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也作码瑙、马瑙、马脑等,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那玛瑙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玛瑙是怎样形成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玛瑙的形成
玛瑙的历史十分遥远,大约在一亿年以前,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他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岩石冻结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很久以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含铁岩石的可熔成份进入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
玛瑙的形状常呈致密块状而形成各种构造,如乳房状、葡萄状、结核状等,常见的为同心圆构造。颜色不一,视其所含杂质种类及多寡而定,通常呈条带状、同心环状、云雾状或树枝状分布,以白色、灰色、棕色和红棕色为最常见,黑色、蓝色及其他颜色亦有。条痕白色或近白色。蜡状光泽,半透明至透明。贝壳状断口。摩氏硬度7,密度26-27g/cm³。
呈不规则块状,近扁圆形、圆柱形(为加工工艺品的多余部分)。红色、橙红色至深红色及乳白色、灰白色。条痕白色。半透明。表面平坦光滑,玻璃光泽;有的较凹凸不平,蜡状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击碎,断面可见到以受力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波纹,似贝壳状。具锋利棱角,可刻划玻璃并留下划痕。无臭,味淡。迅速磨擦不易热。以质坚、色红、透明者为佳。
玛瑙的名字来历古代蒙古人看到玛瑙的颜色和美丽的花纹很像马的脑子,就以为它是由马脑变成的石头,所以梵语称它为“马脑”。
“玛瑙”早期被书写成“马脑”,最早见于后汉安世高所译的《阿那邠邸七子经》一书。南北朝时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称:“马脑,梵云遏湿摩揭婆”、“色如马脑,故从彼名”。唐代高僧慧琳著《一切经音义》解释称:“‘阿湿缚’(Asmar-)者,此云‘马’也,‘揭波’者(-garbha),脑也。
”还有说法称,三国时期曹丕同父亲曹操北征乌桓,当地的人进贡玛瑙酒杯一只,曹丕见酒杯红似飞霞,晶莹剔透,便挥笔写下《马脑勒赋》,并在序中说:“马脑,玉属也,出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固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命陈琳、王粲并作。”
有学者分析认为:说玛瑙出自西域,是因为当时我国所开采者数量有限,大多来自西域、印度、波斯、日本等国的贡品,这些贡品常常是人们认识这种宝贝的重要途径。自佛经传入中国后,翻译人员考虑到“马脑属玉石类”,于是巧妙地译成“玛瑙”。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琼”和“赤玉”等名字也逐渐被“玛瑙”所替代。
玛瑙的化学成份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由于与水化二氧化硅(硅酸)交替而常重复成层。因其夹杂氧化金属,颜色可从极淡色以至暗色。用铁、钴、镍等盐类,任它们自然渗透于硅酸凝胶中,能人工制成"玛瑙",天然玛瑙可能亦是在相似情形下生成的。
玛瑙的颜色玛瑙石有自然色的,也有后加工染色的。玛瑙的自然色很丰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颜色:
(1)红玛瑙:红是玛瑙的一种主色,一般玛瑙呈褐红色、酱红色、黄红色。有些玛瑙颜色表现不均匀,像南红玛瑙,其内部就有红色的点。
(2)蓝玛瑙:以淡蓝色为主,色较深时透明度较差,有时在蓝色玛瑙中分布一些其他色彩鲜艳的纹带。
(3)绿玛瑙:天然产出的绿玛瑙少见,优质者更为罕见,价格也相对提高。
(4)紫玛瑙:紫色玛瑙较为少见,紫色有深有浅,其中以葡萄石最多,这类玛瑙质地较粗,常常为半透明状,但内蒙狼血玛瑙紫色较为细腻。
(5)黑玛瑙:以黑色为主,微带青色或灰色,多数为半透明状。
(6)白玛瑙:呈乳白色或浅灰色,常与无色透明状玛瑙构成同心纹状、条带状。中间常有石英夹层。
(7)灰玛瑙:为深灰色、浅灰色或青色,有的具有不明显的同心条带,内部常有石英夹层或砂心。
(8)黄玛瑙:通常为淡**、橘**、褐**及浅**,有时与粉红、淡红、淡灰色玛瑙夹层构成美丽的纹带。
玛瑙颜色丰富,种类繁多,自然色主要有红色、琥珀色和白色,通常半透明。其中,以红色为最好也是玛瑙最主要的一种颜色。在珠宝行中有一句口头禅叫“玛瑙无红一世穷”。因为天然红玛瑙较少,且又色层不深,故玛瑙中的红色多为烧红玛瑙。其红色有正红、紫红、深红、褐红、酱红、黄红等。此外,色红艳如锦的称锦红玛瑙,红白相参的称锦花玛瑙或红花玛瑙。作玉雕制品的,以块大为上,作首饰嵌石的,以色美为佳。由于玛瑙的花纹和颜色变化丰富,品种很多,故有“千样玛瑙”的说法。呢,玛瑙除了红玛瑙外按颜色分还可以分为:
玛瑙的颜色分布很广,最常见的有红色、蓝色、紫色、绿色、黑色、白色。玛瑙的自然色还包括琥珀色,红色玛瑙中红色因来自于自然色,并且天然的很少,色层不深,是玛瑙中最珍贵的玛瑙。红色的玛瑙中有东红玛瑙和西红玛瑙之分。一种是天然含铁的经过热处理后形成的玛瑙,一种是来自日本的纯天然玛瑙,有暗红色者,也有艳红色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