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带:是在翡翠原石的皮壳上出现了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条状或者块状物体,甚至缠绕这大半个原石,外形似蟒蛇、绳索的形态我们就叫做蟒、索、蟒带。
一般情况来说,细粒致密的表皮会比粗粒松散的抗风化能力强,有绿的部分比无绿的部分抗风化能力强。所以说翡翠原石内部绿色的地方或者种很老的地方凸出来就形成了蟒带。
蟒带特点:突出于皮壳表面,细腻光滑,手摸上去不会感到粗糙。如果蟒带上还有松花那就是更好的兆头,蟒的颜色、走向、形态、倾向都是判别翡翠原石绿色的因素。辨别蟒带时,蟒的颜色往往与周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其纹带,有时明显,有时隐约难辨,需要熟悉场口和翡翠原石的纹路,以及细致耐心地长期观察、摸索才不致有误。
白蟒:与石头的原色不同,蟒呈白色,称白蟒;白石头也会有白蟒,很难辩认。
此类蟒中,蟒呈灰白色的最佳,特别是黑石头上有灰白蟒像鼻涕一样,赌涨的把握很大。蟒上如果再有一点松花,那就是难得的表现。
黑乌沙原石上的白蟒可参考下图:
翡翠原石基本入门介绍:翡翠原石表面形成的风化层,称为皮壳,皮壳粗糙、有沙粒感的,称为砂皮石。
翡翠原石“松花”是指翡翠皮壳上绿色的情况,也就是翡翠内部或浅层绿色在皮壳表面的一种表现。松花的颜色浓而鲜艳,价值就会高;如果翡翠皮壳上没有松花,内部可能很少会有色;而皮壳上多处有松花,则内部可能存在颜色或者仅仅存在于表层,另外,松花是否渗入翡翠内部,渗透的深度等,也是推断颜色好坏的依据之一。
翡翠原石蟒斑:“蟒”是指翡翠中的绿色条带在风化壳的表现形态,蟒带的形态、颜色、走向、倾向是判断翡翠绿色变化的重要标志,是判断有无颜色及颜色分布状态的一种依据,关于蟒带,我们在后续的文章详解,它也是分了很多品种的。
翡翠原石的鉴定
1、滴酸
人为伪造的翡翠原石一般是石英、白云石或大理石等等,可以采用滴酸法来测定,如果是假的翡翠原石,一般会产生气泡反应,如果是硬玉则没有气泡反应。
2、质地
鉴别翡翠原石可以看质地,将翡翠原石表面开一个小窗口,并打灯观察,真的翡翠原石质地不均,内部多少会有一些瑕疵裂痕;而假的翡翠原石质地较为模糊,内部显得过于纯净。
3、硬度
对比一下翡翠原石的硬度,用小刀在原石表面划一下,真的翡翠原石具有很高的硬度,表面不会轻易留下划痕;而假的翡翠原石硬度较低,经过刻划后容易出现明显的痕迹。
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雾的颜色和存在能说明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但它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与绿无关。雾分白、黄、红、灰、黑等。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浅的白色称白雾,说明其内杂质少“地”干净,有一定的透度,若白雾之下有绿,就是非常纯净的翠绿,与地互相搭配价值连城。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赌白雾。黄雾显示其内的铁元素和其它元素正在渐渐氧化,但还没有严重氧化。若为纯净的淡**的雾,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晶格,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红雾说明其内所含铁元素己严重氧化,可能翡翠内部出现灰“地”。黑雾主要为大量杂质元素氧化所致,显示翡翠内部杂质多,透明度差。个别黑雾也会出现高翠,但有时水很差。并非所有翡翠均产生雾,有些玉石场所产翡翠并无雾。一般来讲能产生雾的翡翠原料多产在老厂及新老厂的矿山上。
癣是指翡翠表皮或内部见有黑灰黑色的斑块、条带等,癣的形状大小各异,这些黑色癣的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兰闪石片岩、铬铁矿及一些氧化物组成,因为这些黑色矿物与致色的铬离子有亲源关系,以及黑色矿物——癣内的铬铁矿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致色铬离子,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翡翠致绿。故癣与绿关系密切。民间称“黑随绿走”、“癣吃绿”等。但有癣不一定有绿,有绿不一定有癣,要看癣的生成环境与时间,与癣内是否有铬元素的存在等因素。故民间又有“死癣”与“活癣”之说。在生成翡翠的过程中及以后的多次地质运动、多次的热液活动中,有铬元素释放的地质环境,可使翡翠致绿。这时不一定有癣,癣与绿关系不大。若癣与翡翠共生,有利于铬元素释放的地质条件、热液活动,癣内的铬不断释放致色,当地质环境改变时不利于铬元素释放致色时,终止致色,就会产生黑随绿走的现象,称活癣。
生成翡翠以后,产生的“癣”,没有铬元素释放的地质条件产生的癣称死“癣”。根据翡翠原料上的绿与癣,小构造与瘤,翡翠矿物与癣的穿插关系,可准确判断活“癣”与死“癣”。癣与绿之间的关系可分,癣与绿相互包容不易分离,癣与绿逐步过渡或界域分明,绿与癣相隔一段距离、各方单独存在的三种。有时癣旁有“松花”显示,这指示其内有绿,但其内绿有多少、形状是无法判断。
在翡翠原料的表皮上,见与表皮一样或深或浅颜色的风化、半风化沙粒呈带状环状块状等有规律有方向性的排列现象,说明原石局部受方向性的动力变质与热液蚀变作用的共同强烈影响,使其内部有可能使铬元素释放而致绿。有脐带的地方不一定有绿,一定要有“松花”的出现,才能说明其内可能有绿。有鳞说明“种”老。蟒带一般平行绿色的走向,绿的走向(脉)或称绿的形状,大多为原生裂隙充填了铬离子而致色。
翡翠表皮隐约可见的一些像干了的苔藓一样的色块,斑块、条带状物称“松花”。是指原来翡翠原料上的绿,经风化已渐失色留下的痕迹。根据松花颜色的深浅、形状、走向、多寡、疏密程度,可推断其内绿色的深浅,走向,大小,形状等。观察时要上水于原料上仔细研究
绺也称裂绺,裂开的称裂,复合或充填了物质的称络。裂绺分为原生裂绺,即与原石同时生成。后期裂绺,即成岩后生成的。原生裂绺有些已被后期热液活动修复,有些其内充填了后期矿物。后期裂绺大多肉眼明显可见,对翡翠原石整体性破坏很大。裂绺可分大裂绺、小绺、井字绺、细绺等。有些裂绺会把绿色条带切断,错位。有些绿色条带本身就是裂绺,后被绿色充填了的。要根据裂绺的分布频率估计做什么来估价。在原石上那些低凹部分就是裂绺存在的部位。
翡翠原石的特点有:有皮壳、松花、蟒、癣、雾等。
1、皮壳:
翡翠原石皮壳上有明显的风化颗粒,有的用手可以擦掉,红、白、黄、褐、灰、黑各种颜色都有,不同外壳的表现决定了它们内部纹理的差异,玉壳的一些颜色随着土壤的色调而变化,不同的皮壳表现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皮壳来判断翡翠原石内部的颜色、绺裂的多少、种的老嫩以及底的好坏。
2、松花:
比较稀少的是白色的松花。松花像蟒带一样,都是赌色的重要依据,仔细观察,同一块翡翠原石上面的松花的排列形式都是不一样的。可以根据松花颜色的浓淡,数量的多少,形态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翡翠原石内部颜色的变化和分布。
3、蟒:
翡翠原石的皮壳上出现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条或者块状物体,甚至缠绕这大半个翡翠赌石,有不同沙粒排列形成,像似蟒蛇、绳索的形态就叫做蟒带。蟒带是判别翡翠原石内部有无绿色的标志之一,翡翠赌石内部绿色的地方凸出来就形成了蟒带。如果蟒带上还有松花那就是更好的兆头,蟒的颜色、走向、形态、倾向都是判别翡翠原石绿色的因素。
4、癣:
癣是指翡翠表皮或内部可以看见有黑色或是黑灰色的条带或斑块等,翡翠的癣形状大小各异,有斑点状、条带状等。翡翠的癣富含铬元素,与绿色翡翠的形成有很大关系,有黑癣的地方很多时候都会有绿色翡翠。
5、雾层:
通常来说,白雾是最好的表现。白雾对绿色的浸透力较小,因此有白雾的翡翠原石内部多见在翡翠原石的皮壳与内部玉质之间有一层半风化的过渡层,朦朦胧胧的,没有外层的粗糙,也不像内部的细腻,这层过渡层我们称之为“雾”。分为白雾、黄雾、红雾和黑雾、正绿色。
1、“蟒”是描绘翡翠质料的术语,是指翡翠中的绿色条带在风化壳的表现形状。一般呈凸起的曲折细脉状散布在风化壳外表,犹如一条蟒蛇盘卷,是判别有无色彩及色彩散布状况的—种根据。
2、丝蟒:就是在翡翠原石表皮上有着如同丝状的蟒,不过一般翡翠原石上出现这种蟒带,它内部的颜色也是一丝丝的,不会连成一片。
3、所谓“蟒”是指翡翠中绿色条带在皮壳上的表现形态,是赌石的专用术语。一般来说呈凸起状的曲折细脉状分布于皮壳表面,犹如一条巨蟒盘绕于石上,是推测原石有无颜色及颜色分布状态的一种依据。
4、蟒带是翡翠原石岩化期变动后的效果,其划分在皮壳上,表现出条带条状或不规律斑点状的带状物质,因其特征与巨莽类似,所以才称之为蟒带。也有人形容蟒带好似翡翠原石上的“河流”。
5、具体是指翡翠中的绿色条带在风化壳的表现形态。
1、蟒:在翡翠原石表皮上,与表皮一样或深或浅颜色的风化、半风化沙粒呈带状、环状、块状等有规律、方向性的排列现象。有蟒带的地方不一定有绿,只能说明种老。
2、癣:表皮或内部见有黑灰色或黑色的斑块、条带等。癣与翡翠的绿色关系密切,但有癣不一定有绿,有绿不一定有癣,要看癣的生成环境与时间,与癣内是否有铬元素的存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