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说的找不到啊,我就找到这些,你了解一下吧
18世纪洛可可风格优雅灵魂
阅历17世纪巴洛克作风的洗礼,18世纪的衣饰作风从粗狂、强硬转为纤细、精美。这种革命性变更被称为“Rococofashion”。繁复的装潢,豪华的面料,精致的剪裁,是洛可可风格的显明特点,女人,若要用更简练的话来概括,即是“优雅”。 女人流行“Robe”,广大的撑裙上有华丽的刺绣,那时钻石还没有流行,时髦女人们的颈部戴一根蕾丝做成的装饰圈,以烘托胸部的饱满。而男人的衣服则越来越合身,白衬衫、背心、丝绸马裤、胸部装饰、围巾,这一套打扮是典范的男士打扮。
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宫廷男女衣饰都以刺绣、折裥、蝴蝶结装潢;贵妇人的高跟鞋鞋面有些也是用中国丝绸、织锦为面料,上面绣有各种优美图案。伦敦的贵妇人视中国刺绣服装为时兴,这些服装往往绣着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龙凤图案,古典华贵,深得贵妇们欢心;据说有些妇女爱好穿着中国刺绣的服装,披着中国刺绣的披肩、围巾,口袋里有中国刺绣手帕,甚至别出心裁地请中国刺绣工匠精心绣织丝绸名片,把自己装扮成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自夸“东方美人”而大肆夸耀。113 那些精明的东印度公司大班、船长和商人,捕捉商机,在广州采购适销对路的商品,还经常依据贵族豪门的请求,带着丝织品样品前往广州订制。
**《绝代艳后》讲述的是法国国王路易16的王后Marie Antoinette的故事,在服装上展示了洛可可时代宫廷服饰非常柔和、非常女性化的特点。包含大裙撑,紧身胸衣,低低的领线,还有很多小花 边、蝴蝶结,用一种夸大的语言,强调了女性的特色。
大约在1970年欧洲开始风行一款法国式连衣裙(robe à la franaise)它是由传统的镶边饰礼服演化而成的,从后领处开始有两组双层圆褶儿排列在背部,并且一直垂落到底面紧要身上衣前片呈大V字形胸前的三角形或是用一片布料或是用蕾丝和两边相缝;这个部分也可以留空只是用丝带把两边串连起来
男装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被迫召开的三级会议上,波旁家族最后的仪典长德尔·德·布莱哉提出了1614年规定的装束令,认为市民代表只能以最简单的黑色装束来出席会议,但数周后,第三等级在自己召集的国民议会上,宣布废止过去的身份装束令,推行服装上的民主化。过去作为不吉利的而受到鄙视的黑色,这时成为礼仪和公共场合的正式服色,具有新的权威。后来,拿破仑在他的宫廷中想恢复服装上的阶级标识,但没成功。
大革命时期,男装不再沿袭已经失去支配力的法国贵族样式,抛弃了过去那种装饰过剩、刺绣繁复的衣装,沉重庞大的假发和装饰性的配剑,把目光投向海峡彼岸的英国资产阶级和贵族那田园式的服装,向朴素机能化方向推移。
18世纪英国的男装样式可以参看**《理智与情感》。
图1
首先值得注目的是代表庶民阶级的雅各宾派革命者的服装,图2。上衣称做“卡尔玛尼奥拉”(carmagnole),本来是在南法工作的意大利工人穿的茄克,这个名字来自意大利西北部的城镇carmagnole,1792年马赛义勇军把这种茄克带到巴黎,在当时的革命市民中流行起来,驳头很宽、有挖兜和金属或骨制的扣子。下穿长裤“庞塔龙”(pantalon),庞塔龙原是17世纪意大利戏剧演员庞塔莱奥奈(pantaleone)在舞台上穿的一种不扎裤脚的细筒裤,因此而得名。早在1780年,就曾有人穿过。这时,革命者们把它作为对贵族那种长及膝的半截裤的革命来穿用,因此也称长裤党。最初裤长只到靴深位置,后来逐渐变长,1793年长到一般的浅口皮鞋的位置。庞塔龙常用象征革命的红白蓝三色条纹毛织物制作,与卡尔玛尼奥尔和庞塔龙组合穿的还有双排扣的背心和红色无檐帽。
图2
图3
1793年,与桑·克尤罗特的共和党革命分子的服装相对抗,王党派中的时髦男子穿上黑色阿比,金色的假发披散到领子上,脖子上的白色克拉巴特一直缠到下颌处。恐怖政治过后,王宫司令部的男子示威性的穿着灰色的夫拉克,系绿色的克拉巴特,下穿紧身的克尤罗特和短靴,手持文明杖,这种装束被称做缪斯卡丹(muscadin,来自意大利语,意为夸耀装束和举止的年轻人)
图4
到督政府时代,王党派中又出现被称为“昂克罗瓦依亚布尔(Incroyables,意为难以置信的,出奇的)”奇异装束,长发象垂下来的狗耳朵一样披散着,或编成发辫,或在卷发上戴小小的两角帽,身穿有巨大翻驳领的紧收腰身的双排扣大衣,克拉巴特在脖子上围数圈(最多达六圈)后系上,紧身的半截裤克尤罗特用吊裤带吊着,在膝下用华丽的缎带系扎,脚登翻口皮靴或浅口皮鞋,手里拿着文明杖。
洛可可风格是开始於17世纪初的法国,延续自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强调优美纤细、精致小巧和女性的柔弱,喜好於裸露肩膀锁骨的设计,完美突显女性身段的美态为主;而维多利亚风格起源自18世纪英国女皇所引导的流行风格,强调装饰花样多且繁杂的、过於精巧华丽的,而当时的衣服流行大量的蕾丝花边、缎带、蝴蝶结和束腰设计,展现十足的女性特质,塑造出高贵典雅的形象。 Lolita服饰其实是简化版的 17-18 世纪的西方宫廷服,也是类似娃娃装的洋装,设计灵感则主要来自法国洛可可时期(Rococo)和英国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的设计
2018年,是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执政生涯的第66年,同时她也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从硝烟中的公主到临危授命的年轻女王,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她本人收藏的珠宝也是珠宝界的传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珠宝的神秘面纱,看看如数家珍的王室珠宝究竟长啥样?
女王的珠宝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就先从最醒目的大件——王冠说起。作为女王,王冠怎么可能只有一顶呢?每一件王冠的作用是不同的,女王会根据不同的场合,用途来选择这次佩戴的王冠。
女王登基加冕仪式所用的王冠,这顶王冠是最重要的皇权标志。王冠上镶嵌了多达3000颗的各种宝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光明山钻石,纯金制作重逾5磅。1661年为查理二世的加冕仪式而制作。
帝国王冠是在1838年为维多利亚女王打造的,但上面很多的单颗宝石都拥有更长的历史。
一颗曾经镶嵌在忏悔者爱德华戒指上的蓝宝石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上面的珍珠则来自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还有一颗压轴大钻:非洲之星Ⅱ(库利南Ⅱ),重约3174克拉。
库利南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这块重达3106克拉的钻石被切割成为9粒大钻石与96粒小钻石,而这也仅仅是库利南的一部分而已。其中最大的一颗“非洲之星”以5302克拉的重量趾高气昂的居于英王权杖之上。
最近十分流行的一种服饰风格——英伦风,顾名思义也就是英国的服饰风格。这种高贵中带着清新的风格迅速在整个世界蹿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英国服饰的发展与变化。
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被称为欧洲最黑暗的时代,在这个漫长而黑暗的时期,基督教对欧洲实行了绝对的控制,人性被压抑,人们只得在这重重压力中苟延残踹。
中世纪初期,服饰简单,人们对于阶级的概念并不明显,所以平民贵族的服饰并没有太大区别。八九世纪时,男士服装有所变化,上衣分为内外衣,衣服颇有些紧身,将男性的身体曲线勾勒出来;裤子裆短,脚穿长筒或者短筒袜,小腿被勒住,也是紧身的,将男性小腿上的肌肉显出来。这也不失为一种魅力。
但基督教的权势越发壮大,原本为保护人民而生的宗教也渐渐俗化了,金钱和权力慢慢开始主导宗教和教主。经济、技术、人性没有什么能够逃过一劫,就连人们身上的服饰,也无不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悲哀。
由于基督教的极尽奢华,大部分的钱财都被用在了教主的服饰、金碧堂皇的教堂、以及各种毫无意义的宗教争论,底层的百姓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中。
人们只能穿着肥大的大长衣和连袖外套,颜色也都是昏暗系的,比如灰色、黑色等,女人们也是如此,并把家中的金银财宝、珠宝首饰等都捐给教会。在许多中世纪留存下来的画像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黑暗不仅仅是时代的,更是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黑暗,人物的形象也十分呆板,衣着简单且颜色统一。
13世纪,男女衣服趋于一致,品种和样式也比较多。男服还有各种紧身衣和外套,还有敞胸披肩,下面配上长筒袜和靴子,头上的帽子也有很多选择。相比之下,农民的衣服就差一些,当时禁止农民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所以大部分的农民服饰都比较昏暗。但款式还是比较丰富的,长袍短袍均有,至于材质,大部分是一些棉麻。
文艺复兴时期
十六世纪,随着新航海路线的发现,人们从新大陆上获得了无数金银财宝,经济、文化、科技都面临着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英国的贵族们、农民手中都有了更多的闲钱,享乐主义开始萌芽,于是对服饰也就越发讲究了。在整个十六世纪,英国的君主和贵族们都十分偏爱蕾丝。从衣领到袖口都用蕾丝来装饰,精巧而美丽的蕾丝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此外,英国人对帽子的讲究在16世纪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英国人向来注重帽子,即使是在中世纪,帽子也是十分重要的。更何况是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开明时代呢?
十五世纪初时,阿兰德伯爵夫人在鬓发球中加上金属条,以增大空间,在外面罩上华丽的围巾,再点缀上珍珠等各种饰品。这时帽子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人财力权势的象征。
十六世纪时,妇女们更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帽子上来,帽子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了,镶上宝石、高高的羽毛等做装饰物,不仅是发鬓球,心形、洞穴式等,各种掩饰应有尽有,发鬓球的掩饰也更丰富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发量等来调整,越来越适合人们的穿搭。
大集成时代
十七世纪,是属于巴洛克的时代。巴洛克时代的服饰十分富丽堂皇,有着路易十四留存下来的精神。它的极尽奢华、生机勃勃、色彩鲜艳对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的影响都十分深远。而英国,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保持了自己的原本的风格。
纵使英国的服装并未受到巴洛克较大的影响,但在那个时代,英国一直向周围的意大利、法国学习,所以英国服装集成了其他几个国家服饰的优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集成。当时男服与女服都常用缎带和花边修饰,但是男服的装饰比女服少了很多,也基本不用绸带,只有一种装饰物——珍珠,显示衣服主人的高贵。
女裙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的裙子要用套环等东西来将裙子撑大,以显示出女性的腰臀曲线的美。但到十七世纪时,女性解下了套环,这是英国历史上一百多年第一次将裙子自然垂下。这些裙子用的材质越来越高级,上面的装饰品也越来越华贵,在女性中形成了潮流,也是互相攀比的一个重要资本。
当然有了漂亮的裙子,自然上衣也就要求更好。所以人们对衬衫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用各种各样的材质和饰品来表现自己的潮流。当然这个时代的裙子也还是非常笨重,下摆很开,据说是受西班牙王室的影响而形成的。
还有项链和手套也被人们纳入了服饰范围,据说在当时,只要穿大领口露出脖颈的衣服时,没有一个人不带项链。手套也十分普及,但凡出门,人人手里都拿着手套。
我们现在所称之的“绅士”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这在当时是一种社会新潮,是中上层阶级的男性所追求的一种风尚——讲究的穿着、优雅的谈吐、礼貌的行为,无一不体现出当时英国的社会风潮,人们不再禁锢于阶级制,而是开始尊重人性,尊重女性。除此之外,还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生活质量的追寻,彰显出男性的恢宏大气、优雅、果敢和勇毅。
百花齐开的维多利亚时期
经过大集成时期的英国服饰,集欧洲服饰的优点于一体,此时已经显现出它独特光辉,也为将来英国服饰能够引领世界风潮做了铺垫。十八世纪,欧洲开始了一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思潮运动中。但英国不一样,他们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只属于英国的时代——新古典主义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激发了人性的光辉,不少具有人文色彩的绘画、建筑、设计等大行其道,自然在艺术的刺激下,服装也迎来了繁荣期。
十九世纪末,英国进入了最为繁荣的维多利亚时期。这个时期女性的服饰与意大利不相同,意大利的服饰透露出性感和曲线,但是英国服饰突出唯美、飘逸、高贵、端庄,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服装大量运用蕾丝、飘带,还出现了荷叶边、蝴蝶结、褶皱公主袖、羊腿袖等多种新样式;以及人们对复古的推崇,这种飘逸且柔美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女性的人格受到尊重,人性的觉醒是这个时代特有的象征。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体现出了对女性的人权的思考,这是一个萌芽的时代,为后来的女权主义打下了基础。维多利亚时代的服饰对后世造成了很深远的影响。这种飘逸的仙女风格在如今也引起了一大群女生的喜爱。
现代的英伦风
英国闻名世界的几大品牌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形成了。这几个著名的品牌至今都主打着复古的精致和高雅的气质,时至今日,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1901年,英国出现了第一件风衣,当时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政府甚至指定这款风衣为军队的队服,为配合军队的使用,还增加了许多设计,但是到现在,这些设计也依然在使用,并且成为引领时尚的品牌。
1955年,伊丽莎白女王也应允服装上使用“皇家御用保证”徽章。至今这种类型的服饰更是数不胜数,很多学校的校服都试用这种类型的校服。著名的**《哈利波特》中所使用的校服便是这样。这样的服装引起了世界各地的争相模仿。
总结
现如今,英国的服饰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风衣、校园风、公主裙等英式服装随处可见,足以说明英国的服饰对世界服装界是举足轻重。英国服装的发展看似一帆风顺,但其实经历了许多困难的时刻。从中世纪的压抑,到维多利亚时期的百花齐放,集众多国家服饰的优点于一体。也从侧面说明了英伦风被世界人民所喜爱的原因。
即使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英国的服饰一变再变,但是英国人的优雅、高贵和自然美仿佛已经与服装融为一体。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英国服饰中表现出英国人的气质,自然服饰中也带有英国人的精气神。
一种文化的存在,不仅仅是人,更是地理位置造就。我们要想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人是十分复杂的,但是人的性格、思想与追求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就像服装上。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怎么会考虑自己的衣服是否足够精美呢?同样,一旦人有了多余的闲钱,自然就会开始追求让自己更加快乐的方法。
英国服饰的变迁,不只是一部服饰史,更是英国的一部经济史。透过服饰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人民与社会基调。
古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 有笄、簪、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扁方、梳篦等。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来插定绾起的头发或弁冕的。“弁”为古代冠名。“冕”即皇冠。固定冠帽的笄称为“衡笄”,周代设“追师”的官来进行管理。用来固定发髻的笄叫“鬠笄”。 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簪:是笄的发展,同样起固定发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花草)、动物(凤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并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制作,工艺也愈发丰富,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钗与簪主要区别在于簪是作成一股,钗则作成双股。钗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发钗的安插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旒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钿: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扁方: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形制与作用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类似。清代贵族妇女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装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发髻使其不散落下来。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最初是把真头发分成两把,依靠扁方来固定。到了晚清“两把头”改成青缎制作,安在头顶上,这时与“两把头”与真头发连接梳成头座的工具也是扁方。
在清代的北方民间,扁方也有很小的。如遇丧事,妻子为丈夫戴孝,放下两把头,将头发集拢于头顶束起,分两把编成两个辫子,辫梢不系头绳,任头发松乱一头顶上插一个三寸或四寸长的白骨小扁方。如果儿媳为公婆戴孝,则要横插一个白银或白铜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蒙裹而成,俗称“钿子”,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便可,上面还常绣有各种花纹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
梳篦:古代简称“栉”,与簪、髻、钗、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昔为宫廷御用珍品 , 故有“宫梳名篦”之誉。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的发饰,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梳篦两者的主要区别在齿部,梳子的齿粗而稀,篦子的齿细且密。梳篦多为木制或竹制以及名贵物料制作,如金、银、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锡、嵌玉镶珠等材质。
凤冠: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明朝妇女出嫁时也可佩戴。
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
汉桓帝时,京城洛阳流行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这些流行妆起自外戚梁冀的夫人,后来风行全国。女人们在仿效流行妆时常爱添油加醋。如城中流行高髻,则四方高一尺;城中流行广眉,则四方眉长半额;城中流行宽袖,则四身披一整匹长布。
汉魏以前,没有关於宫廷时装的记载。南朝时,宫廷中出现了宽袖热,后妃宫女都以宽袖式的宫装为美。直到隋、唐,宫中宽衣长袖仍是后妃宫女们喜爱不已的样式。和宽袖在南朝盛行相比美的是窄袖衣盛行於北朝,并逐渐在隋唐时产生影响,进入了隋唐后宫,甚至在唐初到盛唐时期,宫中对窄袖衣的喜好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宽袖。
南朝讲求节俭的皇帝提倡窄袖衣,但隋唐盛世宫中女子喜好窄袖完全出於新奇刺激,标新立异。窄袖衫在北朝中是男子的服饰。大唐盛世的开元、天宝年间,富贵优裕、无所事事的宫中女子们以穿北朝男装为时尚,一时间,窄袖衫广为盛行。当时,妃嫔宫女竞相骑马游乐,胡服衫便於骑马,因而极为雍容华贵、骄弱美丽的宫中女子们所喜爱。盛唐时期是个豪情激越的时代,宫中美人们纷纷放弃红装而好戎装。她们身穿男式的圆领袍衫,彩边窄袖,头裹头,足登软靴,顾盼生情中颇为洋洋自得。盛唐以前的宫廷女子骑马外出时穿的是「幂瞝」。幂瞝是一种遮蔽全身的全装衣服。宫人们骑著马,身穿幂瞝,以免被路人窥视。隋以前的北朝宫人就曾身穿幂瞝,骑马出宫,唐朝初年,宫女们骑马出宫,也是这一套装束。到了武则天时,幂瞝不再在宫中盛行,代之以一种状似雨笠的帷帽:帽檐下黑网至颈,用来遮挡面目。唐玄宗时,宫中女子们改戴胡帽,或者头戴头,或乾脆不戴帽子,所谓靓妆露面,无复蔽障,身上穿的是一身窄袖圆领的胡服男装。安史之乱后,宽衣长袖又在宫中盛行。秦以前的女子服饰是衣、裳相连。秦始皇时始令制作女式短衫。唐朝时宫人的服饰一般是上身衫襦,下身长裙。盛唐风气开放,宫中美人们穿上了开至半胸的窄袖和宽袖短衫。中国宫廷中女子们的裙子也是种类繁多,丰富多采。隋到唐初时,宫中风尚窄式衣裙。盛唐时裙式日益宽大、裙上折裥密布,飘动感加强。当时宫中裙子的色彩大多为红、黄、绿鲜艳的原色。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最爱穿的便是黄裙。
武则天的女儿安乐公主是位放荡的女子,生活侈糜,衣饰上花样百出。安乐公主拥有两件百鸟裙,是罕有旷世珍品。百鸟裙是采集百鸟的羽毛,由宫中尚衣局组织工匠精制而成。百鸟裙色彩灿烂,五光十色、变幻莫定,十分迷人。隋炀帝是位多情多才的皇帝,他设计了一种花笼裙,样式美观,宫女们非常喜爱。花笼裙是用丝织成的,又薄、又透明,上面绣有花鸟图案。
唐代宫廷中的后妃宫女都喜欢肩搭披帛,披帛上绣著各式花卉。披帛和披肩在中国宫中出现较早,起码在秦代就有。秦始皇曾令宫女们身披浅黄银沧飞云帔。唐玄宗开元年间,风流多情的玄宗皇帝曾颁下诏令:宫中二十七世妇和宝林、御女、良人在随侍和参加后宫宴会时,都须身披绣有图案的披帛。唐代宫女们在端午节时,也要披较为华丽的披帛,称为奉圣巾或续寿巾。
宋代宫中时兴窄袖,但宽衣长袖仍然被视为是豪华的标志。宋代后妃的礼服是宽衣大袖,日常生活则是穿便装窄袖。宋代宫女的时装服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上身窄袖短衫襦,下身是拖地长裙,一种是窄袖长衫,外套对襟背子。上衣的领子在宋以前大多是交领、右衽,宋时普及对襟式。裙装在宋时以多褶为美。多褶裙,唐时即已盛行,宋代裙褶更多更密,称为「千褶裙」。宋理宗时,宫中时兴前后不缝合的拖地裙,称「赶上裙」。背子是在中单加长而产生的。中单腋下缝合,下面有交带,而背子则腋下不缝合,长到脚面,没有交带。
明代宫女的冠服沿袭宋代,紫色、团领、窄袖、遍刺折枝小葵花、珠络缝金带红裙。明宫中盛行一种比甲,是从元宫中继承而来。比甲创於世祖皇后,无领无袖,前短后长,两侧开叉的地方各缝两个襟扣(比甲,式样如现行的马甲、背心)。比甲便於骑马,前胸后背既得保暖,臂肘活动又有余地。明代后妃宫女的常服便是宽袖衫外罩比甲。霞帔是明代皇后、嫔妃的常服。大衫霞帔是衫和霞帔的配套服饰,衫为**,霞帔为深青色,上面织有金云霞龙纹,有的或绣或铺翠圈金,外饰珠玉坠了。
明代后妃宫女喜爱穿自己设计的新鲜时装。熹宗张皇后心灵手巧,用白绫配新桑色绫,制成鹤氅式新衣,称为霓裳羽衣。明崇祯时,宫女们竞效周皇后以穿素白色的纱衫为美,用半透明的白纱衫衬出里面的红袙腹,极富魅力。明末宫女爱穿海天霞色衫子,似白微红,雅中微艳,十分迷人,连宦官也很喜爱。
武则天的女儿安乐公主武则天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她弄死的安静思公主,一个是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是中宗和韦后的女儿
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赤金盘螭巊珞圈,豆绿宫涤双鱼比目玫瑰配,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翡翠撒花洋绉裙
中国古代有“十八般武艺”之说,其实是指十八种兵器。至于究竟是哪十八种,历来说法不一,一般是指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钯、戈。在这十八种兵器中,有的已被淘汰,像殳、戈;有的已经演变,像钺,原是古代的一种大斧,现在却变成一种小巧兵器,有刃有钩,双手可各持一个,如子午钺。
古代器皿(一):盛酒器:1 尊2壶3罍(lei 3)4 缶(fou 3)5 方彝: 6 卣(you 3)
7 觥(gong 1)8、瓿(bu 4或pou 3)
古代器皿(二):调酒:盉(he 2
温酒器1、爵2、 角3、斝(jia 3)
饮酒器1、觚(gu 1)2、 觯(zhi 1)
古代器皿(三):烹饪器:1、 鼎2、鬲(li 3、 甗(yan
古代器皿(四):饮食器:1、簋(gui 3)2、 簠(fu 3)3、 敦4、 豆5、笾
古代器皿(五):其他:承尊器
水器1、鉴2、 盘3、 匜4、勺、斗
哪个女人不爱珠宝,女人对珠宝的喜爱,不是只字片语能够道明,所谓女人因珠宝更动人,珠宝因女人更璀璨,显然如今的女子早已不再满足温饱,戴珠宝的女人更懂得爱自己。
国际珠宝展上的那些堪称艺术的珠宝设计,每一件都迷死人!
西方彩色宝石的各种寓意内涵和养生作用,东方翡翠玉石也有“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的传统说法,而珠宝界很有名的爱情传说,如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这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亲王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夫人的爱,“要知道,我的幸福永远维系在你的身上”这是公爵对他心爱的女人最动情的独白当然除了情真意切的表白,他用大量的珠宝赠送,来弥补她不能获得“殿下”称号的缺憾
好了,抒情那么多,言归正传
国际珠宝展上的那些堪称艺术的珠宝设计,每一件都迷死人!
其实我是因为看到上图 ,发现这么一张美照不拿出来分享一下实在是有点罪过,个人愚见,欢迎喷,,其实发这篇目的就是为了这张,其他的是凑数,哈哈哈哈,至于背后的故事我忘得差不多了,感概是:各类彩宝的设计让我简直大开眼界
偌大的展厅我硬是跑了个遍,至于很多珠宝品牌的展位其实是不允许拍照的,因为当时走马观花,已然忘记了各大品牌,当然很多设计并不出自名家,但仍然精致绝伦的设计让我偷拍不止。
零零碎碎,只记得一些工艺和珠宝种类了
国际珠宝展上的那些堪称艺术的珠宝设计,每一件都迷死人!
图2 是各类彩钻设计,来自台湾的一家珠宝供应商,还记得今年佳士得排出的那颗52亿的粉钻吗?相信彩钻在今后的投资和收藏价值会更好。
国际珠宝展上的那些堪称艺术的珠宝设计,每一件都迷死人!
而图3那颗精致的小彩蛋居然是专门用来装最经典的八心八钻切割的钻石钻石而设计,也算是独具匠心了
国际珠宝展上的那些堪称艺术的珠宝设计,每一件都迷死人!
图4 大概是我都留稍久的,虽然这个系列的意大利工艺早几年已经传开,但一般都是18k金之作,这家珠宝商确用了银镀金的方式做出了同样的工艺,大概是为了更适合大众消费市场。
1845年,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一份礼物——那是一顶镶嵌着钻石与祖母绿的冠冕珠宝,由艾尔伯特亲王亲自为女王设计。
那时候,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已经结婚六年,却依然像初恋一样甜蜜。收到珠宝的维多利亚在日记中把丈夫的品味夸赞了一番,又写道:
“可爱的钻石祖母绿冠冕珠宝,是我亲爱的艾尔伯特设计的。”
其实在这之前几年,艾尔伯特就陆续把一款祖母绿项链、一对耳坠、一枚胸针送给女王。这顶冠冕珠宝是维多利亚女王一整套祖母绿珠宝中最后完成的一件。
这一组祖母绿浓郁而辉煌,特有的包裹体让每一颗宝石都如春夏花园般迷人。
100多年后的今日,顶级拍卖行的珠宝专家会说: 没有顶级祖母绿珍藏的王室珠宝收藏是不完整的 。在19世纪,维多利亚的祖母绿不仅浸染着王室的威仪,更是女王与亲王之间无限温情的见证。直到艾尔伯特过世前两年,女王的官方画像中仍能见到这套珠宝。
不过,我们今天的故事要比维多利亚的爱情更早发生。 大概在20多年前,在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一位法国的年轻公爵与英国贵族少女相遇。
这些祖母绿宝石中的葱绿“花园”,就是这位法国公爵寄托心中期望的地方。
父辈的爱情
这段姻缘要从19世纪初说起。1814年,一位名叫Henrietta的英国贵族少女跟随母亲来到巴黎
虽然经历过大革命,但那时的法国依然是整个欧洲最 时尚 、最奢华的去处。社交季节里,贵族男女往往会在舞会上找到爱情的星星之火。
一幅18世纪末Dundas家族女子的肖像。
故事中的Henrietta是当时Dundas家族的独女。
不过在1815年,法国将又再经历大变。不久,拿破仑一世就要迎来流放生涯,巴黎人不得不躲开战乱,却同时更明白和平与欢乐的可贵。
来自英国的Henrietta**并没有就此踏上归途。她将在往后几年里,在硝烟的间隔里,与未来夫君相遇相识——那是正在统领军队的法国三世夸尼公爵(duc de Coigny),他的全名是Augustin-Gustave de Franquetot
一代代夸尼公爵拥有位于诺曼底的Franquetot古堡、Ravalet古堡,以及位于马耶纳省的Poligné古堡等多座大宅与庄园。这个家族的历代成员曾伴历代法国帝王征战四方。
至少从17世纪起,Franquetot家族代代从军领兵,功勋赫赫。在19世纪初,这位年轻公爵行军的足迹,一直延伸到遥远的俄国战场。待他终于从战场归来,挽起英国千金**Henrietta的手, 两人已像那时几乎所有年轻人一样,明白相守的爱都来之不易 。
1822年,烽火终于平静下来,Henrietta嫁入夸尼公爵家,成为三世公爵夫人。
如今的Franquetot古堡仍留有宏伟古风,往日公爵与夫人也许就是在这里养大他们的两个女儿
30年之后,Henrietta在1852年过世, 剩下 了公爵与女儿 。
女儿的归宿
妻子离开了,长女已出嫁,夸尼公爵现在忧心的事情就剩下前些年为小女儿乔治娜定下的婚事了。
这种时刻,做父亲的总难免感慨万千,他或许显得有些别扭,却总是希望女儿能获得长久的幸福
不知是否因听过父母20多年前的爱情故事,又或受到来自英国的母亲的影响,这位法国公爵家的小女儿被一位英国年轻人吸引,她选择离开诺曼底,嫁到海峡对岸。
左边的小伙子就是未来的英国曼富斯伯爵三世(3rd Earl of Manvers)。再过些年月,他就会成为夸尼公爵的女婿、乔治娜的丈夫。
在曼富斯伯爵家族祖宅 妥尔斯比大宅(Thoresby Hall) 的蓝色会客厅里,三世伯爵和夫人乔治娜的肖像曾经对称挂在大门两侧,不过现在,夫人的画像已经很难找到了。
Franquetot公爵家族曾有一位闻名法国的大美人,名为Anne-Françoise,是法国玛丽王后的挚友。遗憾的是,乔治娜的画像鲜有存世。如今我们还可以从这幅乔治娜女儿Lady Mary的肖像中,感受世代贵族那份优雅气质。
乔治娜的丈夫出生于扎根诺丁汉郡的伯爵世家,家境殷实,却也温和踏实。这位年轻伯爵在早些年继承爵位,又成为了英国国会议员,勤于政务。夸尼公爵伴女儿走进教堂的时刻,应是感到宽慰的吧。
1900年代的曼富斯伯爵家族大宅 妥尔斯比
在女儿出嫁之前,这位法国老公爵也许曾见过维多利亚女王佩戴的奢华祖母绿珠宝,当他把乔治娜的手交给曼富斯伯爵时,也把家中最好的祖母绿送给了女儿。
46 颗来自哥伦比亚的天然祖母绿为无油至中油,品质上乘,色泽鲜亮浓郁,总重有 80 克拉。
大约制作于1850年代,乔治娜新婚时期的一枚胸针上,一颗祖母绿有77克拉
老公爵让人把这些宝石镶嵌成华丽珠宝,除了早前在1830年代打造的数件珠宝外,又在套件中增加了几件。
套件中的两股手镯可以分开佩戴,也可联结成项链。
项链上有25颗祖母绿,采用垫型及混合型切割,明亮剔透。项链上有一个个“小吊坠”,这就是盛行于18-19世纪的经典Fringe款式项链,众多王室贵族定制的顶级珠宝中都会出现。
满满的老式及老矿式切割钻石围绕着祖母绿,明亮光芒一定曾让来自法国的伯爵夫人乔治娜成为夜宴的焦点。
一位伯爵夫人的珠宝套件里,怎么少得了一枚精致的戒指?这一枚制作于1890年代的戒指并非乔治娜夫人的婚戒,而是后来定制的一件珠宝。
父亲赠送的这些奢华祖母绿,各件的制作时间略有不同,在19世纪末完成全套,以精致定制外盒小心收藏。
这些祖母绿伴随着乔治娜度过半生,与她一起,在婚后宁静的生活中,迎来五个儿女的出生、成长,也迎来庄园里一次次的舞会和晚宴。
如今的妥尔斯比大宅,大部分是由乔治娜的丈夫在1860年代斥资增建的,这位丈夫是否像艾尔伯特亲王一样浪漫,我们如今已经没有记录或文献可以考究,然而,我们却能从这恢弘的建筑和对这位伯爵的一些描述中感受到,他始终把家庭、把乔治娜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20世纪,在六世伯爵夫人的画笔下,妥尔斯比的蓝色会客厅依然华丽如初。
就如妥尔斯比大宅外每年葱葱郁郁的绿地与树林一样,祖母绿中独特的“花园”,满载父辈对生活、对爱的祝福,陪她从诺曼底的童年时代,走进甜蜜而温馨的婚姻生活,再安然走向晚年。
如今的妥尔斯比大宅,部分已成为一座奢华酒店
1918年,乔治娜年已九旬,她仍能稳稳执笔,记下心中最记挂的人和事。翻过这套珠宝的定制外盒,你会看到她的笔迹。
“乔治娜,曼富斯伯爵夫人,希望这些她从父亲那里继承而来的珠宝能从此留在妥尔斯比大宅的主人手中。——1918年4月,曼富斯”
写下这些语句时,她一定想起了父亲夸尼公爵。在纷乱世道中,这位公爵与来自英国的母亲相恋,曾用半生陪伴女儿成长,也曾用最浓郁的宝石,为女儿的幸福许愿。
或许,她还记起了婚后刚刚熟悉英国庄园各处时的感慨,想起了童年时父亲作为一位公爵对女儿的教诲,伴着丈夫在耳边的轻声呼唤和空气中的甜意,种种回忆,都如此美好。
在20世纪中后期,最后一位曼富斯伯爵与伯爵夫人只有画中这一位独女,未有子嗣,未能继承伯爵的贵族头衔。现在,乔治娜曾经居住的妥尔斯比大宅里,已不再有伯爵和伯爵夫人。
世事变幻,这一套一直备受乔治娜珍视的祖母绿珠宝,却幸运地留存下来,经历漫长岁月,竟没有被拆分,也未见有耗损,在同类古董珠宝中极为罕见。
当这些祖母绿与钻石的光辉晃入眼中,你是否也会想起,曾经守护自己的父辈,与那个默默伴在身旁的爱人?
19世纪伯爵夫人珍藏祖母绿珠宝套件
英法贵族世家代代珍藏
浓郁祖母绿品质上乘
百年华钻璀璨明亮
全套珠宝 罕见存世
传承 最浓 爱意
当一位女士走进珠宝店
她说“我要honey”的时候
请不要诧异
不要自恋!不要抓狂!
她要的不是你,她要的是 金绿猫眼 !
珠宝界会把某些金绿猫眼称之为“honey”,是因为某些金绿猫眼的体色像蜂蜜,国际英文证书备注“honey”。金绿猫眼犹如一位身世成谜的贵族,神秘而高贵,金绿猫眼,是拥有谜一样身世的宝石。它位列世界四大名贵彩色宝石之一,身份贵重,极具神秘感。
世界四大名贵彩色宝石包括: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猫眼。前三种以光泽和颜色为美,而金绿猫眼则是以光学效果猫眼效应为美。
珠宝界的honey
金绿宝石中具有猫眼效应的叫金绿猫眼石,在所有宝石中,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品种很多,但只有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才能直接称为猫眼。金绿猫眼产量稀少,坚固耐久,灵活美观而显得特别珍贵,是高贵的宝石。世界上最著名的猫眼石产地为斯里兰卡西南部的特拉纳布拉和高尔等地,巴西和俄罗斯等国也发现有猫眼石,但是非常稀少。
其颜色范围从黄绿色,橘**,到褐**(greenish yellow,orange yellow,brown)
来自光的调戏
猫眼石,由于蛋面金绿宝石表现出的光现象与猫的眼睛一样,灵活明亮,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因此而得名。猫眼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在于金绿宝石矿物内大量的细小、密集、平行排列的微小的丝状金红石矿物包体,使入射光线反射出来,集中成一条光线而形成猫眼。
牛奶蜂蜜效应milk+honey
honey,你是我的另一半,光调戏到了猫眼,就开始秀恩爱了!当正上方光源时,可见一条明显的眼线;将光源偏向一方,可看到牛奶蜂蜜效应,一半像honey,一半像牛奶稠稠的。
我们在苏富比和佳士得这些顶级拍卖会中,偶尔看得到金绿猫眼的身影。可在市场上的普通的珠宝品牌,就几乎很少看得到金绿猫眼,就是因为金绿猫眼太稀有了。
金绿猫眼宝石的神秘传说
Cymophanite Mysterious legend
英王爱德华时代的猫眼胸针
金绿猫眼虽然也常在君王身边,但它扮演的角色,却是一个神秘而低调的“ 大军师 ”,隐于宫殿帷幕之后,栖身于君王的掌心,在心神不宁的时候,君王会想看手上佩戴的猫眼,向那灵动闪耀的“眼神”咨询、占卜,求得启示。这猫眼,更像是君王的“大军师”及“守护神”,为君王解难、答疑,保护他远离灾祸。 金绿猫眼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宝石。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时代就曾经有这种宝石的记载,斯里兰卡和印度是当时的最主要产地。此后数个世纪,金绿猫眼就一直隐藏在历史迷雾中。在不同国家的传说中,君王在需要做决断时,会用金绿猫眼做占卜,以助自己明察秋毫。
传说在清朝时期,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够掌管朝政大权,全是因为慈禧太后获得一颗猫眼石的帮助。她每晚睡觉之时,都会将猫眼石放在枕头下面,夜间,猫眼神就会在梦中为慈禧指示第二日的事物。才得以使慈禧做大做强。
古埃及时期,法老王手上有一枚猫眼石戒指,每当猫眼睁开时,就表明天神正在发怒,需要取人性命,来祭拜天神、安抚天威。每个臣子在进朝时,法老王以手上的猫眼石眨眼的次数,来决定该臣子的官位或者是性命。而当今,埃及仍有许多较落后的区域,以猫眼石来祭拜主要的神灵。
古代斯里兰卡白胡山中,居住着一位养猫的老人,老人与猫相依为命,猫死后,老人很伤心。有一天,猫托梦给老人。老人醒来后去掘猫观看,只见猫的眼睛坚硬如珠、中间还有一条亮带,很美丽。于是,老人将一只猫眼埋入了白胡山中,另外一只食之,老人因此成仙,山中后来以产猫眼宝石而著名。
猫眼被认为是好运气的象征,保护主人脱贫致富,健康长寿。一般来说,猫眼石最多有九眼,是最珍贵的猫眼石。其次是七眼、六眼、三眼。而一眼、二眼为一般。按照西藏人的说法,戴猫眼石有护身作用,十分神秘。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他有一颗稀有的金绿猫眼,当猫眼呈现睁开的状态,他会出征打仗,而闭合的时候,他则选择不会出兵。
当有两束光线打在猫眼宝石上,猫眼会随着光线变化有开有合,无论古代现代,人们都对这种神秘的光学效果痴迷不已,从这些历史传说可以看出,世人认为,猫眼是有魔力的。可以保护佩戴者远离疾病和贫困。1879年,维多利亚女王的第三子Connaught公爵以一颗猫眼宝石作为订婚戒指,赠送给普鲁士公主Louise Margaret,从此猫眼宝石又进入人们的视线,产生了巨大需求。
Jewelry appreciation
2020素瞳SUTONG高级珠宝
DETAIL VISION
时光流淌,历史更迭。珠宝,却保持着它当初的模样,静静地待在那儿,仿佛历史留下的优美痕迹。听,听它们讲述着欧洲怎样跌宕起伏的历史年代。
这期子力君就跟大家一起从维多利亚时期的珠宝盛筵,切换到与维多利亚后期同期的拿破仑三世,一个同样留下了许多绝美宝藏的国度----法国,继续这场绚烂夺目的珠宝之旅。
时间线导引图
# 欧洲历史时期 YEAR
上 苏美尔时期公元前3500-3200年
上 古埃及时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52年
上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上 古罗马时期公元前750年起
上 拜占庭时期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
上 中世纪公元12世纪-15世纪
上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7世纪
中 稳定和平时期公元18-19世纪
中 浪漫主义时期公元1837-1901年(维多利亚时期)
中 奢华时期公元1837-1901年(维多利亚时期)
中 美学艺术时期公元1837-1901年(维多利亚时期)
19世纪至今02拿破仑三世时期
Naponeon3公元1851-1870年
19世纪至今03美好年代
Belle époque公元1871-1914至First War结束
19世纪至今04新艺术运动时期
Art Nouveau公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至今05爱德华时期公元1900-1910年
19世纪至今06装饰艺术风格时期
Art Deco公元1920-1940年
19世纪至今07战后复古风格时期
RETRO公元1940-1960年
19世纪至今08摩登风格时期
Modern公元1950-1990年
OK, LETS GET STARTED!
与英国维多利亚后期对应的是法国的拿破仑三世时期。当时最大的珠宝收藏家是法国皇室,欧仁妮皇后更是珠宝的拥簇者。
皇室珠宝通过设计的平衡对称感,频繁运用大颗宝石,搭配精益求精的做工,以彰显帝国的富庶大气。
随着帝国扩张,艺术涵盖也更加多元文化,诸如自然主义、希腊风格、埃及风格、伊特鲁里亚风格、亚述风格、印度风格、吉普赛风格等,在这一时期的珠宝中都有明显体现。
讲到拿破仑三世时期的珠宝,就不得不重点提及引领当时珠宝发展的关键人物----欧仁妮皇后,她与奥地利的茜茜公主在当时并称欧洲两大美人,是上流社会时尚潮流的领军者,她所拥有的璀璨人生和无数璀璨的绝世珠宝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永恒话题。
欧仁妮皇后对珠宝的追求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看看下面这张图,这也不过是皇后珠宝箱里的冰山一角:
她的珍贵珠宝数不胜数,这儿实在摆不下那么多图。。。就随便丢几张大家自行感受下。
这枚奢华的钻石胸针,足以见证当时炉火纯青的工艺水准。
上面这顶红宝石皇冠,算是皇后比较朴素的了珠宝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