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是怎么形成的?钻石为什么昂贵?

钻石是怎么形成的?钻石为什么昂贵?,第1张

钻石是非常昂贵的宝石,属于天然矿物。钻石虽然昂贵,但并不意味着钻石稀有。

钻石99%都由碳元素组成,在地球高温、高压环境下就可以自然形成,携带有石墨等碳元素的陨石如果撞击地球,产生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也可以形成钻石。相比黄金,钻石的形成条件并不困难,因此地球上的钻石矿并不少,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也可以制造出工业钻石。

钻石既然并不稀有,为何钻石的价格如此昂贵?这是因为钻石经过了完美的商业化,商业的炒作,让钻石拥有了异常高的身价。

钻石的形成,并不复杂:

钻石虽然看起来非常闪耀,但钻石的本质,就是碳元素。碳元素组成的三种常见物质,就是活性炭、石墨、钻石。

碳元素在地球上非常常见,在宇宙中,经历氢氦核聚变之后,发生氦碳核聚变,就可以形成大量的碳元素。所有的恒星都可以通过核聚变形成碳元素,因此宇宙中的碳元素含量也非常多。

碳元素形成后,通过引力作用聚集到岩石天体上,天体逐渐聚集成为行星,行星内部所产生的高压和高温状态,让碳元素逐渐形成钻石。

石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元素,如果携带大量石墨的陨石撞击到地球,撞击所产生的的压力和温度,也可以让陨石内的石墨变成钻石,但这类钻石比较少见,而且数量不多。

钻石形成所需的压力,需要达到500万倍大气压强,同时温度至少要达到1100摄氏度,因此地球天然形成的钻石,都隐藏在较深的位置,并且往往会接近岩浆。少数钻石,也会因为地质运动,从地球深处移动到距离地表比较近的位置。目前钻石矿,基本都集中在距离地表160公里以下的位置,这让天然钻石的开采较为困难。

钻石的开采无论多么困难,钻石的本质,依旧是碳元素,这也让人工合成钻石成为可能。但是在人工环境下,还很难满足钻石所需的压力和温度,因此目前只能合成工业钻石。

黄金作为贵金属,价值却不如钻石,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

在太阳系中,恒星太阳的核聚变,就可以形成大量碳元素,但是整个太阳系,都无法形成金元素。金元素作为重元素,宇宙中的超新星爆发,才能形成足够剧烈的核聚变反应,形成金元素。

可控核聚变对于人类来说都很难完成,黄金基本不可能通过人工的方式合成。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纯净的钻石,必然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合成。

钻石为何如此昂贵?

既然钻石只是碳元素,为何钻石却如此昂贵?这完全得益于钻石的商业化发展。

人类刚刚发现钻石时,认为钻石非常稀有,价格自然非常昂贵,但是随着钻石矿的发现,钻石的价格开始逐渐下降。非洲发现的巨大钻石矿,让钻石市场彻底陷入混乱,为了避免钻石降价,钻石商人很快制定了商业方案。

首先,钻石商人联合垄断了钻石产业,限制钻石的大量开采,避免钻石过多导致降价,随后商人开始将钻石和爱情绑定,在很多爱情片中植入钻石广告,这一决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代爱情基本离不开钻石。

避免钻石的大量开采,完成钻石的宣传后,商人们开始钻研钻石切割,设置钻石净度、亮度等属性,从而让钻石拥有更多的涨价空间。

钻石作为地球的一种天然宝石,能够和其他宝石形成天壤之别的差距,就是来源于钻石商人们的宣传。

虽然钻石矿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产量也非常高,但是所有的钻石商人都不希望钻石降价,因此钻石也开始形成非常系统的定价方案。

钻石开始根据克拉数、亮度、净度、硬度、切割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从而抬高各个方面比较优良的钻石价格。

总结:

钻石的形成,需要给予碳元素较大的压力和较高的温度。地球内部存在大量的碳元素,在距离地表160公里以下的位置,能够产生高温环境,就有几率产生钻石。

如果人类的开采能力继续提升,地壳深处必然会有更大的钻石矿,随着人类科技的提升,合成人工钻石,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钻石之所以昂贵,是由于钻石的开采难度较大,并且钻石商人对钻石的商业处理非常完美,从而导致钻石价格要比其他天然宝石的价格更高。虽然钻石的价格有很大“水分”,但克拉数较高的天然钻石,还是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

新西伯利亚地矿研究所所长尼古拉·波克连科夫于2012年9月17日表示,这些金刚石含有其他碳分子形式。他说,其硬度可能是普通金刚石的两倍,因此具有绝佳的工业质量。

波克连科夫说,这些矿石可能在众多工业领域引发“革命”。不过,它们不会打乱钻石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是由用于珠宝的钻石决定的。

报道称,苏联科学家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了这处矿藏,但一直没有勘探,因为苏联***选择生产人造金刚石用于工业。在苏联垮台前,这处矿藏一直是保密的。

波克连科夫说,这些金刚石具有无与伦比的硬度,这要归因于3500万年前一颗巨大陨星撞击地球发生爆炸的一瞬间产生的巨大压力和高温。那次撞击留下一个直径100公里的陨石坑。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在声明中说,科学家已经在新西伯利亚召开的一次圆桌会议上商讨了此事,认为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评估对其进行勘探的经济可行性。

波克连科夫说,新西伯利亚地矿研究所计划向陨石坑派遣一个勘探队。针对俄超大钻石矿开始勘探开采工作。

因为钻石矿,让这个国家社会秩序紊乱,各个武装势力不断发生冲突,威胁人们的生命。

塞拉利昂是全世界钻石储备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其国内的钻石储量就有2500万克拉之多。作为世界最值钱的矿种之一,钻石储备丰富的塞拉利昂,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样子。然而情况却恰恰相反,塞拉利昂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国内人均收入非常低,大部分人还挣扎在解决温饱的问题上。

塞拉利昂的矿产资源丰富,有红宝石、铁矿、黄金、钻石等矿种。其中钻石储备更是多的惊人。据统计,其国内近半儿的国土下都有着钻石矿。然而在天然条件这么优厚的情况下,塞拉利昂前几年的GDP总值只有40亿美元。

首先,丰富的钻石储备确实让塞拉利昂极少部分人非常富裕。这些人大多是,拥有武装力量的矿场主。为了争夺钻石,全国上下的各方势力,争斗不休。在争斗中最受迫害的还是普通的百姓。因为有战争就有伤亡,矿长主们用极低的价格和虚无缥缈的承诺,雇佣百姓为他们战斗,这就造成了普通民众的大规模死亡。

此外,因为钻石让很多人无心劳作,一心只想着一夜暴富。毕竟其他产业来钱慢,而只要挖出一颗大钻石,就可以使自己的身价倍增,这也是塞拉利昂普遍贫穷的原因之一。

最后,塞拉利昂大多数的采矿者,运用的采矿方法都非常的原始。这些原始的方法,会让矿工们身体受到极大的损害。曾有媒体报道,塞拉利昂的矿工有99%的人,都会出现腿部溃烂的情况。这种痛苦会伴随他们很长时间,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因此,我们沉迷于光彩夺目的钻石的同时,是否又能察觉到钻石身上血腥呢。

1970年,苏联启动了一项举世震惊的计划——“挖穿地球”。为什么要选择“挖穿地球”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庆祝列宁诞辰100周年,二是为了打击美国的嚣张气焰,要知道当时美国佬已经成功登上了月球。

苏联为了这项科拉超深钻孔,精心挑选了上千名科研人员,每个科研人员的月薪就相当于大学教授的年薪,还附送一套房(莫斯科的公寓房)。在钻井的现场成立了16个较为先进的实验室,用于分析从钻井中取出的岩芯。可以看出,苏联为此付出了血本。

前期的钻探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7000米以上可以说没有遇到多大的阻碍,但是7000米以下问题开始出现了,首先是地热,过高的温度很容易就让钻头损坏了,其次,因为7000米以下地质状况发生了变化,很容易发生坍塌。

苏联挖到地球9500米,为何不挖了?

很多人以为,地球内部存在着一种地心人,他们生活在地幔之中,依靠地球内部热量生活。而科拉深坑之所以没有继续,是因为遇到了这些高级文明,担心引发人类灭绝,因此没有继续挖掘。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我们知道,地球深度越深,温度越高,到达地幔层时,温度可以飙升到上千摄氏度,压强也达到了标准大气压的上千倍,在这样的环境下,几乎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更何况是人类这么复杂的生命。

据说当钻井深度接近12000米时,经常能听到奇怪的哀嚎声,偶尔能听到异于炸弹的爆炸声,当时有人录了音,2004年被传送到网络上,轰动一时,被网友称为“来自地狱的声音。”

因这个是非官方消息,所以其可信度并不是太高。不过地球深处对于人类来说,未解之谜还有很多,有什么奇特的发现也未可知,其真实情况,也只能等待俄罗斯未来解密。

继续向下挖掘的难度太高。

从理论上说,地底钻探本身并不是很复杂的工作,也不需要航天那样的高科技设备,只需要一台旋转钻机、一个非常坚硬的钻头和一根非常牢固的钻杆。钻探工作,只需要将这三者组装在一起,向地底挖掘即可。

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经常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例如,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钻头的磨损实在太厉害了,没用几下就报废。而想从接近10000米的深度将钻头升上来再换好新的、继续钻,这一来回就需要七八个小时。而且,新的钻头刚刚换下去,挖掘不到一个小时,可能就报废了。

所以到后来,钻探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想要继续推进难度非常大。加之1993年,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的经济也不景气,所以再三权衡下就放弃了钻孔,停止挖掘。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苏联国内经济严重下滑,并且政局非常的动荡,已经没有任何的资金和精力来进行钻探。而随着后来苏联的解体,使得这次钻探工作慢慢地被人遗忘。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时苏联的科技水平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因为这次钻探的深度在后来很多国家的钻探项目里面都可以说是遥遥领先的。

其实这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美苏竞争有多么激烈,而且这两个国家在很多的领域都展开了竞争。这也使得当时的科学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景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这样的繁荣背后却使得很多国家都陷入了战争的危机和隐患。并且这样的科技竞争使得这两个国家都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也使得后来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

然而苏联在当时进行过多次这样毫无意义的竞争也使得苏联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并没有发展自己的轻工业和农业,也使得当时的苏联经济远远落后于美国,到最后渐渐的被美国拖垮也使得苏联解体成了十几个国家,可以说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教训,千万不要抱着竞争的态度来发展国家经济,一定要抱着和平合作的心态来进行。

所以虽然当时苏联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和钻石,然而并没有任何的精力和资金进行开采和开发,这也可以看出当时苏联非常的混乱,因为当时的老百姓生活水平急剧下滑,也使得苏联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下滑,而且经济失去了活力。

一、露天开采:一般情况下,钻石矿就是环绕着金伯利岩管开采的,管道中间是优质钻石最密集的地方,其特征通常是一个个巨大的洞坑。当金伯利岩石管道被发现时,采矿工人从地表面垂直向外挖掘。

二、地下开采:这种开采方式更安全也更有效益,特别是随着挖掘过程越来越深入,很难去判断是否要继续挖掘来扩大矿坑。 而地下开采只需要打通一条隧道进入地表下提取钻石即可,这样做更为合理,且危险性更低。有时还使用地下开采与露天采矿相结合的混合式开采,从矿坑中打一条隧道进入周围的岩石。

三、从矿场中提取金伯利岩:金伯利岩可被人工爆炸从地壳上松开,大量的岩石被爆炸炸毁,但不能在现场对其进行检测里面是包裹有钻石,必须用大型卡车和蒸汽铲将它们被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进行处理和钻石提取,一般来说一个钻矿每吨岩泥中有05克拉的钻石。

四、冲击采矿:江河溪流会顺势把金伯利岩石带到河床、岸边,甚至海岸地带乘积下来,形成冲击砂矿床。冲击采矿又被称为人工采矿,因为采矿者要到冲击砂矿床去人工寻找钻石。与金伯利岩管道的距离越远的地方,钻石的产量就越低,钻石的分布密度也更稀疏,因此冲击采矿并不适用于工业钻石开采。

扩展资料

一、伯纳特兄弟于1870年发现了金伯利金刚石矿。正是这一发现,使人们知道了在哪种岩石中有可能含有金刚石。那是一种在远古时代的岩浆冷却以后所形成的火山岩。在那些出产石榴石和橄榄石的地点,找到金刚石矿的可能性就相对大。于是,石榴石和橄榄石就成为寻找金刚石的“指示矿物”。

二、金伯利钻石矿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挖掘矿坑,从1866年至1914年,50000名矿工使用铁铲等工具进行挖掘,共挖掘出2722公斤钻石。南非政府正试图将金伯利矿坑申请为一处世界文化遗址。

三、露天开采是一个移走矿体上的覆盖物,得到所需矿物的过程,从敞露地表的采矿场采出有用矿物的过程。露天开采作业主要包括穿孔、爆破、采装、运输和排土等流程。露天与地下开采相比,优点是资源利用充分、贫化率低,适于用大型机械施工,建矿快,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劳动条件好,生产安全。

参考资料:

-金刚石

参考资料:

-南非金伯利钻石矿坑

参考资料:

-露天开采

首先来说,钻石一下子开采出来,这个假设就不成立,世界的几个大钻石垄断商不会这么做。那如果非要较真说都开采出来,会发生什么呢。

要完成这个假设,首先要明白钻石为什么值钱。钻石值钱不仅仅是因为稀有,而是还包含钻石本身优异品质以及戴比尔斯等钻石巨头营销策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钻石开始是十分稀有的,它始发于印度,但印度没什么钻石矿,所以长期以来,钻石特别稀有。后来开发了南非的钻石矿,才有了大量的优质钻石。当南非钻石都开采的差不多的时候,博茨瓦纳、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都纷纷发现了大量优质的钻石矿。特别是俄罗斯,戴比尔斯想控制他们又控制不了,

俄罗斯自己还想大赚一笔呢。到了后面,人们发现钻石似乎并不是那么稀有。

说钻石不稀有,只是相比以前而言,金刚石确实很多,但达到宝石级的钻石还是少之又少。除了稀有性,钻石最珍贵的地方就是它的超高硬度,超高色散和折射率以及纯净度。钻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即使到了今天,人工尚未大规模制造出比它更硬的物质。超高的色散和折射率让钻石看起来特别耀眼,璀璨夺目。钻石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很容易发现完美无暇的钻石。正是这些优异的性能,让钻石独领风骚,牢坐珠宝之王的宝座。

钻石的珍贵还在于戴比尔斯等巨头在背后的运作。世界上还没有哪种宝石可以像钻石这样有统一巨头控制,完善的行业标准。比如钻石从大小颜色净度切工等等细分很多档次,还有GIAIGINGTC等一系列鉴定机构出示证书,即使啥都不懂的人去购买,大概也会有个数,什么价格什么档次。而不是像其他宝石那样怎么说全凭商家一张嘴。

稀有性只是钻石值钱的一个标准,论起稀有性,有些宝石更稀有,但是要么本身外貌特性一般,要么太少缺乏规模性,市场太小,得不到大家公认,还是不怎么值钱。

银行信息港认为,所以即使都开采出来,也不会一下子全部涌现到市场上,基于钻石本身的优良特性和钻石市场上百年成熟的经营,对价格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liwu/7815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 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