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戒指水逆散退是啥意思

戴戒指水逆散退是啥意思,第1张

“戴戒指水逆散退”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风水迷信说法,认为人在遇到“水逆”时,可以通过戴戒指来化解不利影响,缓解或消除不顺的状态。所谓“水逆”,指的是水星逆行的现象,由于地球和水星运动轨迹的关系,水星在某些时期会出现逆行的情况。事实上,水逆是一种天文现象,与个人的生活、运势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命运和运势。因此,大家在面对类似的迷信说法时,要理性看待,不要盲从迷信,以免被误导。

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

羲和,中国远古时代天文历法学家。

甘德,战国时代天文学家。

石申,战国时期魏国天文学家。

贾逵(30~101),东汉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

张衡(78~139),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刘洪,东汉末天文学家。

何承天(370~447),南北朝时代天文学家。

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刘焯(544~610),隋朝天文学家。

李淳风(602~670),唐代初期天文学家、数学家。

一行(本名张燧,683~727),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和佛学家。

曹士为(生卒年不详),历法家,活动于唐德宗建中年间。

梁令瓒(),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

苏颂(1020~1101),宋代天文学家、数学家。

杨忠辅(生卒年不祥),宋代天文学家。

郭守敬(1231~1316),元代天文学家。

王恂(1235~1281),元代天文学家、数学家。

邢云路(),明代天文学家。

徐光启(1562~1633),明末杰出科学家、天文学家。

薛凤祚(1600~1680),明末清初数学家、天文学家。

王锡阐(1628~1682),明清之际民间天文学家。

梅文鼎(1633~1721),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

李善兰(1811~1882),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天文学家

高鲁(1877~1947),现代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参与紫金山天文台选址;

余青松(1892~1978),现代天文学家、紫金山天文台创建人;

张云(1897~1958),现代天文学家;

李珩(1898~1989),现代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首任台长,名誉台长。

陈遵妫(1901~?),现代天文学家;

张钰哲(1902~1986),现代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任台长。

程茂兰(1905~1978),现代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首任台长。

戴文赛(1911~1979),现代天文学家;著名天文教育学家,南京大学首任系主任。

黄授书(1915~1977),美籍华人,天体物理学家;

林家翘(1916~ ),美籍华人,现代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星系密度波理论创始人之一。

王绶馆(1923~ ),现代天文学家,中国射电天文学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第二任台长。

叶叔华(1927~ ),现代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地球动力学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第二任台长。

从中国天文与历法史籍来看,从黄帝作甲子,尧命羲和,舜齐七政,周公测景等故事中,咸认我国天文及历法起源甚早。而外国天文学者,也推崇我国天文的历史悠久,诸如荷兰人Schlegel即利用中国星象命名的意义,来推测中国天文之起源,远在五、六千年之前。法国天文家拉伯拉斯(Laplace)亦曾说纪元前1100年,中国周公在洛阳所测日影,用以推算当时黄赤交角,与他自己用天体力学精密公式所推算的得数,所差不过2'弧度有余。因此对中国天文学发达之早而且正确,深感惊人。

张衡

张衡,别号平子,南阳西鄂人,(就是现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县城之北,有一鄂城寺,就是汉朝西鄂的故址。他出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也就是民前1834年。

他的学术思想是多方面的,从他的著作中来看,有哲学、有政治、有历史、有地理、有数学、有训诂,还有文学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篇天文著作,一是「浑仪」,一是「灵宪」。而成为我国古代千余年中「宇宙观」的正宗学派。

张衡的家世,出于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的张老,他的曾祖父及祖父都很富有,到了他的父亲却很贫穷。张衡自幼聪颖好学,多才多艺,且善绘画,尤其喜欢天文阴阳历算,后来也引起皇帝对他才华的注意。派他当一名「郎中」。他的创作天才,逐渐开展。制造「三轮自动车」、「自飞木雕」、「指南车」、「土圭」等器具。他对于天文历数的嗜好,也有心得,进而研究天文、历法、数学等之自然科学。他的成绩为当代的人所钦佩。四年后升为「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凡岁之将终之时,启奏新历。国家祭祀丧娶之事,掌拜良日及时节禁忌。这就是后代「钦天监」的职务。直到清朝采用外国官员担任钦天监时,如南怀仁之辈也不例外。他虽然不懂中国星相这一套,可也不能推辞不干,至于纪录瑞应灾异,在普通的见解,也许认为无聊。但国史上却是一份异常宝贵的资料。 我国古代保有最古的日食纪录。以及最丰富的流星陨石纪录,这些都是科学史上重要的资料。

六年后出任「公车司马令」,这个职位作用现代语解释,应该是管理「人事」或「公共关系」的官员。他对这职位甚感头痛,他的朋友还讥笑他不长进。他扼要答复数句是「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可见他是个多么宁静淡泊的人。

后来又恢复太史令工作,居八年之久,在这期间创造「候风地动仪」,就是近代的地震仪,为中国史上,最科学化的仪器。这时顺帝终于把他调为「侍中」,这是皇帝的机要秘书,从此就被宦官嫉忌,终于在五十九岁离开了机要重地,出任「河间相」,张衡到任后,严整法度,收擒奸党,上下肃然。做了三年之后,大家都佩服他的政绩。张衡辞去支河间相后,改官为「尚书」,但不久就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二岁。

落下闳

落下闳,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生卒年不详,活动在公元前100年前后。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由故乡到京城长安。他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的历法,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

汉武帝采用新历,于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汉武帝请落下闳担任侍中(顾问),他辞而未受。

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他测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经差),一直用到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由一行重新测过。落下闳第一次提出交食周期,以135个月为“朔望之会”,即认为11年应发生23次日食。 他知道《太初历》存在缺点:所用回归年数值(3562502日)太大,有预见地指出“后八百年,此历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事实上,每125年即差一日,到公元85年就实行改历。)

虞喜

虞喜(公元281--356年),字仲,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晋天文学家,宣夜说的继承和发展者。

虞喜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出生于刚刚亡国的孙吴官宦世家。父亲虞察,是孙吴的征虏将军。族曾祖虞翻,是吴国的名士,训注《易》、《老子》、《论语》、《国语》。族祖虞耸,在吴国曾任越骑校尉、河间太守,入晋以后,为河间相,著有《穹大论》。胞弟虞预,在东晋成帝(公元326--342年在位)、康帝(公元343--344年在位)、穆帝(公元345--361年在位)时曾任著作郎、散骑常待等官,进爵平康县侯,好经史,著有《晋书》、《会稽典录》等。

虞喜博学好古,少年老成,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受到人们的赞扬。西晋帝(公元307—313年在位)诏他出任官职,他坚辞。东晋元帝(公元317--323年在位)时,诸葛恢任会稽太守,强迫虞喜充任他手下的功曹,对他刺激很大,下决心以后终生不仕。东晋明帝(公元323--326年在位)和成帝都多次诏他做官,都被一一拒绝。成帝时,内使何充曾称赞虞喜“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成帝则下诏嘉奖他“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可见虞喜安贫乐道,一生惟做学问而已。

虞喜不愿做官,便在家中做学问,他“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主要还是偏重于对经典著作的阐释和训注,但他从古代史志书中,发现汉代最初沿用古历,以冬至起于牵牛初度,太初历制定时根据实测,以牵牛西斗宿中央附近的建星为冬至点,刘款对冬至点西遇的现象甚为疑,最后犹豫其辞,认为“冬至进退牛前四度五分”,贾逵才明白他说冬至在斗。不过,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对于冬至点移动的记录都存而不论,没有把“周天”(恒星年)和“周岁”(回归年)区分开来。

事实上,由于月球、太阳和行星的引力影响,使赤道部分比较突出的椭形地球的自转轴绕黄作缓慢的移动,相应的春分点治黄道以每年5024分速度西退,差不多71年西移1度,大约26000年移动一周。

虞喜当时虽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上述道理,但是他从古代冬至点位置的实测数据发生西退现象的分析中,得出了太阳一周天并非冬至一周岁的结论,即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冬至一周岁要比太阳一周天差一小段,虞喜将之命名为“岁差”,这就发现了回归年同恒星年的区别。

更进一步,虞喜根据《尧典》记载“冬至日短星昴”,而当时实测冬至点在“东壁中”,即壁宿九度。从昴宿经胃宿十四度、娄宿十二度、奎宿十六度,至壁宿九度,合计退行五十多度,虞喜估计唐尧时代相距“二千七百余年”,由此可求得岁差值为约“五十年退一度”。

岁差的发现,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虞喜发现岁差,虽然比古希腊的依巴谷晚,但却比依巴谷每百年差一度的数值精确。而且自南北朝祖冲之将岁差引进《大明历》后,隋刘悼《皇历》、宋杨忠辅《统天历》和元郭守敬《授时历》的岁差值日趋精确。而当时的欧洲,制历家们还在墨守成规地沿用百年差一度的差数据。两相比较,相形见绌。

虞喜对宇宙理论也颇有研究。他对汉代以来的盖天说、张衡的浑天说、郗萌的宣夜说三家进行分析比较,认为盖天说“天象盖笠,地法复盘”(大意:天像个斗笠,地像反盖的盘子)太粗疏;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大意:整个宇宙就像个鸡蛋,大地就像是蛋中的黄。天大地小,天的表面和内部都有水,天和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和蛋黄一样。天和地都是由气组成的,且都是飘浮在水上。)虽比盖天说先进,但仍非至善;于是在成帝咸康中(约公元340年)乃著《安天论》。

虞喜说:“天高穷于无穷,地深测于不测。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当相覆冒,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无方圆不同之义也。其光耀布列,各自运行,犹江海之有潮汐,万品之有行藏也。”(大意: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却也相对安定;天和地无方圆木同之理;所有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周期,以自己的轨道运行,并不是附着在一个固定的球壳上。) 《晋书·天文志》称:“虞喜因‘宣夜’之说作《安天论》。”的确,虞喜的《安天论》既否定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又批判了天球具有固体壳层的浑天说。他信仰主张宇宙无限的宣夜说,并予以继承和发展,这在天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李约瑟博士,这就样评价过“宣夜说”:“这是宇宙观的开明进步,同希腊的任何说法相比,都毫不逊色。”

张遂(法号一行)

和尚天文家张遂,生于唐代高宗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是唐初张公谨的曾孙,原藉甘肃省敦煌,后迁河南省南乐县,这里就是张遂的诞生地。生后不久,遭遇武后政变,唐朝几乎灭亡。他的父亲,也做过几任县令,很早就去世。留下遗孤,过着贫苦的生活。他自幼至长,好学不倦,最喜欢研究历象及阴阳五行之说,再进而研究有关天文、历法的学问。

有一天他去元都观借书,认识元都观中的一位道士,名叫伊崇。伊祟一见张遂,就和他交上朋友,两人过从甚密。伊崇借给他「太玄经」,是一本很难了解的书,张遂却很快读完,并且把所绘的图,所写的书,通通交给伊崇看,伊祟看后,惊为天才。于是到处对人传说。他的名声传遍了长安城。不幸被武后的侄子武三思知道,就多方设法拉拢,张遂无计可施,而有遁世出家的打算,入嵩山崇阳寺(河南省登封县)削发为僧,改名敬贤,法号一行法师,从此张遂的名字,渐渐埋没。后世人只知一行,不知张遂。

张遂出家之后,除了研究佛学外,又研究天文、历算。并且游行各地,实现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到了天台山国清寺(即今浙江省天台县)修行多年,直到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才回到嵩山崇阳寺,就在那一年,朝廷派员到嵩山征召张遂出山为国服务,他托病谢辞,后来又作第二次出游,到了荆州当阳县玉泉山(今湖北省当阳县)就在那里研究佛学及其它学识不再回嵩山了。

唐玄宗时,政治复上轨道,社会繁荣,史称「开元之治」。就在这个时期,皇帝下诏求贤,派礼部郎中张洽(张洽是张遂的族叔)力邀张遂回京,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回到长安,皇帝立即召见,安排在光太殿居住。不久让他在华严寺和印度来华的僧侣,翻译多部佛经,传导密宗的教义。皇帝时常召见。垂询安国抚民之道,深得玄宗信任,张遂由和尚而变为皇帝御前最高顾问。

自唐玄宗开元九(公元721年)开始,接受天文科学工作任务,建议改革历法,创造天文仪器为开端,我国古代农耕与历象、节气关系密切,因此历代帝王无不重视天文。唐开元初年,还沿用「麟德历」逐年发生误差。预测日月食多不准确。张遂奉旨改革历法工作,从实测天文着手。可是那时太史监所存天文仪器,都已破旧,不堪使用,只好重新计画制造。就在皇宫丽正殿当作工场,制造黄道游仪的最初模型,然后奏请皇帝用铜铁铸造。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制造成功。第二年制造水运浑仪的结构,再用铜铸造成功。该仪结构复杂,而且奇巧,可以反映日、月、五星运行规律的浑天仪。又是一个自动定时器,利用水力推动,每时辰自动击鼓,每一刻自动撞钟。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早的第一台天文时钟。

张遂发动大规模观测队,先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召集测量人员于丽正殿书院开会,分配工作,校正尺度,取黄河之南北平原为中心,曾在阳城建立一座八尺日规,并立一个石表(即石柱)上刻周公测景台,成为我国科学史上一个光荣古迹。测量二分、二至正午时日影的长度,而定回归年的长度,张遂自己坐镇京师,各地测量按时报告结果,向京城奏报,由于观测队所发生的作用,主要有下列成果:

(一)提供编着新历法最可靠资料。

(二)证明日影差数,和地面距离的关系。

(三)测定子午线每度弧长。

张遂制造天文仪器,进行大规模观测之后,开元十二年开始编写新历法,尽量参考从前历法优点,从上古六历,汉代太初历,甚至唐朝麟德历,又经四年长时间过滤,才告成功,名为「大衍历」。他于脱稿的同年九月,就病倒华严寺,十月初稍愈,力疾随侍玄宗皇帝往新丰镇,这时他的精神已颓丧,不欲说话,就在那天晚上,溘然归西,享年四十五岁。

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郭守敬

郭守敬,字若思,元朝邢台人。他的父亲敦荣,精通五经,尤善算术以及水利之学。守敬承受父亲家业,并且师事刘秉忠学有专长,元世祖对他非常器重。他曾经修复西夏、滨河、五洲这几条河流。然后复命其修治历法,如是参考诸历,昼夜测验,推算极为精确,修成历法后,授予太史官。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太史郭守敬奉命制造天文仪器有十三件。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等十三器。到了明朝定都燕京(北京),将这一批仪器迁往江南,陈列于鸡鸣山观象台。清康熙七年钦天监请修浑仪,找到元郭守敬所制仪器于江南,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之间,尚见观象台下所遗仪器甚多,刻有王恂、郭守敬监造人姓名。康熙五十四年,西人纪利安奏制地平经纬仪,将台下所遗元明代旧仪器,尽作废铜充用,古代法物一扫而空,诚为我国天文学界一大不幸。

郭太史生于公元1231年,即元太宗三年。卒于公元1316年,即元仁宗延佑三年。

王恂

王恂〔公元1235-1281〕字敬甫,中山唐县〔今河北省唐县〕人,元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幼年在家随父学习数学、天文,后与郭守敬一道从刘秉忠学习数学和天文历法。至公元1276年奉命改历,和郭守敬一道组织太史局,王恂任太史令,负责天文观测和推算方面的工作,在《授时历》的编制工作中,其贡献与郭守敬齐名。

徐光启

徐光启,别号文定,生于明朝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就是公元1562年。这时倭寇年年作乱,国势日衰。到了徐氏入主翰林,授礼部尚书,入阁参政时,满州独立称帝,流寇大乱。这时已进入明末的时期。

文定公从政后,对于农政、国防、水利、财政、建设都极为关心。认为农政乃民生大事,着有一部「农政全书」流传至今,他肯接受西洋文化,其中以改革历法最为重要。

当十六世纪与十七世纪之间,西方宗教家来华传播教义,输入了西方优秀的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最主要的是历算之学。而中西方最先接触的人,就是徐光启和利玛窦。利玛窦是一位艰苦卓越的传教士,他深知中国人对历法的重视,就献其所学,博取华人的信仰。公元1600年左右,利玛窦写信给罗马教会,再三请求,派遣几位天文专家来华。利氏自认对历学所知甚少,若有专家来此,必能大开中国门户。

徐光启是典型的中国读书人,而且见识通达,笃信宗教,与利玛窦交谊甚深。认为几何「几何之学」,西洋确有远胜于中国者,所以急于与利玛窦合作译书,以其精心杰作之「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六本为重。徐、利二氏深知一切自然科学,非几何立其基础不可。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五月朔,日食,钦天监推算又见失准,而光启推算应验。于是九月十三日由皇帝明令徐光启修历。徐氏立即设局于宣武门外,专事翻译历书,保举龙华民,邓玉函参预修历。汤若望、罗雅谷授制仪器及演算诸事。徐氏授命修历之后,对于翻译十分积极,其时由洋人主译,而由华人笔述,既定计划后,立刻分期完成。自祟祯四年(公元1631年)正月起至祟祯七年(公元1634年)十一月止,分五次进呈皇帝,总共137巷。其中最后两次进呈时,徐光启巳不幸病故,由其指定继承人李天经递补。书名「祟祯历书」,题名徐光启督修。本书内容:分太阳、太阴、恒星、五纬、交食诸事、各有历理,有历数、有推法、有算表、有星图,并兼有几何测量应用之法,可算是天体力学兴起之前最完备的一部历学巨著。不久明室倾覆,改历之事,没有正式实行。至清朝统一后,采用新法,定名「时宪」,其实就是徐氏所修之历法。时宪历法虽以「历象考成」为底本,其实亦不过「新法历书」之改头换面而已。

李之藻

李之藻,别号振之,字我存,又号存园寄叟。明嘉靖四十四年(西历156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仁和。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时年三十考取举人,三十四岁中进士。万历三十八(1610年)十一月朔日食,钦天监推算有误。礼部因奏:翰林院检讨徐光启及南京工部员外郎李之藻,精通历理,可与西洋人迪莪、三拔等人同译西洋历法。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之藻改御南京太仆少乡,是年先生上书推荐庞迪莪、龙华民、熊三拔、阳玛诺等翻译历算书籍,以供修历参考。之藻译有「新法算书」、「几何」、「天学初函」、「同文算指通编」、「浑天盖天通宪图说」等书,又译「名理探」一书,为各学之最新译本。祟祯三年(1630年)九月二十七日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厦门海上明珠观光塔是俯揽金门风光的最佳去处,塔上设有360度全景观景台,那么厦门海上明珠观光塔的门票价格是多少钱呢?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详情见下文,一起来看看吧!

1、门票信息

票价:15元

套票:

海上明珠观光塔门票+球幕影院票儿童票:¥35

海上明珠观光塔门票+球幕影院票成人票:¥50

优惠政策:

海上明珠塔免票对象: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残疾证、军官证、现役军人凭有效证明免票。

动感球幕体验馆优惠票对象:学生证、军官证、现役军人、残疾证或70周岁以上老人凭相关有效证件在现场购买优惠票。

厦门旅游年卡优惠政策

年卡用户免门票(包含厦门海丝气象故事馆),球幕体验馆年卡用户特惠25元/人

2、游玩攻略

球幕影院

游玩时间:约20分钟

活动地点:球幕体验馆

厦门市天文气象馆天象厅(球幕体验馆)建筑面积840平方米;采用鱼眼镜头和德国dts音响系统。球幕内观众台设计为倾斜度21度的阶梯式看台,座位200个,穹幕直径约20米。球幕体验馆分为两天文球幕馆和球幕动感体验馆。

厦门天文球幕馆,是一个气象知识科普馆。展厅分为天气预报主播厅、气象预报标识、气象灾害展厅、气象预警信号、24节气五大版块,形象生动的传播展示气象知识。

球幕动感体验馆,是福建唯一一个球幕影院体验馆,影院设计以360°球形建造而成用整个半圆形作为屏幕,采用当今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的IMAX单机放映系统,画面清晰稳定,覆盖荧幕达85%以上,影院内61声道的音响系统,使观众四周及仰卧之间,皆为画面所包容,身临其境,享受沉浸式观影体验。

海丝气象故事馆

游玩时间:约30分钟

活动地点:明珠塔18楼

海丝故事馆,分为风起·海丝钩沉、风动·融合发展、风驰·万象更新、风靡·一带一路四个模块向我们讲述海上丝绸之路与气象的渊源以及百年厦门的历史变迁。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气象的前世今生,还能感受厦门是如何在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的枢纽作用和呈现的繁荣历史。

高空360度俯瞰厦门全景

游玩时间:约30分钟

活动地点:明珠塔19楼

位于195米高的观景平台是一个360°全景平台,站在观景平台上可将2/3的城市景色尽收眼底,亚洲第一的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邮轮中心,厦门最高楼-国际中心、离天空最近的海湾公园、美丽的白鹭洲公园、仙岳高架、海天码头一览无余。在19楼还设置了一个专门供游客打卡拍照的3D摄影墙,在这里留下最美合影。

3、交通指南

地址:厦门市湖里区东渡狐尾山气象路85号海上明珠塔

交通:

公交:路线可乘坐4路、11路、22路、26路、43路、84路、107路、135路、136路、139路、655路、841路、842路、957路、958路至东渡公交站下后步行。

自驾:地图导航至厦门海上明珠塔,按导航地址驱车前往即可

今年6月21日,全台将有六县市可观赏天文奇观「日环食」,上一次日环食在台现身是2012年,若错过这次要再等195年!究竟日环食原理是什么?该去哪里追日环食?

什么是日环食?

图解日环食。天气风险公司提供

2020年6月21日下午嘉义即将发生百年难得一见的「日环食」现象!究竟什么是「日环食」呢?和「日全食」不一样吗?有很稀奇吗?去年底不是才发生过「日偏食」吗?

所谓的日食,是指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遮蔽太阳的现象,位在阴影区内的人们就会看到太阳被月球遮住了!

但因为太阳不是一个星点,而是一个盘面,月球不会一瞬间把整个太阳遮住,而是从角落开始把太阳一点一滴的「吃掉」,当月球不是穿过太阳的正中心时,地球上的我们就只能看到「日偏食」。

若是月球完美的通过太阳的正中心,就会有机会完全遮住太阳!可以进一步分为日环食(月球离得远)和日全食(月球离得近)。 由于从地球上看,月球的大小和太阳几乎相同,稍微往北、往南移动就会错过「环食带」,只能看到日偏食。 这次6/21日环食的环食带只有47公里宽,非常的狭窄,所以拼了命也要到环食带中心的嘉义市去观赏啊!

在整个21世纪中,台湾只有在2012、2020年有两次机会可以看到日环食,更只有2070年有一次机会可以看到日全食!这么难得的机会,还不好好把握吗?

追日环 攻略:天气很重要!

台湾观测地点日环食当天的晴天机率。天气风险公司提供

看日食,就要找最晴朗的地方。

2020年6月21日下午4点,在台湾可以观赏到百年难得一见的「日环食」奇景,要能够欣赏到日环食,一定不能有云朵遮蔽太阳。一起看看历史上的6/21出现晴天机率如何呢?

● 环食带的晴天率如何呢?

本次日环食的环食带通过金门、澎湖、云林、嘉义、花莲和台东,嘉义市区靠山、易有午后雷雨,因此晴天机率相对较低。金门在六月中后梅雨结束时天气相对稳定,也因此晴天机率最高。

●  全台湾都在偏食带内

越接近环食带,太阳被遮蔽的比例越高!距离环食带最远的台北天文馆,日偏食遮蔽率有915%,而距离环食带最近的南瀛天文馆,有971%的日偏食喔!不过越往北部,晴天机率相对较低,还是要往南部比较有机会!

●  晴天率最高的地方就是晴天吗?

请注意!晴天机率只是统计结果,不代表这些地点必然是晴天或者非晴天。

#一起来追日环食!

#百年天文奇景大家一起来

(本篇获天气风险公司同意授权转载,未经同意请勿任意转载。原文出处及更多日环食相关资讯,请见天气风险「2020日环食系列专题」)

 注1:晴天定义参考日本气象厅,云量在8以下就定义为晴天。

注2:采用过去30年,每年6/21 15:00-17:00的云量资料

观测提醒:台北天文馆提醒有兴趣的民众,观测日食时,一定要使用日食专用墨镜,或以投影方式观察,绝对不可以在没有任何保护装置下以肉眼直视太阳,可能会造成视力永久性伤害。

哈勃太空望远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哈勃对天文学所有领域的贡献受到了世界天文学家们的认可。哈勃望远镜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它提供的波长覆盖范围和功能是当前正在运行中的其他光学望远镜所无法比拟的。

与其他光学天文望远镜相比,哈勃望远镜有四个主要优势,它拥有前所未有的大范围角分辨率,还有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到远紫外光的极广光谱覆盖范围,哈勃还可以拍摄深空宇宙以及实现高精度光度法的拍摄。哈勃望远镜的成像视野很广,可以绘制宇宙天体和一些重要结构。相反,地面望远镜的视野会被大气所影响,而且地面望远镜是无法进行紫外光和大部分近红外光观测的。

哈勃望远镜的图像比标准地面望远镜获得的图像要清晰5到20倍。面对浩渺宇宙,我们很疑惑,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恐惧,因为宇宙实在是太大了,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哈勃优秀的成像能力似乎让我们和宇宙拉近了距离。此外,与地面望远镜拍摄的图像相比,哈勃望远镜的图像极为稳定,地面望远镜的视野会由于不断变化的大气和湍流而不断失真。

单单这些优势而言,哈勃就是科学天文观测的重大进步。在未来,虽然哈勃已经有了很多继任者,但是很明显,一个人的启蒙老师只可能拥有一个,所以即使未来会有很多继任者登上轨道,哈勃对人类,尤其是对宇宙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除了优秀成像能力之外,哈勃还激励了数代人对宇宙,或者说对天文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比如哈勃拍摄的深空场图像,哈勃拍摄的木星的大红斑,每周年纪念日拍摄的各种星云和星系等等。面对宇宙,有了哈勃,我们的疑惑成为了兴趣。就在此时,我们也了解到,宇宙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简单,它复杂的很。

宇宙不仅浩渺无垠,而且非常复杂且神秘。我们说什么组成了宇宙?大家肯定会回答,星系星云,还有比地球上沙子还多的星球组成宇宙了呗。其实宇宙中可见的所有物质不足5%的比例,也就是说剩下的95%都是我们无法看到的,无法直接观测的,它们就是暗物质与暗能量。

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之前,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是束手无策,但是通过哈勃优秀的成像水平,天文学家发现了暗物质与暗能量的蛛丝马迹。天文学家长时间利用哈勃观测固定的数十个星系,发现这些星系周围都有暗物质团块结构。换句话说就是所有星系都并嵌入到了暗物质粒子当中。

暗物质本身由缓慢移动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聚在一起形成统一结构。整个银河系周围的暗物质粒子的质量甚至不超过商用飞机的质量,但是就是这些粒子可以左右星系的移动和形态,甚至可以让两个星系相撞,就比如说水中的两艘船,水不会快速流动,但是它会缓慢流动,流动30亿年(这里以仙女座和银河系做对比)之后,两艘船就会相撞。暗物质与暗能量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优秀的成像能力,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是如何影响星系行为的,从而确定暗物质的一些参数。

宇宙中神秘的结构有很多,接下来我们请出下一位神秘来客——黑洞。黑洞也是宇宙的一个神秘结构,黑洞本身是不可见的,哈勃也无法拍到照片,但是哈勃可以在黑洞吞噬天体结构的时候按下快门。黑洞在吞食一些天体的时候会有接近光速的X射线喷流和吸积盘结构,吸积盘结构是可以被观测的。另外超大质量黑洞一般都在星系中心,通过哈勃的数据和观测,我们发现一般星系中心都有两个以上的黑洞。

哈勃还发现了一些二元黑洞(两个以上黑洞结合产生的黑洞),这就说明黑洞虽然神秘,但是他们也是可以被观测的,不同黑洞的相互吞噬还会让黑洞变大。哈勃还观测了一些超巨大恒星的演化,这让黑洞的整条生命线跃然纸上。了解宇宙中的一个结构,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包括起源,演化,行为,终末。

宇宙很神秘,也很美丽,除了黑洞和暗物质这类害羞的天体,我们还有很多重子天体(可观测天体)可以观察。哈勃太空望远镜在 探索 宇宙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未知的领域。从1990年代初期到现在,天文学家利用哈勃的光学主镜拍摄了100多万张照片,这其中有很多星系等天体结构,这是宇宙最优美,最宏伟,也是最让人振奋的一点。不过我们通过哈勃的观测得知,宇宙中的星系是由更小,更原始的恒星组合演化而来的……

哈勃不仅看的广,看得清楚,还看得远,它似乎带我们回到了一切的原点……1995年,天文学家利用哈勃观察了一小片看似什么都没有的天空,观测时间持续一百万秒,最后天文学家有了新的收获。哈勃捕捉了无数星系的微弱光芒,许多星系是如此遥远,它们的光到达地球都花费了数十亿年。因此,我们在观察宇宙的时候就好像在一条时间走廊里,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它们的光距离我们也就越远。

这是为什么呢?天文学家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数据证实了宇宙正在膨胀,不仅如此,宇宙还在不断加速膨胀。去年,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最新测量结果证实,宇宙的扩张速度比预期快9%。我们知道天文学家可以预测造父变星光度是变亮和变暗,所以天文学家用哈勃观测造父变星就可以测量星系间的距离。天文学家小组分析了邻近星系大麦哲伦星云中70颗造父变星的光,并采用了一种新方法来捕获这些恒星的快照。

哈勃望远镜通常只能在每90分钟内观测一颗恒星,天文学家使用一种称为DASH移位的新方法观察了造父变星群,从而使研究小组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十二个造父变星。利用这些新数据,天文学家们得以巩固宇宙膨胀距离的基础,该基础可以用于确定宇宙膨胀的速度,还可以计算哈勃常数随时间变化的速度,进而发现宇宙是在加速膨胀的。

观察太阳系内部土星极光,研究海王星风暴, 探索 木星大红斑,了解宇宙膨胀等宇宙学问题,观察星系演化,寻找暗物质暗能量踪迹,探寻黑洞奥秘,了解早期宇宙并研究未来宇宙结局等等,这些全部都是哈勃的任务……哈勃在一开始因为航天飞机事故,停飞了几年,原本4亿美元的预算加上这么多年来的维修维护工作,预算超过了100亿美元。

面对宇宙,人类是执着的,哪怕是超预算数十倍,我们也要 探索 宇宙,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梦与远方。这条路确实不好走,劳心劳神还很可能失败,一个太空望远镜从设计到运营步骤多到难以想象,但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 探索 宇宙,因为我们知道,未来人类足迹会遍布太阳系。

其实人类很渺小,看到哈勃或者其他太空望远镜,我总是想到瓦力,它在地球上独自清理了多年的垃圾,面对新来的太空船它很好奇,冒着被飞船引擎火焰直接喷射的危险也要去了解,最后收获了属于它的爱情。哈勃和其他太空望远镜,独自在轨道运行了30年,在这时间内,哈勃进行了百万次的观测,绕地球547千米的轨道转了50多万圈,每年提供给地球天文学家超过10TB的数据。哈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全人类在宇宙观测时代的文明灯塔。

未来,这条 探索 之路,还将继续走下去。而你,哈勃,将是人类太空观测 历史 上不可磨灭的新星,提前祝你30岁生日快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2640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