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cvd钻石

什么是cvd钻石,第1张

CVD是化学气相沉淀法的简称,是培育钻石的一种方法,通俗的讲:就是科学家模拟天然钻石的生长环境,在实验室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培育出来的钻石就是CVD钻石,是真正意义上的钻石,不是那些仿钻。

1、钻石加工基地2、人们都是怎么加工钻石的?天然钻石是怎么形成的?3、钻石加工技术,有谁知道流程呢?4、科普「简明钻石加工发展史」5、钻石加工要几道工序?6、钻石是如何切割的钻石加工基地

钻石的4C标准之一是切工,切工是针对明亮型切割方式的钻石而言。在别的因素一样的情况下,明亮型切割工艺的钻石价值被视为最高。那么世界钻石加工地在哪里?

世界钻石加工地

1、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精湛钻石加工中心

安特卫普是全球著名的钻石加工中心,从15世纪中叶开始就成为世界“钻石之都”,该城市80%的居民均从事钻石及相关行业,加工的绝大部分钻石都供出口。由于安特卫普的钻石进出口有免税的优惠,吸引了全球的钻石商人前来交易,使安特卫普始终占据世界最大钻石中心的宝座。安特卫普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钻石抛光工人,他们运用享有5个世纪声誉的“安特卫普切割”技术,切割出来的形状为上33面下24面,让钻石更加完美,充分体现钻石的晶莹透亮,据说世界上10颗钻石有7颗出自安特卫普工匠切割,因此“安特卫普切割”技术已成为全世界的通用标准。

2、印度孟买—小颗粒钻石加工中心

印度的钻石切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现代钻石加工发展却比较晚。1966年印度的钻石加工产值仅占全球的19%,到20世纪80年代印度现代钻石加工获得了飞速发展,至1992年其钻石加工产值已占全球的35%-40%。但使用半自动机械加工、劳动力成本低廉等原因,切割出来的钻石抛光效果不好,腰部较厚,对称性较差,影响火彩,所以加工的钻石均以小钻为主,一般在20分以内。

3、美国纽约—大颗粒钻石加工中心

美国纽约是全球著名的大钻石切割中心,许多知名的大珠宝商都汇聚于此,纽约的钻石加工中心聚集有400多名熟练的切磨师,大约有2000名钻石商。纽约钻石中心的切磨师较少,加工区面积不大,钻石加工精湛,但由于人力成本昂贵,工资以几十美金每小时来计算,切割成本较高,所以主要加工1克拉以上的大钻,钻石切工的难度和精度闻名于世。美国式切工的圆形钻石有58个面,尖底磨平抛光成透明的八角形,腰缘磨成透明刻面。

4、以色列特拉维夫—精致花式钻石加工中心

特拉维夫有着悠久的钻石加工历史,也是当代最著名的钻石切磨地之一。尤其以花式切工闻名于世,全球钻石首饰市场上有有40%的圆钻和70%的花式钻石是在这里切磨的加工的,以10分到50分为主。但加工水平很不平均,抛光还常常使用传统工具。部分钻石的腰缘较粗糙,对称性较差,亭部阴影很不规则,底角有深有浅,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钻石的火彩。

人们都是怎么加工钻石的?天然钻石是怎么形成的?

加工钻石钻石加工:加工的时候先利用机械进行粗略加工钻石加工,最后再手工进行比较精致的打磨。 天然钻石形成钻石加工: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C)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钻石加工技术,有谁知道流程呢?

所谓的钻石加工技术,就是当发现钻石之后,往往必须要通过加工,而且整个的加工过程,不单纯是通过一道工序,要通过整体的设计,然后再进行划线,最终通过切割,打磨等一系列过程,最终才能成为真正的钻石首饰,而且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加工,价格也上涨了好多倍。下面内容就具体介绍了钻石加工技术,想了解的朋友,就来一起看看吧。

钻石加工技术流程

不管钻石的大小,首先要进行划线,虽然这只是一种参考,但是由于钻石个头不大,通过精美的设计,这只是一个雏形,然后再进行划线,划线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处理,所以在划线的时候,必须要清楚的显示出来,保证下一道工序,不会因划线不清楚,造成对钻石损坏,作为操作人员,这一道工序必须要做的精细一点。

其次是劈割,把钻石安放在一个套架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稳固钻石,以免在进行劈割的时候,出现晃动出现偏差,一般通过这种工序之后,会分成两半,或者是多半,这都要根据这块钻石的大小,以及设计师准备让它变成怎样的首饰而决定多少块。

成型,最后钻石的成型,要根据钻石的外形来进行打磨,由于钻石的硬度比较强,所以会通过钻石来进行钻石的成型,由于在整个成型过程当中,在打磨时钻石的硬度不同,这要靠平时打磨的经验,才能更好的掌握住钻石形态。不管是钻石成为三方体,或者八方体,以及其他的形状,不但和成型手艺人有关,同时也和钻石有关。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钻石抛光,在抛光这一方面,必须要用到钻石粉,以及润滑油,这道工序的目的是为了钻石更加有光彩,而且每一个钻石面,都必须要抛光到位,钻石通过多到加工,居然能放射出耀眼光芒,附加值会进一步拉大。

相信了解了本文内容,也对钻石加工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时在佩戴钻石首饰时,要更好爱护自己所佩戴的钻石首饰,因为钻石首饰的成形,是很多人心血所铸就的一个精品。

科普「简明钻石加工发展史」

钻石(Diamond)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中的「adamas」,意为「坚不可摧」。这种稀有的贵重宝石由碳元素(C)组成,通过正四面体的方式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因此钻石拥有天然宝石中最高的硬度,相应的加工对珠宝匠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这种宝石最早发现于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其加工工艺则起始于14世纪,由最初保留天然结晶形态的「尖琢型」(Point Cut),保重的「玫瑰式切割」(Rose Cut),再到如今的「明亮式切割」(Brilliant Cut),钻石的加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才呈现出完美的火彩。

除了传统的圆形切割,常见的现代钻石琢型还包括「祖母绿切割」(Emerald Cut)、「梨形切割」(Pear Cut)、「椭圆形切割」(Oval Cut)、「长阶梯形切割」(Baguette Cut)、「枕形切割」、「心形切割」(Heart Cut)、「公主方切割」(Princess Cut)、「榄尖形切割」(Marquise Cut)等。

钻石加工工艺的演变

诞生于14世纪中叶的「尖琢型」(Point Cut)是钻石最早的切磨形态,当时的珠宝匠依照钻石的八面体外形,仅进行简单的抛光打磨,保留钻石的天然结晶形态。

15世纪初,「桌形切工」(Table Cut)首次应用于钻石,八面体中的一个顶角被磨去,形成上半部分的「冠部」与下半部分的「亭部」,这种切割方式标志着现代宝石琢形的诞生,一直沿用到17世纪。

「玫瑰式切割」(Rose Cut)出现于16世纪中期,由24个三角形切割面组成的拱顶和一个底面组成。这种琢型最大的特点是「保重」,多用于扁平状的钻石晶体,此后演化为48个切面的「双玫瑰切割」。

「老式单多面形琢型」(Old Single Cut)是近代圆形切割钻石的雏形,由一个台面、八个冠部刻面、八个亭部刻面组成,这一切割方式为34个切面的「双多面形琢型」(Double Cut)、正圆形的「新式单多面形琢型」(New Singel Cut)奠定了基础。

17世纪后半叶,一位威尼斯钻石切割师在「双多面形琢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数个切面,显著提高了钻石的亮度和火彩,这种枕形的切割方式被称为「老矿工切割」(Old Mine Cut),是最早的「明亮式切割」的尝试。

「老式欧洲切割」(Old European Cut)是现代「明亮式切割」钻石的原型,诞生于18世纪初,拥有较小的台面和较厚的冠部,从顶部欣赏呈现与「明亮式切割」钻石相同的正圆形。

「明亮式切割」(Brilliant Cut)由比利时钻石切割师 Marcel Tolkowsky 于1919年发明,能够完美地呈现出钻石各个角度的火彩。一颗天然的正八面体钻石被切割为一大一小两颗钻石,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其实钻石切磨加工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不但是钻石首饰的发展史,也是欧洲乃至世界发展的一个缩略,它从最开始的王室专享到如今结婚必备,它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了,而且大众对它的关注也是水涨船高,在未来的时间里相信钻石会有更好的发展趋势。

钻石加工要几道工序?

钻石加工工序:为了将钻石原石切磨加工成各种琢型的成品钻石,必然按步骤实施一系列加工工序。一般而言,切磨加工钻石有四个工序,即标记、分割、成型和抛磨。

1标记原石:主要在对钻石原石作正确评价基础上,将设计意途用专门的笔标记在钻石上,切磨加工师按标记对钻石实施切磨加工。做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具备具坚实的宝石学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精通加工技术,它直接影响宝石切磨加工的经济效益,也影响最终宝石成品的完美程度。

2分割原石:出于各种原因,需要对原石进行分割。分割原石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也直接影响钻石成品的质量,并最终影响钻石成品的价值。分割原石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原石的形状、内部瑕疵、双晶及结晶学特征等。

3粗磨:宝石粗磨的过程就是将要磨的宝石粘在一个夹具上,并把夹具装在粗磨机的卡上,将另一颗充当切削夹在夹具上。操作者用手臂夹住长柄,当粗磨机带动钻石旋转时,使两颗钻石相互接触柄互磨成型,将原石进行成型加工处理,它也是一项切削或切磨工艺。

4抛磨:抛磨设备的主要部件有磨盘、夹钳、夹嘴。抛磨是一项技术性能极强的技术,需要钻石切磨工懂得一定的工艺,并需要丰富的经验,抛磨是对粗磨成型的宝石实施一系列工序而将其抛磨成最终成品的过程。

钻石是如何切割的

一、划线。又叫标记,就是在钻石表面做标记这是_切割钻石加工的第一步,先检验钻坯,并在钻石表面做标记并在钻石表面做标记。做这项工作的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并精通加工技术。划线员必须留意两点:既要尽量保持原重,又要尽量减少内含物。

二、分割原石:分劈割、锯切、成型三步骤。

首先是劈割:劈割师将划好线的钻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后以另一颗钻石沿分割线削一道凹痕,再把刀具放在凹痕上,用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适的力道敲击,钻石会沿纹理方向被劈成两半或多块。

然后是锯切:大多数钻石并不适宜劈开,这时需要用锯切开。钻石固定在夹子上,锯盘以高速旋转,即可将钻石锯开。现代激光技术引入钻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钻坯的加工效率。

最后是成型:锯切完的钻石再送到打圆部门去打圆、成型,即按照设计要求将钻石做成圆形、心形、椭圆形、等常见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状。

三、起瓣、抛光。在一个涂有钻石粉和润滑油的铸铁圆盘上,车磨出所有瓣面,使钻石发出诱人的光彩。研磨的过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层做出 8个大面,然后做16个刻面。加尖底,共25个刻面,并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风筝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个刻面,这样一颗圆形钻石就有了58个刻面,如果没有底尖的小刻面则共有57个刻面。

扩展资料:

最早出现在戒指上的钻石,是天然八面体形状的原石。大约从十四世纪开始,人们将钻石进行一定的加工后再镶嵌,早期切割工匠将钻石设法磨出尖;十五世纪出现台面切割,到十六世纪,玫瑰式切割开始出现,这种切割样式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明亮式切割的出现是钻式切割的一大进步,使钻石有更美好的亮光与火彩。

1914年安特卫普的钻石切割样师托考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发表了钻石加工他根据钻石的折射率和色散率切割的比例,受到广大欢迎,今天明亮式的切割虽有改进,但大多仍是以托考夫斯计算的比例为基础。然而,钻石切割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人才培训,因此钻石的切割主要集中在那些传统的切割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四个主要的切磨中心。印度的孟买、美国的纽约、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除此之外,泰国、中国、俄罗斯、南非也正在发展成为主要的钻石加工、切割中心。

每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都需要精心的切割、加工,才能使之释放出应有的光泽愈光彩,这也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但行业内惯常的说法“俄罗斯工”、“比利时工”、“印度工”与上述切割中心并无直接的来源关系,即“俄罗斯工”钻石不一定指这颗钻石是由俄罗斯的某加工厂加工的,而是暗示这颗钻石的加工的切工非常完美

参考资料:

:钻石切割

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无色正八面体晶体,由碳原子以四价键链接,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质。

化学性质

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按四面体成键方式互相连接,组成无限的三维骨架,是典型的原子晶体。每个碳原子都以SP3杂化轨道与另外4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构成正四面体。由于金刚石中的C-C键很强,所以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形成,没有自由电子,所以金刚石硬度非常大,熔点在华氏6900度,金刚石在纯氧中燃点为720~800℃,在空气中为850~1000℃,在真空下2000~3000℃,而且不导电。在工业上,金刚石主要用于制造钻探用的探头和磨削工具,形状完整的还用于制造首饰等高档装饰品,其价格十分昂贵。

观赏用途

金刚石由于折射率高,在灯光下显得闪闪生辉,称作钻石。巨型的美钻可以价值连城。而渗有深颜色的钻石的价钱更高。当钻石带有蓝、绿或粉红色属十分罕有,而颜色深而鲜艳则价钱很高;目前最昂贵的有色钻石,要数带有浓艳红色的钻石。

钻石分为一型和二型两种,这主要是根据它是否含有N元素:一型含;二型不含。而蓝色的钻石是二B型的,是半导体。

工业用途

由于金刚石的硬度极高,科学家会利用高温高压制成金刚石微粒,用于沙纸、钻探、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来切削和刻画其他物质。

厘定的标准

传统厘定钻石价值高低的标准是“4C”制度,即卡、色泽、净度、和切割。

卡,或译克拉、克拉(Carat),是钻石的质量单位。一卡相等于200毫克,相传早期钻石商人称量钻石所用的砝码为稻子豆树(carob)果实,一粒这样的果实大约就重200毫克。因为钻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钻石体积越大。越大的钻石越稀有,每卡的价值亦越高。下表为2005年时的价格比较。

净度

净度(Clarity)以钻石内的瑕疵多少决定。瑕疵可能是天然的杂质或裂痕。瑕疵的数量、位置、大小等都会影响评级。钻石矿开采出来的金刚石中,只有20%可以成为宝石,其余的因为瑕疵较多通常只能作工业用途。而20%的宝石级钻石中,大部分都包含肉眼可见的瑕疵。在此级别以上的钻石较为大众喜爱。至于属完美级别的钻石更为罕有,被称为“博物馆级”钻石。通常使用10倍放大镜观察钻石内部及表面瑕疵的大小、数量、分布及对钻石光彩影响的程度,分出等级。一般通行的净度分级如下:

FL - “Flawless”,完美无瑕。在十倍放大镜下内外俱无瑕疵。

IF - “Internally flawless”,内部无瑕。在十倍放大镜下只有表面有轻微花痕。

VVS1, VVS2 - “Very Very Slight”,非常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镜下只有很难看见的瑕疵。VVS1 净渡高于VVS2。

VS1 and VS2 - “Very Slight”,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镜下可看见瑕疵,但肉眼难以辨认。VS1净渡高于VS2。

SI1 and SI2 - “Slight Inclusions”,小瑕疵,肉眼可能看见。

I1, I2 and I3 - “Imperfect”,有瑕疵,可以被肉眼看见。

现代科技之下,有些钻石的瑕疵是可以修补的。不过修补过的钻石的价值会稍低。

钻石的色泽会因为化学上的杂质而有所偏差。完全纯正的钻石应该是透明无色的。钻石偏向不同的颜色会影响它的价值。绝大部分的钻石都是因为带有氮原子而偏黄。白钻越偏黄,价值便越低。但是偏粉红或蓝的钻石价格却较高。颜色强烈偏向粉红或蓝的钻石可能是价值连城。

一般的方法是把钻石按偏黄的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把样品与已知色级的比色石对比确定,以D级最高,Z 最低。

无色: D, E, F

接近无色: G, H, I, J

微黄: K, L, M

轻浅黄: N, O, P, Q, R

浅黄: S, T, U, V, W, X, Y, Z

切割

切割指金刚石是如何从原先开采的石矿中切割成宝石。切割往往是最能影响钻石的品量及价值的一个指标,但是它却没有单一的分级方法。

早在18世纪人们就开始了合成钻石的探索,但直到20世纪,由于热力学及高温高压技术的发展,才使钻石的合成得以实现。1953年瑞士工程公司(ASEA)使用压力球装置首次成功地合成出了40粒小颗的钻石,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也于1955年采用压带装置合成出了小颗粒的钻石。此后,工业级钻石的合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几乎三分之二的工业用钻已由合成钻石替代了。但直到1970年宝石级大颗粒的钻石才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合成成功。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目前已能获得十几克拉大的晶体,但宝石级钻石合成的成本仍然很高,不能进行大批量的生产。2000年可切磨的合成钻石只有3500ct,仅占当年天然宝石级钻石产量的001%。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采用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合成钻石薄膜,在固相基片上沉积形成金刚石多晶质薄膜,作为工业用途。2003年,美国阿波罗公司合成出达到宝石级单晶,并开始商业性生产。最近 ,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地球物理实验室实现100μm/h的CVD合成钻石的速度,生产出了10ct、半英寸厚的单晶钻石。为了进一步加大合成钻石晶体的尺寸,采用CVD顺序地在钻石基片的6个面上生长 的方法,有可能实现英寸级(约300ct)无色钻石单晶的三维生长。人们还发现,高压高温热处理能改善CVD合成钻石的颜色、提高合成钻石的硬度~

高温高压(HTHP)法最早是以石墨为原料的,引入适宜的金属催化剂Fe、Co、Ni、Mn、Cr等,在2000K以上温度,几万个大气压下可以合成金刚石。目前,高温高压(HTHP)法只能生长小颗粒的金刚石;在合成大颗粒金刚石单晶方面主要使用晶种法,在较高压力和较高温度下(6000MPa,1800K),几天时间内使晶种长成粒度为几个毫米,重达几个克拉的宝石级人造金刚石,较长时间的高温高压使得生产成本昂贵,设备要求苛刻。而且HTHP金刚石由于使用了金属催化剂,使得金刚石中残留有微量的金属粒子,因此要想完全取代天然金刚石还有相当的距离[9]。

132化学气相沉积(CVD)

[10]法

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是在高温条件下使原料分解,生成碳原子或甲基原子团等活性粒子,并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在基材(衬底)材料上沉积生长金刚石膜的方法。常见的CVD方法包括:热化学沉积(TCVD)法,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CVD)法。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又可以分为直流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DC-PCVD)法、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CVD)

法和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法及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ECR-PCVD)法等。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由于微波激发等离子体具有无极放电、污染少、等离子体密度高、成本低、衬底外形适应性强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边关注。而且其中等离子体是由微波激发产生,微波能通过波导管传输到沉积生长室,使气体激发成为等离子体并分解为各种基团。圆筒状微波等离子体CVD是最基本的一种装置,通过矩形波导管把245GHz的微波限制在发生器和生长室之间,衬底经微波辐射和等离子体加热。

由于钻石具有产量稀少、外观美丽、耐久这三大要素,在上世纪一些珠宝商的营销下,钻石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宝石,价格大幅上升,俨然成了宝石之首“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也在我国掀起了钻石热,一段时间内很多新娘都戴上了钻戒。

由于钻石巨大的销售价值,以及它简单的化学成分,因此很多科学家开始琢磨着怎样合成钻石,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科学家终于在1953年人工合成了钻石,只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人工合成的钻石还达不到宝石级别,很少用在饰品上面,大多用在工业上面。

实验室合成钻石也分为HPHT钻石和CVD钻石两种,分别表示它的加工方式:高温高压(High-Pressure High-Temperature)以及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造钻石的技术都没有很大的进步,直到2010年,蒙宇飞博士合成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无色切割CVD钻石,重达23克拉,自此以后,人工合成钻石的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给钻石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震荡。

实验室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没有任何质量上的区别,反而在品质上要更胜一筹,从外观上根本就无法区分,即使是专业的鉴定师,也必须借助专业的仪器才能进行区别。

实验室培养的人工钻石应用在首饰上,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尽管一些老牌的钻石珠宝商还是刻意夸大天然钻石的价值,企图人为地区分两者的价值,但在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取消了天然钻石和人造钻石的区别,统一定义为钻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7424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