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切工的圆度、深度、宽度以及琢面的均匀度都决定着钻石的光度,许多宝石学家认为钻石的切磨工艺是最重要的钻石特性,因为即使一颗钻石拥有完美的颜色(color)和净度(clarity),遇到拙劣的切磨也会使一颗钻石失去其耀眼的光彩。
理想切工:代表只有3%的一流高质量钻石才能达到的标准。这种切工使钻石几乎反射了所有进入钻石的光线。一种高雅且杰出的切工。
非常好切工:代表大约15%的钻石切工。可以使钻石反射出和标准等级切工的光芒,但是价格稍低。
好切工:代表大约25%的钻石切工。是钻石反射了大部分进入钻使内部的光。比VG级便宜的多。
一般切工:代表粗糙度为35%的钻石切工,仍然是优质钻石,但是一般切工加工的钻石反射的光线不及G级切工。
差切工:这包含所有没有符合一般切工标准的钻石这些钻石的切工要么深而窄要么浅而宽易于让光线从边部或底部逸出。
钻石历史
[1]钻石是迷人的,而与种种传说、迷信交织在一起的一部钻石历史,更增添了钻石的神秘色彩。钻石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历史的一个缩影。这里只对其作简要的勾勒,目的是为钻石鉴赏者提供一个简要的线索。
钻石之初——印度
钻石的历史起源于印度。在十七世纪之前,虽然早期婆罗洲也产钻石,但由于产量极少,因此可以说印度是当时钻石的唯一产地。古印度人把钻石颜色分为四个等级,这是印度所特有的种姓制度,就是对印度人地位、身份所进行的一种划分:无色的钻石称作“婆罗门”;浅红色的钻石称作“刹帝利”;浅绿色的钻石称作“吠舍”;灰色的钻石称作“首陀罗”。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文献中已有关于钻石的描述和记载,考古研究发现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纪已用钻石作为工具,对其它宝石的珠子进行雕琢。当时的印度人已知道,当两颗钻石相互碰撞时,部分钻石会裂开甚至蹦掉,这是钻石辟开加工的开始。在印度人看来,世间万物都有“生世之谜”,传说钻石的前世是一位名叫巴拉的勇猛无比的国王,他不仅出生纯洁,其平生所作所为亦光明磊落,当他在上帝的祭坛上焚身后,他的骨头便变成了一颗颗钻石的种子,众神均前来劫夺,他们在匆忙逃走时从天上洒落下一些种子,这些种子就是蕴藏在高山、森林、江河中的坚硬、透明的金刚石。
钻石之路——从印度到地中海
与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一样,连接古印度与西方的则是“钻石之路”。钻石之路实际上由两条路线组成,一为陆路,从印度经现今的两伊、土耳其抵罗马;二为水路,跨印度洋,经伊斯兰圣城麦加,从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达罗马。公元一至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的钻石,即是通过这两条“钻石之路”从印度运来。可想而知,最好的钻石必然首先为印度的国王们所拥有,其次为沿途各国的统治者所占有,当走到终点时,剩余的钻石已为数不多了。
公元三世纪之后,在大约一千年的时间里,钻石在地中海地区销声匿迹。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波斯帝国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间,它取代了罗马帝国而成为印度钻石的主要吸收者。此外,伴随罗马帝国衰落丧钟的还有基督教的兴起,由于此前的钻石大都与异教迷信联系在一起,刚刚皈依基督教的教徒们对钻石兴趣在为减小。
钻石新的生命——欧洲
中世纪的欧洲,虽然钻石已经受重现,但人们心目中的钻石仍带有各种神秘色彩,就如:有人认为钻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认为钻石是有毒的,吞下去会导致人死亡。有一些关于钻石的迷信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将士们认为钻石会给拥有者带来勇气,作战时佩载钻石,可无往而不胜,又如钻石会使男人对妻子的爱更深。
承前启后——巴西
印度的钻石产量在十七世纪达到高峰,年产量大约为5-10万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达到宝石级。此后钻石产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间,每年从印度运至欧洲的钻石只有2000-5000克拉,欧洲的钻石工业面临空前挑战。所幸的是在1730年,在另一个远离欧洲的大陆,南美巴西发现了钻石,并很快取代了印度,成为第一大钻石生产国。在1730-1870年的140年时间里,来自巴西的钻石主宰了世界的钻石市场。其产量在1850-1859年间达到顶峰,平均年产量达到30万克拉。由于钻石产量供给充足,钻石也不再是仅仅供王公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了,只要有钱,不管你身份如何,你尽可以在市场上购到你看中的钻石。
现代钻石工业——南非
巴西的钻石一度使世界钻石业兴旺,但其供给量有限。到1861年为止,巴西的钻石年产量下降到17万克拉,到1880年,巴西钻石年产量只有5000克拉。这种戏剧性的产量下降对当时欧洲初具规模的钻石业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时,一个神秘的大陆--非洲传来喜迅。1866年夏,一天,位于南非奥兰治河岸的德克尔农场一个15岁的男孩发现了一颗重达2125克拉的钻石,后来这颗钻石被切磨成1073克拉的椭圆形钻石,最初被命名为“奥莱利”。当这颗钻石亮相于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时,已被易命名为“尤利卡”(Eureka)。南非钻石出现署光后,很快在金伯利发现规模巨大的钻石矿床,1872-1903年间,从金伯利城周围的各矿床中开采出来的钻石年产量已达2000-3000万克拉,占全球钻石总产量的95%。由于南非钻石的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公司-DeBeers公司,并由此开创了现代十分繁荣的现代钻石产业。
钻石的切工
钻石价值衡量的4c标准中,唯有车工是直接受人为影响。虽然钻石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花式),以满足不同品味,但是车工的优异程度直接影响钻石得出火、闪光。没有加工的钻石毫无光泽,只有经过训练有素的师傅精确无误的设计,巧夺天工的雕琢,才能揭开钻石的面纱,使之充分利用光的性质呈现彩虹般的“火彩”,并具有闪烁特点。车工的基本形式包括:圆型、梨型、心型、祖母绿型、公主型、橄榄型、椭圆型。
每一颗钻石都由三个基本部份组成,冠部、腰部、底部。
冠部(crown):冠部是钻石腰部以上的梯形部份。冠部的作用,是分散进入钻石内的光线。当光线射入钻石内部会使钻石更明亮,使钻石看上去象五彩缤纷的火焰。以圆钻来说,冠部的正中央有一八角形的刻面(Facet),称为桌面(Table);桌面的每一边之外有一个三角刻面(Star Facet),称为三角刻面;每二个三角刻面之间有一个菱形刻面,称为风筝刻面(Crown Facet);每二个风筝刻面之间,接触腰围的一端,有一对腰上刻面(Upper Girdle Facet)并且成对排列,左右对称,称为上腰刻面。
腰部(girdle):腰部是环绕钻石最宽的部份,薄薄的一圈;若从钻石的侧面观察,腰围成一条线。腰部的作用,在保护钻石的边缘,防止钻石破裂,并作为宝石镶嵌之边缘。
底部(pavilion) 也叫亭部:钻石腰部以下三角形的部份。钻石底部的作用,使通过冠部进入钻石的光线,反射到你的眼睛。以圆形钻石来说,冠部共有33个刻面,腰围之下有24个刻面,加上尖底1个刻面,总共为58个刻面。
钻石的切工是重要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切工可分为很好、好和一般三级。而国际上除上述三级外还有差(Poor)这一级。做工优良的钻石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需要用仪器来仔细测定,才能得知它是很好、好还是一般。同样大小、同一色级、同一净度的钻石,由于切工的好坏,其价格可相差数倍之巨。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火彩度。切工优良的钻石,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切工不良的钻石,边缘显得不锐利,光芒顿减。大自然赋予每颗钻石原石不同特征的瑕疵,然而通过切磨师的切磨,却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原钻石的天然美丽,创造最大的价值。如图所示,要使钻石最充分的发挥它独特的美丽光芒,则完全依赖于钻石切磨的比例是否得当,以及抛光的质量,刻面的对称性等等。
最早出现在戒指上的钻石,是天然八面体形状的原石。大约从十四世纪开始,人们将钻石进行一定的加工后再镶嵌,早期切割工匠将钻石设法磨出尖;十五世纪出现台面切割,到十六世纪,玫瑰式切割开始出现,这种切割样式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明亮式切割的出现是钻式切割的一大进步,使钻石有更美好的亮光与火彩。 1914年安特卫普的钻石切割样师托考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发表了他根据钻石的折射率和色散率切割的比例,受到广大欢迎,今天明亮式的切割虽有改进,但大多仍是以托考夫斯计算的比例为基础。然而,钻石切割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人才培训,因此钻石的切割主要集中在那些传统的切割中心。目前,世界上有四个主要的切磨中心。印度的孟买、美国的纽约、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除此之外,泰国、中国、俄罗斯、南非也正在发展成为主要的钻石加工、切割中心。每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都需要精心的切割、加工,才能使之释放出应有的光泽愈光彩,这也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但行业内惯常的说法“俄罗斯工”、“比利时工”、“印度工”与上述切割中心并无直接的来源关系,即“俄罗斯工”钻石不一定指这颗钻石是由俄罗斯的某加工厂加工的,而是暗示这颗钻石的加工的切工非常完美。(相关内容将在4C评价部分再作介绍)。
一颗钻坯看起来并不起眼,必须经过仔细的切磨、加工,才会成为我们所惯见的闪烁生辉的钻石。因此,钻石的车工,直接影响钻石的价值,详见后述。最理想的切割效果当然是保持钻石的最大重量、尽量减少瑕疵,并充分展示钻石的美,以使钻石光彩照人。一般的切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这是钻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检验钻坯、并在钻石表面做标记,做这项工作的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并精通加工技术。最终目的是制造出最大、最干净、最完美的钻石,以尽可能高地体现钻石的价值。划线员必须留意两点:即既要尽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尽量减少内含物。划线员利用放大镜研究钻坯的结构,如果是大颗粒钻石,这项工作可能要历时数月,对普通钻坯则需要几分钟。不过,不论钻坯如何细小,每一颗钻石都要经过详细的检查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划线员用印第安墨水在钻坯上划下标记,显示该钻坯要沿此线分割。通常尽可能沿钻石的天然纹理方向划线。 劈割:劈割师将划好的线的钻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后以另一颗钻石沿分割线削一个凹痕,再把方边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适的力敲击,钻石会沿纹理方向被劈成两半或多块。
锯切:大多数钻石并不适宜劈开,这时需要用锯切开,由于只有钻石才能切割钻石,因此锯片是一张在边缘涂有钻石粉及润滑剂的磷青铜圆片。钻石固定在夹子上,锯盘以高速旋转,即可将钻石锯开。现代激光技术引入钻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钻坯的加工效率。
成型:锯开或劈开的钻石再送到打圆部门去打圆、成型,即按照设计要求将钻石做成圆形、心形、椭圆形、揽尖形、祖母绿形等常见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状。由于钻石是目前为止人类所认识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质,所以只有钻石才能打磨钻石,而且因钻石各个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时要凭借经验,把握住钻石的基本形态:三方体、八面体、十二面体及晶体特性。一般方法是将钻坯高速旋转的车床上,然后用另一臂杆上的钻石把转动中的钻坯打圆。 在一个涂有钻石粉和润滑油的铸铁圆盘上,车磨出所有瓣面(刻面),使钻石发出诱人的光彩。研磨的过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层做出 8个大面,然后做16个刻面。加尖底,共25个刻面,正确改错了,并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风筝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个刻面,这样一颗圆形钻石一共58个刻面,如果没有底尖的小刻面则共有57个刻面。
并不是每颗钻坯都必须经过全部以上工序,这须视钻坯的本身特点、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定,如对前述的“扁平状”钻坯可能就不用劈割这道工序,又如加工祖母绿钻石就不须经“打圆”的工序。然而,任何钻石毛坯,有两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划线”、“起瓣、抛光”。一颗精工切割的钻石所产生的瓣面,其位置和角度都是经精确计算的,使钻石发出最大的光彩。由此可见,切割世界上最坚硬的宝石——钻石,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更需要切割师由丰富的经验、高度责任心和全神贯注,才能释放钻石全部的灵彩。首饰柜台里一颗钻石,可能已穿越过许多国家,经过若干人之手,通过加工、镶嵌、制作后才成为一件钻石首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可以使钻坯的设计、切磨更加精确无误。
钻石切割面一般有57面,主要包括钻石冠部1个切面,星刻面8个,风筝刻面8个,上腰面16个,共33面。钻石亭部主刻面8个,下腰面16个,一共24面,这样加起来就57个刻面,如果将钻石底尖切磨成1个平面的话,就为58个刻面。这是标准明亮式切割方式,也是现代钻石首饰中常见的切割面。
一颗钻坯看起来并不起眼,必须经过仔细的切磨、加工,才会成为我们所惯见的闪烁生辉的钻石。因此,钻石的车工,直接影响钻石的价值。最理想的切割效果当然是保持钻石的最大重量、尽量减少瑕疵,并充分展示钻石的美,以使钻石光彩照人。
扩展资料
钻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工艺品、工业中的切割工具。石墨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形成人造金刚石。也是贵重宝石。
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无色正八面体晶体,其成分为纯碳,由碳原子以四价键链接,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质。
由于钻石中的C-C键很强,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形成,没有自由电子,所以钻石硬度非常大,熔点在华氏6900度,钻石在纯氧中燃点为720~800℃,在空气中为850~1000℃,而且不导电。
-钻石切割
-钻石
普通钻石是57刻面的,现在切割的工艺也有所进步了,所以切面也有了多种变化,但不是切面越多就越好,因为钻石的切割还要讲究一个对称性,包括对于钻石形状的把握,有些多切面的钻石就属于异性钻,比如8边形,5边形等,因为工艺的关系让钻石不是圆形,这样会显得钻石比较小,台面不够大,折光性也不够好。恒孚珠宝的星光耀钻就充分考虑了钻石形状、对称性以及台面大小,从而进行了最优化的切割工艺,也就是81个刻面。
8心8箭的钻石这两年已经深入人心了,新人买钻戒的时候也往往喜欢买8心8箭的钻石。最近小编听到风声,上海已经有16心16箭的钻石了,这生生地多了8心8箭呀~究竟有些什么“独特过人”之处呢这就来告诉你。
16心16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钻石“4C”标准中,只有切割技术可以进行人为提高,所以人们都希望在钻石切割技术上下功夫,渴望能创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钻石切割技术,获得钻石最美丽的火彩。但是,对钻石切工技术的开发,改变了传统的圆钻切工方法,以81面代替了57面,冠部仍有33个切面,其特点在于其是亭部的独特切割工艺上,其亭部有48个切面,形成了美丽绝伦的菊花切割面。光线通过顶部的切面进入钻石后,会受到切割面的折射,又通过冠部的面折射出来,这样钻石便会通体发光,七彩夺目,这是传统切割的钻石所不能相比的。
普通圆钻是57个切面。即冠顶一个,星刻面8个,冠部主刻面8个,上腰面16个;亭部的切面是下腰面16个,主刻面8个。通常情况下,亭部按光的全反射原理,按一定切工比例切磨才能反射出耀眼的光辉。但由于亭部刻面总共只有24个切面,对光的折射不足,若钻石越大,这一方面的缺陷就越加明显,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钻石的火彩。81切面正是在分析普通钻石57面切割所呈现出的火彩不足的问题之后,将57切面存在的冠部中心黑影缺陷转变成美丽璀璨的花冠形,切割出来的钻石具有极高的折射率,光彩夺目,闪耀璀璨。
传统钻石的切割是有57个面的,意味着钻石切割师傅把钻石一共分成了57个切面,这样的钻钻在切工镜下会呈现八心八箭的效果,切割得较好的钻钻八星八箭分布均匀,清晰,切割不好的则比较模糊。
什么是81刻面钻石呢
81切面钻石特别的设计和精密的切割工艺,使其和普通钻石相比,更炫目更闪耀。81切面钻石是圆钻切割最极致的艺术。对每一个刻面科学地排列布局,使其能最大限度绽现钻石火彩,钻石通体发光呈现出完美16心16箭效果。
顾名思义,81刻面钻石是指钻石切割师傅把钻石一共分成了81个切面,这样钻石在切工镜下会呈现16心16箭的效果!在钻石“四C”标准中,(1、重量2、切工3、颜色4、净度)只有切割技术可以进行人为提高,其它的均由上帝做主。
人们都希望在钻石切割技术上下功夫,渴望能创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钻石切割技术,获得钻石最美丽的火彩。但是,对钻石切工技术的开发,改变了传统的圆钻切工方法,以81面代替了57面,冠部仍有33个切面,其特点在于其是亭部的独特切割工艺上,其亭部有48个切面,形成了美丽绝伦的菊花切割面。光线通过顶部的切面进入钻石后,会受到切割面的折射,又通过冠部的面折射出来,这样钻石便会通体发光,七彩夺目,这是传统切割的钻石所不能相比的。
正是由于钻石出色的切割工艺,才使得,一颗金刚石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让无数女性为之倾倒。那么钻石的切割工艺有哪些,钻石切割形状有哪些呢?
钻石的切割工艺钻石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钻石的外观,特别是影响钻石释放的火彩。因此,消费者在追求克拉重量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切工的好坏。通常来说,切工比率越接近完美,钻石越能充分地反射、折射光线,钻石也就越璀璨、越美丽。
1、标准圆钻型切工(Round Brilliant Cut)
外形:圆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919年
市面上的钻石琢型一般都是标准圆钻型的。这种琢型共有58个小面。顶部的平面被称为台面,直径最大的部位为腰围,腰围以上为冠部,腰围以下为亭部。
1919年安特卫普切割师(Marcel Tolkowsky)通过光学计算,绘出了一个圆钻的切磨样式,能很好了反映火彩、光泽,这种切磨共包括台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个刻面,对25分以下的小钻则无尖底,共在57个刻面,从而奠定了标准圆钻型切割的基础。但一颗四尖的原石,按这样比率切割,损失的重量最多。因此这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托考夫斯基切割比率为:平均腰围直径:100%台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钻石理想切工的基础。不同地区的切割比例有所差别。托考夫斯基切割也叫美国琢型,其他有德国琢型、欧洲琢型等。
2、椭圆形明亮型切工(Oval Brilliant Cut)
外形:椭圆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9世纪
有领结效应。其原石留存率可达到50%至60%,适合长形八面体的钻石原石。也因为它可以保留钻石较高的质量,所以多用于许多重新切割的古代钻石
3、梨形切工(Pear Brilliant Cut)
外形:梨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 也称为泪滴形切工(Tear Cut)或者坠形切工(Pendloque Cut) 有领结效应。
梨形切工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十分流行,历史上著名的钻石中有将近20%使用此种切工,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一号(Cullinan 1)。 此种切工适合加工一端边角有破损或者瑕疵的钻石原石。镶嵌时需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外形轮廓要求:两侧翼对称,尖角无缺损。
4、榄尖形切工(Marquise Brilliant Cut)
外形:榄尖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法王路易十四时期
也译为舟形切工。此种切工的钻石两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故名。有领结效应。
这种切工的原石留存率较低,其特色在两端尖角处,此处的包裹体能够被较好地遮掩,并且尖角处的闪亮度极高。镶嵌时需要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5、方形切工(Square Brilliant Cut)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或 混合型
起源:上世纪中期,由比利时工匠发明,此种切工被不断完善,衍生出一系列改良形式。由于其改良形式兼有阶梯型切工的特点,所以也可归类于混合型切工。
方形切工拥有方形或长方形外形,通常有76个刻面。但也有61个、101个刻面或144个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为EFD钻石公司的注册专利切工,即公主方。
方形切工可多样化,但普遍冠部较浅,台面较大,亭部较深。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高于其他明亮型切工方式,但不适用亭部较浅的钻坯。
尖角处和亭部刻面产生的亮度和闪烁降低了包裹体的可见度,也稍“提高”了钻石的颜色级别,并且同样重量的方形切工钻石与圆形切工钻石相比,外形显得要大15%左右。
6、心形切工(Heart Brilliant Cut)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近代
钻石外形以对称得两个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组成,似心形。
心形切工钻石全深较浅,适合形状不规则且整体较扁的钻石原石的,原处凹槽位置的包裹体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钻石净度,但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较低。
7、祖母绿切工(Emerald Cut)
外形:矩形
切工:阶梯型
起源:古代
典型阶梯型切工的衍生加工方式,所有切面均平行或垂直于钻石的方形外腰围,外形呈矩形,亭部和冠部较扁,底尖收成线状。因常用于宝石祖母绿的加工,故名。
使用祖母绿切工的钻石,较难遮眼包裹体,适合净度较高、长方形、边角略带破损或包裹体的钻石原石,其原石留存率可达60%至70%之高。
8、雷德恩切工(Radiant Cut)
外形:矩形
切工:混合型
起源:1977年
Radiant切工发明于1977年,匠人希望综合祖母绿切工的优雅外形和圆形切工明亮度,而创出此种切工。
Radiant拥有长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顾了祖母绿切工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状,也拥有如圆形灿烂型切工的优秀光芒表现。
Radiant切工适合略显长方,四角有破损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较高。
9、垫型切工(Cushion Cut)
外形:矩形圆角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古典
起源:1977年
又称为“枕型”切工(Pillow Cut)。
垫型切工有58个切面,是现在明亮型切工的前身。相较而言:其台面较小,其他切面更大,钻石腰围较薄,整体较扁平,并且底尖被加工成一个小切面,则从台面观察钻石内部可见一个“空洞”。
垫型切工流传于19世纪至20世纪,是经过多次发展和改良形成的切割方式,在此之前钻石经过了几次改型,从1830年起,钻石有将近一世纪的时间运用且只运用这种切工,包括许多世界闻名的钻石,如:Hope、Regent等。
不是的。
我们经常说的钻石的火彩就是钻石看起来非常闪耀。这是由于光在钻石内经过多次折射最后由钻石的顶部反射出来。想要让光可以折射。就是由钻石的切割面来控制的。
而标准圆钻的切工的57的翻光面,这样的切割保证了光从钻石顶部的任何角度照射进去后,不管经过多少次在钻石内部的反射都会从钻石的顶部反射出去。
切割面越多工艺上可能越复杂但绝不代表就越好。这只不过和八心八箭一样是商家炒作的一个噱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