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中国古代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第1张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里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一个感性认识罢了。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白银价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白银价格查询今日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1g白银多少钱?

白银的价格是32元左右一克,不过起步交易是1000克;白银的价格按重量计算。这个价格为每盎司白银的美元价格。在贵金属和宝石市场中有几种称重的方法。国际上最常用的就是金衡制,一个金衡制盎司约等于3110克;而一个常衡盎司约等于2835克。国内市场的白银以克/人民币计价。

补充资料:

白银有很多个品种,纸白银,白银TD,天通银,粤贵银,每个交易品种需要的资金不同。白银投资开户费用如下:

纸白银和白银td花费较少,一般几千块就可以搞定了。而天通银则需要10万元才能开户,粤贵银相比较天通银要便宜点。但是3-4万仍然是不能避免的。

白银投资开户之纸白银:工行纸白银的最低交易量是1g,按照当前的价格,只要639元就可以买一克白银;所以交易成本即为当前纸白银价格乘以100g就是交易成本。

白银投资开户之白银t+d:1000克/手;合约价值的18%;白银交易的手续费率为万分之。

白银投资开户之天通银:天通银以价格7000元/每千克计算:每手占用保证金7000X15x8%=8400元,10万资金最多可以交易11手天通银。

白银投资开户之粤贵银:粤贵银手续费=成交金额建仓价或平仓价交易单位手数00008其中粤贵银Ag9999和粤贵银Ag9995报价为n元人民币/千克,粤贵银Ag9999交易单位为1千克/手,粤贵银Ag9995交易单位为15千克/手。

炒白银开户一般在500到1000左右。

银子多少钱一克

925银价格24-40元/克。

但是我们平时购买的是925银首饰,并不是交易所价格,需要加入一些工费。因工艺不同价格也不同。925银回收的价值比交易所价格低。

纯银,即为含量接近100%的金属银。银化学性质不活泼,但由于银与硫有特殊的亲和性,在空气中即能缓慢的生成硫化银而使其变黑,使银不纯。而且在自然界中银易与铂等金属混合,故生活中的“纯银”一般指含量9999%的白银或者含量925%的925纯银。

由于银本身的特性,使得100%的银质地很软,很容易划伤,而且不适宜越来越精细的工艺要求,以及现代流行饰品越来越丰富和夸张的造型要求。再加上100%银容易变色和失去光泽,因此,1851年,Tiffany公司推出第一套含银925%的银器后,925银便迅速变成为银饰的主力,并成为国际上鉴定银饰是否为纯银的标准。

925银,在不同的金店有不同的价格浮动,大商场的珠宝专柜的银饰品每克至少要68元,这个价格为每盎司白银的美元价格,纯银手镯成本价银现货价加工费,白银的价格按重量计算。银现货价,原银每克要82元。成品银在珠宝批发市场上的价格是每克55元左右。价格是2元左右一克,30克的银项链,和克数没有多大的关系,925纯银5元每克,925银质地比。

近日925银的市场价格和足银的市场价格是多少钱一克。确实挺便宜的,99白银,有几克的,是因为按照报价来算,是每天都在波动的,买银首饰约八元或十元一克。

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的金属,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白银多少一克

根据2021年6月11的价格,一克白银在3.65元人民币。白银的价格按重量计算,这个价格为每盎司白银的美元价格,在贵金属和宝石市场中有几种称重的方法。国际上最常用的就是金衡制,一个金衡制盎司约等于3110克,而一个常衡盎司约等于2835克。

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首饰鉴别:

可以通过颜色判断白银首饰,可以通过火烧,如果是真的白银首饰,经过火烧以后颜色是不会改变的。如果是假的或者低劣品质的白银,火烧后首饰的颜色会变黑。

通过声音来判断白银首饰的真假,由于白银的质地较软,抛掷的时候如果发出的声音疲软则是真白银,如果发出清脆的声响则是其他金属。然后,还可以通过掂量判断,由于白银的比重是105,比其他很多金属大的多。

还可以通过弯折白银,品质好的白银容易弯折但是不易断,而质量较低的白银弯折起来感觉较硬,还可能够断裂。

白银的用途

第一是商品用途,商品用途大多是饰品为主。

白银首先和黄金一样属于贵重首饰,而且加工后的银饰也是非常的漂亮的;美观大方,整个人显得也银光闪闪;白银有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

可以吸收人体的毒素物质,起到保健养颜作用;带上银饰之后,比如纯银手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经意间会不断的晃动摩擦手腕,起到按摩相关穴位,加速血液流畅作用;还有个好处是辟邪防灾,银饰在上古时代祥瑞的象征,起到保佑祈福作用。

第二是投资用途。

贵金属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投资品,黄金是贵金属中最好的投资产品,不过由于其价格较高,很多投资者担忧其上升空间有限。而白银是贵金属的千年老二,它低廉的价格,潜力无限,近年来被替代为黄金最好的投资品,投资人数逐渐多起来。

朋友,白银十年前在20左右,现在的价格在56和58这样子震荡波动,建议你看白银十年走势图,他十年都是看涨的,虽然现在处于短期的回调中,但是还是长期还是看涨的,白银是抗通胀,增值保值的产品,现在才57几,正是我们投资的好时机,不要等到了涨到了8-9元的时候再来做,就如股票涨到2000点的时候没人敢买,等到6000点的时候,证劵公司的门槛都被踩烂。我的账号的数字就是我的企鹅。一起交流下。

截止2019年12月30日最新的价格,一克白银=3.65元人民币。

白银的价格按重量计算。这个价格为每盎司白银的美元价格。 在贵金属和宝石市场中有几种称重的方法。国际上最常用的就是金衡制(TROY),一个金衡制(TROY)盎司约等于3110克;而一个常衡盎司约等于2835克。国内市场的白银以克/人民币计价。

扩展资料;

白银的用途

第一是商品用途,商品用途大多是饰品为主。

白银首先和黄金一样属于贵重首饰,而且加工后的银饰也是非常的漂亮的;美观大方,整个人显得也银光闪闪;白银有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

可以吸收人体的毒素物质,起到保健养颜作用;带上银饰之后,比如纯银手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经意间会不断的晃动摩擦手腕,起到按摩相关穴位,加速血液流畅作用;还有个好处是辟邪防灾,银饰在上古时代祥瑞的象征,起到保佑祈福作用。

第二是投资用途。

贵金属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投资品,黄金是贵金属中最好的投资产品,不过由于其价格较高,很多投资者担忧其上升空间有限。而白银是贵金属的千年老二,它低廉的价格,潜力无限,近年来被替代为黄金最好的投资品,投资人数逐渐多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白银价格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

很多人都讨论过吧.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19两银子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 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1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钱”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时期2000—4000元。

说明如下: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白痴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如果再进一步深究就会发现宋朝“钱”比人民币还值钱,苏轼文集里提到他贬官黄州一家数十口(至少20人以上吧)一月开支只有4500钱还能有余,按上述银价计算只有2—4千元人民币(我平民百姓一家5口一月基本开支也要3千多啊),拿到今天的小地方也算勉强过日子,何况他还是官宦人家不事生产还很有体面,这样看起来上述米价应该是指京城里较高的,而不是一般地区的米价,而实际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还有可能还大大超过上述数据。

清初的银两购买价值稍低于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于大量外国银两涌入中国,据统计鸦片战争前每年世界银产量的70百分号 多都被用来购买中国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了,银两的货币价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一两银子=200元人民币左右。当时市面流通的货币上除中国传统的“银两”外也出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银币,被称作“银洋”。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但毕竟现代人比起明清时代的人时距更远,对前朝货币制度及银两的实际购买力的认识更加不足,才会经常出现天价馒头、天价酒菜,而认真的读者或观众出于对古代经济情况的好奇应该对“银两”的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2大多数时候一锭银可兑换一金,即一百两足色白银可兑换一两黄金。如果银子成色不佳,就须按成色增加数量。

  只是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有人以大米为衡量单位,尝试推算过银子的价值,虽然换算数字不一定准确,换算方法却值得参考。比如: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如果当时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又如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可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等于2065元人民币;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1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

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

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

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

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

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

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

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

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

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

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

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

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

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

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

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

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

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

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

,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

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

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

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

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

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

“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

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

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

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

,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

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

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

。“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

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

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

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

,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

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

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

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

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

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

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

。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

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

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

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

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

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

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

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

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

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

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

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

,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

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

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

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

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

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

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

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

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

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

。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

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

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

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

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

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

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

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

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

,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

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

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

)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

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

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

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

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

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

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

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

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

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

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

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

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

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

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80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