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折射率什么意思

和田玉折射率什么意思,第1张

  和田玉折射,简单说就是光线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在某种介质(比如水或者玻璃、宝石)中传播速度的比值。

 因为和田玉是半透明的,所以只能用点测法来获取折射率。和田玉的折射率就是161,高了或者低了都不是和田玉。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染色石英岩的折射率为154左右。缅甸玉的折射率很高,高于一般的玉,在玉类当中必于佼佼者,在硬玉当中排行第一。

①n=v1/v2表明光由第一媒质进答入第二媒质后它们速度的比。这叫做第二媒质相对于第一媒质的折射率,又叫相对折射率。

②媒质相对真空的折射率叫做绝对折射率。

扩展资料:

折射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

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即镜片中心厚度相同,相同度数同种材料,折射率高的比折射率低的镜片边缘更薄。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根据经典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

您好

折射率166是翡翠A货的光学特征之一,也就是真品的标志之一

玉石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

166这个鉴定值说明是符合翡翠A货的折射率特征范围

但还要兼顾其他实验室数据才能判定为A货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岫玉(蛇纹玉)硬度为48-55、密度为26-258,折射率156-157主要成 分是含水的镁硅酸盐,多是淡绿色,蜡状到油脂状光泽

从折射率上判定此种玉石为岫玉类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折射率154是玉髓,属于石英岩玉,具有通透如冰的特点。玉髓形成于低温低压环境下,其生长环境较为独特,因此有的玉髓内部会含有水和气泡。另外,玉髓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玉石品种,并且分布广泛,因此玉髓的产量非常丰富。

折射率154是玉髓

折射率154是玉髓,为石英岩玉,属于隐晶质,具有通透如冰的特点。玉髓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元素,其主要物质为二氧化硅,与玛瑙同属一种矿物。

玉髓形成于低温低压环境下,其主要生长于空洞、热液脉、温泉沉积物、碎屑沉积物及风化壳中。因为其生长条件和环境的原因,有的玉髓内部会含有水和气泡,比较少见。

折射率就是光线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与在某种介质(比如水或者玻璃、宝石)中传播速度的比值。

因为翡翠半透明的,所以只能用点测法来获取折射率。用折射仪测定折射率。折射率是宝石非常重要的光学性质,不同的宝石有不同的折射率,测出准确的折射率就能断定这是什么宝石。

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而外观近似翡翠的绿色软玉折射率为161~163,而冒充翡翠的石英类玉石折射率为154。从而在折射率上分辨与翡翠不同的种类。

翡翠只要携带正规证书,看正规证书即可,而产地也需要跟具翡翠证书为准。

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硬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颜色呈翠绿色(称之翠)或紫色(称之翡)。鉴定证书标明:“翡翠”或“天然翡翠”。

扩展资料:

天然翡翠,只经过雕刻打磨,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没有经过高热、高压等人工伪作,是天然色泽,未经染色或电色,人称“正色”或“真色”。

肉眼观察质地细腻,颜色柔和,石纹明显;轻微撞击,声音清脆悦耳;手掂有沉重感,明显区别于其它石质。其特征为密度应在332-334g/cm3之间,折射率应为166,显玻璃光泽,放大观察呈纤维交织结构,紫外灯下不起荧光。

翡翠的鉴定:

首先,从光泽上看,天然翡翠有玻璃般光泽,而人工处理过的翡翠整体或局部呈蜡烛光泽。

其次,人工处理过的翡翠经过酸洗在透射光下观察,其晶体结构松散,矿物颗粒由柱状变成不规则形状或浑圆状,有的甚至变成粉末。第三,人工处理过的翡翠在反射光下能看到一条条网纹。

此外,用环氧树脂填充过的翡翠在紫外光下会发出荧光,而天然翡翠在紫外光下无荧光。

这些鉴别天然翡翠和人工翡翠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翡翠,鉴定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购买翡翠时要求卖家开据正规发票和鉴定证书也是我们避免上当的方法之一。

参考资料:

-天然翡翠

参考资料:

-折射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85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