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成功的小故事
真正的宽容是真诚的、自然的,没有丝毫强迫的意味,因此,没有人比宽容的人更强大更自豪。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名人成功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小故事大全1:好声音主持人华少 背后的故事
如果有人问,去年最成功最火爆的综艺节目是什么也许你会说,非诚勿扰,也有人会也许你会说快乐大本营,但我相信更多的答案应该是:好声音。
好声音火了选手,火了节目,但还火了一个人,华少。不仅因他优秀的主持,还有他逆天开挂念广告词的语速。
和众多成功人士一样,华少成功的背后也是一场心酸路。
华少从上戏落榜,到大学开始做电台DJ,再到那个前期痛苦后期痛快的转型做电视主持的决定。他放弃了原有转正机会,放弃了安逸,在女朋友的支持下,他迈出了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步,做了主持人,到最终的疯狂成长为浙江卫视主持一哥,时下最火综艺音乐选秀节目当家主持。
不过他并没有骄傲得认为自己有多成功。在华少眼里,自己依然是那个其貌不扬,内敛少言的DJ主持,但他又是骄傲的,他骄傲的是自己坚持到底的“死磕”精神,打不死的小强态度,从名不见经也不转的失败者,一步步的努力,扎实的完成着自己的梦想。如果说《小时代》告诉我们上流社会的奢靡,那么华少告诉我们的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读了华少的新书:《梦想不过是个痛快的决定》,并不是说华少文采多华丽,故事多吸引人,而是我在字里行间读到了两个字,真诚。当一个成名的人,能踏下心来勇于面对自己,思考过去,而且用十几万字不说教,不形式,剖析自我,这是十足的真诚。
华少是感恩的,他还记得自己的启蒙老师,记得自己爱人的支持,更记得那些作为衣食父母的观众。当《对战最强音》唱响南京站时,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演唱会,大雨滂沱,但还是有近1/5的观众留到了最后,而他们穿的一次性雨衣根本挡不住雨……男儿膝下有黄金,但华少向这些观众下跪了,向这些坚持,支持,热爱选手和自己的观众表示了自己的感谢。
名人小故事大全2:孟非光头的背后梦破,落榜生四处打工
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孟非想去班复读,可是学校看到他的高考成绩,都不接收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出去打工,那一年,孟非和几个同伴含泪离家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他一遍遍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寻找着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见工,最终都一无所获。
眼看带的钱没了,可是要生存啊,只好去做搬运工。而且搬运工是临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受工头的责难与训斥。一个星期后,孟非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吗他前所未有地怀念起学校生活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孟非离开了深圳,回到了南京,决定继续学习。他选择了成人高考。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对社会在职人员招生,周六、周日上课。孟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
1994年7月,孟非通过两年的函授班学习,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
1994年8月,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要一名接待员。孟非眼前一亮,虽然他知道,这接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接接电话……但是至少他可能会与记者搭上边于是就去报了名。身体强壮能吃苦的他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渐渐地,已经24岁的孟非对眼前的工作又产生了困惑,他忧心如焚:难道我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吗
有了目标,孟非的生活里仿佛洒满了阳光,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需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孟非总是争先恐后地去干——为这个,他多次被别的临时工骂成“傻冒”!但是只要一出去,他都多少有些收获,或者学会些采访技巧,或者熟悉摄像机的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孟非的日记里多了些内容:记载自己每天学到的东西。为了更快地接近记者这个群体,孟非还开始了“感情投资”,他跟前跟后,帮记者和编辑们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时间一长,不少记者跟孟非都热乎了,孟非扛摄像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渐渐地,有些小新闻,老记者看不上眼的,就开始交给孟非,做好后加上老记者的名字就成了。每次有这样的事情,孟非总是非常高兴,当成头等大事来做。
这样积少成多,孟非的名字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渐渐多了。后来,领导便格外开恩,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后,可以出去跑新闻。得到这个通知的时候,孟非喜出望外——他太珍惜这个临时记者的机会了!
从此,他每天都要透支体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来的片子,全部是自己剪辑、自己写稿,甚至于自己配音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像秋日的蓝天一样明朗极了!渐渐地,有一些比较大的题材领导也开始交给他做了。
1996年8月,孟非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某专题片。该电视片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而孟非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一次,孟非终于堂堂正正地甩掉了打杂的帽子,转成了正式的记者。这个男人哭了……他在日记中对自己说:“苦难中积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接下来,孟非的事业一帆风顺。1995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组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筹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孟非进入该组后,正式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由于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记者的同时也做起了编辑工作,他的工资则提高到1000多元。
意外的是, 1998年春节过后,由于长期劳累,孟非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时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当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光头,还别说,这光头配着他的笑脸,显得既聪明又精神。从此这光头一直陪着他到现在。
感谢苦难,南京人爱上光头主持人
孟非一直都是个倔强的人,每走一条路,他都不轻言放弃。要么走到无路可走,要么就走到最好。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换了不少岗位,还做过一档不成熟的谈话节目的编导……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时间为一个小时,宗旨是“为平民百姓服务”。
一切准备就绪,主持人的选择就摆到了台面上——是沿用原来庄重型的主持人还是重新选择主持人台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打破资历、学历限制,在全社会进行公开竞选。
孟非用他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平民节目,当然要求主持人有平民特色;不一定长得帅,关键是要有底层生活的阅历,说百姓关心的话题……而这方面,放眼全台,有谁比自己更有资格他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这将是他从幕后转向台前的一个机会。
可是,自己的普通话能过关吗……孟非只犹豫了一分钟就做出了决定:普通话可以学习模仿,那些苦难的经历却是他难得的宝贵财富,是模仿不来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孟非搏对了!
面试那天,孟非用诙谐的语调平静地讲述了自己多次打工的艰难经历,尤其是关于打工者的生命、尊严与价值的问题。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自己做“平民化主持人”的崭新设想,并表示会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
孟非的一席话抓住了台领导的意图,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孟非的气质与这档节目非常适宜!
——可是孟非到底适合不适合做主持人他的光头能播新闻节目吗在此之前,主持人都是些俊男靓女,突然间冒出这样一个人来会不会让观众吓一跳呢主考官们议论纷纷。最后,台长发话了:“行不行,要观众说了算。先试试,不行再换人!”
“无知者无畏!”第一次上电视,孟非是穿着最平常的衣服去演播室的。作为一档新闻直播节目,60分钟的时间里,他手上只有一张新闻串联单,所播内容都是三个小时之内发生的事情。更别说提示器了,没有!
这么多新闻怎么串起来呢孟非思考再三,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松了心情,采取一种谁都想不到的方式播起了新闻:他即兴发挥,像拉家常一样把平时的思考和经历变成幽默、精到的即兴评点,就成了串连词。台领导和同事们看得心里七上八下:这能行吗
谁也没料到,《南京零距离》由于定位准确,第一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简直是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夜,摄制组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观众纷纷感叹从未见过这么有个性的主持人。
机遇常常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善于把握机遇的孟非从此走向了人生的高峰。
由于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没过多久,《南京零距离》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从选稿到播报内容,孟非开始全权负责。
他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新闻主持人”的概念,成功地塑造了另一类平民化的新闻主持模式。2003年7月一个月,《南京零距离》的平均收视率就高达83%,最高收视率甚至达到惊人的177%,超过了同时播放的央视的《新闻联播》,创造了收视率的奇迹。2002年一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收入高达5000万元,孟非成为《南京零距离》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把孟非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由于常常针砭时弊,揭发丑恶,孟非也遭到恐吓,可是他不在乎。他保持着多年来的作息习惯:上班乘公共汽车;平时自己亲自上街买菜;不时还找人拉拉家常……这些,后来都成了他的台词和思想的来源。
关于孟非受欢迎的程度,只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就够了。有一次,夫子庙一带发生火灾,当时路过的一个女孩儿拿着数码相机立刻拍下了经过,等到别的媒体记者赶到,火早就熄了。南京城的十几家主流媒体愿出高价索买照片,那个女孩子只说了一句话:“这照片我只给《南京零距离》,只给孟非。”
孟非与《南京零距离》的迅速火爆,很快引起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关注。《南方周末》甚至拿出专版联合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孟非现象”进行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孟非最当红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曾通过台里的有关领导,想把孟非拉到央视工作,一切工作做通后,却被孟非婉言谢绝了。他说,他只选择适合自己的!
2004年初,喜讯再度传来,孟非被评为年度“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之一——这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视名嘴!这足以证明,孟非,这个打工出身的主持人,已不输于他这个行业的任何人了!
之后2007年、2008年、2009年主持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名师高徒》这些节目,对于孟非来说,都是如鱼得水了。
《非诚勿扰》更是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他。
名人小故事大全3:从龙套跑出来的许三多2000年14岁的王宝强离开了少林寺(之前在少林寺习武6年,当然这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身上带着500元钱,来到北京,他和5个人在一个煤场旁租了大杂院里的一间房子,房子年久失修,墙皮都脱落了。
为了找活儿方便,他们凑钱买了一个BP机。第一站是北京**制片厂。
第一天,没找到活儿,晚上被人骗去一家地下室,一张床位,一晚20元。第二天,没有活儿。第三天,还是没有。初来乍到的王宝强,蹲了半个月才等到了第一个群众演员角色:穿着大褂在明清一条街上走一遍,走完下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怎么等,也等不到一个角色。
王宝强学会了在人群里奋力向前挤,学会在人前展示自己少林寺学来的功夫,学会忍受所谓“同行”的冷眼,但机会迟迟不来。后来他才知道,“蹲活儿”也有规矩和技巧,很多有经验的群众演员根本不用整天蹲在**厂门口,他们认识“穴头”,很多挑演员的副导演不去厂门口,而是找“穴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带的钱花完了,没有龙套演的日子,王宝强只能和伙伴去建筑工地打零工,一天25元,包吃不包住。理想没能实现,打击不断袭来。同伴劝王宝强放弃,说你长得不好看,又不是李连杰、成龙,没拿过武术冠军,又没关系,还是回去吧。
《士兵突击》里有一句关于骡子和马的台词,王宝强那时候就知道,自己是骡子,不是马。不是马就得加倍努力,有时偶尔能接到武行的活计:被人扣住手腕,从梯子上摔下去。有经验的老武行是假摔,他是真摔。导演很满意地点点头,说很真实。王宝强摔得浑身都青了。
最痛苦的时候,他带着满身伤,绝望地躺在工地的房间里,望着天花板。两年王宝强一个电话没给家里打过,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如何生存下去,往前走的路全是黑的,看不到光明,完全就是摸索。
2002年春天,去一家建筑工地时,王宝强的呼机响了,这是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呼叫。《盲井》剧组通知王宝强去见导演李杨。之后,他将出演这部**的男主角,拿到了500元的预付片酬,王宝强带着颤抖和激动,说不出话!李杨是王宝强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
《盲井》里有下井的戏,几百米深矿井,要求演员到矿井中拍摄。很多演员都放弃了,而王宝强真的下了井。李杨感慨说,这行里聪明人太多了,很多人拍**就是为了成名,为了赚大钱,遇到危险就跑了,可王宝强没跑,这小孩儿行。在王宝强看来,自己能够得到《盲井》的机会,只有两条:一是坚持,一是相信。
王宝强不否认幸运的存在,但他认为除了幸运,自身努力也是很重要的。《盲井》是低成本**,拍摄中资金出了问题,很多人都跑了,但他没走。
2002年冬天,拍完了《盲井》,王宝强来到一个小卖部,给家里打了到北京后的第一个电话,开口问的第一句话是:“你们都好吧,庄稼怎么样了”电话那头,家里人立刻骂了过来:这么长时间不跟家里人联系,以为你死了。
骂完,两边都哭了。王宝强没学过表演,他在片场只有一条,相信导演,导演让怎么演就怎么演。拍《盲井》时啥都不懂,拍《天下无贼》时更不用说,冯小刚那么优秀的导演,按他说的演就没错。
对王宝强来说,每一次机会都是最后一次。他文化程度不高,所有台词,都翻字典来注音。别的演员是拍一场戏记一场戏的台词,他是提前把所有的台词都背下来,这样方便导演调整。刚开始的时候,记台词要花好久好久,后来记得越来越快。
《士兵突击》让他真正奠定了位置:
2003年王宝强以《盲井》拿到了金马奖。《天下无贼》拍完,王宝强觉得无以为谢,就从家乡背了一袋小米送给了导演冯小刚。2007年,《士兵突击》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
“兵王”许三多征服了许多观众。许三多单纯而执著,在军人的世界里摸爬滚打,因为他的笨,让全连队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队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著,让全连队战士为之骄傲。
《士兵突击》让观众经历了一场措手不及的情感突击战,男人之间的“肝胆相照”在隆隆炮火中开出了花。
王宝强说,《士兵突击》是自己入戏最深的一部戏,许三多是什么样子,自己就是什么样子。《士兵突击》的后半段,人生的残酷真相逐渐向许三多展开,在竞争的压力下,许三多杀了女毒贩,也看到了自己的成功给别人造成的压力。
王宝强从跑龙套走向主角,源于他的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做别人所不愿做之事。
;《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孟非的打拼故事
第一眼看到孟非,你一定觉得他很普通——他穿最平常的衣服,剃着光头,跟大家一起挤公交车。
可是如果你真把他当成平头百姓,那就大错了!他是南京人最喜爱的新闻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要他,他敢说“不”;他还作为全国地方台的主持人唯一入选2004年“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他俨然就是南京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不过如果我告诉你,这位主持人只是名高中生;他曾经打过5年工,在流水线上作业时,他的双手甚至差点被机器卷走,你相信吗?
在众人瞩目的孟非传奇的背后,是一个坚强的人不断超越自我的打拼故事!
梦破,落榜生四处打工
1971年,孟非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的父母忠厚实在,对唯一的儿子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12岁时,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孟非一家迁居南京。此后,孟非先后在南京市第三中学和南京市第一中学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但成绩很不理想。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
孟非想插班复读,但找了很多学校,人家一看他的高考成绩单,就立刻摇头拒绝。他也想过出去找工作,可一个高中生哪里有人要?在家里呆的时间一长,孟非着急了:今后怎么办呢?当时正逢南下淘金热兴起,为了寻找出路,他就和一帮同学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孟非和同伴马不停蹄地到处奔走,但一无所获。
眼看带的钱没了,孟非只好从小招待所搬出来跟一大群人挤在一间破烂不堪的简易房里。在那里,他一遍遍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寻找着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见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孟非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一个月后,他终于谋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差事。
那种搬运工是临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受工头的责难与训斥。一个星期后,孟非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吗?他前所未有地怀念起学校生活来。
搬运工只干了一个月,孟非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南京。在回程的火车上,他安慰自己,从头做起,一切都不太晚!
为了养活自己,一回到南京,孟非就朝人才市场跑。不久,他辗转听说南京一家报纸的印刷厂招工人,立刻跑去报了名——当印刷小工虽然薪水不高,但可以免费看报纸,已经逐步务实的孟非看重的就是这个。1991年12月,孟非成了一名印刷小工。
当印刷工人也不容易。孟非所在的那家印刷厂的印报量为每周400万份,机器需要从周二到周四不断工作,而真正操纵印刷机的,只有他和另外三名小工。孟非从周二早上8点钟上班,一直到周四晚下班,平均每分钟要从机器上取下1112张报纸。在不分昼夜的连续3天工作时间里,每10个小时,他才能休息一次,时间仅为1个小时。这样的工作跟打仗没什么区别,而且要是手脚稍微慢一点,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大骂。
第一个月忙下来,孟非拿到了仅为23元的工资,但是他仍然禁不住激动地泪流满面,不容易啊!
不干活时,孟非就抓紧时间学习。他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不能一辈子呆在这个地方,想换好工作,就得有知识。”
孟非选择了成人高考。再拿起书本,他感到无比的亲切,工作强度越大,求学的欲望就越强烈。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对社会在职人员招生,周六、周日上课。孟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
一边打工一边上课,孟非的生活节奏猛然加快,休息时间更是少得可怜,他没有星期天,更没有节假日,边打工边读书仅仅2个月,他的体重就减轻了将近8公斤!
但孟非从不叫累,他憋足了劲要把失去的一切找回来!为了学习,他尽量压缩睡觉时间,一有空就多看书。实在熬不住了,就把头浸在冷水里泡一泡……他每天都对自己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啊!
拼拼拼!小杂工终成真记者
但是幸运之神并没有降临到这个勤奋得不要命的小伙子头上。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孟非实在太累了,他一不留神,取报纸的时候手竟被机器卷压进去了!全厂一时惊慌,立刻停止了工作。
后来因为抢救及时,他的手总算保住了,但是这件事却引起印刷厂领导的极度不满——这次工伤事故是建厂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印刷车间的领导们因此受到上级批评,因而迁怒于孟非。1993年过新年前,孟非就被印刷厂骂了一顿,然后自己辞职了。
孟非抑郁地走在南京街头,欲哭无泪……
为了生活,他开始不间断地打些短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后来听一个朋友说开家超市挺挣钱的,孟非就到处借钱,开起了小型超市。但由于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小超市最终还是于1994年初被迫关门。血本无归的孟非心情沮丧,他觉得仿佛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该怎么办呢?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自救?倔强的孟非选择了后者。他又一次开始到处寻找招工信息,他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天地!
1994年2月,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要一名接待员。孟非眼前一亮,自从在报社的印刷厂工作之后,他一直对媒体心向往之。虽然他知道,这接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接接电话……可还是去报了名。这一次,孟非打工的经历帮了他,身体强壮能吃苦的他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是200多名临时工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员。渐渐地,已经24岁的孟非对眼前的工作又产生了困惑,他忧心如焚:难道我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吗?
1994年7月,孟非通过两年的函授班学习,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此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为什么只能打杂?我也要做一名记者!
有了目标,孟非的生活里仿佛洒满了阳光,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需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孟非总是争先恐后地去干——为这个,他多次被别的临时工骂成“傻冒”!但是只要一出去,他都多少有些收获,或者学会些采访技巧,或者熟悉摄像机的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孟非的日记里多了些内容:记载自己每天学到的东西。为了更快地接近记者这个群体,孟非还开始了“感情投资”,他跟前跟后,帮记者和编辑们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时间一长,不少记者跟孟非都热乎了,孟非扛摄像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渐渐地,有些小新闻,老记者看不上眼的,就开始交给孟非,做好后加上老记者的名字就成了。每次有这样的事情,孟非总是非常高兴,当成头等大事来做。
这样积少成多,孟非的名字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渐渐多了。后来,领导便格外开恩,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后,可以出去跑新闻。得到这个通知的时候,孟非喜出望外——他太珍惜这个临时记者的机会了!
从此,他每天都要透支体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来的片子,全部是自己剪辑、自己写稿,甚至于自己配音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像秋日的蓝天一样明朗极了!渐渐地,有一些比较大的题材领导也开始交给他做了。
那个时候,孟非的工资还是只有200多元钱。
1996年8月,孟非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某专题片。该电视片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而孟非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一次,孟非终于堂堂正正地甩掉了打杂的帽子,转成了正式的记者。这个男人哭了……他在日记中对自己说:“苦难中积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接下来,孟非的事业一帆风顺。1995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组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筹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孟非进入该组后,正式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由于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记者的同时也做起了编辑工作,他的工资则提高到1000多元。
意外的是, 1998年春节过后,由于长期劳累,孟非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时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当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光头,还别说,这光头配着他的笑脸,显得既聪明又精神。从此这光头一直陪着他到现在。
感谢苦难,南京人爱上光头主持人
孟非一直都是个倔强的人,每走一条路,他都不轻言放弃。要么走到无路可走,要么就走到最好。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换了不少岗位,还做过一档不成熟的谈话节目的编导……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时间为一个小时,宗旨是“为平民百姓服务”。
一切准备就绪,主持人的选择就摆到了台面上——是沿用原来庄重型的主持人还是重新选择主持人?台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打破资历、学历限制,在全社会进行公开竞选。
孟非用他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平民节目,当然要求主持人有平民特色;不一定长得帅,关键是要有底层生活的阅历,说百姓关心的话题……而这方面,放眼全台,有谁比自己更有资格?他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这将是他从幕后转向台前的一个机会。可是,自己的普通话能过关吗……孟非只犹豫了一分钟就做出了决定:普通话可以学习模仿,那些苦难的经历却是他难得的宝贵财富,是模仿不来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孟非搏对了!
面试那天,孟非用诙谐的语调平静地讲述了自己多次打工的艰难经历,尤其是关于打工者的生命、尊严与价值的问题。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自己做“平民化主持人”的崭新设想,并表示会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
孟非的一席话抓住了台领导的意图,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孟非的气质与这档节目非常适宜!
——可是孟非到底适合不适合做主持人?他的光头能播新闻节目吗?在此之前,主持人都是些俊男靓女,突然间冒出这样一个人来会不会让观众吓一跳呢?主考官们议论纷纷。最后,台长发话了:“行不行,要观众说了算。先试试,不行再换人!”
“无知者无畏!”第一次上电视,孟非是穿着最平常的衣服去演播室的。作为一档新闻直播节目,60分钟的时间里,他手上只有一张新闻串联单,所播内容都是三个小时之内发生的事情。更别说提示器了,没有!
这么多新闻怎么串起来呢?孟非思考再三,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松了心情,采取一种谁都想不到的方式播起了新闻:他即兴发挥,像拉家常一样把平时的思考和经历变成幽默、精到的即兴评点,就成了串连词。台领导和同事们看得心里七上八下:这能行吗?
谁也没料到,《南京零距离》由于定位准确,第一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简直是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夜,摄制组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观众纷纷感叹从未见过这么有个性的主持人。
机遇常常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善于把握机遇的孟非从此走向了人生的高峰。
由于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没过多久,《南京零距离》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从选稿到播报内容,孟非开始全权负责。他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新闻主持人”的概念,成功地塑造了另一类平民化的新闻主持模式。2003年7月一个月,《南京零距离》的平均收视率就高达83%,最高收视率甚至达到惊人的177%,超过了同时播放的央视的《新闻联播》,创造了收视率的奇迹。2002年一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收入高达5000万元,孟非成为《南京零距离》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把孟非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由于常常针砭时弊,揭发丑恶,孟非也遭到恐吓,可是他不在乎。他保持着多年来的作息习惯:上班乘公共汽车;平时自己亲自上街买菜;不时还找人拉拉家常……这些,后来都成了他的台词和思想的来源。
关于孟非受欢迎的程度,只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就够了。有一次,夫子庙一带发生火灾,当时路过的一个女孩儿拿着数码相机立刻拍下了经过,等到别的媒体记者赶到,火早就熄了。南京城的十几家主流媒体愿出高价索买照片,那个女孩子只说了一句话:“这照片我只给《南京零距离》,只给孟非。”
孟非与《南京零距离》的迅速火爆,很快引起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关注。《南方周末》甚至拿出专版联合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孟非现象”进行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孟非最当红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曾通过台里的有关领导,想把孟非拉到央视工作,一切工作做通后,却被孟非婉言谢绝了。他说,他只选择适合自己的!
2004年初,喜讯再度传来,孟非被评为年度“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之一——这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视名嘴!这足以证明,孟非,这个打工出身的主持人,已不输于他这个行业的任何人了!
韩美娟相信很多网上冲浪的网友都不陌生,其也参加了一档比较火的综艺,在节目中更是敢说敢做。节目中他表示,参加此次综艺节目少赚了600万。更是直言流量比钱更值钱。这也很明显可以看出,其参加节目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流量和知名度,而网红的流量和明星的流量也不能算是一个级别。网红通过直播带货、拍短视频将流量变现,而明星是如何将流量变现,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形象代言、品牌代言大家一定对明星的形象代言、品牌代言都不陌生。从最初的电视广告到现在很多品牌代言。明星给一些大的品牌代言,更是有明星为一些手游代言,一定有代言费。明星效应会因此为该品牌吸引很多顾客,也是为品牌树立口碑。通过此也是将流量变现。
二、直播带货除了网红带货,也有很多明星加入直播带货这个行列。很多直播间会邀请明星做客,肯定会吸引其的粉丝捧场,带动产品销量。而我们熟知的明星王耀庆自己也是带货能手,像鹿晗、关晓彤等流量明星和贾玲、沈腾等喜剧明星,更有天王级别的刘德华也做客直播间,他们的到来都能使产品销量更好,当然其也一定会获得报酬。
三、开店许多明星有自己的副业,比如开店或者有自己的品牌服装等。当然我们熟知的就有很多明星,比如说陈赫的贤合庄、薛之谦的上上谦火锅店、黄磊和孟非合开的黄粱一孟火锅店、邓伦的火社等等。除了明星的粉丝捧场加上一些微博宣传和网红探店,这都是将流量变现。
以上为个人观点,你还知道明星有哪些流量变现的方式,欢迎评论区留言。
1997年,立白邀请陈佩斯作为品牌代言人,为立白洗衣粉、立白洗洁精拍摄了一系列广告片,成功创造了深入民心的“立白二子”的大众形象,立白的品牌理念也随着陈佩斯诙谐的幽默表达方式,被老百姓广为接受。
1999年,立白邀请因《还珠格格》而一炮打红的林心如代言立白牙膏,叮叮当、叮叮当,立白帮你忙可谓脍炙人口,立白也迅速向口腔护理领域延伸。
2003年,立白邀请香港影视明星欧阳震华和当红女星袁立代言旗下洗衣粉产品,搭档出演立白洗衣粉广告宣传片,这一南一北的搭裆,一搞笑一俏皮,在气质、性格上都很般配,对广告剧情的演绎也非常到位,使立白的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
2009年,陈佩斯再度与立白携手合作,代言立白洗洁精的新产品——新时代系列。
2011年,立白加大了旗下洗衣液产品的宣传力度,并邀来影后李冰冰为其代言助阵。
2013年,立白邀请知名主持人孟非作为立白洗衣液的代言人
有这个事,刚才我也在贴吧看见了,有人在发。
---------------------------------------------------------------------------------
东方娱乐报,传言孟非不怕“坑爹”将代言趣我花缘交友网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交友网站很少有人代言做广告。
或许一来是因为交友站不愿出“血本”请大牌花“冤枉钱”;
二来可能是明星有顾忌,因为交友站的收费和服务参差不齐,甚至不少大型交友站都被指“坑爹骗人”,恐怕明星们也怕被数落为“坑爹明星”。
乐嘉代言珍爱网就被指坑爹了。
有意思的是,乐嘉的铁搭档孟非即将代言趣我花缘交友。孟非被问及“你不怕被指坑爹吗?” 孟非说,一来趣我花缘是兴趣交友,他个人喜欢这个主题定位,从主持非诚勿扰的经验来看,那些志趣相投的男女嘉宾更青睐对方,从而牵手进而走进幸福婚姻的殿堂;二来趣我花缘是免费的,所以不会担心被指“坑爹”,他不会做坑爹的人,更不会做一个坑爹的主持人。
孟非代言过奥康皮鞋,代言过京东商城,不知这次代言交友,会收多少银子呢?
估计也是大腕明星的价码吧?
如今,明星创业已是娱乐圈的一股潮流,经营一个属于自己的餐饮品牌更是成为众多明星的首选副业,比如任泉范冰冰黄晓明的“热辣壹号”、薛之谦的“上上谦”、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吴昕的“泰子椰”等,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明星美食品牌就是这两年扩张迅速、风头强劲的“孟非的小面”。
都说明星开餐厅十店九亏,但孟非却靠卖这一碗重庆小面而赚得盆满钵满。再细究下去会发现,他的商业野心可并不止面馆那么简单,头脑灵光的他这几年在影视与餐饮等行业已至少投资17家公司,版图惊人。
孟非1971年出生于重庆,23岁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31岁因主持《南京零距离》而成名,之后更是因主持大型人气相亲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而人气大涨,成为江苏卫视当之无愧的主持一哥。他的主持风格风趣幽默,控场与调节气氛的能力与芒果台两大台柱何炅汪涵有得一拼,而在主持人身家上,他甚至还一度超过何炅汪涵,成为“内地最贵名嘴”。
据2014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显示,孟非以1820万元的年收入成为内地收入最高的主持人,杨澜以1690万元紧随其后,何炅以1620万元位列第三名,第四第五则分别是1550万元的朱丹和1410万元的谢娜,而汪涵根本没上榜。
孟非的这1820万年收入是怎么赚来的?因该榜单统计的数据仅为其在文娱圈活动所得,而不包括其个人投资与经营性活动,所以孟非的这个年收入数据大体上包括主持人薪酬、广告代言费、拍戏片酬以及出书的版税。
除了主持《非诚勿扰》外,孟非曾先后代言绿能电动车、奥康鞋业和京东商城等多支商业广告,参演了《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新恋爱时代》、《济公传之活佛登基》等电视剧,并出版了《就说这么多》、《非说不可》、《随遇而安》三本个人文集。其中,光是凭借散文集《随遇而安》一书,孟非就获得版税收入480万,一度排名中国作家财富榜第19位。
卖面条2年开10家分店,年销售总额或近亿
虽然就算什么也不干,老老实实当主持明星,孟非已经算是个圈内的隐形富豪了。但在明星创业的浪潮中,不甘寂寞的他也乘上了粉丝经济的东风开起了餐馆,卖的是他一直钟情的家乡风味“重庆小面”。
此前,孟非曾在微博上写到过自己的一个梦想:“在我家附近开一家正宗的重庆小面馆,能摆七八张桌子的那种,只卖小面,夏天增加一个凉面。两个目的:一、让生活在南京的重庆人吃到家乡的味道;二、自己吃。” 2014年11月底,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孟非的小面”第一家店在南京正式开业。面馆的装潢颇具中国风,店内摆放着好友赠送的巨大木雕和石凳,墙上还挂着一副郭德纲送的对联,开业当天郭德纲、黄健翔等各位好友更是亲自站台为其宣传,可见孟非的号召力之强。
据悉,该面馆内可同时容纳60-68人就餐,食物有汤面类、干捞面类、甜品、重庆小吃类、川菜蒸菜类以及米饭类等,其中最便宜的一碗小面也要28元,其余的汤面基本都是35元一碗,定价并不低,算得上是“面条界的轻奢品”。即便如此,粉丝和食客们还是纷纷慕名而来,生意火爆到排队一两个小时才能吃上一碗面,甚至还由此衍生出一条黄牛倒票产业链。
短短两年多时间,孟非的面馆就在全国各地扩张到了10家门店:
生意如此火爆,孟非开面馆到底挣了多少钱呢?早在2014年第一家店刚开业时,就有餐饮界业内人士估算,这家面馆的年销售额千万元不是问题:以一批食客60人、一人平均消费40元来算,那么一批食客的消费额为2400;而面馆一天营业超过10个小时,营业时间内皆满台,以每批食客的平均就餐时间为45分钟来算,那么一天约翻台13次,算下来日销售额就是3万多元,一年的销售额就是近千万。此外,刚开业时该面馆的相关负责人也曾称,按照这样的火爆程度,面馆的年销售额可达八九百万,证实了上述推论得出的结果。
如今,面馆已经由1家扩张到了10家,若每个门店都如旗舰店般火爆,那么年销售总额近亿很有可能。当然,虽然生意好营收高,但开餐馆的成本也高,房租、人力成本年年攀升,尤其是大城市的闹市区更是各方面花销都大。业内人士估计,这近一亿的年销售额中差不多要刨去一半成本,孟非与合伙人靠这10家门店赚到手的利润估计在四五千万元左右。
影视餐饮搞投资,孟非坐拥至少17家公司
除了卖面条,孟非的另一个投资重点是他熟悉的影视行业。据公开信息显示,自2012年起,他至少参与投资了17家公司。
2012年3月,41岁的孟非成立了以他女儿名字命名的江苏星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由此开启了创业投资之路。该公司主要从事影视文化项目投资,法人代表为孟非,经纪人刘葆琪任总经理,起初的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后来增至1000万。2015年1月底,星嘉盟影视文化东台工作室(有限合伙)成立,江苏星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便是该公司的法人代表。
除此之外,孟非和刘葆琪还一起出现在会管家投资管理江苏有限公司的股东之列,孟非认缴出资220万元占22%股权,刘葆琪出资50万元占5%股权。该公司对外投资了欧汇(上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会管家企业服务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孟非在里面皆出任高管。
同一年的11月,孟非又和好友、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一起成立了天津磨铁星亚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主要从事影视剧开发、制作和发行等业务,法人代表是沈浩波,孟非任监事。吴秀波和孟非参演的电视剧《婚活》以及张一白执导的热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正是该公司参与投资的。该公司注册的两天后,孟非又出资50万元创办了南京星佳闻文化交流中心,不过目前没有查到相关活动信息;2015年4月,磨铁星亚影视传媒东台有限公司成立。
另外,孟非还和江苏卫视原副总监王培杰于2014年5月一起注册成立了 “现在投资管理江苏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00万,王培杰为法定代表人,孟非为董事长。通过该公司,两人又先后成立了靛蓝映画影视传媒江苏有限公司、远景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远景影视发展东台研究院(有限合伙),孟非还担任远景影视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中,《非诚勿扰》《最强大脑》、《为她而战》等知名节目皆为远景影视出品。
除了影视投资,孟非对餐饮行业也是情有独钟。目前孟非名下的餐饮公司起码有4家:南京星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小面之交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小发小面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南京黄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据公开信息显示,南京星亚餐饮成立于2015年5月,注册资本为500万,法人代表是孟非的生意合伙人余嘉仪,孟非为执行董事;而南京小面之交餐饮则是孟非后来介入的公司,前身为南京香十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2016年3月发生股东变更,孟非成为其股东,次月名称变更成为现在的“小面之交”。
这两个公司的法定代表和公司地址一致,前者经营范围在餐饮服务等,后者则为餐饮服务(限批准后的分公司经营)等,都是“孟非的小面”品牌背后的运营公司。而南京黄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则是孟非与黄磊共同出资创立的“黄粱一孟”重庆风味火锅店的主体公司,这家火锅店将于今年“五一”在南京开业。
面馆、火锅店、影视制作公司,至此,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本行,孟非至少投资了17家公司,商业帝国庞大不可小觑。但这还没结束,此前郭德纲还在微博上透露,他将与孟非、黄健翔一起合伙做文化创投基金。如此一来,孟非商业版图的逼格无疑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江苏卫视知名主持人孟非也将和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家一起出现在快手直播间向大家科普天文知识。作为忠实天文爱好者,孟非老师也将在直播中和大家一起巧遇“最长白天”的“金边日食”。
整个过程介绍了不少关于天文,日食的一些知识点,孟非作为主持人,都是知识类,科普类的直播还是比较适合的,加上有专业的人士在旁边作纤细的讲解,有知识,没有白看;希望以后多点有专业,有知识,有科普的直播,特别有意义。
扩展资料:
2020年的日环食为了让“逐日者们”获得多区域多角度的最佳观测效果,2020年6月21日快手联合多地天文馆、墨迹天气多链路直播共同呈现“金环日食360°全景”。届时打开快手APP,多角度欣赏中国“金边日环食”的奇观景象。
本次日环食直播快手将从初亏、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复圆 等5个阶段带大家一起欣赏这次超级日环食。此外,除了孟非携手的紫金山天文台外、快手此次还邀请了墨迹天气、中国科技馆、中国天气网、北京天文馆、湖北省科技馆、和站内科普大v@探索宇宙(锋轮)一起,面向不同人群,从多个角度解读本次日环食,让大家在欣赏日环食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了解日环食形成的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