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关于故宫井中藏宝这件事儿,更多的只是一个传言,真实性不大。换句话讲,井里根本就没有宝物,自然也就谈不上打捞了。
当初清朝灭亡后,溥仪还住在故宫呢,并且还养着大批的太监宫女。由于皇权不再,这些太监宫女们个个胆子都大了起来,没少从宫里宝库往外倒卖古玩字画。如果井中有珠宝,他们会不去捞?
而当时北洋政府给承诺的每年四百万银元生活费,由于连年军阀混战,国库空虚,所以经常都是拖欠。溥仪有时候生活并不富裕,为了节省开支,他最终遣散了大部分的太监宫女。
如果井中真的有财物,溥仪不会拿出来补贴家用?
我知道,肯定会用人拿珍妃井说事儿。以此来说明故宫井里面是有尸体的,长年累月下,白骨森森,甚至于冤魂作祟。这些珠宝在里面都沾染了一些不吉利的东西,从而没有人敢去打捞。
确实,古人会比较忌讳这样的东西。但是,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真金白银的诱惑面前,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本心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盗墓贼了。
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故宫的里面的井并不是坟墓,虽然死过人,但是尸体不会长久的在里面保存。毕竟是皇帝住的地方,尸体放久了不处理,是会有味道的,甚至于会引发传染病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堂堂皇宫大内,里面居然存放着尸体没人管,这也说不过去。
就算是最出名的珍妃井,里面也只是珍妃的丧命之处,而不是埋尸之所。当初慈禧将其投井杀害之后,因为八国联军的到来,匆匆出逃,这才导致珍妃的尸体在井中待了一段时间。
而慈禧回来之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将珍妃的尸体打捞出来了,并葬在了阜成门外恩济庄的宫女墓地。当时慈禧还请了和尚,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事,一来是为惨死的珍妃超度,而来是净化宫中因为珍妃之死的怨气。由此可见,慈禧还是很忌讳这种东西,她不会随意让皇宫的井里存在尸体。
所以,因为井里有尸体而不敢去捞,纯属无稽之谈。
当然,又有人抛出理论,说故宫的井,井口狭小,内部结构复杂,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而言,并不适合打捞。这这个理由显然更加站不住脚。珍妃的尸体都能打捞出来,凭什么这些珠宝就捞不出来了?而且时间发展到现在,以咱们今天的技术设备,打捞这些东西应该再轻松不过,但是也并没有相关的新闻啊。
其实这就说明,故宫的井中根本就没有珠宝。当然,我并不是否定,故宫的井里面,没有装过珠宝财物。当年明朝灭亡以及后来英法联军、八国联军进京。故宫里面的人,慌忙出逃,再来不及带走财物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将其扔到井里的。但是,他们一定是后面被打捞起来了,没有谁会傻傻的放着那些真金白银而不管不顾。
所以,还是那句话,不是没有人去打捞,而是早就被打捞完了。
首先,故宫里珠宝文物的品相不好这个问题就该打个问号,品相不好的前提下又怎么能成为无价之宝。吹毛求疵说它品相不好,那就以那些珠宝生出皇族居所的身份便可以成为无价之宝,再者,在故宫的宝库中的那些宝物不止清朝的珠宝,还有在此居住的各代皇帝从世界各地收集而来各朝各代奇珍异宝。在这其中赋予的历史意义也依旧对得起无价之宝这四个字。如果是指清朝的珠宝的品相不好那也是说不通的。在清朝时,当时在珠宝的制作工艺上来说也是技艺的高峰。当时的工匠传承和改良了以前各朝各代制作工艺,所以当时产出的珠宝品相应该是上乘的,加上要入了皇家贵族的法眼,那更加的考验了其珠宝本身的品相。
从故宫的典藏珍宝中,我们能看到清代工艺匠人们对工艺的极致追求。这些追求表现在当时匠人们对物品器具的线条的硬与柔的掌控还有对颜色张力究极表现。清朝后宫的嫔妃们所拥有首饰更是当时民间饰品工艺最高表现。每一件都着实让人眼馋,其中任何一件放到现在都依旧能抓住人们的眼球,这便是它们的魅力。
北京故宫,两代皇室的住所,自然也有数不尽的宝贝在此收藏,许多代表性的藏品更是难得一见的国宝,它们多以严肃、端正的面貌示人,凭借着制作它的天工之巧,倾诉着皇室昔日的辉煌。故宫珍宝馆设在故宫东北角的皇极殿西庑、养心殿、乐寿堂和颐和轩里。珍宝馆是一座中华民族的宝库,但同时也是人类工艺艺术史上的宝库。其中有各色宝石,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珍珠翡翠,还有象牙玉雕等,各类珍宝独一无二。在以往历史上历朝历代的饰品大多以金银为主,珠宝只起装饰作用。而早早的在元代就已经有商人从西方将彩色的宝石运送到中原地区来售卖。但是让宝石翻身反客为主不再单单作为陪衬品存在的还是清朝的皇室。
在明朝的时候贵族们酷爱红蓝宝石,祖母绿备受他们的追捧。而到了清朝,制作饰品的工匠们除了用宝石外开始尝试使用碧玺、翡翠、黄石玉等宝石,其余的还用珍珠、珊瑚等动植物合成的有机宝石。这些东西之所以在皇亲贵族之中活跃起来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大都信奉佛教。在清代,宫廷工匠利用各种宝石丰富了珠宝的形状和颜色。在清朝,满族皇室由于其民族传统,对颜色更加宽容,食品中出现了大量的红、蓝、黄、绿、白、黑等颜色。与这些颜色相对应的各种宝石也增加了制作的难度,这使得清代的珠宝制作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正是这些难度的提升铸就了故宫珠宝无价之宝的地位。所以说其品相不好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清代乾隆年间,宫廷所用玛瑙来自辽宁阜新地区。
阜新地区是中国著名的玛瑙产地,其玛瑙质地坚硬、色彩丰富,适合用于雕刻和制作饰物。在乾隆时期,阜新玛瑙成为宫廷喜爱的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工艺品的制作。阜新地区的玛瑙被誉为“中国玛瑙之冠”,具有高品质和独特的色彩纹理。乾隆皇帝对玛瑙的独特之处非常欣赏,因此在宫廷中使用玛瑙制作的饰物和雕件成为时尚和珍贵的存在。
玛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一种珍贵的珠宝首饰,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
常见的8种玛瑙颜色如下:
1、红玛瑙:红是玛瑙的一种主色,一般玛瑙呈褐红色、酱红色、黄红色。有些玛瑙颜色表现不均匀,像南红玛瑙,其内部就有红色的点。
2、蓝玛瑙:以淡蓝色为主,色较深时透明度较差,有时在蓝色玛瑙中分布一些其他色彩鲜艳的纹带。
3、绿玛瑙:天然产出的绿玛瑙少见,优质者更为罕见,价格也相对提高。
4、紫玛瑙:紫色玛瑙较为少见,紫色有深有浅,其中以葡萄石最多,这类玛瑙质地较粗,常常为半透明状,但内蒙狼血玛瑙紫色较为细腻。
5、黑玛瑙:以黑色为主,微带青色或灰色,多数为半透明状。
6、白玛瑙:呈乳白色或浅灰色,常与无色透明状玛瑙构成同心纹状、条带状。中间常有石英夹层。
7、灰玛瑙:为深灰色、浅灰色或青色,有的具有不明显的同心条带,内部常有石英夹层或砂心。
8、黄玛瑙:通常为淡**、橘**、褐**及浅**,有时与粉红、淡红、淡灰色玛瑙夹层构成美丽的纹带。
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可是关系到官职和品阶的,所以顶珠的价值自然不能单纯的从珠子的价值来衡量。
清朝一品官员帽子上的顶珠是一颗红宝石,下面是黄金制的底托。清朝的皇室对于红宝石非常的喜爱,包括皇帝的帽子上有时候也会出现大颗的红宝石。而且亲王们的帽子顶珠也是以红宝石为主的,可见红宝石在当时清朝的价值非常的高。而红宝石的应用除了皇帝和亲王们,普通官员也就只有那些一品大臣能够有幸佩戴了。所以这个顶珠的价值是没办法估量的,至少在清末可以买卖官职的情况下,这个是无价的。
清朝二品官员帽子上的顶珠是红珊瑚,也是配的黄金底座。红珊瑚是有机宝石的一种,也是非常稀有的存在。其价值也是非常难以估量的。
清朝三品官员帽子上的顶珠是蓝宝石,配的是白银底座。相比较于红宝石和红珊瑚的少见,蓝宝石对于当时的清廷来说应该是储备量比较多的存在了。而且三品官员的数量也明显高于一二品官员。蓝宝石的价格也因为其所代表的官职和储备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清朝四品官员帽子上的顶珠是青金石,底座是黄铜制作的。青金石的价值不好判定,单就其配套的黄铜底座来看,其价值肯定不及一二三品官员的顶珠。
清朝五品官员帽子上的顶珠是水晶,六品官员帽子上的顶珠是砗磲,这两个品阶顶珠下面的底座均是黄铜制作的。价值也是可以估量的,而且清末时期这个品阶的官员已经有人开始直接开价售卖。
清朝七品以下的官员帽子上是没有宝石顶珠的,是以素金代替稀有的珠子,只不过是个模样而已。
清代宫廷首饰,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观念中对于“材质”的重视,即对出于天然美质的推崇超乎所有工艺修饰,在首饰审美上则表现为对物料天然纹理与纯粹色泽质地的欣赏与仰赖。
清宫十二美人图,从服饰到珠宝有非常多的看点。
首饰是宫中后妃们的重要财产。由于首饰归属特别的私人化、佩戴使用所取决的主观意志与社会礼仪性质,以及其质料所决定的贵重财产属性,后妃首饰不仅反映了制作者的设计理念,也体现着后妃生活的审美情趣及爱好。
在金玉珠宝的匠意和审美中更折射出后妃生活中精神深处的光影,其中有生命的华彩,有权势的欲望,有生活的温存,也有宗教的慰藉。很多宫廷藏首饰的经典设计寄托着主人们的感情和人生价值观,审美上凸显贵妇气质。
宝石材料上一方面追求珍稀贵重,而一方面又多用具有宗教含义的品种。纹饰图案多见相间的长圆寿字、e字、喜字,和代表福寿的桃蝠纹饰、代表绵延不断的连珠纹、回纹等,这些都在有意无意间透露出他们的人生轨迹:只有长寿才能等到最后的尊荣,只有礼佛才能获得心中的平静,修得自己的福分。
有时候,简单即是美,有时候,繁复却不累赘。您喜欢哪种风格呢?
故宫是明朝朱棣时期建造的,当时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占领了南京都城,但他又想回到自己的藩地北平,所以决定迁都。故宫建好以后,最让人好奇的就是里面的水井,因为从来没有人去喝那里的水,皇宫饮用水都要从外面运进来。于是就有人猜测,故宫井里的水不干净!其实这话说对一半,故宫的水是不能喝,但并不是因为它不干净。
北京城很多水井的水都不能喝,这是地质所决定的。整个北京井水井很多,但大部分都是“苦水井”,用现在科学术语来说就是水质硬,这些水煮过后会结厚厚的水垢,而且口感非常差!古代北京城就有很多卖水的人,他们从好的水井取出,或者从外面山里取来水泉水,然后运到城里去卖。
平民百姓都需要买水喝,皇宫里的王公大臣肯定不可能去喝故宫的“苦井水”了。所以故宫里的水井就成为了消防用水和生活清洁用水,一般用来洗衣服、搞卫生。那么水井里会有宫女太监们的尸骨吗?
这一说法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一个人要是死在井里,整个井周围都会散发出恶臭,皇宫里的人不可能都假装闻不到吧?尸体留在井里会产生大量的病菌,虽然那里的水不是用来喝的,但也存在瘟疫的风险,所以故宫的井不可能成为宫廷斗争中的“抛尸点”。
故宫井里有宝物吗?
如今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故宫的井底有大量宝物,都是宫女、皇室成员出于某种原因抛进井里的。现在没有人敢下去打捞,因为井口太小,里面空气稀薄,打捞的风险很大。
这个说法更是没有根据,故宫的井口是近代才改小的,因为故宫成为旅游景点后,为了防止有人失足掉入井内,所以才把井口改小,并在上面放上井口石锁住。以前故宫井的井口很大,像珍妃这样的成年人都可以从井口抛下去,并且在一年后又再打捞上来。
因此故宫的井里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宫里的宫女太监们有宝物也会想办法带出宫去,谁会傻到往井里扔?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