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找的是不是这个
<<更衣记>>
如果当初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罢。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宫室里发掘出来的甬道。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了。
从前的人吃力地过了一辈子,所作所为,渐渐蒙上了灰尘;子孙晾衣裳的时候又把灰尘给抖了下来,在**的太阳里飞舞着。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开国的时候,因为“男降女不降”,女子的服装还保留着显著的明代遗风。从十七世纪中叶直到十九世纪末,流行着极度宽大的衫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领圈很低,有等于无。穿在外面的是“大袄”。在非正式的场合,宽了衣,便露出“中袄”。“中袄”里面有紧窄合身的“小袄”,上床也不脱去,多半是妖媚的桃红或水红。三件袄子之上又加着“云肩背心”,黑锻宽镶,盘着大云头。
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譬如说,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虽然博得普遍的赞叹,知识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遗憾,因为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注意;任是铁铮铮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女人要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出门时裤子上罩的裙子,其规律化更为彻底。通常都是黑色,逢着喜庆年节,太太穿红的,姨太太穿粉红。寡妇系黑裙,可是丈夫过世多年之后,如有公婆在堂,她可以穿湖色或雪青。裙上的细褶是女人的仪态最严格的试验。家教好的姑娘,莲步姗姗,百褶裙虽不至于纹丝不动,也只限于最轻微的摇颤。不惯穿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来便予人以惊风骇浪的印象。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裙腰垂下一条条半寸来宽的飘带,带端系着铃。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的叮当,像远山上宝塔上的风铃。晚至一九二○年左右,比较潇洒自由的宽褶裙入时了,这一类的裙子方才完全废除。
穿皮子,更是禁不起一些出入,便被目为暴发户。皮衣有一定的季节,分门别类,至为详尽。十月里若是冷得出奇,穿三层皮是可以的,至于穿什么皮,那却要顾到季节而不曾顾到天气了。初冬穿“小毛”,如青种羊,紫羔,珠羔;然后穿“中毛”,如银鼠,灰鼠,灰脊,狐腿,甘肩,倭刀;隆冬穿“大毛”,——白狐,青狐,西狐,玄狐,紫貂。“有功名”的人方能穿貂。中下等阶级的人以前比现在富裕得多,大都有一件金银嵌或羊皮袍子。
姑娘们的“昭君套”为阴森的冬月添上点色彩。根据历代的图画,昭君出塞所戴的风兜是爱斯基摩氏的,简单大方,好莱坞明星仿制者颇多。中国十九世纪的“昭君套”却是颠狂冶艳的,——一顶瓜皮帽,帽沿围上一圈皮,帽顶缀着极大的红绒球,脑后垂着两根粉红缎带,带端缀着一对金印,动辄相击作声。
对于细节的过分的注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现代西方的时装,不必要的点缀品未尝不花样多端,但是都有个目的——把眼睛的蓝色发扬光大起来,补助不发达的胸部,使人看上去高些或矮些,集中注意力在腰肢上,消灭臀部过度的曲线……古中国衣衫上的点缀品却是完全无意义的,若说它是纯粹装饰性质的罢,为什么连鞋底上也满布着繁缛的图案呢?鞋的本身就很少在人前漏脸的机会,别说鞋底了。高底的边缘也充塞着密密的花纹。
袄子有“三镶三滚”,“五镶五滚”,“七镶七滚”之别,镶滚之外,下摆与大襟上还闪烁着水银盘的梅花,菊花,袖上另钉着名唤“阑干”的丝质花边,宽约七寸,挖空镂出福寿字样。
这里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闲阶级一贯的态度。惟有世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同样地烦难。
古中国的时装设计家似乎不知道,一个女人到底不是大观园。太多的堆砌使兴趣不能集中。我们的时装的历史,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点缀品的逐渐减去。
当然事情不是这么简单。还有腰身大小的交替盈蚀。第一个严重的变化发生在光绪三十二三年。铁路已经不这么稀罕了,火车开始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占一重要位置。诸大商港的时新款式迅速地传入内地。衣裤渐渐缩小,“阑干”与阔滚条过了时,单剩下一条极窄的。扁的是“韭菜边”,圆的是“灯果边”,又称“线香滚”。在政治动乱与社会不靖的时期——譬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时髦的衣服永远是紧匝在身上,轻捷俐落,容许剧烈的活动,在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因为衣裤过于紧小,肘弯膝盖,筋骨接榫处非得开缝不可。中国衣服在革命酝酿期间差一点就胀裂开来了。“小皇帝”登基的时候,袄子套在人身上象刀鞘。中国女人的紧身背心的功用实在奇妙——衣服再紧些,衣服底下的肉体也还不是写实派的作风,看上去不大象个女人而象一缕诗魂。长袄的直线延至膝盖为止,下面虚飘飘垂下两条窄窄的裤管,似脚非脚的金莲抱歉地轻轻踏在地上。铅笔一般瘦的裤脚妙在给人一种伶仃无告的感觉。在中国诗里,“可怜”是“可爱”的代名词。男子向有保护异性的嗜好,而在青黄不接的过渡时代,颠连困苦的生活情形更激动了这种倾向。宽袍大袖的,端凝的妇女现在发现太福相了是不行的,做个薄命的人反倒于她们有利。
那又是一个各趋极端的时代。政治与家庭制度的缺点突然被揭穿。年轻的知识阶级仇视着传统的一切,甚至于中国的一切。保守性的方面也因为惊恐的缘故而增强了压力。神经质的论争无日不进行着,在家庭里,在报纸上,在娱乐场所。连涂脂抹粉的文明戏演员,姨太太们的理想恋人,也在戏台上向他的未婚妻借题发挥,讨论时事,声泪俱下。
一向心平气和的古国从来没有如此骚动过。在那歇斯底里的气氛里,“元宝领”这东西产生了——高得与鼻尖平行的硬领,像缅甸的一层层叠至尺来高的金属项圈一般,逼迫女人们伸长了脖子。这吓人的衣服与下面的一捻柳腰完全不相称,头重脚轻,无均衡的性质正象征了那个时代。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大家都认真相信卢骚的理想化的人权主义。学生们热诚拥护投票制度,非孝,自由恋爱。甚至于纯粹的精神恋爱也有人实验过,但似乎不会成功。
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上层阶级的女人出门系裙,在家里只穿一条齐膝的短裤,丝袜也只到膝为止,裤与袜的交界处偶然也大胆地暴露了膝盖,存心不良的女人往往从袄底垂下挑拨性的长而宽的淡色丝质的裤带,带端飘着排穗。
民国初年的时装,大部分的灵感是得自西方的。衣领减低了不算,甚至被蠲免了的时候也有。领口挖成圆形,方形,鸡心形,金刚钻形。白色丝质围巾四季都能用。白丝袜脚跟上的黑绣花,象虫的行列,蠕蠕爬到腿肚子上。交际花与妓女常常有戴平光眼镜以为美的。舶来品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见一斑。
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沙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赶上去的时装,也同样的千变万化。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珠宝一般,没有年纪的,随时可以变卖,然而在民国的当铺里不复受欢迎了,因为过了时就一文不值。
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去。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长袍。发源于满洲的旗装自从旗人入关之后一直与中土的服装并行着的,各不相犯,旗下的妇女嫌她们的旗袍缺乏女性美,也想改穿较妩媚的袄裤,然而皇帝下诏,严厉禁止了。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在中国,自古以来女人的代名词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截穿衣与两截穿衣是很细微的区别,似乎没有什么不公平之处,可是一九二○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了心。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实际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政治上,对内对外陆续发生的不幸事件使民众灰了心。青年人的理想总有支持不了的一天。时装开始紧缩。喇叭管袖子收小了。一九三○年,袖长及肘,衣领又高了起来,往年的元宝领的优点在它的适宜的角度,斜斜地切过两腮,不是瓜子脸也变了瓜子脸,这一次的高领却是圆筒式的,紧抵着下颔,肌肉尚未松弛的姑娘们也生了双下巴。这种衣领根本不可恕。可是它象征了十年前那种理智化的*逸的空气——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的肉身。这儿有讽刺,有绝望后的狂笑。
当时欧美流行着的双排钮扣的军人式的外套正和中国人凄厉的心情一拍即合。然而恪守中庸之道的中国女人在那雄赳赳的大衣底下穿着拂地的丝绒长袍,袍叉开到大腿上,露出同样质料的长裤子,裤脚上闪着银色花边。衣服的主人翁也是这样的奇异的配答,表面上无不激烈地唱高调。骨子里还是唯物主义者。
近年来最重要的变化是衣袖的废除。(那似乎是极其艰难危险的工作,小心翼翼地,费了二十年的工夫方才完全剪去。)同时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钮扣来代替,不久连钮扣也被捐弃了,改用嵌钮。总之,这笔账完全是减法——所有的点缀品,无论有用没用,一概剔去。剩下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与小腿。
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革命前的装束却反之,人属次要,单只注重诗意的线条,于是女人的体格公式化,不脱衣服,不知道她与她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时装不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实业,不比在巴黎,几个规模宏大的时装公司如Lelong’sSchiaparelli’s,垄断一切,影响及整个白种人的世界。我们的裁缝却是没主张的。公众的幻想往往不谋而合,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洪流。裁缝只有追随的份儿。因为这缘故,中国的时装更可以作民意的代表。
究竟谁是时装的首创者,很难证明,因为中国人素不尊重版权,而且作者也不甚介意,既然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最近入时的半长不短的袖子,又称“四分之三袖”,上海人便说是香港发起的,而香港人又说是上海传来的,互相推诿,不敢负责。
一双袖子翩翩归来,预兆形式主义的复兴。最新的发展是向传统的一方面走,细节虽不能恢复,轮廓却可尽量引用,用得活泛,一样能够适应现代环境的需要。旗袍的大襟采取围裙式,就是个好例子,很有点“三日入厨下”的风情,耐人寻味。
男装的近代史较为平淡。只一个极短的时期,民国四年至八九年,男人的衣服也讲究花哨,滚上多道的如意头,而且男女的衣料可以通用,然而生当其时的人都认为那是天下大乱的怪现状之一。目前中国人的西装,固然是谨严而黯淡,遵守西洋绅士的成规,即使中装也长年地在灰色、咖啡色、深青里面打滚,质地与图案也极单调。男子的生活比女子自由得多,然而单凭这一件不自由,我就不愿意做一个男子。衣服似乎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刘备说过这样的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可是如果女人能够做到“丈夫如衣服”的地步,就很不容易。有个西方作家(是萧伯纳么?)曾经抱怨过,多数女人选择丈夫远不及选择帽子一般的聚精会神,慎重考虑。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
直到十八世纪为止,中外的男子尚有穿红着绿的权利。男子服色的限制是现代文明的特征。不论这在心理上有没有不健康的影响,至少这是不必要的压抑。文明社会的集团生活里,必要的压抑有许多种,似乎小节上应当放纵些,作为补偿。有这么一种议论,说男性如果对于衣着感到兴趣些,也许他们会安份一点,不至于千方百计争取社会的注意与赞美,为了造就一己的声望,不惜祸国殃民。若说只消将男人打扮得花红柳绿的,天下就太平了,那当然是笑话。大红蟒衣里面戴着绣花肚兜的官员,照样会淆乱朝纲。但是预言家威尔斯的合理化的乌托邦里面的男女公民一律穿着最鲜艳的薄膜质的衣裤,斗篷,这倒也值得做我们参考的资料。
因为习惯上的关系,男子打扮得略略不中程式,的确看着不顺眼,中装上加大衣,就是一个例子,不如另加上一件棉袍或皮袍来得妥当,便臃肿些也不妨。有一次我在电车上看见一个年轻人,也许是学生,也许是店伙,用米色绿方格的兔子呢制了太紧的袍,脚上穿着女式红绿条纹短袜,嘴里衔着别致的描花假象牙烟斗,烟斗里并没有烟。他吮了一会,拿下来把它一截截拆开了,又装上去,再送到嘴里吮,面上颇有得色。乍看觉得可笑,然而为什么不呢,如果他喜欢?……秋凉的薄暮,小菜场上收了摊子,满地的鱼腥和青白色的芦粟的皮与渣。一个小孩骑了自行车冲过来,卖弄本领,大叫一声,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倩地掠过。在这一刹那,满街的人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罢?
真的。小家碧玉首饰通常都是使用天然的毛料、玉料等制作而成,饰品的材质不符合标准或者是使用劣质材料,在观感上就可能显得假冒伪劣,而小家碧玉珠宝追求实事求是,制作过程中追求的是以手工为主要特征,其工艺非常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1 有关于碧玉年华的诗句
2 关于女子年华的诗句
有关于碧玉年华的诗句 1有哪些描写古代女子碧玉年华的诗词
1、赠别二首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2、满庭芳·晓色云开
宋代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译文:拂晓的曙色中云雾散净,好春光随人意兴,骤雨才过天色转晴。古老的亭台,芳美的水榭,飞燕穿花踩落了片片红英。
榆钱儿像是舞得困乏,自然地缓缓飘零,秋千摇荡的院墙外,漫涨的绿水与桥平。融融的春风里杨柳垂荫朱门掩映,传出低低弹奏小秦筝的乐声。
回忆起往日多情人,邀游行乐的胜景。她乘着翠羽伞盖的香车,珠玉头饰簪发顶,我骑着缰绳精美的骏马,装饰了几缕红缨。金杯里美酒渐空,如花美人厌倦了蓬瀛仙境。
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呵,往日同我有多少别恨离情,十年间浑然大梦,屈指算令人堪惊。凭倚着栏杆久久眺望,但见烟雾稀疏,落日昏蒙,寂寞地沉入了扬州城。
3、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
宋代:秦观
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照水有情聊整鬓,倚栏无绪更兜鞋,眼边牵系懒归来。
译文:香脸含羞因莞尔一笑羞容随着消失,腰肢如柳条般摆动着相偎相挨地走着,春天白日太长倦意浓厚而走下楼台。
她以水面为镜子姑且整鬓梳妆。想起分别在即而倚着栏杆了无情绪,兜起脱落的绣鞋,眉目传情,懒得归来。
4、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2有哪些描写古代女子碧玉年华的诗词
1、赠别二首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2、满庭芳·晓色云开 宋代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译文:拂晓的曙色中云雾散净,好春光随人意兴,骤雨才过天色转晴。
古老的亭台,芳美的水榭,飞燕穿花踩落了片片红英。 榆钱儿像是舞得困乏,自然地缓缓飘零,秋千摇荡的院墙外,漫涨的绿水与桥平。
融融的春风里杨柳垂荫朱门掩映,传出低低弹奏小秦筝的乐声。 回忆起往日多情人,邀游行乐的胜景。
她乘着翠羽伞盖的香车,珠玉头饰簪发顶,我骑着缰绳精美的骏马,装饰了几缕红缨。金杯里美酒渐空,如花美人厌倦了蓬瀛仙境。
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呵,往日同我有多少别恨离情,十年间浑然大梦,屈指算令人堪惊。凭倚着栏杆久久眺望,但见烟雾稀疏,落日昏蒙,寂寞地沉入了扬州城。
3、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 宋代:秦观 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照水有情聊整鬓,倚栏无绪更兜鞋,眼边牵系懒归来。
译文:香脸含羞因莞尔一笑羞容随着消失,腰肢如柳条般摆动着相偎相挨地走着,春天白日太长倦意浓厚而走下楼台。 她以水面为镜子姑且整鬓梳妆。
想起分别在即而倚着栏杆了无情绪,兜起脱落的绣鞋,眉目传情,懒得归来。 4、采莲曲 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3碧玉年华的词语释义
读音:bì yù nián huá
解释:古时女子年龄称谓。女子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即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破瓜之年 。如日本竹枝词十二首之一“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瓣香我为临川爇,掩面倾听幼妇词。”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出处:《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例句:碧玉年华,碧玉年华里总是充斥着五彩缤纷的梦,我们手握着勇气,肩负着理想,向着自由前进。
4描写小家碧玉的诗句
静女
《诗经 北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李煜
云一纟呙,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蜞,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顾倾城,再顾倾国。 诗经《硕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5形容碧玉的诗词
1、《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宋代:晏几道原文: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译文: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
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2、《玉阶怨》唐代:李白原文: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译文: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3、《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宋代:辛弃疾原文: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译文: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
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4、《更漏子·玉炉香》唐代:温庭筠原文: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译文: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
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5、《老夫采玉歌》唐代:李贺原文: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译文: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
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
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
6“碧玉” 的诗句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玉流) --------------------------------------------------------------------------------年代:唐作者:柳宗元作品: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内容: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藕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丹心痛入天 南园试小乐白居易 小园斑驳花初发,新乐铮摐教欲成。
红萼紫房皆手植,苍头碧玉尽家生。 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
不饮一杯听一曲,将何安慰老心情。
7碧玉年华的词语释义
读音:bì yù nián huá
解释:古时女子年龄称谓。女子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即破瓜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所谓二八年纪,破瓜之年 。如日本竹枝词十二首之一“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瓣香我为临川爇,掩面倾听幼妇词。”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出处:《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例句:碧玉年华,碧玉年华里总是充斥着五彩缤纷的梦,我们手握着勇气,肩负着理想,向着自由前进。
关于女子年华的诗句 1形容女子美好年华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女子美好年华的诗句
1、婢婢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唐杜牧《赠别》
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呢
2、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就是说在中国的北方 有个姿色非常出众的女人并且还没有嫁人,回眸一次全城的人都为她的美貌倾倒 再回眸全国的人都为她的绝色而惊叹
3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
(杨贵妃)回头一笑风情万种,六宫之中的妃子的相貌与她相比,顿时就黯淡无光了。用此句来形容杨贵妃的美貌无人能及。
4、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yè)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máo),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tuān)濑之玄芝。——《洛神赋》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 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宛如出清水的芙蓉,有大自然天然去雕饰。
2有哪些描写女子豆蔻年华的绝美诗句
豆蔻之年,这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中有“婢婢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大意说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呢。豆蔻原来比喻嫩芽,关键是说十三四岁的少女。再加上“年华”二字,更清楚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丽的年龄时段。
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3形容女子年轻貌美的诗句
1、五日观妓
唐代:万楚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译文
乍一看她,好像是在越溪浣纱的美女西施,又宛如碧玉,媲美美人丽华。那深翠色的黛眉,使萱草相形失色;那火红的裙裾,让五月的石榴花嫉妒。
她善唱新歌,甜润的歌喉,美妙的旋律,令人艳羡不已;她醉而起舞,双眸含情,云鬓微乱,娇媚之态令人心动神摇。
谁说那端午节避邪的五色丝线能救人性命,现在我的魂魄已被这位乐伎勾走,今日怕是要死在主人家里了!
2、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唐代:李隆基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译文
你装饰珠宝的高高的发髻,最适合宫中流行的式样。你的脸庞像莲花一样鲜嫩,肌肤白里透红散发馨香。你青黑的眉毛不需人工描画,天生双眉入鬓又细又长。
不要倚仗自己有倾国之貌,应该嫁给一个有情有意的如意郎。我和你正当青春年少,千万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3、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宋代:苏轼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译文
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此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使人感到情懒意慵,神倦魂销。
暮春景致处处皆能生愁懒于梳妆打扮,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
4、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宋代:史达祖
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译文
无意缝制春衫,春来一副愁苦样态。已经过了元宵灯节,仍然有袭人的寒气在。霏霏细雨家家门帘虚掩,深巷寂寂无人影,却早有杏花儿叫卖声。
白发潘郎的我,腰身瘦损宽衣带,害怕看那苍翠的远山,那会让我忆起她的眉黛。绿草茵茵,像她拖到地面的长裙。迷蒙的云烟,令人想起她如云的双鬓。故乡二月二的挑菜节又快到了,常想起和她相见的情景。
5、春宫怨
唐代: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译文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4关于岁月的诗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6、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7、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8、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0、盛年不再来,岁月不待人。
11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12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战国楚·屈原
36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
37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三国·魏·曹植
3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39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40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
41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42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唐·孟浩然
43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唐·李峤
44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
45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清·朱经
46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清·魏源
47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唐·窦巩
4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49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5形容女子美好的诗句
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
澄妆影于歌扇,散衣香于舞风,拭珠沥于罗袂,传金翠杯于素手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花钿委地无人收,方是真饰缘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回身举步,恰似柳摇花笑润初妍
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楼中少女弄瑶瑟,一曲未终坐长叹
美人才调信纵横,非将此骨眉公卿
美人在时花满堂,至今三载闻余香
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美人在时花满堂,至今三载留余香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6形容女子年轻貌美的诗句
1、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2、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3、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4、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诗经 5、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6、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曹植 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 8、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
--温庭筠 9、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10、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11、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2、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汤显祖 13、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14、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5、次女本应天上有,人间难得机会闻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6、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娴静以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17、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18、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 19、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20、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21、何彼浓矣,华若桃李。
22、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3、佳人自鞚玉花骢,翩若惊燕踏飞龙。
--苏轼 24、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 25、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26、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27、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28、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29、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30、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曹雪芹 3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曹雪芹 32、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33、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34、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 35、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
36、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37、梦笑开娇靥,眼鬟压落花;簟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萧纲 38、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庄子逍遥游》 39、翩如浮云,矫若惊龙。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刘与义 40、翩若轻云出岫,携佳人兮步迟迟腰肢袅娜似弱柳。 41、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杜牧 43、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4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曹雪芹 45、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46、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47、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48、盛服浓妆韶颜雅容。 4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出自《诗经 硕人》 5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