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在哪儿

埃菲尔铁塔在哪儿,第1张

埃菲尔铁塔在法国巴黎

埃菲尔铁塔是法国的地标性建筑,其被法国人称为“铁娘子”。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同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埃菲尔铁塔的建成时间是在1889年,其建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世界展示法国的工业科技特别的先进,由设计师GustaveEiffel设计而成。

 卢浮宫博物馆——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

卢浮宫是世界上古老、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目前,卢浮宫是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博物馆。这里的镇馆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蒙娜丽莎》和《胜利女神》。

埃菲尔铁塔——巴黎地标之一

埃菲尔铁塔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的铁制镂空塔,是巴黎最高的建筑物,也是法国的一个文化象征。铁塔建造之初是为了迎接世界博览会暨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铁塔以设计师法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并在北边的塔脚下为埃菲尔塑了一座半身铜像。一个世纪以来,每年都有几百万人登临塔顶,俯瞰巴黎市容,叹为观止。

塞纳河——乘船游河观赏沿岸风光

塞纳河是流经巴黎市中心的法国第二大河,全长780公里,仅次于卢瓦尔河。在巴黎市中心段,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约束,这些河堤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法国人根据河水流动方向将塞纳河北岸称为右岸,南岸称为左岸;右岸是巴黎的主要商区与政治中心,左岸有著名的咖啡店及拉丁区,充满文艺气息。

凯旋门——登上凯旋门欣赏巴黎全景

巴黎其实不止一座凯旋门,但当人们说起巴黎凯旋门的时候,一定是在说戴高乐广场中心的那一座。它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在1806年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获胜而建的,它因此成为了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也是目前香榭丽舍大街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

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故事的发生地

巴黎圣母院矗立在塞纳河畔的西岱岛上,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大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经历了巴黎的历史变迁。这座哥特式风格的基督教教堂因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诗意描绘而扬名世界。

凡尔赛宫——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凡尔赛宫以其奢华富丽和充满想象力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后来也成为欧洲各国皇宫效仿的对象。

香榭丽舍大街——法国时尚中心

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著名的一条街道,也是巴黎最美丽的街道。它是法国时尚的中心,国际知名品牌的汇集之地。大街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凯旋门处,圆点广场将其分割成两部,东段主要以自然风光为主,街道两旁是平坦的草坪,非常的恬静安宁。而西段则是高档商业区,汇集了众多的大牌名店,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

协和广场——搭乘摩天轮,俯瞰巴黎夜景

协和广场是一个由护城河环绕的八角形,南面是塞纳河,河上以协和桥与左岸的法国国民议会所在地波旁宫相通。东面与卢浮宫之间是杜乐丽花园,这里曾是法国的王宫,1871年被巴黎公社焚毁。花园内建有网球场、现代美术馆和橘园美术馆。

奥赛博物馆——印象派画迷必去圣地

奥赛博物馆坐落在塞纳河的左岸,与卢浮宫隔河相望。其前身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维克多·拉卢。原来是奥赛火车站,七十年代被改建为国家博物馆,陈列从拿破仑三世到立体主义兴起之初长达近半世纪的艺术作品。它是连接古代艺术殿堂卢浮宫和现代艺术殿堂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的完美的中间过渡。

巴黎歌剧院——《歌剧魅影》剧场原型

巴黎歌剧院建于1875年,由查尔斯·加尼叶设计,因此也叫加尼叶歌剧院。这座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歌剧院是拿破仑三世时期的典型建筑之一,正面外墙布满了大量的装饰物,内部装潢更是豪华,四壁和廊柱布满巴洛克式的雕像、挂灯、绘画等,就像是个装满了金银珠宝的首饰盒。这也是著名**和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原型。

1、埃菲尔铁塔的介绍2、美国埃菲尔铁塔3、埃菲尔铁塔简介4、埃菲尔铁塔高度是多少米?埃菲尔铁塔的介绍

菲尔铁塔是现代巴黎的标志,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20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师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离奇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埃菲尔铁塔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西区,临塞纳河的左岸。

菲尔铁塔是现代巴黎的标志,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20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师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离奇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埃菲尔铁塔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西区,临塞纳河的左岸。铁塔建成于1889年,使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建立。埃菲尔铁塔分为三层,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分别在离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处建有平台。据说,该塔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而相连起来。

美国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法语艾菲尔铁塔:La Tour Eiffel艾菲尔铁塔;英语: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

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

埃菲尔铁塔分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

埃菲尔铁塔2011年约有698万人参观,在2010年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27亿人,每年为巴黎带来15亿欧元的旅游收入。[1]

2020年6月25日,巴黎埃菲尔铁塔恢复开放。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参观者仅可通过楼梯登上埃菲尔铁塔的二层,电梯暂不开放。[2]7月15日,工作人员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顶层观景平台张贴保持安全距离的标识。 法国巴黎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当天开放顶层观景平台,参观者可乘坐电梯至顶层俯瞰巴黎全景。1887年1月26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

历史背景:1887年2月24日,巴黎的文学艺术和建筑界参与抗议,其中包括法国作家莫泊桑,这份《反对修建巴黎铁塔》的抗议书,总共有300多著名人士签名。

18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主建筑修建完工。埃菲尔铁塔成了1889年世博会最经典的建筑。

19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整整100岁。

2004年1月16日,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巴黎市政府特意选择在埃菲尔铁塔上介绍他们为申奥的各项准备。

埃菲尔铁塔简介

埃菲尔铁塔,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当年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建造。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12万个金属部件,用铆钉250万个。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共用去熟铁7300吨。

塔分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

扩展资料:

埃菲尔铁塔的建设背景:

1880年法国刚刚摆脱普法战争中的耻辱,为了显示国力,1884年,法国议会作出决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国巴黎将再次举办世博会,主题是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

1886年5月,法国政府面向全球进行世博建筑招标;在巴黎战神广场设计一座高塔。条件有二:高塔能吸引参观者买票参观;世博会后能轻易拆除。

参考资料:-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高度是多少米?

截止到2022年3月11日艾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高度是324米。

埃菲尔铁塔初始高度312米,现高324米,一楼高57米,占地4415平方米,二楼高115米,占地1430平方米,三楼高276米,占地250平方米。

从广场到二楼有五部电梯,从二楼到顶层有两部双人电梯。铁塔设有广场、一楼、二楼、顶层、花园五个区域,每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

埃菲尔铁塔艾菲尔铁塔的第一平台底部有4个跨越倾斜柱墩的大拱。它是为装饰用的,在结构受力上并不需要。这4个拱破坏艾菲尔铁塔了塔结构的直线性、简捷性,也损害艾菲尔铁塔了塔身的美观,但是这个“伪拱”已被公认为塔身外形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埃菲尔铁塔的特色艾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是一个很轻的结构,如果把其看作是一个实体结构,它的等价密度只有周围空气密度的7~8倍,埃菲尔铁塔塔底至第二层平台之间的塔柱内装有斜电梯,第二层平台至塔顶则设有直升电梯,楼梯和电梯依照主体结构的线形整合到结构总体中,没有生硬附加的感觉。

铁塔有个格构梁架构成的支腿,它们分别支撑在基础柱墩上呈“角倾斜从第个平台到第个平台格构梁架立柱倾斜度稍正第平台往上个立柱几乎垂直,最后在塔顶收在一起。立柱由等间距的横梁联系,也就是个平台的位置。镂空的网眼状钢构架大大减轻了塔体的重量。

LALIQUE 水晶传奇

Lalique(法国莱俪水晶),一个充满传奇与生命力的品牌,百年来的历件作品,代表着顶级的艺术结晶,一直是艺术收藏者的最爱。拥有“法国最优良手工匠”美名的Lalique,传承三代至今。其产品领域延伸至生活的每个细枝末节,那些以水晶材质的作品,在空间内展现耀眼动人的光彩,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Lalique的Wingen-sur-Moder水晶工厂已有70多年之悠久历史,窑内的温度终年高达1400摄氏度,每一个步骤由技术高度纯熟的水晶制造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无法以机器取代。Lalique的Wingen-sur-Moder 水晶工厂工匠因此赢得了“法国最优良手工匠”的美誉(Meilleurs Ouvriers de France)。

而说到 Lalique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始人,一位热爱生命的天才艺术家 — Ren Lalique,他前卫、不同于当世的专业设计及制造手法,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杰出作品。

当Ren Lalique于1860年在Champagne小镇上呱呱坠地时,现代艺术已经初具雏形。超乎常人的艺术禀赋从一开始便清楚指明了他的人生方向。对大自然的迷恋加上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注定他能得偿所愿,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

作为Bell Epoque时期充满灵气的珠宝设计师、艺术天才和世界名人,Ren Lalique的作品曾是Sarah Bernhardt的至爱,赢得Emile Gall幍脑抻��甘蹸alouste Gulbenkian的推崇并为其悉心收藏。19世纪末法国珠宝业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Ren Lalique:正是他重新诠释了现代珠宝的含义。Ren Lalique最原始的灵感源于大自然。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他把自己融入大千世界,努力发掘每一个细微之处,探索自然界中一切能用于装饰的元素。

女性形象、蝴蝶、飞蛾、蜻蜓……Ren Lalique的珠宝作品里糅合了各种奇特的主旋律,体现他对自然的热爱。昆虫重新回归美之主题,连黄蜂、甲虫和草蜢也能展示鲜为人知的魅力。Ren Lalique不愧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善于捕捉精美与微妙的细节,用以点缀自己心爱的珠宝,并探寻如何将平凡的材料塑造成灵性四溢的杰作。

前无古人的艺术家—无论称赞也好,评价也罢,不知这个称谓能否准确勾画出Ren Lalique不同常人的一面……幸运的是,Ren Lalique依旧为同时代艺术家与收藏家推崇备至。从伦敦到圣彼得堡,欧洲所有的宫廷与著名博物馆无一不向他索求作品;短短几个月间,拥有一件 Lalique的作品成为每个人的梦想。不仅法国,乃至全世界,成百上千的艺术家纷纷开始仿制他的作品。

1910年,Ren Lalique将他的创作热情从珠宝转向了琉璃。他在这片全新领域同样取得了非凡成就。50岁那年,他将艺术创作普及化,转入工业化生产。在琉璃塑造这片领域奋斗数年,Ren Lalique摸索出一整套用来创作华贵典雅的装饰作品的工艺方法:他运用失蜡法倒模(mould-cast)出各式各样的琉璃造型;将琉璃部位趁热熔接至作品表面;采用吹塑与模压技术,为Francois Coty香水公司生产香水瓶,从而奠定了香水瓶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他那过人的才华也因Coty而再次征服世人。稍后, Lalique又将其他元素融入作品当中,令乳色琉璃的创作技巧日臻完美。

Ren Lalique在下半生一直醉心于晶莹剔透的琉璃创作。每一件琉璃作品都体现出他的天赐禀赋;无论从取材还是风格上看,他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师。大型作品、小巧的精品、家居饰品、家居部件—无论进行何种创作, Lalique均选用琉璃作为表达其创作意念的主要媒介。他将琉璃融入建筑艺术:门窗、喷泉、纪念碑、小教堂、枝形吊灯……琉璃在大师手下的应用可谓发挥到极致。

1945年5月1日,Ren Lalique在巴黎与世长辞,享年85岁。20世纪最闪亮的琉璃巨星就此悄然陨落。正如Calouste Gulbenkian于1945年7月所说:“不仅是我痛失了一位挚友,全世界亦同时损失了一位伟人。他天赐禀赋、才华横溢,在艺术史上占据超然地位。其风格自成一派,想像力丰富细腻,必将受到人们世代尊崇。”

晶莹璀璨 珠宝大家

1882年至1885年间,Ren Lalique初出茅庐之际,珠宝尚不能称之为一种艺术。人们眼中尽是宝石所象征的奢华,对于灵感与创意却甚少在乎。

凭借划时代的作品,Ren Lalique一跃成为Art Nouveau珠宝界的大师级人物。他从自然界汲取灵感,深受当时西方看好的日本艺术家影响。经他设计的珠宝可谓包罗万象:各式镶有栩栩如生微型雕塑的珠宝首饰及以自然界生物为形态的各种饰物等。有时,当自然主义趋向象征主义的时候,植物造型会愈显神奇,动物造型也更加虚幻,而整个主题便愈发充满寓意。

Ren Lalique还沿袭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将女性形象运用于珠宝装饰,这在当时的确是大胆之举。他经常将女子形象塑造成神话中的角色:一半人身,一半兽身,神秘莫测,错综复杂,却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摄魂美艳。

Ren Lalique的才华赢得上流社会的尊敬,越来越多上层人物成为他店中的常客。这其中最赫赫大名的当属Sarah Bernhardt—1891年至1894年间,她在演出时所佩戴的首饰就出自Ren Lalique之手。Calouste Gulbenkian亦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美国商人、杰出的艺术爱好者和独具慧眼的收藏家。今天在里斯本(Lisbon) Gulbenkian Foundation展出的100多件珠宝首饰,就是当年他亲自从Ren Lalique手中收购的。

时至今日,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对Ren Lalique的作品的狂热依然没有丝毫减退。在拍卖行中,为求得Ren Lalique的一件作品,他们往往不惜重金、屡创天价。

琉璃精品 艺术巅峰

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Ren Lalique又一次登上了艺术生涯的巅峰,是年他刚满40岁。他的珠宝、黄金白银饰物、雕塑、织锦、吊坠与压印浮雕纸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引起举世轰动。非一般的惊世之作必定使其成为世界的焦点,从而名垂青史。Ren Lalique冲破艺术的旧规陈条,创造迥然不同的艺术法则。一种全新的“风格”诞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流派”由此创立!整个艺术界都在竭力效仿他那划时代的艺术风格。他成为那个时代的人们又一个顶礼膜拜的偶像,这其中不乏一些同样站在艺术殿堂顶层的大师级人物。他的作品为世人所推崇、仿效甚至抄袭。也许你会认为赢得举世公认一定会令Ren Lalique无法抑制内心的狂喜,但事实却恰恰相反,面对层出不穷的仿造品,他仅视之为对原作的失色模仿而已。

Ren Lalique花费15年时间,潜心钻研自然界与人体所有可能用于珠宝及其他饰物的装饰元素,就完美程度而言,他又一次达到无人能及之境界。卓越的成就接踵而至,巨大的成就感驱策他继续前行,并激励他不断创建崭新的风格和采用全新的材料。

从此,他开始钻研琉璃的制作,这种全新的材料逐渐成为Ren Lalique作品中的主旋律。Ren Lalique今生与琉璃结下了不解之缘,最终,他几乎成了一位完完全全的琉璃巨匠。为了告别心爱的珠宝事业,他特别举行了一次展览会,透过展览正式宣布新的艺术取向,惋然惜别曾经给他带来无限辉煌的猫眼石、珍珠母、白金和其他晶莹透澈的宝石。1913年,他在Combs-la-Ville租购了琉璃制造厂,租期为4年,从此毅然走出珠宝艺术的圣殿。

缕缕香氛 完美交融

在20世纪初,“香水包装”这一概念还没有形成。如果不是有标签说明,人们恐怕无从知晓瓶中所装何物,因为那时香水瓶的设计可谓平淡无奇。香水通常都是装在不起眼的小瓶中出售,而那些追求时尚的女士不得不再将香水倒入自己珍藏的造型奇特而又价值不菲的小瓶中。在与琉璃打交道的过程中,Ren Lalique意识到利用机械加工来组织大规模生产,同样可以制作出极具美感的艺术品。

瓶身的装饰与瓶内的香水相辅相成,使缕缕幽香更加醉人。虽然香水瓶采用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但在设计上所体现的技巧与灵感使其依然不失为艺术之佳品。事实上,这些香水瓶的设计比Coty当初预想的还要成功,这场由Ren Lalique所掀起的技术革命和商业革命与 Art Nouveau 的初衷不谋而合,是艺术与工业的完美交融,它所产生的影响时至今日依然清晰可见。

凝固建筑 超越时空

建筑在Ren Lalique的艺术生涯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对平衡与协调的敏锐触觉以及对琉璃制造技巧的透彻领悟,令他拥有绝对的实力挑战这一领域,并为后人留下不朽的作品。

1902年, Ren Lalique 在巴黎市政厅的建设当中崭露头角,在建筑领域所取得的第一项成就是巴黎市政厅(位于 40 Cours la Reine,即今日的 Cours Albert 1er) 的主门。整座建筑的设计由建筑师 Feine 完成,而Ren Lalique则独力承担多处的装潢设计,其中大多数采用琉璃做主材料。市政厅的主门是Ren Lalique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通体由琉璃瓦板制成,上面刻有冷杉树枝花纹。入口大厅的另一扇大门选用相同材质,以体育场景为图案。

1922年:协助完成远洋客轮“巴黎”号的装潢工程。

1925年:参加在巴黎举行的“Exposition des Arts D巆oratifs”。

1928年:应邀负责“东方快车”(Orient-Express)的装潢。

1930年:设计并亲手完成位于诺曼底La D巐ivrande的Vierge Fid巐e Chapel唱诗班建筑的装修工程,该建筑现已被列为历史名胜。

1932年:负责位于泽西岛Saint-Helier的Saint-Matthew教堂的装潢工程。

1936年:负责著名的“Normandie”号远洋客轮上高级餐厅的装潢工程,整个设计突出对琉璃饰灯的运用,Ren Lalique的风格广受好评。

除了独力设计自己的展台,他还协助S弙res Porcelaine Factory将其展台设计成餐厅模样,厅内的摆设包括一张餐桌、一座吊灯和一套玻璃器皿,这些对象全部在他的工作间完成,餐厅的格子天花皮通体由琉璃打造。一座15英尺高的巨型喷泉同样出自René Lalique之手。喷泉以女雕像柱做装饰,被命名为“法国之泉”,但作家Colette却认为用“奇迹之泉”四字形容更为贴切。

另外,日本皇室成员Asaka王子皇宫内的会客室主门也是Ren Lalique的得意之作,Asaka王子本人亦是一位Art Deco艺术品的收藏者。这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皇宫现已成为东京的Metropolitan T廼en艺术博物馆(T廼en Art Museum)。

琉璃车标 典雅醒目

在兴旺发达的20世纪20年代,豪华汽车是最能代表身份的标志之一。Citro忧、Delage、Hispana-Suiza、Voisin、Bentley以及Rolls Royce都是当时出名的汽车公司。每位车主都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装饰自己心爱的“座骑”。就车头标志而言,人们几乎无所不用—甚至琉璃。在这种背景下,Ren Lalique的车头标志应运而生。

1925年至1931年间,Ren Lalique创作了27个模型。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Exposition des Arts D巆oratifs上,Ren Lalique灵光一闪迸发出用琉璃制造车头标志的念头。当时他住在40 Cours la Reine (即今日的Cours Albert 1er),每当夜幕降临,透过家中的窗户远远望去,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在20万盏灯的照耀下更加显得雄伟壮观,6种不同的色彩映衬出铁塔设计者的名字以及黄道带、天体和流星的醒目标志。Ren Lalique将其车头标志处女作塑造成彗星形状,其灵感正是来源于此。

同年,Andr Citro忧要为他即将面世的5 CV度身打造一个车头前盖,Ren Lalique为此提出“五马奔腾”的车头标志构思。随后,他又为威尔斯王子设计了造型为“跳跃的灵犭是”的车头标志,此后的爱德华八世以及温莎公爵都曾采纳他的设计。

但是,无论为何种轿车设计车头标记,Ren Lalique的设计始终保持其一贯独有的风格。他的灵感往往源于自然,尽管这位Art Deco大师对各种线条的运用已经自成一派,但从他手下的动物与人物的造型中不难找到唯实主义的痕迹。从装饰上看,Ren Lalique所设计的车头标志大都秉承了他独特的风格—透明琉璃与磨砂琉璃的混合使用,一如他对各种色彩的运用。许多标志看上去更像是两种不同的版本。

无论在Place Vend檓e还是在伦敦的Breves Galleries,Ren Lalique店中出售的车头标志总带有一个金属底座,用以固定在散热器的盖皮表面。某些底座还加装了一套小型照明系统,内建的旋转式彩色环形滤光镜可以令车头标志变幻出丰富的色彩。

这些车头标志大多创作于1925年至1930年间,数量极为有限。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它们不是损毁,就是下落不明;仅存的一些,如今只有在拍卖行里方得一见。它们无不是令人怦然心动的珍品,尤其那些色彩非比寻常的或乳白色的车头标志,更是珍品之中的极品。

毫无疑问,这些作品全都是艺术的瑰宝,它们象征着那段已经流逝的岁月,是那令人神往却又昙花一现的繁华年代的缩影。毋庸置疑,它们永远是每一位收藏家心中的至爱。

请问一下现在很流行的时尚插画有什么应用领域呢?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吗?

时装插画大多数是以艺术欣赏与广告宣传为主要目标,其较为重视绘画技巧的运用与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整体上,其画面效果更加趋近于绘画艺术,有着极为明显的艺术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经常被用在样品宣传和广告海报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并进行流行风格的预告。

受众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关注和收集当前流行的时尚元素,例如,很多插画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会大量搜集流行用语和流行色彩,也会关注人物流行彩妆和较为受欢迎的造型,并从这些时尚审美当中进行时尚元素的抽离,将其转化为时装插画设计所需的图形要素,灵活地融入到时装插画当中,如此才能够真正设计出优秀且带有独特艺术性的时尚插画。在创作时通常需要提高其对时尚元素的搜集能力和将流行色融入插画设计的掌控能力。

1时尚元素的收集

时尚元素是在商业和艺术领域应用广泛,引领各种产品设计和艺术的表现形式。服装的时尚元素它可以是一种廓形也可以是一种搭配方式,甚至可以是一个配件,如玛·穆露比(MarMurube)1979年出生,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作画,是国际时尚界最著名的插画师之一,她的作品涵盖时尚杂志、广告、产品设计、包装与出版等各个领域,她的作品的特点是有很强的时尚元素,色彩鲜明,非常清新有朝气[2]。建议大家平时收集一些时装杂志,比如《VOGUE》《Tatler》《InStyle》《MarieClaire》《ELLE》等,了解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进行人物服饰与搭配的临摹,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创作素材。

2流行色的应用

流行色与服装材料、款式等多个元素共同组成了服装美,对大部分群体来说,“流行色”是代表时尚的名词,同时也表明了流行的趋势,是可以与时俱变的颜色,其有着流行快但周期短的特点。

一般来讲,流行色不会一成不变,它是色彩应用在某个阶段得到大众的认可、追随与模仿,使之形成某种倾向,就出现了流行色。其总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演变。所以,流行色就是流行的风向标,掌握了流行色的风舵,就能引领潮流方向。通过一些著名服装品牌的时装新品发布会就会发现,每年都会设计一个专门说明流行色的发布会,通常流行色不会局限在一种单色上,而是一种有着流行时尚风格的配色。一般而言,服饰的基本色在服饰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而流行色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在制定和发布下一年度流行色时,往往是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行色与服饰的基本色共同搭配,使其在保留自我独特性基础上凸显出当前的时尚潮流。如可以准确预测流行色,并将其融入到插画主色调中,则时装插画作品必然会快速被大众所追捧,并被大家记住。

当代最炙手可热的时装插画师!是怎么炼成的?

他是最炙手可热的插画师

也是时尚的最佳代言人

大卫唐顿DavidDownton,

1959年生于伦敦。

从孩提时代开始,

对他最好的款待就是一大页白纸。

然而,

大卫没有想到的是,

很久以后他可以依靠画为生。

大卫唐顿年轻时在画画

▲工作室自成一幅画,和毕加索的工作室比美起来也丝毫不逊色。

▲在“有趣有料”的工作台上更能创作出惊艳的作品。

大卫最初学习的是平面设计专业,

他的第一幅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

为WhichComputer杂志设计的封面。

▲大卫唐顿1998年在纽约绘制的时装插画。材质为墨水和醋酸纤维纸。

▲大卫唐顿1998年为克里斯汀拉克鲁瓦绘制的时装插画,材质为墨水彩盒纸张。

曾有15年时间,

大卫一直是自由职业插画师。

无论有什么事情发生,

他都很享受这种自由插画师的生活。

▲大卫唐顿1999年为让保罗高缇耶设计的时装绘制的插画。黑色连衣长裙搭配黑色墨镜更为出彩。大卫以凯特摩斯为原型,以波普风格表现出时装的经典魅力。这一作品在时尚界颇为有名,是时装插画界近年来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大卫唐顿1999年为华伦天奴绘制的时装插画。同拉克鲁瓦、Eric等人的画风类似,他运用的色彩富有现代性。

▲大卫唐顿1999年在伦敦创作的时装插画PalomaPicasso。材质为水粉、墨水盒纸张,醋酸纤维纸覆膜。

▲大卫唐顿1999年在伦敦完成的剪纸瓶贴画,模特为Iman。在潘通纸上以醋酸纤维纸覆膜后用墨水绘制。

大卫的作品线条简洁流畅,

很有质感,风格也不矫揉造作,

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人体的优美体态。

因为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有一些人开始邀请他制作时装插画。

其中,就包括

85岁的不老神话卡门·戴尔·奥利菲斯,

她也是大卫的缪斯之一。

▲大卫唐顿2000年的纽约绘制的时装插画,模特为卡门戴尔奥尔菲斯,服装由ThierryMugler设计。这幅作品先用油画棒在潘通纸上绘制,醋酸纤维纸覆膜后,再以墨水绘制。

▲大卫唐顿2001年为欧洲著名时尚杂志主编安娜佩姬绘制的肖像,他十分成功地抓住了这位“时尚教母”的灵魂。夸张的配色、戏谑的表情、不羁的态度结合看似狂野却十分娴熟的笔触结合在一起~完美!

▲大卫唐顿2002年为香奈儿的设计总监阿曼达哈莉齐绘制的肖像。

他一直对拉克鲁瓦、安东尼奥、

Eric这些艺术家心存景仰。

因此,

在早期的画风上颜色和线条也有相似之处。

1996年他为杂志制作过高级时装展的插图,

1997年他便开始活跃于巴黎高级女装秀。

最开始他眼花缭乱完全没有准备,

但是,

巴黎时装秀实实在在地,

激发出一个艺术家的灵感。

巴黎有最漂亮的女人和最优秀的设计作品。

而这里的一切都让人神魂颠倒。

在模特走秀的时候,

大卫从来不作画。

因为他发现那根本无法进行,

他仅仅是摄影或者在一旁观看,

并实实在在的感受每一个打动人的瞬间。

他抓住其他的任何机会来画,

模特静止不动的任何瞬间都逃不过他的眼。

比如:试衣的时候,

有时候甚至是在参加发布会上模特休息的瞬间

▲化妆品也是他的工具,起笔和落笔之间动人心扉,浓淡皆宜。

大卫说:“我最开始画的时候,认为按照舞台上的走秀还原衣服本身的样子就是我的责任。然而,第一次参加时装发布会是在范思哲的秀场上,在凯特摩斯消失之前,我仅仅才画出她的胳膊!所以,享受当下模特所展示的任何细节才是最佳选择。”

▲草稿也动人

大卫认为最重要的是对衣服表层之下的身体的感觉,

然后才是比例、颜色等一些细节,

然而,这一点是较难做到的。

▲草稿也动人

大卫画无数份的设计草样,

然后从中挑选出最好的,

画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就开始剔除,

“分解—重建”它们。

他持续地画,

一直到它们看起来自然为止。

他为世界各地的知名媒体,

如《泰晤士报》《独立报》,

以及Harper’sBazaar(a澳洲版)等,

撰写时装的相关报道。

并在伦敦举行过三次个展,

在纽约也举行过一次个展。

近年来,

他还为香港的购物中心设计视觉图像,

以及为Vogue女性时装系列绘制插画。

▲大卫唐顿2004年为《星期六晚邮报》绘制的封面。这幅作品创作于巴黎,材质为水粉、水彩和纸张。

▲大卫唐顿为TopShop2004年9月的时装发布会设计的广告招贴。这个品牌为年轻设计师的作品。

▲大卫唐顿2005年受Vogue(中国版)委托绘制的插画ValentionFitting。材质为墨水、水粉和纸张,醋酸纤维纸。

▲大卫唐顿2006年为YSL绘制的时装插画。材质为墨水、水彩和纸张。

▲大卫唐顿2006年为YSL绘制的时装画,材质为墨水、水粉、炭笔和纸张。

▲大卫唐顿2007年受Madame杂志(德国版)委托绘制的时装插画。这幅作品先用油画棒在纸上绘制,醋酸纤维纸覆膜后,再以墨水和水粉绘制。

▲大卫唐顿2007年受伦敦《泰晤士报》委托绘制的插画。材质为墨水、水粉和纸张。

▲大卫唐顿2008年为自己的杂志PourquoiPas绘制的插画,模特为蒂塔万提斯,服装由拉克鲁瓦设计,材质为墨水、水粉和纸张,醋酸纤维纸覆膜。

大卫是不是把性感舞娘画的淋漓尽致~

要想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想拥有超越别人之外的能力,

就要将能力修炼到极致!

阿方斯·穆哈服装画作品及简介

阿方斯·穆哈(AlfonsMariaMucha,1860-1939),新艺术运动大师,1860年7月24日出生于奥地利统治下的摩拉维亚(Moravia)小镇Ivancice(在现今的捷克共和国境内)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他童年时是摩洛维亚布鲁诺(Brno)圣彼得罗马天主教堂唱诗班的成员,这座教堂保存着丰富的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品,每次穆哈进入这所教堂,都会被这些美妙的艺术深深感染。在完成高中学业后,穆哈决心要成为一个画家,而没有按照他父亲的意愿在本地的法庭工作。后来他在维也纳、慕尼黑和巴黎等地求学,他的绘画作品中饱含着思乡之情。穆哈创作的插画都具有细腻的色彩,采用了完全个性化的花草装饰元素。最突出的插画系列当属他的家具、艺术品、金银制品和首饰题材的插画,多变的形状和花饰、叶饰、发绺、脸部以及女性的优美线条,可以说是家庭艺术最惊喜的发现之一。穆哈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对外形和轮廓线优雅的刻画,拜占庭艺术华美的色彩和几何装饰效果,以及巴洛克、洛可可艺术的细致而富于肉感的描绘。他用感性化的装饰性线条、简洁的轮廓线和明快的水彩效果创造了被称为“穆哈风格”的人物形象。经过他的加工,所有的女性形象都显得甜美优雅,身材玲珑曲致,富有青春的活力,有时还有一头飘逸柔美的秀发。他的画面常常由青春美貌的女性和富有装饰性的曲线流畅的花草组成。1912年,穆哈在一个巨大的剧院帷幕上创作出“斯拉夫人在史前地区”(THESLAVEPIC)。画作中天空的轮廓非常大,穆哈意在借此表现自然的力量,那种人类根本无法抗拒的力量。这组作品表明,穆哈的内心深处极度依恋年轻时的民族主义情结,他借助欧洲绘画的表现方式,向全世界展示“斯拉夫人的智慧和力量。”招贴画本身的作用是为戏剧演出作宣传,这些招贴画通过拉伸的体形、高贵的气质、与悲剧女主人公的神似的相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穆哈的《茶花女》招贴画中,茶花女身着几乎透明的白色长裙,这张招贴画得了招贴画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在穆哈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色彩的协调性和多样化,这也是他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原因。

穆哈为《喔喔喔》杂志创作的作品尤其出色。他在作品中画上一个女子和一只公鸡。杂志封面在每一期都有所变化,穆哈尝试多种手法突出主题,如果公鸡不明显,就通过它的羽毛或是引吭高歌来表现。

从1897年秋开始,穆哈为1900年举行的“宇宙博览会”的一个展示橱窗制作招贴画和模型。这是他的草图和设计图:被截去一段的埃菲尔铁塔,支撑着一个世界地图和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整幅作品应该很大,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拱门下,在建筑物的台阶上,还有许多人物。

穆哈接到的最重要的一笔订单是为波斯尼·厄尔戈维纳“国民堤岸”旁的一座陈列馆装饰大厅设图。在大厅的三个侧面,有三个建筑性的装饰框,底部则是在展览中使用的作品——《萨哈热瓦全景一览》。高处的装饰框上描绘了一些地方传说,通常是悲剧。

1898年,穆哈将装饰艺术原则付诸实施,创作了一系列压印织物模型。在穆哈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服饰和豪华首饰的喜好,不禁让人联想到东方世界。穆哈在作品《罗摩》中描绘了一系列珠宝首饰,后来在乔治·富凯的帮助下,这些首饰被制作出来。

穆哈创作的插画都具有细腻的色彩,采用了完全个性化的花草装饰元素。最突出的插画系列当属他的家具、艺术品、金银制品和首饰题材的插画,多变的形状和花饰、叶饰、发绺、脸部以及女性的优美线条,可以说是家庭艺术最惊喜的发现之一。

20世纪初,穆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官方肖像画家,他在该时期最好的作品是“斯拉维亚”。这幅作品是资助商查理·克尔纳女儿的一幅肖像画,正是查理帮助穆哈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完成了由20个巨型画作组成的“斯拉夫史诗”,作品讲述了斯拉夫人民在真实历史或传说中的光辉时刻。

1912年,穆哈在一个巨大的剧院帷幕上创作出“斯拉夫人在史前地区”。画作中天空中的轮廓非常大,穆哈意在借此表现自然的力量,那种人类根本无法抗拒的力量。这组作品表明,穆哈的内心深处极度依恋年轻时的民族主义情结,他借助欧洲绘画的表现方式,向全世界展示“斯拉夫人智慧的力量”。

我前段时间刷了部叫《午夜巴黎》的**,被导演伍迪·艾伦在影中所呈现的怀旧风和奇幻剧情深深吸引。在剧中,每当午夜的钟声响起,一辆古董车便会开到男主吉尔面前,带他一次次穿越时光回到令人神往的“黄金时代”,其中一次便穿越回了巴黎的“美好时代”。

▲《午夜巴黎》**截帧来源于网络

在关于美好时代这段剧情里,神奇的古董车又如约而至,带吉尔与女主艾德里安娜回到了1890年代的巴黎美心餐厅。他们还去到了有名的红磨坊,遇见了劳特累克、高更、德加等后印象派的艺术家,简直让我我实名制羡慕到爆!!!艾德里安娜更是直言,这就是她心中最美好的时代。

▲《午夜巴黎》**截帧来源于网络

法国历史上的美好时代(19世纪末至1914年一战爆发之前)虽然短暂,却是无比辉煌的一页。 看官们今天就随我做一回影中人,“穿越”回那个美好年代,去到那些著名的地方,一同领略当年那个浪漫之都的艺术之光吧!

▲法国巴黎,来源于网络

艺术人才辈出的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改变,这个时期的科技、艺术、文学等领域都飞速的发展。社会转型期的新旧交替不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人们使用的日用品当中。

▲ Pierre-Victor Galland 《The Bar at Maxim's 》c1890,来源于网络

美好时代是艺术史上精彩纷呈的一段时期 ,和平繁荣的社会环境孕育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新的美术流派 ,比如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这时期的艺术家们喜欢聚集在巴黎的蒙马特地区,他们可以整日待在画室作画或是约上三两好友在小酒馆相聚,一起探讨艺术的真谛。

▲ 印象派艺术家毕沙罗所绘制于1897年的蒙马特林荫大道街景,来源于网络

巴黎蒙马特地区是当时艺术家消遣、聚会的核心区域 ,这里汇集了很多知名的小酒馆、文化沙龙、俱乐部和歌舞厅。像这类可以看演出的小酒馆或歌舞厅在法语中被称为“ Cabaret”,中译为卡巴莱,这类活色生香的场所没有身份限制,很多人都能去享受一边用餐、一边欣赏表演的休闲时光。例如艺术家鲁道夫·萨利斯开办的黑猫酒馆(Le Chat Noir),华丽的表演、自由的用餐氛围,以及不定期举办艺术沙龙活动吸引了大批顾客。

▲巴黎蒙马特,来源于网络

▲艺术家ThéophileSteinlen黑猫酒馆设计的宣传招贴画,来源于网络

女神游乐厅(Folies Bergères)这家咖啡厅与黑猫酒馆一样,也是当时艺术家们爱光顾的地方,例如我们熟悉的 印象派艺术家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 的名作《女神游乐厅的吧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创作的。除了马奈, 后印象派成员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 也记录着咖啡厅的图景。

▲爱德华·马奈《女神游乐厅的吧台》(Un bar aux Folies Bergère)c1882,90 x 130cm, 考陶尔德美术馆,来源于网络

德加是地道的巴黎人,也是巴黎生活的观察者。他捕捉下了都市人的另一种生活状态,比如下图这幅《苦艾酒》用独特的视角呈现,让画中这一幕就像是不经意“抓拍”到的一样。画中愁眉苦脸的女子是当时的演员爱伦·安德蕾,右边的男子是德加的朋友,版画家马赛兰·台斯色丹,他们各有所思,气氛有些尴尬尽管靠得很近,眼神却没有任何交流。乍一看有种情侣吵架怄气的赶脚,但其实德加是为了传达出一种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孤独和苦闷,所以看官们会发现画面整体的色调都很灰暗。

▲埃德加·德加《苦艾酒》c1873,92 x 685 cm,奥赛美术馆, 来源于网络

流连于巴黎蒙马特的还有人称 “蒙马特之魂”的图卢兹·劳特累克 (Toulouse-Lautrec),我在以前的推文中有介绍过这位艺术家,想了解的请自戳链接:(

艺术有见笛(Dì)丨浪荡在红磨坊的现代海报设计先驱

▲位于巴黎蒙马特地区的红磨坊, 来源于网络

▲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Depiction of the can-can》c1895,来源于网络

不同于前几位艺术家对蒙马特地区歌舞升平的生活场景的描绘,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 则呈现了蒙马特的另外一面。他笔下都是一些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远离了城市中心的喧嚣和浮躁,像是一首抒情曲。

▲Vincent van Gogh《Sloping Path in Montmartre》c1886,来源于网络

除了印象派艺术家,野兽派和立体派的艺术家们也曾来到这里寻梦。可以说, 美好时代的蒙马特成为了艺术家们成长的摇篮和圣地。 他们在这里开拓新理念、引领新潮流,大大推动了艺术史的进程。

▲ 截帧来源于网络

引领时尚潮流的时代

美好时代的巴黎除了是艺术之都,还是当时世界上的时尚和奢侈品之都 ,小资产阶级的兴起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变得越发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Henri Gervex《Five Hours at Paquin’s》c1906,来源于网络

在女性时装方面,女性们为了突显完美的“S型”身材真的特别拼!她们用束腹或裙撑(bustle)来达到前凸后翘的效果,夸张的羊角袖以及佩戴手套也是那个年代流行的时尚。

▲ 1900-1909年巴黎女性时尚的演变,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这个时期还流行一种仿男版西装制作的女式夹克,这种改良过的女式夹克更贴合女性的身材。轻便的着装不仅适合远行,还透露着一点可盐可甜的小帅气呢~

▲1900年的女士西装,来源于网络

女性冬装方面,大衣和带羽毛装饰的大礼帽是常见的搭配,整体雍容华贵且不失精致典雅。

▲美好时代的女性冬装,来源于网络

法国的高定时装(Haute couture)文化和运作结构也于这个时期萌芽并发展起来 。有“The king of fashion”之称的保罗·波烈(Paul Poiret)在1903年创立自家服饰品牌,并于短短十年间成为全球最具人气的时装之王,影响到巴黎时装往后的发展与声望。

▲保罗·波烈和他的模特们,来源于网络

1910年始,保罗·波烈在设计中去掉了束腹和裙撑,简化了女性服饰,并将腰线提升至胸下,使得女性的形体看上去更为修长。emmm我仔细看了下,果然有种腿长一米八的既视感,还是“遮肉神器”。

▲ Paul Poiret设计的长裙,c1907,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图来源于网络

美好时代的珠宝首饰也因受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影响大放光彩, 奢华精美、线条流畅,成熟的镂空工艺也使得珠宝显得更加精致轻盈。

▲美好时代的珠宝,来源于网络

▲20世纪的珠宝,来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这时期的珠宝还十分讲究对新材料和工艺的运用,艺术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将各类易于雕琢上色的材质进行搭配,设计灵感多来源于大自然,呈现出灵动优雅之美。

▲新艺术风格的珠宝,来源于网络

▲20世纪的珠宝,来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巴黎地标建筑拔地而起的时代

美好时代在绘画艺术与时尚领域大放光彩,建筑也不例外 ,一方面是典型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它们通常大量使用连续的曲线和曲面,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装饰花纹则多以植物花卉、女性元素为主, 整体不失洛可可风的韵味,又带有强烈的现代自然气息。

▲新艺术风格的建筑,来源于网络

巴黎地标性的现代建筑也在美好时代拔地而起。 1889年正值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法国人希望借举办万国博览会之机建造一座代表法国荣誉的纪念碑,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终选中了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的设计,建造了一座象征机器文明、在巴黎任何角落都能望⻅宏伟建筑——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来源于网络

埃菲尔铁塔造型简洁直观,兼具很多现代主义设计特质,如标准化、功能主义、运用新材料等。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现代巴黎的重要象征。

▲左:Georges Garen《embrasement tour Eiffel》c1889;右:今天的埃菲尔铁塔,源自网络

除了埃菲尔铁塔,为了迎接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当时还修建了奥赛火车站(Gare d'Orsay),由维克多·拉鲁(Victor Laloux)担任总设计师,与卢西恩·马格纳(Lucien Magne)和埃米尔·伯纳德(Émile Bénard)共同完成设计。

▲1900年的奥赛火车站,来源于网络

火车站采用了“Beaux-Arts”风格修建,这种学院派风格借鉴了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原理,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元素,使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建筑外观使用精细切割的石材构成,内部敞开式的门廊一直延伸到大厅,顶部是密封的拱形玻璃天棚。

▲ 巴黎奥赛美术馆,来源于网络

直到1986年,这座火车站华丽丽的变身成了巴黎著名的奥赛美术馆(Muséed'Orsay)。奥赛美术馆堪称近代艺术的宝库,这里总共收藏了1840-1914年间的艺术作品4700多件,种类丰富,涵盖齐全。位于美术馆中层和顶层陈列着的正是创作于美好时代时期的作品。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煎饼磨坊》c1876,131 x 175cm, 奥赛美术馆

美好时代的一切繁华、美好随着一战的到来悄然落幕,但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在时代中的光芒从未消散,反而愈发耀眼。 它们是艺术家对这个时代的独家记忆,更是对这个时代最美好的见证。

如今的我们总爱去想当年和曾经,总说新不如旧,其实活在当下,认真的去生活,生活又怎会不美好呢?就像《午夜巴黎》影片的结局,吉尔突然明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辉煌和焦虑,他最终选择活在当下,直面生活。其实,不负当下就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我们所热爱的美好时代。

▲《午夜巴黎》** 截帧来源于网络

文:化肥 丨编辑:耘菲

责编:蜜丝姜

监制:大G小r迷你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166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