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和田玉牌上面的诗句,貌似落款是子固,我看不清写的是什么,请教能看懂的诸位帮我解答!多谢。

一块和田玉牌上面的诗句,貌似落款是子固,我看不清写的是什么,请教能看懂的诸位帮我解答!多谢。,第1张

落款是子刚,这是一个仿子刚牌。

据传,玉牌子始出于明代,为明代玉雕大师陆子冈所创。而明朝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均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玉雕业在此时期也是空前的繁荣。涌现出了以陆子冈为代表的一批玉雕大师。

上面雕刻的字是行草。秋光明丽

独见云(朵?)

烟锁(弥?口?)

山影如画

在和田玉贴吧得到的帮助。

子冈玉牌鉴定方法1

第一,传统琢玉工艺雕刻长线一般都是入刀时稍深、稍宽,出刀时稍浅、稍窄;昆吾刀是入刀、出刀都是一样的深浅宽窄。其刀法完全是一种硬度极高而略显钝度的工具所琢。

第二,传统工艺雕刻短线时,采用点砣不走刀,故线中间深宽,两边浅窄:昆吾刀是深度、宽度都一样。

第三,传统工艺走刀所刻线条呈V字状;昆吾刀所刻线条基本是宽窄深浅一样,呈U字状。

第四,传统工艺砣刀走过的线刻刀面呈斜坡状,或陡或缓,相对来说,较为平滑、流畅;昆吾刀走过的线刻刀面呈平坦状,并呈现高低不平的凸凹状,在六十倍放大镜下观察,还可以隐约看到近似于良渚文化玉的横线,但不太清晰,需仔细辨认。

子冈玉牌鉴定方法2

1)料: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玉牌在制作时应选择新疆和田白玉、青白玉、黄玉等玉质上乘的玉料作为首选,其他地方玉或杂料由于自身价值较低,在制作时往往不会注重工艺的精细程度,或是制作时手法力度不同于传统方式,以至于作品不够精美,缺乏灵气。因而成品相对价值较低。

2)落款:有子冈、子岗、子刚、子纲等落款,款分阴刻、阳刻、圈款等多种,鉴定时应注意笔画是否具有古意,流畅自然。

3)内容画面:正面画面题材,描绘景致时有远有近,层次分明,刻画人物时神态自然,传神。刻画典故或是吉祥寓意时符合传统。背面所提诗文字体为阳刻,流畅,古朴,布局合理,质优者笔画如同毛笔书写一般,区别于市场上机雕玉牌的笔记字体。

4)刀工:有力,却不似现代机雕所作之呆状死板;刀口处的痕迹有时也是辨别玉牌子真伪的一个方面。

网上太难鉴定了,也回答过好多次子岗玉牌的问题,包括识读玉牌后边的文字,现实中看过的玉牌也都是仿陆子岗的玉牌。提供一份鉴定的文章,写的很不错,请参考吧!

 

       在收藏圈内一提起子岗玉牌人人皆知,而且都梦寐以求地想得到它,由此也就引发了后世大量仿制予岗玉牌,使收藏者真假难辨,特别是子岗玉牌的昆吾刀技艺更是扑朔迷离。若想收到一块真正的子岗玉牌,辨伪就成了收藏子岗玉牌的一个重要难题。要想鉴别子岗玉牌,势必首先要了解子岗玉牌的创始人陆子刚是何许人,以及他的选玉原则、琢玉技艺、作品特征三大要素,才可对其子岗玉牌做出真伪和具体年代的鉴别。

其一,陆子刚系明代嘉靖万历时期人,祖籍江苏太仓,后因苏州成为中国玉雕中心之一,陆子刚迁居苏州,完全以琢玉为生,成为当时乃至中国玉雕史上的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师级人物,其一生所琢玉器均要刻“子岗”或“子刚”款项,他这一习惯和其生性高傲固执的性格也成为其最后人生悲剧的隐患。

曾流传说陆子刚因用昆吾刀雕玉名声大震,明万历皇帝便召陆子刚入宫。为考证其雕玉才能便交给他一个素面玉石小扳指,让他在上面雕一个百骏图。在如此小的扳指面上雕百匹马何其难,但陆子刚领命后经构思,便下刀雕了一座群山,在山边又雕了一个城池,然后在城门雕了一匹隐头露后身正在进城门的奔马,在山峦群山与城门中间又雕了一匹正在向城门飞奔的骏马,最后在其马后又雕了一匹露头于山谷口隐身于山谷间的骏马,并在此山谷上雕了几刀,象征尘土飞扬的曲线条。顿时,一幅已进城无数骏马,还有无数骏马在山谷间嘶鸣、奔跑、欲进城的宏大百骏图已跃然小扳指面上(另有一个马出城的版本)。万历皇帝看后对其才能深信不疑并给予奖赏。后来万历皇帝又让其雕一个玉壶,因陆子刚雕玉落款已成习惯,此时他又耍了一个小聪明,在玉壶的流口内偷落了“了岗”款,后被皇帝发现震怒其欺君,将陆子刚砍头示警。从此他的独门昆吾刀技艺也随他一同消失。

其二,陆子刚琢玉前有非常严格的原则就是对原料选择非常严格,必须是上等好玉、好色(色泽一致)、好质地等才可入选。然后是他针对原料特点、形状非常周密细致地进行构思设计。陆子刚不仅因技艺高超而成为一代琢玉大师,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既懂书法又善画画的艺术大师,常用虚实、阴阳手法,在方寸小空间雕刻出宏大空间和壮观场景,特别是在一般人不注意的细节之处,都同样注入极大的心血,一丝一毫从不马虎懈怠,对艺术是精益求精。例如:我曾有幸在一位收藏家手中见过一枚陆子刚所刻的小玉牌,此牌宽35厘米,高5厘米,在如此方寸间雕刻出了一幅既有数个高士人物、童子,又有山水、林木还有小桥流水及水中天鹅戏水、水流湍急,激起浪花,还配有亭中楼阁、白云朵朵,构图繁复、意境高深、布局合理,连小桥下水流之情都跃然画面,人物表情、动作、衣纹、线条都雕得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就是著名画家在纸上作画也是需下功力才可而为之。而陆子刚竟用昆吾刀把一幅中国画雕刻在如此小的玉牌上,如此生动,实属奇迹(图一)。在其背面同样用昆吾刀雕出一首:“羲之爱鹅群仙聚,江山无限好”的词句,其字体功力难度同样可比肩书法大家(图二),构思非凡。

其三,在中国数千年玉雕历史中,他的玉雕技艺可谓是独树一帜,因他自己独创一种秘不示人的独门绝技一一昆吾刀琢玉技艺,生前正由于他用这游刃有余的绝技——昆吾刀,采用减地浅浮雕、高浮雕、镂空、立雕等手法才独步当时的玉雕行业,甚至于在中国玉雕青史留名于今。无人不知陆子刚和他大名鼎鼎的子岗玉牌,他雕的子岗玉牌一般都在4×6厘米左右,正面雕人物、龙风、动物、花草和吉祥图案,背面一般多用篆书雕诗词、古语,并必落“子岗”或“子刚”款,图案生动合理,无懈可击。字体遒劲有力,布局得当,其字体风格端庄周正,从不马虎潦草,字体的细润圆滑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是一般玉雕师所不能企及,这也成为鉴定子岗玉牌真伪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图三、图四)。

因子岗玉牌问世后至今其经济价值与日俱增并越演越烈,明晚期至今,以至不少人大量仿制子岗玉牌,我们现在所见的子岗玉牌大都是后仿和现仿的,图五、图六中的玉牌即为清早期所仿,图七、图八中的玉牌为清晚期所仿。但也不乏确有陆子刚给后世留下了一定量的子岗玉牌。

尽管他的技艺消逝给后人识别鉴定子岗玉牌带来了极大难度,但如果了解了陆子刚琢玉风格、技艺、选玉原则,就能相对容易综合比较鉴别以识真假,特别是陆子刚所用的昆吾刀技法更是鉴别真假的依据和条件。因为他的这一昆吾刀技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陆子刚雕的作品其走刀的方法和痕迹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琢玉技法,只要藏品首先符合陆子刚选玉的标准、构思和雕刻风格,然后再看是否用昆吾技法所雕就可知真假。这样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昆吾刀的技法有哪些特征,与传统琢玉技法有什么区别。万幸本人偶得机遇,亲自上手观看研究了真子岗玉牌的真容和特征,现简述以与藏友共享研究。

第一,传统琢玉工艺雕刻长线一般都是入刀时稍深、稍宽,出刀时稍浅、稍窄;昆吾刀是入刀、出刀都是一样的深浅宽窄。其刀法完全是一种硬度极高而略显钝度的工具所琢。(这也验证了不少后人猜其昆吾刀是用金刚石所做的可能。)

第二,传统工艺雕刻短线时,采用点砣不走刀,故线中间深宽,两边浅窄:昆吾刀是深度、宽度都一样。

第三,传统工艺走刀所刻线条呈V字状;昆吾刀所刻线条基本是宽窄深浅一样,呈U字状。

第四,传统工艺砣刀走过的线刻刀面呈斜坡状,或陡或缓,相对来说,较为平滑、流畅;昆吾刀走过的线刻刀面呈平坦状,并呈现高低不平的凸凹状,在六十倍放大镜下观察,还可以隐约看到近似于良渚文化玉的横线,但不太清晰,需仔细辨认。

以上是明晚期至民国所仿子岗玉牌和真子岗玉牌的辨伪要点,但如何识别近现代和当前所仿子岗玉牌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近现代仿品基本都是采用现代化的高速刀具所刻,所以其刀走过的线条过于流畅,但显生硬,缺乏圆润感且刀口线两边不同程度有崩口现象。

二、由于做仿品的人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因急功近利的心态,故无法像古人那样以沉寂的心情精心雕刻,所雕作品粗俗无神韵,使人一看就不舒服,毫无古朴高雅之风。

三、近现代仿品系现代人所雕刻,就不可避免会融入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在作品之中,毫无历史风格和痕迹,此点对于了解中国古今工艺美术史的人来说更容易从此点辨别真伪。

四、还有一种当前人,用数控雕刻机和超声波工艺仿的子岗玉牌虽然非常精美,但缺乏古拙的神韵和包浆,机械高速刀具所刻的痕迹异常明显,同时所用字体基本都是计算机字库的字体,一看便知,还是比较容易辨认,图九、图十中的玉牌即为近现代所仿。

从以上所述,我们再来辨认子岗玉牌系陆子刚原作还是后仿和现仿就相对容易辨识。因历史上人们对子岗玉牌的详细特征一直都知之甚少,给鉴别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愿这一浮浅研究发现,有益于大家鉴别。同时也为藏友共同再深入研究提供一点线索。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点并相互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90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