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神说下绿松石佛珠的作用有哪些

求大神说下绿松石佛珠的作用有哪些,第1张

其实把主要是心理作用,个人认为啊,有些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一、风水作用:绿松石具有镇宅、辟邪挡煞的的功效。在屋内摆放绿松石摆件或悬挂几颗绿松石可起到镇守门宅的功用,保障您的整个家庭氛围和谐安乐。还可保护财富、聚财旺财,兴旺门户。另外,绿松石也可作为护身符、平安符佩戴,使您逢凶化吉,防治邪气、煞气的骚扰,保佑您诸事平安顺利,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二、心理作用:绿松石可调和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绿松石能给人带来勇气和信心,与人为善,和谐人际交往,促进心态的平和稳定,从而保持健康开朗的心境,使人始终充满正能量。

三、生理作用:佩戴绿松石对人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1、绿松石和其它玉石一样,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所谓“玉养人”,长期佩戴绿松石可强身健体,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2、绿松石对癫痫病、精神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3、绿松石入药,可祛除风寒,化解淤血,清热解毒,消炎止血,降低血压。

4、绿松石能促进细胞再生,增强人体免疫力。

5、绿松石可治疗眼疾,还能防辐射,对于整日面对电脑的上班族而言,佩戴一件绿松石的饰品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6、绿松石还能治疗溃疡、心痛、肝病等一系列疾病

四、灵性作用:绿松石的灵性作用很广泛,在各国都备受推崇。

1、中世纪德国男女订婚时,男方都要送女方一枚绿松石戒指,据说如果绿松石的颜色由蓝变绿,就暗示了女方的贞洁的丧失。所以,推延至今,绿松石也被视为检验恋人忠诚度的特殊宝石,恋人、夫妻之间都可以互赠。

2、在印第安人眼中,绿松石因其碧蓝的颜色,被视为碧海蓝天的精灵,象征着无限的幸运和吉祥。如今国际上将其定为“十二月生辰石”,寓意成功和胜利,是“成功之石”、“幸运之石”。十二月生人的人佩戴绿松石,可力保一生平安、好运。

3、我国藏人认为绿松石有着无与伦比的神力,经常被用于佛教用品的制作,如绿松石念珠等。当然,绿松石被视为神物,这在世界上许多民族中均是如此。

来自:御尚坊绿松石

也许,有的人以为,戴佛珠手链就像佩戴普通的手镯、戒指、项链等首饰一样,仅仅是装饰而已。

但要告诉大家的是,佛珠和一般首饰不同,佩戴者也不可以对待一般首饰的心态来对待佛珠。

一、佛珠的意义

说起佛珠的不同,就要从佛珠的起源说起。

关于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经》中记载的说法为准。

据载,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就是佛珠的起源。所以,最初佛珠被称为“念珠”。

也由此,佛珠成为了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

并在僧俗间广泛使用。

而佛珠与“弗诛”谐音,是不要诛杀生命的意思。佛家第一大戒不杀戒,佩戴佛珠,意在时时在提醒要爱惜物命。

二、佛家对戴佛珠意义的解释

佛家认为,佩戴首饰和佩戴佛珠对人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佩戴金银珠宝不仅不能让人觉悟,

不能断恶修善,不能舍弃对物欲的追求,反而增加了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贪爱和执著。这,会把人引到恶道的歧途上去。

这是因为,金银珠宝首饰满足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容易使人沉迷在物欲的享受当中。普通人一看到这些首饰,就会想到如何拥有它,佩带上它有多好看,会受到人们的赞美、羡慕、甚至嫉妒。从而为了拥有它,造作出许多罪业,在“苦海”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而佛珠则不同。

对于想觉悟的人,想脱离六道轮回的人来说,戴佛珠自然很有意义;对于不信佛的人,戴佛珠似乎不能立刻起到什么作用,但佛珠毕竟是法物,是得到佛菩萨加持的,带久了就会得到感应,人就会慢慢觉悟,从中悟到一些道理。

它是会把人引上解脱之路的,这就是法物的殊胜不可思议之处。

佛珠等法物,可以使我们觉悟,提醒我们断恶修善。这是法物和世俗物品的区别。

三、佛珠的颗粒数字是有讲究的

佛珠,根据形状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其质料更是不胜枚举。但不论是什么种类、材质,佛珠的颗数都是很有讲究的。

佛珠的颗数,以108颗为其基本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

佛珠的颗粒数位不同,有不同的含义。

据佛经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

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

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等。

  女孩送男孩手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或是两人共闯世界,永不分离。

  男孩送女孩手链:“应该是想把你紧紧地的和他连在一起。”

  送手链,代表牵手,代表想有更进一步的关系,比如发展成为男女朋友。

  佛珠颗数及含义:

  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在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款天然紫水晶108颗佛珠手链。

  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即:

  1、地狱界,

  2、饿鬼界,

  3、畜生界,

  4、修罗界,

  5、人间界,

  6、天上界,

  7、声闻界,

  8、缘觉界,

  9、菩萨界,

  10、佛界。

  这类的水晶饰品一般都是直径比较小的水晶。

  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佛珠手链21颗代表十地十菠萝蜜与佛果共二十一个位次

10颗在佛教中指十利:指散见于诸经中之种种十利。佛陀制戒之十个理由:摄僧、极好摄、僧安乐住、折伏高人心、有惭愧者得安乐、不信者得净信、已信者得长信、遮今世恼漏、断后世恶、梵行久住。

佛珠颗数的含义12颗代表十二因缘,是因果循环的十二个重要过程

  佛珠颗数的含义13颗 代表十二因缘与缘主本元因果轮回的关系

  佛珠颗数的含义14颗代表十四种无畏功德,令众生同享共得

  佛珠颗数的含义15颗代表十四种无畏功德与缘主一切众生同一悲仰

   佛珠颗数的含义16颗代表十六种智慧,称为十六心,赋予众生相

  佛珠颗数的含义18颗代表十八界,俗称十八子,六根,六尘,六识

  佛珠颗数的含义21颗代表十地十菠萝蜜与佛果共二十一个位次

  佛珠颗数的含义27颗代表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

 佛珠颗数的含义36颗代表以小见大的义理,三十六为一百零八的三分之一

  佛珠颗数的含义42颗代表菩萨修行过程中四十二阶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佛珠颗数的含义54颗代表菩萨修行过程中五十四个阶位,十信、十住等五十阶位,加四善根位

  佛珠颗数的含义108颗代表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使身心达到寂静入定的状态216颗代表前后两世的一百零八种烦恼根除,共合二百一十六种断除本元心无妄念

  佛珠颗数的含义1080颗代表十界各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一并断除,心神归元

一般的信物并没有什么讲究的,但是开过光的就不一样了,有了灵性就要珍惜对待。

如果是进入不洁净的地方,比如洗澡或者同房,一定要取下,不然别玷污了,就没有灵性了。也不要让开过光的饰物接触不干净的东西,如果是专门替一个人请的,其他人最好不要接触。

如果正常佩戴时,莫名其妙的毁坏,就是帮你化解了一场劫难,如果丢失,就是和你缘尽了。

出现以上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忏悔、悔过!如果还想要,最好再去请一个。出现问题的饰物也不好胡乱丢弃,如果能送还寺院由师傅们处理最好。

佛珠手链是一种佛教信物,通常由佛教僧侣或信徒佩戴。如果您在寺庙方丈那里请的佛珠手链,自己戴过的不想戴了,可以将佛珠手链送给别人,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佛教信仰:在佛教中,佛珠手链是一种神圣的物品,应该尊重佛教信仰,避免将佛珠手链送给不信仰佛教的人。

2尊重个人意愿:在送佛珠手链之前,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份礼物。如果对方不愿意接受,应该尊重对方的意愿,并表示尊重。

3避免损坏佛珠手链:在送佛珠手链之前,应该检查佛珠手链是否完好无损,避免损坏佛珠手链。

4尊重佛教礼仪:在送佛珠手链之前,应该尊重佛教礼仪,避免将佛珠手链送给不信仰佛教的人。

总之,将佛珠手链送给别人时,应该尊重佛教信仰、尊重个人意愿、避免损坏佛珠手链、尊重佛教礼仪,以示对佛教的尊重和敬意。

佛家的“三戒”指“戒贪”、“戒痴”、“戒嗔”。

佛家有所谓“贪、痴、嗔”三念:

  “贪”是指陷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佛家认为,“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嗔恚是三毒中最重、其咎最深的,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顺其他诸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无明,断灭痴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69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