沟金矿成矿早期阶段Eh值达371,三个成矿阶段的还原参数[R=(nCO2+nCH4+nH2)/nCO2]都很低(009~016),这表明成矿过程处于相对氧化环境,与矿石出现较多的铁氧化物(镜铁矿)相吻合。
表2-6 许窑沟金矿矿物包裹体气液成分参数
4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根据王铭生、宋峰(1991)测定资料(表2-7),许窑沟金矿成矿早期石英δ180为1473‰,按均一温度和矿物-水分馏方程计算的成矿溶液 为893‰,氢同位素D为-80%o。成矿中期(主成矿期)黄铁矿包裹体溶液 和δD分别为-91‰及-102‰。成矿晚期计算的成矿溶液δ18O为-715‰,该阶段黄铁矿包裹体δ18O为-947‰。在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图解中(图2-13),早期成矿阶段包裹体水氧同位素为较高正值,接近岩浆水,成矿中晚期(主成矿期)流体的氧同位素皆为较大的负值,与东秦岭地区中生代雨水相似,说明主成矿期流体来源以地下水为主。各成矿阶段的δD值变化范围在-80‰~-102‰,也基本相当于东秦岭地区中生代雨水。
图2-13 许窑沟金矿成矿期热液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
(东秦岭中生代雨水区,据张理刚,1985)
△1—成矿早期流体;△2—成矿中期流体;△3—成矿晚期流体
表2-7 许窑沟金矿氢氧同位素组成表
四、矿床成因及找矿模式
从以上资料分析,该类矿床属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则显示其为中温热液矿床。
此类矿床明显地产在深成花岗岩的韧性-脆性剪带中,受其影响,使得深部的成矿流体得以有了运移的通道,在浅部与天水接触处(约3km),两介质交汇发生沉淀而成矿。同位素资料明确的证明了这一点。花岗岩体本身,由于岩浆一般来源较深(10~12km),亦可以作为沟通地壳上、下部的通道,从而有利于成矿流体运移,其模式可能是深部成矿流体(溶液)沿花岗岩侵位的构造薄弱部位及花岗岩中的韧性剪切性,把矿液运移到近地表(3km处)、当与天水发生交汇时,使矿液性质发生改变而沉淀并成矿。
本成矿亚带的成矿模式如图2-14。
图2-14 许窑沟金矿成矿模式图
(据张寿广、卢欣祥修改,1995)
1—变质火山-沉积岩系;2—加里东期花岗岩;3—热液蚀变;4—含矿体;5—剪切带;6—流体运移方向,箭头粗细表示流体携带成矿物质多少
A—许窑沟式;B—高庄式
河南主要产独山玉、密玉、梅花玉和西峡玉等玉石。
1、独山玉:独山玉又被称为南阳玉,主要产地是在产河南南阳,是我国的四大名玉之一。
独山玉与只有一种矿物元素组成的硬玉、软玉不同,独山玉是一种以硅酸铝钙为主,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的“变质辉长岩”,具有坚韧、密度小、细腻柔软、色彩斑斓等特点。
因此,独山玉也是工艺美术雕刻用的的重要玉石原料之一,还是玉雕的高级材料。
另外因为独山玉的质地和硬度可以和翡翠相媲美,所以独山玉又被称为“南阳翡翠”。
2、密玉:密玉又称“河南玉”,因产地在河南省新密市而得名。
密玉是广义的东陵石品种之一,成分是一种相对致密的石英岩。
颜色大多呈绿色,但也有肉红色、黑色、乳白色等颜色。
密玉与东陵石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密玉中的石英颗粒更小,结构更精细;云母片颜色稀少,上面也没有明显的砂金效果。
3、梅花玉:梅花玉也是我国特有的玉石品种,因为梅花玉的表面布满了自然形成的花纹,形状类似于梅花,所以就被称为称“梅花玉”。
梅花玉主要产自河南省洛阳市得汝阳县,梅花玉其实属于硅化杏仁状安山岩,在深黑色、栗色或浅绿色的玉石底色上,布满了由香蕉绿、紫罗兰、玛瑙红、雪花白、柠檬黄和竹叶绿组成的自然图案。
4、西峡玉:西峡玉主要分布在河南的西峡县,于19世纪60年代被发现,但是到70年代才开始少量开采。
西峡玉是一种蚀变超基性岩,主要的矿物成为蛇纹石,占了总量的80%-95%,其次为磁铁矿、透闪石、阳起石及少量方解石。
西峡玉的质地细腻,硬度为5-6度,呈现出微透明至半透明状,颜色多为乳白色,具有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
藏玉。
藏玉,顾名思议即产于西藏的墨绿玉,在民间素有“药王石”的美称。在珠宝学著作里边,墨绿玉的规范名称为:蛇纹石玉。蛇纹石玉多以产地命名,诸如广东南方玉、辽宁岫玉、台湾的台湾玉等,都与她同一家族。因此,墨绿玉亦称“西峡碧玉”,而近几年在雅鲁藏布江流域附近发现的藏玉,被一些专家认定为质量优良的墨绿玉。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我国民间运用墨绿玉治病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墨绿玉之所以在民间被誉为“药王石”,首先,主要是其含有大量的有关养生保健功能的矿物。地质资料显示,墨绿玉除其矿物蛇纹石外,还富含早已列入中医药宝库中的矿物药磁铁矿、阳起石、方解石、黑云母等。这些神奇的矿物药大多具有滋补阳气的功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和养生大师孙思邈等极力推荐的补益药物。著名的古医书《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均有详细记录。请看:
磁铁矿:即磁石,归肝、心、肾经。能平肝潜阳,聪耳明目,镇惊安神,纳气平喘;其重要的功效还是补肾,古人说它“入肾脏,强肾气,益精除烦”;李时珍则概括为可“治肾家诸病”。
阳起石,地质专家认为,阳起石原矿主要为透闪石,含有少量方解石。阳起石自古就属温性补肾药。阳起石壮阳效果显著,直到现代,仍然是中医用来治疗阳痿、不孕的专用药。
方解石:虽大寒,但无毒。主治胸中留热结气、黄疸,通血脉,去蛊毒等。
云母:入胆经、膀胱经,可治五痨七伤,安五脏,益精子,补肾冷,明目,久服轻身延年,是孙思邈极力推荐的补益药。
其次,检测资料表明,墨绿玉作为一种纯天然岩石类原生近玉矿,已有上亿年历史,其矿石药物不但有磁化、解毒、补阳等多种养生保健功能,而且还蕴含钙、镁、铁、锌、硒等26种有益人体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活性物质。
第三,虽然墨绿玉原生色只有白和绿,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才演变成今天的“黑包公”。但其宝贵的次生色黑色亦是有益人体健康的。因为中医养生学有“五色入五脏”的理论。据此,墨绿玉的黑色是入肾的,有益人体肾功能健康。
由此可见,墨绿玉确实系名副其实的“药王石”。虽然蛇纹石玉在我国有较大的资源储量,但蛇纹石之中独特的墨绿玉,其原生矿在全世界却属稀有矿产。目前发现只在中国昆仑山和美州巴西有很少储量。据悉,二十世纪末期,发现的墨绿玉原生矿储量仅为36万吨。因此,墨绿玉原生矿不可再生且资源日趋稀少,加之其具有“药王”的神奇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玉种的收藏价值便可见一斑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