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皮子是怎样形成的

和田玉籽料皮子是怎样形成的,第1张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绵延的昆仑山脉山岩中。和田玉原石经过自然的地质运动和冰川运动等长期的剥解为大小不等的块。

和田玉碎块经过雨水雪水冲刷流入河,随河流流入水中,称为和田玉山流水料,和田玉山流水原石经过玉龙喀什河几百甚至上万年的冲刷,就形成了和田玉籽料。

籽玉的外皮构成可分为两种。1,砂眼麻皮坑原生皮:指表皮布满皮肤毛孔一样的细小砂眼,犹如凹凸不平的麻皮坑,分细性、粗性两种。2,色沁原生皮:是由于一部分籽玉在河里受到其他矿物质浸润、渗透,长年累月形成由外至内的渗透,不仅表皮光滑,而且出现许多色彩。所以称“沁皮”。

新疆和田籽料皮子图示:

和田玉具有不可再生性,而在新疆地区的和田玉,基本上都是远古的原生矿,在各种地理环境的作用之下,经过物理的运输,或者是地质作用。整个原生矿可能会从一个地方被搬运到很远的一个地方,而在这一个过程之中,和田玉经历的风化,或者是推移都是比较多的。也是因为地质的沉积作用,导致了和田玉在形成过程之中,形成了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甚至是有一些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皮色肉质都会在这个过程之中慢慢的变化。

而其实整个地质作用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远古时期的地震或者是冰川剥蚀,和田玉矿石就会形成不一样的形状。而又经过流水冲刷,和田玉的表面也会变得比较光滑,在这个过程之中,和田玉的外观基本就形成了。而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埋藏在地底下,各种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这就使得和田玉籽料会出现一些天然的痕迹,这也是每一块玉石,不同于其他玉石的独特所在。

和田玉与周围的岩石、土壤、地下水发生接触,通过碰撞、摩擦、渗透、浸泡、淋滤等作用,一些矿物成分进入玉中,玉中的一些矿物成分也会发生变化,这些都能改变玉石的原来颜色。

同源山料冲到下游变成了籽料之后,因为经历的外界环境不同,时间长短的不同,“旅行”路途的不同,次生物质渗入玉中就不同,玉的表皮风化转色和玉质本身色泽的变化也就不同。这样我们才有了各种籽料不同的皮色与玉色。

皮料以皮色著称,但是现在也形容一些俄山料,因为这是俄山料一个特色。

除此之外皮料也有在籽料里出现,皮料有分浅水沁色皮,深层古河道料,皮质比较偏厚,还有河床料,属于更深层次的料,有人称石包玉,就目前这种皮料应用很少。

最终就是带皮料有可能籽料,也有可能山料。以前浅水和田玉才叫籽料,现在古河道料,古河道戈壁料,河床料都叫籽料。

皮料只是一种行内称呼对整个泛和田料一种分类,籽料也是一种分类。

现代人,对于品玉,鉴玉,缺乏深刻的观察和学习,也没那个耐心。一门心思,要找个捷径,一眼看出真伪,一眼分出高低,一眨眼就保值升值了。

在这种思潮下,籽料留皮,无疑也是一种区分方式。但没有丰富的实物上手经验,不注重:白度,致密度,油性糯性,雕工和器形的全面体会,还是处于肤浅的一眼论中。

和田玉籽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籽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或叫“有油脂光泽”,手捂或手握1~2分钟,即见其“出汗”。和田玉籽料的外皮细分为砂眼麻皮坑原生皮、色沁原生皮两种。其中砂眼麻皮坑原生皮是指籽料表皮密布如人体汗毛孔一般的细小砂眼,凸凹不平。色沁原生皮指籽料在河流中受矿物质渗沁,表面光滑且色彩鲜艳。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960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