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 翡翠到底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翡翠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 翡翠到底是何时传入中国的,第1张

1、中国是不产翡翠的,虽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有“翡翠产于云南水昌府”之说,但是据考证,翡翠是从缅甸传入中国的,那翡翠是什么时候传于中国的呢?

2、目前尚无得出一致的看法,在18世纪之前,中国人并不知道硬玉这种东西,以后,硬玉才从缅甸产地经云南输入中国,到目前为止,就是在明十三陵之一的定陵的出土文物中,也未见得翡翠制品,但是根据上述有关记载,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最晚在宋代,翡翠就已传入我国,但数量很少,经过明代至清代初期,中缅之间的翡翠文化交流逐渐频繁,翡翠原石和制品便越来越多的传入中国。

1、据《缅甸史》记载,公元1215年勐拱人珊尤帕受封为土司,传说他在渡勐拱河时无意中在沙滩上发现一块形状像鼓一样的玉石,这就是翡翠,这里就成为后来翡翠玉石开采之地。

2、而另一种传说是13世纪中国的马邦商贩沿西南丝绸之路与缅甸、印度进行贸易往来,一个云南马夫为平衡马两侧驮子的重量,在今勐拱一带抬起路边的石头押驮,回来发现押驮石头磨成翠绿色从而发现了翡翠。

3、翡翠真正大规模开采而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应该是在明代,尽管在北京明十三陵发掘的明万历皇帝(1573~1620)陵出土的大量珍宝中没有翡翠制品,但是明代缅甸曾隶属云南永昌府管辖。

4、马罗刚和蔡汉伦根据对云南腾冲出土文物的考证,认为元代以前腾冲墓葬物品中没有翡翠,因此认为元代以前的“翡翠”并不是现代真正的翡翠,认为翡翠在中国出现是明朝以后的事情。

5、云南地区有出土的明代翡翠硬玉实物:昆明大普吉沐家山明代沐英国公家族墓出土了一件翡翠双螭璧、两件翡翠玉簪等翡翠饰品;云南富民迁挖古墓出土的玉手镯、护心玉、口含玉有5000余件之多,其中不乏翡翠饰品:近年腾冲因扩建修公路时,在上绮罗附近发现了一处明代翡翠玉器加工作坊的遗址,出土了几个翡翠弥勒佛,2只玉簪,1只水盘,盘中还有一些翠玉片。腾冲还出土了明代崇祯十九年李德人墓中的满绿翡翠手镯及龙牌等。

1、跟据古书的记载,翡翠始于东汉,但在考古界中并未发掘出汉朝或宋朝的翡翠文物,所以翡翠最早流入中国的时间还尚需考古学家的考证。

2、翡翠是舶来品,缅甸对翡翠原料的供应几乎达到100%,但是在中国提起翡翠人们却不陌生,甚至许多人都认为翡翠如同和田玉一样,是产自中国西北地区。

3、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翡翠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伴随诸多人物的喜怒哀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翡翠已经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玉文化中,成为玉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祖先历来就爱玉,欣赏玉是一种高尚的嗜好。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就认识到玉石的坚硬和美丽,玉石不仅可以用来磨制工具、武器,又是美丽的装饰物件,寄托了人们的艺术情怀和精神追求,而且还作为一种礼器用来祭祀祖先,因此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故宫珍藏的勾连纹玉灯,就是标准的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历史,更反映了人们以玉比德、陶冶情操的愿望。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玉石最早的国家,近七千年的用玉历史成就了以新疆和田玉等为代表的璀璨玉文化,从周代的“三礼玉论”到唐代玉器中的佛教文化,无不表现出玉器与生俱来的细腻与温润。到清晚期,晶莹剔透、翠绿盎然的翡翠后来居上,顷刻间独领玉石之风骚,成为玉石之王。

  乾隆、慈禧都是翡翠“发烧友”

  翡翠称王与当时统治者的喜爱有很大的关系。传说乾隆就是翡翠最大的“发烧友”,当时皇帝身上的饰物、手玩件、宫廷摆宝阁上的摆设很多都由翡翠雕刻而成,乾隆对翡翠的喜爱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年命令云南巡抚进俸的物品就是翡翠玉器,尤为钟爱的就是被后人命名为“乾隆盛世十八宝”的十八件玉器,并成为后来玉器行争先效仿的玉雕题材。

  “还有一个女人对翡翠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就是慈禧太后,她对翡翠的喜爱、收藏绝对是顶级的,众所周知的“翡翠白菜”(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当时的价值就是500万两白银。令人叫绝的“翡翠西瓜”共四个,两个白皮黄籽粉瓤,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价值600万两白银。只可惜这些宝贝很多都流失了。”

  唐朝就开始收藏新疆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的历史更加久远,从唐朝宫廷里就开始收藏、使用和田玉了。尤其唐明皇爱玉如痴,常将玉赏赐给有功之臣和爱妃。北海团城国家珍宝馆,进门最大玉件就是新疆和田玉雕件—《大禹治水》,足有十几吨重。据说:当时皇帝下令限期三个月从新疆昆仑山运到北京,由于路途遥远,交通工具落后,误了期限领军大臣被杀头了。这块偌大的和田玉雕了几十个人物、山水、松柏和桥梁,大禹挥旗指挥民工造渠,场面壮观,雕刻生动,更让人惊叹的是,在那个无电、无工具的年代又是怎么雕出如此巨大的雕件的。解放后,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中国顶级的玉雕老艺人(号称五大巨首)研究这件作品是怎样雕出来的,专家们都望石兴叹,这至今还是个谜。

  翡翠的流行

  传说十三世纪初,云南的一个盐商偶然的从缅甸驮了一块石头回国,那块晶莹透亮的绿石头一下子征服了爱玉的中国人,这块石头就是翡翠,因其色泽艳丽、产出稀少、具有玻璃光泽、质地滋润、韧性较强、硬度高,在玉石家族中称“硬玉”,又称“玉中之王”。

  翡翠产地多属于未开发山区,虽不致鬼魅魑魍、豺狼虎豹,但孟尹深山,往往走上一日不见阳光,茫茫林海,只有求玉人走出的小毛路;雾露河,滚滚浊流,每逢夏日雷雨天气,水面上处处泡起,缕缕烟生,烟生至三尺高度即聚拢不散,人坐在船中,伸手不见五指,如入五里雾中。除了蛮烟瘴气,蚊蟒疟疾以外,环境恶劣,加上工具原始,旱季短少,物资缺乏,玉石的开采,备极艰辛。

  直到18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翡翠才真正大量进入中国云南。虽然翡翠从传入到应用也只有300~400年的时间,但由于喜爱翡翠的人们赋予其神奇的文化内涵,其短暂而辉煌的历史足以让其他玉石羡慕不已,并与其他玉石一并构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玉器文化。明代,我国出现缅甸翡翠;清代,由于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受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推崇和慈禧太后的癖爱),被称为“皇家玉”,由此翡翠身价百倍,成为玉中极品。翡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眼中,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石头,还带有神秘的信仰和附托。古人与今人都皆爱玉、喜玉、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现业已成为世界各地炎黄子孙及韩国等地最流行的玉石,佩玉爱玉已成为一种现代时尚。

翡翠的定义及名称由来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为主的纤维状、致密块状的钠铝硅酸盐矿物体。硬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造岩矿物之—辉石中的一种少见品种,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为短柱状、纤维状微晶体。翡翠的颜色千变万化,多绿、红、紫、蓝、黄、灰、黑、无色等。根据绿色的色调、亮度利饱和度,翡翠可分为祖母绿色、苹果绿色、葱心绿、菠菜绿、油绿、灰绿等人种。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68,双折射率0.012—0.020,无多色性。硬度6.5—7,密度325-43g/韧性极强。翡翠的英文名称为Jadeite。 意为佩戴在腰部的宝石。翡翠—词作为硬玉的名称,行业内外基本达成共识的说法有二:

一是借用。 翡翠一词最早早出现在汉代,原意是指一种羽毛颜鲜艳的小鸟。“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这是东汉年间许慎《说文解字》对翡翠二字的解释。后来,古人将这两个原本形容鸟羽毛的字转用红色和绿色的饰物。大概到了宋代,翡翠二字合并,用来描写碧绿绿色的碧玉,这时的“翡翠”两个字所说的玉,是硬玉的体:因主要产于缅甸,故又称为缅甸玉。

二是音误。在明末翡翠开始大量进入中国,而当时中国山产的和阗玉被称为翠玉。当缅甸硬玉流入中国时,由于分辨出这不是中国的和阗玉即翠玉,即将之称为“非翠”,即“这不是中国的翠玉”之意,久而久之,“非翠”就变成了“翡翠”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06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