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也要有心机,这种心机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做好人也要有心机,这种心机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第1张

做人要有心机,没心机的人就像扛着榆木脑袋的木偶一样,生活缺乏自主,任凭别人的安排和摆布。当然这里的心机不是害人之心,不是处心积虑算计别人之心,不是耍阴谋玩手段的欺诈之心。做人要光明磊落,心里容不下一丁点的阴霾,这样的人才是纯粹的人。相反,专门玩弄权术,坑蒙拐骗,这样的人最终自食恶果。

有一点心机,是从生活中汲取了智慧。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这样的人始终纯朴天然,没有丝毫的心机可言。涉世历久,人情世故经历得多了,自然就会产生心机,因此心机也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

为人处世留一点心机,也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需要。心机不是用来害别人,却是用来保护自己,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社会中的事情错综复杂,面对这样的世界不留有心机,怎么能正当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另外,心机不仅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应该保有,在漫长人生旅途中对于自我也应该保有。人一方面在与这个世界交流,另一方面又在与自己交流。一个是"社会的我",这个"我"要承担社会责任,要与外界交往与外界沟通;另一个"我"是"个体的我",这个"我"连接着自己的内心,负责汲取生活的经验凝练生活的智慧。这个"个体的我"所留有的心机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和命运。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没过几天,他就把鱼全部吃光了。不久,他便饿死在鱼篓旁了。

另一个得到鱼竿的人,提着他的鱼竿朝海边走去,他忍饥挨饿走了几天,当他终于能看到远方蔚蓝的大海时,他用尽了浑身最后一点力气,再也走不动了。最后他也只能倒在了他的鱼竿旁,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但他们没像前两个人那样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两个带着鱼和鱼竿踏上旅程。在路上,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艰难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大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同样是面对着鱼竿和满篓的鱼,四个人却有不同的表现:前两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只是暂时的满足和长久的悔恨;后两个人却很有心机,懂得人生的智慧在于目标存高远但立足于现实,于是两个人合作,发挥了鱼竿和一篓鱼的双重功效,最后过上了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

有时候,浑浑噩噩的状况的确使人丧失了许多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对世界上的事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留心观察也不深刻剖析,最终只能是糊涂一生。要从生活和现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这样的心机是命运给予的馈赠。

人们经常讨论对于人生最重要的话题,其实说一千道一万,人最重要的是生存的权利,没有生存权一切都无从谈起。心机的存在是生存权得到保障的必然,说起来可能会觉得夸大其词,细想想也不为过分。只有有心机的人,才会在各式各样的危险和威胁中善存自己,使自己得以保全,不受伤害。

古时候,有个皇帝特别爱好算命,他在皇宫里养了一位算命先生,对他佩服万分。有一天,这名算命先生算出宫中会有一名妃子在8天之内死亡。预言果真实现了,皇帝也吓坏了,他想,要不是算命先生谋杀了那名妃子,那就是他算得太准了。算命先生的法力威胁了皇帝,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位算命先生都得死。

有一天,皇帝要召见算命先生,事先他埋伏好士兵,让士兵等他的暗号,他一摔杯子,埋伏的士兵就冲出来抓住算命先生,把算命先生推出去斩首。

算命先生到了皇宫,皇帝在发出暗号之前问了算命先生最后一个问题,他想看看这个死到临头的算命先生到底有多大本事,是否真能预知自己的未来。他问道:"你声称会算命,而且清楚别人的命运,那么告诉我你的命运会如何,你能活多久呢?"

算命先生吃了一惊,皇帝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呢,他觉察到了皇帝嘴角那抹微笑。他从容地回答说:"陛下,我会在您驾崩前3天去世。"

皇帝紧紧地握着酒杯,一直没有下达暗号。算命先生的命保住了,不仅如此,皇帝还慷慨地给他丰厚的赏赐,派高明的御医照顾他的健康。最后,这位算命先生甚至比皇帝多活了好几年。

算命先生之所以比皇帝还要活得长久,是因为他为生存而存在的心机。皇帝妒嫉算命先生的本领欲加害于他,但算命先生的心机帮助他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皇帝的性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这样皇帝想要害死算命先生却又投鼠忌器,算命先生为自己保存并扩大了生存的境地。

为了生存不得不保有自己的心机。保有心机而心怀坦荡,这样的人才堪称是智慧的人。心机是辅助我们赢得美满人生和生活的手段,它让我们免受伤害,这样的心机也是不可或缺的。

心机是谋略的一部分,善于谋划的人都是有心机的人,但不要以为有心机就要算计别人,更多的时候,心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心机是智慧的流露,也是自保的象征,没有心机的人会受到来自外界和自己的不同种类的伤害。人生在于谋划,心机也可确保谋划得以成功,只有这样,人生才会不虚度,才会有所作为。

借力而行--三言两语的人生忠告

运筹帷幄,是要做好准备;决胜千里,是要实施战略。

巧妇能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可以去寻找,但不能等火灭了。

有智慧的人,心机不可少,也不可多,就要那么一点点

成功必备的心机》内容简介:

不管社会主义社会有多么的优越,总会有他黑暗的一面!我们只能尽力去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这个社会来适应我们!也许你稍不注意就会掉进陷阱,所以拥有心机很重要,我们这里讲的心机完全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平常的事情,例如与人为善、宠辱不惊、凡事留有余地,例如:乐于忘忧,与人为善、圆滑通融、学会放弃┈与人为善是有心机之人的一种高尚品德,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个人内心世界里一片广阔的视野。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能更快、更容易地获取成功。人不是为苦海而来的,整天板着面孔,伤心、烦恼的人生无任何乐趣可言。烦恼就像是历史,它已成为过去,未来和现实,才是自己要走的人生。勇敢面对未来,才是明智之举!要拥有豁达的人生,就要学会放弃。曾有人说:"选择了乡村的宁静安逸,就要放弃城市的灯火阑珊;选择了淡泊的平凡,就要放弃声名鹊起的荣耀。"懂得放弃,会令人心境明快,思想畅通。放弃头脑中的那些非分之想,"删除"身体上"硬件"和"软件"中的"垃圾文件",甩掉那些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包袱",才能轻松地面对生活,享受人生的快乐。总之要细细的品味,拥有了这些心机会让您好的人生豁达,畅行天下。

做人做事要有心机

第一章 优秀品格是人做人做事之本

一、培养自己优秀的品格

优秀的品格有如藏于身体的宝藏,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无形无价的资源。它比金银宝石更富价值。恐慌或失败不能影响它的存在。即使我们所拥用的俗世财物都被扫除一空,它仍能给我们带来丰盛的赏赐。

二、 诚信乃人之所守,事之所本

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人能够欺骗你。诚信是不动心机的心机。有着一股无形而利比金石的力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欺骗永远战胜不了诚实。诚信能帮助你漫游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不管是光明,还是黑暗。

三、正直为我们挑起事业的大梁

做人要圆,其目的是为了工作更加顺利,事业更加壮大,人生获得更大的成功,而不是投机取巧,不择手段,最终与自己追求人和事业成功的目的相反。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真正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了。

四、对人宽容就是对已宽容

宽容是对别人失误的容忍,对别人伤害的忘却。宽容是一种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不宽容实际上是一种不明智,那些不宽容者忽略了人类最起码的常识:他人不只是你的地狱,也是你的镜子。

五、 以仁爱之心,善待他人

"给予就会被告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人与人之间应当彼此尊重与关怀。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你自己,这是人际交往白金法则的一个最直接而有用的结论。

六、懂得与身边人分享

只有善于与员工分享,与客户分享,与亲朋或同道之人分享,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为美好的事业而奋斗。

第二章 慧心锐眼,明察洞悉

一、 察微知著,叶落知秋

弦动别曲,叶落知秋。有经验的人多能观天色而知风雨,有智慧的人也大多懂得察微知著。有智慧的人不会消极地等待事情的自然结果。他们能够见机而作,依据事物细微的变化,判断事情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控事情的进展方向与速度,趋吉避凶,使人生之船顺利前行。

二、 处处留心,洞悉对方心理

当我们观察一个人时,应当留心,他有哪些比较特别的生活习惯?他全神惯注的是什么?他常常忽略的是什么?他不满足的又是什么?只要我们能将其性格特点掌握了,我们也就能了解、掌握或联系这个人了。

三、 察其性格与实力,明其意图

要善于透视他人内心,对别人的意图洞若观火。当异常状况出现了,而你对对手的情况还不大清楚,那么你就要抓紧时间,认真调查研究,多多用心,主动出击,想方设法探测对方的实力与底细,以明察其意图。

四、识别他人的诺言或骗术

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事业上,凡事均须擦亮眼睛,不放过事物细微的变化,遇到异常现象更须立即提高警惕,不能粗枝大叶、疏于防范,让别有用心者有机可乘,从而置自己于困境或危险之地,给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造成损失。

五、不要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因此,我们如要吃他人宴请的午餐,至少要注意这样两点:第一,要看主人是什么样的人;第二,主人请你这个客人吃午餐的用意。

六、谨慎贪欲之心,提防诱饵中鱼钩

谨慎自己的贪欲之心,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无欲则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把握自己的方寸;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而看不到远方的危险;不贪小失大,尤其是当"小"充满诱惑,而"大"又十分遥远的时候。

第三章 控制自己的舌头

一、当说则说,不当说的不乱说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隔墙尚且有耳,何况是亲口告人。因此,随便对外人讲,传到上司或同仁耳里,将使自己更加被动。实在觉得郁闷,憋得慌,就回到家里渲泄,要讲就在家里讲。

二、硬话软说,不逆人意

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表达,会产生行为不同的效果。如何巧妙准确地表达自己真实的、真正的意思,又不得罪对方,这需要一颗慧心去慢慢体会。

三、避免与他人争论

人们总是把激烈的语言交锋为唇枪舌战,有时候两片嘴唇一个舌头,比真枪实弹的威力还要大。但除非是双方日后不再交往,否则这样的针锋相对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就像睿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假如你总是争论,辩驳,或许可证你偶尔能赢!可这种胜利是空的,因为对方内心的好感你是永远得不到的。"

四、不慎失言及时弥补

只要在发现失言后,及时想办法弥补,或者道歉,或者化解,或者将错就错,摆脱窘境,失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可以大而化小,小而化了。这样,才不会因为一点失言而自设障碍,给自己平添不必要的麻烦。

五、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主动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向他人表示真诚的歉意,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对方心中产生一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对方得到一种自尊,一种优胜的满足感,因而对你表示谅解、宽容、信任和好感。

在挪亚的日子,由于亚当犯罪和该隐杀人的后果,地就受了双重的咒诅。虽然如此,自然界的面貌还没有多大的改变。地上固然呈现着衰败的迹象,但在上帝所予的恩赐上,仍是丰富而美丽的。山上长满了参天蔽日的大树,树上攀满了结果累累的葡萄枝。象花园似的平原上,展开一片青翠的景色,百花吐香,芬芳扑鼻。地上的果子种类繁多,不可胜数。树木的高大,美丽的匀称,是现在任何地方所没有的;其纹理细致,质地坚实,几与石头相等,而耐久性殆亦近似。至于金银宝石,则到处皆是。

那时人类还有起初的活力。但因从亚当能接近那使人延长寿命的生命树以来,才只经过了几代;所以人的寿命仍是以百年来计算的。如果这些长寿的人能利用他们非常的能力来计划,工作,并专心事奉上帝,则他们就可以使创造主的名在地上得到称赞,而且也可以迎合上帝赐他们生命的宗旨。可惜他们没有这样作。那时有许多巨人,身材高大,体力强壮;在智慧上很有名望,在设计上也精巧奇妙,具有惊人的技能;但是他们在罪恶上也放荡无羁,与他们的技巧和智力成了正比例。

上帝赐给这些洪水以前的人许多丰富的恩赐;但是他们只用这些福分来荣耀自己,专心注重恩赐的本身,而忘记赐恩赐的主,于是恩赐反而成了咒诅。他们拿金银宝石和上等的木料为自己建造房屋,并用最精巧的手工装饰自己的住宅,来彼此争奇斗艳。他们只求满足自己倨傲的心,醉心于享乐和邪恶的生活。他们故意不认识上帝,终于否定了他的存在。他们反倒敬拜自然界,而不肯敬拜自然界的上帝。他们以人的天才自豪,敬拜自己手造的偶像,并且也教训他们的儿女如此行。

他们在田野间和青翠的树下为偶像建筑祭坛。将常年青翠的大丛林作为敬拜假神之用。这些丛林中有美丽的花圃,漫长而曲折的路旁栽种着各样的果树,装饰着各种的雕像,凡足以悦人眼目,引起声色之欲的事物,无不具备,这样就迷惑许多人参加敬拜偶像了。

世人故意忘记上帝,敬拜他们所幻想的鬼神,结果他们就越来越败坏了。诗人描写拜偶像之人的结果说:“造他的要和他一样;凡靠他的也要如此。”(诗115: 8)这就是人心变移的定律——人常注意什么,就变成什么。人总不能高于他自己想象中的真理,纯洁和神圣。人的心若不超越人类的水准,若不借着信去思考上帝无限的智慧和慈爱,使自己超升起来,那么,他就必要渐渐低落下去。敬拜假神的人认为他们所崇奉之神明的品德和情感是与人类一样的,所以认为假神的品格标准也和犯罪的人类一样。因此这些人也就败坏了。“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世界在上帝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创6:5;11)上帝曾将他的诫命赐给人,作为人生的准则,可是他的律法被人违犯了,结果他们就到了无恶不作的地步。世人的恶行是胆大妄为,公义被践踏在脚下,而受压迫之人的冤声上达于天了。

多妻制很早就产生了,这是违反上帝起初所安排的。上帝赐给亚当一个妻子,设立了一夫一妻的制度。及至人类堕落之后,世人随着自己罪恶的私欲;结果罪恶与祸患迅速地增多起来。婚姻的关系和私有的产权,都不为人尊重了。谁有力量,谁就可以抢夺邻居的妻子和他的财产,世人反因他们的强暴自豪。他们喜欢杀害动物的生命;肉食使他们的性情更加残忍好杀,他们竟到了草菅人命的地步。

世界虽然造齐不久;可是罪恶却是那么深重,那么普遍,以至上帝再也不能忍耐了;他说:“我要将所造的人……都从地上除灭。”(创6: 7)他宣布,他的灵不能长远为犯罪的人类奋斗。如果他们还是犯罪作恶,败坏世界和其上丰富的出产,上帝就要把他们从地上除灭,也要除灭他所赐给他们供他们享受的一切东西;他必毁灭田野中的走兽,和供给他们食用的那么丰富的植物,并使这美丽的地球荒凉败坏。

玛土撒拉,挪亚,以及其他许多人处在这腐败的环境中,仍然努力保持着关于真神的知识,并尽力遏止邪恶的潮流。在洪水灭世之前一百二十年,上帝借着一位圣天使向挪亚宣示他的旨意,并指示他造一只方舟。当他建造方舟的时候,同时还要向世人宣告上帝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恶人。凡决心相信这消息,并悔改自新而为这事作准备的人,必可得到赦免与拯救。以诺曾将上帝指示他有关洪水的事告诉他的儿女,此外,玛土撒拉和他的众子,就是当时还活着听到挪亚警告的人,也都曾帮助过建造方舟。

关于方舟准确的尺寸以及建造的详细计划,上帝都给挪亚一个明白的启示。人的智慧决不能策划一个那么坚固耐久的建筑物。设计者乃是上帝,挪亚乃是建筑师。方舟下部的建筑和平常的船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其他方面则象一座房子。高达三层,只在旁边开一扇门,亮光是从顶上透进去的,而里面房间的设计则使每一间都有光线。建造方舟的材料是一种柏树,叫做歌斐木,这种木料虽经几百年也不会腐烂。建造这么巨大的船只,需要长久的时间和繁重的工作。那时的树木高大,质地坚韧,虽然当时的人有非常的体力,而预备木料比现在也要费更大的人力。为求工程完善起见,凡人力所能的都已作到了,然而方舟本身仍不足抵挡那行将临到地上的暴风雨。惟有上帝能在狂风大浪的水面上保守他的仆人。

“挪亚因着信,既蒙上帝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来11:7)当挪亚向世人传警告的信息时,他实际的行动便证实了他的真诚。他的信心就是这样成全并显明了。他给世人留下一个相信上帝之话的榜样。他将一切所有的都投在建造方舟上。当他在旱地上开始建造这么一只大船时,许多人从各方各处来观看这一件奇怪的事,并听这位奇特的传道者所讲诚恳热切的话。他敲在方舟上的每一锤,都是对众人作的一个见证。

起先,许多人似乎接受了警告;但他们并没有真心悔改转向上帝。他们不愿放弃罪行。在洪水以前的一段时期中,他们的信心受了考验,但他们却经不起这种试炼。他们被流行的不信所胜,终于和从前的同伴一起拒绝了这严重的警告。有一些人曾深受感动,原想听从这警告;但是又有那么多人在那里嘲笑讥诮,所以他们就感染了这同样的精神,竟抗拒了慈爱的邀请,而且不久就列在那些最大胆,最傲慢的讥诮群之中;因为那些曾一度接受真光而后拒绝圣灵感动的人,是最不受约束,最容易坠入罪恶的。

那时代的人,并不都是真的完全拜偶像者;许多人还自称是敬拜上帝的。他们说自己的偶像不过是代表上帝,借着这些偶像,可以使人对上帝有更清楚的观念。这一等人是最先拒绝挪亚所传之道的。他们既然企图用具体的东西来代表上帝,他们的心眼就昏昧了,以至看不出上帝的威严和能力;他们再体会不到他品德的圣洁,他律法的神圣与不变的性质。当罪恶普遍流行时,人们对罪的看法就越来越随便了,他们终于宣称上帝的律法不再生效;并说惩罚罪恶是与上帝的本性相反的;所以他们否定了上帝要降灾在地上的说法。如果那世代的人顺从了上帝的律法,他们就必在上帝仆人的警告中认出他的声音来;但他们既因拒绝真光以至心眼昏昧,所以就真以为挪亚的信息不过是一种无稽之谈。

那时,大多数的人都未曾站在真理的一方。全世界都在反抗上帝的公义和他的律法,即连挪亚也被视为狂热之徒。从前撒但引诱夏娃违背上帝的时候,曾对夏娃说:“你们不一定死。”(创3: 4)洪水时代的伟人,显贵,和智士,也都重说这同样的话。他们说:“你们不必惊慌,上帝所说威胁的话,目的不过是要恫吓人,这是决不会实现的。上帝毁灭他所造的世界,刑罚他所造的人,这是不会有的事。放心吧;不要害怕。挪亚是一个荒唐的狂热之徒。”世人都取笑这个迷信的老人。他们并不在上帝面前自卑,反而仍旧悖逆行恶,好象上帝未曾借着他仆人向他们说话一样。

但是挪亚犹如屹立在暴风雨中的磐石一般。虽在轻视和讥诮包围之中,他却独具圣洁,忠诚,和不移的信心。他的话带着能力;因为这是上帝借着他的仆人向世人发言。他与上帝联络,所以就从无穷的能力之中获得力量。因而他那庄严的声音,能落在那世代之人的耳中有一百二十年之久;而他所传将要临到的事,照人的智慧看来,乃是不可能的。洪水以前的人认为多少世纪以来,自然律一向是固定不变的。春夏秋冬,循环不息。直到那时,从来没有降过雨水;土地是由雾气和露水所滋润的。江河从来没有涨过水,总是安然地流入大海。有一定的命令使江河的水不致涨出两岸。但是这些擅长辩论的人却没有在这些定律中看出上帝的作为来,因为他曾为诸水定界限,说:“你只可到这里,不可越过。”(伯38:11)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自然界没有显出什么变化,那些一度恐惧战兢的人又渐渐的放心了。正如现代的人推论一样,他们推论着自然界的本身是超乎自然界之上帝的;自然界的定律是坚定不移的,就是上帝也不能改变它。他们认为如果挪亚所传的消息是可靠的话,那么自然界就必越出常轨了;所以他们在世人面前传说挪亚的信息乃是无稽之谈,——是一种最大的欺骗。他们照常进行未曾听见警告之前所行的一切事,表明他们轻视上帝的警告。他们继续的欢宴,终日贪食醉酒,又吃又喝,又耕种,又盖造,进行计划图谋财利;并且犯罪作恶,更加猖獗;他们为要表示不怕上帝,竟公然不顾上帝的律法。他们竭力主张:如果挪亚所说的话有任何真理存在,则那些有名望的人——诸如当代的智者,哲士,和伟人—— 一定也会明白的。

如果洪水以前的人相信挪亚的警告,悔改他们的恶行,耶和华就必回心转意,后悔不发烈怒,正如他后来向尼尼微所行的一样。无奈他们竟顽固地抗拒良心的责备和上帝先知的警告;所以那世代已经恶贯满盈,毁灭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宽容的期限快满了。挪亚忠心地照着上帝所给他的教训而行。方舟的各部分都已造成,正如上帝所指示的一样;为人和走兽所预备的粮食也都已经储藏好了。于是上帝的仆人向世人发出最后的严肃劝告。他带着言语所不能形容的渴望,恳劝他们及早来投奔避难所。但他们仍然拒绝他的话;并扬声讥诮他。忽然,嘲笑的人群变得鸦雀无声了。他们看见各种的走兽——最凶猛的和最驯良的,都从山林中走出,静静地向方舟而来。百鸟从各方飞集,都依着次序飞入方舟,数目之多几至遮天蔽日,飞翔之声好象狂风过境一般。禽兽都服从上帝的命令,而人类竟悖逆不听。圣天使引着它们,“一对一对的,有公有母,到挪亚那里进入方舟,”(创7: 9)洁净的畜类有七公七母。世人看见这情景极为希奇,有些人则颇觉恐怖。他们请哲士来说明这奇特的事故,但也是枉然;这原是他们无法推测的奥秘。但是世人既硬着心肠,执迷不悟,拒绝真光,甚至这样的景象,也只能使他们产生短暂的印象。当这些注定遭劫的人看到红日高照,光芒万丈,大地美丽犹如伊甸之时一样,他们便以狂欢来消除心中的惧怕,而且他们似乎在以暴行招惹上帝所已经发出的忿怒。

上帝吩咐挪亚说:“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因为在这世代中,我见你在我面前是义人。”(创7:1)挪亚的警告已为世人所拒绝,但他的影响和榜样,结果使他全家蒙福。上帝以拯救他的全家作他忠心正直的报赏。这对忠诚事主的父母该是何等的鼓励啊!

慈悲的呼声,不再向犯罪的人们发出了。天空的飞鸟和野地的走兽已经到了避难之所。挪亚和他的全家已经进入方舟;“耶和华就把他关在方舟里头。”有一道耀目的白光出现,一朵比闪电的光更强的荣耀云彩从天上降下,停留在方舟的入口之处。方舟的大门从舟内是不能关闭的,这时有人眼看不见的手,慢慢地把它关了起来。挪亚已被关在方舟里面,而那些拒绝上帝恩典的人却都被关在舟外了。方舟门上有上天的印封着;上帝已经将门关上,也只有上帝能把它打开。照样,将来基督停止为罪人代求的时候,在他驾着天云降临之前,恩典的门也要关闭。那时上帝的恩典不再抑制恶人,撒但必要完全控制凡拒绝上帝恩典的人。他们要企图杀害上帝的子民;但挪亚怎样被关在方舟里面,上帝的能力也必怎样保护义人。

挪亚和他的家属进入方舟之后,过了七天;自然界并没有显出什么暴风雨即将来临的迹象。在这一段时期之内,他们的信心受到考验,而方舟外面的人则得意扬扬。这表面上的延搁,使他们确认挪亚的信息是一种无稽之谈,他们以为洪水是决不会来到的。他们虽然已经眼见这些严肃的景象,——禽兽进入方舟,上帝的天使关了方舟的门,——然而他们仍然继续从事他们的娱乐和欢宴,甚至于讥诮这些上帝权能明白的显示。他们群集在方舟外面,肆无忌惮地嘲笑里面的人,这种嘲笑是他们以前所决不敢作的。

明代宫廷用玉,多与金银宝石镶嵌工艺结合。这类器物金玉珠宝融为一体,有在玉饰件上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的;有金镶玉的带板;有金饰件上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的;无不雍容华贵,珠光宝气,彰显了明代皇室贵族气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86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