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中的白玉和白玉是两个不同的玉种。两者的品质不同,价格也不一样。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和田玉最大的特点就是油润度,这是和田玉的特点,也是它最大的特色。和田玉摸上去有种油润感,像是在抚摸着半冻的羊尾巴上的脂肪,油润中带有一点涩感,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很细腻的,而如果是白玉的话,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次,和田玉和白玉虽然都是白色,但是颜色还是有差别的。白玉的颜色要更白一些,是我们说的纯白的,比较洁净。但是我们常说和田玉给人的感觉是很有历史的厚重感的,其中一方面重要的原因就是和田玉的白色,它并不是纯白色的,而是泛着**的白色,也就是说呈现出来的是米白色。
和田白玉与其他产地的白玉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新,疆和田白玉是非常润的,而且质地也是很细腻的,其他产地的白玉则不同,比如说俄,罗,斯白玉,质地则要粗糙的多,而且俄,罗,斯玉是非常白的,但是并不润。
说起和田玉,大家都不陌生。
但什么是和田玉?中国特有的国玉?产自和田的玉?
其实,和田玉有很多种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好好聊聊到底什么是和田玉。
1、狭义和田玉
狭义的和田玉就是指产自新疆和田的美玉。
说到和田玉这个概念,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产自新疆和田的玉就叫和田玉,其实仅从地域上划分,这样说也没什么错误。
狭义的和田玉就是指产自新疆和田的美玉。
并且和田地区,古称“于阗”,藏话意思就是“产玉石的地方”,其底下包括七县一市。
当然了,这七县一市也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几乎都产玉,而且产量大,且种类多,质量好。
除了在两河流域产的大量籽料十分出名,像位于和田地区西部的喀什地区的塔县、叶城、皮山和莎车等县也产玉,并且在历史上,叶城的密尔岱山以产青白玉大山料而闻名,只是现在很多不玩玉的人不熟悉罢了。
所以,虽然和田玉这个名字是以和田这个地名命名的,但是包含的区域也十分之广,并不拘泥和田,只是产自和田的玉更为出名而已。
2、广义和田玉
广义的和田玉范畴更大。
不过在国际标准中,和田玉的范围又进一步进行了扩大。
和田玉不仅仅指新疆地区的一些地方所产的玉,而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只要其主要矿物质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具美观、耐久、稀少性和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都能够被称为和田玉。
比如俄料、韩料、巴基斯坦的,甚至是一些中东的玉石,都属于和田玉的范畴。
3、时间概念的和田玉
与和田不同历史时期的命名有关。
在我国古代,关于和田玉的产地和田的命名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比如,其在战国之时,被称为禺氏之玉;
秦朝时,摇身一变,又开始叫昆仑之玉;
然后又历经于阗、和阗等名;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1959年9月时,改和阗为和田,这个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并且顺带一提,汉代至明代,和田等地古时候叫于田国,与现在的于田县并不是同一地方,区域范围是不一样的。
还有就是要是听到别人把和田玉喊成“昆仑玉”、“于阗玉”等名,也不要惊讶,毕竟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那么,关于什么是和田玉,你了解了吗?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和田玉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Fe2+)5[Si8O22](OH)2,密度为295—317,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和田玉是按产地来划分还是按矿物成分来划分存在很大争议,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SB
16-3061-2013《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正式确定——“和田玉实物样品国家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