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象征着什么寓意

羊象征着什么寓意,第1张

羊,天生丽质,象征纯洁珍贵。

羊,比较听话,象征着温顺、善良。

羊,生性柔弱,象征着软弱可欺。

羊,平和稳重,象征着年景顺当,所以有“羊马年,好种田,抵备着鸡猴那二年”的俗谚。

导语:古人爱玉,对于有特别雕工的玉石更是尤为钟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玉雕羊的五个特别寓意吧!

《说文解字》说:“羊,祥也。”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甚至人们把母体孕育胎儿的胞衣称为“羊膜”,供胎儿生命的液体称为“羊水”。在动物学上,还把“羊膜动物”作为高级动物的一种划分标准。而且有许多汉字、成语都与羊相关。比如“群”字,就是取“羊性好群”之意。再如“美”字,《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徐铉注释说:“羊大则美。”可见“美”是由羊大而味甘而来。还有,“羞”字,本是“进献”。《说文解字》诠释: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是说进献羊,所以从羊。丑是其发声。至于“羔”、“羹”直接由“羊”字派生出来的。

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为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之伙伴,深受人们喜爱,崇敬。古代中国甲骨文中“美”字,即呈“羊”“大”之美。《说文》云“美与善同意”,“羊者祥也”足见其时羊已成美、善象征。中国先民深信羊可为人带来上苍关怀、恩赐,是故以羊为吉祥如意神兽,并传梦中见羊乃王者之兆。自古以来,玉雕羊的图案形式多样,可以是经典传统的写实雕刻,或一只或几只更甚者是羊头的刻画,突出羊吉祥如意的形象;也可以是结合其他喜庆元素,雕刻于羊的玉饰品上,使拥有它的主人更能感受到其带来的无边好运;还可以是依照典故来刻画羊的美好形态,展示出一派生机盎然之景……羊,饱含了中华玉雕文化的丰富寓意。

寓意一

羊与“祥”和“阳”谐音,有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明清时期,民间传说曾把青阳、红阳、白阳,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民间喜用的“三阳开泰”是一种吉祥语,它表示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意义。也是兴旺发达,诸事顺遂的称颂,图案以三只羊(谐音“阳”)在温暖的阳光下吃草来象征。将三只羊雕刻于玉器之上也有三阳开泰之意,象征要交好运,好运将会接踵而来,乃吉运之兆。

寓意二

中国古代“吉祥”多被写作“吉羊”,古器物上的铭文即将“吉祥”多作“吉羊”。寓意吉祥如意,凡事洋洋得意,样样得意(雕刻羊和如意),样样如意(雕刻有如意),事事顺心。佩戴玉雕羊可以护佑事业顺心,带来事业上的好运。

寓意三

羊通假于甲骨文中的“美”,也就是头顶大角的羊形象,所以羊也象征生活美好、事业美好、爱情美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寓意四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靠放牧来求生,然而羊长得快,体型大,是放牧的好对象,所以羊也寓意大获丰收、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玉雕羊可以护佑拥有它的主人生活和和美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寓意五

玉雕羊代表着财气。羊体型庞大丰腴,两眼有神,加上玉器质地晶莹剔透,细腻饱满,将羊雕刻于玉器之上尽显富贵之态,使拥有它的主人可以感受其带来的财气,寓意招财进宝、财运滚滚。

“羊车望幸”的宫廷传说

话说晋武帝司马炎非常好色,因此宫内的宫女嫔妃本来就很多。晋灭了吴国以后,武帝又把吴主宫内的数千美人纳入,这样,宫内美人达到一万以上。这么多的美女如云似锦,争奇斗艳,晋武帝个个喜爱。但每到晚上,晋武帝便犯难了,因为他无法决定究竟在哪个嫔妃处过夜为好。

后来,晋武帝终于有了一个办法:晋武帝坐在一个轻巧的车子上,用一只羊来拉着这车子在宫中随意走。羊走累了,停在谁的门前,晋武帝就到谁的房中饮酒作乐,然后就寝。

宫中的嫔妃谁不希冀得到皇帝的宠幸呢于是,谁都期盼羊车停在自己的门前。但这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谁能知道拉车的羊在哪儿停下呢有个妃子比较聪明,知道羊爱吃盐。于是,便用竹枝醮了盐水,插在门口,吸引拉车的羊停车来吃。

这个方法果然有效。拉车的羊见了竹枝,便停了下来吃。由于醮了盐的竹枝特别可口,羊便天天在这个妃子的`门前停下。因此,这个妃子连续得到皇帝的宠幸,引得其他嫔妃艳羡不已而又非常妒忌。其他嫔妃经过仔细观察,终于发觉了其中的秘密。于是,纷纷仿效这种做法。

从此,羊车成了后宫的传世宝物。转眼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也有乘羊车的嗜好。而潘淑妃因貌美而被选入宫中,却不得宠。但她是个很有心计的女子,就来个投羊所好,在门外的屋檐上插以青竹枝,地上洒以盐汁。羊车经过诸妃嫔房前,羊总在潘淑妃的门前停下来,舐地上的盐水。文帝见到潘淑妃,感叹地说,“羊都为你留连,何况人呢”潘淑妃由此爱倾后宫。

在十二生肖中,羊有山羊和绵羊两种,绵羊是善良、温顺的代表,山羊则俏皮可爱。不论是哪种羊,羊能为人们带来好运这一点人们深信不疑。羊的美好形象伴随着我们民族的发展,于我们华夏儿女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和认可。羊儒雅温和,外柔内刚,加上玉的含蓄温润,更是我们国人精神的写照,佩戴起来也可以祈祷人们洋洋得意、三阳开泰,把人们朴素美好的愿望展现出来。

  羊象征的意义是什么:

 1、在中国的历书中,羊是最富温情的属相。

 2、羊象征的是温和,和平,善良的性格。

 3、也是安泰、祥和的象征。

羊的寓意及象征意义

据考古研究发现,羊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很多考古遗址都出土了 羊的器物,比如: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塑羊,陕西西安半坡的羊骨、羊臼齿等,商周时期造型为羊的器物等等。由此可见,羊在中华文化中占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以至于这一元素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十二生肖中羊就独占一席;成语中有三阳开泰、素丝羔羊等;生活用器中,青铜铸造的“四羊方尊”等。而现在,很多地方依然保有“羊节”的习俗,比如:徐州长达一个月的伏羊节;云南牟定彝族的羊年;云南大理白族的祭羊;四川秀山苗族的羊马节;还有族的牧羊节等。虽然过节方式各不相同,但都从侧面反应出的“羊”文化的吉祥寓意。

为什么羊寓意吉祥呢?笔者先以下两方面来做出简要阐述。

1、图腾崇拜

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很多变化都无法理解,以至于转求。而被他们最早驯化的羊不仅性格温顺好养活,而且为人类提供了衣食所需,最重要的是繁殖力还非常强。这对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时代的人类来说,大大提供了生命延续的保障。为了感激羊的贡献,人类便将羊作为本部落的图腾,以期祝福。后来,羊成为人类的首选,人类认为羊具有灵性,只有用羊来祖先,祖先才会后代吉祥。

彝族人认为人死后就会产,所以他们会举会亡灵招仪式。他们先将死者火化后,然后在代表死者的人形木架顶上附上羊毛,以祝亡灵早日回生。以至于《礼记》中有此记载“凡祭宗之礼羊日”。而云南大理的部分少数,也是认为人死后有灵,只有羊能指引灵使其与祖先亡团聚。

这里就有人好奇了,为什么“羊节”多为少数?

我们知道,羊以草为食,而少数生活西北更是一处天然的牧场。很长时期以来羊一直是当地少数的重要资产。以至于族名都和羊有关,比如羌族,《说文解字》中说:“羌,从羊。”相传,周朝时,西北羌族以羊为图腾,后来到青海、等地,也将崇羊文化带至途经各地,现如今,湖南省西南边区的侗、瑶等少数中依然传唱着 羊的古老歌谣。更有甚者,还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由羊变幻而来。部分杨姓甚至将“杨”改为“羊”。

2、汉字文化

翻开字典,就会发现以“羊”为偏旁的字出奇地多,以《辞海》来说,单是以“羊”为部首或偏旁的分别有39个和35个辞组,而且这些字的意思多含有、广阔、吉祥之意。比如“善”,《说文·段注》中有“善神,谓之祥”;又比如“美”字就起源于古人喜庆活动时头戴羊角,以表明此人就是“羊”,“以羊为美”、“羊大则美”的这种审美文化对后来中国的美学、文学、思想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还有“羡慕”、“君”、“洋”等等。

其实,在没有“祥”字之前,人们就把“羊”当“祥”使用。《康熙字典》中有:“羊,祥也。”《说文又正》中也有:“羊,祥声相近;祥,善也。”在出土的不少古代器物中就有“吉羊”,作“吉祥”之意使用。

接下来,我们从中国传统“羊节”习俗探究羊的吉祥文化象征意义。

1、羊象征着美德的吉祥文化意义

百善孝为先,在传统“羊节”中,羊代表着。《春秋繁露》中的:“羔饮其母,必跪,类知礼者。”意思是说羔羊好像懂得母亲艰辛,总是跪着以示感恩,以至于陕西宝鸡还有“跪羊石”之说。此外,哈克族也有用“羊头敬客”的交际风俗,借羊的吉祥意义表达对客人的美好期愿。

2、羊象征着祥和亲善性格

即使是现在,我们也不难发现羊有很多性格优势,温顺、善良、亲切。《考工记》注有“羊,善也”。其一,羊很合群。《说文》中有:“羊性好群”。羊群都听从头羊指挥,主动服从头羊安排,忠于头领、怜爱部属、仁爱友善,这对历史初期,人类群居以求生存具有极好的示范作用。

其二,“鱼”“羊”为“鲜”的来历。据《广东新语》记载:东南沿海少羊而多鱼,当地人不知羊为何物,而西北黄土高原却多羊而少鱼,人们不知鱼为何物,所以人们便将“鱼”“羊”合为“鲜”字,以实现陆地和海洋的幻想,看似简单的来历,其实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一种折射,这反应了中华容山纳海的优秀传统文化。

其三,“三水骑羊”之类的神话故事。象征了人类共同合作的强烈愿望。羊身上的这些优点,是人类群居、特别是后期少数群居必备的良好品质,所以他们会以“羊节”的形式来表达对羊的赞美。

3、羊象征着财富和权利

《啤雅广要》中记载:沛公始为亭长,梦逐一羊,拔角尾,皆落。辩者曰:“羊去角尾,乃王也”。这话的意思是刘邦以后将称霸天下。故事虽然,但却说明了一个“传统”,即中国人很喜欢将某些动物代指权力,比如逐鹿中原,就是将鹿作为权力的象征。在传统“羊节”中,羊与鹿一样也是或帝位的象征。以至于有“得羊则得政,失羊则失政。”的这种说法。

在以物易物的年代,羊还起到了货币的作用。古彝文上就这样写到“四只羊换一条牛,二只羊可送走一个祖先亡……”。近代凉山彝族还有“打冤家”的活动,战利品就是羊,如果死了人,也可以羊作为折旧单位进行赔偿。

总之,我国的传统“羊节”伴随着人类文明与羊文化的发展及演变。羊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仅发挥了其物质作用,还衍生出了大量的羊文化,使羊这一动物形象拥有了不可撼动的吉祥文化之意。

参考文献:

蔡梅良 《从中国传统“羊节”习俗探究羊的吉祥文化象征意义》

以上就是与羊的寓意及象征意义相关内容,是关于生肖的分享。看完生肖羊的来历简短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羊的象征意义 本义:本性驯顺、易于管理的集群动物。

“羊”、“鼎”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在成语和许多民间艺术中,也多以羊代表吉祥。如“三阳开泰”。《易经》以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故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暴”为岁首吉祥之语。而“羊”在古代与“阳”通用。因此也作“三羊开泰”。

羊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绵羊象征着什么 温揉,善良。

羊象征的意义 本义:本性驯顺、易于管理的集群动物。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在成语和许多民间艺术中,也多以羊代表吉祥。如“三阳开泰”。《易经》以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故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暴”为岁首吉祥之语。而“羊”在古代与“阳”通用。因此也作“三羊开泰”。

羊象征什么寓意 本义:本性驯顺、易于管理的集群动物。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在成语和许多民间艺术中,也多以羊代表吉祥。如“三阳开泰”。《易经》以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故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暴”为岁首吉祥之语。而“羊”在古代与“阳”通用。因此也作“三羊开泰”。

羊在中国古代有什么特殊含义 历史渊源

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羊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关,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中隐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是记录、反映、揭示中华民族上古文化发展过程最为有力的“原始记录”。我国早期的文字犹如古文化的化石,记载着古文化和古人的观念。汉字就像一副标本,传承着中国的古代文化,羊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汉代许慎释羊字说:美,甘也。从羊从大。明末清初屈大均套用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5]

旧时汉族民间有送羊的岁时风俗,六月六日阴,牛羊贵如金。又以为属马、狗、鼠者忌羊日,属羊者忌鼠、牛、马、狗日。

哈萨克、蒙古、塔吉克等民族流行叼羊的马上游戏。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在几百米外放一只羊,骑手们分成几队准备抢夺

锡伯族民间有抢羊骨头的婚俗,然后让他们任选一杯,喝到酒的为大吉,接着要连饮三杯。之后,双方兄弟姐妹抢羊骨头。家庭和睦兴旺。

新疆哈萨克放流行羊头敬客的交际风俗。新友到来,吃饭时,宰羊招待。

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好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如今,广州市越秀山公园有五羊册,其上矗立着一座高11米的石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城市雕塑――五羊雕塑。

在明朝,民间就有这样一个说法:“牛吃草,如浇;羊吃草,如烧”。意即牛吃了草,草还可以长起来,而羊吃草会把草根毁掉。

养生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发明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喂养。人类倘若不会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将永远处于渔猎采集的原始阶段,文明也就无从产生。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革命。这次大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居住方式也开始由游徒过渡到定居,从而逐步告别从动物界遗留下来的本能的生产活动和居住方式。

“五羊衔谷”的神话相传发生在我国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不久,畜牧业已很发达的周朝。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离不开物质基础,在我国首先是畜牧业发展,羊最早被驯化,从而解决了先民们饥饿和美餐问题。从吃鱼到吃羊,是中华饮食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因此,羊对炎黄祖先的活动、生活最重要。从渔猎时代的野生动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到懂得收养有了猎物的累积进入畜牧时期,食物有了积蓄。“畜”就是食物积“蓄”的开始,五畜成为养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为主,因此“羊”就成了“养”生之“食”,“食”“羊”就构成“养”;“善”(古与膳相通)是口中有羊,“用膳”就是吃羊饱肚子,从“月”表明当时是以肉食为主食。

美德

羊天生丽质,象征纯洁珍贵。在中国,美的本义和审美意识,都是从吃起源的。“美”字所包含的最初的美意识,>>

 羊的象征意义

 羊的第一个象征意义:美德

 羊天生丽质,象征纯洁珍贵。在古人的观念中,羊是美和善良的象征。《诗经》中有一手首篇名为“羔羊”的诗,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羊的秉性温和,羊的意蕴有善良随和,吉祥如意。在《说文》有“美与善同义”之说。羊有跪乳之思,羔羊似乎懂得母亲的艰辛与不易,所以会跪着吃奶。所以羔羊的跪乳被人们赋予了“至孝”和“知礼”的意义。《春秋繁露》中记载:“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羊的第二个象征意义:吉祥如意

 “羊”在古代与“祥”相通,而“祥”也可写作“吉羊”,代表吉祥如意的意义。羊也是“祥瑞”的象征。古时候有人年初在门上悬挂羊头,交往中送羊,或者以羊作聘礼,都是取其吉祥之意。相传羚羊晚上睡觉会找一棵树找准位置奋力一跳,用其角挂在树杈上,保证整个身子悬空,别的野兽就够不着它了。关于羚羊挂角的出处,最早见于《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

 羊的第三个象征意义:坚韧不屈

 若在清晨的时候看到蓝蓝的天空中飘着羊群一般的白云,这是生命和幸福的象征。古罗马人也认为,若是当天第一眼看见的动物是羊,那就是象征着爱和幸福。“基督自称为好的牧羊人”,因为羊具有温和与安祥的特征。羊群在没有水草的荒野当中会顺从的跟随人走。羊的忍耐力强,前进不止,正是羊年出生的人的特征。外表很温和,但是生命力很旺盛。

 羊的著名品种

 波尔山羊

 恒远波尔山羊羊羔

 波尔山羊: 是一个优秀的肉用山羊品种。该品种原产于南非,作为种用,已被非洲许多国家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进。自1995年我国首批从德国引进波尔山羊以来,许多地区包括江苏、山东、陕西、山西、四川、广西、广东、江西、河南和北京等地也先后引进了一些波尔山羊,并通过纯繁扩群逐步向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扩展,显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征、广泛的适应性、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显著的杂交优势。

 波尔山羊毛色为白色,头颈为红褐色,并在颈部 存有一条红色毛带。 波尔山羊耳宽下垂,被毛短而稀。腿短,四肢强健, 后躯丰满,肌肉多。繁殖力强,一般两年可产三胎。羔羊生长发育快,有良好的生长率和高产肉能力,采食力强,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肉用山羊品种。

 1波尔山羊是肉用山羊品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快;繁殖力强,产羔多;屠宰率高,产肉多;肉质细嫩,适口性好;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等特点。

 2外貌特征

 21头部

 头部粗壮,眼大、棕色;口颚结构良好;额部突出,曲线与鼻和角的弯曲相应,鼻呈鹰钩状;角坚实,长度中等,公羊角基粗大,向后、向外弯曲,母羊角细而直立;有鬃;耳长而大,宽阔下垂。

 22颈部

 颈粗壮,长度适中,且与体长相称;肩宽肉厚,体躯甲相称,甲宽阔不尖突,胸深而宽,颈胸结合良好。

 23体躯与腹部

 前躯发达,肌肉丰满;体躯深而宽阔,呈圆筒形;肋骨开张与腰部相称,背部宽阔而平直;腹部紧凑;尻部

 金文

 宽而长,臀部和腿部肌肉丰满;尾平直,尾根粗、上翘。

 24四肢

 四肢端正,短而粗壮,系部关节坚韧,蹄壳坚实,呈黑色;前肢长度适中、匀称。

 25皮肤与被毛

 全身皮肤松软,颈部和胸部有明显的皱褶,尤以公羊为甚。眼睑和无毛部分有色斑。全身毛细而短,有光泽,有少量绒毛。头颈部和耳为棕红色。头、颈和前躯为棕红色,允许有棕色,额端到唇端有一条白带。体躯、胸部、腹部与前肤为白色,允许有棕红色斑。尾部为棕红色,允许延伸到臀部。

 26性器官

 母羊有一对结构良好的乳房。公羊有一个下垂的阴囊,有两个大小均匀、结构良好而较大的睾丸。

 平均体重是65~75公斤和90~150公斤。羊肉脂肪含量适中,胴体品质好。体重平均41公斤的羊,屠宰率为524%,羔羊胴体平均 重为156公斤。

 小尾寒羊

 中国的国宝小尾寒羊是我国绵羊品种中最优秀的品种。被国内外养羊专家评为“万能型”、誉为“中华国宝”。其低廉的价格,丰厚的回报,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央扶贫工程科技兴农的首选项目。

 小尾寒羊[1] 属于肉裘兼用型的地方优良品种。多胎高产,一年两产或三年五产,每胎3~5羔,多的可达8只;生长快,个体高大,周岁公羊一米以上,体重达180公斤以上,周岁母羊身高80公分以上,体重120公斤以上,适应性强,耐粗饲,好饲养;放养,圈养都适应;免疫能力特强。饲养一只适产母羊年获利1000元以上,产区群众深有体会地说:“养好一只小尾寒羊,胜种一亩粮。”

 小尾寒羊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 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 ,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40千克,周岁时可达88千克,成年羊可达100~120千克。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秆,献给 人类的是"美味"和"美丽",送给养殖户的是"金子"和"银子"。它既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项目之一, 又是政府扶贫工作的最稳妥工程,也是国家封山退耕、种草养羊、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

 高腿小尾寒羊

 具有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以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等优点,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被人们誉为中国"国宝"、世界"超级羊"及"高腿羊"品种。[2]

 外貌特征:个体高大,体型结构匀称,毛白色、鼻梁隆起,耳大下垂,脂尾呈圆形,尾尖上翻,尾长不过飞节;胸 部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体躯长呈圆筒状,四肢高,健壮端正。公羊头大颈粗,有螺旋形大角,母羊 头小颈长,多数有角,后躯发达。

 品种特性:具有成熟早,早期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肉质好,四季发情,繁殖力强,遗传性

 甲骨文

 稳定等特性。

 生产性能:一年两产或三年五产,每胎3~5羔,多的可达8只;其体重平均周岁公羊为85千克,母羊为62千克;成年公羊为98千克,母羊为70千克。剪毛量平均公羊35千克,母羊2千克成熟早5~6个月就发情当年可产羔产羔率260~270%。

 适应地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主要用途:该品种是我国发展肉羊生产或引用肉羊品种杂交培育肉羊品种的优良母本素材,发展羔羊肉生产。

 种公羊辨别方式:雄性大的羊善于斗,就是两只羊用头相互碰撞,同龄羊斗赢的一只身体就比较健康,

 如何选种:个体高大,体型结构匀称,毛白色、鼻梁隆起,耳大下垂,脂尾呈圆形,尾尖上翻,尾长不过飞节;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体躯长呈圆筒状,四肢高,健壮端正。公羊头大颈粗,有螺旋形大角,母羊头小颈长,多数有角,后躯发达

 杜泊羊

 杜泊羊是来自南非的肉羊品种,具有早熟、生长发育快、采食能力强、适应性强、肉用特征明显等特征。杜泊羊是由由角陶赛特羊和波斯黑头羊杂交育成,最初在南非较干旱的地区进行繁殖和饲养,因其适应性强、早期生长发育快、胴体质量好而闻名。杜泊羊分为白头和黑头两种。

 一、外貌特征:杜泊羊体躯呈独特的桶形,无角,头上有短、暗、黑或白色的毛,体躯有短而稀的浅色毛(主要在前半部),腹部有明显的干死毛。

 二、品种特性:杜泊羊适应性极强,对南非不同的气候和放牧条件有很好的适应性。采食性广、不挑食,能

 萨能奶山羊

 产地:原产于瑞士,是奶山羊品种的代表,分布最广,除气候十分炎热或非常寒冷的地区外,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半数以上的奶山羊品种都有它的血缘。

 显著特点:具有典型的乳用家畜体型特征,后躯发达。被毛白色,偶有毛尖呈淡**,有四长的外形特点,即头长、颈长、躯干长、四肢长,后躯发达,乳房发育良好。公、母羊均有须,大多无角。

 品种概况:原产于瑞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奶山羊品种之一,是奶山羊的代表型。现有的奶山羊品种几乎半数以上都程度不同的含有萨能奶山羊[3] 的血缘。

 外貌特征:具有典型的乳用家畜体型特征,后躯发达。被毛白色,偶有毛尖呈淡**,有四长的外形特点,即头长、颈长、躯干长、四肢长。公、母羊均有须,大多无角。

 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75~1000公斤,最高1200公斤,母羊5

 山羊

 0~650公斤,最高900公斤,母羊泌乳性能良好,泌乳期8~10个月,可产奶600~12000公斤,各国条件不同其产奶量差异较大。最高个体产奶记录3430公斤。母羊产羔率一般170~1800%,高者可达200~2200%。

 白山羊: 白山羊全身都是宝。白山羊肉味美,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是人类重要的肉食品之一;山羊奶的脂肪含量比牛奶低,容易消化吸收。因此,山羊肉、奶是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儿童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古人将其列为珍贵补品。山羊皮是高档皮制品的重要原料。

 繁殖和饲养管理 山羊的成熟比绵羊早﹐初配年龄因品种和地区而异﹐一般早熟品种为8~12个月龄﹐晚熟品种18月龄左右﹐初配的小母羊体重相当于成年体重的 70%以上。母山羊有鸣叫﹑摆尾等明显的发情征状。发情持续1~2天﹐发情周期18~20天。大多数品种在

 山羊

 秋﹑冬发情配种。但有些品种﹐特别是分布在低纬度地区的能常年发情﹐两年三产或一年两产。妊娠期146~150天。产羔率一般在150%以上﹐初产母羊多单羔﹐第2胎后则常产双羔或三羔。

 以放牧饲养为主。在牧区和山区终年放牧﹐仅在大雪封地和母羊产羔前后补饲﹔在农区则多为农户分散饲养﹐利用河畔﹑路旁和其它隙地进行季节性放牧或系牧。在没有放牧条件的地方有的终年舍饲。青草季节每羊每日饲给3~5千克刈草﹔枯草季节每日饲给1~15千克干草。种公羊﹑妊娠后期和哺乳的母羊酌量补饲精料。耐热﹐但畏贼风和冷雨﹐故须注意防寒避雨。剪毛后两周进行药浴。不作种用的公羔生后半个月左右去势。

 灵州黑山羊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具有滋阴壮阳、补虚强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特别对年老体弱、多病患者有明显的滋补作用,老幼皆宜。羊喜欢采食树叶,如槐树叶、榆树叶、紫穗槐、白杨叶、枸树叶、合欢叶、桑树叶、柞树叶等。这些树叶中粗蛋白质含量按干物质计算都在20%左右,无毒,营养丰富,是羊抓膘和冬季保膘的物质来源。所以每当寒冬腊月羊群不能远牧时可将羊赶至树林、河滩、道路两旁采食这些树叶。有些树叶含有单宁,有涩味,羊不爱吃。夹竹桃叶、蓖麻叶、漆树叶有毒,要严禁饲喂。

 南江黄羊(亚洲黄羊)

 原产四川南江县,经我国畜牧科技人员应用现代家畜遗传育种学原理,采用多品种复杂杂交方法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肉用山羊新品种。1995年和1996年先后通过农业部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现场鉴定、复审,认定:南江黄羊是我国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并由农业部正式命名,颁发了《畜禽新品种证书》。南江黄羊(亚洲黄羊)原产四川南江县,经我国畜牧科技人员应用现代家畜遗传育种学原理,采用多品种复杂杂交方法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肉用山羊新品种。1995年和1996年先后通过农业部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现场鉴定、复审,认定:南江黄羊是我国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并由农业部正式命名,颁发了《畜禽新品种证书》。

 南江黄羊是以纽宾奶山羊、成都麻羊、金堂黑山羊为父本,南江县本地山羊为母本,采用复杂育成杂交方法培育的,后又导入吐根堡奶山羊的血液。目前在我国山羊品种中是产肉性能较好的品种群。

 羊的文化传统

 历史渊源

 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食物,羊伴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影响着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关,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中隐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是记录、反映、揭示中华民族上古文化发展过程最为有力的“原始记录”。我国早期的文字犹如古文化的化石,记载着古文化和古人的观念。汉字就像一副标本,传承着中国的古代文化,羊文化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汉代许慎释"羊"字说:"美,甘也。从羊从大。"明末清初屈大均套用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6]

 旧时汉族民间有"送羊"的岁时风俗,"六月六日阴,牛羊贵如金。"又以为属马、狗、鼠者忌羊日,属羊者忌鼠、牛、马、狗日。

 哈萨克、蒙古、塔吉克等民族流行"叼羊"的马上游戏。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在几百米外放一只羊,骑手们分成几队准备抢夺

 锡伯族民间有"抢羊骨头"的婚俗,然后让他们任选一杯,喝到酒的为大吉,接着要连饮三杯。之后,双方兄弟姐妹抢羊骨头。家庭和睦兴旺。

 新疆哈萨克放流行"羊头敬客"的交际风俗。新友到来,吃饭时,宰羊招待。

 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好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如今,广州市越秀山公园有五羊册,其上矗立着一座高11米的石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城市雕塑——五羊雕塑。

 在明朝,民间就有这样一个说法:“牛吃草,如浇;羊吃草,如烧”。意即牛吃了草,草还可以长起来,而羊吃草会把草根毁掉。

 养生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发明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喂养。人类倘若不会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将永远处于渔猎采集的原始阶段,文明也就无从产生。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革命。这次大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居住方式也开始由游徒过渡到定居,从而逐步告别从动物界遗留下来的本能的生产活动和居住方式。

 “五羊衔谷”的'神话相传发生在我国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不久,畜牧业已很发达的周朝。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离不开物质基础,在我国首先是畜牧业发展,羊最早被驯化,从而解决了先民们饥饿和美餐问题。从吃鱼到吃羊,是中华饮食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因此,羊对炎黄祖先的活动、生活最重要。从渔猎时代的野生动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到懂得收养有了猎物的累积进入畜牧时期,食物有了积蓄。“畜”就是食物积“蓄”的开始,五畜成为养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为主,因此“羊”就成了“养”生之“食”,“食”“羊”就构成“养”;“善”(古与膳相通)是口中有羊,“用膳”就是吃羊饱肚子,从“月”表明当时是以肉食为主食。

 美德

 羊天生丽质,象征纯洁珍贵。在中国,美的本义和审美意识,都是从吃起源的。“美”字所包含的最初的美意识,即味觉审美意识,是人类其它审美的先河。对味觉审美的崇拜,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源泉。

 “美”字起源另一说法是源于古人劳动或喜庆时,头戴羊角载歌载舞之人。

 善 在古人的观念里,羊是美善的象征。《诗经》中有一手首篇名为“羔羊”的诗,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说文》有“美与善同义”之说。

 群 合群,是羊的一个重要特性。《诗经》有“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说文》徐铉注:“羊性好群。”由此产生“群众”,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群体的特征。[7]

 孝 羔羊似乎懂得母亲的艰辛与不易,所以吃奶时是跪着的。羔羊的跪乳被人们赋予了“至孝”和“知礼”的意义。《春秋繁露》云:“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法 古时“法”字为“灋”。据《说文》解释:“平之如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意思是说,法要像一碗水端平似的,所以从“水”;“廌”是古代中传说的一种独角神羊,即獬豸,其性忠厚,见人斗,则以其角去触那理亏的一方,因此右半边用“廌”和“去”两字。传说中的獬豸是公平、公证执法和避除邪恶的象征。

 义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动为“义”。羊给人美善的感受,羊为人们的生活或祭祀而牺牲,獬豸神羊公证执法,因此羊是有“义”之物。

 乐 被称为“八音之首”的羯鼓,是用羊皮为材料。原始人在劳动之余,喜欢戴上羊角,边歌边舞。

 “五音十二律”是我国早期的音乐系统理论。五音是依据牛、羊、鸡、猪和马“五畜”发出的声音表示五声音阶,其中羊叫的声音为“商”。

 和 羊秉性温和;合群要和;乐是“天地之和”。羊的意蕴:善良随和,吉祥如意。“和”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古人称为大德。

 吉祥如意

 “羊”在古代与“祥”相通,“祥”也可写作“吉羊”,表示吉祥之意,羊是“祥瑞”的象征。古人年初在门上悬羊头,交往中送羊,以羊作聘礼,都是取其吉祥之意。

 传说中羚羊晚上睡觉的时候,跟普通的牲口野兽不同,它会寻找一棵树,看准了位置就奋力一跳,用它的角挂在树杈上,这样可以保证整个身体是悬空的,别的野兽够不着它。

 关于羚羊挂角的出处,最早见于《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

 宋·严宇《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他还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来形容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玄远的诗境。

 又:《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义存禅师示众语谓:“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扪摸”

 再:《景德传灯录》卷十七载道膺禅师示众语谓:“如好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气亦不识。”

 后人们将其理解为禅宗用语,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85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