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历史和中国清朝年间的事情?

韩国历史和中国清朝年间的事情?,第1张

朝鲜赴清朝使团的文化交流活动

刘为

一、在稳定的宗藩关系中,文化思想交流活动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最早与中原王朝建立直接的册封—朝贡关系的朝鲜半岛古代国家是百济,1东晋义熙十二年(416),东晋安帝遣使册封百济腆支王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将军、百济王”,2可见百济与古代中国中央政权的册封—朝贡关系的建立是在公元5世纪初,甚至更早。

公元6世纪中叶后,朝鲜半岛古代国家新罗积极向外扩张,逐渐强盛,开始直接与中原王朝通贡,时当南北朝时期,新罗真兴王得到北齐武成帝的册封,又通贡于南朝的陈。

新罗之积极主动通贡中国,主要是想得到中央政权政治、军事上的支持,使其在与高句丽、百济争夺朝鲜半岛霸权活动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学习汉文化的需要。有证据表明,早在6世纪初,新罗人已将汉字作为官方正式文字使用,3到唐代前期(7世纪中叶),新罗国王决定:“改其章服,以从中华制”,奉唐之正朔,使用“永徽”年号,并全面推行仿唐制的封建制度,对包括儒、释、道在内的汉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普及,4从而主动进入了古代东方礼义世界,中朝稳定的宗藩关系由此开始,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长达12个世纪。

中朝宗藩关系是古代东方封建礼法社会的产物,这是一种以封建礼法制度为纽带、以册封朝贡关系为表现形式的宗藩关系。在这种宗藩关系中,朝贡的意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原始的物物交换不同,也与奴隶制国家君主们无止境的掠夺欲望不同,也与资本主义崇尚的自由贸易不同,封建帝王们更多关注的是朝贡所带来的政治层面上的意义,宗主国更看重的是藩属国称臣纳贡的礼仪程式而不是贡品多寡,而藩属国不仅在政治、军事、外交甚至经济交流上依附宗主国。更重要的是,由于自新罗到高丽、朝鲜,古代朝鲜半岛国家都自觉地接受、认同以儒家纲常学说为基础的封建礼法制度,也认同古代中国在一统概念下的“天朝礼治体系”,更将儒家学说作为立国之本。因此在中朝宗藩关系中,文化思想的充分交流是建立稳定宗藩关系的前提,而稳定的宗藩关系又为文化思想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保障。对于藩属国来说,向中原王朝正统、先进的文化思想学习成为一种必然的需求。这种学习和交流是通过许多方式进行的,其中,定期或不定期派往中央王朝的使团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文化交流活动是朝鲜使团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皇帝权力绝对集中的封建礼法制度中,“人臣无外交”是使者最高行为准则,使者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向对方转呈文书和物品,他们没有擅自处理问题、决定事务的权力。但是,朝鲜使者们通常有观察清朝政、搜集情报的任务,初期主要是为了尊华攘夷,后来是北学自强。

明清以来,中央王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特别是清代,清朝廷和李氏朝鲜均奉行顽固的闭关自守的政策,朝贡贸易成为两国间最主要的经贸渠道,朝贡使团也成为最重要的文化思想交流途径。

朝鲜向清廷派出朝贡使团始于清崇德二年(1637)。是年初,清太宗亲率大军攻入朝鲜,迫使朝鲜仁宗国王签订城下之盟“丁丑约条”,其中规定:“其万寿节及中宫千秋、皇太子千秋、冬至、元旦及庆吊等事,俱行贡献之礼,并遣大臣及内官奉表,其所进往来之表及朕降诏敕,或有事遣使传谕,尔与使臣相见之礼及尔陪臣谒见,并迎送馈使之礼,毋违明国旧例。”5。此诏敕规定一年五度固定使行,即万寿、中宫千秋、皇太子千秋、冬至、元旦,但实际上中宫千只皇太子千秋之进贺使并未派行,三大节使(万寿、冬至、元旦)加上年贡使,固定使行每年应为四行。顺治初,清帝令朝鲜将贺冬至、元旦、万寿三节及进岁币四行合为一行,一般称为“冬至使”或“正朝使”,每年一度成为定制,直至1894年,从无间断。

除“冬至使”外,规模较大的固定使行还有“皇历赍咨宫使行”,其使命是领取清廷颁发的下一年度“皇历”。除固定使行之外,又有“别使”,是朝鲜方面为完成一项或几项使命而临时派出的使团,其种类很多,主要有谢恩使、进贺使、陈奏奏请使、陈慰进香使、问安使等。清入关前,一岁之中,朝鲜赴清廷使团甚至多至10余次,清入关后,每年平均也有两次以上。

如此频繁派出的使团,构成朝鲜与清朝进行文化思想交流的通畅大道。朝鲜赴清使团规模通常很大,总人数少则200至300人,有时达到400至500人之多,大部分是从役、家丁、商人等,他们多数都有形式不同的文化交流使命,较简单的是购买书籍等文化用品、打探清廷政令名人消息等,而高层次的文化思想交流活动主要是由朝鲜使团中一些地位特殊的成员完成的。

朝鲜赴清使团中地位最为尊贵的官员是“正使”,即朝鲜国王的私人代表,清廷根据正使的品秩高低来决定整个使团的接待规格。“大君”领衔的朝鲜使团是最高规格,“大君”即王子或王弟,其次是“驸马”等王室宗亲“有君号者”,再次是“阁老”即议政府大臣(三公),最后是各曹判书(六卿)。正使最重要的工作是代表朝鲜国王出席各种礼仪活动,觐见皇帝、呈递国书、领受赏赐等等。副使的地位仅次于正使,并随正使参加所有的正式活动,实际在使团中并无具体的职责。朝鲜派往清廷的正副使中不乏有识之士、饱学之士,很多人留下了纪行笔记。

书状官,或称掌令,其品秩虽低,但统管整个使团的日常事务;回汉城后,书状官还有向国王提交总结报告和“别单”(译官们购得的各种文件和文书)的任务。

译官是朝鲜使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数大致在10至20人之间,分为汉、清、蒙学三种,以汉学为主。在朝鲜使臣大都墨守成规、迂腐呆板的情况下,译官们的活动尤显突出,加之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多次来华,精通语言,熟悉掌故,有良好的人缘,使得他们成为各种使行任务的主要执行者,甚至屡建奇功。仅举一例:

金指南,字秀明,康熙朝多次以译官身份来华。康熙四十九年(1710),随郑载仑(冬至正使)入朝时,在沈阳:“偶与沈帅松柱语数日,盛陈我国家恪谨侯度。柱后入相,面奏皇帝,自是帝多蠲省于本国。”7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帝令裁减朝鲜岁贡额,虽不能确知其是否因松柱之“面奏”,但译官们有时能发挥比使者们更大的作用却是无疑的。

每行朝鲜使团例备医官随行,如使者有君号或为宗室亲贵,则还加派御医随行。他们的任务除应付使团成员的临时生病医治的需要外,还有一种使命则是采办医书和朝鲜宫廷所用药材:“使之持去乡材,与唐材较准同异,有可破疑者,给价贸来”。7

随行的医官担负特别的任务。如雍正六年(1728),应清廷之要求,朝鲜极择“例率医官之外针医”,随谢恩使团前赴北京,为皇子及十二王之子治病。8朝鲜史籍中还有朝鲜使团医官成功地为清阁老松柱等治病的事例。

由于学习修改历法的需要,顺康时,朝鲜不定期派出观象监官员参加使团,前往清朝,向清朝学习天文历算,购置有关书籍。乾隆朝中,朝鲜国王令观象监官员“三年一次入送”清朝。9

朝鲜使团中还有一种称为“伴倘”或“子弟军官”的,大都是三使臣的亲属子弟,或随行观光,或侍奉左右,洪大容、朴趾源等著名朝鲜文士都是以这个名义随访中国的。他们在两国文化思想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朴趾源说“东方慕华即其天性也”,10洪大容觉得自己“言语尚不免夷风为可愧”。11朴洪二人都是朝鲜实学大师,乾隆年间随使团访华,怀着极大的兴趣游历中国、走访士人,回国后著书立说,对朝鲜权贵和腐儒的“性理学说”的僵化和卑陋进行猛烈的抨击,倡导“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学习清朝先进的文化思想和生产技术,掀起“北学”思潮,对朝鲜士野影响甚大。

三、朝鲜使团的文化思想交流活动

起初由于朝鲜对满族的政治偏见,朝鲜使者将出使清朝视为“饮冰之役”,除例行的政治活动外,较少进行文化交流活动,随着清人统治地位的稳固,中国出现了空前的大一统局面,朝鲜人不得不面对现实,更多的士人参加到朝鲜使团中,加强了使团在文化思想交流方面的活动能力,实学派的兴盛、北学思想的繁荣都是朝鲜使团文化交流活动的巨大成果。

(一)书籍文物器具的采买

购置汉文典籍书章是朝鲜使团的例行任务之一,早在新罗时期,朝鲜人就有将大批汉文典籍运回本国的习惯,至明代均是如此。清初,由于士人的缺席,采买书籍文物主要由商人、译官们来进行。“朝鲜人最好书,凡使臣入贡,限五、六十人,或旧典,或新书,或稗官小说,在彼所缺者,日出市中,各写书目,逢人遍问,不惜重值购回,故彼国反有异书藏本也。”12朝鲜人买书有两大特点,一是不论经史子集、小说异书都要收购;二是“不惜重值”。

清初清廷对书籍的出口有所限制,“凡外国贸易,不许收买史书”。13但仍无法遏制朝鲜人对书籍的渴求。康熙年间,朝鲜使团人员因私购《一统志》,被山海关清方官员查获,清帝甚至派出查使前往汉城,追究国王及使团官员的责任。这种情形至乾隆朝初仍有发生,但此后清廷显然放宽了这方面的禁制。而在此阶段,朝鲜官方对使团人员购置书籍是持鼓励态度的,特别是对以下两类图书:天文历法和清廷文书。

天文历法类:

仁祖朝,观象监提调金堉购得汤若望所著“数术诸书而归”;

孝宗朝,日官金尚范购得《时宪法》(《时宪历》);

肃宗朝,观象监官员许远购得《天文大城》、《天元历经》等册;

英祖朝,观象监官员李世澄购得《交食算稿》二册、《月历》一册、《万年历》四册。

这类书籍有的是“彼中禁物”,朝鲜王廷除照数报销购书款外,还将购书人及参与购书的译官们“一体论赏”,进行“加资”。

清廷文书的购置在康熙朝曾盛极一时,其种类包括:各部题本、各部密题本,甚至有“批下原旨”,还有各种塘报、京报、时报、边报及清朝官员的奏章誉本等。而此类“文书虚实有难的知”。清朝通事们将此作为一条财路:伪造大量文书转卖给朝鲜使团,而朝鲜使团的译官们也不问真伪一概收买,回国要赏。

承担官方采购书籍任务的,除译官和观象监官员外,还有使团里的医官和画官,给医官的指令是:“买取院中(指王廷御医院)所无医书之最紧者以来。”14

部分中国医学典籍流入朝鲜后,被翻刻刊印得到广泛传播。如《外科精要》、《瀛奎律髓》、《永类铃方》、《十药神书》、《妇人良方补遗大全》、《救急方》、《脉诀理玄秘要》、《医学》等。15

官方采买之外,更多的是使团人员的个人采买行为,并且他们并不仅仅在北京琉璃厂采买书籍和文化用品,而是沿途搜刮换贸,大抵自沈阳至北京途中,朝鲜人一般都有自己的采办代理人。

曾三次使华的朝鲜朗善君李俣,其父于顺治朝初年使华时就开辟了丰润县王氏一家作为据点,每次李俣使华多要作客王家,王氏每“觅纳书册及斑砚”,李俣则“酬以黍皮、技三、剑竹、银刀等物”,亦有街坊邻里闻讯来卖书帖者,则“或购或还给”。16

到了北京,朝鲜商人也用不着满街搜买,自有书商、古玩商找上门来,甚至“开其所居,为之陈列,以供清赏”,称为“借排”。而有资格得到清商“预入物货”的,当然也是老主顾了。与朴趾源同行的赵主薄就是这种最受北京商人欢迎的一位,因为他:“燕行二十余次,以北京为家,最娴汉语,且卖买之际未甚高下,故最多主顾。”再看朴氏所见其借排物品:“户前列二余盆花草,俱未识名。白琉璃瓮高二尺许,沉香假山高二尺许,石雄黄笔山高尺途。复有青刚石笔山,有枣根天成魁罡,以鸟木为跗座,价银为花银三十两云。奇书数十种,《知不足斋丛书》、《格致镜源》,皆值太重。”17

此当乾隆四十五年(1780),时朝鲜正宗四年,正宗国王臣事清朝最为诚谨,与“十全天子”乾隆帝一唱一和,相互吹捧,甚至“进而把两国的关系,变成一个大家长和一个小家长的私相授受的游戏了”。18在这种情形下,朝鲜使团的购买书籍文物的活动也达到了最高峰,但其副作用也是明显的,除了白银大量流失、难以为继外,更让朝鲜王廷不能容忍的是异端邪说的大量传入:“近来燕购册子,皆非吾儒文字,率多不经书籍。左道之炽盛、邪说之流行,职由于此。”19由于此类书籍“乖世道而害正学”,朝鲜王廷将此纳入禁条:“凡燕书籍之涉于左道,不经异端妖议正之说,及杂术方书,一切严禁。”20此后朝鲜政府曾掀起数次“教狱”,迫害大批天主教徒,并一再申令“邪书邪具”的禁令,但天主教仍在朝鲜部分士人中开始流行,这也可以看作是朝鲜使团文化思想交流活动的成果之一。

朝鲜使团在将大量汉文典籍带回朝鲜的同时,也将部分朝鲜优秀文化成果带到了中国,并得到流传和应用。例如朝鲜著名的医书《东医宝鉴》。21朴趾源于乾隆四十五年入燕京时,在书肆竟发现了此书:“我国书籍之入梓于中国者,甚罕。独《东医宝鉴》二十五卷盛行,版本精妙。”22其所见是乾隆三十一年刻印本,售价为“五两纹银”,虽然朴氏因“余家无善本”,而“甚欲买取”,可惜囊中羞涩,只得“赍怅而归”。

(二)朝鲜文士访华及其与中原文士之交往

在中朝文化交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朝鲜使团中的文士,他们通常不是使团主要成员,是以朝鲜使臣的子弟亲属名义作为“伴当”随行来华。与商译辈相似,他们也对中国文章典籍乃至笔墨文物有极大兴趣,但让他们更加怦然心动的却是清朝所有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先进思想。

清朝初年,使团的官员们甚至是抱着敌对清朝的心态上路的,与清政府官员接洽时“率以亢简为致、恭谦为辱”,此时文士们还没有加入至燕行队伍中来。这一阶段传世的燕行录主要是使团三使臣(正副使书状官)所著:

两次任正使来华的郑太和著有《饮冰录》两种;

三次任正使来华的朗善君李俣则著录了三种《燕京录》;

两次任正使来华的南九万著有两种《燕行杂录》。

其他还有沈之源(正使)的《燕行日乘》,姜鲵年(副使)的《燕京录》,南龙翼(副使)的《燕行录》,朴世堂(书状官)的《使燕录》,闵鼎重(正使)的《老峰燕行记》,申■(副使)的《燕行录》,韩泰东(书状官)的《燕行日录》,金锡胄(正使)的《梼椒录》,任相元(副使)的《燕行诗集》,洪受畴(副使)的《燕行录》,尹弘离(书状官)的《沈行录》,李颐命(正使)的《燕行杂识》,闵镇远(副使)的《燕行录》。

这些纪行除《梼椒录》有二卷外,其余均只有一卷,文字简略,只是使团行程的一般性记录,且字里行间反映了他们作为使者出使清朝的复杂而又痛苦的心情,他们并不愿臣事清朝。

17世纪末(康熙中叶),实学思潮开始在朝鲜流传,至18世纪前半期,朝鲜著名实学思想家李瀷的“经世致用说”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认同,他们终于在实学思想里找到了调整与清人关系的依据,这就是舍虚务实、经世致用。其后发展为以朴趾源为代表的“北学派”,主张“利用厚生”,向中国乃至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富国强兵。在朴趾源眼里,清廷仍是夷狄,但他同时批判空谈“大义名分”的两班士大夫。在这种背景下,朝鲜有识之士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赴燕使团中,在乾隆朝中后期达到最高潮。

加入到使团中的士人们,其目的就是为了与清朝士人交流,因此“使行到彼时,军官书记诸人中,或有稍解文字者,则必以寻访彼人为高,致笔谈,或唱和,甚至于求得诗稿弁首之文。及其出来之后,必因使行、历行,往复书札,彼以香茶,此以楮管,语言不择于忌讳,赠遗贻同于馈问,互相效尤,转辗成习”。23此段文字正是朝鲜士人与清朝文士频繁密切交往的真实情形。”

最早随使团来华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朝鲜士人是金昌业。金昌业(1658—1721),号老稼斋,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初),随朝冬至使团来到北京,其兄金昌集是该使团的正使,他二人是清初以斥和抗清而著称的金尚宪的曾孙。金昌业在北京逗留46天,期间考察清朝各种制度、方、物,并与清朝文士有较多的交往。回国后,其述著六卷《老稼斋燕行录》对清朝的富庶与繁荣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引起朝鲜士人极大震动,因而得到广泛流传。

真正与清朝文士进行了思想文化交流的先驱者则是朝鲜著名士人洪大容。洪大容(1731—1783),号湛轩,字德保。乾隆三十一年(朝鲜英宗四十二年,1766年初),洪大容作为其叔父、使团收状官洪檍的子弟军官,随朝鲜冬至使团入京,洪大容赴燕:“所大愿则欲得一佳秀才会心人,与之剧谈。”24他在北京终于得偿所愿:结识了自杭州来京会试的文士严诚、潘庭筠、陆飞三人,尤与严诚交谊深厚。洪回国后,他们仍始终书信往来。后严诚染病去世的消息传到朝鲜,洪为之设位焚香以吊,并将吊辞转寄严氏族人,甚至多次写信教导严诚之子。洪去世后,其友朴趾源将其亡讯转托友人传知于江南。江南士人时称“洪严之交”为生死断金之交。

洪严等人由于言语不通,只能进行笔谈,而“会必竟日而罢,其谈也,各操纸笔疾书,彼此殆无停手,一日之间不啻万言”。他们的谈话内容则题材广泛,涉及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社会人情风俗等各个方面,是两国实学思想的一次大交流,并因洪大容的六卷本《湛轩燕记》的广泛流传,对朝鲜北学派实学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正是受洪大容等人卓有成效的文化交流的鼓舞,朴趾源这位实学派大师带着强烈的探求心欣然踏上了清朝的土地。

朴趾源(l737—1805),字仲美,号燕岩。其堂兄朴明源是朝鲜英祖驸马,正宗朝数次出使清朝。乾隆四十五年(朝鲜正宗四年,1780),朴明源任进贺兼谢恩正使出使清朝,朴趾源作为“伴倘”随行,先到达北京,又奉皇旨赴热河为乾隆帝贺七十大寿。期间,他仔细考察了清朝的城墙、烧窑、制砖、车辆、道路等形制,提出自己的结论和建议。他在热河大学、北京朝鲜馆逗留期间,结识了清朝名士严嘉铨、鹄汀等人,常作竟夜笔谈。

朴趾源来华正当清乾隆朝鼎盛时期,虽然朴趾源说“东方慕华即其天性”,却仍将清人看作是“寄居中国”的夷狄,但清朝的富庶繁荣给了朝鲜使者们巨大的心理冲击,我们可以在其字里行间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他对重要城邑、驿站都有生动的描述,使我们今天仍然能够清楚地了解当时朝鲜人行走在清朝土地上时那种复杂的心态。以下是他对北京的一些描写:“朝阳门,其制度一如山海关,但目不暇视,缁尘涨天,车载水桶,处处洒道。”“琉璃厂:共有二十七万间。自正阳横亘至宣武门有五巷,而皆琉璃厂,海内外货宝之所居积也。”“紫禁城,高二丈,石址砖筑,覆以黄瓦,涂以朱红,壁面如绳削,光润如倭漆。”25

回国后,朴趾源完成了其巨著《热河日记》,内容不但有纪行、笔谈录,还有大量评述、散文、小说。他在书中以自己亲身考察的实践,阐述其“利用厚生”的实学思想,对当时朝鲜士人产生巨大影响。

与洪大容、朴趾源一道推动北学派大潮的还有朝鲜的一帮新锐士人,朴齐家、柳得恭、李德懋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都得到朝鲜正宗国王的特殊提拔,担任过正宗国王特设的奎章阁检书官,也都曾随团访问过清朝。

朴齐家(1750—1815),字在先,号楚亭,又号贞蕤,他在清乾隆末至嘉庆初曾4次来华:

乾隆四十三年(朝鲜正宗二年,1778),蔡济恭谢恩使团;

乾隆五十五年(朝鲜正宗十四年,1790),黄仁点圣节兼谢恩使团;

乾隆五十六年(朝鲜正宗十五年,1791),赵尚镇谢恩使团;

嘉庆六年(朝鲜纯宗元年,1801),赵尚镇谢恩使团。

李德懋(1741—1793),字懋官,号炯庵,又号雅亭,他在1778年与朴齐家一起访问了燕京。

柳得恭(1749一),字惠甫,号冷斋,曾3次来华:

乾隆四十三年(朝鲜正宗二年,1778),李溵沈阳问安使团;

乾隆五十五年(朝鲜正宗十四年,1790),黄仁点圣节兼谢恩使团;

嘉庆六年(朝鲜纯宗元年,1801),赵尚镇谢恩使团。

此三位朝鲜青年才俊均于1778年首次来到中国,正当乾隆盛世,清朝强大的国力给他们极大的震憾,燕京盛京繁荣的文化也让他们倾心,而清朝士人也对这些东国学子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研读学问,赠答诗文,以至建立深厚的友谊。

柳得恭与朴齐家最后一次相携来华时,他们交游名录包括:“沈阳书院诸生十三人;燕中缙绅、举人、考廉、布衣共四十一人;琉球国使臣四人。”26这其中包括著名诗人纪昀、李鼎元等人。纪昀时任礼部尚书一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交往乃至结下深厚的友谊,互赠诗集、书籍,唱和诗赋。

名单里还有著名画家罗聘、沈刚、陈森等人。更让柳、朴受益匪浅的是与学问家陈箓、钱东垣(钱大昕之侄)、黄丕烈等人的交往。

在与清朝硕儒名家的密切交往中,这些异国学子大开眼界,更在思想学问上产生了飞跃。归国后,他们均有著述,述其行程,载录事务,但更重要的是鼓吹北学,较为客观地为当时的朝鲜人展示了清朝繁荣的盛世景况。

李德懋写下了《入燕记》,柳得恭则著有《滦阳录》和《燕台再游录》,但影响最为广泛的是朴齐家的《北学议》。朴齐家在这部名著里公开向陈腐的“华夷论”宣战,正是4次访华对中国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典章建立了坚定的信心,给了他这份勇气。

嘉庆朝中,来华访问的朝鲜著名士人有金正喜、赵寅永等人,他们与清朝士人的交流偏重于金石考古学问。金正喜,字秋史,号阮堂。清嘉庆十五年(朝鲜纯宗十年,1810)初,随其父金鲁敬(冬至使副使)来华,时年仅25岁。就学于著名学者翁方纲、阮元等人,深受他们的学识、学风的影响,并带回大批考古学著作,开创了朝鲜金石考古学,被后世誉为“阮堂大师”。

(三)清廷对朝鲜国王和使者的赏赐

清廷在文化思想交流活动中有时也采取主动的态势,利用朝鲜使团向朝鲜输出汉文化,主要通过向朝鲜国王和使者赏赐大量汉文典籍、匾额和文化用品来实现。

朝鲜使团在京进行朝贡或其它谢恩、陈奏等使命时,清廷不但要对朝鲜国王(有时还有王妃、世子等其他王室成员)进行赏赐,也赏赐使团成员银两和各种物品。在崇德至康熙年间,这种赏赐也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正官均有定额,从人被分为有赏者和无赏者,后来扩大到整个使团。赏赐物品种也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数十种。到乾隆年间,清帝对藩属国朝贡者的赏赐达到极其繁琐的程度,特别是乾隆末年,对朝贡使者的加赏常达十余次之多。在原银两、鞍马、锦缎等惯常赏赐品之外,又增加了许多品种:

御书类:御制千叟燕诗、御书福字等。锦缎裘皮类:漳绒、八丝缎、五丝缎锦、闪缎、章绒蟒缎、大卷缎、倭缎、回子缎、回子绸、回子布、洋花缎、云缎、貂皮。金银玉器类:元宝、金鞘小刀。用品类:大荷包、小荷包、酒盅、寿杖、鼻烟壶、火镰、各种笔墨纸砚。器具类:玻璃器、瓷器、漆器、象牙器。御用品:茶叶、鼻烟、各种水果、食物。

康熙五十六年(1717),朝鲜国王因眼疾令其使者求购空青(御用药物),康熙帝为之特遣敕使赍空青往赐,属于“特赐”之例。雍正、乾隆帝与朝鲜国王开始了进贡与回赐的拉锯战,这榭情况一直持续到嘉庆、道光朝。这一阶段的赏赐品种类极其繁多,试将其做一分类:

印诰:玉钮金印、诰命;御书:御笔福字、寿字、匾额等;书籍:御制诗、《仿宋板五经》等;笔墨纸砚:宋澄泥仿唐石渠砚、端砚、梅花玉版笺、仿澄心堂纸、宣纸、花笺、福字花笺、花绢、徽墨、湖笔等;裘皮:黑狐皮裘、黑貂皮、貂皮等;锦缎布匹:大蟒缎、小蟒缎、织金缎、八丝缎、红羽缎、石青缎、龙缎、采缎、大缎、妆缎、锦缎、倭缎、闪缎、素缎、帽缎、彭缎、青缎、漳绒、宁绸、宫绸、春绸;江绸、线绸、纺丝、纱等;金银玉器珠宝:金元宝、银元宝、金钱、银钱、金铃、银铃、玉如意、玉香炉、玉笔洗、珊瑚珠等;装饰器具:玉器、瓷器、玻璃器、洋瓷法琅器、雕漆器等;马具军品:一等鞍马、二等鞍马、弓箭撒袋、玲珑案辔等;日用品:荷包、十锦扇等。

可以看出,赏赐品一般以锦缎布匹为主,辅以笔墨纸砚和其它器具物品。加赐御书字、匾额及汉文典籍,是清帝给朝鲜、琉球、安南等国的殊荣,具有浓厚的文化思想交流意味。

这一阶段加赐朝鲜国王的御书匾额计有:乾隆八年(1743)“式表东藩”,乾隆四十三年(1778)“东藩绳美”,嘉庆十年(1805)“礼都绥藩”,道光九年(1829)“缵服扬休”。

清廷通过朝鲜使团赐予了朝鲜大量的汉文典籍,以雍正、乾隆朝最多。

雍正所赐有:《周易折衷》、《朱子全书》、《康熙字典》、《性理精义》、《诗经传说汇篡》、《韵与阐微》等。而乾隆则屡有大手笔:除经常赐予御书“福”字笺、御制诗章、御制匾额外,《四库全书》、《仿宋版五经》、《明史》等都曾作为特赐礼品送给朝鲜。

清朝皇帝们的赏赐品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朝鲜使团的行囊,也可以看作是朝鲜使团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缘缘堂随笔好句赏析

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

而欢喜用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欢喜。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

一只蟹,一碗隔壁豆腐店里买来的开锅热豆腐干。他的晚酌,时间总在黄昏。八仙桌上一盏

洋油灯,一把紫砂酒壶,一只盛热豆腐干的碎器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

端坐的老猫,这印象在我脑中非常深,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浮现出来。我在旁边看,有时他

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然我欢喜蟹脚。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六个姊妹兄弟,都欢喜

吃,也是为了父亲欢喜吃的原故。只有母亲与我们相反,欢喜吃肉,而不欢喜又不会吃蟹,

吃的时候常常被蟹螯上刺刺开手指,出血,而且抉剔得很不干净,父亲常常说她是外行。父

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

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上的

骨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

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2缘缘堂随笔读书笔记

最近看完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丰先生睿智的思维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我敬畏万分,其中《渐》让我感处最深。

“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轨迹!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 ——《渐》

“渐”是无形的,你看不到她轻轻挪移的脚步,渐又是有形的,多年后你会惊诧她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渐”能掩盖很多变化,使身在其中的人感觉不到,局外的人也难于感觉到。因此,当一个人奋斗一生逐步走向人生的巅峰时,我们不会觉得惊诧,因为他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人们可以一幕幕地回想起来,虽然那些都已成为过去,但依然清晰。同样,当一个人从温柔富贵之乡中逐步走向破落衰败,只要其中经历了几十年,人们在感叹的时候,也觉得没有什么稀罕了,很多平民百姓正是希望有一些变数,使他们不至于永远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当然,他们在祈祷上苍时,并没有求佛不给那些富贵之家关照。事实上,一个家庭顺延几代之后,就会有一些崛起与落差,少有十代都富贵而谦和的,因此,社会上流传这样的说法:家无三代富,清官不到头。这是规律,这也是伤感,这更是无奈——没有读懂人生的无奈。

正因为人生是如此短暂,即使你能活上百来岁,或者与彭祖一样以八百岁为人生之秋,对于浩渺的宇宙来说也是短暂的。人都是时间这一辆永恒列车上的一员,不同的是,有的人从这里上车,有的人从那里上车,有的人在这里下车,有的人在那里下车,每一站都有人上下,如果人们的人生如同上下车一样,那便是圆满:上车便是喜悦,下车更是喜悦。达到这一境界是异常难的,不是有很多人因为在车上打瞌睡,一不小心该下车时却未下车,这于人生来说也许不是很大的悲哀,人们只是这样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这样的生命没有多大价值。那些在车上不安分的人,甚至危害乘客安全的将会被提前逐下车,于人生来讲,那便是生命的结束。

因为时间的顺延性与不可逆转性,人生便是唯一的,也可以说是一次性的,从这一角度讲,人生真不如南山脚下一株草,枯草逢春又添绿,人生枯老无再春。既然这样,我也能理解庄子面对妻亡这一世人公认的大打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人从生到死,都是自然的,如同四季更替,万物更新。万物的存亡都有定数,严格地讲,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物质,更难有永恒的精神与信仰。

3谁有《缘缘堂随笔》的读书笔记

1 《童年》读书笔记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

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

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

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

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

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 ,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 一个是地狱 ;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们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童年》读后感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

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

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

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

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

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

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

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

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

4缘缘堂随笔每章简介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

1927年,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在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丰子恺并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

尊弘一嘱,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给写"缘缘堂"横额。

后丰子恺几经迁移,于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老屋的后面,建造了"缘缘堂"。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和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乡土漫画家和散文家,1898年诞生在浙江桐乡县的石门湾,并在那里生活了十七个春秋,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尚习俗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书中富有浓郁乡土风情的漫画,隽永疏明语淡意深的散文,再辅以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风貌、民俗乡情的摄影,让酷爱水乡文学的朋友读之心弦拨动,倍感亲切。 目录: 一、忆儿时 二、私塾生活 三、寄宿舍生活的回忆 四、我的母亲 五、学画回忆 六、怀李叔同先生 七、我与弘一法师 八、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九、华瞻的日记 十、给我的孩子们 十一、儿戏 十二、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十三、渐 十四、春 十五、云霓 十六、秋 十七、初冬浴日漫感 十八、生机 十九、随感十五则 二十、穷小孩的跷跷板 二十一、肉腿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一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富有诗意;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5缘圆园堂随笔加赏析

缘缘堂是丰子恺先生寓所之名。

1924年,弘一法师(李叔同,子恺先生的老师)云游经过上海,来到永义里丰子恺家中,子恺与弘一法师商量要为自己寓所命名。弘一法师叫他在小方纸写了许多自己喜欢而又相互搭配的字。

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打开来都是“缘”字,于是将寓所命名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写了一副横额,装裱后挂在永义里的寓所中,这便是缘缘堂名称的由来。其实缘缘堂并没有厅堂,是一个象征性的名称,以后丰子恺每迁居哪里,横披便挂在哪里,一直到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造成像样的宅院,给缘缘堂赋予真的形。

子恺先生在《我的漫画》一文中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之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他常说:“漫画和随笔是一对孪生姐妹,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

漫者,随意也,因此,他的随笔实际上也可称为“漫文”。

6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集简介

1、作品简介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1927年,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在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丰子恺并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尊弘一嘱,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给写“缘缘堂”横额(见《告缘缘堂在天之灵》)。后丰子恺几经迁移,于1933年在故乡石门湾老屋的后面,建造了“缘缘堂”。

2、作品简析

丰子恺的散文自成一格:率真,朴素,富有诗趣,亦不乏理趣。他善于从身边的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性恩考。如《山中避雨》里先写游西湖遇雨,接着很自然地去茶铺避雨,而铺子里茶博士的拉胡琴亦是彼时彼境最贴切不过的场景。因了同去的小女孩的扫兴,“我”自自然然地走过去借了茶博士的胡琴拉了起来,这时起,一缕温馨的情惊随琴声悠然响起。琴声歌声将避雨的人们汇集在一起,“愿人们同声齐唱,愿人间十分温暖”的人生社会理想,被作者融化到这琐碎的事件中描写,一切如行云流水般慢慢叙来,亦让读者慢慢地去品味。

3、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7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缘缘堂随笔小王子人类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是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中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笔,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

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依不舍得告别了冬妮亚,逃离了家乡,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 ? 最后终 ? 于瘫痪了。 但他并没有不此而沮丧,而且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

我相信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非常敬佩保尔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他时刻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他有一次不幸染上了伤寒,他凭他那坚强的毅力,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了,重新义无反顾地走向火热的工作岗位。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

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从国际社会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这就使我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中国“赶上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使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走向全面振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需要学识渊博、意志坚强、处事果断、敢于创新的人才。

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跨越知识的坎坷,勇往直前。

8求格列弗游记好句好段赏析50篇谢谢150字左右

《格列佛游记》名句及其点评: 1、盲目可以使你增加勇气,因为你看不到什么危险。

点评:虽然盲目会使人增加勇气,但这却是一种怯弱的表现。看不见危险不代表不接近危险,所以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危险,并与它战斗。 2、在任用人才方面,他们更注重优良的品德而非卓越的才干。

点评:从一个人的品德,就能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利立浦特人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人才的。

在他们看来,一个人拥有卓越的才干,但并非优良的品德,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一个人才。 3、若一个人没有德行,他们认为,那么才能再高也难以实现,任何事务都不能交给这种有才无德的家伙去办。

点评:才能不是最重要的。才能再高,但心有杂念,肯定不能忠心为国。

利立浦特人认为,国家不能让这些只有才能而并不忠心耿耿的人给毁了。 4、我不论在本性还是命运方面,都决定了要劳劳碌碌过一辈子。

点评:主人公格列佛不希望自己有多大的成就,只希望自己能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只要能这样,就算劳劳碌碌过一辈子,也无所谓了。 5、如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因为无知而犯错误怎么也不会像那些存心贪污腐败的人那样给社会利益造成极大影响,也正因他们本事大、手段高,能够加倍地营私舞弊,同时还会巧妙地掩饰自己的腐败行径。

点评:他们之所以选才时选品行端正的人,是因为他们相信这种人没有那些存心贪污腐败的人的那种祸害国家的心思。 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他们重视社会利益,并痛恨给社会利益造成极大影响的人。

6、可是主要的困难是怎样把我抬起来放到车上去。为此他们竖起了八十根一英尺的柱子,工人们用绷带将忘我的脖子,手,身子和腿全都捆住,然后用包扎线粗细的极为结实的绳子,一头用钩子钩住绷带,一头缚在木柱顶端的滑车上。

九百名最强壮的汉子齐拉绳子,结果不到三小时,就把我抬了起来吊到车上。点评:这句话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格列佛的高大,与小人国的人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而引出下文,为有趣的小人国之旅添上几分色彩。有赏析的只找到了这些。

下面是没赏析的。 赏析自己写写就OK。

1、那一带正是初夏时节,天气雾蒙蒙的。 2、六名船员,连我在内,将救生的小船放下海去,竭尽全力地脱离大海和礁石。

3、我们听任波涛的摆布,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一阵狂风忽然从北方吹来,小船一下掀翻了。 4、我疲惫已极,极想睡觉,便在草地上躺了下来,一觉睡去,记忆所及真是前所未有的酣甜香沉。

5、由此发生六次叛乱,其中一个皇帝送了命,一个丢了皇位。 6、动乱后,流亡的人总是逃到那个帝国去避难,据估计先后有一万一千人情愿受死也不愿去打破鸡蛋较小的一端。

7、我觉得有个什么东西在我左腿上蠕动,轻轻的向前移着,越过我胸脯,几乎到了我下巴前,我尽力将眼睛向下看,竟发现一个身高不足六英寸、手持弓箭、背负箭袋的人! 8、周围的田野像不尽的花园,圈起来的田地一般都是四十英尺见方,就像许许多多的花床。 9、他的服装非常简朴,样式介于亚洲式和欧洲式之间,但头上戴了一顶饰满珠宝的黄金顶盔,盔顶上插着一根羽毛。

10、他的嗓音很尖,但嘹亮清晰,我站起来也可以听得清清楚楚。贵妇人和廷臣们全都穿得非常华丽,他们站在那里看起来仿佛地上铺了一条绣满了金人银人的衬裙。

11、人在最关键的时刻才会漏出自己的本性,却不知道身边的朋友能否像蚂蚁那样团结!12、这些杰出的四足动物有许多美德,跟人类的腐化堕落对比一下,使我睁开了眼睛,扩大了眼界。

中国珠宝质量还不错。

中国珠宝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牌子,这个品牌主要是从事各类珠宝的进出口业务,原材料的加工业务,还有产品的加工,批发零售业务,还有国内市场的零售。

“中国珠宝”现为国际珠宝联合会(CIBJO)会员,是联合会唯一的中国代表;它是上海钻石交易所的股东,第一个成员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员,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黄金交易所之一。其中一家进口珠宝权的公司具有通过元素市场进行原材料进口和出口以及代理业务的资格。所以中国珠宝这个牌子是比较靠谱的。

扩展资料:

购买珠宝注意事项

1、正规、专业的珠宝商的价格和折扣率都相对稳定。当看到那些超低的折扣,如1折、2折售卖的珠宝商铺,请绕道走开。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在珠宝玉石界,几乎是铁律。

2、作为饰品,第一功能是佩戴,所以应该优先考虑色彩、款式、佩戴方式与自己的个性、喜好是否相匹配,其次是考虑是否在自己的预算价格范围内。

清西陵资料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清西陵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寝规模

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一处环境幽雅、

清西陵景观(20张)

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2]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王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现在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寝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1]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寝,帝陵4座:泰陵(雍正皇帝)、昌陵(嘉庆皇

清西陵地图

帝)、慕陵(道光皇帝)、崇陵(光绪皇帝);后陵3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3座,其他陵寝4座(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6人。

雍正泰陵编辑

雍正的泰陵

雍正的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上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埋葬着雍正及他的皇后孝敬、皇贵妃敦肃。雍正皇帝的泰陵,位于永宁山主峰之下,始建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泰陵是西陵的主体建筑,规模大,体系完整。西陵以泰陵为中心,其余各陵分布在它的东西两侧,规制与清东陵基本相同。过一座联拱式的五孔桥,进入陵区,前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

泰陵(7张)

一条宽十余米、长5华里的神道贯穿陵区全部。依次建造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圣德神功碑楼、七孔石拱桥、石像生、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一系列建筑和石雕刻。隆恩殿建造精美壮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黄瓦顶,木结构卯榫对接。明柱沥粉贴金包裹,殿顶有旋子彩画,梁枋装饰金线点金,枋心彩画“江山统一”和“普照乾坤”,色彩调和,殿宇金碧辉煌。[1]

3泰东陵编辑

简介

泰东陵内安葬的是雍正皇帝的熹妃,乾隆皇帝的生母、乾隆朝的圣母皇太后,孝圣宪皇后。

父亲:凌柱

清西陵

丈夫:雍正帝胤G

子女:1子,即乾隆帝

成婚:康熙四十三年(1704),13岁

封熹妃:雍正元年(1723)二月十四日

封熹贵妃:雍正八年(1730)四月

尊为皇太后: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

最得意:享尽人间富贵

卒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二十三日

享年:86岁

入葬:乾隆四十二年(1777)四月二十五日

徽号:崇德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

谥号: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地理位置

泰东陵

孝圣皇后的泰东陵坐落在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境内,位于雍正帝的泰陵东北约1公里处的东正峪。泰东陵是清西陵3座皇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乾隆元年(1736)九月,主持泰陵工程事务的恒亲王弘y,内大臣、户部尚书海望向乾隆帝请示:雍正帝入葬泰陵地宫后,是否给皇太后预留分位乾隆帝不便作主,转而请示皇太后。皇太后降懿旨:“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乾隆帝遵照皇太后懿旨,于乾隆二年(1737)在东正峪为皇太后营建泰东陵,约于乾隆八年(1743)建成。其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三孔拱券桥一座、东西下马牌、东西朝房各5间、东西值房各3间、隆恩门一座5间。东西燎炉、东西配殿各5间、重檐大殿一座5间。陵寝门3座、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陵前左侧是神厨库。库外井亭一座。

建筑风格

泰东陵与其他皇后陵相比,有三点独创之处:

首创隆恩殿月台上设铜鹿、铜鹤之制。在泰东陵之前建成的昭西陵和孝东陵,隆恩殿月台上只设铜炉一对。而泰东陵则又增设铜鹿、铜鹤各一对。很明显,这是仿照帝陵之制,首创了皇后陵设铜鹿、铜鹤的制度。以后建的各皇后陵改为设铜鹿、铜鹤各一只,成为定制。

首创大殿内东暖阁建佛楼之制。在泰东陵以前建的皇帝陵和皇后陵,均无佛楼之设。泰东陵则在隆恩殿东暖阁建了佛楼,为一层。这与孝圣皇后笃信佛教有关。从此以后,凡皇帝陵均建佛楼。皇后陵只慈禧陵建了佛楼。凡以后建佛楼均为上下两层。

地宫内雕刻经文、佛像。以前总认为清代皇陵中,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是乾隆帝的裕陵。清宫档案记载,泰东陵地宫里也镌刻了经文、佛像。泰东陵早裕陵6年而建。这表明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不是裕陵而是泰东陵。清宫档案还记载,泰东陵地宫的地面不是用条石铺墁,而是用金砖铺墁。具体泰东陵地宫的规制、经文佛像的内容,因为地宫尚未开启,档案也不全,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考证。

4嘉庆昌陵编辑

昌陵简介

昌陵是嘉庆皇帝爱新觉罗J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位于泰陵以西2里,以一条神道与泰陵相接,是西陵中唯一有神道与主陵相接的陵墓。嘉庆皇帝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在位25年(1796-1820年)。乾隆皇帝曾立过两位太子,但都因出天花而夭折,遂改立由妃子生的J琰。嘉庆即位后不久,惩办了乾隆皇帝的宠臣──大贪官和|,对当时朝中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建筑布局

昌陵的建筑形式与布局,跟泰陵基本一致,其豪华富丽亦不亚于泰陵。隆恩殿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地面用贵重的花斑石墁地,**的方石板上,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满堂宝石,别具特色。昌陵有清朝建立的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此后清朝皇帝各陵均不建圣德神功碑亭。

1796年(嘉庆元年),清朝入关第五代皇帝仁宗爱新觉罗J琰即位,他遵循父亲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

嘉庆昌陵

内分建陵寝的制度,在泰陵之西500米处选定了陵址,于当年开始兴建,到1803年(嘉庆八年)完工。工程结束后,陵寝定名为“昌陵”。这是清西陵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寝。与此同时兴建、同时完工的还有嘉庆皇帝17位嫔妃的园寝——昌妃园寝。

昌陵内葬仁宗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位于泰陵西侧,于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建成,建筑形式与泰陵大同小异,规模并列。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传位给他时并为他在泰陵南西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

从前面的神道到最后的宝城,一应俱全,但昌陵的宝城比泰陵还高大。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花斑石,**的方石板上有天然雅致的紫色花纹,光彩耀目,满殿生辉,素有“满堂宝石”之称。嘉庆皇帝的皇后陵昌西陵的回音石、回音壁,回音效果绝妙无比,可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相媲美。

昌陵西边是昌西陵和昌妃园寝,分别葬着孝和睿皇后和妃嫔等人。

5昌西陵编辑

昌西陵内安葬着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她也是清一代坐在皇后位置上最长的一个。她的个人资料请参考孝和睿皇后。

昌西陵的回音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群中,有两处古建筑有回音壁和回音石,一处是北京天坛,另一处就是清西陵中的昌西陵。

昌西陵建于1851年——1853年(咸丰二年),是清朝入关后第五代皇帝爱新觉罗J琰(嘉庆)的一个皇后——孝和睿皇后的陵墓。孝和,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侯恭阿拉之女。J琰即位前,她是J琰的侧室福晋,J琰当了皇帝以后,封其为贵妃。嘉庆二年二月,孝淑皇后薨逝,百日之后,太上皇乾隆敕封钮钴禄氏为皇贵妃,居中宫,并举行了册封钮钴禄氏为皇贵妃的典礼。嘉庆六年,加封钮钴禄氏为皇后,其父恭阿拉也由承思公晋封为一等侯。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J琰崩于承德热河行宫,F宁(道光)继位,将孝和尊封为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孝和薨逝,终年74岁。当时,道光帝春秋已高且有病,仍二十七日释缟素。咸丰元年(1851年)为孝和兴建昌西陵,竣工后葬于地宫奉安。谥号全称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天熙圣睿后”,这位皇后曾生育两儿一女。

昌西陵既不象孝圣皇后(乾隆生母)的泰东陵那样宏伟富丽,也不如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那样豪华奢侈,它近似于道光皇帝的慕陵那种典雅风格。隆思门以内的建筑,从前到后,一座高于一座

昌西陵石五供及宝顶

,陵寝围墙前方后圆,表示“天圆地方”。在宝顶月台前面,神道上的第七块石板是块回音石,站在上面说话,无论声音大小,都可以听到宏亮的回音。环绕宝顶的罗锅墙,是回音壁,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两端,面壁低声细语,声音象打电话一样清晰,令人赞叹叫绝。

昌西陵回音石与回音壁的构成,是清代建筑学家把声学原理用于陵寝建筑的新创造。罗锅墙为半圆形,声波的波长小于围墙半径,声波以柬状沿墙面连续反射前进,站于围墙两端的人便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6道光慕陵编辑

清宣宗道光皇帝的陵称慕陵。慕陵的特点是规模小,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坚固,则超过泰、昌二陵。整个围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身平齐结实。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开殿门,楠木香气扑鼻而来。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内有龙,而且檩枋、雀替,也雕上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据说,这都是道光本的的主意。原来为他选的陵址,发现地宫浸水,道光便另选一址,并命名为龙泉峪,道光认为,地宫浸水,可能是群龙钻穴、龙口埕水所致。如果把龙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会在地宫吐水了,于是,他命千百个能工巧匠,用金丝楠木雕成许许多多的龙,布满天花藻井,造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

慕陵位于清西陵的昌陵西15公里处的龙泉峪。该陵建造得很特殊,与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独树心裁之作。慕陵以精致小巧的建筑模式、清丽淡雅的建筑风格、工艺卓绝的楠木雕龙成为清帝陵中最具特色的一例。楠木烫蜡后褐然的色泽,灰黄交融的墙垣,配以蓝天白云,绿树金顶,典雅肃穆,清碧绝尘,自有一番幽远神秘、古朴超然的气度。

起初道光的陵寝设在清东陵,陵寝本着道光追求节俭的精神,取消了二柱门、地宫瓦顶、内刻经文、佛像等部分,大殿、碑亭、石像生体量也小了,道光七年完工,且葬入了孝穆皇后,殊不料一年后发现地宫渗水一尺七寸,震怒之下,全部陵寝被夷为平地。道光不顾乾隆定下的祖宗昭穆相间的定制,改在清西陵选址重建陵寝。该陵设计上更加刻意求简,仅有建筑27座,占地456亩,比泰陵缩小近80亩。但其实外“俭”内“奢”,其用料材质异常精美,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工艺到顶,不涂红挂灰,改变了传统的上身糙砌灰砖,刷红浆,下肩干摆的做法,加之两建一拆的经历,道光建陵耗资超过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慕陵神道放弃与泰陵相接,最南端是一座五孔桥,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道光帝“愧对祖宗”、“愧对天下百姓”,遂下令取消了歌功颂德的圣德神功碑和石像生。五孔桥之北即龙凤门,与孝陵、泰陵、昌陵相同,但略小。龙凤门以北建有下马碑东西各一座,神道碑亭体量较小,石碑正面刻有宣宗谥号,背面按照道光的遗嘱,刻有咸丰帝亲自撰写的记述宣宗一生事迹的碑文,这在清陵中绝无仅有,其实是兼有圣德神功碑的作用。

神道碑亭往北,是神道桥,慕陵没有按照三路三孔的惯例,而是变成了一路拱桥,东西两侧各有一平桥。桥北东西朝房各一座,前出廊,面阔三间,但进深缩小为两间。朝房之北各有一座班房。隆恩门建在石质须弥座上,台面铺金砖,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中开大门三道,门内燎炉已无。东西配殿较小,面阔仅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单檐歇山顶。

隆恩殿最为特殊,一改面阔五间的惯例,缩为三间,进深也三间,改重檐歇山顶为单檐歇山顶。殿四周设有回廊,裁撤了月台和大殿周围的栏板和雕龙头,月台上仅设铜炉两尊,不设鹿、鹤。月台东西两角有石幢和嘉量各一座。大殿正面三间都开门,殿东西两侧中间开门,其余为砖墙封闭。隆恩殿、东西配殿所有木构件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造价惊人,不饰彩绘,以楠木本色为基调,其天花、群板、绦环板、雀替等处一改传统的金莲

清西陵(4张)

水草案,而是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上千条云龙、游龙和蟠龙(仅隆恩殿内就有木雕龙714条),三殿共有木雕龙1318条,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只有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与之相同。道光认为,宝华峪地宫浸水是因为群龙钻穴,龙口吐水所致,如果把龙请到天上来,龙就会在天上争水而不往地宫吐水了。于是,他命令千百个能工巧匠,用金丝楠木雕刻成许许多多的龙,布满天花的藻井、门窗、雀替、隔扇等处,造成多龙争水的场面。楠木硬度极高,故迄今不用修缮。隆恩殿内北部有三座暖阁,中暖阁供奉道光帝神牌,西暖阁供奉三个皇后的神牌,东暖阁存放谕旨。

7慕东陵编辑

为道光帝孝静成皇后的陵寝,位于慕陵东北方的双峰岫,原本是慕陵妃园寝。最南端是神道旁两座下马碑,左侧有神厨库和井亭(原来均无,后添建),神道全为砖墁,没有皇后陵神道的中心石和两侧牙石,三座五孔平桥,都是妃园寝留下的痕迹。

规模

东西朝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原为布瓦),布瓦东西班房各三间、隆恩门面阔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原为绿琉璃瓦,后全改为**)。门内燎炉两座,东西配殿面阔三间(原无),隆恩殿面阔三间,前出月台,但无栏板、铜鼎鹿鹤。殿后为面阔墙一道,中门有门楼,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正面额枋上为青白石匾额,上书满蒙汉“慕东陵”字样,中门两侧开角门。墙北是石五供,北为月台,上建圆形宝顶一座,无方城和明楼。宝顶东侧并列建有宝顶一座,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皇后简介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锦氏,曾生皇2子顺郡王奕纲、皇3子慧郡王奕继,均不足三岁即夭折。道光12年11月21日生皇6子恭亲王奕欣,封静贵妃。孝全成皇后去世后,静贵妃代为抚养其子咸丰帝。咸丰继位后,尊其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颇受恩养。但当她去世后,其子恭亲王奕忻请求咸丰授予她皇后封号入葬,咸丰未置可否,仅以“哦,哦”两声作罢,但奕忻以军机大臣身份的便利,让军机处恭办“皇太后”封号事宜,迫使咸丰帝接受既成事实。对此咸丰极为不满和愤怒,虽未取消皇后封号,但在丧葬礼仪上加以减杀,并且在谥号上不加道光帝的“成”字,并找借口罢免了恭亲王的军机大臣职务。咸丰去世后,恭亲王联合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政变,除掉了咸丰八个顾命大臣,重掌军机处,封议政王,将其母神牌升入太庙,加谥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锦氏既非道光生前所立皇后,其子也未继位为帝,竟然得到皇后头衔入葬并配享太庙,实为清朝绝无仅有的孤例。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生皇7子醇亲王奕X、皇8子钟郡王奕、皇9子孚郡王M,封琳贵妃。同治5年去世。

孝静成皇后宝顶北部,分散建有宝顶三排,葬15人,计贵妃3位,妃4位,嫔4位,贵人4位,分别是:

南起第一行葬5位,从东往西分别是恬嫔富察氏(道光25年卒)、和妃那拉氏(生皇长子隐郡王奕纬,道光16年卒)、常妃赫舍里氏(咸丰10年,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居圆明园,惊吓而死)、祥妃钮祜禄氏(生皇5子敦亲王奕p,咸丰11年卒)、顺嫔(同治7年卒)。

往北第二行葬5位,从东往西分别是平贵人(道光3年卒)、定贵人(道光22年卒)、李贵人、彤贵妃舒穆鲁氏(初为贵妃,道光后期降为贵人,同治年间升为皇祖贵妃,光绪3年卒),佳贵妃郭佳氏(初为嫔,道光年间降为贵人,同治年间升为皇祖贵妃,光绪16年卒)。

往北第三行葬5位,从东往西分别是那贵人(道光时期为答应,咸丰时升为皇考常在,同治年间升为皇祖贵人,卒年不详)、恒嫔蔡佳氏(光绪2年卒)、珍妃赫舍里氏、成贵妃钮祜禄氏(初为嫔,道光年间降为贵人,同治年间升为皇祖贵妃,光绪14年卒)、豫嫔尚佳氏(道光时期为答应,咸丰时升为皇考常在,同治年间升为皇祖豫嫔,光绪年间卒)。

8光绪崇陵编辑

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他的隆裕皇后。

崇陵是光绪皇帝的陵墓,也是我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墓。光绪帝名载,爱新觉罗氏。其父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其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胞妹。同治帝病故后,由慈禧太后做主,指定继承皇位。

光绪登基时,正值清朝面临内忧外患,营造陵寝的工程不能如期破土动工,一直拖延到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1909年才由宣统朝着手操办。修建期间,清朝已走向灭亡,宣统皇帝与隆裕皇太后退位,向中华民国政府提出要求:“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的议和代表及各省都督,对清室要求宽大应许。

崇陵始建于1909年,陵址名叫金龙峪。其规模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它的特色。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把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思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为了增强排水性能,每个宫殿基部都建有2米宽的散水,明楼前和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隆思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质地坚硬无比,用这种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师椅,重量竟高达百余斤,所以隆思殿被誉为“铜梁铁柱”,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隆思殿内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柱身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较其它帝陵的宝相花更加富丽堂皇。

光绪崇陵

光绪驾崩时,陵还未建,他的梓宫(棺椁)在故宫观德殿暂安。

1909年3月,光绪的棺椁又由观德殿迁往西陵梁格庄行宫停放,一路起落,共耗银438400多两。虽然北京至西陵当时已通火车,但光绪棺椁仍用人抬。前面有卫兵开道,随后是皇帝和王公大臣,后面还有隆裕皇后、瑾贵妃等,最后是1400多辆轿车。棺椁拾至阜城门,仅十里远,就撤掉纸钱1000斤,用银260两。北京至西陵行程240华里,抬杠夫每天分为60班,每班128人,轮流抬着棺椁艰苦行进。沿途支搭三宿芦殿,耗银29000两,经过四天三夜,才把光绪的棺椁运到梁格庄行宫,安放于正殿之中。

1913年崇陵在金龙峪建成,十一月十六日申时,光绪的棺椁才正式安放于崇陵地宫之中。

1913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同葬地宫。

在光绪的棺椁正式安放崇陵地宫之际,清朝的遗老遗少还在这座帝王陵前,演出了一幕极尽愚忠的闹剧。光绪的老师梁鼎芬是比较典型的一位,他在崇陵的修建过程中,经常到工地瞻祝,为工程的修建筹款募捐。在为光绪送葬时,他由两个亲随搀扶着在陵前执绋(牵引灵枢的大绳),从行宫一直走到下宫殿。当人们将棺椁、随葬品布置妥当退出地宫后,唯有梁鼎芬疯疯癫癫地坐在地宫内预备给光绪殉葬。后被其亲随背出,才算完事。

尽管清廷的遗臣为修建崇陵费尽心思,光绪还是没有能够在他的地下寝宫里平安地长眠下去。1931年军阀混战时期,一伙不明身份的兵匪盗掘了崇陵地宫,多数随葬品被劫走。1980年6月,经上级批准,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开启地宫,清理整修,供国内外游客参观。这座地宫墓道全长6319米,是无梁无柱的石拱券式建筑,共有四道石门、九座券。门楼、门垛、门框、门簪均用青白石作原料,雕有瓦脊、瓦垄、花瓶等图案,每道石门上都有巨大的铜铸门管扇,八扇石门上分别雕有八大菩萨立像,金券内有宝床,宝床正中有金井,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停放在宝床上,棺椁周围有用五彩绘制的龙山石16块,宝床前东西各有石座两个,座上有香箱,是存放“册”、“宝”用的。这座地宫虽已被盗,但仍出土珠宝玉翠等文物数百件。

9溥仪墓编辑

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

当时,清西陵的工作人员找到溥仪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并说服她,于1995年将溥仪的墓葬迁到了清西陵。清西陵有关负责人介绍,将溥仪墓葬迁入清西陵,一是因为溥仪登基之初,就确定此地为他的陵墓;此外,清西陵所在地保定易县经济条件差,这样可以带动旅游发展。

溥仪墓

宣统皇帝是清朝第十代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代帝王。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字浩然,生于1906年,死于1967年,其父亲是光绪皇帝的弟弟醇亲王载沣。在溥仪墓的两侧,一侧是溥仪真心喜爱过的谭玉龄,一侧是婉容。

携程评论河北易县清西陵听松书院评价如何

你想问的是携程河北易县清西陵听松书院评价如何吧这个酒店的评价挺好的。

听松书院(易县泰陵店)位于河北易县清西陵,这是一座位于古松林海边的乡村公益书院。是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专业曹楠老师与听松书院创始人梅静女士联袂设计。即保持了清代传统的民居建筑式样,又注入了现代设计风格。步入其中,让人体会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建筑整体气质古朴典雅,室内装潢精巧细致,所用物品皆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细微之处彰显设计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游客体会到用心与体贴。

该酒店距离塔崖驿站475公里,驾车约57分钟,距离高碑店火车站579公里,驾车约55分钟,离市中心164公里,驾车约37分钟。

周围景点有:清西陵、云蒙山皇家森林公园、泰陵、荆轲塔、慕陵、崇陵等。

为何清西陵没有清东陵的名气大?哪些皇帝的陵墓在清东陵?

与明十三陵不同的是,清朝皇陵分为了两处,即清东陵及清西陵。清入关之后的九位皇帝,分别葬在两处不同的皇陵之中。

关于清东陵与清西陵的区别,最直观的便是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次修建时间也有先后之分,还有一点,咱们前面提到了,安葬的清朝皇帝不相同。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境内,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后,清东陵开始建设。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帝王葬于此处。而清西陵则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从雍正帝在位时期的雍正八年开始建设,雍正、嘉庆

 从宏伟的长城故宫到我们平常的名居,都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属于劳动人们的智慧。下面是作文栏目我为你带来的《建筑物说明文》,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建筑物说明文:篇一

 我们的古建筑像一袭历史悠久的长卷,承载着过往发展的历史,像一本很厚的书,永远也看不完又像一片源远流长的湖泊。今日,我们来到了充满古建筑韵味的定海古街。

 漫步古街,鳞次栉比的建筑;古色古香的店铺;错落有致的招牌顿时印入眼帘。如今的古街,充分向我们展示了古建筑的原有风貌,更是集美食,购物,居住,娱乐为一的海洋一街。定海古街,已成为了我们舟山海岛的旅游文化的一个集亮点。

 古街中,唯独中大街是目前保存较完善的旧街区,是定海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迈着有青石板铺成的地面,因为古时候并没有下水管道,青石铺成的路能将水吸收,从而排到地下。

 我们来到了中大街,仰目向上看,屋顶的灰瓦片排列有序,就像梳秀发的梳子,雕龙画凤,有两个角微微向上翘着。两只龙盘踞在屋顶上,金鳞金甲,活灵活现,似欲翻空飞去。落在古色古香的房顶上的龙神形各异,有的在翻云架雾,有的龙在翻江倒海,千姿百相。门框之上,那个黑底金子招牌,虽然已显得有点破旧,但依然有着古建筑的韵味。

 灰白的墙不仅整洁,还时时散发出大方的气息,古色古香。往下看,观赏的是雕刻着有花纹的门窗,大多雕刻的是几何形状,有清新秀丽的荷花;有傲然开放的梅花;有令人赞美的剑兰,清雅大方,手感温润细腻,色泽呈暗红色,渗出温文素雅的美感。

 中大街的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因木结构房屋易燃,且当时消防设施落后,中大街常遭遇大火。灾后重建时,接受了火灾蔓延的教训,当地人民捐资,在街道的中间建筑了8道封火墙。(现存4道)。亦称公墙,将街区分隔开来,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失去控制。

 定海古街是海岛民居的一大物宝,富有艺术性和装饰性。古街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建筑符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文化的思考价值。古建筑是祖先给我们的珍宝,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之上,让我们走进古建筑,感受那奇妙的自然魅力吧!

  建筑物说明文:篇二

 我家在平原地区,河流不多,所以桥也不多。虽然我们这个小县城桥很少,但也有一座比较出名的桥,叫狮子桥。

 它位于县城的西侧,紧靠着人民医院广场。走近狮子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只守在桥头上威猛的大狮子。虽然它们只蹲在正方形石头上,但也足足有三四米高,很是巍峨壮观。狮子瞪着圆圆的大眼睛,仿佛是忠诚的卫兵,在告诉人们什麽都别怕,有我呢!它们的脖子上,都挂着三个莲蓬子似的大铃铛,每个铃铛上都有三颗心。仿佛告诉人们,它们是用心护桥的卫士。

 走到桥上, 你就会看到,桥栏杆上姿态各异的小狮子。有的雌雄两只狮子搂抱在一起,别提有多亲热了;有的吹着小喇叭,瞧,它吹得多尽兴呀,好像在为平原县城的发展加油助威呢!有的留着长胡子,正在用手精心的梳理着,似乎在说,我的胡子够帅吧,能和关公相媲美了!有的极目远眺,仿佛在欣赏平原的美景呢;还有两只小狮子在玩球,一只蹲在球上,全神贯注,似乎在表演高难动作,一只躺着,四爪抱球,好像杂技演员正在飞速转球;另外还有一只小狮子,趴在母狮的怀里吃奶呢,小眼眯缝着,嘴角挂笑,那样子真是幸福极了。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双龙戏珠,龙凤呈祥,游龙戏凤等精美的图案,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狮子桥不但美观,而且也十分雄伟。桥长四十多米,宽五十多米。中间行车辆,两边走人。虽然狮子桥没有赵州桥历史那么悠久,但也是我们这儿的一座远近闻名的桥。我爱我们这儿的狮子桥!

  建筑物说明文:篇三

 沈阳,也许对你的印象并不深刻,但是对于我来说,沈阳故宫是祖国的一个名胜古迹,也是一个风水宝地。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这座占地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沈阳,有了故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如果没有故宫会显得那里是一个古国。

  建筑物说明文:篇四

 我的家乡在大慈岩镇新叶村。新叶村有许多古建筑:有序堂、双美堂、抟云塔、玉泉寺……他是明清古建筑的“露天博物馆”。抟云塔是其中的一个标志性古建筑,我最爱他了,下面我就来当一回小导游,说说抟云塔的来历和特点吧。

    抟云塔位于村口,建于1567年,落成于1575年,造塔总共用了八年多时间,塔高388米,围188米,因村东南面地势欠缺而用于补风水,所以又称之为“巽塔”。塔名取庄子“抟扶摇而直上九万里”。严格来说在封建社会里,村子是不好私自造塔的(县、州府以上可以造塔)。现在的解释,新叶村祖上造塔的主要原因和作用是:1、 补风水。与祖山——玉华山、朝山——道峰山形成三足鼎立。2、 因为整个村居的地形是船形,村口的五座小山像五条小船,所以有五船下江之说,塔犹如船篙,是为了起固定的作用。3、 新叶村自迁居以来文运不是很好,造塔是为了培植儒风。塔像一支大毛笔直插天空,它倒影在祠堂塘和四方塘内,后来真的出了个进士叶元锡。所以“抟云塔”也叫“文峰塔”。4、 在古印度塔是人丁兴旺的象征。现在新叶村有叶姓人口三千多。民国初年,又在塔的旁边造经堂“观音堂”,“子孙堂”、“土地祠”和供外人居住的侧房(传说在以前外姓人是不好长期住在村里的,否则要破风水的。)塔的东面是狮子山,西边是象鼻山,形成狮、象锁水口的村口布局。

    1989年的秋天,联合国教科组织成员,清华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所长陈志华教授考察后说:“新叶村村口的组合建筑,是古村落的标志性建筑,虽然不建于同一时期,但它体现了中国的耕读文化,做到了和谐统一,是中国古建筑一绝。”

    我的家乡——新叶村的古建筑还有很多很多,请朋友一定要来哦!好客的新叶人一定会把你当作“上客”来招待。

  建筑物说明文:篇五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的海淀区。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古代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颐和园依山傍水,有万寿山和昆明湖,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入春后,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景色诱人。

 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有一座十七孔桥。湖畔有佛香阁、石舫。佛香阁建在万寿山上,是全园的中心,登上佛香阁,不仅可以饱览昆明湖上的风光,而且周围数十里的景色也尽收眼底。

 昆明湖北岸建有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到石丈亭,共273间,全长728米。整个长廊依山面水,随山势而起伏,循湖岸而曲折,像根彩带把万寿山南麓的建筑群贯穿起来,并在湖光山色间严谨而自然地起了承接作用。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

 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精美的绘画,有西湖风景、山水人物、草木花鸟等。这些精美的绘画描述了许多人们熟悉的故事,有《西游记》、《水浒》、《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彩绘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花草树木惟妙惟肖,蝴蝶在花草中翩翩起舞,小鸟在树林中欢快地歌唱。

 知春亭虽不大,却是观景的好地方。德和园是慈禧听戏的地方。

 颐和园里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色,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令人们留连忘返。

  建筑物说明文:篇六

 穿越天安门、端门,最后穿越故宫的正门,我们就来到了这座伟大的宫殿——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宫。故宫面积为725000平方米,四周有宫墙和护城河环绕,有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四个城门,是一座防备森严的高大城堡,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相传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因为古代房屋是四柱为一间的,根据现代的房屋说法,共有8707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位居五大宫殿之首。更是我国的文化宝库,馆藏七十一万件珍宝,形象地展示出了古代故宫生活。

 从午门走进故宫,我发现一个问题:故宫的房子不是最多的,珍宝不是最多的,人才是最多的!故宫内挤满了成千上万的人,本地人外地人中国人外国人如果有外星人知道故宫也会来一睹紫禁城的风采,光是排队买票就等了好长时间。买到票后,我们开始浏览整个故宫。

 故宫的建筑是木结构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到处画着精美绝伦的彩绘,让这座巨大的宫殿群更显得金碧辉煌。我们一路欣赏着,来到了太和殿前。

 太和殿是古代皇帝坐朝议事的地方,是万众瞩目的权利的中心。从外面看白色的栏杆台基拱起高高的宏伟大殿,金色的屋顶,红色的柱子,彩色的绘画,让大殿灿灿发光。走近了向里面看,有皇上坐的宝座,两旁立着神兽雕塑。店内空旷,用精美的画作和巧夺天工的技艺雕琢的完美无缺。大殿两旁是其他的建筑,有中和殿、保和殿、文渊阁、武英殿等建筑。这些名词儿,我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就已经见识过了,都是朝中大员上班工作的地方。

 这便是外朝了,皇帝举行大型庆典、仪式等都在这里。又是穿过几道宫门,我们来到了内廷。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三大中心组成,大大小小分布着几千间房屋,为后宫妃子们居住的地方。来到这里,我们游览了乾清宫的雄壮气势和其他宫殿的小巧别致,众星拱月,壮观无比。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故宫珍宝馆,这里收藏着故宫的超级宝贝。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几盆美丽的花。当然这些花不一般,乃是用金银、宝石、水晶等名贵的珠宝做成的,闪闪发光,过了几百年依然如旧,让人赞叹不已。

 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是古代远方各国进贡来的物品,有丝绸、金银、翡翠玉等。我们还看到了如意。大大小小的如意被放在玻璃柜里,有的是玉如意,晶莹透亮,光滑无比。有的是金如意,金灿灿的,闪耀夺目。有的是镶嵌多种珠宝玉石的如意,像一颗颗明珠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还看到了龙袍。**金光闪烁的底子,上面绣着多条巨龙,围绕云端飞舞,张牙舞爪,腾云驾雾,好不威风。龙袍是用上好的丝绸做的,我敢肯定穿上它一定很舒服。

 两个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们从故宫南门进,从北面的神武门出了。走在路上,我们还在议论赞叹着皇帝的奢华和故宫的壮观,真不愧是文化宝库啊!

  建筑物说明文:篇七

 今天,我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都想来到的地方,世界着名的皇家园林,中国历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又叫紫禁城。那里有许多珍宝,8000多间房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们先来到了天安门,门口有两个大石狮子,好像在守着天安门。一进天安门,我就惊呆了,哇!好大的一个城楼呀!妈妈让我在天安门楼照了几张相,然后就进了端门,端门内有一大批武警在那里训练,我看见了那些武警整齐的步伐,听着洪亮的声音,我心里暗暗佩服这些武警战士,使他们在日夜守卫着天安门和故宫。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雄伟高大,左右城门上各有八十一个门钉,整个门,呈红色,只有门钉是金色的,进到了午门里头,哇!好大的广场呀!比天安门还大好多呢!那里还有很多几百年前的大砖头呢,不过,有好的砖头,也有不好的砖头。不好的由于常年风吹日晒,现在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好的现在还完好无损,所以我们要爱护这些物品。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东方三大殿”之一,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里面的柱子,皇帝的宝座,全是金色的,地板用的是俗称金砖的石头铺的,我真佩服以前劳动人民人的聪明才智。太和殿中间的大楼梯是给皇帝走的,皇帝的椅子上,刻着一条大龙。人们称为龙椅。在外边,皇帝走的是用石头刻的龙路,旁边,是大臣走的路,走的是一个一个的台阶。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御花园,那里有许多百年的古树、像龙一样的歪脖子树,有的古树,枝叶茂盛;有的古树,只有一个树枝茂盛;有的古树的树干呈棕色,还有的古树呈黑棕色。还有的树根一根搭一根特别乱,还有的树根埋在了土里,看不见根。我们又往外走,看见了一座石山,石山上有一座亭子,是黄帝观赏景色的。石山上还有楼梯所以上去非常方便。

 最后,我们就离开了故宫。这次的游玩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我永远也不能忘记liuxue86这有意义的一天。

  建筑物说明文:篇八

 7月22日我们游玩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它又叫紫荆城,位于北京市的市中心,处于北京中轴线上,前通天安门,后依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邻中南海,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外有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内接长3公里,高10米的城墙,城墙开有四个门,分别是南午门,北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我们是从南午门进入故宫的。

 故宫留给我总的印象是红墙黄瓦,雄伟高大的建筑,我们通过青石铺的甬道,跨过汉白玉做的金水桥来到了太和殿,它又叫金栾殿;古时候它是皇上听政的地方:在它的后面还有许多高大的宫殿,它们都是画栋雕梁,金碧辉煌,在这个建筑群中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雄伟壮观,这里曾经住过24个皇上,红色**是皇家专用色,老百姓是禁止使用的,还有9这个数字也是皇家专用的,老百姓也是禁止使用的。我们在故宫边走边看,发现故宫内都是龙和凤两种动物的雕刻图案,我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只有故宫才有这两种动物的图案。”妈妈讲:“龙凤代表着志高无上的权力,在过去只有在皇家建筑中才可以使用。”故宫中我对九龙壁印象最深,九龙壁上有九条色彩不同,样式不同的龙,它们有的腾云驾雾,直冲云霄;有的在祥云之间嬉笑打闹,还有的躲在一边安静的睡觉。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古人的智慧伟大,我情不自禁在这里合影留恋。

 故宫太美了,我下次还要来,再见!

秋天来了,在习习秋风和硕果累累的景象中,梧州市的第八届“国际宝石节”被迎来了!听到了这个好消息,落叶和秋风高兴地跳起了华尔兹,花儿们马上开笑脸。

梧州是“世界人工宝石之都”,从2004年开始,每年一度的国际宝石节是梧州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经贸盛会。通过举行一系列经济发展合作和文化、商贸旅游活动,大批批目纷纷落户梧州。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珠宝客商齐聚“世界人工宝石之都”广西梧州市,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第八届梧州国际宝石节。此次宝石节共有来自泰国、印度、美国、香港、台湾等地的珠宝玉石首饰展位500多个,展出的天然珠宝和人工宝石饰品多达上万种。同期举行的多项活动使这个百年商埠焕发出新的光彩。梧州是我国的人工宝石产业重镇,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到兴办宝石原料厂、宝石机械厂,从原料、机械依赖进口到基本实现国产化,从订单生产到国际贸易,历经27年的发展,梧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宝石加工基地。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梧州的人工宝石占全国产量的80%,占世界产量的70%,被誉为“世界人工宝石之都”。梧州从1982年第一家崔氏宝石首饰制造有限公司在梧州设厂进行来料加工宝石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扶持,人工宝石产业在梧州城乡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全国人工宝石原材料、机械设备、加工辅助材料,以及人工宝石收发、人工宝石饰品的交易基地。

从2004年到2011年,从第一届到第八届,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世界。宝石给我们梧州带来的,不仅是“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荣誉,更让我们这些“山城”里的人感到自豪,感受大城市拥有的繁华。在五湖四海里创下一片天地!

璀璨宝石耀水都,奇丽光艳照山城。我相信还会有第一百零一届、零二届……梧州国际宝石节的!

清朝官服图案代表的等级

清早期,只有武官为补服制,而补子可随意缀织于朝衣、短褂、皮褂、马褂之上。到了顺治九年后,对补服的制作有了改变,几乎全盘承袭了明朝的定制,只有个别纹样有所删改。各级官员补服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肘、身长过膝,区别仅在于补子形状和纹样的不同。

清代的补子直接袭于明朝,但也有所发展和变化,二者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型制上。明代补子施于袍,清代补子用于褂。明服为团领衫,前胸补子是完整的一块,清服是对襟褂,前胸的补子被一分为二。明代的补子既有单独缀织到补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织绣在补服上的,清代则为单独织绣成后再缝缀到补褂上的。明代的补子大约40厘米见方,清代的补子稍小,约30厘米见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补子多以红色等素色为底,金线绣花,清代的补子则是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艳丽。明代补子四周多为光边,清代补子四周加工精细,多采用花边,并具有装饰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补子,多绣有一对飞禽,清代的禽兽均绣单只。

明代的补子只饰于前胸后背,清代宗室的圆补有的不仅饰胸,还有的饰于两肩之上。

缀绣在清代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它只不过是绣工的复杂程度和颜色的差别。补子随着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种珍贵的文物藏品。

官员所缀绣的补子图案各有不同,主要以文官采用飞禽饰样,武官采用走兽图案,用以显示出武官的威武气势。而官员的元配夫人为朝廷命妇,亦可随夫婿官阶,可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缀有补子。

补子分圆补和方补两种。圆补用于贝子以上皇亲者,上为五爪金龙纹,分别饰于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后背。方补均用于文官和武将等官员。

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口若悬河为鹭鸶,七品为(氵+鸡)(氵+束+鸟),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

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八品与七品相同也是绣犀牛,九品绣海马。

清代的补服制度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年羹尧的儿子因穿了四团龙补服一项,在给年羹尧定罪时,就有这一项:“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顺礼也。”

当时,也有官员因自己的职位低,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私自找绣工制作的。加工厂清廷三令五申禁止私自制作比自己官职高的补子,但为了利益仍有造假之事发生。制作这些补子的机构,是皇家专门织造绸锦缎的织造衙门。皇家织造衙门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们用各种绣丝彩料,运用和继承精湛的织绣技术手法,织绣出了誉满天下的传统服饰。这些补子如今已成了珍贵的文物和艺术珍品了。

由东北关外的女真民族建立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清朝的官服突出了满族的民族特色,彻底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汉族官服面貌。这些服式的满族特色突出表现在冠帽、马蹄袖、袍褂和长裤上。

清代官员的礼帽十分特殊,就是人们很熟悉的拖着羽毛长翎的圆顶大帽。它分为两种:一种是从8月戴到来年2月,叫暖帽,另一种在3月至8月戴 ,叫作凉帽。暖帽为圆形,中间圆顶,周边有一道宽折檐,用黑色的呢料、绒布或绸缎制成。帽檐是貂皮、海龙皮、狐皮等名贵皮料做成。帽子顶上缀有红色的帽纬,中央装着顶珠。顶珠用宝石、珊瑚、金、银等制作,是区分官品高下的重要标志。凉帽是一个圆锥体的笠帽,用玉草或藤丝、竹丝编成。外面罩上罗纱,缀有红色帽帏,加有顶珠。皇帝的帽子最为华贵,有3层帽顶,上面嵌有金龙。冠顶用金丝嵌制,上镶4条金龙,每条龙都口衔宝珠,冠顶中央嵌1颗大珍珠,周围也嵌有珍珠宝石。 马蹄袖,本名"箭袖",是武士射箭时挡在手部的防护衣物。外形酷似一只马蹄。它装在清人常穿的开衩箭衣袖口上,平时可以翻起,行礼时放下来盖住手。它是清人特别看重的满族民族服饰。

满族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它与汉族袍服明显不同,上身紧窄贴身,袖子较细瘦,下身的前后左右开衩,这也是有等级限制的。皇室袍子开四衩,官员百姓的袍褂只许在前后开两衩。袍子均为圆领,右衽。皇帝的礼服袍子用明**,绣有龙纹。官员和命妇们穿绣有蟒纹的袍子。

在袍服外面加穿外褂,是满族服装的一大特征。外褂比袍子短,一般是对襟、圆领、袖子较宽松,袖口平齐。马褂是一种非常短小的外褂,长不及腰,袖子不过肘部。对襟马褂也经常被当作宫中礼服穿用。**的马褂最为尊贵。与马褂相近的还有马甲,这也是由骑射生活决定的衣服式样。马甲没有袖子,主要贴穿,用以保暖,后来逐渐成了外衣。

清朝官服前标志——九品文武官

有易县中通,申通,圆通都有,申通在惠友超市往北走,路东的三星专卖店

中通

东至112线长城加油站以西、南至南环路以北、西至铁道以东、北至食品厂以南。秦元南大街、秦元北大街、开元南大街、开元北大街、阳元南大街、阳元北大街、靖远大街、南环路、东二环、朝阳路、金台路、易兴路、步行街、长安路、团结路、红梅路。brbr]

不派送范围:乡镇、部队不派送。除派送范围外,其他均不派送。

圆通

[县城(易州镇)]不派送范围:其它乡镇不派送

韵达

[易县:县城内。

◇靖远北大街、靖远南大街(原西环路)包括: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五分社,京艺美发厅,易县公路路政执法大队,特福莱汽车美容装饰,虹桥酒店,易水医院,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分院,百益城宾馆,百益城洗浴中心,永盛源正宗东北地锅鱼,蜀香独一处石锅鱼,建业家具新城,陈记饺子坊,易县农村信用联社第二分社,易县红十字会第一医院,易县实验中学

◇阳元北大街、阳元南大街包括:中国电信开元街营业厅,好滋味易县店,五六七美食,农行第三储蓄所,复康药房,聚华源名烟名酒总店部,又一顺,渝都干锅辣鸭头易县加盟店,易县邮政局,易县邮政局阳元支局储蓄专柜,兴隆香烟名酒,易县水土保持局,易县农村信用联社燕都信用社(太行),万宝堂连锁公司第三十六药店,金马通讯手机广场,易州金店,志国牙科,燕都家电,天强建筑工程公司,易县农村信用联社城关信用社,建设局,鑫华电器商场,新世纪家电,柒牌男装,易县国土执法监察局,天翼手机专营店易县店,康泰厨卫商场,易县第二小学,爱玛电动车易县店,新日电动车易县店,甜蜜蜜数码婚纱摄影名店,国窖1573名酒长廊,海尔专卖店易县店,美罗家纺,李宁,百盛数码,红豆,全友通讯成,众诚通讯城,小霸王总店,法国梦特娇,友谊家电,惠通通讯,圣林通讯,百斯盾服饰,国人西服,雅戈尔专卖,依姿曼精品女装,易县郎酒旗舰店,惠友超市易县店,沃特体育,易县城管处金椿卫生室,大众药店,香格里拉快捷酒店,老董杂碎店,喜盈门,古坊斋,供销合作社棉麻烟公司,海鑫电脑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易县城管局,农业发展银行易县支行,易县双语幼儿园,米澜视觉婚纱影楼。

◇开元北大街、开元南大街包括:医药药材公司饮料厂,易水骨科医院,易县第三小学,保定安达制动有限公司,万宝堂连锁公司第三十七分店,保康大药房,北城小区,老平遥刀削面第五十八连锁店,大治牙科,易县物资局,易县烟草专卖局,易县地税局,工行易县支行营业厅,海天阁,易县水务局,天明眼镜,乾元大药房,易县电力局(电力大厦),四通宾馆,供电公司,燕都宾馆,百货大楼,太平洋大酒店,蜘蛛王,红梅信誉楼,安踏,长安小区,长安嘉园小区,红豆婚纱摄影广场,中国邮政开元街储蓄,联通公司易县分公司,威圣家电商场,永益眼镜店,波司登,易县图书馆,建行家属楼,郑生生珠宝广场,易水金街,王府大酒店,易县公安局,易县人民法院,宏威驾校,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易县支公司。

◇泰元北大街、泰元南大街(原东环路)包括:华宇泰兴园,明辉宾馆,电力明珠小区,易县城区国税局,易县国税局稽查局,国税局家属院,三丰灯饰,易县国土局,谢家鸡店,京南第一涮,易县城区地税局,易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名门闺秀美容美发连锁机构,忠顺斋烤鸭店总店,易水人家,易家宾馆,易县众信会计事务所,燕都名苑,少龙,易州镇中心卫生院,全友家私,易县第一小学,中国电信泰元南大街营业厅,易县广电局,易县农牧局。迎晖北大街(原东外环路)包括:迎晖小区、红星汽修厂、静馨茶艺、莲花洗浴、锦都洗浴休闲会馆、新世纪汽车服务中心、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石庄信用社、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心信用社、易县商务局、新华人寿保险易县营销部、中行易县支行、大庄园、车爵士汽车酷装美容专营店、驰耐普汽车美容美护连锁店、易县保路通汽车服务中心。

◇金桥街(步行街)、府前街、城隍庙街、财神庙街、

◇同兴东路、同兴西路(原112国道)包括:易县万祥汽贸有限公司,易县华茂贸易有限公司,易县易州镇后部村村民委员会,易县岐轩堂医院,易县光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易县德源白水泥有限公司,后部医院,河北省易县制糖厂,易县交警大队,易县城区派出所,崇德大药房七十四分店,易县农村信用社第六分社,易州板业集团总公司,北建汽车修理服务有限公司,汇川宾馆,交通宾馆,易县电力局承装公司,易县交通局,易县汽车站,易县第四幼儿园,通汇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公司,军民饭庄,三泰轿车养护中心、华宇小区。

◇金台东路、金台西路(原易兴路全境)国家电网易县城外供电营业厅、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公司、易县图书馆分馆、易县东方医院、崇德大药房、易县人口计生局、全虎家私商城、易县国税局、腾达饭店、君悦商务酒店、鑫众达电脑城、惠普专卖、百特电脑超市、农行易县支行、农行家属楼、同仁堂、河北玄武集团有限公司、金台商厦、卡帕、七匹狼、红艺数码婚纱影楼、劲霸男装、曼洒特裤业、海澜之家、君辉商务酒店、协和医院、房地产管理局、装饰东、西楼、中国平安保险、一千零一夜火锅店。

◇朝阳东路、朝阳西路(全境)林业局、工商局、花园小区、花园小区西区、亚澜家苑、全友家私、全虎家私、锦芳园小区、东剑花园广场、沃美超市、教育局、易县中学、众达电脑、学苑电脑、县委党校、中国人民银行、中医院、公安局家属楼、中国银行、阳光国际AB、好年景烤鸭店、易县政府、检察院、易水职工公寓、电信家属楼、县政府家属楼、里仁居、财政局、规划局、西苑小区、第一饭店、建安公司、平安小区、建业家具城。

◇易兴东路、易兴西路(原南环路全境)易小家属院、普华房地产有限公司、远大制冷、唯美度男士美容院、滨河小区、极地KTV、鑫苑小区(南环小区,工商局家属院)、环保局、恒信建材检测、惠东花园小区、御景蓝湾。

◇迎宾路、友谊路、文化路、长安路、团结路、龙兴路、山厂路、育英路、华兴路、红梅路、乾安路。

更新时间:2011-6-8 17:13_s]不派送范围:易州镇、梁格庄镇、西陵镇、裴山镇、塘湖镇、狼牙山镇、良岗镇、紫荆关镇、桥头乡、白马乡、流井乡、高村乡、高陌乡、大龙华乡、安格庄乡、凌云册回族满族乡、西山北乡、尉都乡、独乐乡、七峪乡、富岗乡、坡仓乡、牛岗乡、桥家河乡、甘河净乡、蔡家峪乡、南城司乡及其下属村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860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