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我市继续做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即日起, 石狮市 委乡村振兴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乡村振兴”宣传专刊,共同探寻石狮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及时总结提炼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经验、成果,汇聚更广泛的智慧、更强大的力量,加快石狮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在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村的创建中,石狮乡村实现了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的跃升转变;在乡村振兴示范线的打造上,富民兴村的特色产业激活了沿线乡村的一池春水;在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的征途中,富民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提升好、乡村文化传承好、治理能力建设好、党建统领发挥好的“五好”乡镇正逐步成为现实……
近年来,石狮市紧紧围绕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返贫两条底线以及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重点,全力打造标杆村、精品示范线、“五好”示范镇,着力构建“全域一体、强镇引领、融合发展、村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走出一条具有石狮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西偏村建设林下儿童乐园发展乡村旅游
抓牢“试点村”关键点
打造多个“石狮样板”
房前屋后边角地变成农家菜园,原来的卫生死角变成村民休闲的口袋公园,一堵普通白墙变成家风家训微景观……自2020年以来,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西偏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西偏村深挖乡村闲置资源,先后建设林下研学区、儿童乐园、户外主题营地,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接下来,我们还将做好文旅+文章,加快体育文创园建设,为西偏村乡村旅游增添新玩法。”西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龚英雄表示。
作为2021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祥芝镇祥渔村正以问海文旅项目为依托,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祥芝镇祥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明显告诉记者,今年来,祥渔村响应“新班子 新气象 办实事 促振兴”擂台大比拼活动,通过问海文旅项目带领祥芝渔民“洗脚上岸”,带动产业转型。今年10月,问海文旅项目获评第三季度“新班子 新气象 办实事 促振兴”擂台大比拼活动一等奖。
“问海项目现已投入运营,再加上邻近的斗美湾改造提升工程、烟墩山景观提升整治以及石狮市渔民文化节的辅助加成,未来将祥渔村将成为祥芝文旅圈亮点业态,让祥渔村渔民既能当‘船老大’,也能当‘店老板’。”对于祥渔村未来发展,蔡明显信心满满。
西偏村和祥渔村的“蝶变”升级也正是石狮不断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石狮样板”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立足地方发展实际,聚焦补短板和显特色,石狮市重点在深化试点示范、加大投入保障、加快创新探索上持续发力,镇、村在乡村振兴典型培育上均取得显著成效。自2019年以来,我市永宁镇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3个镇被确定为 泉州市 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示范乡镇创建镇;6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10个村被确定为泉州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3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2个村获评泉州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2个村获评泉州市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
问海文旅项目带动祥渔村产业转型
串联乡村振兴“示范线”
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自乡村振兴号角吹响后,近年来,石狮市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宜建则建,宜改则改,一批批美丽乡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石狮大地。既有产业引领城乡融合的“高大上”,也有生态优美休闲宜居的“高颜值”,还有文化铸魂步步换景的“小而美”。
那么,如何将这些散落的“点”串成“线”,让“盆景”变成“风景”?石狮市从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线的探索实践中找到了答案:以“串线有主题、存量要挖掘、增量要整合、内涵要提升”为主线,打破镇域界限,挖掘特色资源,围绕海丝、渔港、滨海、湿地等元素,加强六胜塔、石湖码头等世遗点保护提升,深挖渔港特色风情,在节点打造、村庄环境、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方面加大力度,形成以海丝文化、渔港风情、滨海观光、海洋研学等为主要特色的多镇联动创建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线。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永宁线(后杆柄村-郭坑村-沙美村-西偏村-前埔村)、蚶江—祥芝线(蚶江镇厝仔村-石渔村-祥芝镇古浮村-前山村)、祥芝—鸿山线(祥芝镇祥农村-祥渔村-鸿山镇东埔三村-伍堡村-西墩村)三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其中蚶江—祥芝线于今年10月份入选泉州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并获奖补100万元。
随着乡村振兴示范线的持续创建,每条乡村振兴示范线沿线乡村都策划生成了一批批招商项目,一个个高品质的景观景点和产业项目落地乡村,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线,我们村以参观研学为引点,打造田野生态园,培育发展文旅休闲康养系列项目,今年来已先后接待各类参观学习团体超百场,人数近千人。”厝仔村第一书记许自辉表示,乡村振兴示范线也是厝仔村的“生活富裕线”,厝仔村后续要进一步提升周边环境,整合挖掘各类资源,发展集观光、采摘、休闲、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实现村财收入、村民收入的“双增收”!
“今后,我市还将升级打造‘滨海走廊示范带(线)’‘网商经济示范带(线)’,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赋能。”市委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环境整治后的厝仔村实现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的跃升转变
坚持整镇推进“同力面”
推进石狮全域振兴
组建由市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创新发展模式,激活村集体“造血”功能;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建设宜居新区……作为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创建试点,今年来,宝盖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在工作机制、发展模式、治理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争创“五好”示范乡镇。
“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造血’功能是‘五好’乡镇创建的重大课题,也是加快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宝盖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蔡佳默告诉记者,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宝盖镇村两级积极探索“强村带弱村”“村集体项目村民参股”等抱团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实绩考评中连续两次获评优秀。去年,全镇1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收入超100万元的行政村有8个。其中,塘后村通过盘活资源与市场化配置,农贸市场、停车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多个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因此驶上“快车道”。值得一提的是,该村文化活动中心2号楼2至6层及地下一层停车场租赁权拍出后,有力助推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经营性收入将突破400万元,居宝盖镇全镇之首。
“今年以来,我们还以‘两违’整治、‘裸房’整治、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五个美丽’建设、农村回批地集体用地盘活等乡村建设‘五个专项’活动为抓手,推动美丽乡村‘面’的提升,实现乡村振兴‘质’的飞跃。”市委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各专项行动实行以奖代补方式,激励镇(街道)村(社区)拓宽新思路,探索新举措,培育精品。仅“五个美丽”创建专项行动中,今年来,我市已创建美丽乡村庭院312个,美丽乡村微景观87个,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18个,美丽田园5片,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2个,实现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到“成片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下一步,市委乡村振兴办将按照二十大报告指引的方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弱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石狮新篇章。
入秋的斗美湾,千顷碧波,停靠在泊位上的渔船彩旗随风起舞。随着秋风潜入夜,祥芝的海面荡起阵阵涟漪,“起风了!”且看祥芝那些与“渔”有关的风起潮涌。
舢板船工有了新角色
休渔期一过,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内马上进入忙碌阶段,摆渡小船穿梭其中,往返于渔船和码头,运送着渔工与渔获,船东蔡富贵也进入了忙碌时刻,除了要“照顾”家里的渔船外,蔡富贵还有另一个身份——石狮祥芝渔港义务救援协会会长。
6年前,蔡富贵跟另两个渔民兄弟蔡健康、蔡茂坪商量后,组建起渔港义务救援协会,协会会员很多都是舢板船工,他们自掏腰包,购发电机、买水枪、灭火器、抽水泵、尼龙绳……平日里,舢板船工忙于生产,在遇到险情时都会第一时间响应。在蔡富贵的带领下, 石狮市 祥芝渔港义务救援协会从零开始,6年的发展,协会发展志愿者328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在蔡富贵的提议下,协会还在祥芝中心渔港三个渔船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了3个瞭望站,进行24小时轮值。
6年多来,蔡富贵和他的伙伴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至今已成功开展200多次救援行动,成功救助触礁或发生火灾等各类受困的渔船,为渔民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00多万元,救助被困人员72人次。如今,越来越多的渔船和渔民主动加入义务救援的行列,这面“见义勇为”的旗帜正高高飘扬在祥芝湾上,守护着这片港湾的安宁,大家亲切地称他们为“渔民守护者”。
祥芝渔嫂有了新形象
以前的祥芝,“男人出海,女人守家”,留守的渔民家属被称为“祥芝渔嫂”,旧时守家,今朝守滩。这群身穿“蓝马甲”的祥芝渔嫂,用一步一脚印捡出了一片碧海金滩。
祥芝东大垵的碧海金滩远近闻名,这滨海美景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旧时,祥芝镇东大垵沙滩是一片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场,海漂垃圾非常多,“净滩,势在必行!”在蔡加渐和陈省华夫妇的号召下,祥芝渔嫂纷纷加入,8年来共发起净滩行动680多场,清理垃圾达860余吨,将原来遍布垃圾的东大垵变为现在的碧海金滩,演绎着海洋版的“愚公移山”,也让群众看到祥芝渔嫂身上那股韧性和拼劲。
每到净滩活动,祥芝渔嫂们都会带着鱼筐,走上浅滩,寻找并捡拾散落四处的垃圾,这些垃圾里包括废弃轮胎、大锚绳、深陷沙泥的草席等。如今,净滩已经成为祥芝渔嫂们的常规行动,她们的清理范围从东大垵拓展到祥芝的后斗尾、井仔沙、祥农码头西等多处海滩,致力于让每一个海滩都能呈现一片碧海金滩之象,而“蓝马甲”的祥芝渔嫂,也成为祥芝海滩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新生代渔民有了新习惯
在祥芝镇祥农码头,几艘渔船归港后,船东周宗庆除了与相熟的鱼贩联系外,还要将几袋特殊的“渔获”拿上岸,这些用环保麻袋装的是船东行船期间的生活垃圾,渔船每次到岸,船东都会将这些“渔获”转交给祥芝美丽海岸志愿者协会进行分类处理,这一举动已经成为周宗庆的新习惯。
2019年12月,祥芝镇率先试行“船舶垃圾不落海”活动,先试先行,探索“垃圾不落海”常态化运行模式,从身边的朋友、亲属开始宣传,组织示范船、先行船将塑料瓶、废渔网、生活垃圾带回渔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从点到面,慢慢扩大“船舶垃圾不落海”的影响范围,使“垃圾不落海”理念深入渔港、深入民心,今年以来已有超1100艘次石狮渔船参与该行动,共回收超170吨船舶垃圾,祥芝镇也成为我市首个“船舶垃圾不落海”的先行镇。
传统鱼贩迎来新机遇
船来船往、直播间争相“抢鲜”,这是祥芝镇祥渔村的新兴场景。被贴上“第一渔村”等标签的百年渔村祥渔村,通过直播间开始“火”出圈,越来越多的渔获正通过直播间走上市民餐桌,拓宽渔民增收新路子。在这群直播大潮中,众多传统鱼贩纷纷转型,加入这股热潮。
每当渔船满载而归时,直播间屏幕这头的祥芝国家中心渔港的泊位上也开始热闹起来,大大小小的摊位边围满了鱼贩、游客。主播们熟练地向直播间里的网友介绍今天出海带回的新鲜渔获。这只是祥芝渔港的一个缩影,思维的转变带来了生活的蝶变。“以前鱼捕回来后得挑到集市里等鱼贩来收购,现在船一靠岸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市民在直播间和微信群里预订了。”试水直播的鱼贩老周说。如今销路多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靠海吃海,一直以来,当地渔民都是按部就班地打鱼卖鱼。如今,鱼贩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的“讨海”创新方式,将渔网和互联网“连”了起来,“渔网上网”让来自祥芝原汁原味的海鲜开始走出本地,鱼贩们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让祥芝特色海货卖往全国。
传统渔村走出新路子
“问一声那海鸥,你飞来飞去有何求。问一声那彩云,你飘来飘去多烦忧。看看看潮来又又又潮往,那那那波涛滚滚永无休……”高胜美的《彩云伴海鸥》是一首经典老歌,歌词里带着淡淡的忧愁,而站在祥芝问海微度假里,带的是悠闲的心,这个新近落地的文旅项目,已经为石狮以及周边城市的市民所熟悉,并成为朋友圈“晒图”的常客。
将“颜值”变为“产值”,这是传统渔村祥渔走出的新路子,在兼顾传统渔业的同时,祥渔村逐渐往岸上走,探索休闲渔业新业态,随着斗美湾的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渔业升级、渔村发展、渔民增收也迎来了更多机遇,祥渔村立足海洋自然景观及独特的渔业文化优势,推动休闲旅游与生态渔业融合,拓宽村民增收新路子,走出一条具有祥渔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石狮
在宫殿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有辟邪的作用。又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所以有“尊贵”和“威严”的作用。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成对的石狮左雌右雄。另外还可以从狮子爪下的东西来辨别:如果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是雌狮。
在中华大地上,还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北狮雄壮威武,南狮活泼有趣。还有所谓“三王狮”,那是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而狮子所蹲之石刻着凤凰和牡丹,凤凰是鸟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所以有“三王狮”的称谓。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那么,用石狮子把大门的这种习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于何时呢?
狮子,在动物学中属哺乳纲猫科。其雄性体形矫健,头大脸阔,戏耍有髦毛,姿态甚是威猛。它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狮子才得以进入中国。《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相当于今伊朗)派使臣给当时的汉章帝刘桓送来罕见的礼品: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狮子在中国交了如此好运,也得益于汉代时佛教传入中国。《灯下录》云: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佛教秆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以后就把佛家说法音声震动世界、群兽慑服称之为“狮子吼”。在我国佛教圣地一台山的许多寺庙,都供奉着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传说这位专司人间联盟智慧的文殊菩萨是骑着狮子首先来到五台山显灵说法的,五台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萨说法的道场。狮子有了这等的威严,在汉唐时的帝王陵墓、贵胄坟宅前开始出现了石狮的踪迹。但当时只限于在陵墓坟宅前摆放,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慑,使人产生敬畏的心理。这时的石狮子还没有进入民间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与后来守卫大门的石狮子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是石狮子雕像下面没有
高大的石头台座,这在汉唐古石狮遗物中可以明见。
石狮子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见《文史知识》1998年第9期)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以来,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有钱人家为了张扬自家的声势,便把原来坊门的样式简化,改造为门楼,仿象原来坊门所用的夹柱石那样,将石狮等瑞兽雕刻在柱石上,此风被保留下来相沿成习。刻录元代地方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一文中对这一习俗有着明确的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是关于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的最早也是最详细确凿的记录。可以认定,元代是我国看门石狮由宫廷走向民间的肇始。我们看到的看门石狮多蹲在一块大石雕成的台座上,这明显是由原来的夹柱石演变而来的遗迹。
用石狮子摆在大门前有何作用呢?民间流传有四说:其一,避邪纳吉。古人认为石狮子是可以驱魔避邪,所以最早用来镇守陵墓。这种人们心目中的灵兽,也被称作“避邪”。在人们的民俗生活中,石狮子不仅用来守卫大门,还有在乡间路口设立石狮子与“石敢当”有同样的功能,用以镇宅、避邪、禁压不祥和保护村寨的平安。所以,用石狮子来把大门可以避凶纳吉,抵御那些妖魔鬼怪之类带给人们的侵害,表现了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要求。其二,预卜洪灾。在民俗传说中,说狮子有预卜灾害的功能。说如遇有洪水泛滥或陆地沉没等自然灾害,石狮子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或流血,这是征兆灾害就要来临了,人们可以采取应急避难。在这里石狮子俨然成了灾难的预言家。其三,彰显权贵。古代在宫殿、王府、衙署、宅邸多用石狮子守门,显示了主人的权势和尊贵,如北京天安门前金水河畔的两对威风凛凛的守卫皇城大门的石狮子就体现了皇权至尊、威震八方神圣不可侵犯的意味。其四,艺术装饰。石狮子还是古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如北京卢沟桥的东端就用两只大石狮镇守栏杆,不仅桥两头华表柱头上刻有石狮子,有的石狮子身上还负藏着几只小狮子。这些石狮有雄有雌,有大有小,神情活现,穷极工妙,最小的狮子仅有几厘米,不但数目众多,而且隐现无常,所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俗语。1962年,北京文物工作者对卢沟桥的石狮子进行编号,终于数清了共有石狮485个。卢沟桥因石狮子而名扬四海,成为建筑艺术的精品。到明清以后的石狮子多在爪子下面踏着一个“绣球”,雌狮脚下往往还踩着一个幼狮。民间也有狮子滚绣球的绘画和图案,这无非表示娱乐升平和人间爱恋之象征意义,体现了人们趋向太平祥和的美好愿望。
如今,石狮子已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延续下来,这其中的迷信色彩不再有人去相信了。
古代万物分阴阳和雌雄,古人把石狮子视为吉祥物,自然要分公和母了(通俗点说)不但是从表情上,从它们的前脚所踩物品的不同,也可以区分雌石狮子脚下所踩之物是可爱的小狮子,而雄石狮子脚下所踩之物是一个精致的绣球。
狮子不是中国所有的物种,狮子形象始于汉朝,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来的。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在中国的文化中,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不知从何时起,狮子就成为了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了。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1795年作)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方一个绣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
石狮子在文化上的含义历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狮子是吉祥的动物,可以驱除邪恶。而在《北京形势大略》一书中则认为:“石者实也,狮者思也,言思前人创业后人守成之不易也。”
石狮子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大多用于宫殿、庙观、衙署(古代的政府机关)以及高级官员、贵族和富商的住宅门口。而在现代,一般石狮子则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门口。
石狮子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狮子,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这些石狮子陪伴着沧桑巨变,目睹着朝代的兴衰更替,已成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饰物。但是中国古代没有野生的狮子,那么这些石狮子雕刻艺术起源于何地、何时?又如何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的艺术的一部分的呢?
狮子的故乡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不过狮子的形象却早为我们祖先熟知:从宋清两代搜集的周代铜器的精绘印本中,已有狮子的立体形象。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来的。相传东汉年间,狮子被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的皇帝。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被佛教推崇的狮子在人们心目中成了高贵尊严的灵兽,中国很快从印度等地学到了石狮子的雕刻艺术,并且出现陈列墓前的现象。如四川雅安县高颐墓前的石狮子,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子,是东汉时期的遗物。所以狮子在中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出现的,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到唐代时,石狮子雕刻艺术达到了顶峰。由于采用传神的创作方法,石狮子完全中国化了。中国的雕刻艺术大师将石狮子雕刻得异常壮丽,而且逼真:头披卷毛,张嘴扬颈,四爪强劲有力,神态盛气凌人……
明代后,石狮子雕刻艺术不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宫殿、府第、陵寝、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狮子守门;在门楣檐角、石栏杆等建筑上也雕上石狮作为装饰。如闻名中外的卢沟桥,其两边140个柱头上,都雕刻着玲珑活泼的石狮子。姿态多样,神情丰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灵活现。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
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方一个绣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
比较有名的狮子包括天安门前的狮子,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外的狮子,北京大学门前的狮子,沧州铁狮和卢沟桥望柱上的四百多只狮子,俗话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前后,各有一对点缀性的大石狮子,左雄右雌,雕刻得极为精美。右侧石狮子的腹部有一块伤痕。关于这道伤痕有两个传说:一是说,明代时的将领李国祯被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追击,躲藏在石狮子的后面,李自成发现了,举剑狠狠刺去,结果使石狮子受到误伤;另一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石狮子被侵略军所破坏。
除了石狮子,狮子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大家熟知的狮子舞,即“舞狮”最迟在唐代已风靡各地,至今不衰。
狮子在民间有辟邪的作用,常用来守门。狮子又是兽中之王,有显示尊贵和威严的作用,按照传统习俗,成对的狮子是左雄右雌,还可以从狮子所踩之物来辨别,蹄下为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利,必为雄狮。蹄下踩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是雌狮。如果狮子所蹲之石刻着凤凰和牡丹,鸟中之王,花中之王,就称“三王之狮”。还有南狮北狮之分,北狮威严雄壮,南狮活泼有趣。
对于老百姓而言,述说石狮十八大以来十年的变化,最为直观“有感”的,莫过于大家都居于其间的人居环境了。10年来,石狮始终秉持“把整座城市当作一个大公园”的理念,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城建亮点不断精美呈现。
宏观来看,有几个数据值得一提:十年来,石狮的城镇化率从743%进一步提升至861%;交通路网密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4倍,新建高等级岸线公路35公里;新增生态绿地近200万平方米。
当然,无论是大手笔描城绘海,还是绣花般精雕细琢,目标总是一致的:要建得好城,也守得住乡,全力打造生态美丽的宜居环境、近悦远来的发展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赋能“现代化商贸之都”的全面建设!
精心规划:
内提品质 外拓空间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如何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既要立足石狮,内提质量;又要跳出石狮,外拓空间,站在更大的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凸显自身发展优势。
为此,石狮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厦漳泉大都市圈、泉州“一湾两翼三带”战略和环泉州湾中心城区建设,加强国土空间主题设计和整体策划。尤其是近年来,最为耀眼的手笔,当属统筹推进68公里海岸带的综合规划开发。同时,推进永宁滨海片区城市设计,规划高铁新区城市“新门户”,推动城市东进北拓、环湾向海、融泉接厦。
往细了说,在城区,当下的重磅项目,一方面是高品位推进中心城区迭代升级,加快龟湖、前园、金曾、大仑东等片区更新改造,分片区确定功能定位和招商方向,注重提升产业承载功能和商业品位,发挥好每一寸土地推动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全面加速推动剩下的几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相关现代化功能配套,让老百姓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在村镇,特色小镇、裸房整治、家园清洁、污水治理PPP项目、绿盈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的有关专项行动次第推进,成效显现。
当然,城乡全域一体推进的,还有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的建设。今年来,我市还结合“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将社区服务、日常出行、居家养老等方面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更新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持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精致建设:
完善路网 提升风貌
夕阳西下,峡谷旅游路边的体育公园就开始热闹起来。作为全省首个落地的智慧型体育公园,这里有着全龄段的体育健身设施和儿童娱乐场地,无论老少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娱乐运动项目。加上紧挨城区、空气清新、交通便利,这里也成为市民常到、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穿山、连城、接海,峡谷旅游路及其周边“万亩城市公园”的打造,是石狮交通疏脉络、景观造环境的城建典范。
围绕内联、外通、滨海、疏港,这十年来,石狮持续完善全域交通路网建设。峡谷旅游路、红塔湾旅游路、一重环湾快速路石狮连接线、共富路、锦尚外线、锦江外线、永宁外线等一批大手笔干道建成,既加速石狮对接环湾发展步伐,也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推动城市改善面貌、提升“颜值”的同时,也为产业招商、文旅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城区,九二路东段、嘉禄路东段、金相路南段等一批“断头路”的打通,则持续优化了交通微循环,让民众出行更加畅顺。港口设施方面,石湖港5#6#泊位水工主体完工,后方堆场部分硬化,建成后将再造一个石湖作业区;泉州湾港区锦尚作业区扩大开放刚接受省级验收,4号泊位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此外,泉州港石狮航运中心已有序落架,港后服务配套日趋完善。
以生态连绵带建设为抓手,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留住肌理的基础上,石狮或工笔或浓墨,精心描绘山海同辉的精美画卷。城乡之间,重点打造以宝盖山为核心、以峡谷旅游路为纽带的“绿色廊道”;在沿海岸线,不断擦亮以“十里黄金海岸”为招牌的“蓝色廊道”旅游名片。此外,推进湿地生态公园、风炉山公园、灵秀山森林公园等城市生态公园体系建设,闲置边角地块见缝插针打造“口袋公园”,整治城乡重要通道、延展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等,无不是增进生态福祉,让市民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有为之举。
精细管养:
留住历史 涵养文明
美丽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养。
譬如城乡风貌的保护。多年来,对于底蕴深厚的传统古村古厝古民居,石狮始终怀着珍惜、敬畏之心,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进行修复提升、推进活态传承。典型如国家级传统村落华山古民居,通过实施古民居保护修缮、房前屋后景观提升、农耕文化园景观复垦、环境综合整治等,既留住农村风味,也传承好历史古建、守住一抹乡愁。还比如,八卦街改造提升,已完成凤里庵入口配套停车场、三座古大厝等节点的施工,核心区提升有序推进,将通过保留南洋骑楼建筑风貌,维持原有街巷肌理,打造为展示石狮起源文化、驿道文化、民俗文化的传统街区。此外,永宁古卫城、王起沃故居,以及古浮村、洪厝村等传统古村古厝名人故居,莫不是通过保护性提升,涵养城市淳朴厚重的人文精神,并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
譬如文明城市的创建。近年来,石狮持续推动数字城管与智慧石狮并网融合,强化基层网格化建设,实现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市政设施、亮化绿化等场景管理“一网统管”。同时,深化环卫一体化运营改革,出台《 石狮市 环境卫生管理奖惩实施方案》,加大监管考核力度,着力构建市容市貌“创建—监测—反馈—提升”长效常态机制。此外,搭建全市在建工程环境在线监测云平台,扎实做好扬尘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文明天气图”系统平台督导功能,及时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久久为功:
旧貌新颜 美丽新篇
城乡人居提升,石狮还在继续书写新篇章。
泉州二重环湾快速路匝道(狮城大道至晋江)、彭田高速出入口及接线、外西环路高铁连接线等互联互通项目有序推进;福厦高铁完成三座跨海大桥无砟轨道铺轨施工,离开通运营又拉近一步,“高快一体化”的交通路网建设,让石狮区位优势不断放大。
风炉山公园景观提升,锦江外线、锦尚外线路外两侧绿化提升,石龙路运动主题公园建设,让城市“颜值”不断提升;华山古民居持续修缮,龟湖公园片区率先从拆转入建的阶段,城市更新加速推进,城市风貌不断提升。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中西部松嫩平原,紧邻黑河市,达斡尔语中的齐齐哈尔意为“天然牧场”,是黑龙江省西部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现已发展成为新兴的旅游城市。
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南26公里处,因此,这里又被誉为“鹤的故乡”。
概况介绍
齐齐哈尔市 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和省直辖市,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全市辖七个区、一个市、八个县,人口5611万(市区1439万)。齐齐哈尔是被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平原。东与本省绥化地区、南与吉林省白城地区、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北与本省黑河地区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359公里,距绥化市328公里,距白城市282公里,距海拉尔524公里,距黑河市483公里。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和第三隆起带的交接处,嫩江大断裂贯通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东部是小兴安岭南麓,中部和南部为嫩江冲积平原。
齐齐哈尔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674年清政府移吉林水师驻齐齐哈尔。1683年定齐齐哈尔为水师营制。1684年于齐齐哈尔设火器营。1691年齐齐哈尔建城。1698、1699年黑龙江的副都统和将军先后由墨尔根移驻齐齐哈尔。1895年在齐齐哈尔设黑水厅。1907年齐齐哈尔为黑龙江省省会。1936年齐齐哈尔实行市制。新中国成立后,齐齐哈尔先后为嫩江省、黑嫩省、黑龙江省的省会,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省会设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改为省辖市。
面积:42,469平方公里 人口:5611万(市区1439万)
土地资源 1998年底,齐齐哈尔市拥有耕地面积2602万亩,草原面积1145万亩,林地面积560万亩,水域、苇塘面积275万亩,荒地195万亩。
齐齐哈尔市土壤主要有暗棕壤(含生草暗棕壤、草甸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含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碳酸盐草甸黑钙土、黑钙土、碳酸盐黑钙土)、草甸土(含草甸土、碳酸盐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层状草甸土)、沼泽土(含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盐化沼泽土)、草甸碱土、砂土(含草甸黑钙土型砂土、黑钙土型砂土)。齐齐哈尔市大部分土壤具有热量高、透性好、质地轻、地势平的优点。
林木资源 1998年,齐齐哈尔市林业用地面积68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415万公顷,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共41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6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17%。
水利资源 齐齐哈尔市主要江河有嫩江、诺敏河、雅鲁河、罕达罕河、乌裕尔河、音河等170余条,有湖泡800余个。齐齐哈尔市入境水总量丰沛。齐齐哈尔市地下水含水层15个。在平原潜水分布区,含水层调蓄能力强,补给量充沛,地下水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齐齐哈尔市江河天然水质好,地下水一般可满足饮用水要求。
矿产资源 齐齐哈尔市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已发现的矿产分为5大类47个品种,其中,非金属矿藏有4大类(石、砂、土、灰)19个品种,总储量为139亿立方米,储量较大的有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火山石、沸石、麦饭石、玄武岩、花岗岩、硅藻土、膨润土等。市区附近还有储量可观的石油、天燃气等资源。
行政区划
齐齐哈尔市 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甘南县、 龙江县、克山县、克东县、依安县、拜泉县、泰来县、富裕县、讷河市。总面积为42,46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4310平方公里)
鹤城特产
依安县 中国白鹅之乡
从1991年至今,全县大鹅年存栏已达400多万只。天鹅集团生产的“依鹅”牌白条鹅和熟鹅制品等3个品牌的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其产品热销大江南北,并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国。
讷河市 中国马铃薯之乡
讷河市是全国马铃薯和脱毒种薯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都在83万亩左右,马铃薯总产可达150万吨。其产品港进粉丝、鲁民粉条、双泉牌精制粉皮等远销北京、广州及日本、美国市场。
碾子山区 中国麦饭石之乡
碾子山区的“麦饭石”资源储量达14亿立方米,因其含硒、锌、磷、铂、钙等20多种微量元素,被国内外市场看好,以其为原料生产的饮具、酒具等器皿类和床垫、颗粒肥、粉末等远销日本、韩国、香港、澳大利亚。
泰来县 中国绿豆之乡
泰来县在嫩江下游,是国家生态示范县。所产绿豆含24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素,消暑利尿,解酒止痢、补益元气和护肝养胃等保健作用。其产品销往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并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
泰来县 中国花生(四粒红)之乡
泰来县的“四粒红”花生果皮洁白,果仁一致,含油量高,适宜生食、蒸煮、烘烤、腌制、榨油等各种加工,所产花生富含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经常食用可以减少血小板和血管壁的积聚量,从而保持血管柔软、延缓硬化。
龙江县 中国肉羊之乡
龙江县,全国细毛羊生产基地。目前,全国发展养羊专业村屯53个,建成畜牧小区20个,养殖一条街143个,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1000户,年出栏肉羊10多万只。
克东县 中国腐乳之乡
克东腐乳始源于1915年,以其独一无二的工艺、举世无双的品味被消费者誉为“神州美食”、“食林奇珍”。产品畅销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并批量出口韩国、日本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甘南县 中国向日葵之乡
2002年,甘南县种植向日葵80万亩,品种选用甘葵二号,是由黑龙江省甘南县向日葵研究所育成。该产品主要特点是:产量高、籽粒大、病害轻、无分枝。
拜泉县 中国黄肉牛之乡
拜泉每年黄肉牛的饲养量都在20万头左右。良种肉牛品质好,体形大,生长快,周期短,2001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黄肉牛之乡”。去年。拜泉的黄肉牛饲养量达185万头。黄肉牛深加工绿色食品远销俄罗斯、香港、北京、天津、河北等国家和地区。
气候特点
齐齐哈尔市位于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地处东经122至126度、北纬45至48度,东临大庆市和绥化地区,南接吉林省白城地区,西靠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北与黑河、大兴安岭接壤,土地总面积为4228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200至500米之间。
齐齐哈尔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十分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暂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长。齐齐哈尔南部属温暖干旱农业气候区,中部属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北部属温凉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齐齐哈尔市年平均气温在07至42摄氏度之间,南北相差摄氏35度左右。年平均无霜期122至151天。年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10至120千卡,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似,生长期(五至九月)的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65至67千卡。
年日照时数在2600至2900小时,生长期(五至九月)日照时数为1300至1350小时。
年降水量在400至550毫米之间,生长期降水量一般在350至48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85%以上。
齐齐哈尔市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辐射充裕,雨热同季,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旱、涝、低温、早霜、风等,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在年际间、地域上差异较大。
名胜古迹
大乘寺(Mahayana Temple)原名大佛寺,始建于1939年,1943年竣工,占地4万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由山门、配殿、正殿、前殿、后殿组成。正殿周围有7座配殿,配殿为抖拱式建筑,屋顶由彩色琉璃瓦铺成,均高4米,宽33米。长83米,各5间。7座配殿与山门组合,成八卦形排列,配殿与山门之间由涂红砖墙连接。距山门263米的中轴线上,是天王殿(前殿)。高、宽均46米,长12米,各5间,中三间连贯为一。供奉弥勒佛祖,坐北面南,高4米,下首左为阿弥陀佛,右为燃灯佛。东单间供奉观世音菩萨,西单间供奉地藏王菩萨。距天王殿183米的中轴线上是大雄宝殿(正殿),是大乘寺的主体建筑,高48米,宽83米长12米,各五间。屋脊上雕有背驮15米高宝塔的麒麟,排檐下为各种珍奇动物的彩色木雕。正殿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左首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隔扉后为坐南面北的观世音菩萨。东单间供奉太上老君,西单间供奉孔圣人。距大雄宝殿183米的中轴线上是藏经楼(后殿),两层,每层高4米,各五5间。楼下中室供诵经用。距藏经楼183米的中轴线上是北配殿。新辟有500罗汉堂和全市最高观世音(高8米)供奉殿。
卜奎清真寺(Pukui Muslim Temple)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早于卜奎建城七年,故有“先有清真寺,后有卜奎城”之说。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清真寺胡同。 清真寺从初建时的几间草房,经过多次修缮、扩建,形成了目前这座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伊斯兰宗教建筑。该寺分东、西两寺,布局相似,均为砖木结构的精美的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由大殿、拜殿、窑殿、拱廓组成。两个大殿可容纳450人朝拜。其中东寺窑殿为出檐的方形塔式建筑,顶部有莲花、葫芦、新月组成的镀金宝顶,金光闪耀,堪称一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真寺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助学的社会团体,为此,光绪皇帝御批赐于该寺“急公好义”匾额一方。悠悠岁月,沧海桑田,卜奎清真寺以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古朴雄浑的气质,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穆斯林和各界人士前来瞻仰朝拜。这里也成为广大穆斯林欢度传统节日“尔代节”的场所。 卜奎清真寺在发展民族宗教事业、加强国际交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81年卜奎清真寺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望江楼(River-watching Pavilion)始建于1908年,位于龙沙公园劳动湖东畔的假山上。黑龙江巡抚周树模“思泛舟江湖,以谋临流之胜”,两次邀请张朝墉设计改建仓西公园(今龙沙公园),在南墙外,凿沟引人嫩江,在沟西侧覆土为边山,在山顶建一草亭,初名未雨亭,登亭西望,江水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1930年将草亭改建为砖木结构亭。南北宽、东西窄,楼高25米,占地约220平方米。1950年和1979年进行了两次修缮,增修了石阶、石墙、石梯、屏风等。建国后,党和国家***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先后光临齐齐哈尔市,到望江楼观光赏景。1964年7月21日,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刘伯承副委员长来齐齐哈尔市视察,游览了龙沙公园。登楼远眺,神清气爽,嫩江水碧波荡漾,齐齐哈尔风光尽收眼底,朱老总即兴挥毫题写了“望江楼”三个大字,后将其制成黑底金字的长匾悬挂于飞檐之下,故改称为“望江楼”。1987年,望江楼被齐齐哈尔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Temple Of Guan Yu),又称武庙、老爷庙、关公庙。 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该庙位于龙沙人字画(现已散失)。1980年至1985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再次重修此庙,并将“关帝庙”正式更名为“关公庙”。整修后的关公庙为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组成的四进式建筑。山门三间,供休息和接待之用。前殿又称灵官殿,殿内供奉护庙之神王灵官。殿前两侧为高8.5米钟鼓楼,上下两层,四角飞檐,楼顶上饰1米多高的葫芦,反映出道教的独特风格。正殿又称“忠义恒天”殿,高10米,三铺顶,殿堂中央为3尊高大塑像,关羽居中,周仓和关平分列左右;墙上绘有以关公传奇故事为题材的重彩壁画。后殿为老君殿,供奉道教创始人老子。1980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将关帝庙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公祠(Temple Of Martial Shoushan)即寿山将军祠。建于1926年,位于龙沙公园劳动湖南岸土岗卜。袁寿山(1860—1900年),字眉峰,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后裔。甲午战争中,寿山英勇杀敌,屡建战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升任黑龙汀将军,驻齐齐哈尔。同年8月,沙俄军队逼近齐齐哈尔,并撕毁和平城协议,发动突然袭击。寿山拒绝诱降,并坚守“军覆则死”的诺言,自卧棺中,命从人枪击,壮烈殉国。后官府为彰其忠烈,修祠以纪之。寿公祠为一座青砖灰瓦二进式祠堂建筑,由山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共12间殿堂组成。前殿(亦称将军殿)和后殿(俗称三代殿)建筑形式相同,均为3间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前殿有寿山画像、部分遗物及生平事迹介绍;后殿原有寿山父亲富明阿(吉林将军)画像(现已遗失),今塑有一尊高2.4米的寿山将军金身泥质塑像。1986年寿公祠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龙江将军府(Heilongjiang Martial's Mansion)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黑龙江将军在卜奎古城的官邸,原址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6号,即今市第二医院东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兴建。相传乾隆年间,皇帝西巡,将军府作为备用行宫,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形成3层院落、4栋青砖瓦房的典雅宏敞、功能齐备的建筑群。将军府作为古代黑龙江的第一官邸,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从康熙时的萨布素在卜奎古城开衙建府,到光绪末年寿山将军在府内自尽殉国,历经清代8个王朝,被清庭任命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只有少数几位将军不曾在此居住过。庚子之役(1900年)后,将军府被侵华的沙俄占领达7年之久。清末改黑龙江为行省后,将军府一直是地方军政的办公要地。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20世纪末,将军府古建筑已破败不堪。2000年,市政府将此重要遗址移建至嫩江中的明月岛。移建的将军府占地6000平方米,不仅再现了原有建筑风貌,而且布有将军府历史文化陈列。昔日的将军府,作为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进一步传承着历史文明,续写着新的辉煌。
黑龙江督军署古建筑(Heilongjiang ilitary Governor 's Mansion)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齐齐哈尔市区卜奎大街北段东侧,市博物馆北邻,现存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和一组“凹”字形的三栋平房,房屋前后二进,恢弘高大,全部为青砖素瓦,是绝无仅有的弥足珍贵的晚清建筑。督军署营建于清末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任期,完成于周树模任黑龙江巡抚之期,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清末、民国、伪满直至解放初期,这里都曾是黑龙江省的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督军署建成之时,也正是政权更迭频繁之际,军阀拥兵割据,战乱连年,先后有宋小濂、朱庆澜、毕桂芳、鲍贵卿、孙烈臣、吴俊生、万福麟、马占山等在此办公;解放后这里曾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这所重要的历史遗址,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得到很好的保护,经过修缮清理后已成为齐齐哈尔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昂昂溪古文化遗址(Angangxi Ancient Cultural Relics)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它由39处遗址、遗物点组成,分布在嫩江中下游的大小沙丘上,与之相伴生的是洼地、沼泽和湖泊。这些遗址留下丰富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中国北方草原渔猎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928年,一名俄国铁路员工首先在昂昂溪附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30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在昂昂溪五福车站南1.5公里处进行4天考占发掘,出土大量小型压琢石器、陶器、骨器等;1932年梁思永发表44页近7万字的大型考占发掘报告《昂昂溪史前遗址》,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此,松嫩平原嫩江中下游沿岸广泛分布的这种以细小压琢石器为主的原始文化类型被称为“昂昂溪文化”,在中同和世界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载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和《中国名胜辞典》。昂昂溪遗址成为中同北方草原渔猎民族文化的突出代表,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等对此都有高度评价。解放后,各级政府多次组织对该遗址的科学性及抢救性的发掘,获得较丰富的文物考古成果,被誉为“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1988年,昂昂溪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国家文物局“八五”保护规划之中。
金长城(金东北路壕界边堡)(jin Dynasty Great Wall [Jin Dynasty Northeast Road Border Wall Relics])齐齐哈尔市境内有金代所修长城206.15公里,经行于齐齐哈尔市的甘南县、碾子山区和龙江县。金长城是公元12~13世纪以女真人为主体,驱役各族人民共同修筑的,从东北的嫩江之滨到西南的黄河河套,是一段长达4千多公里的军事防御工事。工:程分东北、西北,西南三路。齐齐哈尔段金长城属于东北路之一段,也是金修长城最早的一段。金廷为了巩固新领土,保卫金都上京,也为了继续扩大战果防止北部骚扰,决定派大将婆卢火于天辅五年,即公元1i21年开始治边修长城。史称婆卢火治边有功,屡受嘉奖,最后殉职于这条长城线上。齐齐哈尔段金长城主墙高大完整。护城外附马面,上置戍楼。墙面有驰道,可供车马通行。墙外有护壕,以护主墙。根据需要往往在主墙外修有不连贯的第二、第三道墙壕,加强了防御的功能,在墙内侧有屯驻军兵的戍军堡。因此齐齐哈尔段金长城工程配套、结构合理。又因元代以后长期荒芜、人迹罕至而保存较好,现状可观。因铁路滨洲线、牙林线,公路碾北线及雅鲁河水道均由金长城处通过,碾子山区段的金长城,当是参观、游览的最佳处。
纪念建筑
齐齐哈尔市党政办公中心(Qiqihar City CCP Administration Center)
齐齐哈尔市党政办公中心坐落在嫩江东岸,是一座智能化、现代化的环保型办公楼宇,也是鹤城新的标志性景观。
党政办公中心是在市委、市政府原办公地址异地置换而重新建设的,充分体现了齐齐哈尔市“经营城市”的理念和大开发、大发展的战略思想。办公中心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1公顷,由高低错落的五座楼宇组成。其中主楼楼高818米,地上20层,地下1层。外观庄严、宏伟、大气,内部环境简洁、俭朴、大方。内设直燃机锅炉中央空调系统及14个智能化管理系统,适应了现代化办公的需要。
市党政办公中心2001年10月奠基开工,2003年4月20日竣工交付使用,4月21日党政机关各部门乔迁,5月6日正式对外办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检委所属的69个单位和部门,近2000人集中在中心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人员。 齐齐哈尔巾党政办公中心的建成及运转,带动厂沿江地区的开发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在中心市区形成了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成为鹤城的新亮点。
中环广场(Zhonghuan Square)
中环广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中心广场西侧,2002年10月底竣丁,2003年4月18口开业运营。
中环广场是原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办公地的置换建设项日,是齐齐哈尔市2002年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形象工程,对改变建城三百多年来的城市格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个广场占地468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设计采用江南亭园式街景与北方建筑特征的完美结合,以一个自径50多米的花园为中心,呈弧线形布局。中环广场分为四个部分:A座为品牌专卖区、休闲服饰一条街、黄金珠宝一条街、啤酒街;B座为黑天鹅家电城;c座为精品服饰城、布艺城;D座为绿色食品、工艺美术、图书、音像、餐饮城。广场的西南、西北角为两幢高层写字楼。此外,这里还有大型超市、银行和公寓式办公楼。整个广场构成高低错落,动静相宜,楼台与绿地相得益彰,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是一个集商贸、金融、办公、公寓、花园及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高层次、高水准、大容量、人性化的多功能社区。
齐齐哈尔嫩江公路大桥(Qiqihar Nenjiang Highway Bridge)
齐齐哈尔嫩汁公路大桥坐落于齐齐哈尔市区西北部,是齐齐哈尔市与西北部各市、县、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不仅是连接黑龙江省西北 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经济的重要桥梁,还是连接我国东北地区黑河、绥芬河、珲春和满洲里4个沿边口岸的交通枢纽,也是横贯欧亚大陆,东起黑龙江省绥芬河市,西至满洲里市的301国道跨越嫩江的特大桥梁之 一、1991年国家批准立项,1995年9月20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6337米,其中东江桥长105688米,西江桥长57682米,桥宽17米,引道工程6416公里。
宏伟的嫩江公路大桥,就像一条彩虹横跨嫩江。每当夜幕降临之际,桥灯齐放,犹如金色的巨龙横卧在嫩江之上。桥头雕塑“鹤鸣”,象征着齐齐哈尔经济的腾飞和繁荣。
国脉大厦(Guo Mai Hotel)
国脉大厦是集餐饮、住宿、办公、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对外服务的适于旅游观光型的四星级酒店。于1997年5月动工,2001年9月交付使用。位于齐齐哈尔市商业中心区的繁华地段龙华路中段,交通顺畅,购物方便,商贸环境十分优越。大厦主体建筑呈圆弧形,地上28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有包括总统套房、豪华套房、普通套房、标准客房和商务用房在内的客房266间,床位468张,总客容量为470人。大厦设各类餐厅5个,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就餐。可承办各种规格的中西式宴会和酒会。还有自酿啤酒设备,提供自酿鲜啤。独具特色的28层旋转餐厅的空中平台,可俯瞰全市街景,餐饮观光相得益彰。大厦还有健身、娱乐、洗浴等设施和能满足不同类型的会议需要的国际会议中心,其中还配有同声传译系统。大厦的总服务台、商务中心、商场、酒吧、茶吧、停车场等,可为中外游客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世纪广场(Centurial Square)
碾子山世纪广场位于城区中部,为区委、区政府与华安厂联手,历时两载,取用本地8种石材建成的5万余平方米的休闲广播,其中花岗岩巨鼎,麦饭石币道皆为世界之最。
花岗岩世纪宝鼎,连基高177米,鼎高5米,直径45米,重50吨,其大气雄伟,极寓安泰之意。鼎卜碑身隶书“世纪宝鼎”鼎铭,祥和稳重,古气照人;左侧及后身分题“联手擎宝鼎,同心铸千碑”与“区厂一家人,相依共生存,联手同发展,造福为人民”,一联一诗,表明华安厂与地方政府携手并进的共同心声。基座四围,30头石狮形态各异,似颂一方盛世升平;阶侧蛟龙并驾,兆示经济腾飞之势。
广场地面大部分由10万多块花岗岩加丁砌就,象征着10万多民众鼎力同心。86米长麦饭石世纪甬道,山2002块麦饭石整块与6个十块铺成,寓意着公元2002年6月28日落成,又彰显着“麦饭石之乡”资源之丰厚。
中心建筑北侧设置70米长文化长廊,期以记载名人墨客生命之轨迹。长廊下3米宽河流石按摩小径,应民便民,日现健身功用。四周华灯错落,精巧别致,风景凭添。
世纪广场已成为碾子山区新的标志性景观,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和集会、活动的重要场
鹤城史志
早在一万年前,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在齐齐哈尔这块黑土地上。他们沿嫩江两岸而居,以渔猎为生。
齐齐哈尔市区辖境,夏商周时期属索离国;秦汉时为夫余国属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属鲜卑和豆莫篓;隋唐时期属室韦都督府管辖;
辽代属上京路、东京路;元代属辽阳行中书省所辖的开元路和水达达路;明朝先归属大宁都指挥使司,后属奴儿干都司。
清初,齐齐哈尔地区属盛京内务府管辖,不久归属宁古塔将军。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起,改属黑龙江将军管辖。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设卜奎驿站,逐步成为黑龙江西部地区诸驿站的中心,并发展为村落。
1691年(康熙三十年),清廷准奏在卜奎站建齐齐哈尔城,并授索伦总管玛布岱副都统衔,掌管建城事宜。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移住齐齐哈尔城。直至清末,黑龙江将军衙门与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合署管辖齐齐哈尔。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省城设黑龙江分巡道极其所属的黑水厅,管辖齐齐哈尔。次年,裁撤齐齐哈尔副都统。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废黑龙江将军,建黑龙江行省,将黑水厅改为龙江府,齐齐哈尔由省垣巡警局和龙江府管辖。
民国时期,1924年,成立黑龙江省城市政公所,管理齐齐哈尔市事宜。
1929年,黑龙江省城市政公所改组为黑龙江省城兼商埠市政局,主管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及商埠界内市政诸事,直隶于黑龙江省政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齐齐哈尔,设置伪满龙江省,齐齐哈尔仍为省城。
1936年,建立伪齐齐哈尔市公署,隶属伪满龙江省公署。此为齐齐哈尔设市之始。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成立民主政权齐齐哈尔市政府,隶属嫩江省。
1947至此1949年,先后隶属黑龙江嫩江联合省、黑龙江省。
1954年,黑龙江省会由齐齐哈尔市迁往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始为省辖市。
1958年,齐齐哈尔市划归嫩江专区专员公署管辖。
1960年,嫩江专区撤销,其所辖各县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始行市管县体制,齐齐哈尔市复为省辖市。
1961年,恢复嫩江地区专员公署,齐齐哈尔市及所辖各县归其管辖。
1964年,齐齐哈尔市再次改为省辖市。
1967年,齐齐哈尔市人民委员会撤销,成立齐齐哈尔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齐齐哈尔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1985年,嫩江地区行政公署与齐齐哈尔市合并,再次实行市管县体制,齐齐哈尔市仍为省辖市。
1966~1976年,在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石狮社会混乱,武斗严重,死于武斗者达30多人。工厂、商业、学校一度几乎关闭,侨汇、华侨存款也被冻结。侨汇收入大量下降。工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物资缺乏,物价昂贵,社会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石狮吹起改革开放的号角。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种种阻力,得到较快的落实。1978年年底,石狮人民充分利用侨乡闲资多、闲房多、闲人多的特点,以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名义,联户合资,创办企业。初期,规模小、资金少、设备简陋。但这种联户合资投股的小型工厂,大量出现,遍及城乡,一批农民成了产品推销员,跑遍全国各大城市。1980年8月,晋江县颁发《关于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社员集资办企业、允许雇工、允许股金分红、允许推销提成、允许价格浮动。尤其传达邓小平关于“允许一些地区先富起来”的指示后,人民群众吃了“定心丸”,于是镇办、社办、街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的企业犹如雨后雨春笋般出现,仅龟湖一村就有队办企业30余家。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成了经济发展的“龙头”。
在大办乡镇企业的同时,石狮凭借侨资多、侨胞港澳同胞多和信息灵等优势,与外商签定“三来一补”合同,承接服装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置。同时又利用进口剩余布料,仿制港澳、国外流行服装,摆设“故衣摊”,上市销售。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利用海关开放的有利时机,大量进口国内还不能大量生产的电视机、收录机、计算器及其他洋布、洋货。这些自用有余的进口物资,也上“故衣摊”交贸。1982年2月,石狮“故衣摊”发展到310多摊,形成一定规模的服装市场。由于采用进口布料、款式新颖,价格便宜,故石狮成了全国闻名的服装市场。1981年,每天进出石狮订货、购物车辆达135辆(次),全年接待客商207万人(次)。每月除西藏外,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27812人住过石狮旅社、招待所。1981年,石狮邮电局收入寄往全国各地的服装等包裹邮资达29万元,占该局总收入的50%以上。1982年以后,积极引进外商投资,经济迅速发展。出现“爱花牌”胸罩厂、全家福服装厂等15家“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1997年,“三资”企业产值473826万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3000多台,出口创汇4411万元。市场经济也更为活跃、繁荣。1997年,石狮市区小商品市场6处,农贸市场2个,以服装鞋帽为主的摊店2800多个(平均每9个居民、拥有1个摊店)遍布大街小巷,被称为“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全市商品销售额26亿元。
因为当时石狮、永宁、蚶江、祥芝仅是乡镇一级建制,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治安交通管理能力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与迅猛发展的石狮经济不相适应,各类矛盾日趋尖锐,出现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制约了石狮经济的持续发展。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石狮由镇升格为省辖县级市。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88年9月30日,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新成立的石狮市是福建省开放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是全国首次经过公开推荐、民主选拔正、副市长,率先施行公务员制度的城市。同时,党政机构的设置也超前改革,“建立一个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市党政只设13个机构。
石狮市的成立,掀开石狮史册崭新的一页。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高举邓小平伟大理论旗帜,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石狮。石狮人民抓住机遇,领先发展市场经济。石狮市政府抓住制约石狮经济发展的电力、自来水、通讯等设备的建设。1988年10月,建成了塔前35千伏变电站,又于1990年6月,建成了山兜220千伏变电站;1992年10月建成山兜日供水25万吨自来水厂,1993年扩建为日供水35万吨自来水厂。又于1996年12月建成了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日产20万吨玉浦自来水厂。1990年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400多个市县及国外182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话。此外,拓宽、改建石狮五大路口水泥公路,新建一批公厕,有效治理了交通拥挤及脏乱差。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石狮市政府用活用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创办外向型企业及土地成片开发。同时,努力开拓商品销售渠道。邀请全国各地客商前来石狮参加商品展销会、订货会;组织石狮企业到北京、上海、大连、西安等地举办石狮商品展销会。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政府抓住机遇,加大内引外联力度,扩大土地成片开发规模。同时,修建了通往永宁、蚶江、祥芝三镇的38米宽水泥公路,兴建大堡污染控制区工业区。这些重大举措,促使了石狮经济出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迅猛发展。
1987年,石狮建市前,社会总产值5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亿元。1992年,社会总产值3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29亿元,分别比1987年增加66倍和69倍。1995年,石狮市掀起第二次创业高潮。中共石狮市委、市政府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外资,创办高科技集团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1997年,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八大工业园”及石湖万吨级码头及祥芝、梅林码头建设顺利,成为全市龙头项目。在农村,全面推进宽裕型小康建设,30个村街已通过达标验收。1997年,以“招商年”为契机,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70个合同投资164亿美元(到资145亿美元),增资项目34个,增资总额4746万美元。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全年各项存款余额5425亿元,比去年增长276%。在第二次创业中,石狮建成港口型农工商贸城市,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1997年石狮市全面完成各项经济计划。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5亿元,完成计划的1004%,比增159%;工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完成计划1005%,比增196%,其中工业总产值1054亿元,完成计划1001%,比增202%;乡镇企业产值(按现行价,并含第三产业)1103亿元,完成计划1003%,增长236%;社会产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完成计划1004%,增长208%;财政总收入4182亿元,完成计划的1002%,比增13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7860元,比增48%;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比增52%;零售物价指数1009%,是升幅较低的一年,达到了控价目标。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一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8位,人均纳税额名列全国第6名。居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前列。
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政府认真落实华侨政策,做好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的接待、联谊工作。1991年,石狮市政府领导到菲律宾,协助旅菲华侨成立“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会”,组建香港、澳门两个“石狮市同乡公会”,调动了一切港、澳、台同胞及侨胞的积极因素,引进外资有了重大突破,至1997年底,“三资”企业达1320家,其中合资项目520个,合作项目63个,外商独资项目737个,投资总额218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189亿美元。港、澳、台同胞及侨胞捐建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4亿多元。
在“二次创业”中,石狮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成立中共石狮市委精神文明办公室,建立文明安全片区,创办市民文明学校,编印市民文明读本,开展群众性“绿洲”读书活动。开展军警侨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果。1997年,石狮市评为省级文明建设一级达标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
中共石狮市委、石狮人民政府确立“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先后制定“八五”、“九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及奖励办法,市财政按比例安排科技三项经费并建立科技发展基金,累计已达1000多万元,进一步加快星火技术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1994年,石狮市进入全国科技百强县、市行列。1997年11月,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石狮市将教育摆在城市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行教育体制、办学体制的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1994年10月,开始实施初级中学义务教育,经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估,达到省颁“六项督导”评估指标的优等水平。1996年6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双基”达标验收,石狮市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石狮市将文化事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石狮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石狮建市后,即着手组建文化馆,发挥国办文化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发动社会组建了12个群众文化团体、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成了文化中心、文林图书馆、新世纪**城等文化设施。石狮市政府鼓励文艺创作,繁荣社会主义侨乡文化,已有20多个作者出版文学作品集及学术著作28部,有10多个创作节目在全国及本省文艺调(汇)演中获奖。南音、舞狮多次被上级公派出国访问表演。是全国著名“灯谜之乡”。
石狮市积极开展全面健身运动。石狮建市以来,政府增加对体育的投入,走“民办体育”之路,成立市级体育总会,建立10多个群众性体育协会,依靠社会集资,兴建一批体育运动场、馆。1996年,预计投资8000万元的石狮体育中心工程动工。1988年以来,举办三届市运动会,举办承办20次全省、全国和国际性体育单项竞赛。一批运动员在全国、全省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奖。民国武术活动十分活跃,1992年荣获国家体委命名的首批“武术之乡”称号。
石狮建市以来,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医疗、防疫、保健网络,改建了市立医院、新建了华侨医院、增添大批现代医疗设备。1990年以来,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镇、卫生村活动,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加快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1992年12月,石狮市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1997年12月,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复检。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的进展。1988年出生率1831%,1997年为598%;1988年计生率3605%,1997年为9851%;人口自然增长率1988为1404‰,1997年为7‰。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
石狮出现石狮有史以来经济实力增长最快、发展最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大好形势。随着中共十五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在邓小平理论旗帜指引下,石狮人民正豪气满怀,信心百倍地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威尼斯(威尼斯语:Venezsia,意大利语:Venezia)是义大利东北部的城市,市区涵盖义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海边的小岛和邻近一处半岛。威尼斯有很多运河,有水乡的美誉。威尼斯中心旧市区街道狭窄,是行人徒步区,禁止汽车进入,是欧洲最大的无汽车地区。2004年人口271251人。
威尼斯的成立可回溯到568年。当时,意大利北部遭受伦巴底人的侵略,许多难民逃到威尼斯岛避难。在8世纪中,威尼斯人抵抗丕平三世的帝国扩展,而附属于拜占庭帝国。过后,威尼斯逐渐发展强大。当拜占庭帝国没落之时,威尼斯的自治权渐增,最后取得独立,成立威尼斯共和国 (9世纪至18世纪),由威尼斯公爵(Doge)统治。威尼斯共和国在当时拥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势力,是十字军东征的重要基地之一。除此之外,威尼斯也是文艺复兴时代重要的商业(尤其是香料贸易)与艺术中心。
1797年5月12日,威尼斯被法国的拿破仑侵占,失去了几百年来的自治权。稍后,拿破仑在1797年10月12日依干波佛米奥条约(Treaty of Campo Formio)把威尼斯交于奥地利。奥地利当局在1798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仑与奥地利签署伯勒斯堡条约(Treaty of Pressburg),从奥地利人手中取回威尼斯,并把其纳入自己的意大利王国内。1814年,随着拿破仑的战败,威尼斯又再次归奥地利统治。1866年,威尼斯成为现代意大利的一部分。
1966年11月4日,大潮涌入潟卤古城,圣马可广场陷入水深12公尺以下,大水造成5000多人无家可归,并摧毁无数的艺术作品。且当年淹水次数高达100多次。
交通
威尼斯市内的运河及运河上著名的小船“贡多拉”19世纪之时,一条铁路长堤把威尼斯主岛西北部与意大利半岛连接起来,威尼斯建造了一座火车站。20世纪时,又加建了公路长堤和停车场。威尼斯主岛西北部因而成为使用铁路和道路通往威尼斯的入口处。然而,威尼斯市内禁止车辆进入。
威尼斯市内道路狭窄,运河交错。步行外,水上交通是主要的代步方法。其中,“贡多拉”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和传统的水上代步小船。但现今威尼斯人通常会使用较为经济的水上巴士(vaporetti)穿行市内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岛。
威尼斯的国际机场,马可波罗国际机场,建在威尼斯对岸的意大利半岛大陆上。
旅游景点
威尼斯著名的叹息桥1987年,威尼斯及其潟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
广场
圣马可广场
圣保罗广场 (Campo San Polo)
教堂
圣马可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宫殿
公爵府
桥梁
里奥多桥(Ponte di Rialto)
叹息桥
外岛
穆拉诺岛 以穆拉诺玻璃闻名于世。
布拉诺 (Burano)
托切罗岛 (Torcello)
利多岛(Lido)
San Michele
Sant'Erasmo
San Lazzaro degli Armeni
Vignole
著名人物
马可波罗(1254-1324):旅行家
提香(1477-1576):画家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1741):音乐家
托马索·阿尔比诺尼(1671年6月8日 - 1751年1月17日):巴洛克作曲家
加纳莱托(1697-1768):画家,画作以描绘18世纪的威尼斯风光主题知名。
路易吉·诺诺(1924-1990):现代音乐作曲家。
友好城市
中国苏州(1980年)
爱沙尼亚塔林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993年)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1994年)
德国纽伦堡(1999年)
希腊Kedke(2000年)
中国青岛(2001年)
希腊塞萨洛尼基(2003年)
俄罗斯圣彼得堡(2006年)
美国劳德代尔堡(2007年)
酒酿圆子
酒酿圆子:用优质白糯米为原料,经过水浸水磨后加工成糯米粉,将水磨糯米粉搓成小圆子 待用。以上等白糯米蒸熟后,按一定比例掺和进酵母,几天后即成香味四溢、甜糯适口的酒 酿。把水烧开放入小圆子,待其浮到水面,再加入酒酿、白糖和蛋浆,搅匀勾芡,盛入碗后 撒糖桂花即成。
慈城年糕
已有数百年生产历史,以选料讲究,精工制作著称,它用优质晚粳米洗净后,用水浸泡3—4天或一周,用水磨成粉,压去水分至不干不湿之恰到好处,粉碎后置蒸笼中猛火蒸透,或舂或轧成大小均匀的条状年糕。
年糕的食用方法:用煮、炒、炸、片炒、汤煮等,且咸甜皆宜。例如:糖炒年糕。民谚曰:“糖炒炒,油爆爆,吃得嘴角生大泡”。又如:荠菜年糕。民谚有云:“荠菜肉丝炒年糕,灶君菩萨伸手捞”。还有:汁水年糕汤鲜美无比,是家家户户除夕夜的必备食品。烹饪方法之多,林林总总不下数十,以前贮藏条件不好,所以许多居民将年糕切片后晒干贮藏,食用时用水浸上二天即可。亦有以水浸批量者,竟能保鲜数月之久。
宁波一带民间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谚。人们还用年糕印板压成“五福”、“六宝”、“金钱”、“如意”等等形状外观,象征“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有的则做成“玉兔”、“白鹅”等小动物,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楼茂记香干
香干,是宁波人民最常吃也很爱吃的一种豆制食品,产以宁波楼茂记香干最为著名,且早已脍炙人口。 楼茂记香干已有300多年历史。
相传,楼氏最先开设的是一家豆腐作坊、做的是豆腐、豆芽、素鸡、千层、油豆腐、香干。一年,楼茂记老板因收留一位病危的外埠老人,那老人在临死前,为感谢楼老板的恩德,把祖传的精制香干的秘方传授给了楼老板。楼教育按照秘方,果然制作出了色香味俱佳的香干,从此名声大振。
楼茂记香干制作精良,并严格按照程序生产。所用的黄豆,需拣去泥沙杂质,然后是浸豆,在一般气温下,浸足6-12个小时,做到适磨而不皱皮,接着是水磨、煮浆、泡浆、打浆、成块、过压,再进入烤制阶段。烤制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需用最好的豆酱和高级酱油、淡酱色、加适量的桂皮、小茄香等辅料,在锅里煮沸,焖在锅里过夜。到次时晨再烧沸一次,出锅冷却后,拌刷麻油。麻油要用小车的,香气特别浓。这样制出来的香干,色泽黄亮,块型方正,质韧而柔,味咸而鲜爽,闻之清香、食来细腻,色香味高人一筹。
楼茂记香干,可制作多种菜肴,可冷拌,可热炒,可油炸,可烤制,做成后俱鲜香可口,价廉物美,营养丰富,受到城乡人民的喜爱。
奉化芋艿头
奉化芋艿头 “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人们以吃过奉化芋艿头引以为自豪,可见这芋艿头非同寻常。奉化芋艿头富含淀粉,香糯可口,可当主食,又可当点心,也可做“排骨芋艿煲”成为一道特色菜肴。
芋艿,原产于热带,据《奉化县志》记载,宋代已有种植,至今已有 700余年历史。奉化众多的沙壤土和剡江两边的冲积土,其适宜的土质条件和地下水位,解决了芋艿在生长过程中“既怕水、又怕旱”的矛盾。温湿的气候能促进芋艿的生长,秋季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母芋的膨大和养分的积累,因而使奉化芋艿头成为奉化的传统特产。奉化种植芋艿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品种较多,规模较大。品种有红芋艿、乌脚基、黄粉基、香粳芋等;奉化芋艿头是红芋艿头的一种,主要分布于萧王庙、溪口、大桥、西坞等乡镇,目前已扩展到全市,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总产量6万吨。
奉化芋艿头是奉化也是宁波市的传统名特优无公害农产品,芋头近球型,外表棕黄,顶端粉红色,单个重1公斤以上,大的可达25公斤左右。其品质特性主要表现为个大皮薄、肉粉无筋、糯滑可口。芋艿头具有多种吃法,且各具风味,可烘蒸、生烤、热炒、白切、浇汤、煮冻。若烘蒸,其香扑鼻,粉似魁栗;若煮汤烧羹,又滑似银耳,糯如汤圆。奉化芋艿头不但食味佳,而且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无公害保健食品。据枯力格氏研究测定,在新鲜的芋艿球茎中,水分占8225%、脂肪占014%、蛋白质178%、无氮浸出物1404%、粗纤维064%、灰分088%、加路里662;在干物质中,脂肪占08%、蛋白质1018% 、无氮浸出物 8032%、加路里3785。另据氨基酸测定,奉化芋艿头中含有 18 种氨基酸,其中11种氨基酸的含量超过05%,最高的天门冬氨酸含量达到1445%(具体见附表)。奉化芋艿头特有的品质,使其享有“跑过三关六码头,要数奉化芋艿头”的美誉。1992年在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奉化芋艿头被评为优良产品。1996年,奉化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和《中国特产报》联合命名为“中国芋艿头之乡”。而今,奉化芋艿头已成为宴请的必备佳肴,鸭子芋艿、鸡汁芋艿、葫芦芋艿、黄鱼夹心芋艿等名闻遐迩。
西店牡蛎
西店的牡蛎系素有“海牛奶”之称的美味佳肴,是宁海 县的传统养殖拳头产品,年产量一般占全县养殖总产量的30%左右。主要养殖在象山港底铁江、黄墩港沿岸,面积、产量占全县半数以上,故这里以“牡蛎之乡”声名远扬。牡蛎,俗称蛎黄,学名褶牡蛎。贝壳小、薄而脆,大多为三角形。牡蛎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珍品,肉味鲜美。每100克牡蛎肉含有蛋白质108克,脂肪224克,还含有维生素A、磷、铁等营养成分。进入蛎乡,海涂蛎柱如林,海岸蛎棚相连,蛎壳山聚,沿海妇女熟练的挑蛎技艺等画面令人停足流连。
宁海茶叶
宁波望海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注册资金150万元,以生产销售茶叶为主要业务,公司拥有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无污染高山茶园5000亩,直属茶叶生产厂房1500平方米,有成套名优茶、绿茶初、精制加工流水线。年产望海茶30吨,望海有机茶15吨。公司倡导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率先进行有机茶生产栽培管理,目前已通过国家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的有机茶园400亩。欢迎海内外客商来我公司考察,精诚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望海茶创制于1980年,1984年获省级名茶而创制成功,望海茶产于天台山余脉,国家级森林公园,宁海南溪温泉名山之巅,千米高山望海岗,此地终年云雾缭绕,无任何污染,晴好之日,登高极目,可见东海樯桅点点,隐隐绰绰,海天相连,风光无限……望海岗由此得名,茶以山名,故名望海茶。
望海茶受云雾之滋润,集天地之精华,外形细嫩挺秀,翠绿显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芽叶成朵,嫩绿明亮。尤以其干茶色泽翠绿,汤色清绿,叶底嫩绿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高山云雾茶之独特风格,自1984年获浙江省名茶证书以来,在国内外屡获大奖。1993年在泰国曼谷获中国优质农产品展览会银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8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优质农产品银奖,1999年5月望海茶以优异的品质和精美的包装被确定为`99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指定用茶、宁波市旅游推荐用品,6月份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10月份获`99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金奖,并被大会确定为指定用茶,12月份被认定为宁波市首批农业名牌产品。
凫溪香鱼
香鱼产于清流咸潮交汇的环境,是宁海的传统名特产品 。这种鱼个体小,成鱼体长多在10—20厘米,重量50—75克,其肉质细嫩多油,清香无腥, 体 表色泽鲜艳,自古享誉,尤以凫溪香鱼最负盛名。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凫溪吃过香鱼 后,觉得味美,临走时还带了一些,从此凫溪香鱼就成了贡品。除食用外,香鱼还可作为观赏游钓鱼类。1992年,台湾客商曾来我县钓过此鱼。
奉化水蜜桃
被称为“瑶池珍品”的水蜜桃在奉化已有500多年历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奉化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因此奉化水蜜桃可称国家级名果。
奉化水蜜桃以“玉露”为优,玉露有早晚两个品系,又以晚玉露最优,在每年的7至8月上旬成熟。玉露水蜜桃肉质柔软,浆液多,又名之为“琼浆玉露”,有芳香。奉化水蜜桃的主要产地在长汀、溪口和萧王庙。
大堰西瓜
大堰镇地处奉化市西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西瓜的栽培。大堰西瓜具有甜、鲜等优点,销注奉化、宁波、上海等地,为广大消费者所称赞。
大堰农民种植西瓜已有多年历史,西瓜成为大堰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今年全镇栽培西瓜面积2000亩,主要分布在山门、朱头岭、柏坑、张家、枫树岭、赵岙、大堰、后畈等36个村,目前西瓜长势喜人,可望在立秋前后上市。全镇总产量在3000吨以上,预计可创产值600万元。
近年来,随着效益农业的兴起,大堰镇政府把高山西瓜生产作为重头戏来抓,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市农技推广中心技术员合股,在山门村建立优质高产西瓜示范基地20亩,引导农民科技兴瓜,逐步向高效农业发展。
为解决瓜农的后顾之忧,镇里组织成立了由100多人组成的农民销售队伍,拓展销售门路。大堰高山西瓜在大堰镇政府和农业局等部门正确引导、支持下,正朝着高品位、高效益方向发展。
一、栽培技术科学
邀请浙江大学教授和市内农艺专家到实地辅导,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用有机化栽培,纯属绿色保健食品;采用全光栽培嫁接技术,营养育苗,合理施肥、人工授粉、座果率高、果形圆整。
二、西瓜品种优良
大堰镇一改过去以新红宝等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从台湾等地引进多个优良品种,目前栽培品种有新意、小兰、宝凤、华冠、金龙、凤光、黑美人、浙蜜、郑杂等优良杂交一代品种。果形小的1-3公斤,大的4-8公斤。
三、自然条件优越
大堰镇地处山区,西瓜栽培地的绝对海拔在500米左右,且都是山坡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瓜含糖量比平原地区高2%,栽培地土壤疏松、酸碱适中、排水良好,速效钾、钙、铁和镁含量高,果实营养完全,口味特别鲜甜、松脆,且耐贮运。
作者: 黑白印象 2006-1-12 22:16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宁波特色土特产,特色小点
长街蛏子
长街海涂广阔而肥沃,产出的蛏子特别肥大,因此,长 街蛏子享有盛誉。蛏子肉味鲜美,有“西施舌”、“新妇臂”、“唐僧肉”等美称。宋代《 宁海县赋》称其“新妇臂婉而凝脂”。蛏子,是宁海的传统养殖拳头产品,年产量占全县海 水养殖总产量的45%以上。蛏子以鲜食为主,还可加工成蛏子干、蛏油、冻蛏肉等。冻蛏肉 远销日本。80年代,日本客商曾指名要上海口岸出口的冻蛏肉,外贸部以此组织加工长街蛏 子出口。1985年在全国首届水产品展销会上,宁海的蛏子干被评为优秀产品。
作者: 黑白印象 2006-1-12 22:16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宁波特色土特产,特色小点
三北藕丝糖
与三北豆酥糖齐名,是宁波的土特食品,曾作为贡品充入御食。三北藕丝糖产自慈溪,在柱状外面,粘有黑芝麻或白芝麻,松脆香甜,风味独特。
作者: 黑白印象 2006-1-12 22:17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宁波特色土特产,特色小点
三北豆酥糖
是宁波传统名特糕点,名扬江浙地区和海外。三北豆酥糖已有很悠久的制作历史,在100多年前始产于余姚陆埠镇。豆酥糖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并且能长久保持香、甜、酥、松的特点。现在,余姚的陆埠镇、慈溪的周巷镇沈师桥和宁波升阳泰旅游食品厂为主要产地和生产企业
宁波汤团
原名元宵,据考证宁波汤团始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用当地盛产的一级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细腻纯净的绵白糖、黑芝麻和优质猪板油制成馅,具有香、甜、鲜、滑、糯的特点,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鲜爽可口,令人称绝,因而享誉海内外。宁波民间每逢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吃宁波汤团,以示欢乐、团圆、吉祥之意。一些海外侨胞每逢佳节,总爱吃碗汤团以寄托思乡之情。自1982年起,宁波汤团已成为浙江省向海外出口的第一个点心品种。1997年入选为中华名点小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