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串朝珠代表皇权,而翡翠朝珠只有皇帝、皇后及皇太后方能佩戴,由108颗珠贯穿而成,每隔27颗珠间穿入一颗颜色、质料相异的大珠4颗,称为佛头。
都说清代翡翠最值钱,这话真没错!这不,一件慈禧戴曾赠予光绪皇帝的翡翠朝珠在拍卖会上出现,标价18个亿!一串朝珠108颗,这一颗珠子就价值160多万啊!
仔细再来了解了解,这串朝珠共108颗,总重3423克,呈圆珠状,每颗大小几乎一致,最大颗的直径达12厘米,按满清贵族礼制,朝珠级别中属帝王绿翡翠地位最高。无疑,这件翡翠价值连城了!
但,为何一件翡翠朝珠价值能这么高呢?除了有慈禧太后的原因,其实翡翠朝珠背后还有这些内幕哦!
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通常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六部分组成,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每串朝珠的珠数都严格规定为108颗,据称佛教将108作为佛的象征。
108颗珠子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俗称"佛头","佛头"共有4颗,色泽和大小一致。
翡翠朝珠象征着四季,一百零八颗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24节气、72候,四个佛头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
清朝皇帝笃信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
翡翠朝珠,自明末清初,翡翠从缅甸传入后,一直备受皇家钟爱。翡翠朝珠始于清朝乾隆时期,于光绪年间达到鼎盛。如今,完整的翡翠朝珠已极为罕见。
可见自古以来,翡翠朝珠就是地位的象征。这108的数字也大有来头。朝珠又称为佛珠,自清朝覆灭之后,翡翠佛珠也进入了寻常人家,特别是寺庙里。
佛珠是信佛之人的象征,它是一种信仰,一种信念,一种心灵的洗礼,和一种修为的状态;如今戴翡翠佛珠的人越来越多,价值也越来越高。
翡翠本来就是从佛教文化盛行的缅甸传入中国,因此,无论是一件翡翠佛珠还是其他禅意翡翠,其价值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得是佛教文化!
而当一件物品被赋予了神圣的内涵后,其经济价值就不在单纯的看表面了,而是成为了有心人结缘的象征。
所以,即变说翡翠的价值一直被炒的太高,但其实无论您收藏的每一件翡翠价值几何,它代表的不仅仅是美丽而已!翠友们且藏且珍惜啊~
老王论翠老王,云南爱翡爱翠珠宝创始人,用生命去拥抱翡翠的极度痴迷者。
喜欢翡翠的朋友,欢迎关注公众号:fczbzs(翡翠珠宝知识)
出土翡翠手镯,建议不要戴,原因如下:1,出土翡翠手镯,深埋地下,容易形成难看的沁色,佩戴不美观。2,出土翡翠手镯,为亡者佩戴,佩戴不吉。
你好,我是翡翠哥。这个好与不好还是要看实物来判断的。不过既然描金,就说明它有明显瑕疵,需要用金来修饰,很有可能是裂哦。
民国时期可以戴!翡翠的历史,在我国不算久远,从清中晚期开始流行,经民国到现代,相对和田玉,岫岩玉等玉种,算年代很短的。天然翡翠对人体没有伤害,有装点美的效果。
而浑然天成的翡翠,是不需要描金加以修饰的,毕竟玉石素面示人其实才更说明料子的好,素面的手镯要求也更高。因此,描金也是代表翡翠手镯有瑕疵,并且瑕疵还很明显,会影响到翡翠手镯的外观。
看完颜色看瑕疵,虽说清代翡翠手镯是古董,所以在打磨工艺上会有所粗糙,但是没有瑕疵仍旧很重要,尤其是如果存在裂纹、石纹,则会对手镯的价格造成巨大影响。对于清代翡翠手镯来说,清末民初的价格要便宜一些,而乾隆年间的要更贵。
呵呵你好你这个是雕花手镯,其实上雕花手镯,他要把它雕成这样的主要原因是把裂纹和杂质调去。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认为翡翠是18世纪以后才从缅甸经云南传入中国的。
对中国古玉器的研究表明,历代的古玉器中,少有翡翠制品,虽然有些文献记载和少量的考古发现,但是否确为缅甸翡翠并无定论。只是到了清朝中后期,翡翠器件才有较多的发现,并逐渐增多,直到取代新疆软玉的位置,成为中国玉石市场的主要品种。
在明代,江阴人徐霞客在游记中首先作了记载。考古发现中国的明代已使用翡翠,清雍正时进入皇宫,乾隆
时期使用范围扩大,而到嘉庆时的价格超过了和田玉。
可见当时的翡翠只是小范围流传。虽然自明初就发现了翡翠,但其商贸的发展却是十分缓慢的,乾隆皇帝对玉石的欣赏,促进了翡翠的推广,清末及民国初年,爱好翡翠的风气日盛,加上欧亚各国对翡翠也有了一定的需求,玉石贸易量急剧上升,翡翠贸易进入鼎盛时期。六十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整个珠宝加工及进出口贸易已基本停顿,翡翠交易市场迅速转往泰国的清迈。改革开放以后,玉石贸易才缓慢发展并空前兴盛。
从发现翡翠到满清皇室推崇翡翠百年间时间,翡翠已经是当时达官贵人的时尚饰品。清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同西方交流日益增多,消费观念悄然的改变,也是翡翠文化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以与和田玉文化并驾齐驱的重要原因。
稳定的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传统习俗和文化的重新审视,使人们对翡翠的认知程度不断增加,多元的价值观使人们除了佩戴翡翠之外,社会些资 本的持续介入为了人们满足投资、增值、保值的需求。
1、清代时期缅甸翡翠并未得到大规模的开采,对于翡翠的质地划分也并没有如今细致,即使是清宫廷,对于原料的看重也远不如今,而是更在乎对材料的使用。
2、老种翡翠和新种的区分,只看种水。老种翡翠结构紧密细腻,结晶颗粒小,色泽均匀纯净,水头足,光感强,起莹起胶。新种翡翠结构疏松,颗粒大、密度小,水头短,耐磨性差,颜色不均匀,底色多显示灰白、乳白、浅绿等色。
3、明清翡翠往往会被检测出蜡或者其他物质的残留,但毕竟是弱酸并不会酸蚀透整件作品,因而其天然的内部结构并未被破坏,这也是我们鉴定其是否为天然的重要方面。
4、清代至民国时期,常见的翡翠饰品是朝珠、翎管、扳指儿、龙钩、别子、手镯、戒指、耳坠、表杠、烟壶。
5、清代老翡翠的盛行,要从乾隆皇帝说起,因为在此之前,很少有人佩戴翡翠制品,它不仅加工粗糙,美观程度不高,而且款式单一,因此并不受欢迎。而乾隆皇帝热衷于收藏玉石字画,他为了制作心爱的玉器,不惜从几千里之外,派人将玉石运送进京,因此才有了现在的国宝“大玉海”和“大禹治水”。
6、从清宫翡翠器翠的质地等级看,大部分均为老坑种翠料,而通身满绿的“纯翠”甚少,尤其水头足、玻璃地、艳绿欲滴的高翠更是难得一见,只有从小件的佩饰中偶可找到。白地含斑点状的翠较多,还有一批无绿的白地翠。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称翠为“翠玉”,偶称翡翠。劣质翠称翠根子,个别的承袭原名仍称“云玉”,有的黄签上称翠为“绿玉”。
7、故宫翡翠藏品多源自清朝,雍正时期翡翠器件极少,乾隆时期器件渐增,晚清慈禧掌权时期的翡翠藏品器物最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