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为何有辐射?

珠宝为何有辐射?,第1张

只有极少数的宝石品种有辐射,一般的宝石和玉石都不会有辐射的!而且即便有辐射,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损害。真正有辐射的,是我们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奇石”!此外,一些化石也是有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辐射的。

钻石是由矿石加工而成的,而有的矿石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演变过程中长期受地壳中低放射强度射线作用形成的,有的具有超过正常含量的放射性。不仅钻石如此,其他名贵的宝石也可能有此问题,专家指出:通常越是名贵的宝石,放射性越强,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有些珠宝商人为使饰品更加光彩夺目,甚至将黄玉、锂辉石等容易被激活的宝石放到原子反应堆中,让中子来尽量照射,促其发放光彩,抬高其价值。佩戴了经此方法处理的宝石饰物的人,其所蒙受的辐射量有可能相当于一名从事核工作人员一年所受的核放射量。据专家说,妇女若将放射性超标的饰品项链佩戴在颈上、胸前,会导致乳腺癌、肺癌的发生。

只有极少数的宝石品种有辐射,一般的宝石和玉石都不会有辐射的!而且即便有辐射,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损害。真正有辐射的,是我们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奇石”!此外,一些化石也是有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辐射的。

钻石是由矿石加工而成的,而有的矿石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演变过程中长期受地壳中低放射强度射线作用形成的,有的具有超过正常含量的放射性。不仅钻石如此,其他名贵的宝石也可能有此问题,专家指出:通常越是名贵的宝石,放射性越强,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有些珠宝商人为使饰品更加光彩夺目,甚至将黄玉、锂辉石等容易被激活的宝石放到原子反应堆中,让中子来尽量照射,促其发放光彩,抬高其价值。佩戴了经此方法处理的宝石饰物的人,其所蒙受的辐射量有可能相当于一名从事核工作人员一年所受的核放射量。据专家说,妇女若将放射性超标的饰品项链佩戴在颈上、胸前,会导致乳腺癌、肺癌的发生。

  并不是所有的经过辐照处理的宝石都不能买。据一名宝石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辐照处理是宝石加工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处理手段。如果辐照处理后,放置的时间超过放射性半衰期,是安全的。凡是经过辐照处理的宝石在鉴定书上都应该标明。不排除有些不法的商人为了商业利益,将放射性超标的饰品出售。所以,一定要经过权威机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的才可以放心购买。

许多天然彩色钻石的颜色是由于在自然环境下受到辐射而产生色心所致。最常见的天然辐射色心是绿色天然钻石的GR1色心。根据天然辐射的致色机理,对钻石进行人工辐射也可以产生同样的GR1色心。绝大多数的人工处理绿色钻石经过了辐射处理。

在自然环境下,钻石的辐射色心主要是幡然放射性物质直接接触,由放射性物质所释放的高能射线造成钻石的晶格操作所致。放射性物质在衰变过程中辐射出α,β和γ三种射线。α射线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有正电荷,B射线为电子,带有负电,R射线是高能电磁波,不带电。在造成钻石辐射操作的主要是α粒子。由于α射线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量很在在,只能穿透钻石的表面浅层,厚仅几微米,很容易被抛光去除。α粒子造成的钻石晶格操作不仅能产生空穴,而且可产生较大范围的晶格破坏,曹破坏的钻石表面在显微镜下呈现棕色,而不是绿色。在切磨时,由α粒子产生的表面色心和晶格操作多数会被去队和,使饱和度降低。显微镜下有时在切磨钻石的腰围处会观察到未经去除的棕色表面,一般这是天然颜色的做主。不过人工会在钻石表面产生棕色辐射操作区域,因此,该区域不能作为天然结论性证据。

在人工环境下,将切钻石放入放射性物质中,经一段时间即可产GR1色心,从而改变钻石的颜色。常用的放射性物质有铀,钸和钴等的盐类化事物。当钻石与放射性物质直接接触而产生GR1色心时,造成钻石晶格操作的也主要是α粒子,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除此,α粒子还可以使钻石带有放射性,需要5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暗恋到安全范围,因而A粒子辐射处理不合适于商业用途的钻石改色处理。

天然辐射的β射线强度较低,远远小于α射线,对钻石的操作也很小。天然γ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并不带有电荷,可以红十字会钻石,在钻石内部 首开空穴。在天然环境,当辐射源与钻石没有直接接触时,γ射线是产生空穴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挑三拣四在。经长时间的辐射,γ射线可以在钻石内产生较均匀分布的空穴。由GR1色心产生的,具有均匀颜色分布的天然绿色钻石之颜色应该主要是由天然R射线造成的辐射操作空穴而产生。

无论是天然Rlgtmgip是人工γ辐射都可以红十字会整个钻石,同时产生GR1色心。由R辐射产生的GR1色心不仅处于钻石的浅层,而且基本均匀地钻石内部。虽然R辐射的能量很高,介瑟晶格中的碳原子发生作用的概率产东高,因而形成GR色心的速度很慢,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由R辐射产生的颜色饱和度一般较低,颜色均匀分布,不会因切除钻石原石表面而消失。

原子发生核裂变时产生大量的快中子,钻石晶格在快中子的轰击下可以首开明枪暗箭操作。将钻石放入原子反应堆内一段时间即可产生GR1色心,从而改变钻石的颜色。快中子能量高并不带有电荷,可以穿过整个钻石,在整个钻石产生均匀颜色。中子的质量很大,与碳原子碰撞时不仅可以产生空穴,还可能将局部晶格破坏,结果就是对光产生无选择性吸收,如同炭黑对光的吸收一样,但吸收率很低,因为局部破坏的范围有限而且遭到破坏的晶格的相对密度也很低。

利用加速器所产生的高能粒子轰击钻石可以产生晶体空穴来改变钻石的颜色,例如使用高能电子,中子和α粒子等。在高能粒子轰击下可以产生很强的GR1色心,再经热处理可以得到多各色心,从而获得许多颜色。电子加速器容易建行,最早用于钻石改色处理。用于钻石改色处理的电子加速器的能量一般为2MEV,可以产生很强的GR1色心。由于电子的体积小,高能电子的穿透能力强,2MEV的高能电子可以贯穿大约2MM厚的钻石晶体。为提高改色的将就并不易被察觉,通常高能电子被聚焦在很小的面积上,刻面钻石经高能电子处理的部位往往仅限于亭尖部。

近几十的猪,越业越多地利用加速器产生的高能中子束轰击钻石业改变颜色。大型中子加速器所提供的中子源可以用来对钻石进行轰击处理实验,例如使用最现代的加速器提供的散裂变中子源对钻石进行改色处理实验。由于费用昂贵,大型中子加速器的钻石改变处理仅限于实验,不能作为商业钻石改色用途。小型中子加速器的安装和使用费用较低,中子束的能量和强度足以进行钻石的改色处理,一般公司可以购买和安装,近一二二年来,在钻石改色方面得到较多的使用。中子不能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00多倍,高能中子束对钻石晶格的破坏远远大于高能电子对钻石晶格的破坏。高能电子束不仅可以在钻石晶格产生大量空穴,还可以造成大范围的晶格破坏。近些年业,经改色处理的黑色钻石的颜色都是由高强度中子轰击所产生的。

小剂量中子轰击即可在钻石晶体产生较高深度的空穴,因而小型中子加速顺愈来愈多地受到青睐。现在已很少使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对钻石进行改色处理。高能中子束和高能电子束都 造成晶格空穴而产生GR1色心,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高能中子束对钻石晶体的破坏性极强,既可以产生晶格空穴,又可以在较大范围破坏明枪暗箭结构,从而产生相对很强的无选择性吸收。高能中子处理彩色钻石时辐射剂量的控制非常关键:过高可能会产生不需要的无选择性吸收,过低又不能产空穴深度以获得较高的饱和度。

钻石辐射处理的效率与温度有关,钻石的温度越高,辐射处理的效率越高。高温下钻石晶体的原子热振动加剧,在高以子束的轰击下较易产生空穴。人工辐射处理时,钻石一般处于高温下,常用温度为500-800度,用高能中了轰击处理黑色钻石时,高温可能超过1000度。

切磨钻石的抛光表的辐射操作是人工辐射处理的直接证据,亭尖部高饱和度的颜色区域也是人工辐射处理的佐证,鉴定彩色钻石时应加以注意。

只有极少数的宝石品种有辐射,一般的宝石和玉石都不会有辐射的!而且即便有辐射,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损害。真正有辐射的,是我们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奇石”!此外,一些化石也是有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辐射的。

钻石是由矿石加工而成的,而有的矿石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演变过程中长期受地壳中低放射强度射线作用形成的,有的具有超过正常含量的放射性。不仅钻石如此,其他名贵的宝石也可能有此问题,专家指出:通常越是名贵的宝石,放射性越强,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有些珠宝商人为使饰品更加光彩夺目,甚至将黄玉、锂辉石等容易被激活的宝石放到原子反应堆中,让中子来尽量照射,促其发放光彩,抬高其价值。佩戴了经此方法处理的宝石饰物的人,其所蒙受的辐射量有可能相当于一名从事核工作人员一年所受的核放射量。据专家说,妇女若将放射性超标的饰品项链佩戴在颈上、胸前,会导致乳腺癌、肺癌的发生。

  并不是所有的经过辐照处理的宝石都不能买。据一名宝石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辐照处理是宝石加工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处理手段。如果辐照处理后,放置的时间超过放射性半衰期,是安全的。凡是经过辐照处理的宝石在鉴定书上都应该标明。不排除有些不法的商人为了商业利益,将放射性超标的饰品出售。所以,一定要经过权威机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的才可以放心购买。

部分劣质黄金或铂金对人体有辐射

黄金、白金制成的首饰都是金首饰。黄金和白金在矿石中的含量极低,且提炼起来也很困难,因此要比一般首饰的价格更高。但是,尽管它价格昂贵,佩戴后却同样会给我们带来健康隐患。

人在佩戴时就会受到辐射之害,不少人在佩戴了黄金首饰之后,都会出现相应的皮肤、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这是由于金矿石中常会有钴、钋、镭等放射性元素,在开采、冶炼和制作首饰的过程中,少数的放射性物质就会残留在金首饰上,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一些镀金、镀银的首饰,尤其是耳钉、耳环等,在使用过程巾都会不同程度地释放镍,镍可引起皮炎。如果在穿耳垂时出现表皮损害,过敏的危险性就更大了。而且在有炎症后细菌感染还会增加镍的释放。

尽管金首饰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事不多见,有放射性元素的金首饰仅占金首饰的1%,但是为防万一,买到金首饰后可用仪器测一下,可以免除后顾之忧,发现有放射性元素就不要戴了。在眦戴这些饰品时切不可大意,要随时观察与金饰品接触的皮肤有无红斑和其他不良反应;尤其是晚间休息时不要戴着饰晶睡觉,多病体弱、抵抗能力差的老年人还是不戴为好。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有些劣质金饰品,制作粗糙,放射性污染更重,佩戴后皮肤会出现麻木、红肿、变形等症状,这些饰品定不要佩戴

一、传统宝石学颜色成因

传统宝石学主要基于宝石的化学成分和外部构造特点,将宝石颜色划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1自色

由作为宝石矿物基本化学组分中的元素而引起的颜色,这些致色元素多为过渡金属离子,如铁铝榴石、绿松石、孔雀石、蓝铜矿等。

2他色

由宝石矿物中所含杂质元素引起的颜色。他色宝石在十分纯净时呈无色,当其含有微量致色元素时,可产生颜色,不同的微量元素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如尖晶石,其化学成分主要是Mg Al2O4,纯净时无色,含微量的Co元素时呈现蓝色,含微量Fe元素时呈现褐色,而含微量Cr元素时呈现红色。另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可产生不同的颜色,如含Fe3+常呈棕色,含Fe2+则呈现浅蓝色。同一元素的同一价态在不同的宝石中也可引起不同的颜色,如Cr3+在刚玉中产生红色,在绿柱石中产生绿色。

3假色

假色与宝石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光的物理作用相关。宝石内常存在一些细小的平行排列的包裹体、出溶片晶、平行解理等。它们对光的折射、反射等光学作用产生的颜色就是假色。假色不是宝石本身所固有的,但假色能为宝石增添许多魅力,这一方面的具体内容已在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一节里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

二、近代科学宝石颜色的成因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宝石的颜色不仅仅取决于其化学组成,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内部结构。近代科学颜色成因理论打破了传统颜色成因理论中的自色、他色的界限,从晶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能带理论等的角度揭示了宝石颜色成因的本质。

(一)离子内部的电子跃迁呈色(晶体场理论)

晶体场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宝石晶体结构中的过渡金属元素和某些镧系、锕系元素。它把晶体场看成一种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将带有正电荷的阳离子称为中心离子,把带有负电荷的阴离子和络阴离子统称为配位离子,或简称配位体。晶体场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区别在于,它把配位体处理为一个点电荷,点电荷作用的实质是产生静电势场力,这种静电势电场又被称之为晶体场。晶体场跃迁包括d-d跃迁和f-f跃迁。元素周期表中第四、五周期的过渡金属元素分别含有3d和4d轨道,镧系和锕系元素分别含有4f和5f轨道。在配位体的存在下,过渡元素五个能量相等的d轨道和镧系元素七个能量相等的f轨道分别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d轨道和f轨道。当它们的离子吸收光能后,低能态的d电子或f电子可以分别跃迁至高能态的d或f轨道,这两类跃迁分别称为d-d跃迁和f-f跃迁。由于这两类跃迁必须在配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发生,因此又称为配位场跃迁。

过渡金属元素的d-d电子跃迁引起宝石颜色变化的最好例子是红宝石、祖母绿及变石,图1-4-11为三者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图1-4-11 红宝石、祖母绿及变石的UV吸收光谱

A——红宝石;B——变石C——祖母绿

红宝石中致色离子为Cr3+,从Cr3+的3d3电子组态导出的自由离子谱项为:基谱项为4F,激发谱项为4P、2G、2D等。八面体场中,由基谱项4F分裂为三个能级,即4A2、4T2、4T1。红宝石的吸收光谱特征表明,在可见光区域内,出现两个强而宽的吸收带,分别由4A2→4T2、4A2→4T1能级之间的跃迁所致。d电子在4A2→4T2、4A2→4T1能级间跃迁的过程中,分别吸收225和302e V能量,其余吸收后的残余能量组合成红宝石的颜色(见图1-4-12)。

祖母绿吸收光谱特征表明(见图1-4-13),在可见光区域内,出现两个强而宽的吸收带,分别由4A2→4T2、4A2→4T1能级之间的跃迁所致。d电子在4A2→4T2、4A2→4T1能级间跃迁的过程中,分别吸收204和292e V能量,其余吸收后的残余能量组合成祖母绿的颜色。

图1-4-12 红宝石的UV吸收光谱

图1-4-13 祖母绿的UV吸收光谱

变石的化学式组成(BeAl2O4)介于红宝石和祖母绿之间,影响铝氧八面体的金属离子只有Be一种,因此Cr3+离子与周围配位体电场强度低于红宝石而高于祖母绿,它的金属氧离子之间化学键的性质也介于红宝石和祖母绿之间。变石中Cr3+离子4A2→4T2跃迁吸收的能量为216eV,介于红宝石(225eV)和祖母绿(204eV)之间,而4A2→4T1跃迁所吸收的能量(298eV)与红宝石和祖母绿相差不大。在可见光区域内,变石中红光和蓝绿光透过的几率近于相等,于是外部环境的光源条件(色温)就决定了变石的颜色。例如,色温较高的日光灯中蓝绿色成分偏多,导致变石中蓝绿色成分的叠加,而呈现蓝绿色。反之,白炽灯光源中色温偏低,导致变石中红色成分的叠加,而呈现红色(见图1-4-14)。

图1-4-14 变石的UV吸收光谱

(二)离子间的电荷迁移呈色(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中单个电子的状态函数称为分子轨道。根据分子轨道模型,认为一个分子中所有的轨道都扩展至整个分子上。占据这些轨道的电子不是定域在某个原子上,而是存在于整个分子之中。根据分子轨道理论,电子可以从这一个原子轨道上跃迁到另一个原子轨道上去,这种电子跃迁称为电荷迁移。

某些分子既是电子给体,又是电子受体,当电子受辐射能激发从给体外层轨道向受体跃迁时,就会产生较强的吸收,这种光谱称为电荷迁移光谱。伴随电荷转移,在吸收光谱中产生强吸收带,如果电荷转移带出现在可见光范围内,则产生相应的颜色。电荷迁移有多种形式,它可以发生在同核原子价态之间,也发生在异核原子价态之间。

1金属—金属原子间的电荷迁移

金属—金属原子间的电荷迁移可分为同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荷迁移和异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荷迁移。

(1)同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荷迁移

同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荷迁移来自不同价态的同一过渡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不同价态的同核原子分布在不同类型的格点中,且两者之间有能量差时,电子可发生转移,并产生光谱吸收带,从而使宝石呈现颜色。堇青石的蓝紫色的产生是这种情况的典型实例。在堇青石中,Fe3+和Fe2+分别处于四面体和八面体位置中,两个配位体以共棱相接,当可见光照射到堇青石时,其Fe2+的一个d电子吸收一定能量的光跃迁到Fe3+上,此过程的吸收带位于17000cm-1(相当于黄光),使堇青石呈现蓝色。蓝色、绿色电气石和海蓝宝石也是由于Fe2+-Fe3+间的电荷迁移而呈的色。

(2)异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荷迁移

图1-4-15 蓝宝石的UV吸收光谱

异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荷迁移的典型实例是蓝宝石(见图1-4-15),在蓝宝石中Fe2+与Ti4+分别位于相邻的以面相连接的八面体中,Fe、Ti离子的距离为0265nm,二者的d轨道沿结晶轴重叠,当电子从Fe2+中跑到Ti4+中时,Fe2+转变为Fe3+,而Ti4+转变为Ti3+,即Fe2++Ti4+→Fe3++Ti3+。电荷迁移的这一过程,伴随着的光谱吸收能为211eV,吸收带的中心位于588nm,其结果是在蓝宝石的c轴方向只透过蓝色,呈现蓝色。当两个八面体在垂直c轴方向上以棱相连接时,这时电荷转移吸收带略向长波方向位移,使蓝宝石在非常光方向上呈现蓝绿色。异核原子价态之间的电荷迁移,也是蓝色黝帘石、褐色红柱石呈色的原因。

2其他类型的电荷迁移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的电荷迁移外,还有非金属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电荷迁移和非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荷迁移。

宝石中常见的非金属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电荷迁移为O2-→Fe3+。02-与Fe3+之间的电荷迁移对可见光光谱中紫色、蓝色光强烈吸收,导致宝石呈金**。金**绿柱石、金**蓝宝石的颜色均由02-→Fe3+之间的电荷迁移引起。

(三)能带间的电子跃迁呈色(能带理论)

能带理论是研究宝石材料的一种量子力学模式,是分子轨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较好地解释了天然彩色钻石的呈色机理及其金刚光泽的产生原因。能带理论认为:固体中电子并非束缚于某个原子上,而为整个晶体所共有,并在晶体内部三维空间的周期性势场中运动。电子运动时的能量具一定的上下限值,这些电子运动所允许的能量区域就称之为能带。它与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区别是: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主要适用于局部离子和原子团上的电子,电子是定域的,是局部态之间的跃迁;能带理论则与之相反,它认为电子是不定域的,是非局部态之间的电子跃迁。能带又可分为:①导带(又称空带),由未填充电子的能级所形成的一种高能量带。②带隙(又称禁带),价带最上部的面(又称为费米面)与导带最下部面之间的距离,禁带的宽度随矿物键性的不同而不同;③价带(又称满带),由已充满电子的原子轨道能级所构成的低能量带,当自然光通过宝石时,宝石将吸收能量使电子从价带跃迁至导带,所需的能量取决于带隙的宽度,即价带顶部与导带底部间的能量差,又称能量间隔,一般用ΔEg表示。不同的宝石由于能量间隔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与晶体场理论一样,电子从导带返回至价带的过程中,其吸收的能量仍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例如,Ⅱa型钻石带隙的能量间隔(ΔEg=54e V)大于可见光的能量,即电子从价带跃迁至导带时吸收的能量为54e V,故吸收主要发生在紫外光区,对可见光能量无任何吸收,故理论上,IIa钻石为无色(见图1-4-16);由于Ⅰb型钻石中含有微量的孤氮原子,氮原子外层电子(1s22s22p3)比碳原子(1s22s22p2)多一个,额外的电子则在禁带中生成一个杂质能级(氮施主能级),由此缩小了带隙的能量间隔,电子从杂质能级跃迁至导带所吸收的能量为22e V(564nm),故该类钻石显橙**(见图1-4-17)。

(四)晶格缺陷呈色

宝石晶体结构中的局部范围内,质点的排列偏离其格子状构造规律(质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平移重复)的现象,称为晶格缺陷。其产生原因与宝石晶体内部质点的热振动、外界的应力作用、高温高压、辐照、扩散、离子注入等有关。

例如,在上地幔的高温高压环境中结晶出的金刚石晶体,被寄主岩浆(金伯利岩岩浆或钾镁煌斑岩岩浆)快速携带到近地表时,温压条件的迅速改变和晶体与围岩物质的相互碰撞,则易导致侵位金刚石晶体的结构局部发生改变,并诱发晶格缺陷,使一部分原本无色的金刚石的颜色发生改变,从而形成褐黄、棕**及粉红色金刚石。

图1-4-16 Ⅱa型钻石中电子跃迁图示

图1-4-17 Ⅰb型钻石中电子跃迁图示

色心作为晶格缺陷的一种特例,泛指宝石中能选择性吸收可见光能量并产生颜色的晶格缺陷。属典型的结构呈色类型。色心的种类十分复杂,但最常见的为电子心(F心)、空穴心(V心)及杂质离子心。

1电子心(F心)

电子心(F心)是由宝石晶体结构中阴离子空位引起的。就整个宝石晶体而言,当阴离子缺位时,空位就成为一个带正电的电子陷阱,它能捕获电子。如果一个空位捕获一个电子,并将其束缚于该空位,这种电子呈激发态,并选择性吸收了某种波长的能量而呈色。因此,电子心是由一个阴离子空位和一个受此空位电场束缚的电子所组成的。例如,紫色萤石晶体中的氟离子离开正常格位,而形成一个阴离子空位(缺少负电荷),该结构位显示正电性,形成一个带正电的电子陷阱。为了维持晶体的电中性,阴离子空位必须捕获一个负电子,由此产生了颜色。

2空穴心(V心)

空穴心(V心)是由晶体结构中阳离子缺位引起的。从静电作用考虑,缺少一个阳离子,等于附近增加了一个负电荷,则附近一个阴离子必须成为“空穴”才能保持静电平衡。因此,空穴心是由一个阳离子空位捕获一个“空穴”所组成的。例如,烟晶中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Si4+的Al3+杂质,在晶格位中形成正电荷不足的位置(正电荷陷阱),为了维持暂时的电中性,Al3+离子周围必须有相应的正一价阳离子存在。当水晶受到辐照后,与最近邻的O2-将失去一个多余的电子,而残留下一个空穴,形成空穴心(V心)。利用辐照源的带电粒子(加速电子、质子)、中子或射线辐照宝石,通过带电粒子、中子或Y射线与宝石中离子、原子或电子的相互作用,最终在宝石中形成电子-空穴心或离子缺陷心。如辐照处理钻石、蓝黄玉等,辐照的本质是提供激活电子、格位离子或原子发生位移的能量,从而形成辐照损伤心。

  只有极少数的宝石品种有辐射,一般的宝石和玉石都不会有辐射的!而且即便有辐射,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损害。真正有辐射的,是我们中国人一直追求的“奇石”!此外,一些化石也是有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辐射的。

  钻石是由矿石加工而成的,而有的矿石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演变过程中长期受地壳中低放射强度射线作用形成的,有的具有超过正常含量的放射性。不仅钻石如此,其他名贵的宝石也可能有此问题,专家指出:通常越是名贵的宝石,放射性越强,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有些珠宝商人为使饰品更加光彩夺目,甚至将黄玉、锂辉石等容易被激活的宝石放到原子反应堆中,让中子来尽量照射,促其发放光彩,抬高其价值。佩戴了经此方法处理的宝石饰物的人,其所蒙受的辐射量有可能相当于一名从事核工作人员一年所受的核放射量。据专家说,妇女若将放射性超标的饰品项链佩戴在颈上、胸前,会导致乳腺癌、肺癌的发生。

    并不是所有的经过辐照处理的宝石都不能买。据一名宝石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辐照处理是宝石加工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处理手段。如果辐照处理后,放置的时间超过放射性半衰期,是安全的。凡是经过辐照处理的宝石在鉴定书上都应该标明。不排除有些不法的商人为了商业利益,将放射性超标的饰品出售。所以,一定要经过权威机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的才可以放心购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6033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