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翡为什么需要优化?

黄翡为什么需要优化?,第1张

网上找的自己看翡翠的主要优化处理类型和识别1染色翡翠

翡翠的价值主要取决于颜色,颜色越鲜艳、越浓郁价值就越高。但大多数的翡翠原料都是白色或浅色的。染色处理就是把这些原来无色或浅色的翡翠,通过人为方法使颜料染入翡翠,以仿冒品质更好的翡翠。染色的翡翠也称为C货。

(1)染色处理的步骤

①选料和处理:一般要挑选中粗粒结构,有一定孔隙度的翡翠作为原料。用稀酸洗去油污和表面的杂质,再放在烤箱式炉子中加热烘干。然后把翡翠浸泡到准备好的染料溶液中,加热烧煮以加快染料溶液浸入翡翠的速度。

②用于染色的染料种类很多,要挑选不易褪色,颜色与天然翡翠相似,又容易浸入翡翠内部的染料。主要是各种有机质的染料。

③翡翠在染料溶液中一般要浸泡一致数周,再经烘干使染料沉淀在翡翠孔隙中,最后再进行炖蜡保护,使之不易再被水溶解。

(2)染绿色翡翠的特征和鉴别

①颜色沿缝隙分布:染绿色翡翠的绿色易浓集在小裂纹之中,并沿着裂纹充填在裂纹附近的晶粒间隙中,整个特征可用树根状来形容(图12-1-30)。 图12-1-30 树根状结构  ②可见光吸收光谱:天然翡翠为红光区的末端开始有三条间隔排列阶梯状吸收边。凡是绿色的翡翠如果观察不到这种图谱,都可能不是天然的绿色。 染绿色翡翠常在红光区内有一窄的强吸收带(图12-1-31)。

③滤色镜:早期的染色绿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观察常常会变成橙红色调,但是,近期的染绿翡翠多不变色,故不可因为滤色镜下不变色而认为是天然的绿色。 图12-1-31 染绿色翡翠在红光区具有一明显的窄吸收带

2涂膜处理翡翠

(1)涂膜处理的工艺

采用绿色胶状高挥发性的高分子材料,如指甲油状的物质,用毛笔把这种粘稠的胶状物均匀地涂抹在切磨好的无色翡翠的戒面上,绿色胶挥发凝固形成被膜。

(2)涂膜处理的目的

由于膜层的硬度很低,又易于脱落,根本不能佩戴使用。这种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蒙骗珠宝经销商。

(3)涂膜处理的识别

①颜色分布特征:绿色分布均匀,饰品的正面和背面的颜色都一样,没有天然翡翠呈斑状,条带状、细脉状、丝片状的颜色分布特点。

② 表面特征:桔皮效应变得不明显,看不见粒间界线。

③ 毛细纹:表面有毛丝状的小划痕。

④ 膜层脱落:边角部分经常有膜层脱落的现象。有时膜层与翡翠之间产生空隙并形成的晕彩 (图12-1-32)。

⑤ 粘手:用手摸擦时可发觉涂膜处理的翡翠不如天然翡翠光滑,有粘手的感觉。

⑥ 折射率:仅155左右,胶层的折射率比翡翠低很多。 图12-1-32 涂膜处理翡翠

(绿色分布均匀、没有色根、表面看不见粒间界线、桔皮效应变得不明显、边角处膜层脱落。) 3酸洗充胶翡翠(B货翡翠)

(1)酸洗充胶处理的工艺

①选料:合适于B货处理的翡翠原料是含有次生色,结构较为松散,晶粒较为粗大,质地较为低劣的翡翠品种。

②切割:为了使酸洗和充胶更为充分和快速,把大块的原料根据需要切割成一定厚度的玉片或玉环。

③酸洗漂白:用各种强酸浸泡翡翠,除去翡翠的颗粒间隙中 的氧化物和胶体充等填物。

④充胶固结:用树脂胶充填经过酸洗的翡翠,并进行固结,增加翡翠透明度和机械强度。

(2)处理的目的

① 除去褐色色调使绿色更为鲜艳;

② 除去颗粒间隙中不透明的杂质,代以透明的树脂胶,提高翡翠的透明度;

③ 充填翡翠的裂隙。

(3)B货的主要鉴定特征

① 网状裂纹:矿物颗粒间隙内的低硬度树脂胶被抛磨,形成下凹的沟槽细线状围绕着每一个晶体颗粒连通状的网纹(图12-1-33)。

② 充胶裂隙:在反射光下通过显微镜可见到裂隙呈光泽较弱的平面;在表面上非常清楚的开放裂隙,延伸到内部的部分却不明显,当裂隙较为平直时,还可见到充填其间的透明状的树脂胶(图12-1-34)。

③ 充胶凹坑:由于翡翠中含易受酸硷浸蚀的矿物成分,如铬铁矿、云母、钠长石等,在处理过程中被溶蚀形成较大的空洞,空洞中填充了大量的树脂胶,在抛光过程中形成了凹坑(图12-1-35)。

④ 底色干净:仔细对着窗户或者对着日光灯管用透射光的方法观察翡翠白色的部分,B货翡翠没有灰黄的成分,绿色显得特别鲜纯(图12-1-36)。

⑤ 相对密度:翡翠B货的相对密度一般小于天然翡翠,在二碘甲熔重液中上浮。部分天然翡翠也会在330的重液中上浮。

⑥紫外荧光:B货翡翠都有弱到强的蓝白色荧光。早期的翡翠B货有很的蓝白色荧光。但是,经过上蜡的翡翠也具有弱到中等的蓝白色荧光。

⑦ 红外光谱特征:

a 处理翡翠2870,2928和2964波数的的烃基吸收峰中2964波数的吸收往往比2928波数的吸收更强。而蜡引起的正好相反。

b 处理翡翠出现3035和3058的烯基峰吸收峰。

c 指形峰:如果烃基和烯基峰过度吸收,由2430、2485、2540和2590波数的4个吸收峰组成的峰系变得更为明显,象手指形状,指示样品含有较多的的树脂胶。 图12-1-33网状裂纹 图12-1-34 充胶裂隙图12-1-35充胶凹坑图12-1-36 底色干净 4酸洗充胶+染色处理翡翠(B+C翡翠)

(1)处理的方法和特点

B+C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过程为:酸洗:翡翠经过酸洗后形成多孔的白渣状;对已经呈疏松状的翡翠上色,可以用浸泡到染料溶液中的方法,也可用毛笔涂色的办法,并且可以在所需要地方的涂色,也可以在手镯上涂成色带,也可以涂上多种不同的颜色,也可以在浅绿的翡翠上加色使之更为明显。 充胶和固化:上好的翡翠进行充胶固化。

(2)常见的染色类型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B+C染色翡翠有染绿色、染油青色、染飘兰花色,以及染褐红和褐**。(图12-1-37)。 图12-1-37 B+C染色翡翠的各种类型 (3)B+C翡翠的鉴别特征

一般情况下,B+C翡翠易于鉴别,绿色的B+C翡翠,除了具有B货的特征外还具有染绿色翡翠的特征:

①丝瓜囊结构:颜色沿硬玉等矿物颗粒之间的间隙分布的现象(图12-1-38);

②丝线状结构:平行细丝状的绿色(图12-1-39);

③模糊边界结构:色形的边界模糊不清;

④紫外荧光:可有较强的绿白色荧光,尤其是绿色和灰绿色部分的荧光;

⑤没有Cr3+的吸收光谱。 图12-1-38 丝瓜囊结构 图12-1-39 丝线状结构

1、由此可见,翡翠并不是慈禧的最爱,而是民间的一种曲解。有人说,元代就有翡翠制品,明代和清代逐渐多见,但目前我们并没有发现元代和明代的翡翠制品,清早期也并不见什么翡翠制品,还是以白玉为主,宝石为辅。

2、很多学者认为是周朝发现的,有的说是汉代,有的说是梁代等不同的看法。

3、所注产翡翠的缅甸勐拱、密支那一带,距我国云南边境只有150公里。在明朝万历年间,此地曾属永昌府(今云南省保山市)管辖。由于历史的原因,被称为东方瑰宝的翡翠经云南腾冲、瑞丽等边城输入我国,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

翡翠优化类型的加工工艺有过灰水、杨梅水、上蜡等;处理类型的加工工艺有染色、拼合、涂膜、镀膜、酸洗和充胶等。商业上一般将翡翠分为A货、B货和C货。

翡翠优化还是处理了可以通过其特征进行辨别。翡翠的优化方法包括两种,上蜡(表面浸蜡)处理:浸蜡部位在紫外荧光灯下可能发出蓝白色荧光。加热处理:天然红色翡翠稍微透明一些,而热处理的红色翡翠则有干的感觉。

天然翡翠的颜色饱满度正常,透明度和润泽度也是很好;染色的翡翠润泽度和透明度都比较低,比较干燥,而且颜色夸张不自然。

只有天然A货翡翠,翡翠上才会标注:俗称“A货”。如果是写着有“优化”或者“处理”字样的,就表示它不是天然的,可能是B货或者C货。这样的翡翠最好不要买。

优化处理必须要标注的。翡翠鉴定一方面要鉴定是翡翠,折射率66,密度30-36。柱状纤维交织结构。另一方面要鉴定是天然的,还是处理的。只是不会分是新坑的还是老坑的。

天然翡翠,只经过雕刻打磨,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没有经过高热、高压等人工伪作,是天然色泽,未经染色或电色,人称“正色”或“真色”。

由于翡翠的价格昂贵,颜色变化大,而且高质量的玉料越来越少,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或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一些人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对低劣质量的翡翠原料进行优化处理,改善其外观,提高其观赏价值。用于翡翠处理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方法有:

(1)蜡处理和油处理:它是在翡翠饰品或工艺品表面薄薄地覆盖一层石蜡或油,一方面是提高翡翠的光泽,另一方面掩盖裂纹和坑点。这种处理十分常见,而且仅经过蜡处理和油处理的翡翠一般仍称为A货翡翠。

①选料:蜡处理和油处理的第一步是选择裂纹较多、质地较差的翡翠原石或成品,只有这样的翡翠才有蜡处理或油处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②处理过程:将选择好的翡翠放入油或蜡的液体中,稍稍加热,使油或蜡液体沿裂隙和微小裂缝浸入到翡翠之中。

③成品评价:这种方法处理的产品不可能耐久,只是暂时掩盖了较为明显的裂纹,并使透明度有所提高,时间长了一切就会原形毕露,而且,当这样的样品遇到酸性溶液时就会溶解。购买和鉴定时需要特别注意。

(2)染色(炝色)处理:它能使无色或色浅的翡翠变成绿色、红色或紫色,以劣充优,达到获取更多利益的目的。染色处理的翡翠行内一般称为C货翡翠。

①选料:用于染色的翡翠要有一定的孔隙度,颗粒较粗或具有一定缝隙者较为适宜;

②处理过程:首先将选择好的翡翠用稀酸洗净,干燥后放入准备好的染料或颜料的溶液中,通过加温使有机染料进入翡翠内部,使翡翠产生颜色,这种方法称染色;将水好的翡翠加热到大于200℃,然后放入铬盐溶液中浸数小时,铬盐会渗透到翡翠晶格内,使其成为美丽的绿色,这种方法称为炝色。已染上颜色的翡翠一般需要烘干上蜡,这样可增加翡翠的透明度,并掩盖其裂隙。

③成品评价:染色翡翠的耐久性较差,进入裂隙或矿物颗粒间的染料时间长了,或因氧化作用、紫外线照射、接触酸和碱等原因,都会发生变化甚致被溶解掉,使翡翠恢复为原来较差的色调。

(3)加热处理:为了将**、棕色、褐色等色调的翡翠处理成较鲜艳的红色,常对翡翠进行加热处理。

①选料:用于加热处理的翡翠主要是**、棕色和褐色的品种,其它品种通过加热难以达到上述优化处理的目的;

②处理过程:将选择好的翡翠洗净干燥后,放入加热炉中加温,样品需要包上,并悬挂上炉中。升温速度要缓慢,当升到一定温度时,翡翠的颜色就会转化猪肝色,然后开始缓慢降温,冷却之后,翡翠就会呈现红色。为了获得更为鲜艳的红色,可进一步将翡翠浸泡在漂白水中数小时,以增加它的艳丽程度;

③成品评价:加热处理的翡翠具有与天然翡翠同样的耐久性。由于没有破坏翡翠的结构,又没有物质加入,因此,加热处理的翡翠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4)漂白处理:翡翠的中常因存在铁、锰等杂质而产生黑、灰、褐、黄等色斑或色块,从而影响翡的净度和透明度,为了去除这些杂质,可采用漂白处理方法。

①选料:主要是选择结构不太紧密,地泛黄、泛灰、泛褐等色调的原料;

②处理过程:早期的漂白处理主要是在酸梅汁或漂白液里浸泡,根据样品情况确定浸泡时间,一般需要几周时间;目前的漂白处理是将材料浸到盐酸等腐蚀性较强的酸溶液中,不断查看,直到脏色去掉。这种经过酸处理的翡翠还需放在弱酸或弱碱中进行中和反应,使进入缝隙中的酸液不再继续起作用;

③成品评价:轻度的漂白并未改变翡翠的结构,只是将样品表面的杂色去掉,因此不影响翡翠的价值;但强酸漂白会使翡翠的结构破坏到破坏,经常需要通过胶充填来固结。

(5)充填处理:对于强烈漂白的翡翠,在溶解去除掉杂色、杂质的同时,也溶解掉部分的硬玉矿物组分,翡翠颗粒间的粘结力明显降低,同时还会出现较多的裂隙。这样的翡翠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通过充填有一些具有固结作用的物质(如树脂、塑料等),既固结了翡翠,又加强了透明度,通过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称为B货翡翠。

①选料:适于充填处理的翡翠结构较粗,且具有黑、黄、灰等不受人欢迎的色调或色斑;

②处理过程:早期充填处理的充填物主要是有机物(树指和塑料),这种充填处理的翡翠鉴别较为简单,红外光谱上会出现氢和碳的谱线,因此,红外光谱曾被认为是鉴别B货翡翠最有效的仪器。但已有许多人开始无机充填的努力,这种充填处理翡翠较难鉴定,借助于红外光谱已不可靠,需要通过对翡翠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来解决。

③成品评价:充填处理会对翡翠的结构产生严重破坏,会使翡翠的耐久度大大降低,从而使其价值大大降低。因此,充填处理翡翠的鉴别应引起各方面的度高重视。

翡翠证书的“备注”栏写的是“处理”,此翡翠是否为A货

也就是说这样只是起到补充说明、便于消费者理解作用。翡翠证书鉴定结论上写“翡翠”说明是A货;写“翡翠(酸洗充胶)”说明是B货;写“翡翠(染色)”说明是C货;写“翡翠(酸洗充胶+染色)”说明是B+C货。

如果是天然翡翠A货,则鉴定证书上会标明“A货”、“天然”这样的字样。

翡翠里的A货意思是天然未经人工处理的翡翠成品,此外还有B货、C货、D货的概念。

A货为纯天然翡翠,只经过雕刻打磨。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没有经过高热、高压等人工伪作。是天然色泽,未经染色或电色,人称“正色”或“真色”。

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翡翠证书,在其鉴定结果一项,如果不是天然A货翡翠,则结果仅有“翡翠”这两个字,并不会标明“A货”、“天然”等字样。只有是天然A货,才会出具结果是“翡翠”的证书。

翡翠鉴定证书上的A货是指:使用材质为天然翡翠,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酸洗,注胶,染色处理的翡翠制品。天然翡翠A货,是翡翠购买,乃至保值升值的基础,所以在购买翡翠时,一定要带权威鉴定证书购买,确保天然翡翠A货。

什么是珠宝玉石的优化处理

1、优化处理(Enhancement)定义为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光学效应)、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优化处理可进一步划分为优化(Enhancing)和处理(Treating)两类。

2、我国的国家标准将宝石的优化处理定义为“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优化处理可进一步划分为优化(Enhancing)和处理(treating)两类。

3、优化处理是指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对珠宝玉石的颜色、净度、透明度、光泽或特殊光学效应等外观及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

4、优化是指使宝石的潜在美显示出来的各种改善方法。常见的优化方法有除翡翠外所有宝石的热处理,除翡翠外所有宝石的漂白,除绿松石外所有宝石的浸蜡、浸无色油,玉髓、玛瑙类宝石的染色等。

5、除对珠宝玉石进行切磨和抛光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均称为优化处理。

翡翠证书写着优化或处理字样的是属于什么翡翠

只有天然A货翡翠,翡翠上才会标注:俗称“A货”。如果是写着有“优化”或者“处理”字样的,就表示它不是天然的,可能是B货或者C货。这样的翡翠最好不要买。

优化翡翠是指在规定标准的情况下,对翡翠制品进行漂白和浸蜡,是属于优化手段,优化翡翠是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使翡翠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制作方法。

你的是天然翡翠的,按GB规定,翡翠A货的有三钟,翡翠天然,翡翠漂白,翡翠浸蜡,都属于翡翠A货的范畴。漂白和浸蜡是翡翠加工的传统工艺,属于翡翠优化。

意思就是:非天然翡翠,经过人工处理(酸洗,注胶或加上染色等手段),这种翡翠,已经属于造假,没有购买及收藏价值。

浸蜡翡翠也归为“处理”翡翠。珠宝玉石名称后面没有括号注明,则表示是天然物品(真货)。如标签上物品的名称为“翡翠戒面”,则表明物品是天然翡翠制成的戒面,此戒面没有注过胶,也未染过色。

当证书上的鉴定结果写有“优化翡翠”“处理”等字样,则证明翡翠是被处理过的,不属于天然翡翠,也就不是a货。每个买翡翠的人都希望是翡翠a货鉴定证书,所以,还要辨别鉴定证书的权威性和真实性的。

1、翡翠优化与处理了可以通过其特征进行辨别。翡翠的优化方法包括两种,上蜡(表面浸蜡)处理:浸蜡部位在紫外荧光灯下可能发出蓝白色荧光。加热处理:天然红色翡翠稍微透明一些,而热处理的红色翡翠则有干的感觉。

2、翡翠的处理方法包括:酸洗漂白充填处理:表面存在粗糙的麻点或凹坑,结构松散,颜色不自然。染色处理:可通过放大检查观察到染色翡翠的颜色呈丝网状分布。覆膜处理:放大观察可见表面光泽弱,多为树脂光泽。

相信很多人对于翡翠并不陌生,它历经数亿年发展,在中国已牢牢占据了珠宝消费市场的一席之地,然而翡翠玉石真正被发现的时间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

那么,翡翠最早发现于什么时间呢?

很多学者认为是周朝发现的,有的说是汉代,有的说是梁代等不同的看法。

例如:汉武帝时代,班固《西都赋》中有“翡翠火齐,合耀流英”之说,张衡《西京赋》也有“翡翠火齐,络以美玉”的提法,宋代欧阳修《归田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颖川时以示僚属,座有真宗朝老内臣邓保吉者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其实古人所说的翡翠,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翡翠,古代时候和现在所说的翡翠只是同名,而可能不是同一件东西。

翡翠又称缅甸玉,产地为缅甸,而中国出产独山玉,和田玉,岫玉,蓝田玉,但是不出产翡翠,所以要论翡翠到底是于何时发现的,我们就要从缅甸产地入手。

据《缅甸史》记载,公元1215年,刚被受封为土司的珊尤帕在距今勐拱不远的勐拱河上游过河时,无意中在河滩上发现了一块形如鼓状的石头,精美绝伦,他认为此处是绝佳风水之地,于是决定在附近修筑城池,并起名为勐拱,意指鼓城。据此推断,这就是翡翠最早发现的时间。

那翡翠什么时候进口到中国的呢?据说云南商贩马帮在西南丝绸之路与缅甸、天竺等国的商人进行交易。一位云南马夫为了平衡了马背两侧的重量,在回云南腾冲的路上,捡起一块石头放在马上,回来后卸下马驮一看,途中捡得的石头原来是翠绿色,非常好看,似乎可作玉石。其后,马夫又多次到产石头的地方捡回石头到腾冲加工。这一事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吸引了更多的云南人寻找这种石头,然后将其加工成成品进行销售,这就是后来的翡翠。

根据研究,如果马帮传说是真的,那么这个马帮就是明代马帮。翡翠进入中国可以追溯到明朝,而在清朝处于鼎盛时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liwu/74832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 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