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二世在位60多年,她所积累的珠宝可能数也数不清。能作为传世珠宝的,不得不说她所拥有的各式各样的王冠。
·乔治四世王冠 (King George IV State Diadem)
乔治四世王冠是英国国王乔治在1820年的加冕仪式佩戴的,这顶皇冠在后来都是只有女王和王后佩戴,从来没有被王室男性所使用过了。在英国女皇结婚的时候就是佩戴的乔治四世王冠,到现在为止,看她结婚的照片,都会觉得当时的英国女王极其优雅大气。
·帝国皇冠 (Imperial state Crown)
帝国皇冠是用于登基加冕仪式上,咦伊丽莎白二世在加冕时就是戴的这个皇冠。帝国皇冠最开始是乔治六世国王在1937年为了加冕而制造的。上面有镶有两千多颗的钻石,以及蓝宝石绿宝石珍珠若干,极具奢华风。很多的简笔画小皇冠都是按照帝国皇冠来画的,由此可以看出帝国皇冠的独特意义。
·大不列颠钻石王冠 (Girls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Tiara)
这个皇冠是伊丽莎白二世最喜欢的一个王冠。在1870年制作完成的,在1893年玛丽王后结婚时,被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玛丽王后。这个王冠是被很多人所熟悉的,因为每当英国印刷新钱币的时候,伊丽莎白都会带这顶王冠,印刷在钱币上。1947年,伊丽莎白二世结婚这顶王冠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伊丽莎白二世。伊丽莎白二世喜欢把它称为“祖母的王冠”。
当然伊丽莎白二世还拥有许多珍贵的皇冠,项链,胸针等传世珠宝,据不完全统计,女王有超3000件珍贵珠宝,也许以后会有机会看到更多美丽的珠宝。
有人说钻石是当今最大的谎言。因为钻石,就是碳元素。却因为钻石的存在与销售,向平民推销,最终形成了如今高度垄断和高端的钻石市场。
不过这是一家之言。正是因为它独特的光彩和烈度,尤其是天然的钻石,有着勇敢权力的象征,成为了英国王室最爱收藏的藏品。
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在南非发现。重量高达3106克拉。南非是当时的英国的殖民地,于是这颗钻石通过最简单的邮寄,进入了英国的白金汉宫。在进行切割加工以后,最大的钻石称之为非洲之星,重量为53002克拉。这颗钻石镶嵌在国王的权杖的顶端,当然权杖上还有2000多颗钻石。那么第二大的则镶嵌在国王的帝国王冠上。
所以我们看英王的加冕往往会注意她手上的权杖与皇冠。那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在帝国王冠之上。还有闪耀无比的黑王子红宝石和圣爱德华蓝宝石。
那么不得不谈一下伊丽莎白,所带的很俏皮的圣爱德华王冠。那个王冠上面有一个著名的光明之山钻石。钻石有1056克拉,产于印度。
戴安娜王菲喜欢戴的一款珍珠泪王冠。硕大的珍珠非常的唯美。
但是这些价值连城的珠宝是属于女王的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王室的成员可能会使用,但是所有权不归他们。除非他们是用自己的钱购置新的。
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好羡慕的啦。原来戴安娜王妃头上戴的皇冠,最终还是要回归王室和国库。
我打算买一个假王冠。就算是低头跌落,那也是俺自己的!
这就是国王与王后的王冠的最大的差别:一个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一个却并未拥有权力只拥有地位。这种权力和荣誉的象征一直被伟大女性所持有,因为真正的珠宝不是皇冠,而是持有皇冠的女人。
皇冠
通常是君主身份的象征。然而,在现代,有很多国家的君主可能从未真正戴过皇冠,皇冠的图案可能只作为其家族的徽章,如比利时王国便没有加冕典礼。
东正教婚体里有一个仪式名为加冠,即新人们被加冠为其未来家庭的国王与王后。在希腊婚礼中,顶冠通常由花朵(人工轧制或者由自然分叉的嫩枝)所制,并由新人作为纪念品保存起来。
2004年3月1日,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展出了罗曼洛夫王朝一顶珍贵王冠。王冠的女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俄国著名大诗人普希金的孙女索非亚。当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惊叹于王冠富丽精美的同时,也为一段尘封已久的凄美爱情故事深深打动。
(光彩流溢的半月型王冠记载了普希金孙女的情爱故事)1890年前后,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孙子米哈依尔·米哈伊诺维奇大公在舞会上结识了年仅22岁的索非亚。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出落得楚楚动人,年轻的大公对她一见钟情,而他的风流倜傥也给索非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不顾门户偏见,很快就私定终身。
为了赢得未婚妻的欢心,米哈依尔大公不惜一掷千金,专门找来俄国著名珠宝世家K·E·林公司的高级工匠负责设计一顶王冠。在沙皇王朝被推翻前的200多年里,K·E·波林公司的历届掌门人曾经先后当过六代沙皇的宫廷珠宝匠。
K·E·波林公司的珠宝工匠接受了大公的重托,开始不分昼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1891年,这顶令人期待已久的纯金王冠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它呈流畅的半月型,镶嵌有822颗钻石和72颗红宝石,在灯光的映照下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最独特的是,王冠的其中一部分还可以巧妙地拆卸下来,用作胸针和头簪。
1891年,索非亚在圣雷蒙市与米哈依尔大公携手踏上了婚姻的殿堂。神圣的教堂音乐悠扬地飘荡在空中,米哈依尔把流光溢彩的金王冠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他的新嫁娘,两人深情地对望着,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骤然凝固……
年轻的索非亚对婚后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她深深地为丈夫着迷,对外界一切非议和责难都毫不在乎。然而麻烦从两人相识的那一天起就缠上了他们。虽然索非亚的母亲贵为普希金的小女儿,而父亲又是德国王子,但由于母亲是非皇族的缘故,她从小就被禁止继承父亲家族的封号。
在当时严格的等级观念下,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拒绝承认“平民”索非亚与米哈依尔大公的婚姻,这对新婚夫妇在俄国上流社会处处遭到排挤。天意弄人,可怜的索非亚被迫走上母亲当年的道路,和丈夫移居海外,那顶见证着两人爱情辛酸的王冠也被带到了英国。
所幸在英国,索非亚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厚待,被赐予德托比伯爵夫人的封号,其后裔也成为地位显赫的大贵族,英国现任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即是索非亚女婿的侄子。1927年,索非亚在英国逝世,死前留下遗言,希望有朝一日能让珍贵的王冠重返故国。
如今,王冠为英国米尔福德港的莎拉侯爵夫人所拥有,她已经决定与这一家族的无价艺术之宝说再见。为了遵循家族遗愿,莎拉侯爵夫人特意就出售王冠一事征询俄罗斯著名企业家阿尔腾·米哈伊诺维奇·塔拉斯科的意见。塔拉斯科认识到只有在俄罗斯,这顶王冠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历史价值。他建议莎拉侯爵夫人推迟出售王冠,同时还自掏腰包为王冠购买了巨额保险。
塔拉斯科设立了一个名叫“拯救国家文化及历史遗产”的慈善组织,正计划筹集更多的资金以便协助这件稀世之宝重返俄罗斯。从3月1日起,这顶王冠在圣彼德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进行为期两周的展览。俄罗斯一些知名的专家正在对其进行仔细的研究,最终的出售价将由这些专家决定。初步估计,这顶王冠价值500万美元 (莫诺马赫王冠)
公元1237~1240年左右,蒙古大军入侵俄罗斯,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生活遭到极大破坏,濒临崩溃的边缘。
据史料记载,这期间,俄罗斯的能工巧匠以及熟练技工要么死于战乱,要么整批整批地被蒙古人虏掠去当奴隶,以致于俄罗斯各公国普遍出现了人才枯竭。有例为证,1240年左右,基辅的珐琅制品商店就因为缺乏熟练技师纷纷倒闭,制作景泰蓝的技术也一度失传。
莫诺马赫王冠是由东方工艺匠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制作而成,传说它是蒙古金帐汗国的乌兹别克汗赐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的礼物,由于蒙古人入侵期间,一批著名的俄罗斯珠宝匠被征调去为可汗工作,因此这顶王冠多少保留了俄罗斯传统珠宝工艺的特色。从外形上看,整顶王冠同普通的貂皮帽没什么两样,但它是用黄金材料制成,帽子四周镶嵌着珠宝并用传统的黑貂毛衬里。
在16世纪时,这顶王冠逐渐被人称为莫诺马赫王冠。莫诺马赫源自中世纪早期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名字。当时俄罗斯人认为拜占庭帝国是宇宙的中心,尊称拜占庭的君主为“沙皇”,而认为俄罗斯大公们都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弗拉基米尔一世第一个引进拜占庭仪典的东正教作为国教,从而决定了未来俄罗斯的命运和文化发展方向。把王冠命名为莫诺马赫,也正象征着权力从拜占庭帝国到俄罗斯君主的成功过渡。1682年彼得大帝加冕时,就是戴着按照莫诺马赫王冠原型设计的王冠登上沙皇宝座。自那以后,俄罗斯沙皇每逢举行登基大礼时都戴上这顶王冠。 它属于喀山公国最后一名统治者埃迪戈尔·迈赫曼特所有,制作于16世纪,是俄罗斯最古老的王冠之一,镶嵌了数十颗珍珠、红宝石和绿宝石,底部由舒适柔软的黑貂皮制成。
1547年,18岁的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俄罗斯君主,正式改称沙皇,而莫斯科公国也正式改称沙皇俄国。伊凡四世以严酷的手段加强中央集权,通过不停的屠杀,将许多大贵族彻底消灭。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他率领军队吞并了由蒙古鞑靼人统治的喀山公国,同时也将喀山公国的王冠收入囊中。灭掉喀山公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彻底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对比。 它又名莫诺马赫王冠Ⅱ,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工场于1682年制作,高203厘米,制作材料包括黄金、白银、宝石和黑貂皮。关于王冠别名的由来,有一段著名的宫廷政变故事。
1682年,沙皇费多尔三世辞世。按照规定,王位本应该传给他的弟弟,年仅14的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但由于他病弱低能,不能参与国政。纳雷什金家族推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彼得为沙皇,米罗斯拉夫斯基家族对此不满,唆使近卫军发动政变,推伊凡并立为沙皇。此后召开的全俄缙绅会议确认伊凡为第一沙皇,彼得为第二沙皇。但伊凡即位后不过是名义上的沙皇而已,实际权力被同母姐姐索非亚公主掌握,直到1689年俄罗斯宫廷再次发生政变,将索非亚囚入修道院。此后权力落入彼得手中,即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被确认为第二沙皇时,只有10岁。在加冕大礼上,哥哥伊凡头戴传统的莫诺马赫王冠,而弟弟彼得则戴上了这顶特意赶制的莫诺马赫王冠Ⅱ。
在王室珠宝匠的巧手下,彼得的加冕王冠几乎与传统的莫诺马赫王冠一模一样,由黄金打造,有八个棱面,冠顶饰有精致的十字架,而底部衬里用的是传统的黑貂毛,黑貂毛在俄罗斯古典礼仪服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象征着繁荣和财富。
彼得大帝死后37年,先后有6位平庸的君王当政。直到1762年,俄罗斯帝国才迎来另一位在历史上被称作“大帝”的君主———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国安哈尔特·泽伯斯特的公主,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弗雷德里克。1745年,她与17岁的皇储彼得(即位后称“彼得三世”)成亲。此前,她皈依了东正教,并取教名叶卡捷琳娜。
彼得三世即位后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叶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卫军军官格里高利·奥洛夫的拥护下发动政变,废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叶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圣母大教堂加冕,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天才的宫廷珠宝匠波吉耶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礼制作的大皇冠以其富丽精美赢得世人称赞,他创造了一个钻石荟萃的新世界。大皇冠总共镶嵌了2858克拉重的4836颗钻石,其中装饰冠顶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红天鹅绒色尖晶石,重39872克拉,被列为前苏联七大历史名钻之一。长期以来宝石专家都认为这是一颗红宝石,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稀有的尖晶石。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从北京购买的呢,1676年根据阿里赫塞·米克亥罗维奇的命令,俄国特使尼古拉·斯帕菲尔来访中国,在北京用2672金卢布购买了这块尖晶石。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1953年6月2日继承王位。举行加冕礼时,王室大主教把“圣爱德华王冠”高高举在空中,然后放下,戴在27岁的伊丽莎白头上。从此,一位年轻的王室**,就成为“无可争议的女王陛下”。圣爱德华王冠,是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设计制作的,到乔治六世时,上面又增镶了许多奇珍异宝。传到伊丽莎白二世,这顶英国帝国王冠更是价值连城,仅钻石就有2800多粒,还有4粒红宝石、11粒祖母绿、16粒蓝宝石和227粒珍珠。每年,当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参加议会开幕典礼时,帝国王冠会由马车运送到威斯敏斯特宫的更衣室,女王在这里戴上王冠参加典礼。
王冠上著名的珍宝有:王冠正中的“黑王子红宝石”,它已有几百年历史。“黑王子红宝石”正下方是名为“非洲之星第Ⅱ”的世界第二大钻石,重达317克拉;王冠十字架正中则镶有“圣爱德华蓝宝石”,重达330克拉,据说是在17世纪琢磨成的。仅仅这三件珍宝就足以使这顶王冠举世闻名。象征英国王室最高权力的帝国王冠图案,在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的硬币上随处可见。但1995年3月19日英国女王出访南非时,却遇到了尴尬的王冠钻石风波。风波来自据称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大钻石“非洲之星”。
皇冠手工制作方法如下:
1、准备一张正方形彩纸。
2、横竖各对折一次。
3、将两边向内对折。
4、两边展开再折平。
5、将底部折成三角形,再折上去。另一边用同样的方法对折即可。
6、展开底部,上面的往下按,简单漂亮的“手工皇冠就制作完成”。
皇冠的象征及背景:
皇冠通常是君主身份的象征。然而,在现代,有很多国家的君主可能从未真正戴过皇冠,皇冠的图案可能只作为其家族的徽章,如比利时王国便没有加冕典礼。东正教婚体里有一个仪式名为加冠,即新人们被加冠为其未来家庭的国王与王后。
在希腊婚礼中,顶冠通常由花朵(人工轧制或者由自然分叉的嫩枝)所制,并由新人作为纪念品保存起来。在斯拉夫婚礼里,顶冠通常由金属所制,并会模仿真实的皇冠而制,但通常并不会在每次婚礼时新制一对,反而是由教区自行保留一对,在该教区所有新人举行婚礼时为其戴上。
全球很多古老民族的统治者在信史时代前有头戴顶冠的习惯。而皇冠通常会由很多珠宝及黄金组合而成,不过美洲土著在欧洲人移民至美洲前则经常头戴由丽鹃羽毛所制的顶冠,在波里尼西亚地区亦有这情种情形出现。
一条陪伴了伊丽莎白女王70多年的红宝石钻石项链。
这颗钻石和红宝石是罗纳德·格雷维尔夫人1907年从巴黎布切隆订购的,因为格雷维尔夫人与伊丽莎白女王的母亲关系十分密切,1942年去世时给她把一批珍贵的珠宝送给了女王的母亲,其中包括这件作品。在在1947年女王结婚时,她的母亲把这件红宝石钻石项链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伊丽莎白。
英国女王帝国王冠上的那颗大红宝石
这顶红宝石王冠它诞生于15世纪,而且具体是由2868粒钻石和数千里的彩色宝石,但是呢皇冠中间那粒重达170克拉大黑太子红宝石。
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它其实是一颗红宝石的替代品,真实的名称叫大红宝石,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红色尖晶石。
这枚镶嵌着钻石、祖母绿、红宝石和蓝宝石的花篮型胸针是女王在1948年生下第一个孩子查尔斯王子之后从父母乔治六世国王和伊丽莎白王后手中获得的礼物。在与查尔斯王子的第一张官方上,女王佩戴的就是这枚胸针。
当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为维多利亚女王打造珠宝时,本来是想购置一套猫眼石珠宝的,但是恰逢从亚历山德拉王后手中拿到了红宝石,让他们相信猫眼石是有坏运气的。
罗斯利夫斯星光红宝石:重达1387克拉,是世界上少数的大颗星光红宝石之一。这枚星光红宝石干净透明,六条星线非常锐利。宝石产自斯里兰卡,现在收藏于美国史密森博物馆。
清代红宝石佛手:重为66769克拉,长592厘米、宽3648厘米、高598厘米。以整块红宝石雕琢成佛手形,状如拳指,形态自然。色深红,晶莹光润,世间罕见,价值连城。当时为清宫相当珍贵的陈设品。现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泉佳美星光红宝石原石:重量为170001克拉,长619厘米、宽432厘米、高648厘米,产于缅甸抹谷。颜色鲜艳,自然形成山字形态,晶体完整,颗粒之大世界罕见,被誉为“中国民间珍宝”。现珍藏在青岛泉佳美硅藻泥宝石展览馆。
卡门·露西娅红宝石:重231克拉,是目前展出的最大的优质刻面红宝石。宝石镶嵌在一个由碎钻做点缀的白金戒指上,透过这颗深红色的宝石向其内里看去,宛若烟花一般的绚烂光彩,经过棱角的折射后熠熠生辉。现珍藏于美国史密森博物馆。
玛丽路易丝的王冠:拿破仑送给玛丽·路易丝王后一整套红宝石珠宝,用来在婚礼上佩戴。其中最尊贵的莫过于这件红宝石王冠。
罗克斯堡红宝石套装:这是19世纪罗克斯堡公爵夫人的心爱之物,包括一条项链以及配套耳环。其中项链制于1884年,含 24枚红宝石和24枚钻石。这套红宝石套装最终以576万美元的售价,创下了当时红宝石首饰套装价格的最高纪录。
英国女王红宝石王冠:伊丽莎白女王婚礼时,她收到缅甸赠送的96颗红宝石以及一对镶嵌有红宝石和钻石的垂状饰物。1978年,女王将这些礼物改造成现在这顶王冠,而她所戴的这条项链是她的父母乔治六世国王和伊丽莎白王后赠送的礼物。
大皇冠
彼得大帝死后37年,先后有6位平庸的君王当政。直到1762年,俄罗斯帝国才迎来另一位在历史上被称作“大帝”的君主———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国安哈尔特·泽伯斯特的公主,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弗雷德里克。1745年,她与17岁的皇储彼得(即位后称“彼得三世”)成亲。此前,她皈依了东正教,并取教名叶卡捷琳娜。
彼得三世即位后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叶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卫军军官格里高利·奥洛夫的拥护下发动政变,废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叶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圣母大教堂加冕,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天才的宫廷珠宝匠波吉耶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礼制作的大皇冠以其富丽精美赢得世人称赞,他创造了一个钻石荟萃的新世界。大皇冠总共镶嵌了2858克拉重的4836颗钻石,其中装饰冠顶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红天鹅绒色尖晶石,重39872克拉,被列为前苏联七大历史名钻之一。长期以来宝石专家都认为这是一颗红宝石,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稀有的尖晶石。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从北京购买的呢,1676年根据阿里赫塞·米克亥罗维奇的命令,俄国特使尼古拉·斯帕菲尔来访中国,在北京用2672金卢布购买了这块尖晶石。
大皇冠的设计深受古代拜占庭帝国王冠的影响,它由两个半球组成,分别象征着东西罗马帝国,中部是一个橡叶状花环和橡树果,象征着沙皇帝国的神圣权力。皇冠总重1907克,高275厘米,下部周长64厘米,是当时欧洲最贵重的物品。传说大皇冠后来传到沙皇尼古拉二世手上,由于它太重戴在头顶显然不怎么舒适,可怜的尼古拉二世竟因此患上偏头痛,前额还被大皇冠挤压出一道疤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