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首饰的拍摄技巧

珠宝首饰的拍摄技巧,第1张

 在商业摄影里,珠宝首饰的拍摄也是相当有难度的,主要就是其材质的特性,从选材上来说可以分为:钻石翡翠、宝石、水晶、铂金、黄金、珍珠、玛瑙、K金、纯银及仿真类。本来摄影对珠宝首饰的拍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首饰材质不同,拍摄时的布光方法也不同。首先,要想拍好产品,必须搭建个影棚,像珠宝首饰之类的产品,搭一个小型的影棚就足够了,可以是几展柔光箱和标准照就可以了。

  器材的选择

 最必须的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要拍好产品,相机镜头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像拍珠宝首饰之类的产品,普通的卡片机是不行的,至少也要买个入门单反机,价格在3000以上,镜头的选择可以买个微距头。为什么要买个微距头呢因为拍产品时要拍些细节图,普通的镜头的对焦距离太远,很难拍到满意的照片,这就需要微距头,而且微距头的成像效果非常的好。

  器材选好了该怎么拍好呢

 在布光上,是前期工作很重要的一项环节。首饰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高度反光,能把全部的照射光反射回去。

 这次重点说下钻石首饰的布光方法。钻石的特点就在于加工后形成了,这些切面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反射出无数条的光线,因此会让钻石闪闪发光,要想拍出这样的效果,在布光上映选择布光的方法。根据不同面的亮度,打出不同棱角的高光,使各棱边产生清晰的光亮,要想完全消除首饰上的反光,可以自己搭建个无缝纸小影棚。这个小影棚要周围全部封闭,在前面开个洞,把镜头伸进去进行拍摄,把灯放在外边对着小帐篷打光,这样的光线就比较均匀,无论是钻石的侧面还是正面都能拍摄出闪耀的效果。

 红宝石象征着高贵、爱情和仁爱,堪称宝石之王,我与你走进这里——红宝石的天地,也就是卡门·露西娅。

 红宝石 (Ruby)的美首先体现在其独一无二的红色上。虽然在自然界中红色的宝石有很多种,但唯有红宝石(Ruby)的红色能够给人带来最震撼的视觉冲击。在一幅缅甸的古画中,一位富有的欧洲人来到缅甸寻找传说中的红宝石(Ruby),一位当地的酋长拿出了一颗用绢布包裹的红宝石(Ruby)并将之摆在桌上。当他还未打开布包时,红宝石(Ruby)的光芒就已经将布包染上了一片红晕,而当他将要打开布包时,他对欧洲贵客说,“请坐稳!红宝石要出来了。”语音刚落,布包被打开,整个殿堂都被布包中的红宝石(Ruby)所散发出的红色火焰所照亮,而看客此时睁大了双眼,一只手悬在空中不知所措,另一只手则紧抓着桌沿,惊讶之情溢于言表。

 红宝石(Ruby)的耐久性主要源于其卓越的硬度和耐高温的特性。红宝石(Ruby)的摩氏硬度为9,仅次于钻石,是自然界中第二硬的物质。同时它可以承受约2000摄氏度的高温而不熔化,这要比钻石不到1000摄氏度的燃点高出许多。因此,不管将其镶嵌为珠宝首饰来佩戴,还是作为私家的收藏,它都可以无惧环境的变迁,历久而弥新。

 红宝石的故事

 优质的红宝石(Ruby)是极其稀有且极难获得的。在缅甸,平均每400吨红宝石(Ruby)矿石,只能筛选出1克拉左右的红宝石(Ruby)原矿,而对这些红宝石(Ruby)原矿进行再次精选之后,每1000颗这种矿石仅能够挑选出一颗——在颜色、净度、重量等各方面均达到宝石级的红宝石(Ruby)。在古代的传说中,人们为了获得深藏在无底山谷中的红宝石(Ruby),曾将一块块生肉投向山谷,并祈祷红宝石(Ruby)能粘在肉上,当秃鹫飞下谷底叼起肉之后,想办法射杀秃鹫从而得到粘在肉上或被秃鹫吞下的红宝石(Ruby)。

 评价与选购红宝石

 评价与选购红宝石(Ruby)的首要因素是颜色,其次才是重量、透明度和切工等。红宝石(Ruby)的红色愈鲜艳便愈美丽、愈有价值。红宝石(Ruby)中极品的颜色被称为“鸽血红”。这是一种几乎可称为深红色的鲜艳强烈的色彩,能够把红宝石(Ruby)的美表露得一览无遗。它的红色除了纯净、饱和、明亮之外,更给人以强烈的“燃烧的火”与“流动的血”的感觉。说它是火,是因为当你有机会抵近观察“鸽血”红宝石(Ruby)时,你会发现这种宝石的红光并不是像普通宝石那样主要来自对外部光源的反射,而是似乎来自宝石内部某种物质的燃烧,这种燃烧的感觉如此特别,以至于看过真正“鸽血”红宝石(Ruby)的人都对此念念不忘。说它是血,是因为专家曾将这种红宝石(Ruby)的红色与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红色进行过对比,却发现只有缅甸当地所出的成年鸽子动脉中的鲜血才比较接近,而且这种血必须是新鲜的、跳动的鲜血,一旦这种血离开鸽子的身体超过十几秒钟,这种颜色便不再可以与“鸽血”红宝石(Ruby)作对比了。

 “鸽血”红宝石(Ruby)主要产自缅甸北部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矿山——莫谷。这个奇妙的山谷四周被高山环绕,方圆仅有数十平方公里,但其特殊的地质环境与数亿年前地壳运动的历史相结合,天设地造般地使这里出产的红宝石(Ruby)具备了强烈的生气和浓艳的色彩,无论在自然光源还是人工光源下总能发出带有荧光效应的红光。这种近乎神话般的色彩,可能是大自然所创造的最强烈的色彩。

 红宝石(Ruby)是出生于7月的人的诞生石,也是结婚15周年、40周年和80周年的纪念石。还有许多人认为红宝石(Ruby)应佩戴在那些成熟的女性身上,因为她们的成熟更能显示出红宝石(Ruby)所具有的热情和庄重。红宝石(Ruby)是美丽无比的,也是极为稀有的。就如同真正的爱难以找到,完美的红宝石(Ruby)也是如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生能够亲眼见到神奇的“鸽血”红宝石(Ruby)实物的机会微乎其微。所以尽管优质红宝石(Ruby)的价格可以比钻石高出很多,但当你一旦发现 “你的完美的另一半”时,请不要犹豫, 要勇敢地追求它,珍惜它。因为当你拥有它并学会欣赏它之后,你就会明白,这很有可能是你一生中最值得的一项投资。

 世界上最大的红宝石卡门·露西娅

 它重231克拉的“卡门·露西娅”镶嵌在一个由碎钻做点缀的白金戒指上,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型红宝石。透过这颗深红色的宝石向其内里看去,宛若烟花一般的绚烂光彩,经过棱角的折射后熠熠生辉。其所发散出来的斑斓色彩,使得摆放在四周的那些蓝宝石暗淡无光。

 巨型红宝石“卡门·露西娅”。一颗璀璨的巨型红宝石,出土之后历经70余年 的颠沛流离,最终在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定居”。这颗罕见巨型红宝石名为“卡门·露西娅”,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宝石藏品部负责人杰弗里·波斯特称它是“向公众展出的切割红宝石中最大最美的一颗,已经是无价之宝。”卡门·露西娅人气直追名石美玉,在波斯特看来,“卡门·露西娅”眼下的名气虽然尚不如早已被世人所认可的一些名钻美玉,比如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利南”和有“厄运之星”之称的名钻“希望”,但日后定会人气急升。

 “卡门·露西娅”二十世纪30年代生于缅甸,经过70余载漂泊,被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留

有的人讲,用陶氏滤色镜去照一块绿色的翡翠,若它转变成红色,就可以说明这块翡翠是染色的,不变色就是真的颜色。这种说法是非常机械的,是人云亦云的认识。

我们知道陶氏滤色镜是一种滤色胶片,它只允许红光及橙色的光透过。染色翡翠所用的染料一般是含有铬盐,当它浓度很高时它就会发出红光,在陶氏滤色镜下就呈现红色了。但是如果染的颜色不深时,铬盐浓度不高,在陶氏滤色镜下呈微红,不易观察。另外,天然的绿色翡翠有时也会含有少量的发出红光的物质,所以用陶氏滤色镜去观察绿色翡翠要小心地去分析,它会有指示作用而不能作出结论性的判断。

那么翡翠的天然绿色与染的绿色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已经知道了染色翡翠的原因,而天然翡翠之所以有绿色、白色、紫色,是由于组成翡翠的晶粒本身是绿色、白色、紫色的。所以我们看一块天然翡翠的颜色时,它的颜色和晶体是分不出界限的,而经染色的翡翠,它原来的晶体是没有颜色的,经浸染而进入翡翠的染色剂是沿着晶体的粒间空隙或一些细微裂隙而渗入的,因此颜色和晶体会有明显的分界。 钻石是天然物质中最坚硬的物质,钻石可刻划任何其他宝石,但其他任何宝石却都刻划不动钻石。也可以用“标准硬度计”刻划,凡硬度小于9度,均是假钻石。钻石还具有亲油性,如以钢笔在钻石表面划一条线,则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直线,而其他宝石则呈断断续续的间断线。上述方法在鉴定钻石中都有一定参考价值。还可以通过10倍放大镜观察,在10倍放大镜下,多数钻石可见霞疵,有三角形的生长纹,钻石的表面有“红、橙、蓝”等色的“火”光。光芒四射。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用“热导仪”,测出导热数据来区分真假钻石,但“热导仪”价格比较昂贵。

由于钻石是高贵豪华的首饰品,目前市场上以廉价宝石、人造宝石甚至玻璃来代替或冒称钻石屡见不鲜,常见的形形色色的假钻石有以下几种:

①锆石:与钻石极为相似,是钻石最佳代用品。鉴定方法是,锆石由于具有偏光性和很大双折射率,当用10倍放大镜观察加工后的锆石棱面时,由其顶面向下看,可以看出底部的棱线有明显的双影,而钻石绝无双影现象。

②玻璃:玻璃的折光率很低,没有钻石那种闪烁的彩色光芒;尤其是沉入水中,玻璃制品光彩全无,立即露出马脚。

③苏联钻:即立方氧化锆,最早由苏联人研制成功,故名。苏联钻是人造化合物,但在色散、折光率等方面与天然钻石很接近,也具有“火”光闪闪的诱人外貌。但它的硬度较低(85),可与钻石互相划刻区分。且导热性远低于钻石,可以“热导仪”鉴定,准确将其区分开来。

④水晶:水晶虽然是天然矿物透明晶体,经加工后似钻石,但缺少钻石的彩色光芒。 天然宝石“十红九裂”,没有一点瑕疵及裂纹的天然红宝石极为罕见。而人造红宝石颜色一致,内部缺陷或结晶质包裹体少、洁净,块体较大。作为珍贵宝石,市场上超过3克拉以上的天然红宝石十分少见,如碰到较大块体的红宝石,就要引起注意,因为天然红宝石比人造红宝石价值高出千百倍,稍一疏忽,就会“吃药”。

天然红宝石有较强的“二色性”,所谓二色性,即从不同方向看有红色和橙红色二种色调,如只有一种颜色,则可能是红色尖晶石、石榴石或红色玻璃等。

红色尖晶石与天然红宝石十分相似,两者最易混淆,所以必须特别慎重。 天然蓝宝石的颜色往往不均匀,大多数具有平直的生长纹。人造蓝宝石颜色一致,其生长纹为弧形带,往往可见体内有面包屑状或珠状的气泡。

天然蓝宝石也具有明显的二色性,从一个方向看为蓝色,从另一个方向看则为蓝绿色。其他宝石的呈色性与天然蓝宝石不同,据此可以区分。

另外,最简便的方法可用硬度测定法,天然蓝宝石可在黄玉上刻划出痕迹,而其他蓝色宝石难以在黄玉上刻划出痕迹,所以购买珠宝时,如身边没仪器,只要有一块黄玉,有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在自然界,和祖母绿相似的绿色透明宝石种类不少,较常见的有翡翠、碧玺、萤石、橄榄石、石榴石和锆石等,其中外观酷似祖母绿而容易混淆的是碧玺、萤石和翡翠。以肉眼观察,绿色翡翠一般都呈半透明状,往往有交织纤维斑状结构,而优质祖母绿透明晶莹。祖母绿的硬度75-8,而萤石硬度低,仅为4。祖母绿比重较小,而萤石、碧玺、翡翠的比重都较大。锆石则色散强并具有明显的双影。

此外,还有与天然祖母绿相似的人工祖母绿、绿色玻璃等,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之处是天然祖母绿绝大多数有瑕疵或包体,并可见二色性。当然,要严格正确的区分最好运用折光仪、偏光镜等鉴定仪器。

绿碳铜锌矿吊坠 这块凸圆面形宝石镶在**金属上,并配镶蓝绿色月光石。中央主石外观十分吸引人:它具有孔雀石般的葡萄球状结构外观,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纤维状结构,此矿物明亮的蓝绿色是典型铜致色的结果。该样品的折射率为163-175,而且在折射仪上具有碳酸盐类的折光率差闪动反应,在此宝石背面以稀盐酸测试有气泡产生,此点可证明它是碳酸盐类宝石。由于该宝石已被镶嵌而且不透明,所以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受到限制,此时须作更进一步的测试以鉴别宝石身份。X光荧光光谱显示该宝石主要组成成份为锌及铜.且含有少量的铅元素。光谱显示其化学组成十分接近绿碳铜锌矿及水红锌矿,由于该宝石的含铜量十分高,所以支持该宝石为绿碳铜锌矿(Aurichalcite)。 这是首次看到绿碳钢锌矿用在珠宝首饰上,绿碳钢锌矿质地柔软(摩氏硬度为1-2度)、松脆,在该件珠宝上可见到修理过的痕迹,在凸圆面宝石顶部可见到有一小块剥落,留有用胶水粘合过的痕迹。 绿云母聚成岩仿祖母绿 在印度市场上有一种绿色凸圆面宝石以祖母绿价格销售。而它的外观却与祖母绿截然不同放大观察可看到颗粒状至片状结构,而且此物质是由许多矿物所组成,可见到不同色调的绿色。此凸圆面宝石的比重为289,因为它的聚晶体结构,比重并不足以作为鉴定的主要依据,因此该宝石以更新技术加以研究。在宝石上选取5个点采用拉曼光谱作测试,由结果显示产生不同绿色调的物质是白云母,为了探讨绿色的成因,所以采用X光荧光光谱分析,最后显示它合大量的矽、铝、钾及少量的钙、锶、铁、铬。云母呈现的绿色是由于存有铬元素造成的,所以它应属于铬云母类型矿物。 此矿物聚成岩在不同的方向上由具有强多向色的晶体所组成,因此导致具有不同色调的绿色外观。这块凸圆面宝石含有稀少的橙色及白色纹路,以拉曼光谱分析后得知。它们分别是金红石及白云石。在底部可观察到外圈具有较饱和的绿色色圈。此一现象很可能是绿色的Joban油,经红外光线光谱测试后,确定此宝石经过浸油处理。 瑞士古柏林实验室检测到3颗不寻常的合成红宝石,重量分别是321克拉、449克拉及761克拉。放大观察,可以见到助熔剂沿着缝隙分布,亦可见到针点状内含物呈现线状分布,以X光荧光光谱分析显示它含有重量百分比为 054%-092%的 Cr2O3 ,006%-011%的Te2O3及001%-003%的Ga2O3,钛及钒则因为含量太低而测不到。此外它还含有002%-003%的二氧化锆ZrO2,而此二氧化锆与内含物是无相关性的,此外该宝石并没有其他重金属元素,如铝或钨存在。 由助熔剂残留物内部生长结构及微量元素的重量百分比浓度分析。我们可得知这些宝石是助熔剂合成红宝石。然而这批合成红宝石的整体特性与一般常见的合成红宝石有点不同。它具有与Kashan所生成的合成红宝石有相类似的斜点状呈线条分布的内含物(俗称为“雨滴状”的内含物),而且任何商业化生产的合成红宝石中并不含二氧化锆;在天然的红宝石中偶尔会含有二氧化锆,但它总是与锆石晶体有所关联,而且此批宝石含有钙及铁,而却欠缺钛及钒,此点在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中十分不寻常,通常Chatham、Douros或Ramaura的合成红宝石中常会见到铅或钨等重金属,在此批合成宝石中却找不到。 现在虽然不清楚这些合成红宝石是否属于新合成宝石品种,但这批不寻常的合成红宝石仍可在手持式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下藉由助熔剂的存在而判定它是否为合成宝石,化学分析可探知锆元素存在与否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分布状态来判定其合成、天然的身份。 钻扩散处理蓝宝石 自1880年,扩散处理蓝宝石技术被公开之后,鉴定界普遍认为蓝色是扩散进人宝石表面的钛元素造成的,也有钴元素代替钛元素进行扩散处理的实验。这种宝石所呈现的蓝色是很动人的,但这种扩散技术处理的蓝色很薄。在60倍放大镜下很难见到,因而也未曾见过此类产品出现在市场上。 不久以前,两颗分别重223克拉和274克拉的蓝色蓝宝石被送到GIA宝石鉴定中心,其中274克拉的蓝宝石具有下列特点:在二碘甲烷中颜色明显聚集于宝石刻面的棱线上,不均匀的块状颜色表明这是一块经扩散处理的蓝宝石;另一块重234克拉的蓝宝石从外观上看较前者颜色更深,更加鲜艳,折射率为超率限,在桌型分光器下可见典型的因钻元素而产生的3条宽吸收带,放大观察亦不见任何内含物,但在靠近表面的地方有无数小点分布,有些刻面棱线颜色显得较为苍白。 因为刻宝石射率比预期的高很多,因此,用拉曼显微光谱分析,发现在宝石表面集中有大量钴元素。显然,宝石本身的高折射率是由钴元素导致的。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出现在热扩散处理的红色刚玉宝石上。此外,在因表面存在钴杂质而呈蓝绿色的托帕石上也很常见,这种托帕石亦经常被怀疑是经过扩散处理的,但无法确定其是否经过扩散处理。 如同托帕石一样,这颗重223克拉的蓝宝石表面所呈现的蓝色表层几乎是看不见的,它薄到连很小的缺口或细微的刮痕都能使宝石露出内部的无色区域,因此无法确认这颗宝石是否经过处理或是与钴元素仅产生某种表面反应而成。 这颗蓝宝石引发了许多疑问,无法确定此类宝石是否已大量流入市场。 经辐照处理的变色氟石 在2002年AGTA珠宝展中,一批经辐照处理的氟石引起人们很大兴趣。这种氟石的原石产自巴西的敏那斯省,在辐照处理前呈现浅**,在辐照处理后,这种宝石产生变色现象,在日光型光源下呈现深蓝色,在白炽光源下呈现红紫色。经标准宝石学测定可知,此种宝石比重为 319,折射率为1431,在长波紫外光及短波紫外光下不具荧光反应,具中度伪双折光反应,在桌面型分光仪下可见570nm吸收线,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呈红色。显微镜下,可以发现其含有二相内含物。在实验室中并未进行褐色试验,但在珠宝展中所展示的辐照处理氟石在数日里没有发生任何褪色现象。 对氟石采用辐照技术处理已有多年的时间,但这次发现的辐照处理氟石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艳丽体色及变色现象。 仿制星光宝石 近年来,一种使用具有方向性的人工刻痕模仿星光宝石的做假手段常被应用于凸面宝石上,但这种做假方法非常容易被鉴别。首先,这种宝石内部缺乏呈方向性排列的内含物;其次,在宝石表面常见方向性的刮痕。另外,这些星光宝石的星线形态存在不完整、不规则或方向不正确以及弯曲、不对称的现象,也有的具有与矿物晶系不相符的星线数目。在对这些宝石进行拍照时。发现了另一种对鉴定这些人造星光现象有帮助的方法:拍摄人造星光宝石时,要将相机焦距对准凸面形宝石的表层下方,此时,星光现象最为清晰。在拍摄天然星光宝石时,相机的焦距是对准在凸面形宝石的表层上方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31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