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风俗习惯

印度的风俗习惯,第1张

礼仪与习俗 印度人与友人见面很讲礼节,通常是双手合掌,表示致意。合掌时,对长辈宜高,对平辈宜平,对幼辈则低,以分别示以尊敬、对等和关怀。迎候佳宾则敬献花环,

表示由衷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在赞同或同意对方意见时,往往是摇头而不是点头。 印度殡葬火葬:通常选择圣河河畔举行;水葬,把尸体推入水中,任其随波逐流漂走;天葬或野葬,把尸体丢在野外或林中,让秃鹰啄食或野兽饱餐,穆斯林则实行土葬。

社会重男轻女,穆斯林女子一般很少抛头露面,更不与陌生人随便交往,也不可同异性握手。妇女多在前额中央点上吉祥痣,喜欢佩带项链、胸饰、耳环、鼻圈、戒指、脚镯等饰物。

印度教节日 (1)杜尔迦节,孟加拉人最大的节日,每年约9~10月间举行。(2)酒红节,音译“霍利节”,每年2月底,3月初举行。(3)灯节,音译“迪瓦利节”,印度教最隆重的节日,每年10~11月间举行,通常全国庆祝5天至半个月。(5)娑婆室伐底节,一译“萨拉斯瓦蒂节”,意为“知识女神节”、每年1~2月间举行。(6)扎格纳乘车节,每年6~7月间,在沐浴后的第15天举行。(以上均为公历)

伊斯兰教节日 (1)开斋节,是伊斯兰教两大重要节日之一。希吉拉历9月(公历2月左右)。(2)古尔邦节,伊斯兰教两大节日之一,意译“宰牲节”。希吉拉历12月10日(公历4月左右)。

锡克教节日 那纳克诞辰节,公历11月的第一个满月。

耆那教节日 摩诃毗罗节,纪念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即大雄)的节日,每逢15年(3月)一度的耆那教重大祭典。

此外,印度基督教徒与世界基督教徒一样,每当复活节、圣诞节以及少数佛教徒、袄教徒和犹太教的各自节日,也都要纪念或庆祝一番。

印度和巴基斯坦人这方面习俗基本一样。

无论年纪大小都以带玻璃手镯为主,一个人拥有很多套,根据服装颜色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和花式。合金类的细手镯也带,不过不像玻璃手镯那么受欢迎。金手镯也带,结婚的时候肯定带的,平时也有人带,毕竟显示出富贵气,那边黄金的做工非常好,一般是父母给的陪嫁金子,流行趋势有所改变就从新到金匠那里打样式。

从手镯很难看出富裕不富裕,因为印巴人最在意款式和色彩搭配,有钱人照样带玻璃手镯。

手镯一般是12个一小套,24个甚至更多为大套。数字没有固定的,可以自己调整,不过少于12个的比较少见,除非是大花型手镯,所以,宽度是决定数量的基础,一般总宽怎么也在4、5厘米以上。

如果一个女人不带手镯,那就是寡妇了。丈夫死去,手镯就会褪下,或者像**情节那样把手腕往墙上一撞,手镯就都碎了。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某些地区还沿用古老的传统,小臂带满手镯一直到肘弯,大臂不带,表示未婚,从小臂一直带到大臂腋下,表示已婚,这种手镯一般不是玻璃的。主要是骨头的,合金的等等。

玻璃手镯在印巴都是手工做的,容易坏,不过她们也随时买。最常见的就是穿什么颜色衣服配什么色系的玻璃手镯,或者是大色块相间的,再或者使用对比色。那边的人在色彩方面有天赋。

至于其他的配饰,比如楼上说的吉祥痣,确实也是寡妇不点,有用朱砂点的也有用额贴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也不点,颜色是五颜六色的,小孩子用黑色和青色比较多,含义是小孩子丑一点,可以保平安。如果吉祥痣又红又大,那是古代贵族才能点的,现在也有些中老年人或者说已婚的点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种姓高贵。不过吉祥痣在巴基斯坦点的很少。

已婚女人要在发间中分的地方撒朱砂,但是现在发行那么多,很多人也不弄那个了,不过结婚的时候必须用。如果一个男的对女的用动作表示:拇指和食指捏住像女的那个方向斜前方比划一下,就是说我想跟你结婚。

除了结婚时,晚会时带精致繁复的项链,一般已婚的妇女会带一条结婚项链,就好像别的国家要带婚戒一样,那个结婚项链是绳子编的,长及胸前,往往还会有一个坠。这个结婚项链基本一成不变天天带着。

寡妇不仅没有这些权利,服装也只能是黑色白色。

但是印度现在发展很快,女权运动也闹开了,所以,还是有寡妇照样穿漂亮衣服的,运气好或者娘家家世好的照样再婚。

最后说一下,在印巴,即使讨饭的人,大多也带着金鼻钉。黄金很难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因为那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呵呵。

  真的

  在印度,吸引人们的是印度女人红纱飘逸、环佩叮铛的穿着,可是在她们美丽的背后有很多我们难以想象眼泪,有很多条件不错的女性、就算是明星,也逃不过封建婚姻的枷锁,那种地位的卑微是很多女性无法想象的。

  印度女子装饰最有特点的是她们的鼻饰。鼻饰,包括鼻环、鼻钉等等。最初,这种东西从阿拉伯国家传到印度,其本意是指人们穿过牲口鼻孔拴上的牵牲口绳,表示对牲口绝对的“所有权”。想不到,其中的象征意义被印度男人充分利用,他们迅速给女人们拴上了鼻饰。如今,鼻环、鼻钉,已成为印度妇女婚否的标志。

  的确,印度女性的首饰五花八门,大致分为耳环、项链、戒指、手链、手镯、发饰、额饰、胸饰、脚链……这个古老的国度,对首饰非常讲究,他们认为:“首饰是女性生活的一半。”漫说出身富贵的太太**,往往千方百计地用首饰打扮自己,即便是小家碧玉,或者贫寒女子,也会倾其所有,物色几件普通首饰或塑料饰件,当作替代品。这种情怀,很像喜儿扎一条红头绳。只是印度女子的首饰,可比红头绳隆重得多。  

  除了“鼻饰”、耳饰之外,已婚女子还必须佩戴脚铃。这种金属饰物,总是发出叮铛的撞击声。据说,这种脚铃不光是为美观辟邪,更重要的用途是防范新娘招蜂引蝶,做出越轨的事来。

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它推崇男尊女卑,这种思想在她们那里已经根深蒂固。如果女子结婚,就要佩戴鼻环和脚铃,表明她们只属于丈夫所有,不能随便走动,不能和外界有过多的接触。如果被熟人或者是丈夫、亲人等发现自己和外人交谈,回到家中,就会被丈夫打骂。搭讪的人也会受到牵连。这就是一种行为限制,也是男子对所有权的宣示。

外人看来,印度女子浑身都穿着精美的服饰,佩戴着闪闪的珠宝,耳朵上、鼻子上,脚踝上都系着饰品,很是美观和华丽。其实,她们的社会地位特别低,有些家庭,如果生女儿,可能会被遭嫌弃,他们觉得那是倒霉的事情,女子在家里遭受家庭暴力也很普遍。

戴鼻环、脚铃是已婚女子的习俗。从历史看,鼻环是从阿拉伯传到印度的,刚开始是古代印度的男子掌控地位的表现。后期大家就麻木了,按部就班传到了现在。也是他们信奉印度教的表达方式。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风土人情及风俗习惯与我们也大有不同。佩戴脚铃和鼻环的女子代表已婚。所以,大家去印度游玩,千万不要和佩戴脚铃和鼻环的女子搭讪,不仅给对方减少麻烦,也避免自己麻烦。

希望印度的女子早点摆脱封建思想,获得自由,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待遇。我们是不是该为处在男女平等的中国而感到幸运呢?

在印度这个国家女人对于黄金有着特殊的喜好,而这也与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第一,印度女性佩戴黄金是印度的传统。

印度女性对于黄金的喜爱已经深入到了骨子当中,在日常生活中会佩戴许多的黄金首饰。在印度这个国家贫富差距非常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比较贫困的一些家庭也会选择在女子出嫁的时候仍然准备上比较丰厚的嫁妆。而这种贫富差距并不能限制人们对于黄金的喜爱。在印度这些女性的身上所佩戴的黄金首饰种类很多从头到脚都可以佩戴一些用黄金制作而成的首饰,比如一些手链手镯,项链,脚链等等。印度人们对于黄金有着一种痴迷的程度,即使家庭情况并不好的情况下也会佩戴一些类似于黄金首饰的东西,表面看起来像黄金,但是所使用到的材料可能是一些塑料或者是其他金属,佩戴黄金首饰已经成为了她们的生活习惯。

第二,长期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

造成印度人喜欢佩戴黄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印度人的宗教信仰问题。在印度人的宗教中认为黄金是财富的一种象征,黄金的颜色非常的璀璨,也是一种繁荣与富强的代表有着美好的寓意。在这种情况下加深了印度人对于黄金的一种喜爱。而且在印度这个国家其实贫富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到全民都会佩戴黄金的一种情况。在这种宗教思想以及文化的影响下,佩戴黄金首饰已经成为了印度人全民的理念,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了生活中的习惯。

所以在印度即使是家中情况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印度的女性也会佩戴一些金银首饰。即使买不起真的黄金也会佩戴一些仿制品来以次充好。

印度结婚项链的寓意是:项链等首饰是女性生活的一半,再穷也要戴首饰。

印度女性的首饰五花八门,大致分为耳环、项链、戒指、手链、手镯、发饰、额饰、胸饰、脚链……这个古老的国度,对首饰非常讲究,他们认为:“首饰是女性生活的一半。”于是,在婚礼上,不要说出生有钱家的**,即使是贫寒女子都会倾其所有添置配饰珠宝。

印度婚礼的饰品习俗

1、戴鼻环

鼻饰,包括鼻环、鼻钉等等。最初,这种东西从阿拉伯国家传到印度,其本意是指人们穿过牲口鼻孔拴上的牵牲口绳,表示对牲口绝对的“所有权”。想不到,其中的象征意义被印度男人充分利用,他们迅速给女人们拴上了鼻饰。所以,鼻环、鼻钉,是印度妇女婚否的标志之一。

2、戴脚铃

除去“鼻饰”、“耳饰”之外,结婚后的女子还须佩戴一种更新鲜的小玩意儿——“脚铃”。这种金属饰物,总是发出“叮叮当当”的撞击声。其一,美观;其二,辟邪;其三,为了防范新娘招蜂引蝶,做出越轨的事来。

3、画曼海蒂

另外,印度社会一直有“没有曼海蒂,婚礼不算齐”的说法。结婚当天,手脚画满图案的新娘前往夫家开始全新的生活。等到十几天后再回娘家探视时,母亲如果看到女儿的手绘还在便会如释重负,由此知道女儿在夫家没有干粗活过得很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038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