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的体现,就单一的水和钻石的市场价格确实有违市场原则,但从总的价格和总的使用价值来看又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由于水比钻石更具使用价值因此其消费量远大于钻石,虽单一消费价格较低但总消费价格是远远大于钻石消费价格的。钻石的价高和水的价廉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由于水的使用价值大,市场为了充分利用这种使用价值,促进社会发展,就会自动选择降价促销费,以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钻石使用价值小,市场同样会启动价格原则机制抬升价格遏制消费,当然钻石的产量小,水的供应足也是钻石价格高于水的原因。
这是著名的价值悖论。有个大前提就是:地球上水与钻石相比,水的数量是占绝对优势的。
在这里要引入一个经济学术语—边际效用。随人们购买相同商品的数量增多,单位数量的商品给人们带来的满足感越来越低。
当一个人非常渴,再没有水喝就死的时候。那么如果有一杯水售价九十元,他也会去购买的。
假如还有第二杯水,可能他只愿意付八十元去购买。
假如还有第N杯水,那么他可能几乎不愿意去购买了。因为他已经不渴了。
人们愿意为购买水而付出的钱永远都是最后一杯水对他来说的价格。所以水的价格很低。
而钻石不同,因为资源稀缺性,第一颗钻石给人带来的满足感远远大于最后一杯水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却不如第一杯水给人带来的满足感。
假设钻石和水一样多供人购买,那么钻石的可能一文不值。
人们往往愿意付出很高的价格购买第一颗钻石,而大多数人终生只购买一颗钻石,却要消费很多的水。
所以钻石几乎没有价值,水的价值犹如生命,但是钻石的价格远远高于水。这就是价值悖论。
终其原因,是因为决定价格的并不是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商品价值,决定价格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
简单来说咯,经济学中的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价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反映它的边际效用。"
具体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第五版 典型题题解》P41 19题
人们愿意为钻石支付的钱要远高于水。原因是一个人对任何一种物品的支付愿望都基于其边际利益,即物品产生的额外收益。反过来,边际利益又取决于一个人拥有
多少这种物品。水是不可缺少的,但增加一杯水的边际利益微不足道,因为水太多了。于此相反,并没有一个人需要用钻石来维持生存,但由于钻石太少,人们认为
增加一单位钻石的边际利益是很大的。”
以下是这个例子可能用到的信息:
1边际利益(marginal benefit)又作边际效益、边际收益,指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利益。
边际学派对价值悖论的解释中提到:“商品的价值取决于边际效用。”
2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3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原理三提到: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即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来作出决策。
4边际学派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它所包含的社会必需劳动量,而是消费者从消费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效用,即消费该商品带来的满足或享受程度。一种商品的价值大小不取决于它有多大用途(使用价值)或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消费者对它的主观评价。
范存会 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斯密认为,水的价值大于钻石的价值,但是价格却低于钻石,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和价值的悖论。 为了解释这个悖论,有人提出了以下观点:只有在沙漠里,水的价值才大于钻石的价值,这个时候,没有人还会认为水的价格会低于钻石的价格。现实生活中,水的价值是低于钻石的价值的,因此,水的价格也低于钻石的价格。只有在人濒临死亡的沙漠里,水的价值才会大于钻石的价值,并且,价格也高于钻石的价格。水和钻石的悖论并不是一个悖论。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完全符合经济学的逻辑,而只是从结果来反推原因,是典型的倒果为因的分析思路。 采用经济学逻辑分析水和钻石的悖论,首先需要对于价值和价格有明确的界定。价值是指隐含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而价格是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才能够出现的,有供无求或者有求无供都不会形成商品的价格。 在日常生活中,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其中商品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效用和预算约束;商品的供给取决于生产者的成本曲线和投资约束。供求关系决定的商品市场价格围绕着商品价值波动,但是不会偏离太多。 一般情况下,生产水投入的一般人类劳动要远远少于生产钻石需要投入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有些水源条件好的地区,可能只需要花费人力就可以取到符合饮用条件的天然水,因此水的价值要远远小于钻石的价值。 生产钻石的成本曲线要远远高于生产水的成本曲线。相同数量下,生产钻石的边际成本要远远高于生产水的边际成本。从需求角度看,人类对于水的需求往往缺乏价格弹性;而钻石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奢侈品,因此其价格弹性往往比较大。 于是在市场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水的均衡价格由于供给曲线较低,并且需求缺乏个弹性,于是就会表现为较低的均衡价格和较多的均衡数量,水的价格围绕着较低的价值波动。钻石的均衡价格由于供给曲线很高,并且需求价格弹性大,于是就会表现为很高的均衡价格和很少的均衡数量,钻石的价格围绕着很高的价值波动。 通常假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于是相同数量的钻石通过交换,能够得到比水多得多的货币,从而钻石可以通过市场换来大量的货品;同样的道理,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 斯密悖论的问题在于混淆了价值跟使用价值。平常情况下,可能水的使用价值是高于钻石的使用价值(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参加奢侈富豪举办的宴会,钻石作为炫耀品的使用价值就要高于水的使用价值),但是由于生产钻石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所以钻石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水。再加上以上对于两种商品供求关系的分析,钻石的价格高就不难理解了。 即使是在沙漠里,钻石的价值还是要高于水的价值。但是在沙漠里如果没有市场,两种商品的价值就很难反映为价格。但是其使用价值的表现就不同了,水的使用价值要远远高于钻石的使用价值。那些认为在沙漠里水的价值低于钻石的价值,也是由于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造成的。由此可见在经济分析中(其实所有科学分析中都是如此),保持明确的概念和概念的一致性,是一切分析的基本条件。 水和钻石悖论应该怎么看? 范存会 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斯密认为,水的价值大于钻石的价值,但是价格却低于钻石,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和价值的悖论。 为了解释这个悖论,有人提出了以下观点:只有在沙漠里,水的价值才大于钻石的价值,这个时候,没有人还会认为水的价格会低于钻石的价格。现实生活中,水的价值是低于钻石的价值的,因此,水的价格也低于钻石的价格。只有在人濒临死亡的沙漠里,水的价值才会大于钻石的价值,并且,价格也高于钻石的价格。水和钻石的悖论并不是一个悖论。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完全符合经济学的逻辑,而只是从结果来反推原因,是典型的倒果为因的分析思路。 采用经济学逻辑分析水和钻石的悖论,首先需要对于价值和价格有明确的界定。价值是指隐含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而价格是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才能够出现的,有供无求或者有求无供都不会形成商品的价格。 在日常生活中,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其中商品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效用和预算约束;商品的供给取决于生产者的成本曲线和投资约束。供求关系决定的商品市场价格围绕着商品价值波动,但是不会偏离太多。 一般情况下,生产水投入的一般人类劳动要远远少于生产钻石需要投入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有些水源条件好的地区,可能只需要花费人力就可以取到符合饮用条件的天然水,因此水的价值要远远小于钻石的价值。 生产钻石的成本曲线要远远高于生产水的成本曲线。相同数量下,生产钻石的边际成本要远远高于生产水的边际成本。从需求角度看,人类对于水的需求往往缺乏价格弹性;而钻石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奢侈品,因此其价格弹性往往比较大。 于是在市场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水的均衡价格由于供给曲线较低,并且需求缺乏个弹性,于是就会表现为较低的均衡价格和较多的均衡数量,水的价格围绕着较低的价值波动。钻石的均衡价格由于供给曲线很高,并且需求价格弹性大,于是就会表现为很高的均衡价格和很少的均衡数量,钻石的价格围绕着很高的价值波动。 通常假定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于是相同数量的钻石通过交换,能够得到比水多得多的货币,从而钻石可以通过市场换来大量的货品;同样的道理,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 斯密悖论的问题在于混淆了价值跟使用价值。平常情况下,可能水的使用价值是高于钻石的使用价值(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参加奢侈富豪举办的宴会,钻石作为炫耀品的使用价值就要高于水的使用价值),但是由于生产钻石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所以钻石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水。再加上以上对于两种商品供求关系的分析,钻石的价格高就不难理解了。 即使是在沙漠里,钻石的价值还是要高于水的价值。但是在沙漠里如果没有市场,两种商品的价值就很难反映为价格。但是其使用价值的表现就不同了,水的使用价值要远远高于钻石的使用价值。那些认为在沙漠里水的价值低于钻石的价值,也是由于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概念造成的。由此可见在经济分析中(其实所有科学分析中都是如此),保持明确的概念和概念的一致性,是一切分析的基本条件。
这种分析的方法又叫钻石与水悖论:水非常有用,但在市场上价格很低;钻石几乎没什么用,但在市场上价格很高。该悖论也称作价值悖论,曾被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在著作中讨论,包括柏拉图的《欧绪德谟篇》、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等。
众所周知,钻石对于人类维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使用价值),然而其市场价值(价格)非常高。相反,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场价值(交换价值)却非常低。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构成了这个悖论。就供给面来说,水的数量非常大,且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不考虑荒漠干旱地区,地球上几乎处处都有水,包含大气层中的水汽);而钻石呢,是蕴藏在地表底下,且必须经过时间与适当的条件产生(如果不考虑人工钻石而单纯考虑自然钻石),供给非常的少,因此水供给大,而钻石供给少,故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该悖论与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曾通过阐明价值有两种不同的意思来解释这个悖论:“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钻石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此外,他又解释了交换价值由劳动决定:“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因此,斯密否定了价格和效用之间的必然联系。价格在本观点中,并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而是和生产要素(即劳动)相关。边际主义的支持者们认为这种说法自相矛盾。
水和钻石的价值悖论是指: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即弹性=1的必需品)但是水价很便宜;钻石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是却很昂贵(即弹性>1的奢侈品)。
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从需求一方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用效用。对于谁,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人们对钻石的边际效应很大,所以钻石的价格也就很昂贵。
从供给方面来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价格也很低,钻石很稀缺,生产钻石的成本也很高,所以钻石价格昂贵。
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讨论,得出结论,水便宜,钻石昂贵的价值悖论。
这个就是个供给和需求的关系问题。
钻石与水之间存在价值悖论: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钻石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
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求共同决定的。从需求一方面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人们对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的昂贵。从供给方面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钻石则很稀缺,生产钻石的成本很大,因而钻石很昂贵。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钻石昂贵。
你好,仅凭肉眼并不好分辩,但是可以用一些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如:可以在上面哈气,水气立即消失的是真钻石,而有水气停留而后再消失的,是水钻。还有可以将它们在玻璃上轻划,有划痕的是真钻石,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就是水钻。再有可以用砂纸来磨擦,若有磨痕的是水钻,而无磨痕的就是钻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