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钻石是几克拉的?价值多少钱啊?

世界上最大的钻石是几克拉的?价值多少钱啊?,第1张

价格   就不好说了  无价之宝啊     下面的故事你就能了解到了

1905年1月25日,这是钻石发现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正是在这一天,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重达3106克拉的“库利南”问世了。“库利南”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也是最尊贵的钻石,堪称名钻中的名钻。经过切割后,“库利南”占据了象征权势和尊贵的英国权杖和女王王冠。

  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坎坷问世

  每年的英国议会开幕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会头戴王冠,盛装出席,这顶世界上最华丽、历史瑰宝最多的王冠正前方是名钻库利南2号。 

 

 

 

更为有名的库利南1号镶嵌在英国权杖上,与其他皇冠珠宝同存于英国伦敦塔的珍宝馆内,每年都会有无数游客走进伦敦塔,一睹世界巨钻的风采。这两颗钻石同出于1905年1月发现的“库利南”钻石,那枚巨钻曾轰动世界,它的产地普里米亚矿区也得以闻名于世。

  发现“库利南”

  1725年巴西发现钻石前,印度是世界上唯一的钻石产地,这种状况直到19世纪下半期才有所改变。由于印度的钻石矿源逐渐枯竭,非洲钻矿代之而起,从而掀开了钻石史上最具魅力的时期。1902年5月,当时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取得了对南非布尔人战争的胜利。是年,来自英国约翰内斯堡的建筑承包商托马斯·库利南,伙同探矿工作者珀西瓦尔·特雷西以52000英镑买断了位于南非德蓝士瓦的一座金伯利岩筒矿。随后,他俩组建了普里米亚采钻公司。普里米亚矿后来成为世界上最为有名的钻石矿区,因为这里先后出产了数枚价值连城的名贵钻石,包括钻石“库利南”。

  “库利南”的发现是相当偶然的。1905年1月25日傍晚,正在进行采矿作业的矿工对地面经理威尔士先生说,在露天矿壁上有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威尔士滑进30英尺深的坑里,看到了这颗惊人的晶体,大得连手掌都遮不住。他用小刀在这颗宝石四周使劲地抠。宝石终于被抠出来了,那竟是一块巨大的金刚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重量有3106克拉(1克拉合02克)。它有一个成年男子的拳头那么大,通体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是最佳品级的钻石了。

  威尔士先生将它交给了矿山的经理库利南,这块金刚石也因此而得名“库利南”。威尔士先生的选择看来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拥有这样一块无价宝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很容易就会招来盗贼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在此之前也不知道发生过多少这样的流血事件。

  作为稀世珍宝的发现者——威尔士将金刚石上缴之后领到1万美元的奖金,这笔钱在当时是极其可观的,也算是他应得的补偿了。

  库里南钻石被发现时,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刚刚恩准南非政府制订自己的宪法。根据当时的德兰士瓦政府总督、后来担任第一任南非联邦总理的路易斯·博塔将军的指示,政府不惜斥资15万英镑买下了这枚大坯钻,并准备在爱德华七世66岁生日时作为礼物进贡王室,以表谢意。

  运送“库利南”

  当库里南钻石被赠给新主人后,它轻松浪漫的旅行仍在继续着,而且比它的发现更加有趣。自从南非发现了大钻石的消息传开,整个世界都为之轰动了。钻石要运往伦敦的消息一传开,不知道有多少海盗准备要在大西洋上动手截下这颗钻石。德兰士瓦政府考虑到此钻石被偷的各种可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缜密的安全措施保护那只表面看上去是装有巨钻运往伦敦的箱子,而这些都是瞒天过海之计。在戒备森严、声势浩大地押运钻石的同时,英国国王悄悄派人从南非把“库利南”当成普通的货物用轮船邮寄到英国,当时该包裹的保价仅为5英镑!这一招果然奏效,当装着“库利南”的邮包从南非送抵英国皇宫时,海盗们才如梦初醒。

  到了伦敦,这出喜剧在继续上演。经过多次协商,爱德华国王指定由当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极具盛名的钻石商艾斯特兄弟公司切割这颗钻石,加工费8万英镑。在把钻石从伦敦运送到阿姆斯特丹时,又一次采用暗渡陈仓的计谋。在乐队的伴奏下,皇家海军把一个空盒子运过了北海,甚至连船长本人也不知道他船上这只严加保护的盒子竟是空的。与此同时,亚伯拉罕·艾斯特怀揣这颗库里南钻石回到了家!

  切割“库利南”

  亚伯拉罕的兄弟——约瑟夫承担了切割钻石的任务。分割钻石显然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稍一出差错,整块钻石就有可能裂成无数小碎片。由于害怕毁坏这颗巨钻,约瑟夫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来研究库利南,按它的大小和形状造了一个玻璃模型,并设计了一套工具。他先用这些工具对玻璃模型试验,结果模型按照预想的要求被劈开。

  1908年2月10日,约瑟夫和助手来到专门的工作室中,将库利南放在一个大钳子里紧紧钳住,然后将一根特制的钢楔放在它上面预先磨出的槽中。约瑟夫用一根沉重的棍子敲击钢楔,“啪”的一声,库利南纹丝不动,钢楔却断了。约瑟夫脸上淌着冷汗,在那紧张得像要爆炸的气氛中,他放上了第二根钢楔。再使劲地敲击一下,这一次,“库利南”应声裂开,和预定计划完全一致。不幸的是,约瑟夫因巨大的心理压力,随之倒在了地上,昏迷不醒。后来,他在医院里休养了很久才恢复过来。

  库利南被劈开后,由三个熟练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琢磨了8个月,一共磨成了9粒大钻石和96粒小钻石,9粒大钻石全部归英国王室所有。这105粒钻石总重量106365克拉,其中享有“世纪之最”美誉的是“库利南1号”,又称“非洲之星”,重达5302克拉。这颗有74个折射面的“库利南1号”钻石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成型的钻石。英王室为显示其权势,将这颗巨钻镶嵌在1661年制作的象征英王权势的权杖上。“库利南2号”重达3174克拉,被镶嵌在皇家帝国皇冠上。“库利南”3号和4号的重量分别为944克拉和636克拉,被镶嵌在玛丽女王的皇冠上。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宝石级金刚石是1905年1月在南非的普列米尔金刚石矿山发现的、号称“非洲之星”的“库利南”钻石,是一块晶体不太完整的金刚石块,颜色为无色透明、无任何瑕疵、质地极佳、重达3106克拉。当时就用该矿总经理的名字“库利南”来命名。

1905年1月,南非普列米尔金刚石矿山的监督员佛烈德维尔,在矿场散步时,在夕阳的反射中发现一件闪光物体,对这件晶莹有光的东西,他以为是掉在泥里的玻璃瓶,用手杖把它挑起、刮去泥土,他几乎不信自己的眼睛,竟是一块大如拳头的金刚石。由于他获得奇宝,得到了一万美元的赏金。

这块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英国政府用75万美元买下,运往英国,并于1907年献给英王爱得华七世,作为英王六十六岁的寿礼。后来这块巨大的金刚石被送往荷兰首都进行切磨,这块“非洲之星”经过多位专家几个月的研究分析评估,定为世上无价之宝,举世无双。最后众多专家一致决定把该金刚石分割成三颗大钻。专家们慎重地研究了它的分裂方向,并在分裂方向上先开一个四分之一寸的缺口,在1908年2月10日下午,由英王亲自选定的一位荷兰著名钻石分割专家约瑟菲赤兄弟二人分割。在分割现场有一顾问小组陪同,随时研究变化情况,并请一位医生和两个护士现场保驾。假如他们的估计有丝毫偏差或用力不当或下锤角度错误,这块金刚石可能会分裂成上万粒碎石,那时分割专家的前途名望将就此终结。此时房内空气十分紧张,分割专家将钢刀锋刃直插预先划定的缺口处,举起木锤猛力向刀背一击,刀锋断了,巨钻丝毫未裂,此时分割专家已是大汗淋漓了,但还算镇静。再举木锤,此时紧张得连呼吸也感困难了,分割专家大力一锤打在了新换上的刀背上,钻石按所愿完整地分割成三块。此时分割专家立即昏倒在地,以后又在医院里休养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了常态。

巨钻分割完毕后,于同年3月3日开始切磨,由三位琢磨专家每天工作14个小时、费了八个月时光,琢磨成最大的四粒钻石。

“库利南第一”为梨形、三件中最重的一粒,重5302克拉,后来镶在英王的权杖上,这粒巨钻称“非洲之星”。它有74个刻面。

“库利南第二”为方形、重3174克拉,后镶饰在英王的王冠上。

“库利南第三”为梨形,重944克拉,镶在英女王王冠的尖顶上。

“库利南第四”为方形,重636克拉,它是由分割专家把其中最小的一件钻石分割为二,即“库利南第三”和“库利南第四”而成。它镶饰在英女王王冠的边上。

“非洲之星”一共切割成九颗大钻石和96颗小钻石,分别作为王冠、权杖及其它装饰之用。九颗钻石余下的五颗是:第五颗为心形、重188克拉;第六颗为船尖形、重115克拉;第七颗为船尖形、重88克拉;第八颗为长方形、重68克拉;第九颗为梨形、重439克拉。另外尚有96颗小钻石,已分散在世界各地共重8克拉。余下非常细小不能琢磨的碎石一堆、重95克拉。

这块巨型重达3106克拉的“非洲之星”原石,共切磨成105颗钻石、共重106426克拉,和95克拉没法切磨的碎石。成品的重量只占原石的三分之一,可见原石琢磨成钻石的消耗是非常之大的。

“非洲之星”的真实故事还远未说完。又过了14年之久的1919年、还是在同一座矿山、离找到“非洲之星”金刚石不远处,又找了一颗重1500克拉的不完整金刚石块、按重量应居世界第二,是一定要单独命名的,但人们对此块金刚石的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它的晶体特征、裂开形状等特点,认定它是1905年发现的“非洲之星”同属一块晶体,只是裂开后先后发现而已,因而未再给它命名。也就是说,要是“非洲之星”的“库利南”没有裂开的话,其总重量应在4606克拉以上

  诅咒这种说法,个人认为宝石是比较神秘的东西,正因为他们的传说才使得宝石更有价值,诅咒也许有,但是也要看个人了,也许有人因为体质特殊而受不到宝石的诅咒也是有可能的~

   

  噩运之钻“希望”

   “希望”钻石,重量为4552ct,为椭圆型,具有极为罕见的深蓝色。而且隐约地透出一股凶恶的光芒,这可能是因为在它像迷雾一样的历史中,充满了奇特和悲惨的经历,它总是给它的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噩运。

   公元1642年,法国的探险家兼珠宝商塔维密尔,得到了这颗钻石。塔维密尔将钻石献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国王封他一个官职,并赏他一大笔钱。可噩运也随之降临。塔维密尔的财产,被他不孝之子花得精光,使他在80岁时穷得身无分文,这样,他不得不再一次到印度寻求新的财富,可是,这一次却在那里被野狗咬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命人将这颗深蓝色钻石琢磨,重量减为6903ct,可他仅仅戴了一次,就患天花死去。继位的路易十五,成为钻石的新主人。他发誓不戴这颗钻石,可是,他把它借给情妇佩戴。结果这位情妇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砍了头。这颗蓝色大钻石又传给了路易十六,他的王后经常佩戴此钻,结果双双送上了断头台。

  这颗钻石于1792年在法国的国库中被盗。窃贼的命运如何,不得而知,只知道它被重新琢磨了一次,重量减为4552ct,并于1830年在伦敦的珠宝市场上出现,当即被银行家霍普(Hope)买去,价值18000英镑。从此,这颗蓝色钻石叫做“霍普”。由于英文Hope又是希望的意思,故又名“希望”。银行家霍普终生未婚,他将钻石传给外孙。这位新的钻石主人后来娶了一位美国女演员约西为妻,不久,小霍普破产,约西和他离了婚。约西于1940年死于美国波士顿,她在晚年穷困潦倒,经常埋怨那颗钻石给她带来难以摆脱的噩运。1906年,小霍普为清偿债务被迫卖掉了“希望”。

  1908年,“希望”被土耳其苏丹哈密德二世用40万美元买走。据说,经手这笔买卖的商人在带着他的妻儿出门时,汽车翻下了悬崖,全家一起遇难。“希望”在土耳其宫廷中由苏丹赏给他的亲信左毕德佩戴。可不久,左毕德就被苏丹处死。

  1911年,美国华盛顿的邮政负责人麦克兰,用114万美元购得了“希望”,他将它送给自己的妻子作为礼物。有人告诉麦克兰夫人,这是一颗会带来噩运的钻石。麦克兰夫人一笑置之。她经常佩戴此钻,并常有另一颗948ct的“东方之星”同时佩戴,以显示豪华与富有。可是,在她得到“希望”的第二年,她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而她的丈夫麦克兰先生不久也死去,她的女儿又因为服用安眠药过量而死。麦克兰夫人于1947年去世。美国著名的大珠宝商温斯顿买下了她的全部珠宝,成了“希望”的新主人。温斯顿带着这颗噩运之钻,在不同的季节多次飞越大西洋,都平安无事,多少年过去了。温斯顿的家庭和睦、事业发达。迷信终于破灭了,噩运结束了。这颗历尽坎坷,蒙受了无数不白之冤的美丽蓝色钻石——“希望”,找到了它的归宿。温斯顿把它作为礼物捐献给了国家,它现藏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桑尼研究所。从此,它再也不是炫耀豪华和财富,或增加个人娇美的装饰品,而是成为国家的财富和科学研究的标本。

   

  还有一粒非常美丽的钻石,名叫“桑西”钻,重55克拉,传说这颗钻石曾镶在勇士卡尔头盔上,后在一次厮杀中丢失。

  1589年“桑西”钻出现在葡萄牙国王安东的珍宝库中。后以10万旧法郎卖给法兰西珍宝库总管领主德、桑西。“桑西”钻很长时间一直是他家族的传家之宝。后馈赠给法兰西王耿利赫二世,并列入法兰西国宝库清单中,1792年这颗钻石被洗劫走了。1830年“桑西”被一位乌克兰工厂主的后裔杰米多夫买走,成交价50万法郎,法国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场官司,五年之后钻石判给了杰米多夫。

   

  410克拉的“摄政王”钻石也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是一个印度奴隶1701年在著名的戈尔康达矿的矿井里拾到的,他想凭这颗钻石改变人生获得自由,于是他趁人不注意举起丁字镐向大腿猛击,血流如注。这位印度人忍巨痛把钻石藏在伤口深处,并用树叶作绷带把伤口包好,他找到一个英国海轮水手,准备换取自由,海员看到巨钻之后,恨不能立即把它搞到手,为此准备豁出一切。水手和奴隶很快谈妥了,水手瞒着船长,把印度人藏在船舱里的黄麻里。当海轮驶入公海后,水手夜晚送饭给奴隶吃,趁其吃饭之机用匕首将奴隶杀死并把受害者投入大海,船停靠在马德拉斯之后,水手以二万英镑把这粒钻石卖给了该城的英国总督彼得爵士。水手得到钱后,很快把钱挥霍一空,最后愧痛难当,自缢而死。1717年彼得以340万金法郎把钻石卖给法兰西摄政王奥尔列昂斯基公爵。公爵吩咐对钻石进行加工,于是才有了钻石“摄政王”,这颗钻石的诞生可谓历尽艰辛,琢磨抛光就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加工后重量为1405克拉,1722年留多维克十四世加冕时,钻石被镶在他的王冠上,法国大革命之初的1792年,它同王权的其他标志一起失落,辗转到了柏林。后被一个德国珠宝商卖给了拿破仑。18世纪90年代,它被拿破仑作为抵押担保发动远征的抵押物,1940年希特勒攻占巴黎时,钻石藏在沙姆博尔城大理石壁炉的护墙板中。目前这粒钻石陈列在卢浮宫中。

   

  名钻传奇——“佛罗伦萨人”钻石

  这颗产自印度的钻石重13727克拉,带点**,是最早的琢钻之一,钻石很厚实,不规则,有11条边,126个琢面,呈圆顶双玫瑰形。 在一个只能手工雕琢宝石的时代,不能不说它是一件唯有靠智慧和坚韧才能完成的杰作。

  “佛罗伦萨人”钻石是一颗充满传奇色彩的钻石。1467年,它曾归夏尔·勒·泰梅雷尔所有。在布鲁日城,夏尔曾找人对钻石进行了琢磨。这位勃艮第公爵酷爱宝石。他相信宝石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亲身经历的各次战役中总是身不离宝石。然而虚幻的信念并未能阻挡死神召唤,1477年,他丧命于南锡城前,钻石同时不翼而飞。据说,一个士兵经过冻结在河中的公爵的尸体时,取走了钻石,那位士兵把钻石当作一块无甚价值的玻璃,它只换了买一个烧饼的钱。

  直到1657年,人们才找到“佛罗伦萨人”钻石的真正下落。那一年,让·巴蒂斯特·塔韦尼埃在颇有势力的托斯卡纳公爵洛朗·德·梅迪西斯的珍宝中发现了那颗已定名为“佛洛伦萨人”的钻石,1743年,钻石自梅迪西斯家族传给奥地利皇族,以后,奥地利皇帝弗朗索瓦曾传人将它镶嵌到自己的皇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钻石一直为奥地利皇族所有。

  有关“佛罗伦萨人”钻石传说中,神秘之点颇多。有人认为,这颗钻石重新回到了维也纳,成为皇家不予公开的珠宝珍品。但这种说法已被官方否定了。还有一种说法,即“佛罗伦萨人”钻石被私下卖出了,目前极可能存在某个守口如瓶的珠宝收藏家的银箱里。

据说船长以1000英镑的价格,把钻石卖给了商人杰姆村德。后来,马德拉斯的英国总督托马斯·皮特以24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这颗钻石,并把它命名为“皮特”钻石。

钻石由“贝德福特号”商船运回伦敦,在伦敦,该钻石由约瑟夫·库帕进行切磨,钻石的重量也从410克拉减少到4005克拉,切磨工作所花去的费用高达5000英镑,在18世纪初期,这可是一笔相当惊人的开销。

约过了两年,对“皮特”钻石又进行了重新切磨,又共耗费了一年的时间。经过精心策划设计,“皮特”钻石被切割、加工和琢磨成若干颗钻石,其中最大的一颗重1405克拉。因售价昂贵,要出售这颗巨钻也相当困难。而另一方面,许多人对这颗钻石非常感兴趣,想方设法想见识见识。因此皮特常担心钻石会被盗,总把钻石带在身上,从不离开自己一步,经常变换住地,还经常伪装自己。总之,皮特被这颗钻石折腾得疲惫不堪,为了解脱这种困境,他急于出售这颗钻石。

由于钻石价格昂贵,许多欧洲王室闻之却步。法国国王路易斯十四死后,他5岁的曾孙子登上了法国王位,而由奥尔良公爵伊沙克·阿本戴纳担当摄政王。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阿本戴纳花费了135万英镑买下了这颗钻石,并取名为“摄政王”钻石。

1772年,在路易斯十六的加冕典礼上,“摄政王”钻石镶嵌在他的王冠上。1792年,“摄政王”钻石与法国王室的其他珠宝一起被盗,约过了一年多时间,在巴黎的一幢木结构房屋顶楼的裂缝内,找到了“摄政王”钻石,因此它又回到了法国皇家珍宝库。

l799年拿破仑自命为第一执政官,法国王室珠宝被用作各种筹集贷款的担保,阿德吉唐特将军经手抵押了许多钻石,包括“摄政王”钻石和“桑希”钻石,从柏林和马德里得到了贷款。拿破仑率领的军队征服了意大利,带回了大量的贵金属和宝石,法国的珍宝库又开始丰富起来。拿破仑还赎回了曾经典当和抵押的大多数钻石,其中包括“摄政王”钻石。拿破仑把这颗钻石镶嵌在宝剑的护手上。此后,镶有“摄政王”钻石的宝剑被拆开,又把这颗钻石镶在另—把新做的宝剑上,周围还镶有玫瑰型的钻石和其他的钻石。滑铁卢战役,拿破仑被击败了。恢复君主政体后,查理十世把“摄政王”钻石镶嵌在王冠上。

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结婚时,王室珠宝匠曼塞尔·巴布斯特为欧仁妮王后设计了一顶新的王冠,并镶上“摄政王”钻石。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王室珍宝又收归国有,在此后的大拍卖中,“摄政王”钻石由于身价太高,而未被列入拍卖的清单中。

希望之星深蓝色,世界著名珍宝;300多年以来,它给占有它的人带来的厄运比所有巫师的诅咒还要坏。

这使它蒙上了一层极其神秘的色彩,因而又有“神秘的不祥之物”之称。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貌似是说诅咒所有有私心拥有希望钻石的人都将受到诅咒。

摄政王钻石

这颗钻石是在1701年,由在戈尔康达的克里斯蒂纳河畔帕特尔钻石矿干活的印度奴隶发现的,原重410克拉。

这名奴隶为了把钻石带出矿山,忍痛割破自己的大腿,将钻石藏在皮肉之中,然后缠上绑带,逃出了矿区。

他向一个英国船长吐露了秘密,并提出与该船长分享钻石,而条件是帮助他逃离这个国家,船长表面上答应了这个奴隶的要求,但在旅途中,船长偷走了钻石并把他扔入了茫茫的大海之中。

据说船长以1000英镑的价格,把钻石卖给了商人杰姆村德。

后来,马德拉斯的英国总督托马斯·皮特以24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这颗钻石,并把它命名为“皮特”钻石。

钻石由“贝德福特号”商船运回伦敦,在伦敦,该钻石由约瑟夫·库帕进行切磨,钻石的重量也从410克拉减少到4005克拉,切磨工作所花去的费用高达5000英镑,在18世纪初期,这可是一笔相当惊人的开销。

约过了两年,对“皮特”钻石又进行了重新切磨,又共耗费了一年的时间。

经过精心策划设计,“皮特”钻石被切割、加工和琢磨成若干颗钻石,其中最大的一颗重1405克拉。

因售价昂贵,要出售这颗巨钻也相当困难。

而另一方面,许多人对这颗钻石非常感兴趣,想方设法想见识见识。

因此皮特常担心钻石会被盗,总把钻石带在身上,从不离开自己一步,经常变换住地,还经常伪装自己。

总之,皮特被这颗钻石折腾得疲惫不堪,为了解脱这种困境,他急于出售这颗钻石。

桑西钻石

这颗钻石重55克拉,传说这颗钻石曾镶在勇士卡尔头盔上,后在一次厮杀中丢失。

1589年“桑西”钻出现在葡萄牙国王安东的珍宝库中。

后以10万旧法郎卖给法兰西珍宝库总管领主德、桑西。

“桑西”钻很长时间一直是他家族的传家之宝。

后馈赠给法兰西王耿利赫二世,并列入法兰西国宝库清单中,1792年这颗钻石被洗劫走了。

1830年“桑西”被一位乌克兰工厂主的后裔杰米多夫买走,成交价50万法郎,法国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场官司,五年之后钻石判给了杰米多夫。

桑西钻石是印度产的火红的钻石。

1570年,法国驻土耳其大使桑西将它购得,并把它献给法国国王亨利三世。

桑西钻石(Sancy)和大多数著名钻石一样有着有趣而丰富的历史故事。

这是一颗5523克拉的淡**钻石,来源于印度,**很淡,甚至你会认为它是无色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颗钻石没有亭部,而是只有一个冠部,整颗钻石像一面盾牌一般。

目前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

佛罗伦萨钻石

“佛罗伦萨人”钻石是一颗充满传奇色彩的钻石。

1467年,它曾归夏尔·勒·泰梅雷尔所有。

在布鲁日城,夏尔曾找人对钻石进行了琢磨。

这位勃艮第公爵酷爱宝石。

他相信宝石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亲身经历的各次战役中总是身不离宝石。

然而虚幻的信念并未能阻挡死神召唤,1477年,他丧命于南锡城前,钻石同时不翼而飞。

据说,一个士兵经过冻结在河中的公爵的尸体时,取走了钻石,那位士兵把钻石当作一块无甚价值的玻璃,它只换了买一个烧饼的钱。

直到1657年,人们才找到“佛罗伦萨人”钻石的真正下落。

那一年,让·巴蒂斯特·塔韦尼埃在颇有势力的托斯卡纳公爵洛朗·德·梅迪西斯的珍宝中发现了那颗已定名为“佛洛伦萨人”的钻石,1743年,钻石自梅迪西斯家族传给奥地利皇族,以后,奥地利皇帝弗朗索瓦曾传人将它镶嵌到自己的皇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钻石一直为奥地利皇族所有。

关于《血钻》**观后感范文推荐

 非洲大陆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如果你想长命百岁,那么就别碰钻石(If You want long life,never touch the diamond)。”在部分非洲国家,钻石是军队用来购买军备的资金来源,也是连年征战的原因。战争国家出产的每颗钻石都粘有非洲采矿工人,或者战争牺牲者的鲜血。因此这里的钻石被称为“血钻”,这也是本片片名的由来。在被由血钻引燃的战火中,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经历了十一年漫长煎熬。塞拉利昂位于西非东部,与几内亚、利比里亚交界,濒临大西洋。当年葡萄牙人从伊比利亚半岛航海到这里的时候,误把雷声当作是狮子的吼声,因此给这里命名“塞拉利昂”,意思是“狮子山”。但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塞拉利昂陷入了长达十一年的内战,狮子的吼声变成了塞拉利昂人民的悲鸣声。而这一切的起因,也正是那些熠熠生辉让人目眩的钻石。作为非洲主要的钻石出口国之一,塞拉利昂的钻石每年有两亿美元的收益,而在战争期间这些钱自然落在了叛军的口袋里,用于购买战争使用的武器。直到2002年内战结束,这种可悲的恶性循环才算停止。

 A diamond is forever。这个简单的句子或许很多人都对它陌生,但是如果告诉你它在中国的翻译,恐怕几乎每个人都会恍然大悟。“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就是它的翻译,戴比尔斯的钻石广告语。十个汉字通过用同义词的使用和名词量词的变换排列将这简单的四个单词中国化,翻译得如此完美,就像钻石本身一样完美,完美的分子结构排列,完美的质地,完美的色泽,再经过能工巧匠们的琢磨最终成为完美爱情的象征,几乎每一个女人当心爱的人在她无名指戴上钻戒都会露出天使一般的微笑……在这幸福的时刻谁又会在乎这钻石的来历。

 《血钻》就是这样一个在人们追求奢侈的时候给你敲响警钟的故事。在塞拉利昂,几乎每一个人的命运都被钻石左右,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政府、革命军、雇佣军都在为了钻石的'控制权你争我夺,无辜的百姓成了他们耀武扬威肆意屠杀的羔羊,一部分被抓做了奴隶,一部分成了他们的童子军。影片中一幕幕血腥残酷的场面让人看了感觉是在地狱一般,反政府武装肆意的屠杀贫民百姓,还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就拿着AK47到处杀人,一望无际的难民营,枪炮声、哀号声、惨叫声混杂在一起的死城,想着用武器装备换取钻石的军火贩子,等等一切都可以归纳为“血腥”,这就是被万千人所渴求的钻石的来历之一。

 影片中莱昂纳多所扮演的游走在杀戮中间、希望离开的沧桑男人――丹尼阿彻,他为了离开非洲而希望得到那颗鸡蛋大小的粉色钻石,在和发现钻石的黑人所罗门寻找的钻石的过程中,与女记者、收容孤儿的首领等等人的相遇,使他道出了血钻进入市场交易的真相,并最终完成了救赎,在重伤之际将钻石还给了所罗门,挽救了黑人父子。黑人所罗门原本平静的生活被革命军打乱,自己沦为了奴隶,儿子也被训练成六亲不认的童子军,幸运的是他的父爱召唤回了儿子,通过钻石换得了财富和家人的安全。珍妮弗康纳利扮演的女记者说希望通过自己的报道让人们了解在钻石市场背后所隐藏的血色交易,阿彻的信息帮助了她将真实的一面公布于众。莱昂纳多扮演的阿彻就对珍妮弗康纳利扮演的女记者说,每个女人都想要,所以非洲才会这样!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就是因为人们对钻石的渴求,为了获取巨大的利益人们的欲望导致了杀戮。影片就是在这样一个基调之上讲述着惨烈的故事,同时探讨着人性,利欲熏心的人、丧心病狂的人、被人利用的人、无助迷茫的人、想治愈世界却力不从心的人以及面对这样血腥环境而玩世不恭的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在衣着光鲜纸醉金迷的世界另一面不为人知的故事。

 钻石,早先只有欧洲王室男性的贵族才能佩戴,然而痴心的贵族们为了向他们心爱的女人示爱把代表尊贵的钻石当成了表达爱情的礼物,瑞典国王为了让妻子带上钻石凤冠不惜改变宪法,法国国王将钻戒送给了美貌的情人,奥地利大公以钻戒向柏根地的公主许下海誓山盟,逐渐的贵族们独享的钻石成了女性和爱情的最爱,由此形成了遍布世界的巨大市场需求。有需求就有供给,这是简单的市场规律。南非,南美是钻石的主要产地,在19世纪总会有报纸报道又一颗大钻石被发现,少数人因此发了大财。拥有世界80%以上的毛坯钻石的公司就是英国著名的钻石公司“戴比尔斯”,这个财力雄厚的公司有着英国王室的巨大支持,如果你是一个钻石商在戴比尔斯订购了一批钻石,可是你发现给你的那批钻石不满意想要退货,那你惨了,你不仅永远买不到戴比尔斯的钻石而且会被英国政府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而永远别想拿到英国任何签证。

 《血钻》**中的所影射的伦敦钻石公司恐怕就是戴比尔斯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世纪之钻”以及无数无价之宝就藏在戴比尔斯的伦敦总部保险柜里,世界第二、第三大钻石库里南1号、库里南2号则分别镶嵌在英国国王的王冠和权杖上,并且英国王室贵族拥有着世上最有价值的钻石,当一些没落贵族无力支撑家业时随意拿一颗小钻石在市场出售就可以高达500万英镑!世界第二大毛坯钻石的交易当属瑞典的钻石交易市场,一些发现了钻石的人纷纷前往这里希望圆了自己的钻石梦、发财梦。说到这里,恐怕也难怪在**上映的时候,那些钻石商纷纷指责**的血腥,保证自己的钻石是通过的正当渠道收购得来的,可事实上真的会是这样么?在**最后的字幕中写道,黑市钻石的流通只能依靠商人的自律来形成……

 钻石,如同其他奢侈品一样,当人们由于她的美丽而兴奋时是不会在乎她的来龙脉,就像《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嘲讽林耐特的珍珠项链一样:一粒沙子进入贝壳里形成了珍珠就这样戴在了你这样一个美人儿身上,你知道那个贝壳怎么样了吗?它因此送了命!一部好的**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和讨论,《血钻》就是这样一部,让我们思考人性、生活和这个世界。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6958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