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哈里沙漠中生活着什么种类的动物?

喀拉哈里沙漠中生活着什么种类的动物?,第1张

喀拉哈里沙漠北部的动物也比南部的种类更多。南部主要的品种有跳羚、角马和麋羚(所有这些有时会成群出现的),还有东非大羚羊、大角斑羚和许多非群居品种,诸如捻角羚(大羚,生长在有较浓密灌木丛的地区中)、小岩羚和小羚羊。喀拉哈里沙漠北部养育着相当数量的长颈鹿、斑马、象、水牛和羚(马羚、貂羚和黑斑羚等);肉食性动物诸如狮子、猎豹、豹、野猎犬和狐;其他大的或中等身材的哺乳动物有胡狼、鬣狗、疣猪;狒狒、獾、食蚁兽、熊、野兔和豪猪;以及无数的小啮齿类动物,几种类型的蛇和蜥蜴,还有大量的鸟。

卡拉哈里沙漠

卡拉哈里沙漠

Kalahari

亦译喀拉哈里沙漠,亦称喀拉哈里盆地

非洲南部内陆干燥区。也称“卡拉哈里(Kalahari)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区。总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

是非洲南部内地高原的一个大而如盆地般的平原。它几乎占据了波札那全部、那米比亚东部的1/3以及南非开普省极北的部分。在西南部与那米比即那米比亚的海滨沙漠混为一体。喀拉哈里沙漠南北最长处约1,600公里(1,000哩),东西最大距离为960公里(600哩)左右,其面积估计有930,000平方公里(360,000平方哩)。

北临恩加米湖,南界奥兰治河(Orange River),东起东经26°左右,西迄大西洋沿岸附近。主要在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境内,部分属于安哥拉及南非共和国。

地貌上属非洲地台上的凹陷盆地,海拔700-1,000米,四周被高1,500米的山地和高地环绕。盆地内地势起伏不大,偶有孤立岛山出现。地面多干沟和细沙。卡拉哈里盆地内有卡拉哈里沙丘,为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沙丘区。

盆地的边缘有河川穿越,其起迄点均在盆地之外:东北部有宽多河(Kwando R)及赞比西河(Zambezi R)的上游;西北部有库内列河(Cunene R)以及盘踞南部低洼山谷的奥兰治河(Orange R)。

南非地貌 盆地内有三个主要流域:奥科万戈(Okovango)系统从多雨的北部进入盆地,形成16835平方公里的细长沼泽带。1849年利文斯通曾发现奥科万戈河注入那米湖(Ngami L),现在虽已干涸了数十年,但地图上仍有。有时多余的水会流进马卡迪卡迪洼地。西北部较小的流域称为依托沙洼地(Etosha Pan)。南部有木罗坡-诺索布(Molopo-Nossob)系统,曾经流至奥兰治河。低洼地形成的泥泞地区很多。这些“盐地”会积聚雨水形成一个暂时性湖泊,直到蒸发乾涸为止。

卡拉哈里沙漠和撒哈拉沙漠中部纬度相当(仅南纬与北纬之差),气候相似,同样也受副热带高气压系统的影响,地面终年干燥,年降水量125-250mm。

但它的气候植被与撒哈拉沙漠又不完全相同,因降水稍多而有一定植被覆盖。气候和植被自西南向东北变化。西部为沙漠,高达100米的沙丘上生长着肉质植物与灌木。北与东北部降雨较多,为热带干草原与热带稀树草原。在短暂的雨季中,植物繁盛,地面覆盖着丰富的草场,还有一片浓密的矮树丛和高大的树林。多羚羊和其他热带动物。但是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沙漠中均缺水,纵横沙漠的众多河流的河床都是干涸的,土地干燥是在这个地区进行探测的真正障碍。

巴卡拉哈里人和布须曼人(Bushman)住在这块资源匮乏的土地(这里富金刚石、铜、铅、锌、镍、钒等矿藏,但目前很少开发利用)上,多从事畜牧业,有的兼营狩猎。除了喀拉哈里的边缘地带,很少有经济发展。举例言之,奥科万戈三角洲曾有一项庞大的灌溉计划,结果却毫无下文。今天的卡拉哈里仍然干涸缺水,布尔人的移民先驱于十九世纪末企图横越此地时,称此处为“干旱之地”(Thirstland)。

卡拉哈里向西延展为多雾的海岸带沙漠,名为纳米布沙漠,和著名的阿塔卡马沙漠非常相似。

自然特征

(1)自然地理和地质情况。喀拉哈里沙漠地表起伏不大,遍地是沙的平原,到处海拔都在900公尺(3,000呎)以上。基岩只裸露在低而直立如墙的小山群中,它们为数不多但很显眼地出现在一般地面上。除了这种小山群外,3种地表含盖了所有喀拉哈里沙漠的特征∶小沙原、纵向沙丘和浅水湖(洼地)。沙的深度一般都超过60公尺(200呎)。在许多地区,沙是红的,这是一薄层氧化铁覆盖在沙粒上的结果。

南非喀拉哈里大羚羊国家公园里的跳羚 喀拉哈里沙漠的整个西部以长长的沙丘链为其特色,其大致呈北或西北走向。沙丘至少长16公里(1哩),宽约数百公尺,高达6∼60公尺(20∼200呎)。每一个沙丘同其邻丘都由一个宽而平行的凹坑分隔开来,凹坑被当地人称为「街」或「小路」,因为每一个凹坑都便於人行进。

浅水湖或洼地是沙漠水系的最大特色,是极短溪流终点的「乾湖」。从来没有水从喀拉哈里沙漠流入海洋,而是每条溪流将其流程结束在略低的凹坑里,这里是没有出口的。当小溪乾涸时,由缓慢溪水带来的细小淤沙粒子与可溶钙矿物和由蒸发水所凝结的盐一起沉淀了下来。其结果是这些地面没有植被,乾的时候呈闪闪发光的白色,可溶矿物的胶合活动使其变硬,有时则被浅浅一片不流动的水所覆盖。在含盐成分低的地方,下过雨后,洼地可能会覆满青草。

(2)水系。在喀拉哈里沙漠南部和中部,地面水只有在广为分布的小水坑里才有,没地面水系。几乎所有的雨一降下来就消失在深沙里。在喀拉哈里沙漠的南部和中部某些处找到了大量的古代水系——有些就在地面上,有些则透过空中摄影才探得。即使在一年中雨量最多之时,这些水系今日都不再运转。

喀拉哈里沙漠北部有一个很不寻常的水系。夏日大雨滂沱落在远在喀拉哈里西北部的安哥拉中部高地上。大量的径流水流入若干向南流的小溪中,这些小溪汇合起来形成奥卡万戈和宽多(Cuando或Kwando)河。奥卡万戈河向东南流入喀拉哈里沙漠最北部的部分,最后分散为若干分流水道流入波札那北部的广阔的沼泽地。在安哥拉,经过一个不正常的湿润降雨季节,过多的水流入沼泽地并溢出流入远在南部的恩加米湖(Lake Ngami),然后向东流通过博泰蒂(Boteti)河注入骚湖(Lake Xau)和马卡迪卡迪(Makgadikgadi)盐沼。同样,宽多河从安哥拉向南流,部分注入一个沼泽的东北部延伸部分。因而在一个长期缺水的区域却创造出广阔区域水过剩的现象。

(3)土壤。喀拉哈里沙漠的土壤大多以沙为基础,色红,有机物含量低。从化学方面看,它们相对呈碱性,极为干燥。在盐沼地或附近,土壤趋向於含钙或含盐,对多数植被有毒性。

(4)气候。潮湿气团来自印度洋,东北部水量最大(年平均超过500公厘〔20吋〕),西南部则有所下降(在喀拉哈里南边缘不足130公厘〔5吋〕)。但是降水量变化极大。多数降雨发生在夏日雷电交加之时,各处每年都有极大变化。冬季特别干燥,湿度极低,有6∼8个月完全无雨。

日、季气温变化范围极广且规律。夏日荫凉处气温仍达43∼46℃(110∼115℉),但同一天晚上可降至21∼27℃(70∼80℉);冬季晚上的气温一般均降至冰点甚至可低到-12℃(10℉)。

(5)植物。由於深深一层沙覆盖在大部分土地上,极大地影响了那里植被的生长。浅根植物不能在一个多年生的基础上存活,虽然一年生植物在一场好雨之后生长得非常快,可以播下种子支持到下一个好雨季节。凡根深到能触到永久性湿润沙那一层的树能很好地生长。

 

卡洛夫手表属高端手表,卡洛夫的腕表都带有明显的黑钻遗产的文化积淀和魅力感染。腕表作品灵感来自瑞士最好的钟表制造师,将时间视为最高级的奢侈品。为官方盖章的“瑞士制造”品牌。根据瑞士法,一块手表必须满足多项条件才能称之为“瑞士制造”,机芯是瑞士制造,机芯在瑞士组装,制造商在瑞士进行最终检验, 瑞士生产制造的部件的比例必须占到50%以上。

为了让消费者拥有独一无二的腕表,卡洛夫在同一个作品中融入了多项精湛工艺。钻石打磨技术依然是品牌最引以为傲的核心工艺,特别是已获得专利且能直接进入比利时安特卫普钻石市场的73面和88面切割工艺。并且腕表的生产标准完全符合瑞士钟表联合协会的严格要求!

 

#1

 

Korloff Voyageur以足迹跨越世界、穿梭不同时区的旅途达人为灵感,做出一只全世界第一款五个时区可翻转的双面腕表。一只腕表两种表面,兼具优雅时尚和运动休闲的创新设计。

卡洛夫 Voyageur-kalahari 

旅途达人系列系列 喀拉哈里沙漠

¥27,900

 

316L不锈钢42mm表壳以及蓝宝水晶镜面,一面是白陶瓷和白色珍珠母贝表盘,内含重002克拉的5颗 GVS钻石,搭配黑色鳄鱼皮表带,高雅大气。

 

另一面不锈钢雾面上的时分秒三个表盘都是以中国深灰喷漆设计,主盘设计银色数字搭配红色指标,橡胶表带,呈现低调时尚美学。

6个

赤道气候带

赤道气候带出现在赤道无风带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扎伊河流域、几内亚沿海、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太阳每年有两次越过天顶,湿度在春、秋分以后有两个极大值,冬、夏季则为两个较凉季节,太阳徘徊于赤道附近,使赤道气候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25~30℃,年较差极小,平均不到5℃,日较差相对比较大,平均达10℃,远大于年较差,真所谓"一天有四季"赤道地区最高温度很少达到35℃,但因终年高温,终年闷热,只有短暂的海风,才能使闷热稍减,风息之后,又闷热异常

赤道气候带降水丰沛,是地球上最多雨的地带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2500毫米的情况也很常见,降水量全年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干季,降水多为对流雨

赤道气候带位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辐合线上,温度水平分布均匀,气压梯度小,空气极少流动,风速微弱或静稳;所以海陆风易于发展每日凉爽的海风,给人们带来短暂的舒适和快意

-----

热带气候带

热带气候带分布在赤道气候带与回归线之间,太阳高度仍然很高,常年高温,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气候在15~18℃之间,年较差可大到12℃晴朗干燥时气温还可高于赤道最高温度可达43℃以上夜间降温迅速,清晨可降至10℃,冬季还可出现霜冻因为雨季出现于夏季,使夏季的温度降低,所以最热时期出现在雨季之前但是雨季因为湿度大,常常感到闷热雨季后温度又有升高

热带虽然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却十分显著干、湿季转换时间各地稍有差异,雨季时间大致是5~10月,干季为11~4月热带雨季的气候与赤道带相似,高温、多雨、闷热,日较差小,常间的短暂的晴朗天气,雨量在100~1500毫米之间越靠近赤道雨季越长,干季越短,雨季以后的干季,在信风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相对湿度60~70%,雨量极少,植物凋萎,土壤干裂

热带夏季,海洋面上水温在265℃以上热带气旋(台风)易发生,台风路径在热带多为向西行进,然后向北,出了热带,则向东行进在热带气旋行进路上,如无减灾防灾措施,就可能遭受洪水和暴风袭击,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

副热带气候带

副热带也称为亚热带,副热带气候带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带,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受信风吹拂,盛行下沉气流,地面温度高,日照强,少云,大气稳定,气候干燥沙漠广泛分布,撒哈拉,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喀拉哈里,阿塔卡马等热带沙漠或信风沙漠,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笼罩的范围内只有在大陆东岸,因为有暖洋流经过,又迎着信风,气候才变得潮湿大陆西岸则处于信风的背风位置,沿岸又有冷洋流经过,沙漠可直达海岸亚洲东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地区,虽然也在副热带范围内,气候却十分潮湿

副热带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十分剧烈在纬度20℃的平均年较差只有62℃,而在副热带一般可达15℃日较差更大,可在20~30℃以上;夏季最高温度在48~55℃以上,夜间比较凉爽因为气候干燥,日照强烈,裸露地面的沙石炎热,可以熟鸡蛋近地层空气受热,密度减小,而上层空气密度较大受热程度不同的空间层于是产生折射,形成海市蜃楼,成为单调沙漠内的奇景副热带雨量少,温度低,云量少,天气晴朗稳定,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季风气候地区可达1000毫米以上,沙漠地区一般不到50毫米埃及撒哈拉沙漠曾记录到2%的低相对湿度云量极少,成为世界上云量最少的地带,平均云量在2以下在一般日子里,天空无云,天色蔚蓝,只在沙尘弥漫时才会变得阴暗

-----

温带气候带

温带气候带一般是指中纬度30~45之间的地区,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季节变动的影响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具有副热带气候特点,冬季在西风带控制下,又具有冷温带气候的特点夏季炎热漫长,冬季温和

温带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四季分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10℃以上,最热月在25~30℃之间年较差约为15~20℃,由海岸深入内陆,大陆性逐渐增强,年较差由小逐渐变大大陆西部夏季晴朗,太阳辐射强烈,气候炎热,居民多以百叶窗防避光热;但因湿度小,并不觉得闷热大陆东部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微弱,云量多,终日都非常闷热在冬季,大陆西部白天暖和,夜间则可出现霜冻,主要分布在洼地大陆东部虽也温和,但是常有寒潮侵袭,气温猛降,更觉寒冷

大陆西部年降水量约300~900毫米,迎风坡可达1500毫米,降水量冬季多于夏季冬季温度低时很潮湿,夏季温度高时却很干燥,很不利于发展农业,只好依靠灌溉大陆东部年降水量在600~1500毫米之间,主要分布在夏季,夏季高温与多雨配合,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

冷温带气候带

冷温带气候带一般指中高纬度的地方,大体在纬度45与极圈之间,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和且短促

因为是在西风带影响下,大陆西部与大陆东部气候差别很大大陆西部有暖洋流经过海岸,西风经暖洋面吹入大陆,气候具有海洋性,随着西风深入内部,长途跋涉,水汽沿途不断减少,气温逐渐降低,到大陆东部,气候的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

大陆西部夏季凉爽,7月平均温度15~20℃,日较差约为10℃白天不觉炎热,夜间不觉寒冷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暖和,1月平均气温多在0~10℃,夜间潮湿多云,保温作用极强,所以并不觉得寒冷温度年变化不大,一般在10~15℃以下大陆东部7月平均气温22~28℃,夏季时间较长,无霜期达150~200天,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24~-3℃之间

冷温带因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降水量较多,是地球上的第二个多雨带大陆西部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全年分配均匀,但冬季雨量稍多于夏季,冬季以降雪为主大陆东部年降水量也在500~1000毫米之间,主要分配在夏季,多为对流雨,并未减少日照,所以大陆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多日照,成为农业的理想气候不过在冷温带内陆,气候干燥寒冷,日光充足,降水稀少,与大陆西部和东部都不相同

-----

极地气候带

极地气候带分布于南北极圈以内的极地域在两极点昼夜等长,都是半年,随着纬度降低,昼夜时间逐渐递减;但是在极圈以内,至少有一天,即夏至日昼长24小时到冬至日则整日不见太阳极点直到春分点太阳才冉冉升起春分前辐射不断冷却,所以最低温度在春分前出现当纬度降低时,最低温度出现时间提早在夏季虽然白天时间特长,但因太阳光斜射,太阳辐射已大大减弱,达到地面的辐射又被冰雪表面强烈反射地面实际吸收的辐射能量,大部分要用于融雪

因此,极地气候的显著特点就是终年寒冷夏季最热月气温在10℃以下接近极点附近,夏季最热月气温更低于0℃,仍然很寒冷在靠近极圈附近,地表冰雪虽然能够在夏季融解成沼泽,下面的土层却仍然冻结,成为终年不化的永冻土极地冬季温度更低,最冷月气温在-30℃~-40℃,如果遇上雪暴发生,风雪交加,更是奇冷异常

极地地面温度低,又在极地高压的笼罩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到极点附近或大陆内部,降水量更在100毫米以下,降水全部是雪,并且大多是干燥坚硬的雪粒在极圈附近,因为偶然有气旋侵入,降水量增多,可在300毫米以上所以极地气候的另一特点是干燥少降水

喀拉哈里沙漠非洲南部内陆干燥区。也称“喀拉哈里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区。总面积约63万平方千米。喀拉哈里沙漠北临恩加米湖,南界奥兰治河,东起东经26°左右,西到大西洋沿岸附近。主要在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境内,部分属于安哥拉及南非共和国。喀拉哈里沙漠地貌上属非洲地台上的凹陷盆地,海拔700—1,000米,四周被高1,500米的山地和高地环绕。盆地内地势起伏不大,偶有孤立岛山出现。地面多干沟和细沙。喀拉哈里盆地内有喀拉哈里沙丘,为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沙丘区。盆地的边缘有河川穿越,其起讫点均在盆地之外:东北部有宽多河及赞比西河的上游;西北部有库内列河以及盘踞南部低洼山谷的奥兰治河。喀拉哈里沙漠大部为内陆盆地,海拔一般900—1100米,东南和西北边缘达1200米,南部最低处700—800米。四周为1200—1800米的高原和山地。盆地内地势起伏不大,偶见孤立岛山;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低矮分水岭,分盆地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莫洛波、诺索普河内流区,以荒漠、半荒漠为主,散布有沙丘和盐沼;北部多沼泽、湖泊和洼地,较大的沼泽有马卡迪卡迪盐沼、奥卡万戈沼泽、埃托沙盐沼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613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